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首战托福tpo破解版85(23 19 19 24),TPO已经做完,三个月后二战,想要100+ 可能么?该怎么复习?

TPO托福听写训练营 19-Section 1-Conversation
时间: 16:28:28 来源:可可英语 编辑:mike
听下面一段学生和老师间的对话。
Hi, professor Handerson. That was a really interesting lecture in class today.
你好,汉德森教授!今天你的课真的是太精彩了!
Thanks, Tom. Yeah, animals' use of deception, ways they play tricks on other animals, that's a fascinating area.
谢谢,汤姆。嗯,动物的欺骗,以及他们如何戏弄别的动物,是一个很有趣的研究领域,
One we are really just starting to understand.
而且我们也才刚刚起步。
Yeah, you know, selective adaptations over time are one thing.
是的,一段时间内的选择性适应就是其中一个方面。
Oh, like non-poisonous butterflies that have come to look like poisonous ones.
譬如,嗯,无毒的蝴蝶,会在一段时间内,渐渐看上去跟有毒的类型一个样了。
But the idea that animals of the same species intentionally deceive each other, I have never heard that before.
但是,某些动物会刻意欺骗他们同类的这个想法,我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
Right, like, there are male frogs who lower their voices and end up sounding bigger than they really are.
好吧,我举一个例子,比如,雄性青蛙在鸣叫的时候,会降低鸣叫的音高,使得它们的声音更低沉,比他们本来的叫声底。
So they do that to keep other frogs from invading their territory?
这样的话,他们就能保卫自己的领地,使得别的青蛙不敢侵犯吗?
Right, bigger frogs have deeper voices, so if a smaller frog can imitate that deep voice. Well ...
对的,个头越大的青蛙,鸣叫的声音音高也就越低,所以,如果小个儿的青蛙能够模仿这种叫声的话,嗯…
I can see how that might do the trick.
好的,我能猜到他们是怎样做到的。
But, anyway, what I wanted to ask was, when you started talking about game theory.
但是,我真正想知道的是,你提到过的博弈论。
Well, I know a little bit about it, but I am not clear about its use in biology.
嗯,我虽然知道一点,但我不知道它在生物学上的应用。
Yeah, it is fairly new to biology.
是这样的,这个理论对于生物学还是非常新的。
Basically, it uses math to predict what an individual would do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基本上说,它依靠数学计算来预计某一个动物个体在某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反应。
But for example, a business sells, oh computer, say, and they want to sell their computers to a big university.
比如说,做生意吧,比如买电脑,如果电脑商想要把电脑卖给一个规模大的大学,
But there is another company bidding too. So, what should they do?
而另一个公司也在竞标。这样的话,他们会怎么做呢?
Well, try to offer the lowest price so they can compete, but still make money.
嗯,在能够赚钱的前提下,相互竞争,给出尽量低的价格。
Right, they are competing, like a game, like the frogs.
答对了,他们会竞争,就像一场游戏一样,就像我们刚才讲的青蛙一样。
There are risks with pricing too high, the other company might get the sale, there is also the number and types of computers to consider.
他们都面临着这样的境况,即如果给的标价太高,另一家公司就会拿下订单;而且,他们还要考虑出售电脑的数量和种类。
Each company has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the cost and benefits.
每家公司都要在成本和盈利之间争取平衡。
Well, game theory creates mathematical models that analyze different conditions like this to predict outcomes.
而博弈论呢,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数学模型,并以之分析不同条件下可能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Ok, I get that. But how does it apply to animals?
好的,我懂了!但这个理论是怎样用在动物上的呢?
Well, you know,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is topic, it would be perfect for your term paper.
嗯,如果你真的对这个东西感兴趣的话,它很适合作为你的学期论文题目。
The literature review?
您说的是哪个文献综述作业吗?
Yeah, find three journal articles about this or another topic that interests you and discuss them.
是的,它要你找出三本不同杂志上相关的、令你感兴趣的观点,然后你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
If there is a conflict in the conclusions or something, that would be important to discuss.
如果三本杂志上的说法有抵牾的话,那么这个矛盾的地方就有必要讨论了。
Student Well, from what I have looked at dealing with game theory, I can't say I understand much of the statistics end.
嗯,从我现在知道的关于博弈论的文献来看的话,里面涉及的许多统计学结论我都不太明白。
Well, I can point you to some that presents fairly basic studies, that don't assume much background knowledge.
嗯,我可以交给你一些非常简单的基础知识,不需要太多背景你就能懂的那种。
You'll just need to answer a few specific questions: What was the researchers' hypothesis?
你特别有必要搞清楚这样几个问题:研究者的假设是什么?
What did they want to find out?
他们想要得出什么样的结果?
And how did they conduct their research? An then the conclusions they came to.
他们是怎么进行他们的研究的?他们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Learning to interpret these statistics will come later.
之后才涉及到你如何解读那些统计数据的问题。
查看全部解释
['spi:ʃiz]
想一想再看
n. (单复同)物种,种类
['teritəri]
想一想再看
n. 领土,版图,领域,范围
[kən'dʌkt]
想一想再看
n. 行为,举动,品行v. 引导,指挥,管理
['imiteit]
想一想再看
vt. 仿制,仿造,模仿,仿效
想一想再看
vt. 欺骗vi. 行骗
[hai'pɔθisis]
想一想再看
n. 假设,猜测,前提
['kɔnflikt]
想一想再看
n. 冲突,矛盾,斗争,战斗vi. 冲突,争
[kəm'pi:t]
想一想再看
vi. 竞争,对抗,比赛
['sə:tn]
想一想再看
adj. 确定的,必然的,特定的pron.
[di'sepʃən]
想一想再看
n. 骗局,诡计,欺诈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新东方托福网络课程:
新东方托福网络课程
可可背单词
可可英语官方微信(微信号:ikekenet)
每天向大家推送短小精悍的英语学习资料.
添加方式1.扫描上方可可官方微信二维码。
添加方式2.搜索微信号ikekenet添加即可。怎么才能托福快速达到 110+?
