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一中网最好的物理老师是谁啊?

频道合作:请告诉我27届中学物理竞赛安徽省获胜者名单好吗谢谢
你大爷PsRe
安徽省物理学会Anhui Physical Society2010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安徽)赛区获奖名单公示全省各市物理竞赛委员会、各有关中学、广大参赛学生和他们的指导教师:第2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预赛、复赛已经全部结束.根据竞赛章程,经安徽省物理竞赛委员会主任工作会议讨论,目前确定赛区一等奖40名,二等奖295名,三等奖533名,名单附后.在此我们向本届竞赛获奖的所有同学及其指导老师表示衷心祝贺,并向积极参加此项赛事的全省优秀中学生以及为竞赛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安徽省物理学会
获一等奖学生名单(共40名)姓名 所在学校 年级 指导教师宋阳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三 朱德松韩衍隽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文清邱剑涛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三 丁响马芹春 淮北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化银徐游江 合肥六中 高三 程学武郭致超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王绍阳 科大附中 高三 路文艳蒋瑜琨 滁州中学 高三 胡忠国李粲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三 朱德松喻展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三 朱德松刘长江 合肥一中 高三 朱春歆荣成骁 淮北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化银赵康乾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三 丁响张寅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三 丁响李好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二 石奇印周龙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亚伟余可 合肥一中 高三 朱春歆郜泽仁 安徽省铜陵县第一中学 高三 胡勇方明通 蚌埠二中 高三 李强汪晓 合肥一中 高三 朱春歆朱鸿轩 合肥一中 高三 朱春歆丁涛 淮北市第一中学 高三 张宏根张天 合肥八中 高三 詹道友沐林峰 滁州中学 高三 胡忠国刘申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文清李宗浩 滁州市全椒中学 高三 沈 波魏昊明 合肥一中 高三 朱春歆谢方明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谢广增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章雨思 黄山屯溪第一中学 高二
赵耀东 蚌埠二中 高三 李强陶俊明 合肥八中 高三 詹道友林自达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三 朱德松田轶凡 合肥一中 高三 朱春歆钟磊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亚伟许庆成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三 丁响侯一凡 淮北市第一中学 高三 张宏根李晨旸 合肥一中 高三 孙金殿李享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文清阮煦天 合肥168中学 高三 汪河北/轩阳梦获二等奖学生名单(共295名)姓名 所在学校 年级 指导教师杨嗣贤 合肥八中 高三 詹道友丁一阳 合肥168中学 高三 汪河北/轩阳梦黄棋悦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亚伟应鹏展 滁州中学 高三 胡忠国周波 滁州中学 高三 胡忠国王凌霄 滁州中学 高三 胡忠国王晓烨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三 朱德松汤佳骏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三 俞荣山文泽龙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亚伟查君蓉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亚伟陈思成 合肥一中 高三 朱春歆朱成瑞 宿州市灵璧一中 高二 王跃蒲肖肖 太和一中 高三 姚鑫陆文玮 合肥八中 高三 詹道友张骞 淮北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化银张飞龙 宿州市灵璧一中 高二 王跃袁祖龙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三 朱德松张泽 蚌埠二中 高三 李强邢普成 巢湖市无为中学 高三 张爱武戴伟斌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三 丁响周润安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三 朱德松袁泉 芜湖市一中 高三 褚
华蔡劲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二 石奇印刘天乐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文清许明睿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闫红心 亳州市涡阳一中
陈飞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罗昱 池州一中 高三 张达元殷鸣天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文清方凌锐 芜湖市南陵县南陵中学 高二 何正斌黄清扬 蚌埠二中 高二 李建国邹新开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三 丁响刘毅舸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姚 明张汉青 淮北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化银宫大汉 太和一中 高三 牛凤玉刘兆森 合肥一中 高三 朱春歆王邵 合肥168中学 高三 汪河北/轩阳梦陈夏 芜湖市一中 高三 褚华/舒娟汪逸凡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刘涛 巢湖市无为中学 高三 张爱武朱剑文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三 朱德松贾迪 太和一中 高三 刘刚方啸天 合肥八中 高三 詹道友梁剑飞 合肥八中 高三 汪国安吴曼曦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三 丁响张阳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文清张衡 亳州市涡阳一中
王立志 滁州中学 高三 胡忠国周圆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文清常成 阜阳一中 高三 张社余田睿 淮北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坤傅立承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二 石奇印朱允文 合肥八中 高三 詹道友许婉怡 合肥八中 高三
宁笑楠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阮仁晖 合肥八中 高三 汪国安杨路遥 淮北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化银王粲 合肥一中 高二 姚亮戴乔奇 芜湖市一中 高三 褚华/舒娟王政 宿州市灵璧一中 高二 李东方汪建峰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二 鲍吴兵杨洁 芜湖市一中 高三 褚
华胡兴尉 临泉一中 高三 韦志恒孙传报 阜阳一中 高三 张社余李雪莹 淮北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化银程先涛 蚌埠二中 高三 李强袁侃 合肥八中 高三 詹道友王也 芜湖市一中 高三 褚
