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臭氧在温室里pc扩散板速度与pc扩散板规律,设计O3在温室中的pc扩散板方案。可以考虑利用压力风扇、管道等辅助设备。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1.4.1当前位置:
>>>臭氧(化学式为O3)可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臭氧(化学式为O3)可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转化为臭氧是物理变化B.臭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C.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D.臭氧对人的身体健康不利,应该拒绝使用臭氧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海淀区一模
A、转化过程物质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应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B、跟据分子式的含义知臭氧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3=48,故B错误;C、根据分子式的含义标在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知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故C正确;D、臭氧可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利的一面,当然也有弊,故D错误.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臭氧(化学式为O3)可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主要考查你对&&常见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判别&&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常见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判别
影响环境的因素:1.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1)化石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及意义 && &①条件 &&&&&&&&& a.充分接触氧气(或空气);b.提高氧气的浓度&&&&&②意义燃料燃烧若不充分,不仅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少、浪费资源.同时会产牛大量的CO等有害气体,污染空气。(2)煤燃烧产生的危害及防治 && &①煤燃烧时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 a.煤大量燃烧时生成的CO2易造成温室效应;&&&&&&&&&b.煤燃烧时生成的SO2、NO2等溶于水生成酸,随雨水降落,形成酸雨。 && &②防治 &&&&&&&& a.煤炭脱硫后燃烧; &&&&&&&& b.将煤炭进行综合利用: &&&&&&&& c.使用清洁能源; &&&&&&&& d.尾气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等。(3)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 &&& &①汽车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会产生氧化碳、氮的氧化物、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合称尾气。这些废气排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损害人体健康。 &&& &②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需采取: &&&&&&&& a.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烧充分; &&&&&&&& b.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d.加大检测汽车尾气的力度,禁止未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e.改用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或乙醇汽油作燃料。2.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化肥、农约对环境的危害 &&&&& ①化肥污染大气(有NH3等不良气体放出) ;污染水体(使水中N、P含节升高,富营养化) ;破坏土壤(使土壤酸化、板结) &&&& &②农药的危害:农药本身是有毒物质,在消除病虫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化肥的施用要以尽量小的投入,尽量小的对环境的影响来保持尽量高的农产品产量和保障食品品质,是我国持续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在施用农药时,要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对症下药、适时用药,并按照观定的施用量、深度、次数合理混用农约和交替使用不同炎型的农药,以便充分发挥不同农药的特性,以最少量的农约获得最高的防治效果,同时又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呢,从而减少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3. 其他因素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环境污染和防治:1. 水污染及防治(1)水体污染来源 ①工业污染:座水、废渣、废气《工业“三反”》。 ②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川。 ③生活污染: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 (2)防治措施 ①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②农业上:提们使川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③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欲中处理和排放。 2. 空气污染及防治(1)空气污染物及来源: 二氧化硫:含硫燃料的燃烧 二氧化氮:汽车飞机等的尾气 一氧化碳: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可吸入颗粒物:汽车尾气、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扩散 (2)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消除污染源 ②治理废气 ③加强空气质量检测 ④植树造林,种草3.