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期望学习的领域是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和positive economicss托福报名选择哪个 想学的是finance 但是没有呢

(个人意见)关于商科+经济专业课程、就业与申研的分析_宁波诺丁汉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8,763贴子:
(个人意见)关于商科+经济专业课程、就业与申研的分析收藏
最近看大家贴吧问的都是这方面的问题,看来都是要填报志愿了,而且问题集中在商科和经济方面,所以楼主决定今天过来介(shui)绍(yi)下(fa) 先说说我的背景,大一上是工科的,上半学期结束毅然投向了IB(国际商务),大一下选了IBM,结果大二发现商科不太适合我,又转投IET(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怀抱。这里发帖也是希望学弟学妹能够尽量少走我之前两年的弯路。 这个贴其实挺早就想发了,之前计划也是昨天晚上发出的,只可惜昨天晚上被同学拉去参(kan)加(shi)讨(jie)论(bei),因此今天早上才有时间码字,如果因此造成大家不便,我对此表示非(ni)常(da)抱(wo)歉(ya) 由于没有存稿,楼主正在一字一字手打,编辑可能要挺久,看到的同学,请mark一小时后再来,同时完成前请勿插楼(完成我会说的) 如果被人插楼,请机智的小伙伴们立即点击上面的“只看楼主”
顺顺留学申请专家专业解读英国诺丁汉大学申请,费用,申请流程,奖学金申请等.资深留学顾问将根据您的个人情况与期望,为您量身定制绝佳留学方案.
1. 首先是名词介绍:以下是我感觉可能会用到的名词的解释(没用到说明我忘了,现在没想到的后面补充)FAM - 专业:金融财务与管理IBM - 专业:国际商务管理IBE - 专业:国际商务经济学IBL - 专业:国际商务与语言学IBC - 专业:国际商务与传播学IET -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Finance - 金融Management - 管理Accounting - 会计Marketing - 营销Economics - 经济学
2. 课程方面:关于课程信息之前消失的小悉尼君有一个精品贴来解释的,虽然两年之前的,但是基本和现在一样,因此完全可以参照,传送门:以上已经包括了FAM+IB的课程,我在这里补充一下IET的吧:首先是第一年:这一部分和商科最大的区别就是IBE(Introduction to Business Economics)和IBM(Introduction to Business Methods)被替换成了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不要问我这玩意是啥,因为这是今年的新课程,上一年大家都还在和商科一起上课呢。。。 第二年:熟悉的选修课,下部分alternative的意思就是你可以选G1的那门课或者任选G2中的随便两门课程。 格式错误比较多,大家包容下
现在我们看到IET 大三可以选择的课程多了很多,你可以选择两门finance(像我一样),或者两门商务或者创业方面的课程,亦或是一年的小语种学习,当然也可以选择传媒或是文化以及政策方面的课程,总之,这一切都由你自己选择。课程列表先到这里,因为大四情况非常特殊,很难解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私信我。接下来会是我的一些对这些专业的个人看法。
个人愚见,与其说是FAM/IB申不过IET,不如说是FAM/IB在跨界申一些项目(因为以前没有对应的本科专业),而不是FAM/IB给IET跪了.
最近很多人都问我商科和经济各专业之间的区别,在这里统一解答一下。首先是各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FAM:这个如其名,Finance+Accounting+Management+部分EconomicsIBM:部分Finance+Accounting+Management+Marketing+Strategy(战略)+部分EconomicsIBE:主体是Economics,可选Finance+Accounting+ManagementIET:Economics,可选FinanceIBC IBL 基本就是Business+communication和language,加之人少,不过多介绍了。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学校的专业设置还是很清晰的,以我的排序从上到下,就是明显的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FAM和IBM专注会计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而后到IBE和IET则开始更加专注于宏观经济,也就是整体经济的运行。 具体科目的话,除了IET商科的课程都是通用的,也就是一样的课程名上课内容肯定是一样。IET的话即使是同样的课程名其内容也会残暴很多,商科一般大三才开始上的宏观难度上比初级宏观都简单,而IET已经在大二开始学习中级宏观经济学了。。楼主表示满满的都是泪啊。 数学方面的话,商科数学主要集中在大二下以及大三上的叫做Quantitative Methods的课程,这也是我们商学院为数不多的饱受诟病的地方之一。我曾经问过一些学长学姐,他们都表示在申请MSF以及MFE的时候普遍的感觉就是数学背景太弱,而弥补这一点已经来不及了。因此,建议今年报考商科的学弟学妹,可以在大一就开始自学统计学以及计量经济学相关的知识,因为到后来你会发现时间越来越少。 IET的话基本每个学期都有数学,因此在Quantitative background可能会有些优势,但并非没有缺点。首先是和其他课程一样,数学到了IET也变得非常残暴,难度直线上升,同时考试时考察的很多都是证明而不是如何解决具体问题,这可能也和IET经济学的思路有关,但也因此很难培养单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以上差不多都是课程方面的区别,对于很多同学问的为什么IET和IBE区别这么大,我能想到的解释是IBE还是在Business框架之下,文学学士学位,而IET授予的理学士,因此在研究方面可能会有更高的要求。
