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吴越商周春秋 李劼》李劼写的,可以发给我吗?谢谢!!!

李拢豪沸鹗碌娜宋墓馄(3)
  十四、江湖政治版
  据说,金庸最想写的是历史小说。不过,当年以政治评论著名的金庸,在武侠小说里已经做了历史叙事。与古龙武侠小说完全飘忽于历史之外不同,金庸武侠之于历史的对称,比一些演义还靠谱。从某种意义上说,金庸武侠是对《三国演义》历史叙事的一个补充。倘若将两者对照阅读,不需要再读任何教科书,便足以对中国政治了然于胸了。
  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历史叙事,忠义观念无疑淡化了,但隐含其中的现实政治批判,却十分强烈。仅就小说的历史叙事而言,可谓成也政治批判,败也政治批判。在大陆磨难过来的读者,每每看到那样的细节,都忍不住会心一笑。一旦时过境迁,回首那样的讽刺搞笑,不免感觉有失夸张。
  金庸武侠于历史叙事的深刻,不在于影射现实政治的夸张搞笑,而在于籍江湖,写庙堂。江湖有如庙堂的一个倒影,江湖纷争与庙堂权斗,一币两面。金庸小说对江湖的透视,使《水浒传》显得浅薄。倘若说,水泊梁山的故事仅仅停留在义气层面,那么金庸小说则从义气背后,发掘出诸如野心、欲望、心机、权谋之类的阴暗。江湖政治堪比庙堂官场。正如清官不多,真正的侠客也极为稀有。其情形就像从那群好汉中能够筛选出的英雄,不过林冲、鲁智深而已。
  金庸武侠小说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也是生命的别一种修为。至于那番修为究竟抵达了什么样的境界,从韦小宝形象上可以得解。萧峰的豪放、令狐冲的潇洒、虚竹的空灵,段誉的多情,最终通通归结成了韦小宝的油腔滑调。韦小宝就像金庸修为的舍利子。金庸功成名就之后的晚年言行,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最后坦陈一下区区三部历史小说,《吴越春秋》、《商周春秋》、《汉末党锢之谜》。叙事方式已在小说自序中言明:独取女性视角。无论是一个男人与数个女人的故事,还是两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恩怨,都立足于女性的立场,付诸女性的眼光。女性视角以审美为主导,不关心男人的功名,而在意男人的性情。婚姻或许需要功名支撑,相爱却源自性情的有无。就男人而言,面对所爱的女人,经常会陷入选择功名还是恪守性情的困扰。
  三部历史小说完成之后,回首叙述往事,突然发现,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叙事视角,悄悄地蛰伏在小说叙事里。稚童的目光。这目光在《吴越春秋》里来自越女,《商周春秋》有伯邑考、妲庚,《汉末党锢之谜》则交织着雪儿、木香以及荀珂,三种不同的孩子眼神。既是浑沌未开的审视,又是局外人的旁观。就作者而言,这个视角全然是下意识的,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原先并不曾设置过,完成后才发现原来如此。
  归结起来,区区小说的历史叙事,基于三个维度。一个是历史本身的维度,一个是女性审视的维度,一个是局外人的旁观维度。
  至于区区历史叙事所受的前人影响,除了《红楼梦》之外,其审美渊源应该是欧里庇德斯的《特洛伊妇女》,卡夫卡《城堡》,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加缪《局外人》。潜意识里可能还有乔伊斯小说的影响痕迹,比如《尤里西斯》,《芬尼根的觉醒》。《汉末党锢之谜》的叙事方式,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博尔赫斯的《交叉小径花园》。当然,写作之际,绝对不曾想到博氏小说。
  就说这些,成败自有读者评说。
  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写于哈德逊河畔
  (此文先后刊发于【东方早报】经济评论版、【观典】杂志第三期)
| 来源日期: | 责任编辑:凌绝岭
对本文发表看法,请电邮:,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来信栏目并获赠图书一套。
【把文章分享到
------分隔线----------------------------
小引 不同于中国《山海经》神话故事或《尚书》里残存的史官辑录,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将...
若以儒者之学本是为己之学相对比,显见得都隔了一层而不能由外入里。因此,一百年之后...
