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有一定的基本功,楚汉久相持未决能力比较强,反手比较突出,适合用什么底板

两面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有一定的基本功,相持能力比较强,反手比较突出,适合用什么底板_百度知道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马琳“反手推挡”与“直拍横打”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2010年第1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16篇
  【摘要】本文对三场比赛中马琳使用“反手推挡”与“直拍横打”技术的情况进行研究,对其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阶段进行技术统计,分析马琳反手技术。通过分析,总结出马琳直拍横打技、战术的一些规律和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以指导训练与比赛实践,以便为直拍选手反手位技术组合更加合理化提出建议。 中国论文网 /6/view-2941722.htm  【关键词】反手推挡;直拍横打;被动防御;主动进攻;技术组合      A Comparison between Ma Lin’s Techniques of “Back Hand Block”and “Shake Hand Use of Pen Hand Hold”   ZHU Feng, FENG Xiao-do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Baode College, Tianjin Business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Ma Lin’s use of the techniques of “Back Hand Block” and “Shake Hand Use of Pen Hand Hold” in three matches and studies his performance in the stages of attack after service, attack after receive and the rally stage. After analyzing his back hand techniques, it finds out the laws and problems in Ma’s employment of the technique of “Shake Hand Use of Pen Hand Hold”. It hopes to find proper ways to guide the players in training and matches so as to help pen hand players make more reasonable use of back hand techniques.   【Keywords】 Back hand block, Shake hand use of Pen hand hold, passive defense, active attack, progressiveness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直拍这一传统打法在反手位技术上也得到了创新。直拍反手位最初的打法是推挡球技术,它的技术特点是击球速度快,动作幅度较小,并且变化比较多,可以利用加力推、减力挡、推挤等技术调动对方的节奏,在比赛中争取主动。但是,反手位单纯使用推挡球技术无法摆脱被动防守的局面,由于受生理因素的制约,它的击球力量较小,威胁性不大,采用侧身进攻又给正手位留下空挡,在比赛中相当耗费体力。   正当直拍快攻打法遭受重创之时,一种新型的打法横空出世――直拍横打,它的出现改变了直拍单面击球的状况,通过拨、拉、打、带、挑、撕等技术的运用,最大限度地弥补了反手位的不足,拓宽了快攻打法的球路,使传统的左推右攻打法朝着“两面开弓”的方向发展。   马琳是中国直拍进攻型选手反手技术创新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选手之一,他的反手技术是以推挡结合横打,既有反手正面的推、挤、切等技术,又有反面的拉、打、挑等技术相结合。因此,马琳在推挡球原有的灵活、快速、多变的基础上丰富了反手技术的多样性,这样才能底气十足地与横拍选手相抗衡。本文试图通过对马琳在三场比赛中发球抢攻阶段、接发球抢攻阶段和相持阶段的反手位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从事乒乓球工作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在训练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借鉴〔1〕。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国乒乓球选手马琳分别在2008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男子单打半决赛以及2009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卡塔尔公开赛男单决赛中对阵王皓、王励勤和波尔的比赛录像资料,三场比赛的比分分别为:4∶1、4∶2、3∶4,胜两场负一场。