看我这么努力地给学弟学妹做(shui)科(jing)普(yan),各位老大要不加个精置个顶什么的?这两天就好,好像很多省份都是这几天填报志愿,所以我感觉还是挺有用的
学长又见面了~(泥垢。。==)求教啊~~感觉FAM和IBM都挺好的啊,尤其是IBM的战略很吸引我的,但是听说FAM比较好申研,所以纠结ing,麻烦给点指导性意见喽,谢谢~~
好的,吃完饭继续水先来讲讲申研吧,据我所知,我们申研方向一般都是下面一些,发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Master of Management(MM):这很容易申请的一个方向,当然,很容易申请的意思就是这坑爹方向很多学校都是用来骗钱的,所以这么好申请。别跟我说什么国外正统商学院都是以管理学为核心,这个我知道,但是人家的核心是MBA,MM据信在很多大学连老师都和教MBA的不是一批人,所以说它教学质量很高我是不太信的。纵观广大有MM的商学院,基本王牌都是自己的MBA项目,对于MM的描述都是专门提供给没有工作经历的刚毕业学生的,这专业还不是骗钱的那就没有骗钱学位了。而欧美正统的管理学位都是直接申请MBA和DBA(工商管理博士)的,所以说MM的定位也是不伦不类。当然我这么说也不是意味着MM不好,事实上UNNC的背景直接直接申请工商管理博士好学校基本是没啥指望的,因此申请一个MM也是不错的增长自身背景和竞争力的方式,而且只要一年,性价比非常高。同样想要从事投行和管理咨询的童鞋完全也可以将MM作为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选择。适合专业:所有,IBM可能难一点。理由:MM课程与本科重合面过大,很多学校(如LBS)不招本科为管理的学生。推荐学校:LBS(伦敦商学院),IC(帝国理工),WBS(华威商学院)考试要求:托福/雅思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e(MSF):非常难申请的一个方向,但是质量很高。首先要说的一点是,欧美正统商学院教育都是MBA,但MBA需要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因此我们能申请的很多都是专门开设给应届生申请的特殊(骗钱)专业,但是MSF就是骗钱专业中比较良心的,课程压力非常大,而且能让你做好直接前往Finance sector工作的准备,课程包括资产定价,公司金融,金融计量经济学等核心课程。当然,由于中国学生申请过多,MSF变得超级难申请。我能说MIT的MSF专业60%都是中国人吗?怎么感觉就是来坑中国人的钱的。。不过还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适合专业:IBE, IET申请较容易(这个容易是相对的,其实申到的几乎没有)理由:Finance的Master非常偏爱有Math或是Economics背景的学生推荐学校:Cambridge,IC,WBS,LSE,Bath,Manchester考试要求:托福/雅思+GMAT/GREMaster of Financial Economics(MFE):这是史上最热专业之一,看名字就知道,最热门的两大领域的交汇,基本不是神人很难申请到,目前看来宁诺每年都有一个去牛津的MFE,其他就真的没有听说了。基本上申请难度比MSF还要高那么一点点。适合专业:IET(这个需要解释吗?简直神契合),IBE(IET建立之前很多MFE都是IBE的)推荐学校:Oxford,Cambridge,WBS,LSE,U of T(多伦多大学)考试要求:托福/雅思+GMAT/GRE Master of Arts in Economics(M.A.):这是纯经济系的申请路径,我可以保证的事任何一个经济硕士都不是骗钱的,因为它是PhD candidate的最主要来源,但这也造成了它比MFE还要难申请那么一丢丢。这倒不是申请的人多,而是招生的人少,因为学校培养一个研究型硕士的成本远比一个授课型的高,因此学校也希望把人才用在刀刃上,所以一般都只招生十几二十个人,于是申请难度也是奇高无比。但是无论如何,MA是很多经济系学生最梦想的placement,没有之一。当然数学方面的要求也非常之高。适合专业:IET,IBE理由同上推荐学校:Cambridge,LSE,Manchester,UBC,U of T,Columbia,Ohio State,Duke(实在太多,随便打了几个)考试要求:托福/雅思+GRE Master of Accounting:完全不了解,只能说可能比较适合FAM申请,读出工作,挺好的增强背景的途径。 看了以上大家会发现FAM作为我们学校分数最高的专业基本没啥出镜,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因为FAM大多是就业导向的,由于本科的全面,能够轻松适应很多工作环境,但是同时,全面也是申请硕士时候的劣势,因为所学太过practical,很难有进一步研究的余地。
