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详细地址10所高校各有什么特色可以介绍。最好详细点。谢谢。

广州大学城高校联盟成立。 汇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英才十载广州大学城成为广东高教发展亮丽名片 本报记者 路平 通讯员 粤教宣 中山大学广州超算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一个个重量级的科研平台,在广州小谷围岛这个地方崛地而起,为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添砖加瓦。这是广州大学城十载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十多年间,广州大学城见证了广东高等教育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历程,其人才聚集优势愈发明显,配套设施日益完善,高水平科研平台纷纷落户,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相继建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 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力军” 2004年9月,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10所高校的大学城校区正式开学,来自全国各地的首批近4万名学生进驻大学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象牙塔”。广州大学城就是在全国大学“扩招”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10所高校的进驻,也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大学学位,使广州大学城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而随着2014年9月暨南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大学城校区的落成,目前进驻广州大学城的高校已增加到12所,在校生已达16万多人。省教育厅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十多年间,从广州大学城走出的毕业生近40万人,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衡量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和教育质量,学科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指标。统计显示,目前广东各高校大学城校区拥有30多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多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州大学城各高校全部具备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其中7所具备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近年来,还新增软件与信息技术、材料与能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工业设计等面向战略新兴产业的学科专业,高校拥有的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由第二轮的43个增加至第三轮的58个,增幅达34.9%。 广东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的“先锋队” 随着各高校学科建设的加强,广州大学城也成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高地”。我国两院院士以及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外籍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等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先后被引进到广州大学城工作。 2009年,作为中组部第一批“千人计划”学者,中山大学工学院院长蒋庆教授把自己的实验室搬到大学城,主持生物医学工程和力学两个一级学科的建设。他带领团队围绕国家和广东的重大需求,创建一个工医结合的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平台,致力于掌握高端医用设备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打破进口产品对高端医用设备的市场垄断,抢占生物医学工程的新高地。 作为2011年“广东省领军人才”,国际著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家、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孙大文在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建立现代食品工程研究院,开拓食品冷冻、快速检测等方面的科研新课题。他将结合自身在海外取得的研究成果,推动华南理工食品学科走向世界前沿。 而位于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的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一栋并不起眼的大楼竟汇集了4位中外院士、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位“广东省领军人才”等众多国际顶尖人才,当中包括诺贝尔奖评委、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SuneSvanberg,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主席KatarinaSvanberg,“电子书之父”周国富,清洁能源和纳米材料专家任志峰教授等。目前,该研究院正致力于开展信息感知光电技术、先进材料、彩色动态电子纸显示技术、动力电池关键技术、量子物理与量子操控、特种光纤等前沿技术研究。 随着高层次人才的落户,一批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相继建成,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在大学城校区崛起,广州大学城也成为广东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的“先锋队”。据统计,10年间,大学城各高校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各类科研经费平均有近10倍增长,迁入或新增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近2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50多个,当中不乏华南理工大学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这样与国家及地方需求紧密结合的创新平台。其中,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多学科交叉的理工科优势和工程化基础,通过医工研企紧密合作,在医学信息与图像处理技术、三维重建技术、模式识别技术、个体化成型技术、精密加工技术、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生物组装与仿生技术、表面工程等人体组织功能重建所需的各项技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研发骨、齿、皮肤、角膜等人体组织修复材料及数字化、个体化人体组织功能重建成套关键共性技术,实现集成转化,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 实施“提升计划”打造“创新之城”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广州大学城已步入科学、规范、快速发展的轨道,发展成为国家一流大学园区及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其先进的规划建设理念、严密有效的组织管理方式和一流的建设水平,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可和普遍赞誉,已成为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为加快推进广州大学城的发展,2012年底,广州市组织实施“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提出用10年时间,将大学城打造成中国一流、国际领先的“文化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当中的“创新之城”,其目标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师生创业创新活力全面激发,服务地方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广东、广州知识创新创业的新引擎。 同时,通过实施“五大工程”(交通系统优化、生活设施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和谐社区建设以及教育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四大基地”(珠三角国际修学基地、产学研创新孵化基地、大学生培训基地、大学城特色旅游基地),打造“三大品牌”(大学城名家讲坛、“美在大学城”岭南文化艺术节、“力在大学城”国际高校竞技节)等,整体提升大学城的综合功能。
