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金融怎么样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怎么样

网站访问量位置导航: 》 》》》
哈尔滨工程大学化学工艺
历年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实际录取线
奖学金及要求
辅导课程推荐
考研大三保录计划
2016保录A计划&&&
过级预备营+48人暑期50天集训+秋季强化冲刺阶+名师点睛押题+专业课一对一(政英30、数英20)+复试标准辅导
大三开始准备2016年考研;基础薄弱、自制力较差;需要在校上课,不能全年离校复习;希望一次性通过考研获得录取。
2016保录B计划
过级预备营+48人暑期50天集训+秋季强化冲刺密训50天+专业课一对一(政英30、数英20)+复试保过辅导
2016保录C计划
过级预备营+48人半年集训+专业课一对一(政英55、数英35)+复试保过辅导
考研1对1保录计划
2015全科1对1保录班
200课时初试公共课、专业课全程1对1授课+全科视频定制课程+复试保过课程
复习时间、需求较特殊,希望单独辅导,自制力较差,复习时间不多,希望一次性通过考研获得录取
考研全日制集训保录计划
特别保录班
(随到随学)
全程20人封闭超小班教学
1.一阶基础课程(熟悉基本概念,掌握核心考点)
2.二阶强化课程(掌握基本题型及解题技巧,强化解题能力))
3.三阶冲刺课程(真题实战模拟,提升解题速度,掌握答题技巧)
4.四阶点睛课程(重点押题,掌握高分技巧)
5.四轮全真模拟考试+考前押题内部资料
1.一阶基础课程(复习规划+参考书);
二阶强化课程(核心考点+真题集);
三阶定向课程(针对院校重难点解析及真题分析)
四阶1对1超长课时课程及内部资料(全程个性化1对1)
复试:复试特保课程+院校资源保障;
针对可以脱产集训的2015考研学子;基础薄弱、自制力较差;希望一次性通过考研获得录取
哈尔滨工程大学分专业集训营
哈尔滨工程大学考研全年集训营
哈尔滨工程大学考研骨干计划辅导
哈尔滨工程大学保研辅导班
哈尔滨工程大学考研私密1对1辅导
本学院其它专业
与其他院校对比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动力与机械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煤化所、精细所
河北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化学工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化工与能源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郑州轻工业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
过程工程研究所
西北工业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
石油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列表
中国矿业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天津工业大学
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
化工与制药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专业列表
长春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轻工化工学院
黑龙江大学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天津科技大学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青岛科技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齐齐哈尔大学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冶金工程学院
长江大学专业列表
西安科技大学
化学与化工系
湖北工业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辽宁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沈阳工业大学
石油化工学院
陕西科技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
化工与制药学院
山东轻工业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西安工程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黑龙江科技学院
四川理工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石油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近3年考研报录比对比
近3年考研初试分数线对比
数学/专业课一
近3年考研实际录取分数线对比
数学/专业课一
01聚合物合成工艺 02手性化合物分离工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任选其一 ③302数学二 ④821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四版)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能否跨专业报考
可以跨专业报考
是否要求必须拿到学位证
要求工作经验
是否有奖学金
奖学金等级
一等奖学金
二等奖学金
三等奖学金
能否跨专业报考
可以跨专业报考
是否要求必须拿到学位证
要求工作经验
是否有奖学金
奖学金等级
一等奖学金
二等奖学金
三等奖学金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中关村数字物流港20层(科贸大厦后面)
经济学咨询QQ:982180 管理学咨询QQ: 医学咨询QQ: 新闻学咨询QQ:
翻译硕士咨询QQ: 会计硕士咨询QQ: 金融硕士咨询QQ: 法硕咨询QQ:网站统计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学校类型:理工类
学校性质:211大学、985大学
学校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九校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首批“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计划”,为中管副部级建制,由工信部、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重点共建。
学校溯源于1920年创办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建校初衷为培养铁路工程技术人才;而后历经“中俄工业大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等多个阶段,学校在1938年1月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沿用至今。
截止2014年7月,学校拥有哈尔滨本部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三个校区,在校学生51423人,其中本科生17000余人、研究生12000余人,各类留学生1059人。
1920年5月,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开始筹建。学校的创建,与帝俄在中国建设中东铁路(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中长铁路”)有直接关系,建校的宗旨是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学校按俄国的教育模式办学。
日,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当时设铁路建设和电气机械工程两个科。首届三个班共招收103名学生,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一律用俄语教学。直至1935年,日本用物资换取了中东铁路苏联一方的产权,学校的教学活动开始向日本教育模式过渡。
日,学校改名中俄工业大学校。学校由四年改为五年,原设两个科分别改为铁路建筑系和机电工程系。毕业生经考试委员会答辩合格,授予工程师称号。
中苏共管阶段
日,学校改名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学校隶属关系在这一年发生变化,改由中华民国东省特区领导,校名改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行政长官张寰湘将军担任校理事会主席,东北政府国民教育部总长刘哲任校长,为学校历史上第一位中国校长。
日,将法政学院和商学院并入,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由中苏共管,张学良将军任校理事会主席。
1931年春,开始招收研究生。
伪满洲国时期
1935年,学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到1935年学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改用日语授课,指定招收中、日籍学生。
日,学校改名为国立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
1937年1月以后,学校完全转入按日本方式办学阶段。日本人铃木正雄任校长,直至1945年8月离任。
日起,学校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
从1920年建校到解放前,哈工大一直按俄或日式办学,用俄语或日语授课。
