什么是数字化 智能化航道,什么是智能化航道

泸渝段航道将打造数字航道智能航道_要闻_新闻_泸州新闻网
泸渝段航道将打造数字航道智能航道
核心提示:
长江泸渝段航道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山区航道,在建设“数字航道”的基础上,同步开展“智能航道”建设,到2015年实现长江航道从传统航道跨入数字航道、智能航道;到2020年,建设成为管理和服务一流的二级航道,全面实现辖区航道现代化,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山区航道。
昨日,记者从长江泸州航道局2012年工作会议上了解到,长江泸渝段航道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山区航道,在建设&数字航道&的基础上,同步开展&智能航道&建设,到2015年实现长江航道从传统航道跨入数字航道、智能航道;到2020年,建设成为管理和服务一流的二级航道,全面实现辖区航道现代化,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山区航道。
据介绍,数字航道是综合运用遥感、遥测、地理信息系统、宽带网络、通讯、计算机模拟、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对航道业务流程、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实现虚拟化、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通过建设GIS平台、电子航道图平台、统一用户平台、数据交换平台、统一通信平台,完成数字航道业务应用与服务。智能航道是在数字航道的基础上,利用智能传感器、物联网、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获得航道系统要素信息,通过融化处理与深度挖掘,动态发布航道有关信息,实现航道规划科学化、建设养护智能化、航道管理现代化,为航运企业运输决策、船舶安全航行、海事监管、水上应急等提供全方位、实时、精确、高效、安全、节能、环保、便捷的航道服务。
据悉,去年,长江泸渝段航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迈入数字航道、智能航道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助推了泸州港口、水运经济大发展。长江干线叙泸段航道二期工程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长江上游川江全线航道等级由Ⅳ级提升至Ⅲ级,历史性实现昼夜通航,3000吨级船队可畅行川江,一条高效、绿色的高等级航道网初步形成。由此为依托,长江泸州航道局分时分段提高了航道维护水深。据统计,去年泸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14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为泸州建设&水公铁空&立体交通网络和建设西部物资贸易集散基地、沿江百公里产业集中循环带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航道部门将继续提高航道实际维护水深,并根据长江航道局统一部署,正式提高长江上游泸渝段中洪水期维护尺度,配合完成长江电子航道图2.0版制作并试运行。结合长江电子航道图的应用,进一步研究航道信息发布方式,不断提高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扩大航道信息的受众面,为航行船舶提供更优质的航道信息服务。梁洪铭 记者 朱俊
责任编辑:胡蝶
泸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泸州日报、泸州晚报授权泸州新闻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所刊登的的新闻信息。未经协议授权,任何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稿件中标注"稿件来源:泸州新闻网(包括泸州日报、泸州晚报)"的稿件。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泸州新闻网"。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未标注"稿件来源:泸州新闻网"的作品,为本网转载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泸州新闻网"的,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7日内进行。 邮箱
报网互动&&新闻报料
泸州新闻网报料平台&&随时随地报料 &&更多资讯&&
电话报料:
通讯员投稿邮箱:
- 友情链接 -
- 招聘信息 -
- 网站所刊登的新闻﹑信息和专题等资料, 均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已经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泸州新闻网
泸州日报:& 川江都市报:& 泸州新闻网热线(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泸州新闻网广告热线:
投稿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网友群:& 通讯员群:& 媒介、频道合作:& 广告合作:
Copyright &
泸州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长江电子航道图_百度百科
长江电子航道图
长江电子航道图是指利用计算机、地理信息等技术,将长江航道各要素信息按照《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规范》[1]
进行技术处理,制作而成的标准化、数字化的专题地图。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由生产编辑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组成[2]