摘要 20世纪以来,探索政道(即政体)者众,而很少有人探讨中国文化中有效的治道。其实...
中国政治传统的维新之道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民文化论坛第三期 主讲人:...
一.序 论 本文章的目的是对儒家关系主义作一个简短的描述,并讨论它对了解华人私有或...
北航高研院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知行思想年会发言 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这个题目很宏大...
共识网微信,欢迎添加[转载]遇罗锦:读李劼《中国文化冷风景》第四章
  李劼的篇篇文章力透纸背﹑深澈独到,见解如鹤立鸡群,这早已是人们公认的事实。
  自他出国后这些年,已在台北「允晨文化」出版了七本力作:《上海故事-星河流轉》﹑《上海往事》﹑《毛时代》﹑《美國風景》﹑《百年風雨》﹑《中國文化冷風景》﹑《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論紅樓夢》,并在网上发表了很多随笔和文章,他始终在博克和「热门专栏」的“推荐”上占据着首位。
  去「爱思想」网站看他的「热门专栏」时,先一眼见到标题:《李劼:杨志卖刀李劼市书》,心里一愣:怎么回事?--
  “断断续续写了六年的《中国文化冷风景》,终可付梓。本当桃李无言,无奈生存逼仄,惟有效仿杨志卖刀,将无价之著,作价待沽,如斯:简体中文字版,十年出版权限,两百万美元(税后)优惠,优惠期一年,自告示贴出之日算起。同时郑重声明,本人之前在大陆出版的书稿,诸如《丽娃河》,《爱似米兰》,《风烛沧海》,五卷本《李劼思想文化文集》,《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吴越春秋》,《商周春秋》,《汉末党锢之谜》,《脚下的沙漠,天空的鹰》,等等;有的出版合同期限已过,有的根本都不曾签约,务请相关出版社自觉中止再版。有意继续再版者,可联系作者,履行续签。若有擅行再版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二<span STYLE="font-size:20.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theme-font:minor-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mso-hansi-theme-font: minor-mso-bidi-font-family:Vcolor:#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于纽约”
  呵,这就是他的“叫卖词”--真正的作家总是这么穷和倒霉吗?
  电脑时代,竟然给很多作家们带不来分文?
  由于自己也属于最穷的作家,便见怪不怪地再往下看:
  附一、《中国文化冷风景》,将近四十万字。
  篇首题记以及目录如次:
  千年不变的中国文化时空,有如一间封闭的黑屋子。能够做的不过是掀掉其屋顶,拆除其围墙。至于屋内的人们能否自由走出,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努力。&#8213;&#8213;题记
  自序追溯河图洛书,还原华夏人文景观
  绪论商周之交与百年激变
  第一章历史的混沌是如何被开窍的
  第二章周公建制的历史意味和人文影响
  第三章《易经》误读河图洛书的四维时空座标
  一、《易经》和《山海经》的不同意蕴
  二、从四维时空座标读解河图洛书的旋转
  三、时间的开放性和真理的悖反性
  第四章姬昌演易的心术独白和《周易》卦爻的必然性结构*
  引子结构主义的致命局限
  一、姬昌演易的心理自白特征
  二、姬昌卦爻结构模式的人事权变和心机陷井
  三、丧失时间的功利主义必然性结构
  四、姬昌演易的思维定势和人文贻害
  第五章老子《道德经》的历史语境和文化底蕴
  一、《道德经》,站到山顶上才能看见的风景
  二、老子的政治思想和周公建制的历史语境
  三、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及其存在论意蕴
  四、老子的思想光谱和庄子的诗意逍遥
  第六章孔孟汉儒及其帝师情结**
  一、孔丘的信念谱系和处世品性
  二、孔丘的从周信念和世故人格
  <span STYLE="font-size:20.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theme-font:minor-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mso-hansi-theme-font: minor-mso-bidi-font-family:Vcolor:#、同族异类和异族认同
  <span STYLE="font-size:20.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theme-font:minor-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mso-hansi-theme-font: minor-mso-bidi-font-family:Vcolor:#、等级观念与仁义政治
  <span STYLE="font-size:20.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theme-font:minor-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mso-hansi-theme-font: minor-mso-bidi-font-family:Vcolor:#、孔丘其人,了无尊严的世故人格
  三、孟轲的民本乌托邦及其独断话语
  <span STYLE="font-size:20.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theme-font:minor-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mso-hansi-theme-font: minor-mso-bidi-font-family:Vcolor:#、孟轲以性善论构筑的民本乌托邦