土壤污染及防治(1)土壤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①土壤污染的污染源:农业生产上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固体废弃物如塑料薄膜;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有毒废气随雨水降落污染土壤;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壤。 ②危害: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农作物的污染、减产;土壤污染破坏土壤正常的生态平衡;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2)土壤污染的防治防治土壤污染,要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做到以下几点:①推广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②开展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用量: ③提倡和普及使用有机肥:④加强工业废弃物及垃圾的管理; ⑤加强对土壤的检验监测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 4.白色污染及防治白色污染是由难降解的塑料造成的污染,而不是由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 (1)白色污染的产生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塑料购物袋、塑料食品包装、聚苯乙烯一次性泡沫快餐饭盒,还有农村大量使用的家用薄膜等,这些塑料均可产生白色污染。(2)白色污染的危害塑料使用后丢弃在环境中很难降解,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并且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3)消除白色污染的措施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5. 三大环境问题酸雨:正常情况下,由于雨水中溶有空气中的CO2,故雨水的pH&7而酸雨通常指pH&5.6的雨水。煤燃烧时会排放出NO2、S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中,会形成酸雨。(1)酸雨的危害①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毒害农作物体系,杀死根毛,导敛农作物发育不良或死亡。 ②酸雨杀死水中的浮游牛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③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 ④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促进森林衰亡。⑤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而对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2)酸雨的防治 ①尽最少用含硫燃料;②含硫燃料经脱硫后再使用;③除去烟气中的有害气体再排放;④开发利用新能源。臭氧空洞:(1)1985年,英同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 (2)成因:人类存生产生活中向大气排放的氟氯代烃等化学物质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含量降低,大气巾的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存南北两极上空下降幅度最大。在南极上空.约有2000多平方千米的区域为臭氧稀薄区,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臭氧空洞”。 (3)危害:臭氧有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的特性,臭氧层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由于臭氧层巾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对地球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牛物,包括人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a.增加皮肤癌患者人数: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人数增加4%一6%; b.损害眼晴.增加白内障患者人数;c.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人数。②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a.农产品减产及品质下降;b.减少渔业产量;c.破坏森林。(4)保护臭氧层,防止臭氧减少 ①禁止使用氟利昂。 ②加大宣传力度,联合国大会通过会议决定,自1985 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吲际保护臭氧层日”温室效应:(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的产生 ①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森林遭到破坏,使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小,从而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②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烃等也能产生温室效应。 (3)危害 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②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4)防治措施 ①减少使用煤、行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②开发新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知识拓展:1. 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一种刺激性的综红色的混合型烟雾,其组成比较复杂,主要是臭氧,此外还有氮的氧化物和过氧酰基硝酸酯、高活性游离基及某些醛类和酮类等。这些物质并非某一个污染源直接排放的原始污染物质,而是由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二次污染物。