只有三个月,英语基础一般,但一年多没用过了,口语作文都不太好,求指教
按时间排序
作文如果想快速提高,你去google一下“新东方 史禺
笔记”什么的,百度也行,就有他讲课的笔记,他给的写作思路(逻辑架构方面)挺不错的。也看你的要求是多少,如果本身语言底子不错(能过百),不需要任何练习,直接从他的思路去写,就能25+,不过能不能到27~29的程度就看你的语言能力了。如果你综合写作一般,要分清楚是听力的问题还是写作的问题,毕竟这个是对听力要求比较高的。口语我就不擅长练习了,裸考和准备之后(翻机经)我都是23这种水平。。。
裸考112。托福考高分的好办法,是去英语国家,细心琢磨如何把英语说好。是真正像当地人那样说好。每天多跟人讲话,自己一定要多说。说多了的话题就会内化成为你的,比少说的话题会流畅许多。同时按照自己的能力多读书,不妨从简易的小说开始读起。等你的英语说到一般人不深聊不知道你是中国人的程度,托福考起来就跟玩一样。这个过程多久呢。我花了一年。想要学英语就不要按照有些辅导老师的那套刷题的技巧做。我见过太多人托福多少多少SAT2200以上那英语一张嘴就跟没学过一样。同样的功夫为什么更有效的学习呢?我并没有在讲“何不食肉糜”的故事。去美国交流一年和某些城市上一年托福SAT个人辅导班的价格差不了多少。我考的时候,旁边碰巧坐了个中国姑娘。考场每台机器用纸板隔开,监考人员基本不抬头看我们。我阅读做了大概半个小时,听力只听了一遍。口语和写作就那么写完了。她做阅读的时候我看了她屏幕一眼,看着她写的答案实在是无法入目。所以我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帮她把阅读全做了,听力全做了,口语题目不知道一不一样但是都告诉她了。写作还给她抄了一遍题目,让她用中间那十分钟好好研究了一下。那种感觉,就像帮外国人做汉语能力测验。当然啦,我考完出去感觉她还要写很久,就连别人名字都没问就离开了。。。我也是很无私。这跑题的有点厉害。不过三个月之内要提高,还是去买答案吧。
把这3个月用来学GRE,考完GRE再去考托福。你发现110真是顺手的事
这么多赞真是谢谢大家~~又往百度云里放了一些东西评论区说到的Scientific American 60 Second Science也打包放上去了,如果是iOS用户的话用Podcast听会很方便。评价是有些快而且短,学术性较强,用Podcast慢放一点用来记笔记绝对是好材料。还有一种好的材料就是TED,无论是在官网上看还是在Podcast上听TED Radio Hour都可以。语调和语速都比较适合于托福听力,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个人不是很喜欢BBC或者VOA,BBC英式口音好重对托福学习作用不是很大,VOA没有什么学术性,而且杂音很大。----------------------关于评论区要的资料整理成了百度云(大概文中说到的资料都有,如果没有的话提醒我一下……)链接:------------------------------5月4日早晨补充-------------------------------之前在微信上看过一篇推送文章,当时也是有一个考了110+的分享经验,其中一句话我很赞同:托福是一个绝对能靠强化训练提高分数的考试。觉得自己写的太长了大家可能没有兴趣全部看完,捡着重要的点总结一下,之后的废话和矫情不看也罢。1. 坚持。2. 早作打算,早作准备。3. 把自己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4. 最好的资料还是OG和TPO,最好能做完。5. 其他资料看的不一定多但是一定要精看几本。6. 不要期待着机经可以押中题。7. 托福110+每个人都可以达到。8. 口语一定要计时练习……-------------------------------以下是5月3日原文-----------------------------------其实从5月1号就开始写了,那时候是我知道成绩整整一个星期,而且刚刚忙完期中考试,但是拖延症让我现在才写完并且放上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利益相关本人系上海交通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托福首战30+30+24+30=114。前言从我得知自己的分数以来,我就一直被要求“分享经验”。在外界看来我有各种经验需要分享:阅读满分的经验,听力满分的经验,写作满分的经验(这个看起来还挺火),首战上110的经验,考前准备的经验,考试心理的经验等等。然而在我看来我根本不能做“经验分享”的工作,因为说到底我没有什么经验,我也从来没有看过网上说的所谓高分经验,从来没有期待过别人的高分能改变我的成绩。这是一条必须自己摸索,自己走完的路。在此,我只是真实地讲述我的故事,记录我的想法,仅此而已。一、高考后抱定考托的目标大概是在高考后,因为我知道我一定要出国,当时只知道110是一个非常高的分数,是一个几乎遥不可及的、人人向往的目标。然而我还是给自己定下了110的目标,达到110并不是我的目的,我只是需要一个努力的方向。刚刚高考结束还没有出分的时候,我就报了天津新东方的托福强化班,我觉得我的水平够强化班,而且事实证明强化班也很水。我对那次新东方课程的体验一直是:让我知道了托福是个什么东西,考什么,怎么考。别的关于什么口语写作模板的我上完课就忘了,而且之后再也没有整理过。但是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托福考试的人,通过一次课程知道托福的题型,难度,它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尽管我在班上做题做的很快也很顺利,我知道110终究是一个难达到的目标。高考后的暑假过得很快也很匆忙,受到高考成绩的一些影响我一直对自己不是很自信,杂七杂八的事情也没有断过,托福的书只买了官方指南和Delta,也没有翻过几张。我没有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大学生的位置,依然生活在高中时代,惰性让我想把托福考试推到大学去,一个与自己现在不是一个阶段的时间,我现在知道当初根本不应该这样做,因为自己永远要比现在自己的位置看的更远一点才能保证自己走得更远。二、大一上学期然而如果一切都可以重来的话生活就失去了不确定性带来的新鲜挑战。大一刚开学时决定把OG和Delta都带到学校,不是特别地为了翻看,而是觉得它们是我的财富,只是还没有完全化成我的力量,就像我把高中学物理竞赛时所有买的大学课本都带到学校了一样,不是为了特别地翻看,而是对它们产生了一种归属感。时间持续到了大概11月份,开始渐渐熟悉了校园的课程节奏,上学期的课程并不很多,有时间时,便又想起托福这件事。感觉自己要学学英语了,据说上海交大的英语考试是很难的,可以趁着学托福的机会别把之前打下的底子都忘了就行。上京东一狠心买了新东方的四本专项训练高级版,第一本看的是新东方的高级阅读,给自己定下目标两天做一章。