从1920年起到俄文班最后一批学生1938年末毕业,按俄式办学的哈工大共培养毕业生1267人,其中中国学生382人,苏联及波兰学生885人。这些毕业生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苏联、澳大利亚、波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巴西等世界各地,其毕业文凭得到苏联等欧洲国家的承认。
中长铁路管理时期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工大由中苏两国政府共同管理,有中长铁路局领导。这时的办学宗旨是为中长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学制5年,一律用俄语上课,到1950年新中国接管前,设有土木建筑、电气机械、工程经济、采矿、化工和东方经济等系及预科。
开创第一个黄金时代()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在冯仲云、李昌、陈康白、高铁等同志的领导下,哈工大在改造扩建的基础上,进入了大建设、大发展、大提高阶段,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学子,这一时期称为哈工大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最多时达8000余人,教师队伍迅速增长,1957年已发展到800余人,平均只有27.5岁,他们承担了全部教学、科研任务,被誉为哈工大的“八百壮士”;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各专业与一些工厂、研究所建立起固定的科技协作关系,为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以及科研为国民经济服务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1949年,哈工大开始从全国招收研究生,是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院校之一。
1950年6月,哈工大回到新中国怀抱,并进入全面改造和扩建的新阶段。
日,中共中央电告东北局:“中长铁路已决定将哈工大交给中国政府管理”。并指示哈工大“应着重招收国内各大学理工学院的讲师、助教和研究生。主要学俄文,两年毕业即分配到各大学任教”。后来,学校决定6月7日为哈工大建校纪念日。
1951年,哈工大被国家确定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两所院校之一。
1951年,刘少奇同志在教育部党组《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改进计划的报告》上批示,“办好这样一个大学,很有必要”,“改进计划”确定了哈工大的办学方针和任务是:“仿效苏联工业大学的办法,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从此,哈工大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两所院校之一。1951年7月至1956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举行了5次教学方法及科学技术报告会,并受高教部委托举行两次全国机电专业会议。
1952年,哈工大学制改为5年,加强对学生的工程训练,使学生具备独立承担工程技术任务的能力,毕业生授予“工程师学位证书”,使哈工大在五十年代就以“工程师的摇篮”而饮誉全国。
1954年3月,高教部召开哈工大问题座谈会,会议形成《关于哈工大几项问题的决定》草案,高教部副部长杨秀峰同志说:“哈工大已基本改造成为采用苏联先进教学制度的新型大学,这一点应该肯定。哈工大是起了旗帜作用的,全国高校也承认。”1954年10月高教部第一批确定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哈工大成为京外唯一一所重点大学。
1957年,已发展到7个系23个专业,基本上建设成为学习苏联教学制度的新型多科性工业大学。
1958年9月,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视察,根据小平同志“哈工大要搞尖端”的指示和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哈工大专业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调出一些民用专业,到1962年已基本完成由民到军的转变,形成门类齐全,学科互相配套的专业体系,成为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多科性大学。
196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与哈尔滨市107个工厂协作,完成460多个机械化自动化项目,体现了教育科技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针。哈尔滨市委书记任仲夷赞扬说:“厂校协作红旗飘,满城都说工大好”。
解放后,一批领导干部被派到哈工大担任领导工作;一批教授被招聘或被抽调到哈工大,成为办学中坚力量;67位苏联专家和3位捷克专家先后被聘请到哈工大,帮助学校建设国家急需的专业、培养教师和学生;一批仪器设备从苏联运回,使哈工大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居于全国前列。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哈工大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1970年春,根据上级指示,哈工大少数人员与绝大部分物资南迁重庆,与哈军工二系合并成立重庆工业大学;留哈部分与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1973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重庆工大北返,恢复原哈工大。几经折腾,学校遭到严重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哈工大教学科研的各项工作逐步步入正轨,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1977年,恢复本科生招生。
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
198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84年,再一次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十五所院校之一。同年,成为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院校之一,标志着哈工大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85年,经原航天工业部批准,与威海市政府签订了创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协议书,经原中国航天工业部批准,1988年 开始正式招生
1992年,创办哈工大高新技术
胡锦涛主席莅临哈工大指导工作
胡锦涛主席莅临哈工大指导工作
园区,探索出一条“一校办区,一区补校,校区结合,一校两制”新的办学模式。
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院校之一。
1996年 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一汽集团共建的哈工大汽车工程学院迁址威海。
1997年 哈工大汽车工程学院正式迁址威海,在威海分校改扩建
1999年5月,被全总授予“五一劳动奖状”。
1999年11月,成为国家按照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之一。
日,国防科工委、教育部和黑龙江省政府共同签署了重点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协议。从此,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展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
2000年,哈工大与同根同源的、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1年 威海市人民政府与哈工大签定共建哈工大威海协议。
2002年 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2010年 工业信息化部、山东省、威海市签订三方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协议。
截止201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共设有有三个校区,分别为哈尔滨一区、二区,威海校区及深圳校区。
哈尔滨校区坐落于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市市中心,校园面积347.33公顷(即347.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1.97万平方米。
威海校区坐落于胶东半岛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海滨城市——威海。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截至日,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000余人,研究生600余人。
深圳研究生院
截止2014年3月,深圳研究生院有英才班本科生200人,硕士生、博士生近3000人,全职教师162人,在站博士后101人。研究生的招生学科涉及理、工、管、经4个学科门类,包括21个一级学科以及15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点,已组建了20余个研究中心和若干个国家级和省市级的重点实验室、与国际著名大学合作的联合实验室,形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土木与环境工程、城市规划与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科学与人文等7个二级学院。