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马琳反手技术使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2.1.1对马琳VS王皓在比赛中反手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从打法上来看,马琳和王皓同属于直拍反胶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2〕,不同的是马琳的反手技术主要是以推挡结合横打,而王皓单纯使用直拍横打新技术,虽然使用的技术不同,但是他们都有各自的优势所在。下面则是马琳在和王皓的比赛中反手技术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整场比赛当中,马琳使用的反手推挡次数要多于直拍横打的使用次数,在总数52板当中,反手推挡32次,直拍横打20次,单从此结果来看,马琳在这场比赛中运用的直拍横打次数与反手推挡次数相比较少,这是因为马琳的主要得分手段在正手技术,所以这可能与马琳使用推挡技术为侧身进攻提供机会有关;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在机会成熟的状况之下,应该多使用直拍横打技术,因为使用侧身进攻的次数过多,容易被对手突然调到正手,这样的话在比赛中就比较被动。再由横向来看,由表中的数据不难看出,反手技术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相持阶段,这说明两个人在前三板的防守能力都比较强,因为两个人都是直板选手,因此,主要的较量就放在相持阶段。   然后分别从三个阶段〔3〕来看,首先是发球抢攻阶段,反手推挡7板,直拍横打9板,反手技术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发球抢攻中(即第三板),从数字上反映出马琳在第三板的处理上还不够果断,还不能行之有效地运用直拍横打带给对方威胁,所以直拍横打的次数在比赛中的使用次数还应该再多一些,因为直拍快攻打法的强项就是前三板,如果遇到相持能力比较强的对手,恐怕在比赛中的局面就会很被动。然后是接球抢攻阶段,反手推挡3板,直拍横打9板,在这个阶段,反手技术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接球后进攻中,从数字上就能反映出在这个阶段马琳上手比较积极,能够突出前三板的优势,所以直拍横打在这个阶段的运用比较好。最后再来看相持阶段,也就是马琳在本场比赛当中使用反手技术次数是最多的,反手推挡22板,直拍横打2板,仅仅从数字上就出现了很大的偏差,这是因为在相持阶段,两个人在中远台的对攻比较多,这时直板选手的反手位又处于弱势地位,马琳只好运用较为稳定的推挡技术,此时运用反手推挡借力效果好,再配合落点的变化,能够行之有效地调动对方的节奏,使对方处于被动,为自己的侧身进攻和横打提供有利的机会;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过多地使用推挡技术势必会给对手带来很多进攻的机会,因此在这个阶段一旦机会成熟就应该尽量多地使用直拍横打技术,毕竟直拍横打的威胁要大于反手推挡,这样一来同样能够达到为自己争取主动的效果。   2.1.2对马琳VS王励勤在比赛中反手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从两个人的打法上来看,马琳属于直拍反胶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而王励勤则属于横拍两面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两个人的技术特点在于马琳的前三板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比较擅长发球、正手以及台内球的处理;而王励勤则比较擅长相持阶段的对攻,他的技术比较全面,没有明显的弱点,唯一不足的是反手相持时没有太多的旋转。下面则是马琳在和王励勤的比赛中反手技术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在整场比赛当中,马琳使用直拍横打的次数要多于反手推挡的次数,在总数69板当中,直拍横打占41板,而反手推挡只有28板,从数字上可以反映出马琳在这场比赛当中对于直拍横打的使用比较积极,在比赛当中能够有效地化被动为主动,为赢得比赛铺好基石。然后从横向来看,反手技术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相持阶段,但从三个阶段的数据来看,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状况。因为马琳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前三板上,并且王励勤又是一个比较擅长相持阶段取胜的选手,因此在相持阶段马琳使用了比较稳定且比较保险的反手推挡,充分利用其反手推挡的推、挤、切等技术结合落点的变化来调动王励勤,为自己的侧身进攻争取主动。