。其中,生产编辑系统以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为核心,整合长江全线航标、水深、碍航物等航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现了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的快速制作和更新;公共服务平台采用Web Service等开放式标准协议,按照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理念,将长江电子航道图的数据制作方、数据使用方和数据管理方集成于一体,通过网络向管理单位、航运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长江电子航道图的服务、更新[3]
与运行管理;应用系统主要指为长江航行船舶量身打造的一套终端软、硬件系统,该系统通过与GPS系统、AIS系统、雷达系统等多系统相融合,为船舶用户提供形象、直观、高效、精确的导航、助航功能和便捷的通信功能[4]
。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是长江航道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数字航道”和“智能航道”的核心和关键,对全面提升航道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航运管理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5]
长江电子航道图整体介绍
长江电子航道图是指利用计算机、地理信息等技术,将长江航道各要素信息按照《》[6-7]
进行技术处理,制作而成的标准化、数字化的专题地图。[8]
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
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由生产编辑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组成。其中,生产编辑系统以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为核心,整合长江全线航标、水深、碍航物等航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现了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的快速制作和更新;
电子航道图生产编辑系统
电子航道图公共服务平台采用Web Service等开放式标准协议,按照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理念,将长江电子航道图的数据制作方、数据使用方和数据管理方集成于一体,通过网络向管理单位、航运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长江电子航道图的服务、更新与运行管理;
电子航道图公共服务平台
电子航道图应用系统主要指为长江航行船舶量身打造的一套终端软、硬件系统,该系统通过与GPS系统、AIS系统、雷达系统等多系统相融合,为船舶用户提供形象、直观、高效、精确的导航、助航功能和便捷的通信功能[9]
电子航道图应用系统
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是长江航道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数字航道”和“智能航道”的核心和关键,对全面提升航道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航运管理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10]
长江电子航道图研发历程
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的研发采用“需求引导、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系统的研发经历了长江电子航道图1.0版系统、2.0版系统和3.0版系统[11]
(1)长江电子航道图(1.0版)系统[8]
长江电子航道图(1.0版)制作主要遵循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IHO S-57电子海图技术标准,并参考了《[13]
》及《水运工程测量规范》等行业标准,产品符合IHO S-57产品规范、IHO S-58电子海图验证检查推荐标准。
1.0版电子航道图可提供相对简单的助航服务功能,属于传统纸质航行参考图的数字化,但在数据更新、数据保密、数据发布等方面还未进行深入研究,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各界对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服务的迫切需求。
1.0版主要大事记:
2006年-2007年,长江宜昌航道局在其辖区内结合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联合广东海测大队完成长江上游鳊鱼溪至中游大埠街河段196公里(不含三峡局段)的电子航道图;
2008年-2009年,长江南京航道局联合大连海事大学,依托南浏段数字航道与智能航运建设示范工程的建设,完成了长江慈湖河口至浏河口河段369.5公里电子航道图制作,同时实现了航标遥测遥控、船舶导航和船舶监控系统建设;
2009年,三峡通航管理局在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的协助下,制作了其辖区河段59公里的10幅电子航道图;
2009年,长江航道测量中心与天津、广州海测大队合作制作完成了宜宾合江门至鳊鱼溪河段,以及大埠街至慈湖河口段共2063.3公里的电子航道图制作,并与之前宜昌局和南京局已制作好的电子航道图进行了衔接;
通过以上三段制作,长江航道局实现了长江宜宾合江门至太仓浏河口河段2687.8公里电子航道图的全线贯通,并将此三段制作完成的长江电子航道图统称为长江电子航道图(1.0版);
2010年3月起进行试用;日正式投入使用。
(2)长江电子航道图(2.0版)系统[14-15]
为满足航行船舶、港行企业和航道支持保障系统单位对电子航道图数据及航道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长江航道局于2010年9月开展了长江电子航道图(2.0版)系统建设工作。
长江电子航道图(2.0版)系统是一套先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航道图生产、服务与应用系统。系统建设通过建立通信网络平台,开发软件系统,实现整个系统的研发与集成。系统以数据库为核心,通过整合长江全线航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航标数据[16]