经过研究发现,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 1970年日本东京一个区受光化学烟雾的毒害,使两万人患眼痛病,正在操场上活动的某校学生,突然害红眼和喉痛,并相继有人昏倒。1971年这种危害已扩散到神奈川县、千叶县等地。 2. 富营养化污染富营养化污染主要指水流缓慢、更新期长的地表水体,接纳大量氮、磷、有机碳等植物营养素引起的藻类浮游生物急剧增殖的水体污染。自然界湖泊存在着富营养化现象,由贫营养一富营养一沼泽一干地,但速率很慢;而人为污染所致的富营养化,速率很快。特别是在海湾地区。在水温、盐度、日照、降雨、地形、地貌、地质等合适的条件下,细胞中含有红色色素的甲藻或者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并在上升流的影响下聚积出现,海洋学家称为“赤潮”;如在地下水巾积累,则可称为“肥水”。富营养污染物质的来源是广泛而大量的,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药)与工业废水、垃圾等。富营养化的显著危害有:①促使湖泊老化;②破坏水产资源,日本仅布磨滩1972年赤潮一次死鱼1428万尾;③危害水源,亚硝酸盐、亚硼酸盐对人畜都有害。3. 重金属污染密度在5kg/m3以上的金属统称为重金属,如金、银、铜、钳、锌、镍、钴、镉、铬和汞等。从环境污染方而昕说的蓖金膳,实际卜主要是指永、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再金属如锌、铜、钻、镍、锡等。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是汞、镉、铬等重金属随废水排出时,即使浓度很小,也可能造成污染。由重金属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如可用O2,H2O,MgO分别表示氧气、水、氧化镁的化学式。 对概念的理解: (1)混合物不能用化学式表示,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 (2)每一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但一个化学式有可能用来表示不同的物质。如氧气的化学式是O2,没有别的式子再能表示氧气;P既是红磷的化学式,也是白磷的化学式。(3)纯净物的化学式不能臆造,化学式可通过以下途径确定:①科学家通过进行精确的定量实验,测定纯净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再经计算得出。②已经确定存在的物质可根据化合价写出。书写规则: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一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通常就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按正前负后的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一定顺序通常是指: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叫做“某化某”,如“CuO”叫氧化铜。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一个时,还要指出一个分子里元素的原子个数,如“P2O5”叫五氧化二磷。有带酸的原子团要读成“某酸某”如“CuSO4”叫硫酸铜,还有的要读“氢氧化某”,如“NaOH”叫氢氧化钠。“氢氧化某”是碱类物质,电离出来的负电荷只有氢氧根离子。化学式的意义:(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以Cu为例) 宏观:表示该物质:铜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铜由铜元素组成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一个铜原子。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关系:(1)根据化学式求化合价①已知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合价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确定元素的化合价。标出已知、未知化合价:列出式子求解:(+1)×2+x×1+(-2)×3=0 x=+4②根据化合价原则,判断化学式的正误,如判断化学式KCO3是否正确标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计算正负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0:(+1)×1+(-2)×1=-1≠0,所以给出的化学式是错误的,正确的为K2CO3。③根据化合价原则,计算原子团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如计算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和H2PO4-(磷酸二氢根)中磷元素的化合价。由于NH4+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不是电中性的,因此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不为多,而是等于+1. 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 x+(+1)×4=+1 x=-3 所以在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同理H2PO4-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不是电中性的、因此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不为零,而是-1. 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y(+1)×2+y+(-2)×4=-1 y=+5 所以在H2PO4-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 ④根据化合价原则,确定物质按化合价的排序。如H2S,S,SO2,H2SO4四种物质中均含有硫元素,并且硫元素的化合价在四种物质中分别为:-2,0, +4,+6,故这四种物质是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2)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的原则,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推求实际存在物质的化学式,主要方法有两种:①最小公倍数法