  <span STYLE="font-size:20.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theme-font:minor-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mso-hansi-theme-font: minor-mso-bidi-font-family:Vcolor:#、孟轲的惟我独尊及其独断论话语
  四、孔儒的帝师情结和汉儒的弄虚作假
  第七章荀、韩、杨、墨、公孙龙**
  一、荀况:从性恶论转向君本主义
  <span STYLE="font-size:20.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theme-font:minor-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mso-hansi-theme-font: minor-mso-bidi-font-family:Vcolor:#、雅颂之声和人性本恶
  <span STYLE="font-size:20.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theme-font:minor-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mso-hansi-theme-font: minor-mso-bidi-font-family:Vcolor:#、隆礼重法和隆一而治的君本主义
  二、韩非帝王术:先秦诸子时代的葵花宝典
  <span STYLE="font-size:20.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theme-font:minor-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mso-hansi-theme-font: minor-mso-bidi-font-family:Vcolor:#、一币两面:帝王术和奴役术
  <span STYLE="font-size:20.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theme-font:minor-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mso-hansi-theme-font: minor-mso-bidi-font-family:Vcolor:#、心术有毒,权谋无道
  三、杨朱贵己:掩埋两千多年的个体价值观
  <span STYLE="font-size:20.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theme-font:minor-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mso-hansi-theme-font: minor-mso-bidi-font-family:Vcolor:#、爱因·兰德的中国先驱
  <span STYLE="font-size:20.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theme-font:minor-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mso-hansi-theme-font: minor-mso-bidi-font-family:Vcolor:#、管子政治的天然盟友
  四、墨翟:基督般庶民领袖理性的济世先哲
  <span STYLE="font-size:20.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theme-font:minor-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mso-hansi-theme-font: minor-mso-bidi-font-family:Vcolor:#、墨翟为何没有成为基督
  <span STYLE="font-size:20.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theme-font:minor-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mso-hansi-theme-font: minor-mso-bidi-font-family:Vcolor:#、兼爱节用天志返朴归真努力
  <span STYLE="font-size:20.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theme-font:minor-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mso-hansi-theme-font: minor-mso-bidi-font-family:Vcolor:#、墨学的逻辑性和墨翟的济世意识
  五、公孙龙白马非白:挑战常识的名辩哲学
  跋二十年后如愿,重写中国历史
  注:*未曾公开发表章节
  **选摘发表章节
  李劼这部费时六年﹑<span STYLE="font-size:20.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theme-font:minor-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mso-hansi-theme-font: minor-mso-bidi-font-family:Vcolor:#万字的心血巨著,他所列出的古今中外的参考名著,将近一百二十本。从以上此书的目录便可看出:他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根基,完全是颠覆性的。为何他独独选了第四章公开在网上,而未选其他的章节呢?当你看完这第四章,才能理解作者的深意。
  那么,为何他要彻底否认这几千年来的文化根基,他又是怎么发现和论证的?