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在和王励勤的比赛中,马琳势必要将局面控制在前三板,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地发挥自身前三板的优势。   然后分别从三个阶段来看,首先是发球抢攻阶段,反手推挡4板,直拍横打10板,反手技术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发球抢攻中(即第三板),仅从数字上就可以反映出马琳在前三板上比较积极主动,能够积极主动地使用威胁性较大的直拍横打,而且在比赛当中得分率较高,这就说明马琳敢于在发球抢攻阶段果断地使用直拍横打新技术,虽然有失分的危险,但是相对于王励勤来讲,使用推挡结合横打技术,提高了击球的质量,给王励勤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并且弥补了自身反手的弱势。然后是接发球抢攻阶段,反手推挡3板,直拍横打19板,在这个阶段,反手技术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接球后进攻中,其中有2板是在接发球中使用直拍横打,这说明在接发球阶段,马琳还是敢于将直拍横打技术运用到前三板当中,想要利用直横拉去对抗横拍,结果证明,直拍横打在主动进攻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王励勤也是一名比较优秀的乒乓球选手,并且攻防能力也比较强,他的优势又在于相持阶段,所以比赛经常会进行到相持阶段,从表上来看,反手推挡使用21次,而直拍横打则使用12板,从数字上可以反映出在相持阶段,马琳是处于被动防御状态的,因为王励勤的相持对攻能力比较强,所以马琳只能使用较为保险的反手推挡来防守王励勤的来球,进而在推挡中为自己的侧身进攻寻找机会;在机会成熟的情况下马琳也使用了威胁较大的直拍横打来抗衡王励勤的反手,争取使自己在比赛中处于主动地位〔4〕。   2.1.3对马琳VS波尔在比赛中反手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波尔是一名德国乒乓球选手,本场是关于2009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卡塔尔公开赛男单决赛的统计,当时的背景是在无机胶水使用之后,对于马琳的打法来讲,在球速和旋转上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两个人的打法来看,马琳属于右手直拍反胶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而波尔属于左手横拍两面拉弧圈打法。波尔的技术比较全面,心理素质比较稳定,最重要的是反手相持能力强。下面则是马琳在和波尔的比赛中反手技术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通过表3和前面两场比赛中的统计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本场比赛中反手技术的使用次数比较少,前两场比赛分别是52板和69板,而本场比赛时为33板,其主要原因是波尔左手执拍,对于左手执拍运动员来讲,在线路的控制上面对于正手的发挥更加充分,可以控制住右手执拍运动员的线路球。而且在统计的过程中观看视频,发现马琳在整场比赛中反手位用了大量的侧身进攻和正手技术,因为波尔属于两面拉弧圈打法,反手相持能力又比较强,所以马琳想利用搏杀能力较强的侧身进攻和正手技术,在整场比赛的当中,我们看到的反手技术的使用次数比较少。   就本场比赛的反手位技术进行分析,由纵向看,马琳使用反手推挡19板,直拍横打14板,反手推挡要多于直拍横打5板,差值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前三板占优势的马琳来讲,还是要在比赛中突出自己的优势,因此可以增加直拍横打在比赛中的使用次数,机会一旦成熟就可以积极使用直拍横打新技术;相反在自己处于比较被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稳定性较强的反手推挡技术,为下一板的侧身进攻寻找机会。再由横向来看,各个阶段的反手技术使用板数旗鼓相当,均为11板。   然后分别从三个阶段来看,首先是发球抢攻阶段,反手推挡使用5板,直拍横打使用6板,反手技术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发球抢攻中(即第三板),仅从数字上就可以反映出马琳在发球抢攻阶段直拍横打的使用还不够果断,因为直拍进攻的优势在于前三板,如果在前三板结束不了这一比分,那么到了相持阶段就会比较被动,因此,马琳在前三板中找准机会就要使用直拍横打,因为由推挡变为横打,本身就是一个手法上的变化,再加之力量、旋转、落点的变化,给对方更是一个比较大的威胁。再来看接发球抢攻阶段,反手推挡7板,直拍横打4板,同样,横打技术运用次数较少,这时如果不及时改变推挡的各种技术的使用,就会给对方很多进攻的机会。在这个阶段,反手技术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接球后进攻中,反手推挡多于直拍横打的使用次数,这个现象不容乐观,因为一旦推挡比横打使用次数多,也就意味着有了更多相持球,再加之对手又是一个相持能力比较强的选手,这对于马琳而言十分不利。