也许是因为我当时阅读量已经比较大了,所以做起来没有感觉太大的难度,几乎所有的障碍都在时间的分配上,因为既不想落下上课的科目又要完成自己的目标。很多人问我怎么坚持,其实一个人如果连怎么坚持都需要向别人讨教的话我觉得这个人并不能真正坚持下来。至于我,我就是给自己定下来目标逼着自己完成罢了。上学期我经常熬夜,有时候觉得任务完不成当天晚上就会刷夜,学到凌晨三四点的样子。有人问我第二天会不会睡一天。我的回答是刷夜的目的就是赶任务,具体做法就是学的很晚但是不能影响到第二天的时间表,如果为了刷夜第二天整天都没有精神或者干脆睡一天的话,我的建议是把任务放到第二天再做。还有人问我第二天会不会困。困是肯定的,但是评估困对我学习的影响的时候我认为这个影响是比较小的,我学习的时候不会困,只有在没有学进去的时候才会困。就这样,我用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把这本书做完了,自我感觉依然良好,但是我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不喜欢对答案,或者说不喜欢承认自己的错误。于是这本书就被我放起来了,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做的怎么样,只是通过它巩固了一下托福的题型,或者练练手而已。当时想继续做高级听力,但是上学期参加了几个学生社团比较占用时间,高级听力这本书只是匆匆做了前两章就开始想复习大学课程,准备期末考试了。三、上学期期末考完期末考试结束以后,大家都陆陆续续地回家了。我之前报了剑桥大学寒假项目,因此留在了学校,考完试过大概一周的时间就从上海起飞到英国剑桥。我知道没什么事可干,就想把之前买过的书都拿出来好好准备了。有人一直在想现在准备早不早的问题。在我看来大一准备一点也不早,甚至在高考完的那个暑假就要开始考虑人生规划(出国不出国、读到哪一步),而这写都是与考托福密切相关的。上学期学校的教务处上挂出了申报大二上学期SAF留学交换项目的申请通知,必须要有一个体面的托福成绩,我那时候才认识到考T的紧迫性了,照这个时间线下去我最早也只能申请大二下学期的交换项目。从SAF的宣讲会那一天起,我知道我只能抓紧时间开始走了:如果申请大二下学期的交换项目,2015年的10月份就要成绩,而第一次还有可能考得不好要准备第二次,我意识到时间真的不多了。因此留在学校的那几天我开始看单词,王玉梅的那本托福词汇,这是迄今为止我认为编的最好也是身边很多人在用的单词书。一开始还能看下去,而且我在看用法的时候是用的Macbook自带的词典(如下图)查一个词就把它的搭配写在旁边,然后我的书就成了这样:在这个时间段内跟几个朋友聊天问了他们今后出国的打算,这更加坚定了我要出国的决心。而且我的姐姐在美国读博士,给我描述的美国的情景是那么好,拍来的照片都那么漂亮,我认为在美国我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当然,考托福的决心也前所未有地坚定。四、在英国在英国的两个星期里口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当地的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无法不用英语交流。我一直认为学好一门外语的最好办法就是置身于只有那门外语的环境中。例如要是把我放到美国去生存半年我的英语水平肯定还会有很大的提高。不过这种环境在国内是不可能完全模拟出来,但是可以通过平时有意地让自己接触英语的环境达到一个还不错的效果:1)没事的时候自己对自己说英语,就像说心里话一样。我是从很早(大概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英语,到现在自言自语的时候都用英语了,而且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脱口而出的也是英语。这种结果就是,把英语放在了一种与自己的母语相同重要性的位置上,对学习一门语言无疑是很有帮助的。2)让自己的娱乐活动尽可能地与学习英语相关。我的兴趣爱好大概就是听听英文歌,看看美剧了。我没怎么听过中文的歌曲或者看过中国的电视剧。英文歌里我最喜欢的是RAP,也就是说唱,歌手一般会说的很快,而我在听的同时就不断模仿,不断模仿,最后能够把整首歌背着词唱出来。有人问我怎么学会一首RAP,我说听1000遍就学会了,这个1000遍不是特指,我想强调的就是重复,有时候重复的次数多了想达不到都难。还有关于看美剧的问题,我的观点就是如果是以练听力的目的去看美剧,就不要看带字幕的美剧,一开始就不要带,听不懂也不要带。至于有些网站上说的先看一遍带英语字幕的,再看不带字幕的说法,我觉得有这个时间不如去背会单词。看美剧学英语本来就是一个效率不高的方法,何必再要看两遍来浪费时间?第一遍就不带字幕磨耳朵,如果什么也没有听懂只能说明选的美剧不对,说明不了选的方法不对。3)尝试用英文写一些东西,比如我每天会用英文在Evernote上写日记,在大学的课堂上虽然我的老师都是用中文讲课的,但是这不妨碍我用英文记笔记:用有道吗?当然会用,有些专有名词确实是要查出来的,不过相信我,课上如果不走思看看手机什么的,是绝对有时间查个词的。五、大一寒假在英国的这段时间里我认识了很多学长学姐,他们都学习很好,而且也大多抱有出国的目标。他们很多人已经考过托福,这让我感觉如果我没有一个托福成绩的话简直在任何环境下都没有办法说话了,所以在飞回上海的第二天,我就从网上报了当时最早的一场,然而上海已经没有考位了,无奈之下我只好选择离上海还比较近的南京,正好有同学在那里上学。然而这次报名我并没有给家人说,即使是订上海到南京的火车票时不小心把确认短信发到我妈妈手机上的时候,我也给我妈妈解释说我是要去南京玩的。我只想等成绩出来如果不错的话,给他们一个惊喜;如果不理想,就当是考前模拟练练手了,二战时还有机会。假期一向不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时间,而且我自认为我的意志力还不够,说直白点就是懒。年前把OG整个又看了遍,阅读听力是自己做的,口语和写作只看了看答案,没有自己写。总认为还有两个月呢不着急,时间的利用率不是很高。但是在寒假期间断断续续看完了《美语发音秘诀》这本书: 原因是在英国的时候收到英式英语的影响太大了,最后的presentation也是用英式英语讲的,所以寒假的时候找到各种各样的美式英语的资料想要把那股英国腔改过来,不过2个星期的磨合实际上就差不多能够改过来了。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就没有学习,到了初四觉得不学习不行了。家里人根本不知道我考托福,也没怎么督促我学习,全靠自觉性了。但是自觉性并没有什么大用处,每天背会扇贝单词几乎大半天就过去了,总之学习效率相当低。晚上时候就是看各种美剧,听听歌。现在想起来挺后悔的,如果把当时浪费掉的时间都利用上的话我觉得结果应该比现在要好。六、大一下学期我真正托福备考的时间可以说从现在才开始。开学之后我才清醒只有一个多月就要考试了,这才真正心里着急起来。网上说托福备考的最佳时间是3-6个月,还是没什么课几乎把全部心思投入备考的那种。