码字累死了,有问题留言,我晚上继续更新就业发展。
喵喵喵沈学长好~~ 即将iet大二。即将iet大二了,先给iet点个赞,推荐学弟学妹来iet啊然后个人一直有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想知道的问题:1.统计学master iet申请难度到底如何,能申请吗, 毕业生有先例吗?(隐约觉得希望渺茫只是很想知道)2.你上面好多都说gre/gmat都可以,到底考哪个啦?你要考哪个呀?不会两个都考吧
智商有限 据说gre很难==
好的,吃完饭继续水,让我们来说说就业。就业是宁诺永远的话题之一,不过从毕业之后是否直接工作来看可以分成两类: 1. 直接工作,主要去向如下: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似乎对申请门槛要求较低,基本只要是Business related都可以申请试试,然后录取率也不算太低,因此也成为了毕业生主要去向之一。这是一条很苦,很伤身体的路,但是清晰的升职轨迹以及良好的薪水空间依旧使很多应届生趋之若鹜。适合专业:all above(FAM在Accounting方面会有明显优势) 国资银行:这是一条比较保守的出路,很多没有拿到很好工作offer的同学会选择这条路,而且据我所知宁波地区的银行分行对宁诺毕业生都还是挺青睐的。对于这个方向,我的评价只有三个字:一般般。适合专业:all above 外资银行:以汇丰,渣打为代表。前几年外资银行在中国就是快速升迁,高薪的代名词,不过近几年随着国内银行薪水的跟上以及外资银行丑闻的不断爆出,导致外资银行对比国内银行优势不是特别的大。个人觉得,最大的优势就是说出去渣打汇丰会比中行工行什么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一点。适合专业:all above 快消企业:以联合利华、玛氏(箭牌)为代表,该类型企业的目标顾名思义就是销售,所以说除非你进的是Marketing这样的核心部门或者索性是成为了MT(管理培训生),否则你做的很大程度上还是以销售为主。我不否认销售的工作很能锻炼人的沟通能力,但是不在核心部门以及不是MT已经基本决定你的升职空间不会太大。适合专业:FAM,IB 公务员:是的你没有看错!当有人和我说要考公务员的时候其实我也震惊了有木有,不过现在好很多,毕竟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而且公务员在很多方面确实有优势。适合专业:不了解,不过感觉和专业关系不大 2. 申研,主要方向如下: MM:就向之前提到的,管理硕士能有效增强学术背景,因此,完成MM的学业后,将更有可能进入国内的证券机构、投资银行以及咨询公司工作。同时,MM也可以成为一个跳板,是你能够更容易申请管理学博士而后进入Faculty方面的工作。 MFE&MSF:这两个专业申请的难度也能很成功转换为找工作时的优势,以我了解到的资料来看,G5大学(OxBridge+LSE+IC+UCL)的金融相关硕士毕业有比较大的机会找到伦敦的投行后台,香港投行的中后台,以及国内机构或投行的中前台工作。 M.A.&M.S.(statistics方向):一般的发展都是直接申请phd,而后前往投行或大型商业银行从事Quant(数据分析)方面工作以及前往NGO担任Economist,总体都以数据分析为主。优势是以英国的移民政策,28岁前在任何大学读出phd都可以无视工作经验直接申请移民,因此对希望移民的童鞋是较好的选择。 3. 最后要介绍的是一个有些不同的学位:MBA 其实作为商学院的学生,在欧美最主流的出路就是工作四五年考取MBA深造(有起码三年的工作经验要求),而后从事高级管理工作,同时MBA也是商学院的传统授课项目,有着最顶尖的师资以及最有发展空间的工作机会(毕业后可随意挑选投行、咨询以及管培的工作)。但对中国学生再说,很大的风险是工作之后想要像学校一样专心申请有较大的困难,同时在传统的早日成家立业的观念下,快30岁仍要出国深造势必受到家里人的反对。所以目前来看我暂时没有听说有读MBA的先例,或者是有了先例而我还不知道。适合专业:一切unnc专业(MBA招生以sector确定名额,很多时候越奇葩的行业反而越容易申请成功) 以上很大程度就是就业情况,大家会发现专业基本都是all,这是因为确实公司都不太注意专业的区别。一个人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工作用到的还不到10%。因此公司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专业,有些公司与其说是看专业,还不如说实在挑选能相对低成本培养就能进入工作岗位的人,当你的能力过关,我相信哪怕你是建筑系的也能够找到投行的工作。
今天先更新到这里,希望能有所帮助,以后想起什么我也会更新的,建议收藏,那样我有更新你们会有提示。 发两个小福利:这是学校所有专业的官方介绍以及课程信息,不要相信官网上的,那都是两三年前的老黄历了,一切都以这个网址中搜到的课程信息为准,这里面都是随着课程变化随时更新的,绝对是最新版。然后查到课程名字不知道具体上什么内容怎么办呢?不要急,点击下面的网址:这里面可以用Module的name或者code查到每个Module的教学目标,授课内容,学分,考试形式等信息,也是最新版本的,不用担心信息滞后。这下总应该没有问题了吧,如果还是有问题,那我也无(qing)能(si)为(xin)力(wo)了。 最后,祝大家都能发现并选到自己最心仪的专业,同时成为几十年后提起宁诺会被讨论到的人!
楼主大银,如果被分配到环境科学,可不可以转成国际商务啊?如果可以,大一什么时候可以转呢?