“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实施两年来,在大学城收尾工程、大学城发展规划修编、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大学城资源共享和推动校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广州大学城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创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对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以“联盟”推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 为更好地建立大学城高校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去年,在大学城成立10周年之际,广州大学城12所高校发起成立了广州大学城高校联盟。其目的是进一步整合大学城高校各方面的资源,发挥大学自治功能,建立大学城高校间常态化协作会商机制,促进高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推动大学城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包括完善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精品课程共享等,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技协同创新,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根据联盟《章程》,广州大学城高校联盟是广州大学城高校以平等自愿、优势互补、协商自治、合作发展为目的发起设立的非营利性、非法人的大学联合体。联盟将设立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和11个专门委员会,包括本科教育教学分委会,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分委会,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分委会,创业就业与实习实训分委会等。省教育厅方面表示,联盟将在推进协同创新方面先行一步,突破机制障碍,改变当前创新力量分散重复、效率不高的现状;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协同创新为纽带,探索建立有广东特色的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新模式,在国家和广东省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数”看成就 10年间,进驻大学城的学生数量从2004年的首批4万人,发展到2014年的16万多人,数量翻了两番。其中,本科生13.5万人,约占全省总数近15%;研究生约2.5万人,占全省研究生数量的30%左右。折算下来,广东每6个大学本科生就有1个在大学城读书,每3个研究生就有1个在大学城。 10年间,广州大学城一共输出近40万大学毕业生,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10年间,大学城10所高校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各类科研经费平均有近10倍增长,迁入或新增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近2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50多个。 广州大学城也见证了广东高等教育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历程。从2002年到2013年,广东高校从71所增加到138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5.3%提高到30.5%,全日制本专科生从46.78万人增长到171万人,大大提高了广东整体人口文化素质。广东科技报(gdkjbwx)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gdkjbwx《广东科技报》创办于1973年,是广东省唯一的省级科技类综合性报纸,致力传播最新科技资讯,普及科学知识。欢迎征订《广东科技报》,国内统一刊号:CN44-0113,邮发代号:45-4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dkjbwx《广东科技报》创办于1973年,是广东省唯一的省级科技类综合性报纸,致力传播最新科技资讯,普及科学知识。欢迎征订《广东科技报》,国内统一刊号:CN44-0113,邮发代号:45-4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各有什么特色可以介绍。最好详细点。谢谢。_百度知道
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各有什么特色可以介绍。最好详细点。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广中医住宿环境最好,有电梯,有空调;广药虽小,课外活动很热闹~
广外美女多,中大的饭堂最好吃,广工篮球最强,华工每年有摇滚音乐节,其它的楼下补充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广州大学城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关于大学生对食堂满意度的调研——以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为样本
下载积分:1200
内容提示:关于大学生对食堂满意度的调研——以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为样本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0:37:5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关于大学生对食堂满意度的调研——以广州大学城10所高
官方公共微信  盘点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的最美的湖,你最喜欢那个?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如果学校里没有湖,会缺了多少灵性?广州大学城各所高校都相应有一个湖,基本所有湖都会和珠江相连,并布置成阶梯分布式的形状,方便蓄水。而这些湖或多或少都能体现出学校的气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湖的地方也一定有江湖。  中山大学    中大湖横穿教学区,因而有着最多的桥梁,至少有八九座桥。    湖面蜿蜒,在图书馆边变得开阔起来。湖中有一座小岛,岛上有一棵树,与中心湖倒有几分神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外的语心湖有几座弯弯的拱桥,颇有味道。    语心湖应该是最有灵性的了,因为这里住着优雅的黑天鹅,展翅遨游于湖面上。    华南理工大学  华工的湖是典型的阶梯式,湖水一直从学术大讲堂缓缓东流。      接收着这大学堂灵气的有缤纷多彩的莲花,漂浮湖面的水草和畅游跳跃小鱼,在水中"招摇“着。    华工的湖,有着被人津津乐道的“分手亭”和“情人岛”。  广东药学院      现代化的建筑前,一片片浮莲漂在水上,古朴点缀着现代。广药的教学楼呈长方形,排列在湖边,所以在湖上就能看到大部分教学区建筑。临近图书馆的湖里,长满了黄色的莲花,微风一吹莲叶纷纷招摇起来。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中医的湖给人以安静的感觉,湖边的植物丰茂异常,有两座小亭屹立其上。    湖边有几棵大榕树,静上添静。榕树下有一处纪念壁,几座石椅,稍显萧瑟之意。  广东工业大学    广工图书馆在湖中的倒影算是一个美景。就总面积来说,广工湖应该是大学城各高校的湖中最大的了,湖面一直延伸到靠近南亭的山头边。因为广工的湖离人群密集的地方较远,所以湖岸是情侣们常常游玩的地方。    广工建筑的柱子是出了名的多,倒影因而有不错的延伸效果。一排水杉已经沉浸在湖中许多年。  广州美术学院    广美的湖最大也是唯一的特色,就是湖中有一座雕像。    广美的湖没有阶梯落差,离珠江又很近,所以它受潮汐影响最大。湖的水平面时高时低,高的时候这里都没有走路的地儿了。    广州大学    广大湖与钟楼,构成“一塔湖图”。    广大湖面积很大,湖边与河岸的距离很近。但美中不足的是,湖面宽广却生动不足,若能增添几座桥,或许湖面会生动不少。  华南师范大学    华师砚湖,湖中和湖边动植物都比较少,十分静谧,是晨读休闲的好地方。    星海音乐学院    星海是大学城内面积最小、学生人数最少的学校,所以星海的湖也是最小的,但星海的湖十分精致。    湖里还养着一群锦鲤,突显不少生机。
楼主发言:1次 发图: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推微电影“拒绝冷漠”
广州美术学院团队在拍摄微电影
羊城晚报讯记者周松摄影报道:“拆掉心中的墙,拒绝冷漠!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10部公益系列微电影将在11月4日隆重推出!”11月2日,“广州大学城微电影”在新浪微博发布预告;今天,10部微电影上传到优酷网、土豆网,并通过新浪微博广而告之。
这次活动组织者、广外大二学生徐曹植告诉记者,活动最初由学生在10月21日小悦悦离世那天,在该校的团队建设课程上提出,并得到其他高校积极响应。徐曹植透露,《跳》、《小明上学记》等十部微电影都因小悦悦事件而引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各高校拍摄团队用两周时间进行拍摄与制作。
记者了解到,小悦悦离世的10月27日晚,10所高校还自发发起悼念活动。
(报料人欧同学,四等奖50元)
周松编辑: 代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