我知道我没那么多时间,只好拿出高中那时候备战高考的精神放手一搏了。1)时间表6:00起床上课,一周课表如下,(应该算自己的时间比较少的):几乎不午睡24:00睡觉别问我怎么起那么早的。我的闹钟放在床下面的桌子上,每天它一叫醒我我为了不吵醒室友只能下床去关。一下床,不上去就好了。每个人早起的方法都可能不一样,重要的是我能起来而不是我怎么起来。别问我一天怎么能不困的。我没说我不困,我只是觉得我有比睡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罢了。对自己太好有时候是一种病。2)学什么a. TPO开学以后发现自己TPO居然一套都没有做!正好一天一套到考试做个完。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每天晚上18:00-20:00做一套TPO的阅读和听力,20:00以后整理错题。每天一套是死任务,无论怎么累,怎么不情愿都要完成的。一狠心买了Evernote的高级用户,于是就有了这些:开始的时候做的慢错的多,有时候到11点也不见得能整理完一套,整理的内容大概包括问题所涉及的文章或听力材料区域,关键词,以及自己的理解。写下自己的理解特别重要,这是之后复习的时候减少工作量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渐渐地做的就快了错的也少了,从TPO20多开始阅读听力都控制在了错3个以内,原来快8点做完的题最快7点10分就做完了。之后给自己定的计划就是阅读15分钟一篇文章,听力一段做下来剩3分钟。慢慢习惯了,真的能感觉到自己的做题能力在一天一天地提高。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虽然只是有点累而已。b. 专项训练那四本书到了一个周末专门拿出两天的时间来对那本阅读专项训练的错题(本来应该是上学期的工作)之后开始做听力的专项训练,不过坚持的时间不长,因为我觉得那本听力书编的不是很好。听力材料根本就是照着稿子念出来的,完全没有conversation或是lecture应该有的语音语速语调,实用性不是很大,所以我做了不到一半就把每天的听力训练减少到只做TPO了。口语和写作的专项训练我没怎么看,因为我打算把口语和写作压在机经上,等到机经出来之后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把机经练会就好,并不是为了押题,而是通过机经的题目来锻炼。不要想着用机经押题。c. 各种资料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了很多资料,推荐几本我觉得不错的吧。1. 刘文勇的黄金阅读80题。其实里面的题大多数是和TPO重复的,但是我发现他选的很多题就是我错的题,所以我大致就把那本书又做了一遍。做的时候是采用的速读,而且只读一遍凭借自己的印象做题,就是想强化自己第一记忆的能力。2. 新东方的《托福高分范文大全》。那里面的作文写得是真心好,这本书绝对高于任何一本托福写作书。我把前面讲的一些技巧看了,再看其中的十几篇文章就大概知道了其中的规律。托福写作并不难,只要你有一个严密的逻辑,一个清晰的顺序,剩下要做的就是往上堆词就行了,高级词汇不怕你写错只怕你不写。3. 小站论坛里的资料,细心点总会发现好东西。《托福阅读经典加试》《托福阅读熟词僻义表》《TPO小站阅读秘籍》《听力学科词汇》《托福听力加试题全文和答案》《托福听力讲座类高频准也词汇分类汇编》《iBT新托福听力背景词汇汇总》《托福口语看这本就够了》《口语黄金80题》《口语最常见的106个错误》《托福写作——100个替换词汇》《TOEFL iBT口语必备素材 模板》《新托福写作满分必备的100个意群词汇》《An Insider’s Guide to the TOEFL iBT》当然我从小站论坛上下载的资料不止这些,但是以上这些我都是真真实实看完的。如果问我什么时候看的,我只能说什么时候都能,但是我的确看完了。时间利用的问题不是我说了所有人就能都利用好了,除了自己没人帮得了自己。d. 口语练习到了3月中旬的时候我和一个同学商量好每天晚上用英语通过Skype通话半个多小时,她考雅思我考托福。起初是日常的聊天,后来觉得这种方法不是很有效率就换成了互相考机经。但是由于她考雅思的时间比我早两个星期,我就跟她说好在她考之前主要是我考她,在她考后让她来考我。但是等她考完试之后我觉得这种方法对托福的实用程度只有Task1和Task2,所以考前的两个星期就没有和她再通话,而是自己去准备机经了。(受评论区D男神启发,安利Skype_(:з」∠)_,比别的通话软件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我只能说虽然我们俩最后口语考得都不好……,但是找一个人和自己一块说英语的确实是非常好的一个提高英语口语的方法。在我们俩身上并没有奏效,就当是个意外吧……但是还是想在此谢谢那位同学,在我备考时给了我很大的支持。e. 机经我对机经的态度一向是只把它当做练习题,没有抱着押题的想法去做。从考前两周开始看,没事的时候就在电脑里码字,写一些自己的口语段子和写作段子。想说的就是机经只看参考答案是没有什么价值,也是记不住的。即使真的记住了ETS也会发现套模板或者抄袭的痕迹而把分数给的很低。所以,机经要自己写一遍,可以参考着模板来,但是一定不能一模一样。我有一个大三的学姐在18号的考试中考了115,她就是把所有的机经在考试之前都写了一遍,虽然她说最后没有押中,但是我觉得这种方法对题目的熟悉度的贡献远高于押中一个题目对分数的贡献。虽然我没有把全部的机经写完,但是大致掌握了口语和写作的答题规律。f. 单词下学期开始我决定走路去上课,从宿舍无论走到教室还是食堂都是比较远的。在这个期间我就开始听托福词汇的音频,王玉梅那本,以及托福口语1000词,在新东方大愚图书官网上也可以免费下载。一定要跟读,尤其是音频里在念例句的时候跟读。这些书用音频听会很快,我一个月大概循环听了2-3遍。如果不想看着书背单词的话用音频听写也是很好的方法。f. 再说一段话备考期间有人问我英语怎么学,我写了一段话,这里只作引用,不发表评论:第六章末开学这一个多月以来给我自己的感觉就是自己已经不要命了,压力很大。期间没有忍住还是给家里面说了我要考托福的事,我妈妈瞬间明白了为什么每次给我打电话我都会说自己在学英语以及最近很忙。很幸运的是他们也理解我这么早就想考一次的心理,也支持我练练手,对结果看的也比较淡。在准备出国考试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承受很大的压力(尤其是考过几次之后还要继续考的时候),我想说身边有很多人在看着你们一天天进步,一天天努力,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七、出征说说12号这场我的做题感受吧。借用小站的真题回忆(我是考完就把所有的题目全忘了),我是觉得这套题挺难的,所以考完之后我就觉得我考的并不好。