华陈阵 滁州中学 高三 胡忠国徐旭升 安庆市望江二中学 高三 余宇飞张宋扬 合肥八中 高三 詹道友朱承浩 芜湖市南陵县南陵中学 高二 程年丰胡坤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陈早立 淮北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坤戴古月 宿州市宿城一中 高二 李万里黄志超 肥东一中 高三 袁伍海刘博格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二 胡桐庆朱霆 科大附中 高三 路文艳谢翔 宿州市宿城一中 高二 李万里徐天润 蚌埠二中 高二 李建国张起 六安一中 高二
赵卫 芜湖市南陵县南陵中学 高二 方木香王鹏飞 黄山市歙县中学 高三 仇学庭黄松 合肥一中 高三 徐峰尚振华 颍上一中 高三 徐峰宋清清 合肥一中 高三 朱春歆平飞 淮北市第一中学 高三 张亚非罗翔 六安一中 高三 宁潇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王明东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沈毓颖 芜湖市一中 高三 褚
华孙佶 滁州中学 高二 刘大国侯宇宸 合肥168中学 高三 汪河北/轩阳梦江云涛 科大附中 高三 路文艳李晓磊 合肥六中 高二 熊荣领朱彬彬 宿州市灵璧中学 高三 朱帮助张文振 芜湖市一中 高三 褚
华董吉程 合肥八中 高三 詹道友梁含悦 合肥八中 高三 詹道友冉徐衎 合肥一中 高三 朱春歆文舒 肥东一中 高三 袁伍海王敏思 淮北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化银刘孝东 宿州市泗县三中 高二 钱正武马韫伟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亚伟叶璟琛 蚌埠二中 高三 李强高雪峰 滁州中学 高三 胡忠国许刚 合肥八中 高三 汪国安杨柳 合肥168中学 高三 汪河北/轩阳梦卢索昂 淮北市第一中学 高二 狄龙洪亮 舒城中学 高三 陈海峰 宿州市第二中学 高二 周家村刘啸宇 宿州市宿城一中 高二 李万里姚煜 芜湖市一中 高二 何家传赵志宇 芜湖市芜湖县一中 高二 王
军马永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文清陈子箫 科大附中 高三 路文艳司马强 合肥一中 高三 朱春歆俞瑶 合肥一中 高三 朱春歆章程 合肥一中 高二 姚亮刘翔宇 马鞍山市当涂县第一中学 高三 杨瑞华钱盾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王珂 宿州市宿城一中 高二 李万里汪撼宇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亚伟闫瑞睿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三 朱德松焦文祥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文清马力 合肥一中 高二 董书平吴笑天 合肥八中 高三 汪国安刘子豪 淮南凤台一中 高三 童勤丁远哲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 高三 孙昊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吴迪 宿州市宿城一中 高二 李万里汤镇涛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谷寿平朱晓天 蚌埠二中 高三 李强邓景文 池州市青阳中学 高三 鲍正旺高磊 池州一中 高三 舒成林杨文豪 阜阳三中 高三 李双亚/谷春生李宪宇 合肥一中 高三 孙金殿王杨 肥东一中 高三 袁长云章芮 合肥168中学 高二 张书祥/尹治宝 黄沐晖 淮北市第一中学 高二 狄龙金猛 淮北市濉溪县濉溪中学 高三 吴志华茅易翔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高晗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亚伟鲁冰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三 朱德松叶楠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文清王刚 池州一中 高三 殷胜高吉明宇 滁州中学 高二 刘大国唐云柯 科大附中 高三 路文艳佘俊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亚伟唐静怡 蚌埠二中 高三 李强缪宏伟 巢湖市无为中学 高三 杨晓华李楠 滁州中学 高三 胡忠国马超 滁州市明光中学 高二 杨森 滁州中学 高三 胡忠国凌昊天 合肥一中 高三 朱春歆王颜清 合肥八中 高三 詹道友程少川 淮南二中 高二 甄茂盛韩旭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谢彦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三 丁响孙扬 宿州市宿城一中 高二 李万里丁强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亚伟洪礼鑫 芜湖市一中 高三 褚 华吴伟健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三 朱德松陈凯 安庆市望江县第二中学 高三 林国爱吴凡 安庆市枞阳县枞阳中学 高三 祖国庆秦月明 亳州市涡阳一中 高三 李阳 巢湖市一中 高三 倪群星/雷二平杨超 太和中学 高三 张俊普张亚驰 太和一中 高三 张永陈大宇 合肥一中 高二 姚亮梁昕 合肥八中 高三 詹道友施天宁 合肥一中 高二 董书平宋浩男 合肥168中学 高三 汪河北/轩阳梦王雪冬 淮北市第一中学 高三 张亚非杨浩然 淮北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坤杜蒙蒙 宿州市萧县中学 高二 陈华戚中直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亚伟陈哲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三 朱德松史松林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文清方馨 蚌埠二中 高三 李强胡曙光 亳州市蒙城一中 高三 葛喜良李帅帅 亳州市蒙城一中 高三 魏松周会生 巢湖市无为中学 高三 张爱武黄林龙 肥东圣泉中学 高三 许骥田振华 合肥八中 高三 葛云松张世豪 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 高三 张勇方帅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学 高三 仇学庭胡正扬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学 高三 仇学庭徐果旺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文清左崇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文清程硕 亳州市涡阳一中
陈闪闪 太和一中 高三 姚鑫王璐璐 阜阳一中 高三 赵善田孟志伟 合肥八中 高三 汪国安杨帆 合肥一中 高三 孙金殿左珺凉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学 高三 卢定山程鹏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李大卫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朱讯 芜湖市南陵县南陵中学 高二 徐先平宋超波 绩溪中学 高三 程国荣成龙 蚌埠二中 高三 高申群顾畅 蚌埠二中 高三 李强潘召民 亳州市涡阳四中
沙瑞 巢湖市无为中学 高三 张爱武束俊杰 巢湖市无为中学 高三 何世民程逸轩 滁州中学 高三 胡忠国陈景辉 合肥一中 高三 朱春歆黄璜 合肥168中学 高三 汪河北/轩阳梦陈祖鹏 马鞍山市当涂县第一中学 高三 吴兼明李晨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高攀 宿州市灵璧一中 高二 王跃鲍城 安庆市枞阳县浮山中学 高三 王宏林吴瑞 桐城中学 高三 汪和根张乃强 安庆市太湖县太湖中学 高三 童元新田赛赛 亳州市蒙城一中 高三 魏松张越 池州一中 高三 殷胜高詹翔宇 滁州市明光中学 高三 胡成刚朱金辉 滁州中学 高二 刘大国桂贯 合肥六中 高二 万德华吴悔 合肥六中 高三 程学武朱成龙 肥东圣泉中学 高三 许骥陈慧敏 淮北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化银刘兵权 淮南凤台一中 高三 刘军朱明亮 霍山中学 高三 姜嘉陈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李元熙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三 丁响项麟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张恺烨 马鞍山市当涂县第一中学 高三 吴兼明何俊晖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亚伟孙煜 巢湖市一中 高三 倪群星王文 