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坡下坡压死一百多多分的,你们学院收不收啊

您(@)目前可用积分:11011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11:25 &&
从来没有见她停过步◎宋红岗(一)&&&&北京,阳光灿烂的天安门广场。陈朋山――十九岁的高中毕业生,和她的几个同学一起向伟大的首都告别。她们深情地望着养育自己长大的雄伟城市,望着这雄伟的广场。过去在这里,她们曾经见过伟大领袖毛主席;今天在这里,她们立下了永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前进的坚定信念。她们兴奋地谈着即将开始的新生活,谈着祖国的草原。(二)&&&&草原,辽阔无边的西乌珠穆沁草原。正值夏末秋初之际,天高云淡,百花盛开,水草丰茂,牛肥马壮。巴勒格尔河水在一路奔流欢唱。身着鲜艳的蒙古袍,手举忽拉拉迎风展的红旗,一支马队从远处向大路边奔来。贫下中牧在激动地迎接来自首都、来自毛主席身边的知识青年。&&&&柴尔色楞是巴勒格尔大队的支部书记,是多年的队干部了。他向陈朋山伸出有力的手,高兴地说:“毛主席信任我们,把你们从北京送到我们身边。我们一定得担好这培养革命接班人的担子,让你们一个个都长成草原上的雄鹰。”(三)&&&&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场上,马拉打草机、搂草机在奔忙。知识青年们冒着夏末秋初的骄阳,满头大汗地挥舞着钢叉,堆起了一堆又一堆高高的草垛。柴尔色楞和他们一起干着。知识青年们的这股子热情,让他在高兴之外,又敏感地觉出了一个问题:毛主席说过阶级斗争是青年的一门主课;我们贫下中牧的责任,首先要帮助这些青年上好这门主课。(四)&&&&银色的月光,洒满了寂静的草原。打草场上的牧民和知识青年一起围坐在明亮的月光下。人们的神情都十分严肃。一个老牧民正在讲着过去。随着翻译的声音,陈朋山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画面:乌珠穆沁草原解放的前夕,草原上流窜着一支以霍图龙嘎为头子的土匪队伍,掠抢牛羊,杀害牧民,无恶不作;霍图龙嘎手下的土匪排长加木萨,在一次战斗中举枪对我解放军战士射击;解放后被关在监狱中,装病;加木萨装病被释放以后回到巴勒格尔大队,八年来为了躲避群众监督一直装病在地下爬行,等候变天;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群众发现他完全可以直立行走,强迫他接受监督劳改……&&&&活生生的事实,在陈朋山的心中打下了烙印,她想起了列宁的一句话:“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代。只要这个时代没有结束,剥削者就必然存在着复辟希望,并把这种希望变为复辟行动。……他们在遭到第一次严重失败以后,就以十倍的努力、疯狂的热情、百倍的仇恨投入战斗,为恢复他们被夺去的‘天堂’、为他们的家庭而斗争……”加木萨这八年的爬行,不就正是“十倍的努力、疯狂的热情、百倍的仇恨”在准备着把复辟希望变为复辟行动吗?&&&&知识青年们回到自己的蒙古包里。陈朋山对伙伴们说:“我们来到草原上,首先不是关心队里阶级斗争的历史和现状,注意的只是好好参加劳动。今天贫下中牧给咱们上了第一课。以后,咱们可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把这一门课上好啊!”(五)&&&&贫牧那木吉拉家的蒙古包扎在一座棚圈的前面。其木格阿妈扶着门框站在蒙古包外,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正向远处跑去。远处来了一辆轻便小马车,那木吉拉把陈朋山接回了自己家。那木吉拉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复员军人,在辽沈战役中负了伤,来到巴勒格尔队落户,今年五十岁了。虽然身体不好,可还为队里放着一群改良牛。&&&&第二天一早,那木吉拉和陈朋山站在棚圈旁,看着改良牛犊,交谈着:“咱们这儿的本地牛个子小,出奶也少,每年给国家贡献也少。这群改良牛是三河牛,将来长大了个子大,产奶多,为国家多贡献还得靠它们。就是现在还不适应咱内蒙的气候。不论有多少困难,咱也得放好它!”陈朋山体会到,那木吉拉阿爸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可却言浅意深;阿爸的话,正符合毛主席“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的思想,正符合“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贫下中牧的高尚品德,要好好去学习呀!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57:08 &&
(六)&&&&夜晚,在那木吉拉蒙古包里的小油灯下,不懂汉语的其木格阿妈在给陈朋山当老师。一本蒙文的毛主席语录放在桌上,两个人比划着、讲着、写着。陈朋山终于弄懂了阿妈写的那几个字,她学着也在纸上用蒙文写下了“毛主席万岁!”贫下中牧对伟大领袖的无限深情感动了陈朋山,她把这一行字牢记在心中。&&&&以后,多少个夜晚,陈朋山总是在油灯下向阿妈学蒙话,学蒙文。&&&&冬天到了,那木吉拉的病又复发了,队里让他到外地去治病。支部书记柴尔色楞对陈朋山说:“阿爸不在家,这改良牛你一个人还放不了,交给别的人放吧。”陈朋山说:“队里劳动力本来就不够,我哪能把困难推给别人呢?这群改良牛放好了,就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做贡献,困难再大我也保证让它们安全过冬。”陈朋山得到了支部书记的信任。&&&&每天,只见陈朋山早出晚归,扫圈,饮牛,忙个不停。(七)&&&&一个隆冬的早晨,陈朋山把牛群放出不远,天变了颜色,天地间一片昏暗,草原上特有的白毛风刮起来了。她忙把牛群赶回圈里。一数,少了一头小牛犊。&&&&风刮得更猛了,雪片铺天盖地而来。“改良牛是队里的宝贵财产;小牛犊在风雪中找不到家会冻死;新牧民要在大风大浪中锻炼……”一个又一个念头闪过她的脑海。陈朋山毫不犹豫地向暴风雪中冲去。&&&&迎着风,冒着雪,艰难地迈出了一步又一步。几步以外,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找牛犊是这样的困难。陈朋山在风雪迷漫之中仔细地辨认着,寻找着,蒙古袍上结了一层冰甲,脸颊上冻起了水泡,手和脚僵硬了。这样在风雪之中一直搏斗到将近黄昏,她才在一个草丛中找到了冻得不会走了的牛犊。&&&&其木格阿妈赶来了,帮助陈朋山用牛车把牛犊接回家里。阿妈心疼地给陈朋山冻伤的脸和手上涂药。&&&&住在一个浩特的牧民听说了,都来看望。一个牧民说:“咱朋山可真像个牧民了。”&&&&这天晚上,陈朋山又坐在油灯下,面前放着笔记本,本子上写着:“像个牧民?是个牧民?”她正在想白天发生的事,为什么说我“像个牧民”,而没有说我“是个牧民”呢?这说明我的思想、行动还和贫下中牧有差别,改造思想是个长时间的事儿,……她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八)&&&&春风染绿了无边的草原,阳光普照大地,到处是一派生气勃勃的兴旺景色。