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波粒官网二项性,严格的说光在地球上就不是直线传播?

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光圈大小 对 星芒的影响
1976浏览 / 17回复
近日拍元宵灯会,顺便试了一下,改变光圈对星芒大小的影响。
结论: F=3.6无星芒,光圈越小,星芒越大,F8.0最大。
P1&&&&& F=3.6
摄影机型号:FinePix S6500fd 光圈:f/3.6 快门:10/80 感光度ISO:100 焦距:14mm 拍照时间: 19:15:24
P2&&&&& F=4.5
摄影机型号:FinePix S6500fd 光圈:f/4.5 快门:10/43 感光度ISO:100 焦距:14mm 拍照时间: 19:15:54
P3&&&&& F=6.4
摄影机型号:FinePix S6500fd 光圈:f/6.4 快门:10/20 感光度ISO:100 焦距:12.8mm 拍照时间: 19:13:19
P4&&&&& F=8.0
摄影机型号:FinePix S6500fd 光圈:f/8.0 快门:10/15 感光度ISO:100 焦距:14mm 拍照时间: 19:17:16
很好的对比!
虽然我们都知道!
多谢楼主指点并以照片对比说明,才知道调节光圈大小就可以决定星光效果,谢谢多谢楼主指点并以照片对比说明,才知道调节光圈大小就可以决定星光效果,谢谢
对&楼主&西堤桃粉&说:=========================对比很成功!
对&楼主&西堤桃粉&说:=========================很怀念6500的星芒效果,现在我的D90就出不来星芒了,出来的是一片乱麻样的光芒。
对 第4楼 光影随行 说:=========================我的理解,D90的光圈叶片更多,更接近圆形,所以不易出星芒了?
对 第5楼 西堤桃粉 说:=========================你看,这就是D90的星芒效果,很不理想:
这里是我以前做的关于星芒的文章,介绍了光圈、焦距、光源、光线传播等条件造成的不同星芒效果,欢迎指教。
不知道为什么,图片都变成巨大的了,挺恶心的
对 第7楼 alvin969 说:=========================引用了一下你的理论,非常实用。但自从我使用了D90就没拍过象样的星芒效果,可能跟我这套头光圈的结构有关。下面是你在帖子里的评述,在此学习一下:星芒本质上讲就是光的散射和衍射,星芒没有严格的定义,但是光的波粒二项性有!光是同时具有离子性和波动性的,只是平时都表现为离子性,如直线传播、反射,特定情况下才发声波动性,如折射,散射,衍射。因此大家潜意识里面都会认为离子性是正常的,波动性是异常的。从这方面来说,照片上的任何光的“奇异”现象本质上都是由光的波动性引起的,也就是衍射。而众所周知,自然光大都是多色光组成,衍射同时也往往伴随散射。上面这张照片中的光芒四射的效果,也是这样引起的。就是说必定是光在进入相机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光的波动性。至于是不是星芒,要看怎么定义了。而星芒并非是摄像术语,这个名词是起源于天文学的,因为大气层密度不均匀加上条件复杂,恒星光芒穿越大气层的时候表现出波动性,看似光芒四射的样子。引申到摄影上就成了凡是累死恒星星芒的现象都成为“星芒”。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照片里的现象确实是星芒。 至于什么样的相机有星芒,什么相机拍不出星芒,前面我解释过了,这里就不赘述了。简要来说,决定因素是相机光圈的叶片数目,数目越大,光圈越接近圆形,就越难产生星芒。一般来说叶片数达到12以上的光圈,产生星芒的条件就非常苛刻了,要求非常小的光圈及强烈标准点光源,这样的相机,大概就是你所说的“公认拍不出星芒”的相机了。由于光穿越人的眼睛,只要不是刻意为之,一般是不会表现波动性的。所以相机光圈越难表现波动性,就越能完模拟人眼。专业摄影师,是不希望出现预料之外的现象,也就是星芒的,所以高档相机往往都是很难出现星芒那种。当摄影师需要星芒的时候,他们会借助星光镜来达到目的。星光镜是通过在镜片上雕刻细线,人为的让光表现出波动性,这时光在镜片上就发生衍射散射,就与相机无关了,任何相机结果都一样,就是点光源散发星芒!十字星光镜就是四芒星,雪花型星光镜就是六芒星,米字型星光镜自然就是八芒星啦! 这个照片呢,就形状看来,一定是用了米字型星光镜,至于星芒有长有短,还有的消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光源并非是标准点光源。具体分析还要分成两种情况。先说最大的水滴:光是从水滴上反射而来。水反射光是有条件的,只有入射光角度小于临界角,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而且全反射强度随角度变大而变强。水相对空气的临界角是48.6度,因此,全反射只发生在水滴边缘,水滴类似球形,球体边缘单位长度变化的情况下,入射角变化是很大的,光源看似是点,但其实不是,它是有面积的,这个面积里面随着位置变化,光强度不同,甚至可能有的地方没有发生全反射。消失的星芒,就是因为没有发生全反射!而光强越强,星芒越长,因此星芒也就长短不一了。再说小水滴:小水滴实际是光的折射,跟全反射无关了,小水滴里的光源是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换种说法,就是小水滴也是一个“”,里面的光源是光折射产生的虚像。折射光光强也跟入射角有关,但是由于折射发生在球体中间,单位长度变化时入射角变化要小的多,星芒也显得均匀的多。 解释了这么多,也差不多了,很多人该没耐心看了,其实可以更加深入的去分析研究。生活就是如此美妙,一张照片,一个小现象,或许就蕴含着许多原理。有兴趣的人可以想想,为什么大水滴边缘有星芒而小水滴边缘没有。其实,玩摄影完全没有必要分析的那么深刻,毕竟专业摄影师也不能了解一切。有时候,意外的美更能给人惊喜,不是吗?