巢湖市和县二中 高三 林俊余嘉佳 滁州市明光中学 高三 胡成刚/赵桂勇张定乾 滁州中学 高三 胡忠国孔一民 合肥六中 高二 熊荣领孙汉林 合肥一中 高三 朱春歆郑全宇 合肥八中 高三 汪国安杜燊 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 高三 黄发正高华钰 淮北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化银黄潢 六安一中 高三 韩珊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王雅梅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三 丁响丁凯 宿州市宿城一中 高二 李万里刘恒恒 宿州市宿城一中 高二 李万里刘彧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亚伟吴安琪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亚伟赵一儒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高三 方江辉张磊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二 石奇印李泽 宣城二中 高三 袁孔国马鑫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文清许星星 桐城市天城中学 高三 胡贤玉章雷 安庆市枞阳县浮山中学 高三 吴振鹏章鹤 滁州中学 高三 胡忠国李帅 太和中学 高三 杨波杨东来 阜阳红旗中学 高三 许军柏杨五洲 合肥一中 高三 王本正崔嵩 合肥八中 高三 詹道友黄庆 合肥一中 高二 薛娜娜王晓东 合肥一中 高三 葛学松王志豪 合肥一中 高三 孙金殿张翔宇 合肥168中学 高三 汪河北/轩阳梦王敬贤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学 高三 仇学庭王东 舒城中学 高三 吴文松 六安一中 高三 孙嘉馨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黄浩然 宿州市宿城一中 高二 李万里周文成 宿州市灵璧一中 高二 王维靓肖宇哲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亚伟王延澍 芜湖市一中 高三 褚
华舒适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文清纪遥昊 池州一中 高三 舒成林汪浩 东至县第二中学 高三 程旭芳胡仁杰 阜阳城郊中学 高三 陈雷/宫光锋陈慧云 肥东圣泉中学 高三 吴敏程春阳 合肥一中 高二 董书平徐晓冬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学 高三 仇学庭赵钰 霍邱一中 高三 陈雪如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亚伟高雷 宣城中学 高三 黄黎树程昕 安庆市怀宁县怀宁中学 高三 余梅引石鸣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文清夏发发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朱一明张大旭 五河一中 高三 丁井利/刘淑青胡炜宁 池州一中 高三 殷胜高金瑞 滁州市明光中学 高三 胡成刚/赵桂勇毛晶平 滁州中学 高三 胡忠国王韬 滁州市全椒中学 高三 沈 波陈路路 阜南一中 高三 郭敬东夏日 颍上一中 高三 徐峰李天成 合肥八中 高三 詹道友范化喜 淮南一中 高三 孙中扬吕正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学 高三 仇学庭吴云鹏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 高三 曹青青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亚伟戴铭 芜湖市一中 高三 褚
华戴同利 芜湖市南陵县南陵中学 高二 程年丰 获三等奖学生名单(共533名)王文 安庆市枞阳县浮山中学 高三 吴海王栋 亳州一中
王科建/席强胡张选 池州一中 高三 张达元李海洋 合肥一中 高三 姚骏薛晓东 合肥一中 高二 姚亮应晨露 肥东一中 高三 袁伍海汝毅 淮北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化银沈磊 淮南二中 高三 张德周尹建鹏 淮南二中 高三 黄志虹吴成磊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学 高三 卢定山王嘉西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三 丁响张睿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二 陈向群曹越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二 石奇印吴定松 芜湖市一中 高二 何家传许皓楠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二 石奇印颜融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二 石奇印杨骏 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高二 史斌华冯瑶 宁国中学 高三 万中威陈陈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文清齐灿 安庆市宿松县程集中学 高三 徐昊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二 鲍吴兵袁楠彬 巢湖市一中 高三 倪群星左清瞳 巢湖市一中 高三 倪群星刘开远 滁州中学 高三 胡忠国李旭 太和一中 高三 刘刚傅康 合肥一中 高三 朱春歆刘安康 合肥一中 高三 白云波谢曜宇 合肥六中 高二 熊荣领许家骏 合肥六中 高二 万德华高祺 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 高三 丁友功张子实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高三 丁响胡乐乐 安徽省铜陵市正阳中学 高三 徐东升陈之骏 芜湖市繁昌县一中 高二 梅晓静袁纪坤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三 朱德松张帆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 高三 朱德松胡江南 广德中学 高三 黄启胜黄伟杰 宣城二中 高三 刘仁宝刘艳欢 安庆市宿松县宿松中学 高三 汪煜超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二 鲍吴兵王黎 桐城中学 高三 刘锦彬吴忧 桐城中学 高三 方泽民姚欢 蚌埠二中 高三 李强季沛 巢湖市无为中学 高三 张爱武史东旭 东至县第二中学 高三 程旭芳刘一攻 滁州市来安中学 高三 陈学峰/江官来王晓波 滁州中学 高二 刘大国李亚 颍上一中 高三 徐峰孙驰 太和一中 高三 陈磊 合肥八中 高三 詹道友钱鹏 合肥六中 高二 熊荣领周翔 合肥168中学 高三 轩阳梦邹亮亮 合肥168中学 高三 汪河北/轩阳梦欧冠宇 淮北市濉溪县濉溪中学 高三 王少舫刘可 淮南一中 高三 许前柱王宏章 六安一中 高三 王明青 舒城中学 高三 李昂 宿州市宿城一中 高二 李万里王赛 宿州市宿城一中 高二 李万里王亚捷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亚伟万方 芜湖市一中 高二 何家传高鹏 桐城中学 高三 彭荣斌徐滢 安庆市第一中学 高三 王文清王守畅 五河一中 高三 丁井利/刘淑青吴云涛 亳州一中
王科建/谷良光徐国旺 池州一中 高三 张达元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报告文学――六安市映山红专刊――六安市新闻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
&& 报告文学
六安一中之歌
作者:徐 航
  六安一中是一所年逾百年的老校,是安徽省重点中学,首批省级示范高中,省级课改样本学校,也是国家教育部确认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但是,她不是一位走路蹒跚的“白发老妪”,而是在风风雨雨中“返老还童”,演变为一位容貌俊美的青春少妇,以她丰满的胸膛、充盈的乳汁,哺育一届又一届、一代的又一代皖西儿女。
  六安一中是我的母校。为表达对母校及其老师的感激,在1987年第三个教师节时,我曾发表过一篇短文《我心中的苹果―――写给母校六安一中》,文中说“尽管人生多艰,征途漫漫,但母校永远象一盏明灯在我的心头闪耀”:
  确记得,1956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全校师生聚集在大礼堂内,等待1957年第一声晨钟的敲响。窗外朔风呼啸,屋内春深似海。我们班的文体委员谢存远,小辫子一甩,领着我们唱起了一支歌:《可爱的苹果》。歌声刚起,便得到千百人的应和:
  可爱的苹果呵,
可爱的苹果呵!
你代表我们热烈的心,
去慰问我们敬爱的先生。
先生培养我们,
就象园丁培养你一样!
