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暴雨的开封市气象条件件?

当前位置: >>>
中国气象局公布上月气象条件对农业影响建议关注本月天气变化做好农事安排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日分享到:
  中国气象报实习记者王若嘉 记者苏玉君报道 9月29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9月份气象条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整体影响中,东北农区光温条件利于秋收作物产量形成,北方麦播区降水利于土壤增墒,华西、江淮等秋收区阶段性多雨寡照天气,不利于秋收作物后期产量形成和成熟收晒。
  东北农区光温条件利于秋收作物产量形成&&&
  9月,东北农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日照条件较好,利于一季稻、春玉米和大豆等秋收作物充分灌浆和安全成熟;29日黑龙江北部和西部部分农区出现初霜冻,初霜期比常年偏晚4~6天。
  北方麦播区降水利于土壤增墒
  9月,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黄淮大部降水量有50~250毫米,利于土壤蓄墒和库塘蓄水,河南、河北、甘肃东南部等地旱情得到缓解。目前北方麦播区大部土壤墒情明显好于、2013年,接近2011年,为近5年同期偏好,仅河北东部局地土壤墒情略偏差。
  秋收区阶段性多雨寡照天气不利于秋收作物
  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南部、黄淮西部和南部、江淮、江汉、西南地区东北部降水日数普遍有10~18天,降水偏多5成至2倍,日照偏少3~8成。多雨寡照天气不利于玉米、一季稻、大豆、棉花等作物后期产量形成、品质提高和已成熟作物收获晾晒,陕西、山西、河南部分地区秋收作物发育期偏晚,成熟收获期推迟;江淮部分地区玉米等在田作物发芽长霉,棉花出现烂铃烂桃、裂铃困难、采摘受阻,局地作物出现贪青晚熟。
  台风带来强风暴雨 对作物、水产养殖业有影响
  江南和华南大部时段多晴好天气,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1~4℃,日照充足,未出现明显寒露风天气,良好的光热条件利于一季稻灌浆乳熟、棉花裂铃吐絮、晚稻拔节孕穗和抽穗扬花、蔬菜生长以及水果果实膨大和采收。但受第15号台风“海鸥”、16号台风“凤凰”影响,华南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华东沿海出现较强风雨天气,导致部分低洼农田遭作物受淹、经济林果茎枝折断、蔬菜大棚倒塌、鱼塘漫塘。
  目前已进入10月,10月是全国秋收秋种以及南方晚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气象部门建议,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确保秋收秋种顺利进行。
  北方农区要抢晴收获已成熟作物。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抢晴收晒,确保颗粒归仓,并做好通风储藏工作;尤其要对贪青晚熟作物采取促早熟措施,及时收获。
  秋播区要及时腾茬整地,适时播种冬小麦、油菜。北方麦播区要及时腾茬、整地,适时趁墒播种,提高麦播质量,确保一播全苗;土壤墒情偏差的地区要注意及时造墒播种;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土壤过湿地区注意清沟理墒,确保油菜、冬小麦适时播种出苗。
  晚稻区要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充分灌浆。江南和华南要加强晚稻后期管理,保持浅水灌溉,积极防范低温危害,合理施肥,促进灌浆,提高结实率,并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此外,各地要注意节水蓄水,确保后期农业用水。
  注意防范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各地要防范局地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责任编辑:苏杰西)
气象服务热线:400- 中国气象局总机:
网站值班电话:010-:00-17:00)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入汛以来我国气候条件总体平稳 暴雨洪涝成为主要气象灾害
中国气象报记者徐文彬报道
7月22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有关部门获悉,今年入汛以来(5月1日至7月20日),我国气候条件总体平稳,全国平均降雨量为251毫米,较常年同期(243毫
中国气象报记者徐文彬报道来 自 西 陆 军 事
7月22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有关部门获悉,今年入汛以来(5月1日至7月20日),我国气候条件总体平稳,全国平均降雨量为251毫米,较常年同期(243毫米)偏多4%;全国平均气温19.3℃,较常年同期(19℃)偏高0.3℃。
全国降水总体接近常年 南方局地降水极端性突出
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51毫米,较常年同期(243毫米)偏多4%,较去年同期(274毫米)偏少8%。
入汛以来我国降水分布不均,呈“南北多、中部少”的特点。降雨主要集中东北及内蒙古东部、江南、华南;黄淮地区偏少2成至5成。松花江、珠江流域降水量分别为284毫米和69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3%和14%;淮河和海河流域降水量分别为181毫米和15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7%和15%。
南方强降水天气多,局地降水极端性突出。南方地区先后出现16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和云南六省(区)20县(市)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其中7月16日,贵州贵阳日降雨量为201.7毫米,突破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
华南前汛期持续时间长、雨量多。华南前汛期自3月30日开始,持续100天,共出现8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总降水量832毫米,较常年(732毫米)偏多14%,为近15年来最多。
北方阵性降雨天气多,但分布不均。入汛以来,东北和内蒙古的中部和北部地区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偏多,其中黑龙江降水日数达41天,降水量(290毫米)偏多39%,仅次于2009年(293毫米)。6月北京降雨日数为13天,降雨量比常年偏多5成。
西南地区雨季开始晚,降雨量偏多。6月7日西南雨季开始,较常年(5月26日)偏晚12天,累计降水量281毫米,较常年同期(259毫米)偏多9%,接近去年同期(282毫米)。
南方地区梅雨入梅晚,降雨量偏少。南方地区梅雨期总降水量为315毫米,比常年偏少10%。江南地区6月16日入梅,较常年偏晚8天,降雨量为440毫米,较常年偏多20%;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20日入梅,偏晚5天,降雨量为297毫米,偏多7%;江淮地区出现空梅。
台风登陆个数接近常年同期