对 楼主 西堤桃粉 说:=========================欣赏好友夜景佳作。
对 楼主 西堤桃粉 说:=========================
学习了 搂主辛苦
对 楼主 西堤桃粉 说:=========================
对 第8楼 光影随行 说:=========================论述很详实,我只是对光芒这个话题还不够注重,光圈快门构图还顾不上来,以后慢慢学习。
对 第8楼 光影随行 说:=========================
对 第4楼 光影随行 说:=========================加个星光镜即可,很容易买到的
对 第15楼 autarki 说:=========================这我倒没想到,等有机会试试
对 第14楼 一棵老葱 说:=========================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可能感兴趣的板块: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光的构成光究竟是什么?光的传播是否具有定向性(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那宇宙算真空吧,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的光有限.光具有波粒二相性,那粒子为什么不能被加速,既光速是极限速度(不要仅仅用实验证明来回答我)光能不能用另一种方式来定义?!不要用复制过来的……
落落为君7279
光的科学解释
光是一种人类眼睛可以见的电磁波(可见光谱).在科学上的定义,光有时候是指所有的电磁波谱.光是由一种称为光子的基本粒子组成.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或称为波粒二象性[1].光可以在真空、空气、水等透明的物质中传播.
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精确点就是c=m/s).,
极光人类肉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只是整个电磁波谱的一部分.电磁波之可见光谱范围大约为390~760nm(10-9m),
光分为人造光和自然光.
光源分冷光源和热光源;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冷光源:指发光不发热(或发很低温度的热).如萤火虫等;
热光源:指发光发热(必须是发高温度的热).如太阳等;
有实验证明光就是电磁辐射,这部分电磁波的波长范围约在红光的0.77微米到紫光的0.39微米之间.波长在0.77微米以上到1000微米左右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在0.39微米以下到0.04微米左右的称“紫外线”.红外线和紫外线不能引起视觉,但可以用光学仪器或摄影方法去量度和探测这种发光物体的存在.所以在光学中光的概念也可以延伸到红外线和紫外线领域,甚至X射线均被认为是光,而可见光的光谱只是电磁光谱中的一部分.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可把光看作是一种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也可把光看成是一个粒子,即光量子,简称光子.
光速取代了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铂制米原器被选作定义“米”的标准,并且约定光速严格等于299,792,458米/秒,此数值与当时的米的定义和秒的定义一致.后来,随着实验精度的不断提高,光速的数值有所改变,米被定义为1/299,792,458秒内光通过的路程,光速用“c”来表示.
光是地球生命的来源之一.光是人类生活的依据.光是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工具.光是信息的理想载体或传播媒质.
据统计,人类感官收到外部世界的总信息中,至少90%以上通过眼睛……
当一束光投射到物体上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干涉以及衍射等现象.
光线在均匀同等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波,包括红外线,它们的波长比微波更短,频率更高,因此,从电通信中的微波通信向光通信方向发展,是一种自然的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普通光:一般情况下,光由许多光子组成,在荧光(普通的太阳光、灯光、烛光等)中,光子与光子之间,毫无关联,即波长不一样、相位不一样,偏振方向不一样、传播方向不一样,就象是一支无组织、无纪律的光子部队,各光子都是散兵游勇,不能做到行动一致.
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位于法线两边,且光路可逆行.
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会产生折射.如果射入的介质密度大于原本光线所在介质密度,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若小于,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但入射角为0,则无论如何,折射角为零,不产生折射.但光折射还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产生,理论上可以从一个方向射入不产生折射,但因为分不清界线且一般分好几个层次又不是平面,故无论如何看都会产生折射.如从在岸上看平静的湖水的底部属于第一种折射,但看见海市蜃楼属于第二种折射.凸透镜凹透镜这两种常见镜片所产生效果就是因为第一种折射.