我们感谢敬爱的先生,
我们感谢敬爱的先生!……
我们昂头唱着,泪光莹莹,满脸生辉。那歌声,先是舒缓,如溪流潺潺,古琴铮铮;继而激越,如风雨骤至,群马夜奔;俄顷,又如大海雪浪澎湃,似乎整个大厅、整个天宇,都在和浑厚、深沉的歌声产生共鸣。
那歌声,融入我的记忆,注进我的血液。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直响在我的耳边。我于1959年夏天离开母校,大学毕业后又回六安工作。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留恋她,关注她,讴歌她,多次投入她的怀抱参加活动,更喜欢在她的校园漫步流连,一次又一次都象是在梦幻之中。初来母校时,她地处古城六安北市的边缘,校舍除两栋两层小楼外,一溜都是平房。往北、往东是农村的村落和田园;往西透过六安师范的操场,可望见淠河边的白杨树和百舸竞游的白帆;往南则是几座高低有致的砖窑,时不时升起几缕淡蓝色的烟霭。―――学校的大门原来向东,也不怎么庄严。后来,经全校师生员工的双手,沿着与六安师范操场分隔的一条水流,筑起宽阔的耸于地面的大道,把校门延至今天的校门处。
沧海桑田。如今,上述的一切都变了。母校成了闹市中的一片绿洲。她的周围马路宽广,街道纵横,经济繁荣,市廛声喧。随着母校人气的加浓,校周围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不时闪出青春的面影。而母校本身,也渐渐变得雍容华贵,容光焕发。当年我们引以为豪的两栋两层小楼,知羞地闪在一角。代之而起的,是建面两万三千平米的两幢凌空接云的教学大楼、建面六千七百平米的逸夫楼科技馆、建面五千平米的艺体馆、建面四千二百平米的图书馆、建面八千平米的三幢学生公寓、建面四千五百平米的学生餐厅,还有全省一流的中学运动场。而最大的变化是,当年作为完全中学高中部的,只有12个班,而今竟拥有126个班,统招生、择校生、借读生共八九千人。不仅如此,母校还和自己控股的民办的皋城中学、六安中学,构成主体健硕、两翼腾飞的教育集团,在六安的教育史上书写着一篇又一篇瑰丽华章。
每年高考揭榜之后,六安一中的高考成绩总在皖西的山水大地刮起一阵阵旋风,激起一道道波澜。2003年以来,先后有3人荣获全省文理科第一名、3人荣获全省文理科第二名;同时,学生的各类竞赛成绩,在国家级、省级大赛中曾荣获数十个大奖。
学生的整体高考成绩,更是喜人、惊人。以最近5年的应届统招生高考成绩为例―――
2006年:应届高考报名人数1326人,荣获全省理科第一名;一本达线率46%,二本达线率86.2%,三本达线率95.9%;600分以上人数331人,居全省第一。
2007年:应届毕业生参考人数1529人,理科荣获全省第二名、第三名;文科全省前百名,六安一中有7人,为全省第一;一本达线率50%,二本达线率91%,三本达线率96%;600分以上人数为全省第一。
2008年:应届毕业生参考人数1550人,文科荣获全省第二名;一本达线率48.2%,二本达线率80.5%,三本达线率95.95%;600分以上人数300人,为全省第一。
2009年:应届毕业生参考人数1510人,理科有两人并列荣获全省第二名;全省理科前百名,六安一中有13人;全省文科前30名,六安一中有3人;600分以上该校有9人,占全省600分以上的1/16;一本达线率54%,二本达线率91%,三本达线率96.3%。
2010年:应届毕业生参考人数1620人,理科荣获全省第一名;一本达线率55%,二本达线率91.97%;居全省前100名人数中的第一;600分以上人数为全省前两名。
六安一中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业如此突出,这其间凝结着学校领导、老师及全体员工的多少心智和汗水啊!数字是枯燥的,但上述的一组组数字又是鲜活的、跳动的,极具生命、蕴含蓬勃青春的。母校呵,你用什么法宝达到如此高的境界,获得如此令人震撼的成绩?
我又一次走进母校,走近校长,走近老师,同他们促膝交谈,同他们品茗探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六安一中现任校长唐书钧,1955年10月生,六安市裕安区石婆店人。
石婆店镇,位于裕安同金寨、霍邱三县区的结合部,是大别山北麓的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我国晚清著名的文物书画鉴赏家、诗人裴伯谦,曾经踏访过这一带,在他的《睫暗诗钞》中留下了不少诗篇。在《石婆店至石龟岭》一诗中说:“十里好山云外碧,一湾修竹水边青。人家午饭香初熟,鹅鸭塘阴睡未醒。”在《观音洞》一诗中,他写道:“一湾春水向西流,夹岸青松绿竹稠。洞口苔深云不散,闭门僧已上齐头。”
如此美丽之地,但过去并未给百姓带来美好的生活。由于地处原六安县的边陲山区,石婆店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唐书钧出生于一个富农的家庭。5岁时,父亲在1960年的大饥馑中去世,丢下他和母亲及一个刚满周岁的弟弟。家里塌了顶梁柱,又逢阶级斗争岁月富农家庭的处境,母亲只得带孩子到了外祖父家中。艰难竭蹶之中,母亲带着弟弟改嫁了,将幼小的唐书钧留在了外祖父家。小学还没有毕业,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唐书钧辍学在外祖父家,虽然老人们百般怜惜这个外孙,但他还得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强烈的渴求读书欲望的驱使下,他哀求外祖父让他上了石婆店戴帽初中读书。可是,外祖父家里也太困难了,又加舅舅考取了大学,家庭亟需有挣工分的人,半年不到,年仅12岁的唐书钧又辍学了。在土地上匍匐挣扎的唐书钧,把附近的只有两名老师的凡桥小学,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劳动之余,有事没事总爱往学校跑,在学校找书读,也爱为学校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他的举动,感动了两位教师,也让他们看出了这个山沟孩子的不同凡响。因此,当1973年这个小学需要增添一名民师时,他们推荐了唐书钧,并最终排除种种干扰,使17岁的唐书钧实现了当老师的梦想。
到了学校,唐书钧正如高尔基所说的,“我扑在书上,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他很快掌握了小学教育的基本功,但唐书钧眼望高山,攒足了攀越的力气。他要越过更高的峰岭,走向大世界。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只有小学毕业文凭的他报名参考,一举考取了六安师范中文专业。
1980年元月从六安师范毕业后,唐书钧被分配回故乡六安县独山中学任教,主要是教高中语文。通过对教学的深入,他感到力不从心,需要补充自己。于是,他于1982年考取了合肥教育学院历史系,脱产学习。1984年毕业后,仍回独山中学工作,除了担任繁重的语文、历史教学和班主任等工作外,还任独山中学的副教导主任。由于在工作中表现出不凡的实力,1988年他调任六安县孙岗职业中学副校长。1990年又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政教系,再次脱产学习。1992年毕业后,调任独山中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1993年8月担任独山中学校长。经过7年独掌一校的艰苦卓绝的磨炼后,于2000年5月调任六安一中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纪委书记。在原任校长项淮涛荣升新职后,2010年2月,任六安一中校长、党委书记。
我在这里不惜笔墨叙述唐书钧的成长史,是要说明:他是从艰难的生活深处走出来的,是在家庭出身不好和教育战线的风雨泥淖中摸爬滚打而挺立起来的,是在艰苦磨砺、不断攀越而登上皖西中学教育的高峰的。他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他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关心,特别是对贫苦学生的同情,是有历史渊源的。六安一中好不容易选择了一位好校长啊!