今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生成10个台风(热带风暴级别以上),较常年同期(6.1个)偏多3.9个。仅2个台风登陆我国,登陆个数接近常年同期(1.9个)。
今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超强台风级)于7月18日在海南省文昌沿海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60米/秒(17级),随后又在广东徐闻和广西防城港再次登陆。“威马逊”是1973年以来登陆华南地区的最强台风,三次登陆属历史少见。海南、广东西部沿海和广西沿海等地累计降雨量达200毫米至500毫米,多地降雨强度达100至139毫米/小时,其中海南昌江县累计降雨量达724毫米。
中国气象局于7月16、17、18 日先后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III级、II级、Ⅰ级应急响应,中央气象台17日至19日共发布5次台风红色预警,台风路径24小时预报误差为75.8公里,优于美国和日本的预报。
全国气温总体偏高 部分地区出现高温天气
入汛以来,全国平均气温19.3℃,较常年同期(19℃)偏高0.3℃。5月26日至31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5月29日,北京南郊观象台41.1℃,天津40.5℃,石家庄42.8℃,均突破1951年以来5月份最高气温极值。6月1日以来,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出现4次高温天气过程,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但大于38℃高温日数仅有2天,少于常年。
暴雨洪涝成为入汛以来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入汛以来,南方部分地区遭受较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湖南、江西、福建、广西、浙江等一些中小河流受强降雨影响出现了超警戒水位的洪水,长江中游出现了今年第1号洪水;7月以来,云南、贵州、湖南省多次出现降水诱发山洪地质灾害,并造成人员伤亡。今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超强台风级)对海南、广东、广西造成严重影响。
北方和西部地区遭受强对流天气袭击。入汛以来,北方和西部地区强对流天气频繁,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北东部及内蒙古中部、甘肃大部、青海西部、西藏西南部等地强对流日数偏多2至6天,局地偏多6天以上。7月16日,北京遭受大风、冰雹等强对流袭击,局部地区遭受内涝。
全国干旱总体偏轻,局部地区影响重。入汛以来,全国土壤墒情总体好于去年同期,但黄淮西部、华北北部局地墒情较差。目前黄淮地区干旱发展较快,黄淮大部、华北南部、新疆伊犁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局部地区旱情较重;新疆伊犁河谷春季以来遭遇19年来最严重干旱。
作者:徐文彬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本栏目最新文章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词百度文库-信息提示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信息提示对不起,该文档已被删除,无法查看
4秒后,自动返回首页  中国气象报实习记者王若嘉 记者苏玉君报道  9月29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9月份气象条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整体影响中,东北农区光温条件利于秋收作物产量形成,北方麦播区降水利于土壤增墒,华西、江淮等秋收区阶段性多雨寡照天气,不利于秋收作物后期产量形成和成熟收晒。  东北农区光温条件利于秋收作物产量形成  9月,东北农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日照条件较好,利于一季稻、春玉米和大豆等秋收作物充分灌浆和安全成熟;29日黑龙江北部和西部部分农区出现初霜冻,初霜期比常年偏晚4~6天。  北方麦播区降水利于土壤增墒  9月,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黄淮大部降水量有50~250毫米,利于土壤蓄墒和库塘蓄水,河南、河北、甘肃东南部等地旱情得到缓解。目前北方麦播区大部土壤墒情明显好于、2013年,接近2011年,为近5年同期偏好,仅河北东部局地土壤墒情略偏差。  秋收区阶段性多雨寡照天气不利于秋收作物  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南部、黄淮西部和南部、江淮、江汉、西南地区东北部降水日数普遍有10~18天,降水偏多5成至2倍,日照偏少3~8成。多雨寡照天气不利于玉米、一季稻、大豆、棉花等作物后期产量形成、品质提高和已成熟作物收获晾晒,陕西、山西、河南部分地区秋收作物发育期偏晚,成熟收获期推迟;江淮部分地区玉米等在田作物发芽长霉,棉花出现烂铃烂桃、裂铃困难、采摘受阻,局地作物出现贪青晚熟。  台风带来强风暴雨 对作物、水产养殖业有影响  江南和华南大部时段多晴好天气,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1~4℃,日照充足,未出现明显寒露风天气,良好的光热条件利于一季稻灌浆乳熟、棉花裂铃吐絮、晚稻拔节孕穗和抽穗扬花、蔬菜生长以及水果果实膨大和采收。但受第15号台风“海鸥”、16号台风“凤凰”影响,华南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华东沿海出现较强风雨天气,导致部分低洼农田遭作物受淹、经济林果茎枝折断、蔬菜大棚倒塌、鱼塘漫塘。  目前已进入10月,10月是全国秋收秋种以及南方晚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气象部门建议,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确保秋收秋种顺利进行。  北方农区要抢晴收获已成熟作物。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抢晴收晒,确保颗粒归仓,并做好通风储藏工作;尤其要对贪青晚熟作物采取促早熟措施,及时收获。  秋播区要及时腾茬整地,适时播种冬小麦、油菜。北方麦播区要及时腾茬、整地,适时趁墒播种,提高麦播质量,确保一播全苗;土壤墒情偏差的地区要注意及时造墒播种;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土壤过湿地区注意清沟理墒,确保油菜、冬小麦适时播种出苗。  晚稻区要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充分灌浆。江南和华南要加强晚稻后期管理,保持浅水灌溉,积极防范低温危害,合理施肥,促进灌浆,提高结实率,并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此外,各地要注意节水蓄水,确保后期农业用水。  注意防范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各地要防范局地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作者:王若嘉 苏玉君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封市气象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