、水位数据、航道实际维护尺度数据等,实现航道地理信息数据的统一管理。通过开发电子航道图生产编辑系统软件,实现符合《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规范》数据的快速生产与更新。在此基础上,搭建长江电子航道图公共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电子航道图更新数据下载、最新的航标更新数据[17]
、水位信息及最新航道实际维护尺度等信息,辅助用户安全航行,以提高长江航道的通航能力。2.0版电子航道图初步实现了航道要素功能化。
2.0版主要大事记:
2010年9月,长江电子航道图(2.0版)系统建设工作启动;
2011年3月,完成规格书的编写工作,并通过审查;
2011年8月,成功研制了第一份长江电子航道图(2.0版)模拟产品,标示着长江航道局具备了生产电子航道图的能力;
2011年10月,开展了长江电子航道图(2.0版)试生产工作;
2011年12月,系统功能研发工作完成,长江电子航道图(2.0版)系统上线进入试运行阶段;
2012年2月-8月,长江电子航道图(2.0版)数据生产,生产完成后数据更新工作持续进行;
2012年7月-8月,分阶段、分区域进行内部试运行试点工作;
日,电子航道图(2.0版)系统面向社会全面试运行[18]
(3)长江电子航道图(3.0版)系统[19]
为满足用户更高的需求,长江航道局在长江电子航道图(2.0版)系统的基础上[19]
,继续拓展电子航道图系统的应用服务能力,实现了流速信息显示与应用、数字雷达扫描信息显示与应用、可视距离信息显示与应用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实用的助航及管理服务[22-23]
。3.0版电子航道图初步探索了电子航道图的智能化服务[20]
3.0版主要大事记:
2012年10月,长江电子航道图(3.0版)系统建设工作启动;
2013年6月,电子航道图(3.0版)系统主要功能通过测试审查;
2013年7月,开展长江电子航道图(3.0版)系统试运行试点工作;
2013年7月-9月,完成试点河段流速数据多次更新,同时完成了宜宾至芜湖的全河段流速数据制作;
2013年9月,长江支流电子航道图制作工作完成,生产完成后数据更新工作持续进行;
日,电子航道图(3.0版)系统上线试运行;
2014年5月,对电子航道图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实地测试[24]
,从四川宜宾至江苏太仓浏河口,覆盖2687.8公里长江干线航道,为推广应用做准备[25]
日,长江电子航道图(3.0版)正式对社会推广应用[20]
长江电子航道图标准规范
●《》(JT/T765-2009)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26]
●《长江电子航道图生产系统数据库标准》[27]
●《长江干线电子航道图公共服务平台标准》
●《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预处理规范》
●《长江电子航道图管理规定及维护规程》
●《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维护技术规范》
●《长江电子航道图应用服务管理办法》
●《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运行条件下航道维护管理规定(试行)》
●《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运行条件下航道维护技术规范》
长江电子航道图技术创新
1、初步建立了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的标准体系,结合长江特点对《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规范》(JT/T765—2009)进行了修订[13]
,并首次将其应用于实践;
2、建立了完善的数据生产[28-29]
、发布、服务及系统运行维护标准[30]
及规范[33]
3、建立了具有长江航道特色的数据模型,并实现了快速扩展[34]
4、实现了“数据采集——产品生产——数据发布——应用服务”的一体化流程[35]
5、建立了先进的航道信息推算及分析模型[20]
长江电子航道图功能介绍
(1)航道信息服务
长江电子航道图能够实时显示航标、水深、周边船舶[36]
等航道要素信息,沉船、礁石等水下碍航物信息,桥梁、码头等临过河建筑物信息,航行通告和航道维护尺度等公共服务信息,并可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通信自动更新最新数据,供用户使用。
多元信息显示
(2)导航助航服务长江电子航道图可为船用终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终端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获取所需要的不同水深航道,使用户直观地掌握不同水深的航道尺度信息,指导船舶安全航行;具有多种航行预警机制,如偏离航道预警、船舶交会预警、水下碍航物预警,桥区、锚地、横驶区、警戒区等特殊水域航行提示,并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预警参数的灵活设置;同时,可以实现航道的流速信息显示、山区河段可视距离显示、数字雷达扫描信息叠加集成应用、虚拟航标应用及控制河段智能通行指挥等功能,为航行船舶提供全面的助航导航服务。
不同可航水深显示
(3)辅助决策服务
用户能够根据需求查询当天实测水位信息和未来七天预测水位信息,并根据水位信息获取当天的航道水深和未来七天的航道预测水深,为用户设计经济航线、编制航次计划以及船舶配载等提供决策参考。
未来7天预测水位查询
(4)管理监控服务
能够实现船舶所在位置及航行状态远程实时监控,管理人员不仅对船舶的安全生产和任务执行情况做到实时跟踪、监管,还可通过航行轨迹回放协助事故调查,为用户提供航道及船舶的管理监控服务。
历史轨迹回放
长江电子航道图应用领域
一、生态环保
●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相关功能有助于最大限度利用航道的“水深、水面、水流”。“水深”指航道深度,“水面”指航道宽度,“水流”指水的流速。“水深、水面、水流”的最大限度利用可以从根本上提升长江航道服务于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37]
,同时最大限度利用航道自然尺度,有利于提高航道通过能力,减少或避免对航道生态的破坏[14]
●航行船舶可以最大限度利用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标示的航道水深,提升单船配载量;通过流速显示功能,选择适航的水流航行,有效减少燃料消耗,实现节能减排[38]
●环保部门可基于电子航道图开发相关的业务应用系统,有效保护长江水生态环境。
