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的移动可逆反应中的平衡移动是怎么回事

当前位置:
>>>可确认发生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B.有气..
可确认发生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C试题分析: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改变,未必能说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仍然相等时,化学平衡不会发生移动;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故A错误;B.对于气体总体积反应前后不变的可逆反应(如I2+H22HI)来说,无论是否建立平衡,其总物质的量即压强都不会发生变化;对于气体总体积反应前后不等的可逆反应(如2SO2+O22SO3)来说,建立化学平衡状态时,总物质的量要与初始时的总物质的量不等,故压强要改变,故B错误;C.当平衡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时,就说明化学平衡向某个方向(正反应方向或逆反应方向)进行,即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故C正确.值得补充的是,当平衡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发生同等程度的变化时,化学平衡未必发生移动,如对于I2+H22HI来说,当增大加强减小体积时,就不会发生化学平衡的移动,故C正确;D.催化剂只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当一个可逆反应建立化学平衡状态后,加入催化剂,正反应速率仍然等于逆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不会发生移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要求要能灵活运用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来分思考问题,是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的考查,要求学习时一定要记住并能深刻理解。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可确认发生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B.有气..”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化学平衡常数&&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有天化学平衡的计算一般涉及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百分含量,气体混合物的密度、平均摩尔质量、压强等。通常的思路是写出反应方程式,列出相关量(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确定各量之间的火系,列出比例式或等式或依据平衡常数求解,这种思路和方法通常称为“三段式法”、如恒温恒压下的反应mA(g)+nB(g)pC(g)+ qD(g) (1)令A、B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 达到平衡后,A的消耗量为m·xmol,容器容积为VL。则有:(2)对于反应物,对于生成物(3)(4)A的转化率(5)平衡时A的体积(物质的量)分数(6)(7)(8)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对于反应来说,加压,增大、增大,增大的倍数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减压,均减小,减小的倍数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压、减压后v一t关系图像如下图:&(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对于,加热时颜色变深,降温时颜色变浅。该反应升温、降温时,v—t天系图像如下图:(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v一t图像为稀有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1.恒温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成分分压不变,即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2.恒温恒压时 充入稀有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成分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3.当充入与反应无关的其他气体时,分析方法与充入稀有气体相同。化学平衡图像:1.速率一时间因此类图像定性揭示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变化的观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等。&2.含量一时间一温度(压强)图常见的形式有下图所示的几种(C%指某产物百分含量,B%指某反应物百分含量),这些图像的折点表示达到平衡的时间,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确定T(p)的高低(大小),水平线高低反映平衡移动的方向。3.恒压(温)线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发(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 (p),常见类型如下图:小结:1.图像分析应注意“三看” (1)看两轴:认清两轴所表示的含义。 (2)看起点:从图像纵轴上的起点,一般可判断谁为反应物,谁为生成物以及平衡前反应进行的方向。 (3)看拐点:一般图像在拐点后平行于横轴则表示反应达平衡,如横轴为时间,由拐点可判断反应速率。 2.图像分析中,对于温度、浓度、压强三个因素,一般采用“定二议一”的方式进行分析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物转化率的关系:1.温度或压强改变引起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必然增大。 2.反应物用量的改变 (1)若反应物只有一种时,如aA(g)bB(g)+ cc(g),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物 A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2)若反应物不止一种时,如aA(g)+bB(g)cC(g)+dD(g): a.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A的转化率减小,B的转化率增大。 b.若按原比例同倍数的增加反应物A和B的量,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c.若不同倍增加A、B的量,相当于增加了一种物质,同a。 3.催化剂不改变转化率。 4.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各反应物转化率相等。浓度、压强影响化学平衡的几种特殊情况: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基本无影响。 2.南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基本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气体分子数无变化的反应,如,压强的变化对其平衡无影响。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不移动。 4.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应视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如某平衡体系中,,,当浓度同时增大一倍时,即让,此时相当于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5.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体物质的浓度时,必然同时引起压强改变,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时,心仍从浓度的影响去考虑:如,平衡后,向容器中再通入反应物,使 c(NO2)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如向容器中再通入生成物 N2O4,则使c(N2O4)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但由于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压强都增大,故对最终平衡状态的影响是一致的,如两种情况下,重新达到平衡后,NO2的百分含量都比原平衡时要小化学平衡移动的含义:1.