&&&&陈朋山经受了草原上第一个严冬的考验,胜利地完成了任务,一群改良牛安全地渡过了冬天。(九)&&&&陈朋山和知识青年小马、小王,一起包了一群改良羊,开始独立地劳动。&&&&古勒格阿爸是有经验的老牧民,知识青年把蒙古包扎在他的蒙古包旁,拜古勒格阿爸为师。陈朋山这一天的日记中写着这样一首诗:“鹅毛飞雪迎春到,抗灾保畜传捷报。手握羊鞭满心暖,眼望羊群心欢跳。”(十)&&&&“只是把蒙古包扎在贫下中牧家旁,如果思想不靠近贫下中牧,那也是什么都学不到。”陈朋山常这样对知识青年伙伴们说,她总是利用轮到她夜里看羊白天休息的时间,到附近牧民家请教:什么草羊吃了上膘?遇见狼怎么办?羊一年四季容易得什么病?……&&&&陈朋山知道羊在夏天多走路容易掉膘,就常常宁肯自己不回蒙古包喝茶、吃饭,冒着酷暑、赤日,守在羊群边一整天。羊吃草,她学习。她在日记中这样写自己的牧羊生活:“花海绿浪夏日天,跨马引羊到山尖;山风吹散暑日热,羊边勤钻马列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36:22 &&
(十一)&&&&整整一年,陈朋山在牧民群众中,在艰苦劳动生活中,磨炼,成长。剪毛,洗羊,灌药,配种,放牧,下夜……样样拿得起来。&&&&秋天评比中,陈朋山她们放的羊评上了一等羊。(十二)&&&&在一次知识青年生活会上,支部书记柴尔色楞正在给大家讲一件事:“那天傍晚,乌云黑压压的上来了,我惦记着陈朋山她们的羊群,忙骑马往那儿跑,半路上已是狂风大作,大雪弥漫了。跑到她们蒙古包那儿,看到的事却让我愣住了:羊群圈在羊笆里,陈朋山正忙着把自己的被子、褥子、毯子搭在迎风的羊笆上,给羊群遮风挡雪。我心里一下子热乎乎的。走进蒙古包一看,这么冷的天,却压着炉子。我问小马:‘这么冷还压火?’小马说:‘陈朋山嘱咐了,羊粪不能多烧,每天早上我们把羊粪扫起来堆着,傍晚羊进圈前把羊粪撒开,这样羊就不会爬在冻地上,不容易掉膘。这是古勒格阿爸教的!’听完小马的话,看看还在外面忙着的陈朋山,我这心里感动极了。你们知识青年可真该好好向陈朋山学啊!”(十三)&&&&这一年冬末春初,草原上的雪格外大,深深的雪层封住了道路,覆盖了草场。秋天打的草又快用完了,牲畜的饲料发生了困难。&&&&草原和北京心连心。毛主席党中央派来的飞机展翅飞翔。茫茫雪草上,飘动着点点火一般的红旗。飞机投下了大批的粮食、生活日用品、饲料。贫下中牧眼望蓝天,心向北京,欢呼着,跳跃着。“毛主席万岁”的声响震荡在千里雪原上。&&&&陈朋山望着空中的银燕,心情不能平静:毛主席时刻关心边疆人民,派飞机给我们送来了救灾物资,可我们为祖国做了些什么呢?牧业经济是不是像有的人说的那样就是“脆弱”的呢?(十四)&&&&带着一串问号,陈朋山到牧民中去作调查。一个叫音布的老贫牧告诉她:“过去咱这儿种过一些饲料,也打了不少,能给队里的牲畜吃上半个冬天。可后来不知哪里吹来一股风,说什么‘千条万条发展牲畜第一条。’就把这事儿扔下了。”柴尔色楞也告诉她:“咱们牧业要想为国家多做贡献,就得执行‘稳定,优质,高产’的牧业发展方针。这三条,离了解决饲料问题,离了草原基本建设,都不行。”&&&&东家走,西家串,在和群众的交谈中,陈朋山对牧业经济怎样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十五)&&&&大队部的会议室里开着社员大会,陈朋山正在发言。她从毛主席派飞机送救灾物资谈起,讲到了牧业搞单一经营的害处。最后说:“不是牧业经济有脆弱性,而是过去在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只追求牲畜数量,不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不自力更生解决饲料问题,不搞草原基本建设,这都不符合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过去的错误路线造成了牧业经济的脆弱性。今天我们就要坚定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我建议队里重建饲料地,我报名到饲料地去。”&&&&队里接受了她的建议,并选她和音布负责饲料地工作。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07:57 &&
(十六)&&&&牧业队里种过地的人没有几个,陈朋山也从来没接触过农业生产。种地的劳动,也要比放牧重。饲料地工作的担子可不轻啊!&&&&饲料地知识青年宿舍里,亮着灯光。陈朋山把才调到饲料地的社员召集到一起,学习大寨人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她仔细地给大家讲大寨贫下中农在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中成长的英雄事迹。在广阔的草原上,在贫下中牧的心中,树起了大寨人的英雄形象。(十七)&&&&饲料地的社员一共只有十来个人,为了保护地里的庄稼不受牲畜的侵害,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春耕前在五百亩地的周围挖起了一米宽一米深的护田沟。陈朋山和几个知识青年在沟边上用白石子砌了一行大字:“学大寨人,走大寨路!”(十八)&&&&陈朋山又像才接羊群时那样,迈开双脚,到一些种过地的牧民家去学习:什么时候开犁,什么时候锄地,什么作物怕旱,什么作物生长期短……在饲料地把生产安排得有条有理。&&&&顶着星星出,披着月光回。早晨别人还没起身,陈朋山已经在井边提水饮牛了。傍晚,地里人走光了,陈朋山还在地里转悠。晚上,又组织大家学习,安排生产……眼熬红了,身子累瘦了,整个饲料地却生气勃勃。(十九)&&&&工作对陈朋山来说,是越多越好。她还自觉地担任了保管员,记工员。看她把农具保管得多好!看她把账目记得多清!(二十)&&&&春天的草原,干旱多风沙。陈朋山发动饲料地的大人、小孩、妇女搞绿化。这儿的草原上第一次见到了树。(二十一)&&&&盛夏的中午,骄阳似火,社员们都回家休息了。只有陈朋山一人还在麦地里不顾一切地练习锄草。为了熟悉农活,加快锄地速度,她已经好几个中午不休息了。(二十二)&&&&莜麦长得快有一人高了,绿油油的散发着清香,吸引了附近的牛群。有的调皮的牛竟跳过护田沟吃起来。为了保护麦田,陈朋山和几个知识青年组织起来,白天干完了一天活以后,夜里主动到地里去轰牛。&&&&没有月亮的夜晚,秋雨绵绵的夜晚,总是陈朋山抢着到地里去。(二十三)&&&&蘑菇,草原上的特产。雨后的山坡上,到处是一个又一个深绿色的“蘑菇圈”(长蘑菇的地方,草的颜色比较深,而且是一圈一圈的)。饲料地个别的社员思想落后,热衷于到山上采蘑菇卖钱,影响了集体生产。&&&&晚上的学习会上,陈朋山提出了这个问题让大家讨论,社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批判了这种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陈朋山认识到:这个问题说明今天我们的社会上还有小生产的残余存在,这些小生产就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温床。