水的一手好帖
学长在网上查怎么宁诺没有金融系的专业呀。是大三在分专业么? 读国贸的话会读到金融专业么? 可以读双学位吗? 在大学可以学到系统的关于 统计,经济学这些理论基础的么。 想学理论基础的,不想学太实用。
学长说大一自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 有推荐的书么
LZ搞的在读生压力都好大……大二FAM的看到你这篇帖子以后觉得申研前途好黑暗……
顶 我是IBE的 申请到econ的phd 全奖给我感觉 我们IBE申请economics的都很没什么优势的 然后management
finance拼不过 IBM FAM。。。认识一些985 ,211的 个人感觉是 以后如果想在economics深造的话 本科最好选择数学系或者其他数学要求很高的专业 因为美帝那里 申请phd
数学成绩成了仅次于publication/academic conference的最重要的指标
看了露珠帖子获益良多-.-俺是今年FAM新生。。想请教楼主如果打算工作后考MBA的话是不是就没必要读一年MM。。
换了台电脑终于得了,摆渡了一下vpn感觉不好操作啊。。。
弱弱问:UCAS是什么东东?那个代码怎么找呀?
是我在提问。title keyword 填什么呢?IET?我search这个后只有一个只有一列的表格耶,表格中code一栏显示的代码ET02我再输入查询后还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噢。不好意思,我不太了解这个网站的用法,雪上加霜的是我家的电脑一直在抽风,现在可以登陆网站的这台又不能在层内回复,所以搞得很混乱。。。。真抱歉,麻烦您了。
搞掂了,我忽略了表格最后programme specification info那栏。好吧,那个按钮好小噢。。。
Sorry,好像还是有点问题。我在title keyword 搜索IET 对应的文章是master of business economic and society of contemporary of china 不是bachelor .那么本科的课程要怎么找?
title keyword 是有输入字母数的限制吗?IET 的全称不能完全输入。我实在想不出还能怎么办了。
原来如此,不好意思,打扰您到这么晚,我明天就要确定了,有些急。
谢谢学长,可素瓦想碎觉觉了也,打算明天再看,嘻嘻。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作者简介:方汉明,男,1972年10月出生,浙江定海人,经济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副教授。1983年起在定海一中就读初、高中,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曾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浙江省一等奖。1989年高中毕业后,被免试保送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就读。在复旦大学学习期间,因成绩突出,连年获得奖学金。1993 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并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和“上海市三好学生”。同年9月被免试保送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攻读硕士研究生。 1994 年8月,获得美国佛杰尼亚大学全额奖学金,赴美国留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机会。1995年8月转到常春藤联盟之一的位于费城的宾西法尼亚大学继续攻读经济系。2000 年5月获得宾西法尼亚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解析大学和中学毕业生的工资差别》被英国皇家经济学会评为“同年全球最佳七篇经济学博士论文”之一,并因此应邀到英国、法国、荷兰和以色列四国著名大学演讲。2000年7月起受聘于世界著名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任助理教授。2005 年7月,被提升为耶鲁大学经济系副教授,9月被授予Henry Kohn副教授头衔,同时也是位于波士顿的著名的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的成员之一。 任职以来,方汉明在教学和科研中已取得卓著成绩。在世界著名杂志上已发表14篇论文,包括在最顶级的《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和 《经济理论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上各发表两篇论文。并经常受到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各国的大学经济系的讲学邀请。近五年来,方汉明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宾西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地的多次讲学,均受到好评。以下是方教授撰文的全部内容——我自1994年离开复旦大学赴美留学到现在,一晃就已经有11个年头了。我出国时国内似乎尚无互联网,所以我当时对到美国攻读博士意味着什么所知甚少,而且觉大部分是从先前留美的师兄师姐那里听来的。十年来我对美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了解得多了,但似乎对国内十年来的进步所知甚少。所以,我只是利用自己的优势谈谈美国经济学教育体系,也许国内的读者能从其中得到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启示。一、本科、硕士和博士生美国的本科生教育总的来说偏向于综合素质教育。高中生被录取以后往往要到第三年初(Sophomore)才选定专业。这意味着美国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往往要上很多其他学科的课程。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我任教的耶鲁大学甚至规定一二年级的本科生要选修一定数量的人文,自然和外语课程。在耶鲁和其他很多大学里,经济系本科生必需从经济系开的课程中选择十一二门课,包括必修的经济学入门课 (Introductory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中级课程(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统计计量和一门数学系开的数学课。经济系的本科生毕业后很多到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和ZF部门做初级(Entry Level)雇员;很多人在工作几年后再读工商管理硕士。