  首先,人们得知道何为四维空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是这样说明的:
  “在物理学和数学中,一个n个数的序列可以被理解为一个n维空间中的位置。当n=4时,所有这样的位置的集合就叫做四维空间。这种空间与我们熟悉并在其中居住的三维空间不同,因为它多一个维数。这个额外的维数既可以理解成时间,也可以直接理解为空间的第四维,即第四空间维数。”
  在此页面的右侧,附有一个运动着的﹑令人一目了然的四维时空坐标,并注明:“从三维投影看,一个在四维空間中绕一个平面旋轉的四維超正方体。”
  在这页面上还附有另外的一些说明图,令最无常识的人,一见便能立即有所明悟。
  李劼在《序言》的一开篇就说:
  “华夏民族的始源形象,是刻画在《山海经》故事里的。或者英雄无畏,或者坚忍不拔,阳刚之气,极其充沛。或许是这样的初民形象感动了上苍,冥冥之中,将河图洛书赐给了这个民族。
  “遗憾的是,这个民族的先祖没能真正读懂河图洛书。解读那两个图式,需要很深的数学根底,很好的逻辑头脑,很高的悟性,再加上非同寻常的生命修为。这个民族的先祖,或许颇有悟性,修为也不低。但从结绳记事的记载上来,数学根底显然不行;再加上使用象形文字的缘故,逻辑头脑也是先天不足。他们只能似懂非懂地揣摸着,以依样画葫芦式的稚拙,同时又不无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地弄出了一个八卦图式。结果,一个由深奥的数理逻辑构成的、同时蕴含着宇宙信息和生命奥义的高维全息方程式,被简化成了低维的世俗的用以偷窥命运变幻的八卦排列。”
  在这很长的第四章里(此文链接在文末),李劼最先说明了《易经》和《山海经》的不同意蕴,因为这是中国文化最为古老的两部经典,且都没有具体的作者。《山海经》提到《易经》的来历--河图洛书的故事。
  李劼认为:“河图洛书的内容与《山海经》的意蕴,是完全不同的。要研究中华民族的本真形象,不能不阅读《山海经》故事。然而,倘若仔细研究一下河图洛书,却可能发现,这两个文本并不是有关民族的记忆,也不是民族文化的源起,而是两个互相关联的宇宙方程式。”
  “从《山海经》神话里读出的,则是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想要知道中国人本来是什么样的,或者说,想要知道本真的中国人其实是什么样的,那么就得阅读《山海经》。《山海经》好比一个民族之梦,蕴藏着这个民族的秘密,蕴藏着这个民族的灵魂。无论是女性形象如女娲,还是男性形象如后羿、刑天,全都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写照。今天的中国人,既可以因此而引以为骄傲,也可以因此而自惭形秽。若说一个人的生命修炼在于如何回到婴儿姿态,那么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精神上的进化,则在于如何回到神话里所描述的本真形象。文明总是以直线上升的方式发展的,文化的生长却是以回归的方式展开的。一个民族是否能够保持健康,在于能否经常回到原初的神话形象里。”
  --李劼这话说得有多好!
  那么,那两个互相关联的宇宙方程式,在当时破译了吗?
  遗憾的是:这个民族从古至今,就没有弄懂那是个宇宙方程式。
  作者认为:“为河图而画出的八卦,并非是对河图的正确阅读,而是对河图的一种创造性误读。”“那样的误读虽然也开创了中国文化的一条先河,但也造成了中华民族与河图洛书之间的长年隔阂。”
  书中不止一处附有图表,以此让读者一目了然。
  作者阐述道:“河图和洛书之间有一个微妙区别。在河图里排列的那些数字,到了洛书里变成了另外一种排列。比较一下河图和洛书的两种数字排列,可以发现:其一、河图洛书展示的是同样的方程式;其二、河图洛书的两个方程式的排列是不同的;其三、河图洛书展示的虽然是同样静态的图像,但是,倘若将这两个图像拼到一起,其静态就被打破了。也就是说,河图洛书共同呈示的图像,其实是旋转的。”
  “令人遗憾的是,后人,也就是我们的先祖,并没有意识到河图洛书之间的这种位移和旋转。相反,他们把洛书硬塞进伏羲画出的静态八卦,凑出了一幅天地日月东西南北再加上金木水火土的全景图像:(图)”