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思想工作,战胜旧社会遗留下的恶习,引导原先的小生产者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不断前进,而不要后退一步。(二十四)&&&&麦田翻动着金色的波浪,饲料地一派丰收景象,人人挥镰收割忙。陈朋山更是一股劲儿地往前闯。脚被割破了,走路疼得一拐一拐的,可谁也别想劝她休息。在丰收景象的鼓舞下,她的日记中又出现了诗:“山顶果红草籽圆,牧工精育饲料田;麦海滚滚翻金浪,丰收喜悦满心间。”&&&&在莜麦丰收的同时,饲料地还收获了不少菜:土豆、白菜、萝卜、蔓菁、卷心菜……巴勒格尔河边第一次收了这么多的蔬菜。&&&&为了让牧民能吃上新鲜菜,陈朋山带着脚上的伤,赶着牛车,把自己种的菜运到几十里远的浩特和打草场上。(二十五)&&&&饲料地粮菜丰收,打草场草垛如山,远处的羊群像片片白云在山间浮游,健壮的马群、牛群在河湾中戏闹。秋天的草原,到处是丰收的景象。陈朋山望着这生活战斗了两年的地方,心里格外激动。她已经得到了广大贫下中牧的信任,被选进大队领导班子。在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上,她又踏入了新的境界,准备迎接新的考验。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07:25 &&
&美丽的西乌珠穆沁--迪严庙半拉山<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0570554.jpg"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27:49 &&
(二十六)&&&&在一打三反运动中,陈朋山到公社参加查账的工作。为了查证落实一些问题,她骑着骆驼翻山越岭,冒严寒踏积雪,到各处去外调。艰苦的工作,她总是抢着去干。在经济战线上,为了打击资产阶级的进攻,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她甘愿吃苦、受累。(二十七)&&&&在队里,陈朋山负责青年团、妇女、知识青年工作。工作很多,可没一件是“挂名”的。&&&&她组织知识青年为苦大仇深的老贫牧写家史;&&&&她帮助担任赤脚医生的知识青年克服思想上技术上的难题;&&&&她发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上山打草堆草;组织妇女学习……(二十八)&&&&陈朋山在毛主席指引的道路上前进,不断挑起一副又一副革命重担。贫下中牧信任她,又选她担任了大队会计。&&&&思想保守的人说起了风凉话:“妇女当家,十赔九差。”“汉族姑娘哪能当得了蒙族牧业队的家!”&&&&当牧业队的会计,困难的确不少。用汉文记账牧民和别的队干部看不懂;蒙文,对于陈朋山来说,还只认得一些,不会写。两年以来,陈朋山已经有了这样的体会:每挑起一副新的担子,伴随而来的总是很多很多的困难。克服了这些困难就会挑着担子前进一大步。面对贫下中牧的信任,她勇敢地接过了重担,决心为贫下中牧当好家,理好账。(二十九)&&&&陈朋山向蒙文进军了,蒙文的《毛主席语录》、《红旗》杂志每天念个不停,见了有文化的牧民就请教。几个月的功夫,她就学会了用蒙文向社员公布账目。&&&&有人到了巴勒格尔大队,问起“会计办公室在哪儿?”社员们笑着指着陈朋山的挎包。原来,陈朋山从来不坐办公室,她的“办公室”就随身带着――一个装着账簿、算盘、印章的大书包。她走到哪儿就在哪儿干活,晚上就在哪儿记账、算账。(三十)&&&&“巩固集体经济,节省开支,发展生产……”在陈朋山的日记中,经常见到这些字眼。这是她一心想着的大事儿。&&&&队里一些社员欠款过多,影响集体经济发展。陈朋山主动给这些社员做思想工作。宣传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帮助他们做好计划,逐步还欠款。&&&&那木吉拉孩子多,劳力少。为了减轻集体经济的负担,陈朋山把自己节余的钱送去,使队里能有更大的力量发展生产。(三十一)&&&&结账的过程中,陈朋山发现队里合作医疗开支过大。&&&&她找了赤脚医生一起研究,原来是赤脚医生图省事,爱用西药,忽视了中草药。赤脚医生为难地说:“一个人跑东跑西,看病还顾不过来。哪有功夫采药呀!”陈朋山说:“咱们发动群众试试看。”&&&&为了节省队里开支,推广中草药,陈朋山一个人跑到很远的深山里,照着书上的画的样子,一边观察,一边思索,一边仔细地采药。一个种类一个种类地寻找,终于采到了不少草药的样品。她又到各个放牧的牧民家去宣传讲解,教给妇女、小孩认药。社员很快就发动起来了,掀起了采药的高潮。很短的时间就采了几百斤草药,解决了合作医疗中缺药的问题,也节省了队里的开支。陈朋山对赤脚医生小马说:“咱们开始只是想着‘试试’,这说明咱们对群众对待新生事物的热情估计不足,还没有把群众看成真正的英雄。以后可得好好向群众学习呀!”(三十二)&&&&又到了每年搭棚盖圈的季节了。&&&&陈朋山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大队花这么多钱,年年搭棚不见棚?当会计,不只要想着节省开支,还要注意队里建设中的路线斗争。&&&&干部会上,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过去搭棚盖圈,是当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来完成,报上数字就行了。没有认识到这和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关系,没有认识到这是执行牧业生产‘稳定,优质,高产’发展的正确方针。这样,就缺乏自力更生精神,年年请外地人干,来包工的人带着资本主义思想,光想着赚钱,盖的棚质量很差。”另一个干部说:“可不是,去年我们浩特的棚第一天完工,第二天就塌了。”&&&&会后陈朋山带头参加了搭棚盖圈的劳动,劳动力不够,就发动妇女、小孩,不几天,就搭成了质量很好的棚圈。(三十三)&&&&一次大队通知大队干部在第二浩特开会。陈朋山头天正好在第二浩特。她正准备到饲料地去。牧民劝她不要去了,等半天就开会了。可她想:“怎么能让自己的生命有半天是空白的呢?”她骑上马,跑到几十里远的饲料地干了半天活,又赶回第二浩特参加会议。&&&&陈朋山就是这样当干部的。(三十四)&&&&没有什么特殊的事儿,陈朋山从来不回北京探亲。这年冬天,陈朋山要回北京去,原来是她又有了一桩心事:柴尔色楞的七岁的女儿金凤得了小儿麻痹症,一条腿萎缩了,长大了怎么参加建设牧区呢?陈朋山带了小金凤到北京去看病。一路上她怕小金凤的腿疼,上车、下车、住房、买东西,总是背着她。在北京陈朋山跑了很多医院,终于使小金凤的腿有些好转了。她带着小金凤回到家后,牧民感动地说:“朋山可真是咱牧民的好‘呼很’(女儿)呀!”(三十五)&&&&一九七四年初,陈朋山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后来又被选为盟团委的常委,大队党支部的委员。担子越来越重,前进的步伐从来没减过速。&&&&巴勒格尔队的贫下中牧,都热情地赞扬:“草原上再好的骏马也有歇脚的时候,可是咱们的陈朋山,从来没有见她停过步。”&&&&是的,陈朋山在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相结合的大道上,从来就没有停过步,她在继续前进!(写于1974年,经编改后在人民日报发表)宋红岗&&&&女,北京女四中1967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8月赴西乌旗阿拉腾郭勒公社插队。1970年8月到旗委宣传部工作。1976年调到阿巴嘎旗委宣传部工作。1980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3年分配到经济日报工作,曾任农村部副主任、特刊部副主任,高级记者。现已退休。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7:10 &&