确定化学式的几种方法:1. 根据化合价规则确定化学式例1:若A元素的化合价为+m,B元素的化合价为-n,已知m与n都为质数,求A,B两元素化合后的物质的化学式。 解析:由题意知正、负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为m ·n,A的原子个数为(m·n)/m=n,B的原子个数为 (m·n)/n=m 答案:所求化学式为AnBm.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式例2:根据反应方程式2XY+Y2==2Z,确定Z 的化学式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反应前有两个X原子,四个Y原子,则两个Z分子含有两个X原子和四个Y原子。 答案:z的化学式为XY2 3. 利用原子结构特征确定化学式例3:X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求X、Y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X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X原子易得1个电子,Y原子易失2个电子,根据电子得失相等可求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2 4.利用元素质量比确定化学式:例4:有一氮的氧化物,氮、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 4,求此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析:设此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根据xN:yO =7:4 得14x:16y=7:4,即x:y=2:1。答案:所求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 5. 利用化学式中所含原子数、电子数确定化学式例5:某氮氧化合物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23个电子,求此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设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x+y=37x+8y=23解得x=1,y=2答案:所求化学式NO2。利用化学式的变形比较元素的原子个数:例:质量相等的SO2和SO3分子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解析: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二者的最小公倍数是320,二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时物质的质量相同,转化为分子个数SO2 为320/64=5,SO3为320/80=4,即5SO2与4SO3质量相同,所以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5×2):(4×3)=10:12=5:6。四、利用守恒法进行化学式计算:例:由Na2S、Na2SO3、Na2SO4三种物质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解析:在Na2S,Na2SO3,Na2SO4中,钠原子与硫原子的个数比是恒定的,都是2:1,因而混合物中钠、硫元素的质量比(或质量分数比)也是恒定的。设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可建立如下关系式。 Na ——S46  32x   32%46/32=x/32%解得x=46%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2%-46%=22%。利用平均值法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找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平均值(包括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质量、平均质量分数等),再根据数学上的平均值原理,此平均值总是介于组成中对应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由此对混合物的组分进行推理判断。例:某气休可能由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C,O两种元素,其质量比为3:8,则该气体可能是?解析:由题给条件知,该气体只含C,O两种元素,而这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可能是CO2、CO,O2。CO2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8,CO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4,O2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0 (因C的质量为0)。题中给出该气体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8,故符合题意的气体组成为:CO2或 CO,O2或CO,O2,CO2。 利用关系式法解题技巧: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式所包含的各种比例关系,找出已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直接列比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例: 多少克(NH4)2SO4与42.4g尿素CO(NH2)2所含的氮元素质量相等?设与42.4g尿素中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的(NH4)2SO4的质量为x(NH4)2SO4——2N——CO(NH2)2  132         60   x         42.4g132/x=60/42.4gx=93.28化学式前和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①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原子、分子)数目;②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数目;③化学式石一下角的数字表示该粒子中对应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④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电荷数。定义: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符号为Mr。如化学式为AmBn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r=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易错易混点:①化学式中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其个数(但BaSO4中的4表示氧原子的个数.不表示原子团 SO42-的个数),计算时先求一个原子团的相对质量,再乘以其个数。如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40+(1+16)× 2=74; ②化学式中的圆点,如“CuSO4·5H2O”中的“·” 表示和,不表示积。