  “至于洛书里的八个方位,被生硬地套入八卦式的排列。河图洛书里的中央之<span STYLE="font-size:20.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theme-font:minor-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mso-hansi-theme-font: minor-mso-bidi-font-family:Vcolor:#,被解释成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标志。这张配图的作者与当年的伏羲一样,也没有注意到河图洛书的十进位制,而是追随着伏羲,以二进位的八卦取代了十进位的河图洛书。将洛书与八卦作了如此套用的先祖,无疑有着地球意义上的天地眼光。他们当时没有想到,也不可能想到,河图洛书其实并不是地球意义上的天地运行图,而是宇宙意义上的时空方程式。在浩翰的时空宇宙里,地球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不点。就算地球在太阳系是占有非同寻常的位置,但整个太阳系在宇宙中,也不过是一粒恒河沙数。这幅洛水配八卦,将一个高维的时空座标,简化成了一个静止的三维空间。”
  为什么西方人对社会和宇宙的思索,对自由的追求﹑思想的开放,与中国人大有差异?当你读到这里,已在一步步地走向开窍。
  作者说:“简单的思维,是这个地球上的人类各个民族曾经共有过的通病。但人家的长进在于,后来不仅有哥白尼发现了太阳系的真相,而且还有莱布尼茨从中国人的阴阳八卦里发掘出二进位制的秘密。顺便说一句,这可能是至今为止,八卦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最大贡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人对《易经》八卦和河图洛书之间的关联,从来没有发生过丝毫的怀疑?西伯侯姬昌不怀疑,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此人的志向本来就在于建立一个刻板僵硬的社会体系。”
  “姬昌进一步推演的六十四卦,则将中国人在思想上和文化上判处了双重的无期徒刑。”
  “思维或者思想,则总是相隔一个维度。倘若说,伏羲的八卦导致了没有时间维度、因而没有存在维度的文化,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能不能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空间,就在于能不能走出姬昌由那些个卦像里生发出来的思维模式和社会体制。”
  作者又说:“非常感谢西方现代物理学。说实在的,要不是受到闵可夫斯基的四维时空座标的启迪,也不会怀疑《易经》八卦之于河图洛书的误读。因为闵可夫斯基的四维时空座标是旋转的,因此,会让人联想到,河图洛书组成的那个宇宙方程式,也是旋转的。最初的联想只是突发的一个猜想。然而,等到猜想被证实,那扇无形的大门就悄然打开了。秘密其实就那么的简单,简单得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一样。四维时空座标的旋转,尚须洛仑兹转换的图像来解释;而河图洛书的旋转,却是明明白白地标画在那里的。上苍仿佛生怕华夏精英误读河图,特意又降下洛书,以示其真正的涵义。哪里知道,先祖依然自作聪明地固步自封,不是把河图洛书拼到一起观察其究竟,而是把整个八卦塞进了洛书,感觉心满意足。”
  岂止是先祖呢?伏羲之后的易学家,不是都把伏羲的八卦跟洛书拼凑到一起,直至今日吗。一个死板的﹑固步自封的社会,不是走到今天也没有根本上的变化吗?
  作者认为:“莱布尼茨开创的电子计算机时代,骨子里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时代。至少,可以说,是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思维空间和精神维度里。至于后来的比尔.盖茨,更是离爱因斯坦时空不知道有多少远的科技人物。相信比尔.盖茨和《易经》八卦有相通之处,但他与河图洛书却相去甚远。技术文明的大亨和人类文化的先知,是处在二个完全不同的维度上。前者是生存的模范,后者是存在的标识。”
  作者又说:“作为爱因斯坦的老师,闵可夫斯基虽然没有他的学生那么著名,但他创立的四维时空座标,其恢宏深邃却绝对不下于相对论。虽然这个座标是和相对论是互相印证的,但要真正读懂这个座标,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便睿智如爱因斯坦,也没有完全读懂座标中的时间维度。否则,爱因斯坦晚年就不会那么执着于他的统一场论。那样的执着,就像黑格尔痴迷于完成绝对精神体系一样,也像当年的伏羲看着河图却画出了八卦一样。”
  既然洛书的图像几乎是这个座标的别一种表达,既然在四维时空座标里呈现的两个光锥,同样呈现在洛书里,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祖先,竟如此长时间地执迷不悟呢?