=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34:07 &&
&  好,喜欢阅读这些,那些事情就像发生在昨天.....&欣赏下面的话:&  我们经历了那一段不短的不寻常的日子。对我们来说,是浪漫、是痛苦、是挫折、是磨炼、是传奇、是怅恨,是青春年华的个性张扬,是难以割舍的血肉情怀,是赤诚之心的屈辱叛卖,是独立人格的建基成长&&只有经过的人们,当年的&思赫腾&(知识青年),才可意会其中的什味杂陈。那是我们人生不可磨灭的历史,沉甸甸,不容轻慢,不容玷污,更不能被遗忘。&&& 拂去记忆的封尘,将之曝露在今日的阳光下,让&现代人&,让我们的后代审视、体味。也许他们会说,你们是那样幼稚、肤浅、偏激、狭隘、封闭,与迅速发展的世界文明、科学潮流格格不入。但那是我们的过错吗?应该是我们的耻辱吗?&&& 曾经是造反浪潮的骄子,曾经是与工农&融合&的先锋,我们认定那是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前行;马牛羊放牧得甚至比一些牧民还好,青春年华甚至都准备祭献给那心中的圣殿,我们不是怀着强烈使命感而来的吗?但是,盖子终究被揭开,我们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一群被城里文明人讪笑的可怜虫,戴着&病退&、&困退&的破草帽,失落而归。&&& 愤懑无语。激情久已退去,空洞的理念之塔轰然坍塌,深邃的殿堂却没有接踵而至。悲剧之后谈不上建树,只知道,不能让麻木永远尾随着遗憾!这就是记一点点东西留给人世间的愿望&&那永远不会是一条值得纪念、重蹈的成功之路!--游夏茵&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10:14 &&
&  变是个硬道理,世界在变人也在变。  草原在变,变得人们不忍看去。从二连浩特到满都草场(满都拉胡保拉格苏木位于东乌珠穆沁旗东北部)。基本横贯了锡林郭勒草原,从干旱戈壁草原到半湿润河床湿地草原像个久病的老人横卧在锡林郭勒北部,然而他的脚已经干涸已经无法站立,近日游走千里草原看到的是衰退,干旱...&<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2470554.jpg"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3670554.jpg"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1870554.jpg"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以上是二连以东,苏尼特草原,分明是戈壁&<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5370554.jpg"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2570554.jpg"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0670554.jpg"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以上是阿巴嘎旗成吉思汗圣山附近草原,干旱&<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4570554.jpg"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1970554.jpg"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以上是西乌珠穆沁旗白音胡硕苏木牧民的冬季草场,看来很不错,牧民说退化的厉害...&&<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5370554.jpg"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2570554.jpg"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满都草场,据说当年是一人多高的草,湿地在缩小,&天鹅湖&也逐渐缩小....&<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5770554.jpg"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这是著名的乃林高勒(细的河流)现在也即将断流...&&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32:17 &&
xth,你好。去你的“2010年的乌珠穆沁草原之行”看了……漠北微尘,谢谢你的关注!谢谢你的补充。与此次的泥石流一样,天灾的前面必是人祸。哪怕是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的活动也有很大的关系。据说18日,有知青要在满都宝力格立一尊马的塑像……而马群,正在草原上慢慢消失。[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0:07:46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45:17 &&