所以,马琳也应该在接发球抢攻当中增加横打的使用比例,进一步加强该技术的防守转攻能力。最后是相持阶段,反手推挡使用7板,直拍横打使用4板,这也恰恰反映出了马琳在相持中被动防御阶段更多地使用比较保险的反手推挡,从而给下一板的侧身抢拉提供机会。但是,这也恰恰反映了马琳在相持阶段的技术较为薄弱,不能很果断地运用横打新技术与波尔抗衡,害怕使用横打技术之后会失分,同时也忽略了横打的威胁性,因此不能很好地发挥横打技术在相持阶段的优势。另外,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反手技术使用非常少,这说明马琳在这场比赛当中主要运用了正手位技术去和波尔进行搏杀,充分发挥自己在正手位的优势。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马琳在比赛中的反手技术主要是通过被动防御时的推挡与主动进攻时的横打相结合的。   3.1.2对于直拍选手来讲,在反手位技术处于不利的情况下,应该使用推挡结合横打技术,在适当的时机使用合理的技术,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比赛中处于主动。   3.2建议   3.2.1马琳在发球抢攻阶段和接发球抢攻阶段的横打新技术的使用次数比较少,以至于在比赛中并不能突出前三板的优势,因此我建议马琳应该在这两个阶段逐步增加横打技术的使用比例,并要进一步加强该技术防守转攻的能力。   3.2.2马琳在相持阶段使用的反手推挡次数比较频繁,因此我认为马琳应该加强直拍横打在相持阶段的使用次数,因为由推挡到横打的转变,使其反手在力量和旋转上都发生了变化,可以令对手防不胜防,进而使自己在比赛中变被动为主动。   3.2.3反手技术要协调使用。因为马琳原来是左推右攻型打法,打法改进之后加入了横打技术,在比赛中由于横打技术既具有威胁对方的攻击力,又具有随时丢分的危险,因此马琳在比赛中会出现横打技术与推挡技术使用的瞬间不协调〔5〕。   参考文献   〔1〕霍杞江.直拍横打技术对广东高校乒乓球教学的启示〔J〕.体育学刊,):73.   〔2〕赵霞.我国优秀直拍反胶选手马琳和王皓的技战术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79.   〔3〕冯淑娟,谷晨,孙雷,李振彪.第48届世乒赛马琳技术统计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报,.   〔4〕李浩.直拍横打与推挡技术相持能力的对比性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院报,):227.   〔5〕蒋建琼,肖波.浅谈乒乓球直拍横打技术及其发展前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81.   (责任编辑:陈 ?)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乒乓球各种类型打法
乒乓球各种类型打法
来源:应届毕业生培训网分类:乒乓球时间:编辑:bin 已有人查看
  乒乓球运动的各种类型的区分是以运动员的战术特点或战术方法作为主要依据。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一般将乒乓球运动分为进攻型和防守型两大类。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工具的改革和战术方法的多样化,到了70年代,乒乓球运动技术的分类就进一步具体化了。乒乓球运动的不同打法是从属于不同类型的,区分它的主要依据是技术特点或技术方法(即在比赛中使用率和得分率最高的技术),以及不同的工具。
  综观世界乒坛,一般认为乒乓球运动在现阶段可以划分为下述4大类型10种打法。
  快攻类打法战术特点是以速度为主,以快制转,以近打远,积极主动,先发制人。直拍快攻打法是中国的传统打法之一,已有40多年的历史。50年代初、中期,这种打法以&快、狠&为其特点,但因当时拉攻技术还较差,攻球缺乏准确性,因而受挫于欧洲的削球和日本的远台长抽。通过比赛实践,中国的快攻选手提高了对击球准确性的认识,加强了基本功的训练。到了50年代末,中国快攻选手容国团,以快速多变的战术,夺得了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男子单打冠军。从此,快攻类打法就以其&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出现在60年代的世界乒坛。进入70年代初,随着欧洲弧圈球技术的迅速提高,中国快攻类打法的速度受到了旋转的制约。于是快攻选手采取了拉一板小上旋的技术,来为快攻开路,从而又进一步丰富了快攻打法,以其&快、准、狠、变、转&的技术风格来与弧圈类打法抗衡。目前,快攻类打法要想继续攀登世界乒乓球技术高峰,须努力提高击球的速度、力量和增大回球的角度,特别要重视增强攻打弧圈球的能力。