即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CuSO4的相对分子质量+H2O的相对分子量×5=160+18×5=250; ③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书写时省略不写; ④计算多个相同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时,应先求出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再乘以前面的系数,如2KClO,的相对分子质量=2×(39+35.5+16×3) =245; ⑤若已知化合物中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和原了个数n及其质量分数x%,则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物理变化: 1.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 实例:灯泡发光,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碘,干冰的升华,汽油挥发,蜡烛熔化等都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1. 定义: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 实例:木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3. 现象: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时常伴随着一些反应现象,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哈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物理变化:1. 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2. 微观实质:分子本身没有变(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指形状改变或三态变化。化学变化:1.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 微观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构成新分子。物理变化概念的理解:(1)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摩擦生热,升温,活性炭吸附氯气等都是物理变化(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变成了另一种物质(3)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不变(4)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成语、俗语、古诗词蕴含的化学知识(1)成语、俗语中的变化 ①物理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木已成舟;滴水成冰;花香四溢等。 ②化学变化:百炼成钢、点石成金、蜡炬成灰等。(2)古诗词中的变化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物理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化学变化粉身碎骨浑不怕—化学变化要留清白在人间—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1)物态变化是指同一种物质可在固态,气态,液态三种状态发生转化的过程,如下图,物态变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名称和热量变化
发现相似题
与“臭氧(化学式为O3)可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49782670424767714860277524164313数学建模题:关于温室中引入臭氧杀虫_百度知道
数学建模题:关于温室中引入臭氧杀虫
(1) 关于温室中引入臭氧杀虫 , 建立臭氧对温室植物与病虫害作用的数学模型,并建立效用评价函数。 考虑臭氧浓度,合适的使用时间与频率。
(2)通过分析臭氧在温室里扩散速度与扩散规律,设计臭氧在温室里的扩散方案。可考虑用压力风扇、管道等辅助设备。假设温室长50米、宽11米、高3.5米,通过数值模拟给出臭氧的动态分布图,建立评价模型说明扩散方案的优劣。
给出具体的数学模型和分析,过程需详细
这题很紧急,希望各位高手帮帮忙
臭氧在温室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杨秀兰,李滨,曲万波,郭贵洋(大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辽宁大连116021)摘要: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等均有灭活作用。低浓度的臭氧能够有效防治温室蔬菜病虫害。阐述臭氧防治植物病害的原理,简述臭氧生成及灭菌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概述臭氧发生装置的选用原则,介绍臭氧在温室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及影响其灭菌效果的因素。关键词:臭氧;温室;应用;病害中图分类号:S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9)04-0099-02The Application of Ozone in Greenhouse Vegetable ProductionYANG Xiulan, LI Bin, QU Wanbo, GUO Guiyang(Dalian Technology Popularizing Station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Dalian Liaoning 116021, China)Abstracts: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fundamentals for using ozone to p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ozonegener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field in C the selecting principles for ozone generation devices and the applications in greenhousevegetable production.Key words: plant disease自1840 年发现臭氧以来, 距今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等均有灭活作用。臭氧能氧化细胞膜、增大细胞透性,并极易同细菌、真菌、病毒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发生氧化反应,还能分解细菌的葡萄糖氧化酶、脱氧氧化酶,破坏细菌的代谢过程,钝化病毒和杀死细菌。目前,臭氧技术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并逐渐成为改造和革新传统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之一。