1977年锡林郭勒盟恢复高考◎胡良骥&&&&1977年,从10月26日起,锡林郭勒盟遭遇历史上罕见的特大雪灾。这次雪灾来得早,持续时间长,北部牧区普遍积雪二尺以上。1977级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高考与特大雪灾同行&&&&1977年冬至1978年春的这场雪灾,除了使畜牧业遭受到沉重打击,牧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遇到严重困难外,交通不便,可能是当时遇到的另一最大难题了。从锡林浩特通往各旗县的主要干道上,汽车走不了多远,车上的人就得跳下车来用铁锹清雪。锡林浩特各机关、单位也经常组织干部、群众到干道上雪厚的地段清雪,清出的雪堆在路两边,拍瓷实,公路形成一条雪胡同。汽车上路,有时用拖拉机或轮胎上捆着大铁链子的载重车开路。当时,从锡林浩特到东乌旗二百公里的路,往往要走上三天甚至更长时间。在锡林浩特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人民解放军战士驾驶的十轮大卡车,轮胎上捆着大铁链子。在人民遇到危难的时候,总是能见到子弟兵的身影。&&&&高考是一件时间性很强的工作,各个环节都耽误不得。全靠当时的陆路交通,无法保证招生考试的正常进行。忘记了是不是靠了空军的帮助,上级英明决定:用直升机向受灾最严重的西乌旗、东乌旗运送高考试题、试卷。我那时在锡盟高等院校招生办公室工作,有幸肩负向这两旗运送高考试题、试卷的光荣使命。在直升机上,当我透过舷窗望着身下的茫茫雪原时,再一次发出党中央和草原人民心连心的感慨。我清晰地记得,当直升机在两旗指定地点停下时,机上急速飞转的螺旋桨掀起的寒风和飞雪刮得迎接我们的人群用袖子捂着脸背着身儿往后躲,直到螺旋桨经过长时间的惯性停下来。运送高考试题、试卷任务完成后,我留在东乌旗参加考务工作。&&&&考试如期举行。内蒙古1977年的高考由自治区统一命题。考试四门课程,文科为:政治、语文、数学、史地;理科为: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当年未考外语。试题、试卷分开,汉文、蒙文考试分学校设考场。每个考场分设若干试场,每试场占一教室。每科考试时,每试场一份试题,考前公布在黑板上。巡视试场时,我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容,大多数是知青,其中大多数说不上名字。我记得东乌旗额伦高毕公社北京知青谢小庆坐在中间靠左最后一个位子上,穿着皮的勒,翻毛皮帽子扣在桌上,笔答得从容不迫。我还看到我曾经插队的白音呼布尔公社供销社的一位女营业员,她看着我,脸红红的,俩胳膊捂紧了试卷。后来我看到她的考试成绩,才理解她当时为什么那么紧张。考试那几天(包括后来的中考)上午考试结束后,全体考务人员在一起用餐。饭是从饭馆买来的,主食是羊肉馅儿饼,副食是辣子肉或葱爆肉,还有榨菜肉丝汤。参加东乌旗高考考务工作的北京知青记得有东乌旗二中的殷兰华、龙聪、郭建明,东乌旗医院的李金利,还有东乌旗一中的谁谁,记不准了。反正记得哪儿有李金利,那儿的气氛就活跃。&&&&考试结束后,开始阅卷。记得当时是这样分工的:高考试卷由盟里招生办组织批阅,对评分标准不太好把握的科目(如语文)由自治区招生办组织批阅(高考试卷批阅,我可能记错了,说不准了,反正作文试卷肯定是由自治区招生办组织批阅的);中考试卷由各旗县组织批阅。我参加了在东乌旗的中考阅卷工作,地点在回字形带走廊的原旗招待所,门口微微凸起一大片冰,那是随手泼出的污水和偷懒男旅客的小便。阅卷期间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阅卷人员主要是旗里两所中学的任课教师。旗教育局的两位领导道尔吉帕拉木、额尔登格日勒参加了政治试卷的批阅。夜间休息时,在昏黄的灯光下,一拨人聚在一起打扑克牌,两位领导一高一矮,一瘦一胖,甩牌时精神十分亢奋,手和嘴配合得非常默契。教育局的领导和普通教师打成一片,气氛融洽。后来在旗招生办张其其格老师与旗革委会办公室主任巴根那(因脸黑,人称哈日巴根那)多次协调下,我乘飞机回到锡林浩特,到军分区招待所投入到盟里的考务工作。那里的工作结束后,我们几个单身汉,实在不想离开招待所。因为这儿的伙食不错,四菜一汤管够,主食全是细粮花样不单调,早餐还有各种小菜。伙食费每天只有一元。离开招待所,只能吃机关食堂,饭菜就像某局领导概括的“四菜一汤,白菜为纲,馒头不够,窝头补上”。其实不光是馒头不够的问题,按定量根本吃不饱。当年锡林浩特粮食供应,白面只占30%,其余差不多全是玉米面。当时单位领导体谅我们吃食堂的尴尬,尽量安排我们参加会,吃会议餐。有时会议内容与本身业务没关系也安排我们去,到会上搞点儿发饭票儿、发演出票儿等会务。&&&&此后的工作是登记高考考试成绩。考生成绩登记前试卷是密封的。记得每份试卷首页右上角有一行打字机斜着打印的考号,与右上角形成三角形,考试后按虚线折叠将考号封在里面,两头粘贴好。登记考生成绩时,拆开粘贴处露出考号,对照考生登记表核对姓名,逐科登记成绩。登记成绩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因为秘密都从你手下揭晓,特别是突现熟人的考分,或高兴或沮丧,先替考生本人或喜或悲一把。登记考生成绩之余,我喜欢浏览试卷,特别是作文试卷。当年内蒙古的高考作文题有两个,一个是“在红旗下”,一个是“谈实事求是”,绝大多数考生选写的是前一个。当时语文试卷总分为100分,语文知识占30分,作文占70分。作文阅卷先按百分制评分,再打七折计入成绩。记得当时浏览时,595分(百分制为85分)要算是最好成绩了。获得这个成绩的作文我都拜读了。记得作者有西乌旗考生王志远、阿巴嘎旗考生宋红岗、东乌旗考生任春魁,三位都是北京知青,写的都是“在红旗下”。王志远洋洋洒洒密密麻麻写了四整页,质量也是上乘,真是快手,有倚马可待之功力。宋红岗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写出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任春魁写的是解放后华侨回到祖国后的深切感受。这次高考中,东乌旗乌拉盖公社考生、北京知青纪敦睦的遭遇让人同情,可情况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作文选写的是“谈实事求是”,文章通过揭露草原建设中一些领导不顾科学、违反自然规律的不实事求是的做法进行一针见血的批判,写得有理有据,道理讲得透彻,痛快淋漓。后来我还把这篇作文用稿纸抄下来传给同事们看,大家都说好。可能是这篇作文写得太实事求是了,又不幸落在受“左”的束缚太紧的评卷人员手里,纪敦睦的厄运就来了。他的作文按百分制只给了40分,落到成绩单上28分。幸亏他另几门考试的成绩非常不错,才上了录取分数线。由于当时考试成绩保密,考后也不公布给考生本人。考生后来是如何落选的,考生本人大多数并不知道。说大多数,是因为虽说考试成绩保密,但近水楼台先得月,有熟人上门来问,我们也如实告之。考生成绩登记和核算总分工作完成后,我高兴地发现并发布新闻:1977年高考锡林郭勒盟文科第一名王志远,总分328分;文科第二名宋红岗,总分320分。其余文、理科考生总分均在300分以下。理科第一名大概是280多分,是谁不记得了。因为根据各科成绩分析,我认为理科考得最好的是纪敦睦,他是名副其实的全盟理科状元。其余的人我就忽略不记了。阿巴嘎旗一理科考生数学选作题得了满分,是当时一大新闻。考生名字我忘记了,反正是北京知青。&&&&那场雪灾,给招生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招生每阶段部署工作全靠电话传递。通知考生上线和录取情况,要从盟通知到旗,再由旗通知到公社,由公社想办法通知本人。书面的东西有时不敢向邮局投递,怕耽误事,尽量托熟人捎送。每想到当时的情景,我就感叹草原上人情纯朴、可靠。招生工作最后阶段,发往各旗县的高校录取通知书一一托熟人捎走后,还有发往雪灾最严重的一些地方的通知书压在我们手里,其中发往东乌旗的一封也没送出去,我们心急如焚。这时锡林浩特运输公司的一位司机到招生办来询问某考生的录取情况,并说他要开车去东乌旗。我们招办负责人贡布其林果断决定请这位司机把发往东乌旗的通知书全部捎走。当时也没履行登记、签字等复杂手续,一大堆大大小小厚厚薄薄的录取通知书一块大包袱皮儿一裹就卷走了。这事到现在真不敢想象。直到几天后接到东乌旗招办的电话说通知书全收到了,我们才放了心。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6:54:28 &&