激光——光学的新天地
激光光束中,所有光子都是相互关联的,即它们的频率(或波长)一致、相位一致、偏振方向一致、传播方向一致.激光就好像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光子部队,行动一致,因而有着极强的战斗力.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事情激光能做,而阳光、灯光、烛光不能做的主要原因.
光源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热效应产生的光,太阳光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蜡烛等物品也都一样,此类光随着温度的变化会改变颜色.
第二种是原子发光,荧光灯灯管内壁涂抹的荧光物质被电磁波能量激发而产生光,此外霓虹灯的原理也是一样.原子发光具有独自的基本色彩,所以彩色拍摄时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补正.
第三种是synchrotron发光,同时携带有强大的能量,原子炉发的光就是这种,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接触到这种光的机会,所以记住前两种就足够了.
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牛顿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棱镜观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为彩色光带(光谱).色散现象说明光在媒质中的速度(或折射率n=c/v)随光的频率而变.光的色散可以用三棱镜,衍射光栅,干涉仪等来实现.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组成的叫做复色光.红、橙、黄、绿等色光叫做单色光.
色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色散可以利用棱镜或光栅等作为“色散系统”的仪器来实现.复色光进入棱镜后,由于它对各种频率的光具有不同折射率,各种色光的传播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因而在离开棱镜时就各自分散,形成光谱.
dispersion of light
介质折射率随光波频率或真空中的波长而变的现象.当复色光在介质界面上折射时,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各色光因折射角不同而彼此分离.1672年,牛顿利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彩色光带,这是人们首次作的色散实验.通常用介质的折射率n或色散率dn/dλ与波长λ的关系来描述色散规律.任何介质的色散均可分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两种.
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让一束白光射到玻璃棱镜上,光线经过棱镜折射以后就在另一侧面的白纸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其颜色的排列是靠近棱镜顶角端是红色,靠近底边的一端是紫色,中间依次是橙黄绿蓝靛,这样的光带叫光谱.光谱中每一种色光不能再分解出其他色光,称它为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复色光.自然界中的太阳光、白炽电灯和日光灯发出的光都是复色光.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透过物体.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光的实质:原子核外电子得到能量 跃迁到更高的轨道上 这个轨道不稳定 还要跃迁回来 跃迁回来释放出的就是一个光子 就是以光的形式向外发出能量 跃迁的能级不同 释放出来的能量不同 光子的波长就不同 光的颜色就不一样了
光到底是什么?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必需研究的问题.当今物理学院就已经又达到了一个瓶颈,即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冲突,光的本质是基本微粒还是行声音一样的波(若是波又在什么介质中传播)对未来研究具有指导性作用.我就这道那么多,不知道能不能帮你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光是电子间的引力场和磁力场相互作用后的剩余,比如碰撞、摩擦等等。比如太阳光是太阳磁引力场和地球磁引力场相碰撞而产生能量剩余,故面对太阳就形成光,背着太阳就是黑暗。
记住,人类看到的光,是人类眼睛的蛋白质所看到这种剩余能量的形态。
光有很多形态:脑波、电磁波,辐射,各种射线,粒子,微波,无线电、红外等等,以它的波长作为衡量标准。...
宇宙不是完全的真空,还是有其它物质的。光从太阳传到地球,会被地球的大气层反射和吸收掉一部分,所以,只有一部分能进入到地球里,看到的也就有限。后面没明白你想问什么,如果想将普通粒子加速到光速,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其质量会增加到无穷大,从而需要无穷大的能量,所以从理论上是不可能的;如果是光子,速度永远处于光速(别问我为什么,人家出生时就那样)。之于有没有超光速速度,从一...
光是地球生命的来源之一。光是人类生活的依据。光是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工具。光是信息的理想载体或传播媒质。
据统计,人类感官收到外部世界的总信息中,至少90%以上通过眼睛……
当一束光投射到物体上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干涉以及衍射等现象。
光线在均匀同等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波,包括红外线,它们的波长比微波更短,频率更高,因此,从电通信中的微波通信向...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解正确的是()A.光既是一种波又是一种粒子B...
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解正确的是( & )
A.光既是一种波又是一种粒子
B.个别光子是粒子,大量光子是波
C.光直线传播时表现为粒子性,发生干涉时表现为波动性
D.在光的干涉条纹中,明条纹是光子能够到达的地方,暗条纹是光子不能到达的地方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崇明县二模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解正确的是()A.光既是一种波又是一种粒子B...”主要考查你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发现相似题
与“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解正确的是()A.光既是一种波又是一种粒子B...”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002123129217573013241811004716530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波粒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