阅读听力做的时间都很紧张 —— 平时做TPO的阅读,我45分钟妥妥做完了,但是这次就觉得三篇都是压着20分钟的线做完的;听力有加试,之前看过经典加试了(有关鸟的迁徙,大王花什么的),但是由于前两段都做的太紧张了,有一个lecture只剩下两分钟时间。感觉主要是卡在了主旨题上。听力加试就完全被我当成是放松心情的时间了,我就慢慢做,一直深呼吸把时间都耗尽,之后再开始中场休息。由于是首战,之前没有向人们问过什么注意事项的,所以进考场的时候我就只带了身份证,到里面一看原来是可以带水和食品的,而我连水也没有,而且也不让出去了。我就暗示自己,尽力而为吧。坦白地说我一次正式的口语练习也没有过,TPO口语题以及机经上的口语题我都只是看过,写过,但是没有计时练习过。所以这一次考试可以说是我第一次做口语练习。我对自己说会很快结束的不用担心,结果就是真的很快结束了,口语有几个题我是没有说完的,虽然OG上说考官并没有期待着你能说完,但是这就暴露了这1分钟时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而且Task4的笔记没有记好,出现了一些”Hmm”, “Ah”的情况。实际上我觉得我的口语部分除了发音我认为比较规范以外别的真的没有什么亮点,既然ETS愿意给我24,那我也就认了。考完口语整个人已经不好了,当时想的就是赶紧考完赶紧回上海赶紧回宿舍睡觉。但是综合写作让我冷静了不少,综合写作的题不是很难,再加上我打字速度比较快,我10分钟多一点就写完了。这时候又开始深呼吸,告诉自己这只是一场练习而已不要太把成绩放在心上,还告诉自己阅读听力花了这么长时间肯定最后选上的答案都是对的。独立写作感觉还可以,由于平时积累了一些高级词汇,写的时候没出现什么障碍,也是用了25分钟左右就写了450词,就去检查拼写和语法错误了。提一句考场的干扰。对于首战的我,我觉得考场里的干扰是比较大的,即使是一开始就戴上耳机也能听见各种声音。而且由于我做的很慢还有听力加试,当我做到第二段听力的时候就已经有人休息结束开始说口语了。当我听综合口语的听力的时候旁边简直是一团乱七八糟的声音,这时候真的需要完全跟着听力的思路走,一点也不能走神。所幸的是旁边的同学跟我的进度保持的差不多,而且我是挨着窗户,在整间教室里应该还不算干扰最大的。我用我的例子就想说明一点:口语一定要计时练习。八、查成绩考完之后我觉得考得不好,以灰溜溜的心态回到了上海开始准备期中考试。我原本想不查成绩了,想直接准备7月份的二战。网站上说23号出成绩,群里面23号的早上就有人不断地在刷网站焦急地等成绩了,然而磨人的ETS迟迟不出,大家就纷纷猜测:是不是3月28号漏题的影响,是不是美国有什么公共假期。我没太看重,心想过去就过去了,90也好100也罢认了。然而24号早上我打开QQ的时候还是被群助手告知出成绩了,我就开始忐忑地想到底要不要查。不过最后觉得只要自己知道以后不告诉别人不就行了,这次的教训还是要吸取的,看看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于是打开官网输入NEEA账号,来到了“成绩查询页面”。打开……OMGWTF然后给我妈打电话告诉她这个消息,当时是7:58,还有2分钟她就要上课了,但是我能听出来她已经完全没有心情上课了。之后又给在美国的姐姐说了,她刚从实验室回到家,也是很惊喜。后来就没多少故事了,在小站论坛上报了自己的成绩之后就一直被要求写什么备考经验。没什么经验,就是踏踏实实过好备考的每一天就行。下图第一个就是我。结语已经把7月份的那次考试退了,现在也回到正轨上来,好好学大学的课程了。下半学期的课不像上半个学期那么多,决定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练练字,看看书什么的。回想起备考的一个月自己还真是蛮拼,找回了一点高中的时候为考一个好大学奋斗的感觉。出国留学这条路上,托福仅仅是一站,一个关键点而已,前方还有很多机遇和挑战,左右还有无数为了出国日夜奋斗的战友。写了这么多,有遗憾,也有回报,无论你现在身处什么位置,在这条路上走了多远,都要记住:靠自己,为了爱的人。以上。
之前在chase dream上讲过自己从101到115的经验,原帖在此:搬运如下:实力还是技巧?先说结论,要刷到110+肯定是需要实力,技巧已经没有什么用了。我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XDF老师的技巧分享是“听力lecture前三句不要听,肯定不会出题”。这种”技巧“,是建立在无数题目的观摩之上,固然对水平不那么高的童鞋稳定心态、分配精力有一点用,但是你后面出题的内容做不对,分数还是上不去。因此对于志在砍100+、110+的童鞋,我觉得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研究这些技巧上,因为你自己实力上去了的话想读不懂文章或者听不懂听力都是很难的事情,然而前期迷信技巧只会影响你的自信心。阅读因为我阅读才28,这个应该在100+的分数里面都不算高的,实在没脸分享什么阅读心得,只能说考前看看机经吧,我看到了几个词汇题,还是很有用的,不然可能更低……总的来说建议先看题再看文章,用做每道题的过程去了解这段在讲什么,这样一是解题速度快,二是被题目设置带领着,抓大放小地理解了全文的重点在哪。(换句话说,这几句话如果不重要,那只会考你一下词汇题或者根本不考;如果重要,那一定会考题意引申或者叫你插入句子之类。)最后的主旨题,我倒是有个技巧就是先看6个选项中的A和F,这样可以从头尾把握一下这几个主旨题分别都出在了文章的什么部位,然后中间的BCDE也就有的放矢。错选项相信大家都看得出来;要注意的是太过于细节的迷惑选项。听力一战是冲着满分去的,结果28;二战满分。这里的主要心得有二,是按照逻辑记好笔记;二是培养自己专注力。1 按照逻辑记好笔记:师生对话就是首先recognize the problem,然后详细听solution,lecture就是按照老师讲的顺序来,弄清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理论和例子要分清楚。(好词穷啊,因为我觉得逻辑真的没什么好argue的,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投机取巧的技巧可言……)2 培养专注力:平时做题的时候就按照完全投入模式;真正上了考场,不要迅速做题,利用next==&OK的时间检查/平复心情/为下一篇文章做好准备。我二战的时候把听力两个section里面每个section的10分钟都用足了,空出来的时间都用来闭目养神,所以保证了每篇文章都很专注。当然可能是因为我注意力渣渣才需要这个= =平时怎么培养听力:1 听写是个好方法,但一定要精听听写,第一遍抓逻辑,第二第三遍填充细节,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搞懂连读和爆破什么的(专业词汇我不懂啦摔,反正就是美国人说话特征),就听一遍那种没意义。2 多看美剧,真的,这是为了抓住美国人说话习惯,这样你口语也能提升。训练地道表达,这个写作继续说。3 推荐普特英语天空。上面很多听写资源,尤其一个什么趣味知识的版块(很久以前看到的了)很有意思,美国人做的视频,从内容和表达上都很贴近美式英语。