二、辅助决策
●航运企业可通过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中7天水位预测预报功能,结合货源、船舶吨位以及营运周期等因素,可以合理安排船舶装载,极大提升营运效率[39]
●港口、码头等管理单位可通过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准确掌握与长江干线航道之间河段的尺度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对船舶进出港和靠离码头进行合理安排,从而提高港口的装卸效率和经济效益。
●造船行业可通过对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提供的各类信息进行认真分析,适时调整造船辅助决策[40]
●港口单位通过对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提供的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港口、码头的选址、建设吨位等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择[41]
,也有助于港口、码头建成后效益的发挥。
●军交运输部门以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为基础,合理进行水上军事运输安排,有助于更加灵活、主动地安排军用装备运输、新老兵运输等任务。
●长江物流企业可利用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物资运输辅助决策[42]
三、监控管理[43]
●海事部门可利用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实现电子巡航,强化对重点船舶如危化品船的实时监管,对于船舶执行航行规则等情况也可以从图上得知并进行管理。
●公安部门可以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为基础,结合水上治安监管工作实际,实现水上船舶治安秩序监管的电子化。
●航运管理部门可通过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为船舶提供物流信息服务[44]
,也可以对重点船舶运行状态进行监管。
●水利部门可要求采砂船配备GPS或北斗导航等设备,并在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基础上进行开发,实现远程对采砂船的监管,也有利于有的放矢开展打击非法采砂执法行动;还可通过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提供的水深尺度等信息对水位变化情况进行实时了解,便于安排防汛工作。
●渔业部门可要求渔船配备GPS或北斗导航等设备,并以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为基础开发新的系统,实现远程对渔船情况的实时监管,特别是禁渔期渔船的监管工作。
长江电子航道图获奖情况
2010年度中国测绘学会颁发的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金奖[45]
2013年度长江航务管理局科技奖特等奖[4]
2013年度ESRI公司年度特殊成就奖[46-47]
2015年度ESRI最佳应用奖[48]
.交通运输部.日[引用日期]
张国平. 加快推进长江电子航道图建设[J]. 中国水运月刊, 2010, 04期(4):34-35.
张海泉. 长江电子航道图航标数据更新系统开发研究[J]. 中国水运月刊, 2010, 12期(12):38-39.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引用日期]
杨传华. 电子航道图运行模式下航道维护方式探讨[J]. 中国水运月刊, 2013, 11期(11):38-39.
桑百川, 徐乐, 吕霖,等. 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规范与IHO ENC标准比较[J]. 海洋测绘, 2013, 06期(6):73-75.
徐硕, 伍登峰, 徐乐,等. 关于《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规范》修订的几点建议[J]. 水运工程, 2014, 第12期(12):162-164.
.人民网 .日[引用日期]
周璐, 李伟凡, 杨保岑,等. 基于ArcGIS平台的长江电子航道图生产系统[J]. 中国水运月刊, 2012, 第11期(11):39-41.
石昕, 杨保岑, 彭文,等. 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建设方案设计[J]. 水运工程, 2012, 第4期(04):196-199.
.交通运输部.日[引用日期]
.中国水运报.日[引用日期]
.交通运输部.日[引用日期]
.重庆航运网 .[引用日期]
.2.0版长江电子航道图10月1日全线试运行.[引用日期]
林海. 基于电子航道图的虚拟航标系统架构[J]. 中国水运月刊, 2014, 第3期(03):46-47.
李伟凡, 彭文, 李赫,等. 基于B/S架构航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中国水运月刊, 2013, 02期(02):80-81.
.人民网.日[引用日期]
.中国水运报.日[引用日期]
.中国水运报.[引用日期]
.中国水运报.[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日 [引用日期]
.交通运输部.[引用日期]
.人民网.日[引用日期]
郭文伟. 《水运工程测规范》(JTJ203—2001)简介[J]. 水运工程, 2002, 第4期(4):53-55.
魏曦, 杨保岑, 叶劲松,等. 基于内河电子航道图制作和应用的内河航道要素分类体系研究[J]. 中国水运月刊, ).
刘力, 于秀娟, 范垂荣,等. 内河航道制图与电子航道图一体化生产[J]. 中国航海, 2011, 04期(04):9-12.
何明宪, 蔡忠亮. 面向电子航道图生产成果资料管理的电子航道图管理系统设计[J]. 水运工程, 2011, 第8期(08):28-32.
李邵喜, 李超, 郝江凌,等. 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的关键技术[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第2期(2):35-38.
张国平. 对制定内河电子航道图技术规范的思考[J]. 交通科技, 2015, 03期(3):176-179.