截止2014年,学校有专任教师2970人,其中教授930人;有长江学者41人,国家杰青3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
截止2013年12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设有24个专业学院,在86个本科专业招生;同时在威海校区设有10个院系;在深圳设有深圳研究生院,含7个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
专业(大类招生)名称
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空间科学与技术、复合材料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方向)、广告学(数字媒体技术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电子封装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统方向)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仪器方向)
数学类(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硕连读培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硕连读培养)、物理学类(包含应用物理学、核物理)(本硕连读培养)、化学类(包含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本硕连读培养)
经济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社会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土木工程学院
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生物信息技术
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外国语学院
英语(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双学位培养)、英语、俄语(俄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双学位培养)、俄语、日语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类(包含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本硕连读培养)
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
化学类(包含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本硕博连读培养)
国际合作教育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澳联合培养)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专业(大类招生)名称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科学类(包含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
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电子封装技术
数学类(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语言文学学院
英语、朝鲜语
土木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专业(大类招生)名称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环境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城市规划与管理学院
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基础科学与人文学院
数学、力学
截止2014年,学校有一级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6个,二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
【经济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类】
【社会学类】
【政法学类】
政治学与行政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新闻学类】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类】
数字媒体艺术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科学类】
应用物理学
【化学类】
【天文学类】
空间科学与技术
【力学类】
理论与应用力学
【电子信息科学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专业
信息安全专业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环境科学类】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材料物理专业
材料化学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机械类】
焊接技术与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
【仪器仪表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能源动力类】
热能与动力工程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电气信息类】
遥感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通信工程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土建类】
建筑学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城市规划专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环境与安全类】
环境工程专业
【化学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交通运输类】
交通工程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
飞行技术专业
【海洋工程类】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轻工纺织食品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航天航空类】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飞行器制造与工程专业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
【武器类】
探测指导与控制技术专业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
【工程力学类】
工程力学专业
【生物工程类】
生物工程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工业工程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
【工商管理类】
市场营销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
【生物科学类】
生物信息学
【计算机类】
数字媒体技术
【统计学类】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石油化工和电化工哪个更有前景?东北石油大学和哈工大的化工专业研究生如何抉择?
未来对于能源的需求如何?电化学会比石油化工更有前景吗?
按投票排序
我觉得你既然可以上哈工大的化工,我觉得何必去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不是更好?中国石油大学的石化也算是行业顶尖了吧
不要学化工,实在要学,请上清华
个人感觉还是石油化工,未来几十年石油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源。哈工大的化工不是很好,就业一般吧。大庆石油的石油相关专业还是可以的。
东油化工专业,大二了,感觉毫无未来。 自从东油不归石油部管以后,很多好的老师都跳到华东去了,在东油学习两年,总的体验就是,教的知识太浅显,可能都难以满足考研需求。我们油概的老师说,以前东油的四六级通过率是全国第二,现在真是呵呵哒了,以点带面剩下的题主自己体会一下。 近年化工专业就业率还不如高分子。更何况化工这个院在东油日益衰败,还不如机械,电气什么的。 我本身是油三代(是别的小油田),家里经常有父母亲戚搜集来的就业啊什么的讯息,算是比较了解就业形势的了。大庆子弟不太了解,但是其他的,要真不是什么能说的上话的管理层的孩子,就业真的就是真枪实弹的拼杀了。 毕竟整个石油界就是寒冬期,就业肯定不好,所以男生不好找工作,女生更是只有考研一条出路,在东油考研更是资源匮乏,难上加难,毕竟大庆不如哈尔滨。 最后同意楼上,既然都能上哈工大,为何不选石大?(如果没猜错大概题主是东北人不想出去吧 ?其实出去还是比较好的,可以锻炼一下啊)就先这么多吧 知乎第一答╮( ̄▽ ̄)╭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工大金融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