  直(横)拍两面攻打法其特点是站位离台近,进攻速度快,攻势猛,正、反手攻击力强,打法积极,抢攻在前。50年代,这种打法以王传耀为代表。他站位中台,用正、反手发力攻打法赢得主动,曾多次获得全国单打冠军。60年代,这种打法以庄则栋为代表。他以近台进攻为主,充分发挥前臂和手腕的作用,提高了击球速度,形成了近台两面攻的打法,曾蝉联 3届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图1)。70年代,这种打法以日本的河野满为代表,他在继承日本正手攻球好、 侧身意识强的传统打法特点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近台两面攻打法的某些优点,形成了以近台为主结合中台的两面攻打法,在第3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男子单打冠军。在直拍快攻打法的影响和带动下,中国横拍快攻打法也有一定的提高和发展,代表这种打法的在60年代有湖北的陈盛兴,在70年代有北京的滕义,他们在参加国内外的许多比赛中,都曾经取得过比较好的成绩。直(横)拍两面攻打法应掌握的技术有:
  ①正手快点、快攻、快带、快拉、突击、扣杀、杀高球等技术;
  ②反手快点、快攻、快带、快拉、突击、扣杀等技术;
  ③侧身正手攻球和扣杀等技术。
  直拍左推右攻打法是中国独特的一种打法,其特点是站位离台近,动作小,速度快,步法灵活,正手攻击力强。50年代,这种打法主要是以正手攻球为主,反手只是偶然推挡一下。以后由于反手推挡有了新的提高,才逐渐形成真正的左推右攻打法。50年代,这种打法以傅其芳为代表,他以正手快攻和反手推挡结合球路变化来争取主动。60年代和70年代,则以李富荣和李振恃为代表,他们不仅提高了反手推挡和反手攻的技术水平,并且还增强了侧身正手进攻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了左推右攻结合侧身攻的新打法(图2)。直拍左推右攻打法的技术与两面攻打法不同的是反手要掌握快推、加力推、推挤、减力挡,以及反手攻球等技术。
  弧圈结合快攻类打法弧圈球作为一种新技术,是在60年代初由日本选手创造出来的。1960年,当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乒乓球队访日时,日本选手首次运用获得成功,从而创立了直拍以拉弧圈为主的新打法。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以后,中国选手在直拍快攻打法的基础上,学习了日本弧圈球的技术,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直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到了70年代初期,欧洲选手经过探索和实践,把弧圈球的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创造了横拍弧圈结合快攻的新打法。这类打法目前在继续发挥其旋转优势的同时,也在力求提高速度,因此在技术上朝着拉、冲、扣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直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 这一打法的特点是正手拉弧圈球出手快,线路活,旋转多变,步法比较灵活,抢攻意识强。比赛时,常以发球或接发球抢冲(拉)攻在对手的前面,并能在推挡中结合侧身抢冲争取主动,有时也会用真假弧圈来扰乱对方,为扣杀创造机会。这类打法在中国60年代以余长春、刁文元为代表,70年代则以郭跃华为代表。他们多次参加国际比赛,都曾获得过良好的成绩(图3)。
  直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应掌握的技术有:
  ①正手拉加转弧圈、前冲弧圈、快带弧圈、拉打台内球、中远台反拉弧圈,扣杀技术;
  ②反手快推、加力推、减力挡、推挤,以及中台反手攻技术;
  ③侧身正手拉、冲弧圈和扣杀技术。
  横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 这一打法的特点是技术比较全面,正、反手都能拉出上旋强、冲力大的弧圈球;比赛时,常用以转制快、以转破转作为战术的指导思想,利用弧圈球的上旋冲力迫使对手离台后退,或以旋转变化来扰乱对方,或以快、慢拉球来破坏对方的击球节奏,使对方失误或为自己扣杀创造机会。这一打法在欧洲以匈牙利的I.约尼尔、G.盖尔盖伊,南斯拉夫的D.舒尔贝克、A.斯蒂潘契奇等人为代表,他们在70年代的许多国际比赛中都曾取得优异的成绩(图4)。横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要求正反手都能掌握各种弧圈球技术。
  快攻结合弧圈类打法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以后,中国有些选手在快攻的基础上,使用正贴海绵胶或反贴海绵胶开始学习拉弧圈球,并把快攻技术和弧圈技术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形成了以攻为主、弧圈为辅的打法。到了60年代后期,欧洲选手根据横拍攻球的特点,把中国的快攻和日本的弧圈球技术中的优点同欧洲的技术结合起来,创造了欧洲横拍快攻结合弧圈的新打法。这类打法如要坚持以速度为主的特点,必须加强发、接、抢前3 板技术和以近台快攻的技术为主的训练,努力提高攻打弧圈球的能力和走动中拉扣结合的技术。
  直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 这种打法的特点是站位较近台,以正手进攻为主要的得分手段。比赛时能快则快不能打快攻时,则以正手抢拉弧圈球来争取主动,为快攻或扣杀创造条件。这一打法60年代以李莉为代表,70年代以齐宝香为代表,她们在许多国际比赛中,常用推攻结合拉弧圈的战术,击败了许多有名的选手,获得良好的成绩(图5)。