李海, 董华. 我国内河电子航道图数据保护方案[J]. 水运工程, 2011, 11期(11):13-16.
邓乾焕. 长江电子航道图研发应用与展望[J]. 中国水运月刊, 2012, 第10期(10):40-41.
熊学斌, 李国祥, 刘怀汉,等. 一种基于电子航道图及水位数据的航道水深信息生成方法: CN, CN A[P]. 2013.
杨品福, 陈先桥, 初秀民. 长江航道测量信息化处理相关技术研究[J]. 中国水运月刊, 2011, 第11期(11):79-81.
郝永亮. 浅谈AIS船舶助航系统在长江引航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博览, 2011, 第30期(30):292-293.
桑百川, 彭文, 杨保岑,等. 国际内河电子航道图标准及其应用[J]. 海洋测绘, ).
.交通运输部.日[引用日期]
吕永祥, 何乐, 陈琳,等. 长江数字航道和智能航道的分析与思考[J]. 交通科技, 2013, 第2期(2):161-164.
熊学斌, 吕永祥. 长江兰家沱—大埠街河段智能航道建设实施方案研究[J]. 水运工程, 2013, 第11期(11):161-164.
李莉, 吕霖. 长江电子航道图水深点与等深线匹配检查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70-74.
.交通运输部.日[引用日期]
.中国水运网.日[引用日期]
.交通运输部.日[引用日期]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引用日期]
.科技日报./[引用日期]
.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中国分公司,esri中国.[引用日期]
.Esri中国,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中国分公司.[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中国电子政务网--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中国第一条数字航道在哪里?
中国第一条数字航道在哪里?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更新时间:
坐落在南京下关区的长江南京航道局紧邻江边,总工程师办公室就正对着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一推窗便能感受到迎面而来的潮湿空气。“我在长江边工作已经20多年了,但采用信息化技术科技兴航工程还是近两年的事。”长江南京航道局总工程师胡建新告诉记者。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的完工,10米水深航道已经可以延伸到南京,由长江南京航道局负责的南京至浏河口(南浏段)300多公里“数字化航道”也在近期刚刚建成,从而成为长江黄金水道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资金是自筹的 想到交通建设现代化,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遍布公路两旁的电子眼和交通指挥中心内直观的控制屏幕。确实,我国在交通运输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建设已有10年的历史,公路与铁路的信息化都已经相当完善,但水运航道的信息化建设才刚刚起步。目前,长江口深水航道延伸治理工程使3万吨级的海轮全年可以驶入南京,从而推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胡建新表示,“海轮进江”就需要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配套设施,也推动了长江黄金航道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而“南浏段智能航运示范工程”,可以说是水运信息化建设的里程碑事件。 要建设智能化航运,数字航道建设是首要前提。作为我国数字化航道建设“第一个吃螃蟹”的单位,南京航道局舍得花钱、花精力从事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实验工程。“我们是自筹的资金,仅科研投资就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如果再加上设备投资,对于我们局来讲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胡建新告诉记者,“不过,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交通部上千万元的专项拨款。”据悉,作为数字航道的核心和基础平台,电子航道图江苏段的建设已在上个月完成,南京航道局还在此平台上开发了水位遥测遥报系统,航标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应用系统,其工程可行性报告也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目前,作为试点,数字航道的基本功能已经可以应用到南京航道局内部的航标工作船、航标维修船与海上巡逻船上,这些船舶都配备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数字助航系统和设备以及显示电子航道图的电脑设备,可以说南浏段数字航道已经初具规模。当然,要在深度上开发数字航道的能力,在广度上推广到其他船舶,都将需要进一步投入。