很少一部分会选择立刻上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在耶鲁,每年140名经济专业的本科生只有5-6名)。有攻读博士学位职业志向的学生一般会受到教授的指点,在本科时就选上更多的数学课,甚至会在本科时就选听经济系的研究生课程。美国很多偏重于研究的经济系(包括几乎所有的名校)不设置专门的硕士项目(Master’s Program),很多人在读博士过程中能自动取得硕士学位。硕士项目往往有偏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公共政策学院和排名偏后的经济系提供。美国的博士项目(Ph.D Program)主要目的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经济系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入学申请。一个由5-6名经济系教组成的录取委员会会阅读申请材料,并从中选择最优秀的学生给予录取和奖学金。值得一提的事,博士生录取时完全由这个录取委员会的教授们决定的;不在这个委员会的教授可以给学生写推荐信,但并不能告诉他们应该录取谁。一年级的博士生基本上都修相同的课程:(1)高级微观,往往包括消费者和厂商理论(Theory of Consumers and Firms),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Game Theory and Information Economics);(2)高级宏观,包括经济增长理论(Growth Theory)和商业周期理论(Theories of Business Cycles);(3)概率论,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Probability Theor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Econometric Theory)。所有的一年级学生必须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名称各异,Qualification Exams,Core Exams, Prelim Exams, 等等)。系里一般会给学生两次机会,如果两次都不及格就会自动丧失继续攻读博士的资格。资格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最后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从事研究和完成博士论文。两年级学生开始选修更专业化的课程(Field Courses)。主要的专业有:微观经济理论(Microeconomic Theory);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劳动力经济学(Labor Economics);工业组织 (Industrial Organization);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 Economics);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e);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经济史(Economic History),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等。当然,不是所有的经济系都五脏俱全;甚至有些名校有的时候也不能配置所有的专业课。一般学生会选择至少两门专业。两年级的课程比起一年级课程来说,学生阅读的不再主要是教科书,而是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原文,甚至尚未发表的工作性论文(Working Paper)。二年级的专业课人数比较少,因此学生课上参与讨论比较多,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近和了解教授一便成为论文导师的主要机会。如果说一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上课、作业、考试和存活(Survive),二年级学生要培养的最主要的技能则是评论性(或挑战性)文献阅读(Critical Reading)。这是一个学生从上课到自己从事开创性研究的关键技能。Critical Reading 要求读者能对所阅读的论文(不管是理论性还是经验性研究)提出以下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Motivation)?文章的主要假设是什么,是否合理?文章的方法和发现对理论或政策有无重大意义和广泛应用?文章有哪些缺陷,能否改进?最后要求读者对文章作出一个客观的综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Critical Reading 要求读者扮演一个匿名审稿人的角色,尽管所读的文章有可能已经发表了。博士三年级有要经历一个更大的飞跃。所有博士项目都要求学生开始思考自己的研究课题,实现一个从上课(Course Taking)到独立的开创性研究(Independent Original Research)的转换。大部分学校要求学生在三年级末或四年级初确定博士论文课题(Dissertation Prospectus)。确定博士论文题目,不是能够一天两天的事。通常要求学生能对有关文献的前沿(Literature Frontier)有一个充分地掌握;阐述自己的研究课题有如何创意和对如何完成研究课题有一个十分具体的时间安排,包括数据收集,基本理论模型等等。四五年级学生则是集中精力写工作论文(Job Market Paper)以准备找工作。在自己研究之余,四五年级学生通常要求频繁出席(如果不是一次不拉的话)系里有关专业的研讨会(Seminars),对同学的研究做出建设性的评价(Constructive Comments),还有时要在系里的研讨会上提交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找工作之前的模拟演习)。在上述的时间线中,很多学生在二年级之后会做系里的助教和助研。助教对外国学生尤其重要,因为它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助研则在一定程度上与“徒工”相似,给予学生一个完成教授布置的研究任务过程中理解研究到底是如何回事。二、经济学家就业市场一般博士生在完成和精心修改(Polish)博士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后开始寻找职位。有必要指出的是,美国经济系的博士论文根本不要求写一本专著;通常的博士论文由两三篇相关课题的论文组成。工作论文(Job Market Paper)是这些论文中的一两篇组成。博士生的工作方向有教育机构(Academia), 私人企业(Private Sector)和ZF机构及国际组织(Government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我本人比较熟悉的是教育机构的工作。找到教育机构工作最重要的是论文质量和导师及学校的推荐。由于美国经济学期刊实行匿名审稿人制度因此发表周期很长,所以找工作的博士生一般都没有已发表或已被接受发表的论文;雇人学校一般有系里有关教授对文章的评价作出决定。美国经济学博士找工作是一个重大问题;具体情节对第一次找工作的人来说相当复杂。所幸的是一般系里有专门的教授(Placement Officers)指点迷津。钱颖一教授曾经撰写“经济学科在美国”的文章对经济学博士找工作做了较详细的介绍,我不在此多述。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各系基本上不直接雇佣自己培养的博士生,即便是自己最优秀的毕业生。这个习俗如何形成我并不明白。但是它至少有两个重要的作用。第一、防止近亲繁殖,有助于学术观点多维化;第二、有外部市场对学生论文质量做出评价而不是系里的有关老师说了算,这防止学生将大量精力放到政治交易(Politics)上。三、经济学研究