老三届考生遭遇滑铁卢&&&&在锡林郭勒草原,北京知识青年学识相对较高是公认的。常常是提到某个个人的优秀,往往把荣誉归之于北京知识青年整体,赞叹:“还是北京知识青年啊!”北京知识青年的学识、作为每每让人刮目相看。举两个例子。1978年中考结束后,我对着考生情况综合表统计上线人数的时候,发现阿巴嘎旗一中考生上线的从上到下一个挨着一个,随着目光下扫不一会儿就连成了片,而且高分考生很多。而别的旗县中学的考生上线的连成大片的不多,往往是连成几行(每名考生情况占一行)之后隔几行才能见到下一个。奇怪!阿巴嘎旗一中为什么考得那么好?比盟所在地锡林浩特的几所中学还强?后来一了解,原来那所学校有十几位北京知青任教,其中几位还是北京四中等名牌中学毕业的。怪不得!1978年秋季高考过后,有一天,东乌旗沙麦公社呼日其格生产队的李鸥到盟招生办办事。我随口问他考得怎么样,他满有把握地回答:“平均每科成绩在72―76分之间吧。”当时办公室里的同事都是一脸的不信,其中一位向旁人嘀咕:“吹牛儿那吧。”我见过李鸥两次,觉得他是个非常沉稳的人,不会说没谱儿的话。高考成绩下来后,李鸥的成绩果然在他估计的范围之内,只多不少。我们办公室的人又一次认识了北京知识青年。李鸥后来如他所愿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一段闲话说完,回过头来说1977年的高考。那一年的考试,北京知识青年大多数考得不错,却大多数未被录取,说起来让人愤愤不平。为什么?听某徐徐道来。按照规定,高等院校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按考生数1比12的比例(如录取100名,120名上线)由自治区统一划定。1977年不知道根据那条指导思想,确定了两类分数线。考生以25岁为界,25岁以下最低录取分数线为一百多分,记得理科是170分;25岁以上最低录取分数线则为二百多分。两者相差50分以上。很明显,设置的障碍是对着老三届初高中毕业生的。当时1968届的初中毕业生绝大多数超过25岁了。也有个别漏网的。这里插叙一段故事。当时虽说考试成绩保密,但谁荣登录取分数线还是要通知本人的。考生上线通知发出去一段时间后,盟招生办接到人民日报社一封信,反映锡盟招生工作中的一件蹊跷事,提出质疑。说是东乌旗沙麦公社某生产队两位女知青参加高考,一位是老高二或高三的,一位是老初一的。两位彼此互相了解,前者感到蹊跷的是,为什么老初一的上了录取线,老高三的却没上?那年头,考生是局外人,内情当然不知道。所幸的是那位老初一的还不到25岁。对人民日报社,我们当然不敢怠慢,及时如实予以回复。&&&&那上了25岁以上录取分数线的老三届考生的命运又如何呢?真是不堪回首。自治区招生办的决策人物又为老三届考生设置了第二道障碍。当时做了什么规定就不说了,直接说录取结果吧。首先,对仍在生产队插队的知青,除了家庭出身问题和体检表上的什么问题,基本上保证录取。可是考试成绩相对录取学校,是无法与25岁以下考生相比的,差距有些个例不止50分。这类考生命运最好的是谢小庆,被录取到北京师范大学。纪敦睦像是被扩招录取的,他被录取到乌盟师范学校大专班。考前都没听说过有这么个大学。其次,对已经脱离生产队被招工招干的,除了考试成绩特别优异的,基本上都未予录取。像王志远,是锡盟文科高考状元,在全自治区也是名列前茅,却只被录取到内蒙古大学。宋红岗,报了三个北京大学的专业,如果没有那两道障碍,凭考试成绩,录取到北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居然未被任何学校录取。当时这一类已被招工招干的老三届考生还有谁考入了什么学校,我至今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那么,那么多大学都录取了些什么人呢?真是:人间多少不平事,打破酒杯问英雄!日,我曾写过一篇日记,表达我当时的心情,现转录如下:&&&&3月19日,自治区招生办招生工作《简报》16期载了这样一段话:“今年内蒙的数学试题分量重,题目偏难些,考试时间只有两个小时,考40分就相当于平时的60―70分;考60分相当于平时的80分;考70分以上的就是平时的好学生,75分以上就算尖子了。”自治区招生办公室问事组是在向华中工学院推销考生肖某某时说以上这番话的。就此敝人谈点儿感想。说内蒙古的数学试题偏难偏重,“75分以上就算尖子了”,听起来真令人神往。照此推理,考100分简直就与陈景润一样伟大了?可是,你说怪不怪,偏偏是那些“尖子”以上的考生甚至考试得了满分,或者选作题也得了满分的考生在录取时受到冷遇。据说,理由也有,那就是他们“老”了。“老”了,多么可怕的字眼儿啊!华发还没有生出的六六、六七届高中毕业生竟被警告“老”了。但他们究竟比那些“八十不稀奇,七十多来兮,六十小弟弟”的全国政协委员们“老”多少呢?邓副主席和国务院文件都曾强调要特别注意招收这两届高中毕业生。最近报纸还说在这两届毕业生中确实发现了不少人才。据报载,北京考区连六五届高中毕业生都录取了。但内蒙古历来“特殊”。对“老”避之唯恐不远。连国务院文件上明文规定的“年龄可放宽到三十一岁”也装看不见。自治区招办的同志也许会说,他们不但年纪大了,而且大多有了正式工作了呀。在他们看来,高等院校招生不是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而只是安排就业。可国务院文件中并没有规定考生年龄大,有了正式工作,可是考试成绩特别优秀也可以不必录取呀!你说自治区招办对这批考生完全没有按政策办,也不尽然,自治区招办某负责人就曾大言不惭地说:“某某(我所尊敬的文艺理论家)的儿子我们也录取了嘛!”这难道还不说明问题吗?据说,某某的儿子考文科,因为数学考得特别好,竟破格被理科的某大学数学系录取了。政策可谓落实到家了。可对锡盟的理科考生呢,他们考数学的时间和文科一样,分量却重得多,且又有选做题。你虽然得了满分,你虽然选做题全做对了,也没有人家值得落实政策。真是:新闻年年都有,今年特别不同。&&&&总之,1977年高校招生,锡林郭勒盟老三届考生遭遇滑铁卢。自治区高等院校招生的决策人物为什么这么欺负老三届呢?我当时就这么想:与其说是年龄歧视,不如说是地域歧视。在那些人眼里,老三届大都是从外省市到内蒙古的知识青年,不能让他们把招生指标占得太多,要保证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入学,或者干脆说要保证自己和亲友的子女入学。我这种想法可能不对,可我当时想不出别的解释。我想告诉那些身在草原深处不知内情的落榜的大部分考生,你们落榜,不是因为考得不好,而是因为年龄原因。不知当时你们的心情如何,是觉得本该如此,还是不服气?或者影响了你在众人中的形象,以致有些人幸灾乐祸?反正我是屡屡为你们抱不平的。