交通部为此做出了为“南浏段智能航运示范工程”的完善投资4320万元的决定,正是南京航道局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前瞻性,使这300多公里的数字航道成为我国信息化水运航道建设历史上国家拨款的第一个工程。 水道也能一目了然 水运与公路的最大不同就是,水道是天然航道,会随时间进行改变,公路可以看到坡度,水面则难以看出水深,因此所有航行船只必须配备航道图,否则就有出现搁浅的危险。而“冬战枯水、夏战洪水”是南浏段300公里主航道的真实写照。因为这条航段的特点就是江宽,水深,流速快,风浪大,受潮流和径流两重作用,江阴以下受潮汐影响较大,水文、泥沙条件复杂,河床及航道易变。胡建新说,“我们单位一年也要对航道进行多次的局部或整体的测量,每次都会出现数据更新,几年时间甚至就要重新绘制新的航道图版本。” 但各种船只以前都是通过邮寄或购买人工绘制的纸制航道图的方式,不可能及时得到更新信息。 而利用了电子航道图之后则可以完全改观,它最基础的功能就是让行轮可以通过AIS、GPS等通信方式在驾驶台的电脑上实时观测航行水域内的航道情况来确定船位,从而躲避浅滩暗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自动导航。而普通的纸质海图受尺寸、印刷等限制难以达到全水域浏览,一个图幅只能显示一段航道水域,即使分页也会受图比的限制,难以揭示更多的信息,特别是无法和海轮等现代的航海导航设施动态结合。而电子航道图一个界面可以显示整个航道,再根据需要点击无限放大或缩小,航道信息可以包括航标配置、水位、水深、码头建筑物、障碍物、港务局、海事情况,通过层的关系甚至可以显示当时的最大水位,码头尺寸、吨位、装卸指标、码头联系人与联系方式等更为详细的信息,并可通过无线和网上等形式发布更新数据。而且这种电子航道图软件完全符合国际标准,这就意味着即便是国外的海船进入长江,也仍然完全适用这种电子航道图。 告别“图书卡”式管理 当然,电子航道图的意义也决不是一个可无限装载信息的“大地图”,作为整个智能航运的基础平台与核心,在它的基础上可以开发多种的应用。其中,南京航道局开发的水位与航标遥测遥报系统,航标管理信息系统,就使电子航道图可以实时反映航道信息与变化,为来往船只提供最基础的智能导航与动态监控。 航道管理的基础对象就是航标,新的数字航道可以通过航标遥测遥报系统对航标进行处理,而后台的航标信息管理系统则可以对水位以及航标的变化进行系统分析。过去采用的是完全人工的方式对航标进行管理,例如通过航标工作船定期在江上巡查来发现航标灯是否损坏,再进行人工恢复,及时性差,效率低。通过遥测遥报技术与航标的GPS监控终端,可以实现航标与中心控制室的无线连接,如果航标灯损坏或偏离方向,就可以实现自动报警。胡建新表示:“我们对航标管理非常严格,航道局机关总值班室、航道处机关值班室、航船、航标工作船上都备有GPS模块,一旦航标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双向报警。此外,航标工作船何时到岗、维修状况都可以在局里和处里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如同公路交通控制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一样真正做到了一目了然。”而水位遥测遥报还在后台结合了江苏移动的GPRS数据通信技术,当即利用手机就收到了包括地点、水位、时间等信息在内的及时水位反馈短信。而对于航标信息管理系统这套后台系统来讲,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将记录航标颜色、类型、位置、年代等信息的“图书卡片式”的航标档案,变成了易于统计和处理的软件数据。仅南京航道局就需要管理1000多个航标,有了这套软件,用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通过可视化的图形和简单明了的报表辅助内部的航道实施决策。 打捞“扎到水里的钱” 和公路的路标不同,航标造价高,损失严重,因为船的惯性很大,如果看到航标再去制动很可能就会撞上航标,除了人为损失外,洪水也会打坏航标这真正成了“扎到水里的钱”。“一个航标造价10多万,相当于南京一个普通老百姓几年的生活费用。”胡建新回忆道:“在大洪水年仅南京航道局管辖的水域就要损失航标1200多万元,一般年份也要拨款500万元到600万元购买航标。”因此,数字航道的一个发展前景就是将真实航标与虚拟航标相结合。待到电子航标图全部完善后,根据测量水深直接实时地在图上标绘航标,不设或少设真实航标。船舶全部配套到位后,可以通过GPS进行本船定位,直接在电子航标图上显示本船的航向航速,自动记录船舶轨迹并向中心监控系统发送船位信息。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技术,海运和空中航行都实现了这种虚拟航标。 此外,有了“数字航道”基础平台,长江各港船管理单位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开发相应的应用系统:如长江海事局可以建立海事监管、水上搜救、船籍管理以及水上航行通告发布等应用系统;长航公安可建立水上警务动态跟踪系统,水上110联动指挥系统;长江通信管理局可以建立船舶安全信息播发系统;长航医院可以建立水上流行疾病防空系统等,真正发挥数字航道、智能导航的效用,推动整个水上航运经济的发展。 △面貌一新的南京航道外码头 △长江南京航道局总工程师胡建新 △电脑监控航道 GPS定位系统,确保标位准确 △电子航道图让航道管理实现数字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化 智能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