口语建议下载亦鸥box那个app多练练task 1和2,这个没办法只能练,一练短时间内提炼两个分论点和分论点对应关键词的能力,二练在真正说的时候填补你关键词之间空白的能力。举例来说:你喜欢上课有意思但给分严的老师还是上课没意思但是给分宽松的老师?回答:喜欢前者。分论点1:上课有意思促进学习兴趣,我会学到更多 关键词:cultivate one's interest分论点2:给分严格(比如平时成绩占比很高,一学期下来要做很多个project),所以更公平关键词:multi items of grading, discourage the free-riders(我给出的例子一点都不高大上,因为我相信如果不是认真准备过很少有人能在15秒钟内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你也不是本文的target audience...)但是这个例子一是做到有逻辑,二是分论点的论证更加充分。这个就已经把你回答的基调定下来了,你的内容是没有问题的,接下来就算你用词很渣也不会没话可说,这就是我说的第一个能力,短时间内提炼两个分论点和分论点对应关键词的能力。第二个能力,接下来就是你的组织,具体怎么去论证。就是我说的填补关键词之间空白的能力,能不能合理使用承接词、转折词,能不能在statement之间插入例子,包括在想不出说什么的时候能不能有效替换你的关键词,比如discourage the free-riders换成eliminate the phenomenon of free-riding,这样你起码空出两三秒去思考接下来说什么,但又不是一味重复。task3-6,加入了听力的部分,其实我觉得这里最主要的就是,又涉及到之前说的,怎样按照逻辑发展记好笔记。因为不像task 1 2内容需要你自己想,这里逻辑都给你了~搞清楚了他的逻辑,还有他具体哪些例子去支撑这些逻辑,你就发现,只要按照笔记读,再插入关键词之间的链接,轻松就把时间说满了。托福草稿纸无限量供应的嘛,排版合理一些,不要怕浪费纸。分享一个我记笔记的模板:task 3:半小时前 上传字丑莫见怪= =值得一提的是听力里面那个人列举的赞同/反对理由可能有多个关键词,建议分开写,这样你在说的时候可以有意识控制自己节奏,并且提示自己填补关键词之间的空白而不是机械地照着念。最后一个conclusion可写可不写,适合我这种语速超快把要点都说完了发现咦怎么还有10秒的人,可以放慢速度,一边慢吞吞说“所以她不同意因为……”,一边快速检查还有什么漏掉了,没有的话,就从原因1和原因2里面各挑一个比较重点的关键词重复一遍。可以的话最好换种说法重复一遍,参见上面。task456的记笔记原则是一样的,其实都是按照逻辑,自己下笔之前有个预判,等一下他会说下一个论点呢,还是继续支撑这个论点,而我又可以怎么复述。写作综合写作不说了,很大程度上还是看听力听懂了没有,听懂了,记下来了,抄上去,就拿到分了,所以和上面“怎么记笔记”是一个套路。独立写作是托福里面我认为最难准备的,29的分数也比较偶然(题目讲互联网,我正好比较喜欢,平时看了很多这方面东西),但有几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还是分享下。首先不是写越多越好,400出头就够了。为了字数去狂用some people think...other people think...but I think...这种模板,这个已经不是作文25+人的目标了,凑字嫌疑过于明显的同时,拉低了后文的论述质量。其次,还是逻辑为先,论证充分。逻辑不说了,论证的部分,尽量用点新例子,和贴近美国人生活的例子,比如你喜欢看美剧,喜欢看美国真人秀,美国歌手什么的,那么什么The Big Bang Theory,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 Superbowl, Beyonce这些就可以写进去了,还凑字数对不对……最后,语言永远以接地气为主。这里我推荐一下看美剧的好处。比如说我,以前上课学会了There is no doubt that, XXXX is very important这种用法,写作时候常用,但是这种用法大家都在用。后来我看老友记,Monica说了一句Chandler, without a doubt, is the most humorous man I've ever seen.(不记得原话),我就发现毋庸置疑原来还可以作个插入语放进去,那么这句子就可以改成XXX is, without a doubt, essential to XXX…… 这里不是说这个用法就如何高大上了,只是说明要主动吸收地道的表达,然后有意识去变化自己的遣词造句,这样你才能从千万份作文中跳出来,用灵活的句式和地道的表达,拿到上一个台阶的作文分数。看美剧就是很好的一个吸收地道表达的途径,个人推荐老友记和摩登家庭。大概就是这样了,就像前文说的一样,还是实力为先,我没有研究过出题趋势或者很细的技巧什么的,我个人两战之间隔了一年半,这段时间里面自己整体英语和逻辑思维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也在分数上有所体现。但是总还是有一些原则和思路上的改进,写这篇文章分享出来,一是为了还没有看过的GMAT攒一些人品,二是为了广大100出头的各位怎样抛开技巧的误区往110+提升提供一点自己的经验。如果有further questions,我很乐意尽力回答。祝大家都考T成功~
太急功近利了,先上100再想着上110,不然成绩每次都不理想容易打击自信心
匿名大叔来答题,首先自己托福考的一般。属于在职备考,工作也挺紧张。一战复习几天,86。二战复习两月,99。暂时没有三战。二战的分数结构是:29+26+22+22。作文和口语都是22。有个朋友,准备一个月,116。我想说我们差距在哪里。我是初中才学英语,高中开不了口,大学才知道有 Toefl大学毕业才知道有SAT。中学是在小城市。大学才到了大城市。我的朋友一直在上海,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学。说了这么多,我觉得上110,是和英语基础有关,基础不牢,写的东西的确有些奇怪,虽然我也能写很长。口语也有问题。我的现在采取的措施是,先不谈三战,先报了一个英语培训班:不是刷题的某东方。是老老实实打基础的British council 。第一天,当我开口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就疑惑了,后来自己调整就好了些。学习语言靠刷题大概是不行的。基础上的问题不能忽视。有时候别人基础强,别人认为很自然的东西,自己未必就一样自然的具备,还有一朋友,雅思口语的时候,考官听了会说,咱不考了,随便聊会吧。结果口语满分,人家就很不理解为啥我托福口语不能29。对于别人就是开开口的事情,跟喝水吃饭一样简单。基础不一样。所以,注意力放在基础上,理解差距很重要。
做梦比较快
老实说想阅读和听力这种初高中不听在做的提高空间着实不大,保持做题就行了。口语和作文可以多练练,水平差就多写提纲和万用句型。
最快速度是卖答案。求反驳!