我同唐书钧校长面对面叙谈,是在初冬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他的宽大、宁静的办公室,纤尘不染。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得满室生辉,温暖而温馨。
我知道,他不仅是我母校的校长,一位年富力强的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他在一首题为《随感》的五言诗中,自信地咏道:“人生多曲径,品正自然通。利禄抛身外,勤廉入臆中。临安不苟且,履险仍从容。立德为民用,重开教化功。”在一首《鹧鸪天》的下半阕,他慷慨激昂地唱道:“人未老,志不穷,聊将夙愿寄东风。行程万里天涯路,踏破关河第几重。”
他的身体非常壮实。宽厚的肩膀,似乎在随时准备承担沉重的负荷;面容质朴,不时显出令人感到亲善的微笑;尤其是那双眼睛,深沉而热烈,似乎能看穿、看透一切。―――这是典型的不屈不挠的大别山汉子,但又透露出知识分子的沉稳和睿智。
谈到来六安一中工作的原因,唐书钧笑道:“最主要的,是一中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我和六安一中是双向选择呵!来校任副校长之前,当时地委一位副书记亲临独山中学‘微服私访’。那天,正赶上我在召开独山区13所初中三年级的班主任会议,抓生源的教学,抓教育质量。尽管他对我的看法不是十全十美,但总的印象还是认可的。于是,这位副书记回来一说,地委组织部和地区教育局就去考察我了。经调查没有任何‘污点’,于是我于2000年5月调来六安一中。
“2000年9月份,原六安一中校长调走,项怀涛同志从皖西学院调来当校长。他是一位非常稳健的人,心理承受能力特强,很低调,同时非常爱岗敬业。一年365天,从不知道休息,连除夕年三十也不喘口气。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星期天,学校草坪的草被烧了一块,他自感没有管理好,自罚100元以示惩戒。学校给每个教职工都配一台电脑,他唯独不给自己配。他关心教职员工,特别是离退休教职工的生老病死,包括他们的父母、岳父母,他都亲自登门看望,帮忙料理。我从项校长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品质。他出身很苦,在艰难中长大学成,我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呵。他于2009年12月份调到六安市教育局任局长,是六安一中校长中第一位任此职务的。”
说到校长,我想起唐书钧被收在《全国中小学校长治学名言大典》中的一段话:“校长的作风如何,决定学校的校风如何。选好一位校长,就等于办好了一所学校。好校长才能带出好班子,有了好班子就能保证学校的决策能够贯彻执行,学校的工作就会有起色。”这不仅是经验之谈,而且也是生命之悟呵。难怪他在《赴任一周年感赋》一诗中写道:“追思去岁此其时,教谊乡情断藕丝。求是求真襄大业,劳心劳力护名旗。虽无揽月回天术,却有匡风正气诗。任重千钧唯奋勉,甘将汗水透征衣”。
六安一中除了唐书钧校长,还有四位副校长。谈到他们,唐校长说,王和润同志是分管教学的。他已在教育战线奋斗了30多年。他教物理,是个勤奋的老师,在全安徽都很有名,是全国模范教师。六安一中业绩领先,他付出最多,每天都在教学大楼和学校各处转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以说,他每天都在学校“死看硬守”。还有,分管后勤的袁传金同志、分管行政的刘华同志以及担任六安中学校长的夏斌同志,我们之间的配合都很默契。真正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六安一中这艘大船乘风破浪,不断前进。
谈起六安一中的工作,唐校长如数家珍。总的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争创中华名校为目标,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前途,为了每一个学生前途”的办学理念,围绕“基础厚实,素质全面,特长鲜明,人人发展”的育人目标,以制度立校、质量稳校、教研强校、名师兴校为先导,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管理为保证的工作重心,紧张、有序、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我们追求的是,一流的教学理念,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学设施和一流的教学教育成果。
感到自己的的话有些笼统,唐校长具体说,为了创中华名校、出中华名师、育中华英才,我们实施了“三大工程”,即“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和“英才工程”,以占稳皖西高中教育的制高点,创出在省内、国内知名的学校。
所谓“青蓝工程”,唐校长说,主要是培养新进学校的年轻教师。由校内师德高尚、教学成果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他们的“师傅”,实行师徒一帮一结对子,以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要向青年教师要热情,向中年教师要成果,向老年教师要经验,以养成优秀的教师队伍,使他们三年能站住讲台,六年能成合格教师,十年能成为名师。此项工程每期一年,已实行六期,效果明显。如2009年高三班班主任王德胜,进校已经十年,已成为骨干教师。他所代的班级70多名学生,当年高考考取一本大学的有61人,其中有4人考取了北京大学,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谓“名师工程”,唐校长说,主要是对进校3至6年以上、经过教学实践锻炼、有培养前途的教师,进行再培养、再提升,使之成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此项工程实施已经6年,成果突出。如经怀德老师,经过培养,现在已是教务处的副主任。2006年他代班主任时,安徽理科“状元”张晨光就在他的班。该生被清华大学录取,并且硕博连读。再如王绍锋老师,经过培养提升,现在已是教研室的副主任。他所代的高三班,有一个学生名叫王灿,是通过“大扩招”进六安一中学习的,起初成绩很不理想。通过三年学习之后,他当年考进了清华大学,是被誉为“文藻之乡”的叶集地区建国以后的第一个,影响、震动很大。再如邹勇老师,是1998年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分配进校的,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骨干教师了。2010年他所代的班有一位学生陈晓爽,以高考总分701分并列安徽理科第一名。陈晓爽曾参加安徽数学、物理、化学等四科竞赛,获三个一等奖;其中还曾代表安徽参加全国物理竞赛,获二等奖,安徽仅他一人。陈晓爽于2010年3月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但他仍然参加了高考,结果成绩获安徽理科第一名。
“英才工程”刚开始启动。唐校长说,这主要是从学生的数理化特长入手,实行精英教育。此类有特长的学生,如果与一般学生放在一起教,他们“吃不饱”,需要配备专门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以最大的限度地发挥他们的长处,成长为特出的人才。
六安一中现有教职工370人,其中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175人,省级教坛新星15人;教师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或在读硕士70余人。在唐书钧校长的推荐下,我和部分老师见了面,一同品茗叙谈。
这些老师都很年轻。都是三、四十岁上下,正处人生年富力强的岁月。高学历、高蕴涵使得他们谈吐儒雅,谦虚待人,不自矜,不虚浮,使面临者如坐春风。
陆学政、李梅、孙云、权丽……一个个教坛新星,你们不仅装点六安一中的星空,也装点着皖西教坛的星空。
这些老师都很自信。都是饱学之士,俊彦之才。他们虽身处相对宁静的学府,但知悉世纪风云变幻,洞察人间世态沧桑,不偏狭,不短视,具有园丁的娴熟培育技巧。
还有,我私下觉得,这些老师都很英俊。他们男的端庄、潇洒,女的清纯、靓丽。假如他们做了演员,一个个肯定是粉丝无数。事实上,他们都是学生们的心仪对象和终生的榜样啊!
母校!你正是有了这么一批教学骨干,才能鲜花盛开,桃李争艳;你正是有了这么一批勤奋老师,才能踏入全省名校之林,而且正向中华名校的目标迈进!
下面,让我不分先后地记下同诸位老师叙谈的简况吧!
王绍锋:1992年大学毕业后分到六安一中教数学,六安裕安区韩摆渡人。
王老师说,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把自己所代的课教好。这样才能建立起人格魅力,取得学生认可、家长认可,也才能得到社会认可。我代高三毕业班,学生高考数学成绩的平均分数,在学校都是名列前茅。这样,学生才能服你。具体说吧,我代的班每届都有考取清华、北大的:2001届有两人考取清华大学;2004届考取了3个北大的(其中有1人是全六安市的第一名);2007届考取了1个清华;2010届考取了1个清华。
这些学生初进一中时,学习成绩并不都是拔尖的。有人说,你一中学生都是“掐尖”招进来的,基础起点高,当然容易培养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就不算有真本事了!事实上,情况并不都是如此。譬如说,2001届我们班的王灿,就是通过“大扩招”进六安一中的。所谓“大扩招”就是给点钱就能进校学习的。通过三年学习,结果考取了清华!