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温度、压强、浓度等反应条件.原来的平衡状态会被破坏,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的质量分数也就随着改变,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平衡的移动。以上过程可归纳如下:&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当与化学平衡体系有天的外界条件改变以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不移动;,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建立对于可逆反应,不管从正反应开始(只投入反应物),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投入生成物),或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同时投入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都会达到的状态。当相等时,单位时间内同一物质消耗与生成的量完全相等,因而各物质的浓度和百分含量保持一定,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构成化学平衡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反应物和所有的生成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的特征:(1)逆:只有可逆反应才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动:是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3)等:。(4)定:各组分的浓度及百分含量保持一定。 (5)变:当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使时,平衡便会发生移动而使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发生变化,直至建立新的平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指的是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3.反应类型分析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qD(g),根据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判断下列各情况是否达到平衡。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表示,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化学表平衡达式: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来说,化学平衡表达式: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①表示该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越彻底,对反应物而言转化率越高。 ②某一温度下的K′与K比较能够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K′&K,反应正向进行;K′&K,反应逆向进行;K′=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常数与浓度、压强、催化剂无关,与温度有关,在使用时必须指明温度。 (4)在计算平衡常数时,必须是平衡状态时的浓度。 (5)对于固体或纯液体而言,其浓度为定值,可以不列入其中。 (6)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越大;反之,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就越小,反应物转化率就越小,即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衡量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平衡的相关计算。 2.若用浓度商(任意状态的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符号为Qc)与K比较,可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和反应进行的方向。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计算转化率及浓度依据起始浓度(或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浓度(或起始浓度),从而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发现相似题
与“可确认发生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B.有气..”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30231112208347099327676317969302323> 问题详情
在一定条件下,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反应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在一定条件下,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反应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一声增加B.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C.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D.使用了合适催化剂
我有更好的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对于化学反应3Cl2+6NaOH=NaCl03+5NaCl+3H2O下列评述中,对Cl2在该反应中所起的作用的正确评述是(&&&)。A.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Cl2是氧化剂,不是还原剂C.Cl2是还原剂,不是氧化剂&&&D.Cl2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2已知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大B.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大C.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D.每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A略黑龙江省鸡西市龙东南七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答案“化学可逆反应的动态平衡”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 “化学可逆反应的动态平衡”研究性学习
&&&&&&&&&&&&&&&&&&&&&&&&&&&&&&&&&&&&&&&
&&&&&&&&&&&&&&&&&&&&&&&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高2013级23班
&&&&&&&&&&&&&&&&&&&&&&&
指导老师:石慧
&&&&&&&&&&&&&&&&&&&&&&
&&&&&&&&&&&
组长:张浩
&&&&&&&&&&&&&&&&&&&&&&&组员:吴洁、何泓丽、何国平、钟浩、吴娱、胡洋
一.具体实施过程:
按照约定时间,本小组各成员于1月13日到学校集中。经过大家的讨论决定了具体的时间按排,但与开题时拟定的时间相差不大,并于次日执行。
13日:大家先是来到了涪陵书店,各自分散到每个书柜前专心阅读有关化学平衡书籍的。当然,不免会去翻看一些自己喜欢的小说。但主要精力还是在于查阅相关资料中。一天下来,大家都还满意。
14日:我们各自分散到其它书店进行查阅。吴洁带领第一次小组前往网吧在网上进行查阅资料;钟浩带领第二次小组前往书店进行查阅,并由何泓丽到位进行考核。
15日:小组成员全部来到森林公园进行分类整理各自收集到的资料,交流了各自在此过程中的心得.