1 臭氧杀菌原理及应用现状1.1 杀菌原理臭氧分子式为O3, 一般是通过高压放电激活空气中的氧气获得的,其自然消失速度快,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就由臭氧还原为氧气。在还原过程中,O3分解出1 个单原子氧,单原子氧与引起温室植物病害的细菌、真菌及病毒接触后,氧化其组织蛋白、氨基酸、硫醣类或低分子量肽以及未饱和脂肪酸,使这类微生物、病毒的活性降低甚至死亡。1.2 应用现状目前, 臭氧生成及臭氧灭菌技术已十分成熟,并在国外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20 世纪70 年代, 我国加入总部设在加拿大的国际臭氧协会(IOA);20 世纪90 年代,臭氧技术开始用于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21 世纪初,温室专用的病害臭氧防治器开始正式推广应用。制约臭氧在农业上应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 点:1) 一般的臭氧发生器不具备降湿装备,臭氧发生元件在温室高湿环境中不产生臭氧。2) 臭氧在有光的温室高湿环境中与水汽相作用会迅速还原为氧气,失去灭菌消毒的效力。3) 臭氧的安全性。大多数农业科技工作者以及大部分环保专家认为臭氧对植物来讲是污染物和有害的,但多年试验研究表明,即使臭氧质量分数达到1 mg/m3 且持续20 min,黄瓜、青椒都未见伤害症状,且防治病害效果良好。臭氧对敏感作物产生危害的临界质量分数在0.10~0.16 mg/m3 之间, 如果在作物生长全生育期内持续维持该质量分数,作物将有可能受害。也就是说,植物受臭氧损害的程度主要取决于臭氧的质量分数及作用时间。2 臭氧在温室蔬菜生产中的应用2.1 臭氧发生装置的选用市场上的臭氧发生装置[1]种类很多,基本可分为工频和高频2 种。高频高压臭氧发生器多使用瓷片、瓷管作为臭氧发生元件,在温室高湿环境中不能正常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杨秀兰(1957—),女,高级工程师,从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第4 期总第184 期No.4 Total No.1842009 年8 月Aug. 2009农业科技与装备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 and Equipment工作,只能将机器装在温室外;工频的臭氧发生器有板—板、管—管、针—板等多种形式,这类装置抗湿能力较强,但市场上出售的这类装置并不是为温室高湿环境以及植物病害防治设计的,若引入温室,高质量分数臭氧有可能造成植物死亡或因臭氧扩散不好而达不到防治病害的效果。因此,温室宜选用能防治病害又不损害植物生长,且能在高湿环境中使用的臭氧发生装置。2.2 臭氧对蔬菜病害的防治效果实践表明,利用温室植物病害臭氧防治器产生的低质量分数的臭氧,可以防治温室黄瓜、青椒、茄子等果菜类作物的所有气传病害和大部分土传病害[2]。低质量分数的臭氧能有效预防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蔓枯病、花叶病毒的大面积发生,对茄子、菜豆灰霉病也有预防作用, 且平均综合防效达到78%以上。其中:对黄瓜灰霉、霜霉病等气传病害的防效为90%~100%;对黄瓜疫病、蔓枯病等土传病害的防效为73%~100%; 对茄子灰霉病的防效为94%~100%;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效为90%~100%。在黄瓜生长全生育期使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臭氧能够有效预防灰霉病、霜霉病等常见气传病害,其他病害也极少发生,且黄瓜生长态势旺盛、叶片碧绿、结果期长、瓜条顺直、瓜香味浓。在黄瓜生长中期开始使用臭氧防治病害具有特殊规律:使用初期黄瓜病害显示出增长势头;当机器运行1 周后,病害发展势头趋于缓和;待12 d 或13 d后,气传病害开始消失;20 d 后,所有气传病害和部分土传病害消失,瓜秧开始健壮生长。除对病害有显著防效外,臭氧对部分虫害也有防治效果,如对蚜虫的防效在63%~86%之间,但对白粉虱、红蜘蛛、斑潜蝇无明显防效。将臭氧质量分数提高至2.4 mg/m3 并作用30 min,白粉虱和红蜘蛛失活。而斑潜蝇需作用120 min 才会失活,但这样的臭氧浓度会在几分钟内破坏掉植物叶片的光合系统, 因此,臭氧只能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而不能用于虫害防治。2.3 影响臭氧防治病害效果的因素臭氧杀菌要求有一定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用于温室植物病害防治且又不危害植物生长的臭氧质量分数为0.12 mg/m3,使用时间应小于20 min。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臭氧的杀菌效果有显著影响。温度愈高,臭氧的杀菌效果愈差。棚温在30 ℃以上的白天,臭氧灭菌几乎无效。高湿有光照环境下的防治效果较高湿无光照的差, 由此可见,臭氧在夜晚及阴天的杀菌效果好。当夜间臭氧质量分数维持在0.06~0.12 mg/m3 且持续15~30 min 时,植物全生育期内不会患病。在植物全生育期内每天使用质量分数为0.2 mg/m3 的臭氧作用10 min, 能有效预防病害的大面积发生。温室夜间臭氧质量分数保持在0.06~0.08 mg/m3 时,可有效防治黄瓜的各种病害。改善臭氧的扩散方式可显著提高其对作物病害的防治效果, 这与臭氧的比重及扩散方式有直接关系。实践证明,铺设在1.5~2.5 m 高处的臭氧扩散管对茄子、青椒等低矮蔬菜病害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黄瓜、甜瓜、豆角等高秧作物。参考文献[1] 刘滨疆.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保障设备[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 杨宇红,冯兰香,谢丙炎,等.臭氧对蔬菜病害的防治效果[J].中国蔬菜,-42.农业科技与装备 年8 月要实在啊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播种于大田, 06209 秧苗移入顶口直径 36cm、 26cm 的瓦盆, 土壤
深为大田表土, 各盆之间土壤质地相同Λ每盆定株为 20 ( 4 株×5) 株Λ 07201 移入气室适应, 07204开始通气, 至 10201 水稻成熟, 停止通气, 共设4 个处理, 臭氧浓度依次为: 处理 1: 对照, 5±3n l·L - 1 ( 活性碳过滤空气, CFA ) ; 处理 2: 50±4n l·L - 1; 处理 3: 100 ±6n l·L - 1; 处理 4:
~∶ 00~ 11 ∶ 15, 14 ∶ 00~ 14 ∶ 15 停 止 通 气30m in, 下雨天停止通气Λ 对水稻施肥、
浇水以及防病虫害措施各气室保持一致, 并使水肥条件不成为限制因子Λ
老兄,这不是苏北建模的B题第三问嘛,你问我啊,我的报告都整完了,呵呵一个晚上的小意思的东西!
这也太悬了吧。这儿的答案都是差得远的。真正的专家在哪啊????
请问一下,第三问怎么建立模型啊
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c扩散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