同班还有一个学生叫王晓菊,也是大扩招进六安一中的。通过三年学习,成绩优异。在安徽省举办的生物科竞赛中,她荣获了第三名。最后,被保送到浙江大学!
学生的智商有高低之别,这是实情。但是,王老师说,智商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激活的。这关键是要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受用一生。好的习惯要从生活细节养成,在幼儿园时期就要开始养成。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热爱同学。据我体会,学生在高中一年级最初几个月时很重要,这段时间不仅是适应新环境的关键时期,而且也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新的起始时期。
在六安一中当老师很辛苦,特别是当班主任。从早晨做操到晚上熄灯后,要围着学生连轴转。说到这里,王老师说出了一段令我难忘的话:“六安一中教师的最大亮点,是忠于职守,热爱教育事业。数年来,没有一个流失的,跳槽的。常言道:外面的世界很精采,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面对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一中老师能够洁身自守,不受干扰,这是很不容易的。这方面,学校的校长、领导做了很多工作,抓紧本土培养,成为名师,也与一中的优良传统、教师的素质较高分不开。
王德胜:1972年生,裕安区独山人,1998年安师大生物系毕业分到六安一中,是2009年度安徽省优秀教师。
王老师所代的高三毕业班,2006届有一个女生胡晓佳,高考总分获全省理科第十三名,结果上了清华大学。2009届这一班80多人,统招、择校生51人,其他都是借读生。高考结果,有61人达到一本分数线,44人达到600分以上,有4人上了北京大学。可以说,成绩惊人。
谈到教学教育经验,王老师深有体会地说:“六安一中学生高手如林,竞争激烈,学习压力大,思想负担也重。2009这一届,我是从高二接任班主任的,发现不少优秀学生平时考试成绩并不好。这就要求在培养他们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考试能力。要求他们摆正心态、端正考风、淡化名次,这样压力就小了,反而能出好成绩。就拿去年同时考上北大的4个学生来说吧,平时他们中进入年级前10名的只有1个,其余都没有进入年级前20名的。高考时,他们充满信心地说:平时我们没有拿出水平,这回高考呀,王老师,你就看我们的吧!话虽这么说,他们其实在奥赛中都获过奖。单我所教的生物这一科,在安徽奥林匹克竞赛中,、2009三年曾获4个省一等奖。”
邹勇:1976年生,六安人,1998年安师大化学系毕业分配进学校。
邹老师说,一个学校的环境很重要,学风很重要。六安一中是一所百年名校,具有很多光荣、优良的传统。这对培养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雄厚的资源。六安一中的校训是:敦品砺学,以天下为已任。很多学生正是拿这样的校训来要求自己、激励自己,从而不断得到进步。
今年我代的班有一个陈晓爽同学,高考总分获得省理科第一名。他一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都在省里获得了一等奖;物理还在全国获了奖。事实上,北京大学已预选了他。但他坚持参加高考,让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填志愿时,选择了清华大学。他平时真正是“敦品”,品德优良,兴趣广泛,待人有礼,没有不良嗜好。同学们问他问题,他总是既耐心又热心,与人相处融洽。对于班上的公益事情,非常乐意去干。担任班上数学科代表,每次数学考试过后就不要老师操心了,甚至连阅卷都干,像一个“助教”。“砺学”么,他虽有过目不忘的天资,但学习仍然很刻苦。他一开始搞数学竞赛,后来物理竞赛也参加,人都瘦了十多斤,没有毅力是不行的。他常常因学习离校较迟,买一个面包夹上火腿肠就算是晚饭了,然后又投入到学习中去。“以天下为已任”么,他有远大的志向,有自己的追求。高考后填志愿,他与家长发生了矛盾。家长要他填实用专业,追求高报酬,而他则喜欢搞基础理论研究,虽然不大“吃香”,但国家需要,高精尖科学研究需要。
象六安一中这样的环境和气氛,如果引导不得法,学生容易单纯追求分数和名次。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非常阳光的优秀人才。
程永红:1971年12月生,六安金安区人,1994年安师大物理系毕业分配至六安一中;2004年荣获安徽省模范教师,2008年获“安徽省教坛新星”;2006年,代表安徽参加全国第三届中学物理教学创新改革大赛,荣获二等奖。
程老师说,在六安一中的教学氛围里,当一个好教师就是要踏实。要想取得好成绩,就是要“看”,就是要“守”,“死看硬守”。我一直都代班主任。教师的最大财富是学生。就象秋天对于农民一样,高考是教师的收获期,也是最大的安慰。你在培育学生上下了功夫,学生对你会终生感激。
程老师说,“扩招”的学生对教师是个大的冲击。如何教好这批学生,提高他们的成绩,具体方法我们还在不断摸索中。“培优,转差”一对一,这很重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把很大精力放在他们身上。其做法是“保中间,促两头”。好的学生每星期都搞“奥赛辅导班”,学校组织选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每年只在安徽招收100名左右的学生,六安一中往往都占十多个。但对于数量很大的中间学生,成绩稍差的学生,绝对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要在他们原来成绩的基础上,有一个大大的提高。这才是六安一中不同于别人之处,这才是六安一中的特色。
经怀德:1973年生,六安裕安区人,1996年安徽大学化学系毕业分配到六安一中;2004年全国模范教师;现任六安一中教务处副主任。
经老师说,对于六安一中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来源重要,但投入更重要。投入多,花的精力就多,尤其是对班主任来说。老师们有句玩笑话说明忙碌的程度:“早晨起来比鸡早,晚上睡觉比狗迟”(每天早晨六点就要起床,晚上十一、二点才睡)。下午两点多钟就要来。
按理说,每个周末比较轻闲。但我们每个周末都有活要做,都要投入主要精力。我今年代高二一个班的班主任,生源很不整齐:统招生只有20人,择校生10人,其他30多人都是借读生。可以说,生源比较差,管理起来很麻烦。但是,越象这样的班级,就越要下功夫。
对于尖子学生,也要因材施教。2006届安徽高考理科“状元”张晨光,在我所代的班。他是以霍山县中考成绩第二名录取到六安一中的,是我遇到的最好的学生。到校后成绩始终是所在年级的前三名(多是第二名)。不仅智商高,综合素质也好,没有不良嗜好,篮球打得好,虽也上网,但自控能力强。对于他,我从来没给“特殊待遇”。把他的座位放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他同样随遇而安,学得很轻松;他家经济条件比较宽裕,但我不让他在外租房,坚持住校睡在大寝室,他三年如一日,很阳光。
高考前,组织老师对他的作文作些点拨。他议论文写得好,就建议他在条件允许下尽量写议论文,不要写记叙文。
学生再优秀,再精英,但他总还是学生,老师在知识上总还是“技高一筹”,所以因材施教、重点点拨,这是不可或缺的。