  直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应掌握的技术有:
  ①正手快攻、快带、扣杀、拉打台内球,拉加转弧圈和前冲弧圈球以及中远台反拉弧圈球等技术;
  ②反手快推、加力推、减力挡、推挤,以及中台反手攻球等技术;
  ③侧身正手攻球或拉弧圈等技术。
  横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 这种打法的特点是以快攻为主,以拉弧圈为辅。正手在中近台攻拉结合,反手则以近台快攻(又称快拨)为主。比赛时能快则快,先发制人;不能快攻时以拉弧圈球与对手相持或过渡,伺机进行反攻。这一打法在欧洲以瑞典的S.本格森、K.约翰森,捷克斯洛伐克的M.奥洛夫斯基为代表,在中国以王会元、施之皓等为代表,他们在70年代的许多国际比赛中, 都曾取得优异的成绩(图6)。横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的技术与直拍打法不同的主要是反手要掌握快拨、快带以及各种扣杀技术。
  削球类打法削球类打法的形成和发展,在世界乒坛上比其他类型打法具有较长的历史。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由于胶皮拍的出现,增强了击球的摩擦力,在欧洲就逐步形成了以削为主的打法。早期的削球打法防守比较稳健,不易失误,故从30年代到40年代,在世界乒坛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到了50年代初,日本选手使用海绵胶拍运用以攻为主的战术,冲破了欧洲的防线,开创了进攻与防守相互对抗的局面。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近台快攻的崛起和欧洲弧圈球技术的提高,使欧洲的削球打法陷于被动地位。中国的削球选手经过反复的实践,加强了削球的旋转变化,提高了反攻能力,革新了球拍,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削为主结合反攻,攻削结合以及挡、攻、削相结合等多种打法。随着弧圈球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广泛地被运用,这类打法要想在世界乒坛占有一定的地位,就必须在增强削接弧圈球的技术基础上积极提高旋转变化(落点变化)和反攻的能力。
  直拍以削为主结合反攻打法 这是中国传统打法之一。其特点是站位中远台,削球稳健,步法灵活,比赛时常以稳而低的削球先顶住对方的进攻,配合旋转和落点变化来调动对手,为反攻创造机会。这一打法在50年代以姜永宁为代表,在60年代以张燮林为代表,他们在许多重要的国际比赛中, 都曾取得过很好的成绩(图7)。
  直拍以削为主结合反攻打法的技术有:
  ①正、反手削加转与前冲弧圈球、削轻拉球、接突击球、削中路球、接近网短球等技术;
  ②正、反手攻球技术。
  横拍以削为主结合反攻打法 这是欧洲的传统打法之一。中国在50年代初曾积极提倡过这种打法,通过运动员的学习和研究,到了60年代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削球打法。这种打法的特点是站位中近台,削球灵活多变,在比赛时常以加转下旋球结合不转球,并配合落点变化来调动对方,为反攻创造机会。这一打法在60年代以林慧卿、郑敏之、王志良为代表,70年代以陆元盛、黄亮为代表,他们在许多重要的国际比赛中,都曾获得优异的成绩(图8)。横拍以削为主结合反攻打法的技术与直拍打法基本相同。
  直拍挡、攻、削结合打法 这种打法是在中国传统的直拍以削为主结合反攻打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技术比较全面,战术奇特多变。在比赛中常把挡、攻、削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人而异地变化运用,使对手难以捉摸,防不胜防。这一打法在70年代以葛新爱为代表,她在多次国际比赛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取得了第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女子单打冠军(图9)。
  直拍挡、攻、削结合打法的技术有:
  ①正、反手攻球、侧身攻球、推挡、搓球、拱球等技术;
  ②正、反手削弧圈球、削中路球、接突击球、接近网短球等技术。
  横拍攻削结合打法 大多是在以削为主结合反攻打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技术比较全面,能攻能守,战术灵活多变,比赛中可因人因时而异地运用先攻后削或先削后攻的战术,使对手顾此失彼,难以适应。这一打法在70年代以梁戈亮为代表,他在许多重要的国际比赛中,获得过良好的成绩(图10)。横拍攻削结合打法的技术除掌握正、反手攻球和拉、冲弧圈球等技术外,其他与直拍基本相同。
看了本课程的人还看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楚汉久相持未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