好在那样的不愉快已经过去了,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听说第二年,纪敦睦就被到内蒙古推广优选法的华罗庚发现,走出让他憋屈的乌盟师范学校到北京当研究生去了。听说宋红岗也到中国社科院成了新闻研究生,后来成了《经济日报》记者。胡良骥&& 北京二中66届初中学生。&&&&1968年8月赴东乌旗宝力格公社陶森大队(后划入新成立的白音呼布公社)插队。1974年胡良骥到锡盟师范学校读书,1976年分配到锡盟教育局工作,参加了此后几年锡盟的大中专院校招生工作,见证了1977年锡盟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的全过程。1977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两个:《在红旗下》和《谈实事求是》,任选一题。1977年高考考取的,试卷随人走,没考取的就烧了。胡从要销毁的作文卷中留了几份,并抄录了个别写得特别好的,如状元王志远的(王原是北京二中67届高中生)作文。任春魁和宋红岗都属于未录取的,其试卷应销毁,胡良骥把这两个人的作文卷也留了下来。凡已安排工作的知青,高考一般不会被录取,任春魁和宋红岗即是这样。当时任在乌兰牧骑,宋在阿巴嘎旗党委宣传部。宋的高考成绩不错,据胡良骥记忆,比状元王志远低8分。胡良骥这篇介绍1977年高考情况的文章,原写于1978年,后来又做过整理。胡良骥插队后在锡林郭勒盟教育局、锡盟日报工作,回京后在文史部门任职。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22:38 &&
附录&&&&&&&&&&&&&&&&&&&&&& 在红旗下&&&&&&&&&&&&&&&&阿巴嘎旗考生&&宋红岗&&&&在红旗下,有我们伟大祖国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丽河山;&&&&在红旗下,有我们英雄的八亿人民前进在社会主义大道上。&&&&祖国在红旗指引下成长为世界革命的中心;&&&&我们在红旗指引下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每当我站在火一般红的红旗下,我就好像被红旗带进了我们祖国半个世纪以来的革命历程中,就好像被带进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壮丽的诗篇中。&&&&“红旗卷起农奴戟。”五十年前,毛主席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武装斗争的烈火燃烧在广大农村。&&&&“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山下山下,风卷红旗如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高举革命的红旗,建立了红色根据地,缔造了人民军队。红旗指引着革命队伍行进在漫天皆白的雪地上,行进在路隘苔滑的深林中,行进在国际歌雄壮的歌声里。机会主义者哼哼着:“红旗到底打得多久?”毛主席回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旗一举万代红。&&&&红旗,指引着红军,跨金沙,越乌蒙,从子夜,向黎明。&&&&红旗,指引着红军,翻雪山,过草地,从今天,向未来。&&&&伟大领袖毛主席高举革命的红旗,带领中国人民抗战八年,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又带着我们把红旗从祖国的东三省一直插到遥遥海南岛,八百万蒋匪军灰飞烟灭。&&&&一九四九年的十月一日,在那个万木霜天红烂漫的秋日,毛主席把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在天安门广场,并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那一天起,红旗就在天安门前永远永远地高高飘扬了。&&&&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艰苦道路,机会主义者又变了花样:打起红旗反红旗。凶恶的四人帮更是钻进了红旗旗杆的蛀虫,妄想把红旗蛀倒。毛主席带领亿万人民“三打白骨精”,“玉宇澄清万里埃”。资产阶级司令部一个又一个地被摧毁,我们的红旗永远鲜红。&&&&一九七六年的十月,又是一个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秋天,天安门前又是红旗如林,红旗似海。人民在经过了失去领袖的最大悲痛之后,在经过了忧虑祖国前途的最大担心之后,又沉浸在胜利后的巨大欢乐之中,真是“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毛主席有了继承人,人民有了新领袖。&&&&领袖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1977年)宋红岗&& 女,北京女四中1967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8月赴西乌旗阿拉腾郭勒公社插队。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37:08 &&
诗抄◎张世锦、王石丞万里长征第一步1968年9月&&&&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我们跋山涉水,来到祖国的北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和工农结合一辈子,今后的路程更长,斗争更艰苦。沿着毛主席指出的方向奋勇前进,发扬抗大精神,将革命进行到底!胜利是属于我们的!一、宣誓&&&&天安门,誓言壮,别北京,赴边疆。&&&&主席挥手我前进,颗颗红心向太阳。二、出发&&&&汽笛鸣,车轮动,离战友,心潮涌。&&&&党的教导牢牢记,支援边疆学工农。三、到张家口&&&&张家口,好风光,迎远客,锣鼓响。&&&&最新指示要落实,教育阵地工农上。四、离万全县&&&&万全河,沙石场,抄近道,挥汗忙。&&&&汽车追我呜呜叫,红旗漫卷歌声扬。五、爬山&&&&山重重,路迢迢,红卫兵,胆气豪。&&&&战士双手献忠心,千锤百炼志不挠。六、越岭&&&&山川碧,高粱红,站高原,望北京。&&&&“山穷水尽”到张北,跋山涉水百里行。&&&&&&&&[注]上了坝,远望张北,已是一马平川,所带水壶里的水也喝完了。七、遇军车&&&&脚打泡,志愈刚,同志心,暖洋洋。&&&&喜遇亲人解放军,“乘奔御风”到宝昌。八、到宝昌&&&&下决心,排万难,革命志,岂可拦。&&&&三八作风永发扬,抗大鼓舞我向前。九、雨困那日图&&&&学毛著,壮豪怀,明志向,不徘徊。&&&&夜宿小学听风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神助到锡盟&&&&雨纷纷,山莽莽,路泥泞,歌更朗。&&&&处处上帝助愚公,遥遥锡盟已在望。&&&&&&&&[注]雨中正行军,一汽车停下,司机说已在路上几次见我们跋涉,主动表示要送我们一段路,大家都说:“又感动了一个上帝。”又特意申明:“我们没钱。”司机说:“不要。”十一、碰壁&&&&盟安办,硬不收,情激愤,更赳赳。