经济系培养的博士必须能够独立从事开创性的研究。高质量的经济学研究并没有一个模式。比如说,最近几年获得美国经济学会克拉克奖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的 MatthewRabin (2001年),Steven Levitt(2003 年)和 Daron Acemoglu(2005年)有着完全不同的研究风格;他们相同的地方可能只是他们的开创性。a. 理论(Theoretical)与经验 (Empirical)研究 美国经济学界对理论(Theoretical)和经验(Empirical)研究都很重视。一般经济学家要么从事纯理论或应用理论研究,要么从事经验研究;但最近十年来能两样都做,因而能将理论和数据结合起来的学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往往把理论研究等同于数学化模型,其实不然。一篇好的理论研究要用的数学工具完全看其需要。在观点创新等同的前提下,越浅显易懂的论文越受到重视。美国经济学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的主要期刊“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主要发表观点创新,浅显易懂的论文;而计量经济学会(Econometric Society)的主要期刊Econometrica 主要发表数学更高深的文章。值得指出的是,数学比较浅显易懂的论文要想发表到“美国经济评论” 这样的顶级期刊上必须有相当新颖的观点;而数学高深的论文要想受人重视,其技术方法必须有广泛的应用性。经济学家毕竟不是数学家,经济学家也不可能懂所有的数学。对经济学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数学头脑(Mathematical Sophistication), 也就是说在必要时能够自己吸收有关的新的数学工具。美国的经验研究不只是看数据,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经验研究方法的研究,因为任何一篇以数据为主的论文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取决于所用的研究方法。一个很好的例子是James Heckman 的选择模型(Selection Model)完全改变了之前的关于劳动力供给(Labor Supply)的研究成果。经验研究所用的数据偏重于美国的数据,虽然最近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发展中国家的数据用的越来越多。美国的数据来源各异,有ZF(如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Census Bureau 等)收集的,也有盈利或非营利的私人机构甚至个人收集的;也有数据并不是特意收集的(比如工业组织重用的 Scanner Data 就是商家在经营中自然产生的)。总的来说,美国的数据强调其精确度和可重复性。很多期刊要求作者把数据提供给想要重复研究成果的其他研究人员,作为接受其文章的条件之一。在经验研究方法上,美国经济学界有两大派别:Reduced Form Approach 和 Structural Approach。这两大派别的区别在于它们对经济理论在经验研究的作用。Reduced Form Approach 认为经验研究应该让“数据自己说话” (Let data speak for itself) 。他们认为经济理论模型是研究者的意志决定的, 把研究者的意志强加到数据上面而得到的结论只有在模型正确的情况下才会正确。因为研究者不可能知道什么模型是正确的, 他们的主要研究工具很简单: 使用各种各样的回归分析(Regression)。 Structure Approach 则认为, 数据不可能完全显示自己是怎么产生的 (Data only can never reveals its own data generating process) 。Structure Approach原创于考尔斯基金会(Cowles Foundation, 现位于耶鲁大学), Jacob Marschak 是早期的阐述者。Structure Approach 认为,如果说经济研究的目标是数据产生结构 (Datagenerating process) 的话, 那么只有在研究者的模型的协助下才能了解数据产生结构,即便研究者的模型可能是错误的。Structural Approach 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很接近于物理学家。物理学家要了解物质如何运转, 他们经常提出模型, 然后用实验检验。 物理学家的模型可能是错误的, 即便模型与目前所有的数据符合。但是没有模型, 物理学家的理论是毫无运用的, 因为一大堆无模型的数据不能被用来预测 (Prediction) 。Structural Approach 的经济学家注重模型, 注重估计模型中的原始参数 (Primitive Parameters)。所谓的原始参数指得是那些在偏好和技术方程中的参数。这些参数不会因为政策干涉而变化(Invariant to Policy Interventions)。 因此Structural Approach 得出的政策预测能通过卢卡斯批判(Lucas Critique)。相反, Reduced Form Approach 研究所估计的参数多数不是原始参数,因此无法用来进行预测,尤其无法预测从来没实施过的政策会有什么影响。b. 学院(Academic)与政策(Policy)研究