张克银:1970年生,舒城县人,1993年安师大政教系毕业分配到六安一中。六安市优秀教师,现任政治教研组组长。
张老师说,2003届安徽省文科“状元”李原草,在我所代的班。他后来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是好专业,毕业后在中纪委工作。
我想通过李原草,来谈谈培养“尖子”的艰辛。我从他初中到高中,代他5年班主任。
李原草是六安人,原在我们学校初中部读书。他1997年小学升初中时,刚达上分数线,进校后,在班上成绩居35名,属中等偏下。我很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始对他也没有特别在意。只是他中午在学校吃饭,我常常到教室看看,这样接触机会就多了,同他谈心的时间也多,他学习不断进步。到初二时,已上升到班上的前20名了。到初三时又进了一步,在班上升到前10名。在本校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他考了前10名。这样,就留在校高中部学习。 高一时,他不在我所代的班,高二文理分科后分到了我所代的班。这个学生的最大特点是不偏科。虽在文科班,但我叫他物理、化学、生物课也照上。他学得很认真,撵着老师问疑难。这在文科生中很少见。文理各学科之间是触类旁通、互相促进的。他这种学习方法是我一惯提倡的。高二分科以后,李原草的学习崭露头角,拔起尖来,不仅成绩好,而且能够起带动作用。这时,我对他小心呵护起来。他出身于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小学教师,母亲是工人。我又关心他的校外生活,主动调解他与家长之间的一些矛盾,使他心无旁骛。高三时他有压力,当年5月初的一次月考成绩不够理想,在班上只是第二名。我找他谈心,要他摈弃压力,树立更远大的目标,不仅要考班上第一,而且要考全省第一;我不要他整天“皱眉头”,而要他整天“笑嘻嘻”。这样他慢慢地放下包袱,在高考前作了冲刺,终于取得了好成绩。
张老师说,同李原草同班的学生郭明君,智商好,但贪玩。高中三年都在我所代的班。他是通过大扩招进六安一中的,起初成绩并不好。他家长对我说,只要我的孩子不要变痞就行了。我发现了他的长处,精心培育,并跟家长紧密配合,从一丝一毫做起,不让他偏离正确的学习轨道,他的进步很快。高考时,他竟考了全省29名,本校第三名,得了599分。那一年,北京大学在安徽招生的分数线是594分。他没有填报北大,而是填了国家外交部办的外交学院。他说,自己喜欢搞外交!
王锐:1955年生,六安人,特级教师,1991年调来六安一中,在一中前后将近20年,现任六安一中教务处主任。
王主任说,搞好教学的关键,是要关爱学生。时代不同了,中国发展又很快,跟5年、10年前都大不相同。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在这信息时代,他们头脑中装的东西丰富。因此老师们要与时俱进。关爱不仅只是鼓励。学生们求知欲望强,在教学中更多关爱体现在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六安一中发展、扩大比较快,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成绩差别比较大,对他们搞“一刀切”是不行的。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分类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王主任说,关爱还有一点,就是要实行教学民主,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实行新课程已有5年,有的老师不仅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创造和谐气氛,更多的是课后听取意见,召集学生代表座谈。学生提意见,老师作分析,不搞思维定式,师生共同努力,把“教”与“学”统一起来,收到好的效果。这方面,六安一中的老师们做得很好。还有一点,老师在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要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作业布置了,有的学生有疑难,积累多了就是大问题。要把课余的时间利用起来。老师们好的做法是,把上晚自习之前的个把小时利用起来。
王主任接着说,教学一要勤耕细作;二要注重科学,讲究方法。六安一中的教师们教学注重投入,上进心、进取心较强,无形之中形成了竞争的局面。这是好事,但要按教育规律办事。有的老师尽管课程在改,理念在更新,但教学常规依然在抓,并且抓得很细,不仅备课时间多,课堂教学也费尽心机。也就是说,在教育创新的同时,传统仍要坚持。
王主任继续说,最近学校在做两件事:一是英才教育,要搞一个方案;二是对高三复习课实行整合。这主要指学生的练习,每个学科统筹试卷,优化练习,减轻学生负担。
王主任最后说,要使学生全面发展,不能单科独进,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活动,都要大力开展,相辅相成。如举行法制报告、成人仪式、升旗仪式、运动会、体育比赛等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安一中抓教务的副校长王和润先生,1956年生,合肥人;他系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模范教师,六安市优秀教师、优秀园丁、职业标兵。
王校长于1978年大学毕业分来六安一中,已历30多年。他教物理,在校担任13年物理教研组组长,一直在教学第一线摸爬滚打,并先后担任过学校教研室副主任,教务处副主任、主任,副校长兼教务处主任,副校长。他不仅是学校领导,而且是一位成绩卓著的教育家。他在担任高中班主任、从事高中物理教学期间,所代班级学生上重点大学和本科人数,一直名列全校第一;所授课班级的物理高考成绩,稳居年级第一名;在安徽省内也是名列前茅(其中有两年为全省第一名)。不仅如此,他所授课班级的学生在参加全国竞赛、全省竞赛中,成绩突出,人数众多。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他被破格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
王校长既是一位实干家、苦干家,也是一位巧干家。他在担任教务处主任期间,由于当时该处全部是新人,业务不熟,但在他的具体领导和精心安排下,使教务处工作很快走上正规。他自担任副校长工作以来,一直注意深入第一线,象打仗一样靠前指挥,任劳任怨,早出晚归,把他当班主任期间积累的实践和管理方法,系统贯穿到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去,并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研究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方法。
我见到王和润时,他正在组织学生进行期中考试。中等身材的人,非常和蔼,非常朴质、真诚。我说他对六安一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淡淡地笑了笑,说:“要说贡献嘛,就是在我担任副校长期间,为六安一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班主任和教学高手,将一中的升学率从处于全省的中等地位提高到名列全省的前列!―――说到底,还是全校的师生员工共同作的贡献啊!”