  作者说:“也许是姬昌注意到了河图洛书中央的五个圆点是不可忽略的,又发现了洛书中四个对角的数字相加,都是等于10的秘密。于是,姬昌对伏羲的八卦作了一番修改。首先,为了与河图洛书保持一致,他把5移回到中央。其次,为了让对面的数字相加等于10,他将八个卦像的位置,作了精心的调动。那样的调动精心到了,连乾坤两卦的相对位置都被毅然打破了。也就是说,在姬昌的后天八卦里,天和地是不对应的。然而,即便如此,姬昌也没能发现5的秘密。他把5请回中央,却并没有领悟5的意味究竟是什么。他把数字相加为9改成相加为10,却并没有明白河图洛书里的数字之所以会发生移动,是因为旋转,而不是出于相加得到同一个数字。由于这二个致命的盲点,导致姬昌把5放到中央之后,完全不管5的意味和5的所指,从而使每组相加的数字,全都心照不宣地跳过了5。也就是说,姬昌白白浪费了把5移回到中央的聪明,让5变成一个不知所措的”虚君“,稀里糊涂地站在天地当中。”
  也就是说,这姬昌不仅是罪魁祸首,后人跟着乱叫好乱解释的也大有人在。
  作者说道:“倘若说中国文化的文明化历史为何长期不见长进,那么原因之一,可能就在于一些文化大师总是能够把十分荒唐的事情,说得十分圆润,从而听上去理直气壮。姬昌当年制作所谓的后天八卦,也可能是因为觉得这么一改,看上去十分圆满。而且,后人还会把误读了河图洛书的《易经》八卦,作如此高深莫测的解释:‘先天八卦所讲的,是宇宙未形成物质世界时之物理法则。后天八卦所讲的,是物质世界形成后太阳系的物理法则。’这两个八卦被说得,听上去就像是上帝一样。因为只有上帝才知道,什么叫做宇宙未形成物质世界时的物理法则。”
  “邵康节仿佛是中国的毕达哥拉斯。可惜的是,他不是几何空间的开拓者,而是《易经》八卦的承继者。缘于这样的文化渊源,邵康节没有成为一位宇宙奥秘的探寻者,而是难以免俗地成了一个命运演变的卜测者和推算者。”
  作者又说:“应该承认,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必须以文明化来证实其文化活力的,比如印度文化、印第安文化、玛雅文化,都没有物化,都没有文明化;但也必须承认,西方文化的文明化又确实使时间展开了生命的历程。达尔文的进化论,固然是对生命在时间维度上次弟开展的误解和夸大。但从蒸汽机到电子计算机的文明历程,确实给世界带来了无可否认的改观。从河图洛书里看到的西方文化,中央的5是转动不已的,生生不息的。而在河图洛书里看出的中国文化,中央的5却被封死在僵化的专制空间里。假如用油井作比方,人家的油井是活的,而被八卦围住的,却是一口打不出油的死井。”
  阐述得真是寻根究底﹑入木三分!
  “从洛伦兹转换的图示上,可以看到那条观察者曲线,是在时时刻刻地变动的。那些个任意事件,随时可能影响其运行的轨迹。从这个意义说,历史的确是偶然的。一件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改变整个历史行程。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确实如此。”
  “假如有两个人坐在酒吧里喝酒,一个对另一个说,在不知多少年以后,我们这么坐着喝酒的情形,又会重复一次。另一个人听了,是应该相信呢,还是不相信?答案似乎是两难的,也好像是两可的。因为按照时间的弯曲原理来说,同样的情形,确实还会重复。这就是所谓的必然性。但按照以时间为轴心的观察者的运行轨迹,又很难预料,时间的弯曲会受到什么事件的影响。因为小小一粒沙子,都可能使时间的轨迹相差十万八千里。这叫做难以预料的偶然性。”
  “西方的哲学家、历史家学、尤其是思想家,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十分注重必然性,但一直没有排除偶然性。越进入晚近时期,他们越注意到偶然性的重要和不可忽略。因此,西方文化没有像中国文化那样始终躺在对空间的冥想上,而是在时间维度上生生不息地朝着未来奔跑。西方文化因此能够抓住每一个偶然,每个一瞬间,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历史。”
  偶然性这么重要吗?
  作者阐述道:“中国文化因为八卦的僵硬模式,只知道猜测和推算必然性是什么,从来不关注偶然性。既然天底下一切事情都是必然的,命中注定的,那么任何努力都是没有意义的。中国人的满足,从伏羲画出八卦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当伏羲八卦把天地之间的一切,都在八个卦像里安排得妥妥贴贴的时候,中国文化的活力就开始萎缩了。”
  这些话,不服气行吗?!