一战104,二战又准备一月后111,阅读和听力30。有位朋友说的对,具体能不能冲110+的确因个体情况而异,所以此处笔者仅将自己的经历和一些想法进行描述性介绍,大家批判看待,互相学习。基本情况介绍完毕,以下是正文。-----------------第一次用分割线....----------5月25号考完了第二次托福,长舒了一口气。因为不论结果怎么样,短期都不会,也没有机会再考,所以心情一直是出于很淡定的状态。直到6月4号查分时,紧张感才重袭心头。看到自己的成绩,不禁感触良多,有惊喜,也有些许失落。左想右想,还是决定把自己这段时间的复习历程和经验分享一下,一方面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借鉴和帮助,另一方面也算是为自己做个总结。第二次考托:总分111,阅读30,听力30,口语24,写作27第一次考托:总分104,阅读26,听力29,口语24,写作25成绩不算高到让大家都侧目的程度,但也算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先介绍一下自己两次考托的历程。首先去年暑假的时候报了一个新东方强化班,然后十月底考了第一次托福,。当初本来是想在考前花一到两个月做练习,同时内化一下暑假的笔记,但因为十月初正好需要参加一个比赛,加上本来就打算考两次,于是乎,第一次索性就当体验流程了…所以复习的时间比原计划大大压缩。令人庆幸的是,居然还过了100~顿时就对冲110+有了信心!!(虽然现在也才过1分罢了……)第二次考托福是从4月中旬开始准备的。实际投入复习的时间应该少于1个月,因为要上课,所以很难拿出整块的时间,最开始每天大概3~4个小时。考前两三周停止背张红岩的《词以类记》,一方面觉得词汇量应该差不多了,另一方面,反正再看阅读里还是有一大推自己永远不可能认识的坑爹词……与其如此,不如把时间更多放在其他地方。与此同时,加大每天的复习强度,具体多长时间我也忘了,反正就是只要自己能耐得下性子就尽量刷一下进度。最后一周基本是尽量每天一套TPO,做到第30套。之后就收拾行装,跨上小破自行车,杀向私立汇佳。
总则1、关于报班对自己没有底的同学,还是报个班吧。新东方的班至少能让你对托福考试有个全方位的了解,不过……也仅此而已了。其实回顾我自己的体会,发现报班得来的信息和益处也就那么回事儿。个人认为,报班主要有以下三个缺陷:第一,往往考试的方法和应试的技巧就算老师讲了,自己记下来也没用,因为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够真正体会其中真意。第二,至于老师给我们提供的资料,作用其实也有限。一方面,那些资料类似的网上也都有。另一方面,最适合自己的资料才是最好的。一般课上给的东西都是普遍性的,完全没有针对性。第三,运气不好的话,也说不定会遇上水老师,比如我就特别讨厌当时给我上阅读课的那个老师(虽然是校友)。长得个鸵鸟模样,教学内容毫无新意,且只知一味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给我们做题的时候,每道题都尽挖苦嘲讽之能事(新东方居然也有这样的老师!)。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当她解释社会契约论的时候,居然说社会契约就是我们跟她之间的服务合同!别给我们法大丢脸了好么!!……可见,上课遇到的老师也有好有坏,看造化了。我的建议是,如果有较强的信息搜索能力,对自己英语的strength和weakness有点把握,不妨花个两三天做点研究,把网上的经验贴全都翻一下,给自己设计下专属的复习规划,不上课也罢。当然啦,前提还是自己得有一定的能力。还没考过&不是太自信&有充足时间的同学还是像我一样报个班吧。2、关于复习的主要内容我相信对于考前只有一个月的朋友们,复习资料肯定没得选了……对,没错,就是那唯一的、不负恩泽的,T,P,O。事实证明,TPO确实足够了,现在已经有了32套,我做了其中20套左右,通过这二十套完全能锻炼出该有的全部应试技巧,特别是阅读和听力。3、关于考场我选择的是私立汇佳,因为学校是法大,就在昌平,离得近,骑个自行车一二十分钟肯定到了。设备也不错,在他们动画专业的机房里考(那个动画楼长的很奇葩……)。因为是设计动画的,所以每台机器后面都有好几块镜子,运气好的话,嘿嘿……不过座位都挨得很近,口语和听力会有点干扰。另外,那个楼有些隐蔽,从南门进比较好找一些,住得近的朋友建议先去踩一下点。
分则1、阅读主要跟大家想分享的就是阅读。去年第一次考的时候,感觉自己阅读确实很烂,我从第十一套开始做,一开始感觉还行,到TPO15之后的几套就错成翔了,徘徊在21分左右,而且逢主旨题必错,心中唯一的寄托就是希望真如坊间传闻的那样:TPO比考试要难一些,考出来会比想象的好。抱着这份信念,怏怏地做完了TPO18,将分数稳定在23左右,之后便匆匆地被赶上考场……没想到得到了老天的眷顾,居然得分26!心中大喜。之后问了前辈得知,阅读其实是最好提分的项目,26根本没什么,特别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于是乎暗暗打算,一定要拿下此关。今年4月底,在重新做了几套TPO,继续遭受到数次沉痛的打击后我突然意识到,傻做题并不能带来任何分数的实质提升,真正要提升的,应当是阅读的能力和解题的思路。我晓得,这听起来挺玄,且听笔者一一道来。(1)阅读能力自己分析了一下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无非是时间不够、句子不懂。细究,背后隐藏着两个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对于长难句阅读能力的缺乏和总是回看的臭毛病。对于长难句,笔者主要是参考了杨鹏的《GRE&GMAT阅读难句教程》,网上有PDF,每天看个二十来句,心情好了就多看点。事后证明,按照他的建议进行练习,确实能比较快地将自己的阅读水平提升到一个可以接受的层次。毕竟,GRE的长难句确,实,很,变,态。所幸自己是学法的,出国不用考G~我只把那本书里GRE的一百二十个长难句过了一遍,但是明显觉得看到托福阅读中句子的时候,眼不酸了,腰不疼了,二十分钟内也能妥妥做完一篇阅读了~对于回看的问题,我至今也没有很好的解决……从小养成的坏习惯,哪怕是中文也会回看几次。反正这种习惯问题就是尽量克制自己,有意识的调整自己吧。而且,做完长难句的练习之后,本身对减少回看就是会有所助益的。对了,杨鹏那本书里在最后附了一个读书卡片,专治此症,有兴趣的不妨一试。(2)做题思路其实,托福阅读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最大的挑战我认为是做题思路的调整。我们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接触的中国式英语考试跟托福完全不是一个路子。