&&&&头破血流不回去,壮志未酬誓不休。十二、报捷&&&&红旗展,锣鼓鸣,心激动,喜欲熔。&&&&兴高采烈传捷报,祖国山河一片红。十三、偷袭&&&&东方红,太阳升,踏征途,乘晨风。&&&&声东击西赴阿旗,二百里路一日终。十四、鞭策&&&&主席话,光万丈,得指示,心花放。&&&&“接受工农再教育”,为我撑腰指方向。十五、批准&&&&获批准,热血腾,有志者,事竟成。&&&&即整行装赴边境,一路欢歌唱不穷。十六、新家&&&&蒙古包,里外新,阿爸迎,情谊深。&&&&迈进新家叙豪情,誓在草原扎下根。十七、初雪&&&&朔风起,雪漫漫,红日映,金灿灿。&&&&风贺初捷雪洗尘,新的斗争在召唤。十八、新程&&&&守边疆,为人民,再教育,炼红心。&&&&万丈长缨今在手,风雨战火献终身。作者补记:&&&&《长征第一步》记载了我们一行十人(人大附中:宋立仁、曾煜成、刘纪远、王石丞;农大附中:余希娟、彭大新;京工附中:吕志初;北京41中:张世锦;北京47中:刘汉昭;北京101中:梁丽丽)自愿组合到锡盟要求插队的过程。组诗由张世锦初创、王石丞修改。&&&&当时,我们都是北京中学红代会“抗大之歌”宣传队的成员。1968年八九月间,大家在探讨如何提高演出效果、更好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和抗大精神的过程中,遇到许许多多迷惑不解的问题,一致认为应该走下小舞台,奔赴广阔天地,于是决定从张家口步行到中蒙边界,去反修第一线与工农相结合、保卫祖国边疆。临行前,我们在天安门城楼的领袖像前宣读了誓言,“抗大之歌”宣传队还在永定门车站的站台上专门举行了载歌载舞的盛大送行仪式。《长征第一步》这组诗即记载了我们从张家口到锡盟阿巴嘎旗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当时曾被王石丞戏称为“胡笳十八拍”。&&&&&&&&&&&& 2009年6月=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首都中学红代会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给吕志初等十位同学开的到内蒙古插队的介绍信=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蒙古包前。前排左起盖同峦、定宜庄、梁丽丽、刘纪全,后排左起刘纪远、曾煜成、吕志初、彭大新、童长江张世锦&&&&北京41中67届高中学生。&&&&1968年9月赴阿巴嘎旗白音吐嘎公社乌格木尔大队插队。返城后在铁路部门工作。王石丞&&&&人大附中66届高中学生。&&&&1968年9月赴阿巴嘎旗白音吐嘎公社乌格木尔大队插队。先在呼和浩特市中学任教,后调到北京,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任职。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1:51 &&
附录草原随笔――从北京到草原宋立仁&&&&1968年学校里从天下大乱到所谓“复课闹革命”,校园面目惨不忍睹。大学已经快三年没有正常招生了,同学们各自找出路,最有门路的去参军,当了被全国人民学习和仰慕的红色战士,一般的子弟有的到北京郊区当小学老师,有的去门头沟当了矿工。而我们10个都是在一个名叫“抗大之歌”宣传队混日子的另类,无缘参军又不想在郊区当个小市民,就想当然的要去中国的最北部边疆,去反修、防修的最前线,与帝修反做斗争。当时内蒙古来北京招人的知青办的工作人员都已经完成任务打道回府。我们经研究决定:步行长征开赴北部边疆,去反修前线在大风大浪中锻炼自己。=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草原合影。左起王石丞、宋立仁、刘汉昭、彭大新、赵南&&&&经过一定的准备工作,八月初的一天下午,我们打点行装,背着行李来到天安门广场,在天安门金水桥前,举手向毛主席巨幅画像宣誓,可惜誓词的原稿已经丢失,大体内容就是誓死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等。宣誓仪式后,我们来到永定门火车站,准备乘火车到张家口,再从张家口向北徒步长征到中蒙边界的兵团落户。当时,在永定门火车站的站台上,来送行的同学、宣传队的队友约一百余人,大家围成一个大圈子,有唱有舞,激情满怀,可以算是半专业团体的演出,引起站台上许多群众围观。谁知等到火车一开,想到也许从此就远离了家乡,我们的眼泪还是止不住夺眶而出,离乡的情怀还是盖过了革命激情。&&&&到达张家口已是半夜,我们在车站暂时休息了一下就背起行李向北出发。记得从大境门出了张家口市,然后过了头支箭、狼窝沟,再过张北就上了坝,踏上了内蒙古高原。我们背着行李,有时顺着路,有时延着电杆,向北一直向北。经过几天的长征,走了大约一半多的路程,忽然一辆长途汽车停在队伍的前面,司机向我们说:“你们要去什么地方,我开着这趟车走了几个来回,总是看见你们打着红旗在走,反正我的车上也没有坐满,你们上车我捎你们一程。”我们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大家上了车,一路上说说笑笑,还给司机和旅客们唱了好多歌。大家说:“真是愚公移山感动了上帝,这司机就是上帝。”在司机的关照下,我们在锡林浩特市长途汽车站前下了车,先顾不上安顿吃住,直接到知识青年安置办公室联系插队。真是没有想到,知青办还特别重视,马上给我们安排到盟宾馆住下。第二天去打听,没有消息。第三天仍然没有消息。我们自己也到处打听情况,知道原来想去的兵团现在已经满员,不可能接收再多的人了,但是在阿巴嘎旗有一个生产队根据要求已经准备好接收知青,由于没有给他们分知青去,队里还十分生气。当时住的盟宾馆,是一路上条件最好的宾馆,我们天真的认为,这是安办的缓兵之计,这么好的条件住下去,肯定会使大家的革命意志消退,于是决定第二天就自行动身去阿旗。&&&&第二天清晨,我们偷偷起来,打好行李就来了个不辞而别。从锡盟到阿巴嘎旗大约有二百多里路,只走了少一半,又遇上了一位拉钢材的好心司机,把我们带到了阿巴嘎旗。阿巴嘎旗安办接待了我们,我们被顺利的安置到白音图嘎公社乌格木尔大队。在那里,我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插队生活。=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草原姐妹。左起盖同峦、梁丽丽、刘纪全宋立仁&&&&人大附中67届高中学生。&&&&1968年9月赴阿巴嘎旗白音吐嘎公社乌格木尔大队插队。返城后在河南郑州轻工业学院附中工作。
共 411680 次点击,2943 个回复&
本版块主题总数:2594666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6412 / 昨日发帖:31757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满都宝力格和草原上的故事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坡下坡压死一百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