  那么,偶然性与个体生命的相关性,又是什么呢?
  作者说:“在于自由。自由,是生命的本真内涵。一个注重偶然性的文化,自然而然会注重个体生命,从而注重个体的自由和生命因为自由而得以实现的创造。从洛伦兹变换中想见四维时空座标的旋转、再想见河图洛书的旋转时,由此发现的并不是宇宙的什么秩序,而是影响着旋转的那些个偶然事件,以及诸多的偶然性之于时间的作用。牛顿所说的上帝给出的第一推动,是无法证明的。但无数偶然事件之于时间和生命的影响,却应该是一目了然的。面对偶然性的时间,是充满活力的时间。面对偶然性的生命,则是自由的生命。在河图洛书的旋转中,自由就像偶然性一样,洋溢其中。”
  “但伏羲没有从中读出自由。姬昌更没有想到,自由和时间一样,是如何的不可或缺。他们不知道在那些个数字排列当中,还蕴含着如此深刻的意味。作为宇宙方程式的河图洛书,就像浩瀚的时空一样,说要有生命,就会有生命。也就是说,用生命的眼光去阅读,就会从中读出生命的涵义。相反,用建立什么秩序的心态去阅读,就会画出秩序,从而远离生命,远离自由,远离时间。从伏羲到姬昌,从姬昌到今天,中国人的思维,始终停留在伏羲画八卦的那一刻。时间因此而停滞,久久地停滞。读不出时间,就会得到时间停止的报应。读不出自由,只好丧失自由。读不出偶然性,永远做着必然性的奴隶。”
  “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改变中国的历史,要改变中国文化的现状,其实是非常容易的事情。那就是,让河图洛书旋转起来,像四维时空座标一样地旋转,像洛伦兹变换那样的生生不息。忽略偶然性的中国人,丧失时间、丧失自由,已经太久太久。那样的丧失,导致中国人的全部努力都只是生存的努力,求生的努力。做惯了必然性的奴隶,中国人忘记了存在是什么。宇宙的意义并不是因为生存才成立的,而是因为存在才显示的。假如仅仅是生存,就连人的直立都是多余的。人能够直立,不是因为生存的努力(比如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直立是拜劳动所赐),而是因为人天然具有存在的本能,天然具有时间的维度。假如明白了这样的道理,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现,河图洛书中央的那个位置,其实就是人的位置。这个位置在洛伦兹变换中,被称之为观察者的位置;在闵可夫斯基的四维时空座标中,被标识为时间之维度;而在河图洛书里,被标画为如如不动的中央之五。四周的任何一个数字,都必须经过五,才会有意味。换句话说,所有的位置和所有的移动,都离不开五。五是观察者,五是时间轴,五是具有自由意味的存在。因此五是既不能除却,也不能跳过的。而这正好就是伏羲和姬昌所犯下的致命错误:伏羲除却五,姬昌跳过了五。”
  读到此处,是网页共8页中的第3页。那一晚,我看得连觉也不想睡,只想一口气把它看完。我的两眼读得发胀,因为它的每一句话都太吸引我了。
  我至今尚未见过李劼,但通过信。他在纽约主持过《一个大童话》的新书发布会,并做了那么深刻中肯的书面发言。
  我也曾因为哥哥的狱中诗的一句话不太明白而去信请教过他,那时他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他很快地回了信,解释得让我心服口服。一个多么有才气﹑有气节的人哪。以他的才华﹑品德和能力,他担任一个大学的校长或教育部部长也不多!
  是的,第二天我又把第四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我一定得向台北「允晨文化公司」购买他所有的书。
  而此文我只写到这里。只写到共8页的第3页。如果它还不能吸引您,那就算我白写。至于更深刻更吸引人的阐述还在第3页以后,我就不写了,还是请您自己去看吧。
  李劼,以他严密的逻辑,有力的实例,高远的思维,开阔的心胸,让读者一步步地﹑心甘情愿地被他的阐述倾倒,心里并由衷地产生感激:谢谢你,杰出的好导师,李劼--颠覆中国文化根基的思想先驱!
(此文首发于《共识网》)
  《中国文化冷风景》第四章第1页链接:
  /data/40228.html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周春秋 李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