王校长说着,儒雅地笑了。我点点头,也笑了。
同和王校长谈话一样,我与六安一中其他诸位老师的晤谈,都是在极度轻松的气氛中进行的。我们或笑语沟通,或拊掌切磋,就象朋友之间的亲切问询,就象家人交谈般的温润。在他们的言谈中,一幅幅庄丽的图景总是闪现在我的头脑中。古人说师者的主要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在我的母校老师面前,其作用何止这些!他们是栽培桃李的辛勤园丁,是炼铁成钢的高级技师,是驯服烈马的骁勇骑手;又是润物无声的春雨,是久旱企盼的甘霖,是叮叮作响汇集山泉奔向大海的明亮的小溪。任何比拟都难以喻示他们宝贵的价值。而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匹匹骏马正奔腾在辽阔的草原,一棵棵栋梁矗立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我在这里单辟一节,来说另一个话题。这就是教学科研。中央教科所高级研究员、教授徐同,曾于2006年5月来六安一中进行子课题验收,非常满意后欣然题词:“个性绽开桃李花,万紫千红竞芳华。待到淠水烂漫日,更美皋陶第一家。”徐教授说得不错,六安一中向来注重教育科学研究,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如曾教我高中三年语文的王忠厚先生,就曾发表、出版不少教学论文和著作。在他90多岁高龄时,还编著出版了30多万字的《古典诗词名句浅析》。这部专著完全是教学研究的收获。出版后,在社会上很受欢迎,激起了较大的反响。
如今,六安一中的教学、教育科学研究,更是踏上更高一层楼。这里, 我介绍两位成绩卓著的老师。
解正宝:1972年生,金安区城北人,1996年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六安一中。年又去安师大攻读“安徽省首届教育硕士学位”,毕业后回校任教,是六安一中教师中第一位硕士。2004年破格评为高级教师。目前,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是六安一中教科室的副主任。
解老师的语文教学成绩显著。所代的班高考成绩多次获得学校第一。2006年高考,全省文总分650分以上的只有18人,解老师的班就占有两人,分列当年六安市第一名和第二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采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在“转差培优”工作中成绩突出,在教学科研上更是不凡。他已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教学、教育论文30余篇,6万余字,有的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中心复印转载;与人合著教学专论两部,其中《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中学卷)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语文教育界反响极佳。解老师还积极参加了六项课题研究。其中个人承担两项:省级课题《运用图式理论提高高中生语文能力》于2004年结题,受到华东师大博导、全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教授的充分肯定;还有一项国家级课题《高中生作文个性化评价原则和标准》(与杨永明共同承担),于2006年顺利结题,受到中央教科所高级研究员徐同教授的高度评价;谈到解老师的研究成果,徐教授戏称道:“此生前途不可限量”。解老师在教研中还获得多种荣誉:论文参加省、市级评选,有十多篇获得一等奖;个人多次获得校内外各种表彰;被中央教科所总课题组两次评为先进个人。
解正宝今年才38岁,在六安一中这样科研气氛渐浓的氛围中,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前途的确不可限量,一定会长成绿叶遮天的大树!
六安一中在教学、教育研究中,还有一位大将,那就是杨永明。
杨永明:1955年生,六安人,国家级骨干教师,安徽省语文特级教师、省特级教师评审专家。现任六安一中教科室主任。
杨永明老师的科研,是建立在雄厚的语文教学实践并取得重大成绩的基础上的。他原在六安二中任语文教师,曾连续三年在六安地区高考中获语文单科第一名。2000年从六安二中调到六安一中,2007年所代班的高考语文成绩在全校获第一名,2009年获全校第二。他从1988年以来,一直教高三语文。他敬业、精业、勤业,20多年来在工作之余从事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杨永明老师曾在国家和省级教育刊物《人民教育》、《上海教育》、《广东教育》、《安徽教育》等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有3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存档;曾主持国家级课题《高中生作文个性化评价原则和标准》的研究,已经结题;目前,正在从事省级课题《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与策略》的研究。
杨永明曾主编两部书:《引领2011高考总复习》(解正宝也参加了此书的工作)和《焦点》;两书均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他还参编省教科院主编的《同步作业》三、四、五(均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六安一中这一块,他主编了《国学选粹》、《青春舞步》等书,填补了六安一中校园文化的一项空白。
杨永明2001年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2005年参加了首届骨干教师培训,先后取得了合格证书;年作为安徽课改专家代表,先后到山西、湖南等省的六个地市帮助当地高中教师培训;并参加了两届由安徽电视台举办的“名师送你迎高考”公益活动;作为中学教师代表,杨老师2009年参加省中学新课改后首部语文“高考说明”的审定;2010年被省考试院聘为高考作文组组长,负责全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制定,组织、监督高考作文评分。杨老师作为省级专家,先后参加了省级特级教师、省中语会优质课等重大省级评比活动。
我在这里细写了解正宝、杨永明两位老师教学、科研成果的原因,一是为母校感到骄傲;二是,老实说,我认为母校教育科研有深厚的潜力,应出更大的成果。教学、教育科研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面子工程”,它还有非凡的承上启下作用。即是说,它是上一辈教育者的心智结晶,可纳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林;也是下一辈人走向进步的依傍,是一种巨大的潜在力量。中国古今著名的教育家,不仅桃李满天下,而往往也是著作等身。六安一中代表着皖西中等教育的最高智慧,应该用文字记载、流传下来。我们要摈弃前人“述而不作”的不良习惯,总结各学科教育的宝贵经验,不仅发表论文、出单部著作,而且也可出一套、多套丛书,并且作为一种风气和制度保持下来,以显示六安一中的智慧和力量!
六安一中建校已逾百年。1906年2月,清政府的六安州以茶厘等税金为办学经费,改建六安城内东大街原有的考棚防雨公所为校舍,建立了皖西地区第一所新式中学,即六安州学堂。这是六安一中最早的前身。六安州学堂的建立,标志着皖西新式教育的开始。
一百多年来,六安州学堂几度更名,几度迁址,也几度被迫短暂停办,但她沐浴着民主、民族革命的风雨,始终高举着爱国主义大旗,师生抱着“为祖国而教,为人民而学”的忠贞信念,在经磨历难、风云变幻中,从艰难的历史深处走出,巍巍然,灿灿然,挺立而为今天的六安一中。
在2006年六安一中百年校庆的时候,悬挂于教学主楼上的红底金字长联,出自时任副校长的唐书钧之笔:
一百年风云浩荡,又逢校宇宏开,八皖九州文藻腾辉彰翰墨;
万千株桃李芬芳,重遇英才聚集,五湖四海华章焕彩赋春秋。
此联气魄宏大,文采瑰丽,吸引了所有注目者的眼球。唐书钧意犹未尽,又以《六安一中建校百年礼赞》为题,填了一首“满庭芳”词,写了一首七律诗。其诗写道:
风雨兼程一百年,喜看沧海变桑田。
万千桃李九州艳,数代宗师一脉传。
硕果盈枝歌皓月,华章溢彩颂春山。
相期更待高才出,奋力攀登再向前。
目前,六安一中占地159亩,学校净用地110亩,已远远满足不了学校的发展需要了。因此,2009年六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六安一中迁址到老淠河以西关塘、马巷两村的交界处,学校净用地402亩。建设规划面向全国招标,最后由合肥工业大学规划设计院完成。规划做得非常漂亮,预计三年建成新校。
尽管对原校址非常留恋,尽管老树旧花缠绕着不舍的感情,但六安一中走向新址,走向新生的步伐不可遏止。
“你歌颂了六安一中旧的一百年”,我对唐校长笑道,“六安一中新的一百年,将在你的手里开始!”
唐书钧站起来,在他宽敞的办公室走了几步,毅然说道:“能干事,干成事,就不是事!”
他的话里充满了信心,他的眼睛闪耀着光芒。我在他的身后看到了新的六安一中新的徽派建筑的美丽画面。
母校!愿你越来越年轻,跨起大步,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敦品砺学,以天下为己任。
&& &&―――六安一中校训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六安市委外宣办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安一中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