对经济研究另一个有用的归类是学院和政策研究。美国教育机构的教授主要投身于Academic研究, 目标是将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并不直接关注这些论文能不能直接产生影响政策。学院研究者并不受其他利益的支配, 因而观点比较客观。相反, 政策研究主要由Think Tank和ZF机构研究人员执行, 代表这些机构的利益。美国大学教授每年必须向学校申报除工资外得到的报酬和来源,强调研究者要避免利益冲突 (Conflict of Interest)。四、研究成果交流:工作文章(Working Paper)、研讨会(Seminars)和学术会议(Conferences)美国经济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的研究成果交流体系,这包括工作文章系列(Working Paper Series),研讨会系列(Seminar Series)和学术会议(Conferences)。基本上所有的主要的经济系都有自己的工作文章系列,以便外界的学者能有机会了解本系教授的最新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些系列现在很多都只发电子版,因而成本也不是很高。近几年来,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SSRN)成为这些电子工作文件的清算中心。 这给在同一个领域工作的经济学家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了解最新研究动向的最好机会。研讨会(Seminars)则提供了一个更加动态的交流机会。美国经济系都有专门的资金邀请别的学校或其他机构的学者到本系讲述自己的最新论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使得系里的教授和学生能够掌握系外学者的最新研究,同时也给系外学者提供了交流意见,批评和反批评,和最终改进文章的机会。前面已经提到, 系里的教授和学生一般都积极参加本系组织的研讨会,并在研讨会积极发言。有趣的是,一个教授的名声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在研讨会上给别人提出恰到好处的评论和建议。学术会议(Conference)给研究者提供一个更加浓缩,但是多边的交流机会。美国经济学会每年组织年会(Annual Meetings),计量经济学会每年组织夏天和冬天两次年会, 其他大型年会还有动态经济学会(Society of Economic Dynamics)的夏天年会, 金融学会(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 的年会, 公共经济学会 (Pubic Economic Society) 的年会, 等等。除了这些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公开投稿,学科综合,广泛参与,时间较长的学术会议以外,美国还有很多小规模的,课题比较专门,和参与者以邀请为主的短小型会议。 比如说,著名的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简称 NBER)每年组织很多领域的小型会议,只邀请NBER自己的会员,和几个最有关的局外人员,时间上只有一天或一天半, 所以可以在周末举行。很多系本身也会举行一些小型会议。比如耶鲁大学的考尔斯基金会(Cowles Foundation)每年会举行一些课题不定的小型会议。大型会议的好处在于听众较多,起到“一石击多鸟”的目的;缺点是时间较短,因而在讲述论文上往往只能蜻蜓点水。小型会议则给予论文提交者较多的时间,因而在讲述论文上能比较深入,并且可以和与会者有较多深入的探讨和会后的交流。五、研究成果的发表:期刊体系和匿名审稿制(Anonymous Referee System)我个人觉得美国经济学教育体系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它的研究成果发表体系。美国经济学届有一批层次不一的期刊体系,包括最顶尖的五大综合性期刊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AER),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JP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RES)和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QJE)。这五大综合性期刊中, AER 和Econometrica分别是美国经济学会和计量经济学会的主要期刊,一般有很有成就的经济学家任主编,主编哪个大学并不是确定的; JPE和 QJE则分别由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教授主编,从不例外;RES是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的主要期刊,主编总是有欧洲的有成就的经济学家担任,同时也有一个外国编辑组 (Foreign Editors),一般有美国教授组成。五大综合性期刊以下还有少量的二流综合性期刊,包括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国际经济评论,由宾西法尼亚大学和日本的大阪大学经济系主编),Journal of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1年创刊取代European Economic Review成为欧洲经济学会的主要期刊)和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1年前是欧洲经济学会的主要期刊,后来因为欧洲经济学会和其出版商Elsevier 的矛盾而独立)。各个专业有自己的顶尖专业期刊。 比如,Journal of Finance(金融),Journal ofMonetary Economics(宏观),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经济理论),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工业组织),Journal of Econometrics(计量经济学),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公共经济学),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劳动力经济学),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发展经济学),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国际经济学)等等。顶尖专业期刊又有二流专业期刊,在此不一一列举。所有期刊都采纳匿名审稿制(Anonymous Referee System)。匿名审稿制有两种形式,双重匿名(Double Blind)或单重匿名(Single Blind)。所谓双重匿名是指作者不知道谁是审稿人,审稿人也不知道谁是作者;所谓单重匿是指作者不知道谁是审稿人,但是审稿人知道谁是作者。当然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审稿人能从论文的题目很方便的查出文章的作者,所以匿名审稿制最重要的是作者不知道谁是审稿人。因为作者不知道谁是审稿人,审稿人能够毫无顾忌的阐述自己对论文的真实看法。期刊的主编在收到投稿以后一般会根据文章内容将论文寄给二三位对本课题有较深入研究的学者请求审稿。审稿人要写一篇匿名的审阅报告(Referee Report)和一封给主编的信。审阅报告一般对论文详细评述,指出错误,提出改进的建议等等;给主编的信里,审稿人则对此文是否合适发表做出推荐。