16日:小组成员最后对昨日筛选的有用资料进行了编辑,准备下学期开学时与指导老师讨论结题。
3月25日:本小组成员与指导老师进行了交流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研究内容
(1).实验: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选修4第20页实验2—2)
材料:试管、计时表、胶头滴管、药品(0.01mor/l的KMnO4酸性溶液、0.1mol/LH2C2O4溶液)
原理: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现象:加入较浓的H2C2O4溶液的试管溶液褪色较快。
分析:对某一反应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是一定的,而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的总数成正比,即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反应物浓度越大,活化分子数也增多,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加,反应速率也就增大了。
结论: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
(2).研究成果
1.可逆反应(参选王后雄学案《教材完全详解高中化学必修2》第62页)
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向正反应和逆反应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1)绝对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都有一定的可逆性,但有些反应可逆性小,可是视为“不可逆”;
(2)向相反方向进行的两个化学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共存,两个化学反应构成一个对立的统一体。在不同条件下能两个方向能进行的反应不能称为可逆反应。例如水的电解和氢气的燃烧。
(3)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共存,即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成生成物,生成物也不能全部转化成反应物。
2.化学平衡(参选王后雄学案《教材完全详解高中化学必修2》第62页)
(1)化学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的物质或浓度可以保持恒定。这时的状态也就是在给定条件下,反应达到了“限度”。对于可逆反应体系来说,我们称之为“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状态及特征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该状态具有“逆”“等”“动”“定”“变”等特征。
&&&&“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等”:平衡时,V正=V逆&0;
“动”:平衡时,反应仍在不停地进行,是动态平衡;
“定”: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百分含量保持一定,但不一定相等;
&&&&“变”: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可能被识破,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注意】(1)前提只能是“一定条件”,只能是“可逆反应”,所以首先要看清是否为可逆反应;(2)实质是“V正=V逆,但不等于0”;(3)标志是“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3.平衡移动原理(参选高中新课标《名师一号化学选修2》第2页)
1.定义:一个可逆反应在达到平衡状态后,改变反应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可以使化学平衡状态发生变化,原有的化学平衡被破坏,建立新的化学平衡,这一过程叫做平衡移动。
【说明】(1)改变外界条件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从而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当V正&V逆时,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当V正&V逆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催化剂同等程度影响V正和V逆,使用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平衡并不移动。
&2.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浓度: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否则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摘自百度网页图片)
(2)压强: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里,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总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只有当这些“改变”能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才可能移动。由于压强对固态、液态物质体积的影响非常小,压强的改变几乎不影响这类体系的平衡。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也不移动。
&(摘自百度网页图片)
(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摘自百度网页图片)
3.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等),平衡就能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说明】:“减弱”是指平衡只能减弱条件改变对平衡的影响,不能完全消除这种改变,更不能逆转这种改变。
三.心得体会:
张浩: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组长应有的责任,同时也增强了我在这方面的能力。可逆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难点,对本次的研究学习,更加深了我对这部分的掌握情况。
何泓丽:本次对可逆反应的探究,从中我学到可逆反应必须要在同一条件,同时进行,且反应进行不彻底;同时,在管理方面本小组成员中,深刻体会到作为领导的责任,这将会成为我终身受益的东西。
吴洁:一直以来,我就对可逆反应的平衡掌握不劳,但经过研究学习,我渐渐有所掌握了。
钟浩:有时候做事情时,总有些吊儿郎当,在组长的带领下,我深刻体会到做事的严谨。
吴娱:平时学习这部分时,糊里糊涂的,但经过研究学习,感觉好多了。
胡洋:学习了可逆反应后,我加深理解了各个影响条件,幸庆参与了这次研究学习。
何国平:有时上课打瞌睡,没能掌握这些知识。多亏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总算解决了心头的一大难题!
三、教师提问:
1.可逆反应中还有一大难点——等效平衡,试问等效平衡建城条件及判断方法有哪些?
答:(1)恒温恒容条件,气态物质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等的可逆反应:“一边倒,同量等。”;(2)恒温恒容条件,气态物质反应前后分子总数相等的可逆反应:“一边倒,比值同”;(3)恒温恒压下的等效平衡:与气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无关,“一边倒,比值同”。
2.化学平衡常数(K)的意义有哪些?
(1)利用K值为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反应是否平衡:
Qc=K时,达到平衡状态;
Qc&K时,反应正向移动;
Qc&K时,反应逆向移动。
(2)利用K值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K值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方为吸热方向&
当温度升高时
&&&&&&&&&&&&&&&&
& K值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为放热方向
&&&&&&&&&&&&&&
—————————————————————————————
&&&&&&&&&&&&&&&&&&&K值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方向为放热方向
当温度降低时
&&&&&&&&&&&&&&&&&&&K值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为吸热方向
(3)用K值判断反应的转化率,以及反应进行的程度:
&K值增大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大;
&K值减小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减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6.2 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可逆反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