主编根据审稿人的推荐和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可以选择“拒绝”(Rejection),“修改重投”(Revise and Resubmit)和“接受”(Accept)的决定。层次不一的期刊体系起到了给文章“测定质量”(Quality Certification)的作用;而匿名审稿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发表的文章的质量。很多期刊都采用了数据公开化的政策,以便保证经验性论文的结果能被其他学者重复(Replicate)。目前美国经济学期刊体系的一个很大的缺点是发表周期(Publication Cycle)太长。一篇论文从初稿到最后见到打印稿至少要两年以上。这一方面显示了对发表的文章质量的严格要求(因为一篇论文往往要经过好几轮修改),但也严重影响了教授评估, 因为很多年轻教授往往在第五六年时仍然没有什么已发表的文章。六、教员的评估:终生教授(Tenure)制度对所有在美国教育机构任职的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来说最大的首要目标是取得终生教授职位(Tenure)。在美国一旦取得终生教授职位就意味着终生就业有了保障,因为除非犯罪,大学不能解雇取得终生教授职位的教授。取得终生教授职位的难度当然很大程度上要看是在什么大学。但是所有的研究性的大学授予终生教授职位主要看研究成果,包括已发表的论文和著作等等,一定程度上还要考虑到未来研究计划。不同大学的标准有所不同,但不同标准只是一个量的区别。在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芝加哥等名校取得终生教授职位要求最为严格,往往要求候选者已经是有关专业的学术领头人。评终生教授职位不光光看文章数量,更主要的还要看文章的质量,要看文章是否发表在顶尖期刊上。从助理教授到评终生教授的时间任系而异,有六年、七年、八年和九年不等;有的学校还会给生育小孩教员一些延期。总的来说,一旦助理教授到了评终生教授的时候,系里会让其提交所有有关的材料,包括简历,论文,研究计划阐述等等。系里会请求该助理教授有关领域的本校以外的知名教授写推荐信,以便取得信息决定是否应该给该助理教授终生职位。取得终生教授职位对助理教授提供了工作的强大动力。在美国学校里经常能看到助理教授比研究生工作更加努力的例子。可是,一旦取得终生教授之后,又有什么机制保证教授们继续有努力工作的动力呢?当然,绝大多数终生教授有内在的动力(Intrinsic Motivation),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也会尽力投入研究。美国的经济学家劳动力市场也提供一些外在动力。比如说,在工资上终生教授的涨薪可能更其论文发表有关,更重要的是,只有活跃发表的教授才有可能从好其他的好学校拿到抢挖的高薪俜书,而拿到外校高薪俜书往往是涨薪的主要途径。在名校取得终生教授职位很难。那么,如果没有拿到终生教授职位又如何呢?很多人会在其他学校拿到终生教授职;有些人会再寻找一个助理教授职位,一遍又更多时间发表文章;也有人转向私人企业或ZF机构及国际组织任职。有趣的是,有研究表明,没有拿到终生教授职位的人几年之后一般跟取得终生教授职位的同行基本上同样快乐,真是“塞翁失马,谙知非福”。七、对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启示以上我对美国经济学体系作了一个较详细的介绍。总的来说,它包括博士生培养, 博士生工作市场, 究成果交流,研究成果发表和终生教授制度五个方面。为提到的还有一个“认可制度”(Recognition System)。美国经济学会最有名的奖可能是前面提到的克拉克奖章(Clark Medal),每两年颁发一次,并且只授予40岁以下的经济学家。另外的荣誉有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Distinguished Fellow,这是一个终生成就认可的荣誉。中国经济学教育跟国际接轨才刚刚起步,路程还很遥远。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国际性的经济学家;也就是说,等到中国培养的经济学博士能够在欧美市场找到就业和能在国际著名的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就象中国培养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一样。这显然是一个长期目标。欧洲经济学界培养的经济学博士最近十年越来越多的在美国找到工作证明这个目标在长远是可行的。在短期内,中国经济学显然是更加应用型的,而且应用也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改革出现的现实问题。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我觉得短期内中国经济学教育可以从美国借鉴的是:讲经济学博士和应用性的公共政策博士区别开来;经济学博士生课程在条件成熟时于国际接轨;将市场机制引入经济学博士就业市场,减少甚至取消留本校任职;将学院研究和政策研究分开;注意大学教授下海产生的利益冲突;教员考核制度更加注重开创性研究成果。我认为,中国经济学教育跟国际接轨并不意味我们也得有很多国际性期刊。恰恰相反,我认为我们不需要再增加国际性期刊。毕竟,如果中国出版的国际性期刊如果只有中国人读的话是不会有多大的国际影响力的。德国,日本和法国都没有自己国家的国际性期刊。我认为中国应该花大力气收集更多的跟中国经济问题有关的数据,并将其英文化。我觉得在中国经济学教育跟国际接轨的突破口在于以国际认可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问题。这对中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学的发展都是有利的。我觉得美国经济学界对中国经济问题,甚至包括中国历史,都充满了兴趣,但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人大经济论坛(bbspingguorg-weixi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bbspingguorg-weixin人大经济论坛(bbs.pinggu.org)官方微信,目前注册会员近500万人,是国内最大的经管、统计、金融类交流与学习平台。论坛兼承包数据分析以及培训业务。小编每个工作日午间为您推送一条精心编辑的资讯。欢迎关注新浪官方微博@人大经济论坛热门文章最新文章bbspingguorg-weixin人大经济论坛(bbs.pinggu.org)官方微信,目前注册会员近500万人,是国内最大的经管、统计、金融类交流与学习平台。论坛兼承包数据分析以及培训业务。小编每个工作日午间为您推送一条精心编辑的资讯。欢迎关注新浪官方微博@人大经济论坛&&&&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ositive economics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