托福特别讲求逻辑和修辞,而中国的考试特别讲究…*&%¥#…我也不知道讲究什么……因此,为了把自己从“中式英语考试-oriented”转变到“TOEFL-oriented”的路径中,我主要采取的方式是错项分析。易言之,就是把每一道做错的题目都进行分析,并把分析的结果记到一个小本子上。分析什么呢?主要是从每道错题中吸取的教训,毕竟不能白错啊。其实,做错题的原因无非三个:没读懂,判断错,脑子抽筋明明看的是A却选成B(这个错误本人经常犯……)。没读懂那没办法,解决方式见前两段。进行错项分析主要解决的是“判断错”的问题。每次做错题都分析一下为什么选了这个错项?既然读懂了,那为什么还没有选对?这个错项的陷阱在哪里?久而久之就发现托福阅读错项的特征无非就是多加了信息、遗漏了信息、替换了信息或是(对于主旨题来说)过于细节。知道错项长什么样子,慢慢就能感觉到ETS挖坑的点,就会有方向地去定位。根据定位,将信息进行验证,这样选出的选项基本不可能错。补充一下,其实老师课上以及网上都会介绍错项的特征,有些资料着实总结得很全面,把Toefl阅读中“错项家族”的成员全数拎了出来。但是,仅仅看了这些资料,知道错项的特征是完全没有任何用的,最最关键的是将这些概念投入到实践中。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弱点。我当时就是总判断不出来含有多余信息的错项,做了几次总结后发现了这一点,之后每次选择的时候都会刻意判断一下“咦,这个地方文中到底说了没有?”,于是,很快就克服了这个问题。TPO的难度基本是由易到难,所以我前十套根本没做,做下来感觉比较难的大概是25以后的几套,考前无论如何要做一下最后几套TPO,虐一下自己。被TPO虐完之后,在考场上做阅读那是相当舒爽,我当时考试时基本每道题目的选择都确认了两次,不选的项都找出了不选的理由,基本没有不确定的。所以说,阅读只要好好努力,提高起来确实还算是比较容易的~2、听力听力最大的体会是:将精力合理分配,只记下有效的信息。托福考试的规律性极强,听力尤其如此。我们的任务就是预先判断出听力会在哪里问问题,哪里是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地方(比如教授所讲的例子),哪里是可以不太care的地方(比如日期、时间、各种数字)。(1)应试技巧首先,与阅读一样,进行错项分析,听力的错题重点分析问问题的方向,找出ETS倾向问的,而自己总是没听到的点。这些点往往是自己习惯性的忽视导致的。我最初总是听不到下面几个点:老师对于某种理论的态度,老师对于学生的解答,老师如何帮学生解决问题,教授举例子的说明目的。后来发现这几个盲点后,每次遇到信号词都竖起耳朵听,自此,问这些问题的题目再也没有丢过分。听力另外一个重要的技巧在于notaking,做听力时写出关键词的全部拼写显然是不现实的,或许有高手可以,反正我是做不到……我采用的方式是仅用辅音标示。例如:market-mkt,education-eductn,有时还配以图示,总之,能辅助自己想起来当时听了什么就行。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偏好的符号系统,没必要上网上看别人的,自己总结的是最好的。当然,还要提醒诸位的是,做笔记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要深刻意识到笔记只是辅助回忆之用,最最重要的是听懂,听到Speaker在说什么,万万不可本末倒置。因为忙着记笔记而漏听错听,实在是得不偿失。无数次血的教训啊……(2)听力能力至于听力基本能力问题的话,我曾经拿VOA做过几次听写练习,感觉挺有用的。长期坚持一定会对听力甚至作文水平的提升有所助益。不过我听力的基本功主要还是依赖于耳朵常年浸泡在美剧的氛围之中(想当年高三把Friends看了六遍,不是白看的好嘛……)。其实当把听到的信息落实到笔头上就会发现,我们有些地方会经常性的听错,有些音总是听不到。听不清的问题要么就是连读(M&M→emanam),要么就是失爆破(pbtdgk作为尾音的时候不出声),要么就是击穿(for him→forim)。这几种语音现象是干扰我们最主要的罪魁祸首。那么怎么解决呢?三个字:多听呗。当耳朵熟悉了这些发音,自然就能听出来了。而为了达成这种理想的分辨能力,听写则是最有效率的辅助方式。正如一语言学家曾讲到的那样:语言学习不是大量知识的积累,而更像是一种生理训练。写到这里,不妨也将自己口语和写作的经历也给大家分享一下,望择其善者而参考之,其不善者而杜绝之。3、口语好吧,这是我最弱的一项。我到现在还不是太确定丢分丢在哪里,毕竟当天6道机经全中啊全中啊全中啊……本来想复议的,但是后来一看复议的价格——md500多啊!ETS是想钱想疯了么!!丫报名费还没赚够么!!……事后经过自己的分析,如果可能的话,应该是如下几个原因,希望大家引以为鉴:1、说得太快,前两道题因为准备过,说起来特别快,提前好多秒结束战斗,到后面有点小尴尬……;2、对机经做的准备不够充分,而且对机经一直是半信半疑的态度,导致说的时候一边回忆昨晚想的答案,一边回忆刚才听力材料里面是不是跟鸡精所说的是一回事儿,结果没发挥好;3、做阅读和听力时感觉还好,口语时突然紧张了。大概是因为机经全中,给自己的压力很大,生怕自己说得不好丢分了,结果越怕-越紧张-越说不好……所以,口语最重要的还是心态,哪怕平常说的顺,考试的时候紧张了也是白搭,而对于这一点……我也着实做的不好。所以现在想尽可能多的去英语角找陌生人练口语,有意向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哈。4、写作考前一共练了15篇独立写作,3篇综合写作。(1)综合写作因为一直沉浸在口语六道机经全中的兴奋中,本以为写作也应该能中吧,哪想到综合写作完全是新题目,导致一上来就有点慌,加上听力的时候旁边一哥们儿的口语实在是太搞笑了,结果第一个Main Point(MP)没有听清。所以这一部分肯定丢了点分。这件事又一次告诉我们,心态确实很重要,抗干扰能力很重要。托福不仅考的是语言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应对考试的能力。(2)独立写作对于独立写作的话,能有这几分的提升自己还是感到挺欣慰的。第一次考试的时候练了三篇就上了考场,结果当时憋MP憋了半天。后来发现自己确实不太擅长展开思路,而这一点是会影响到口语的(同样会涉及到思路展开的能力)。所以在给自己进行复习规划的时候,对于作文,首先加强的就是思路展开能力,具体来说的话,就是找了二十多个题目,不做别的,光练MP的设计。刚练过没几个题目就发现了一些可以通用的东西。a. 思路展开因为托福作文的时间还是挺紧的,所以上来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确定作文框架,也即开头、结尾以及三个MP。开头结尾都好说,找几个范文看一眼就明白了。三个MP就要靠头脑风暴了,我喜欢用的方式是最大众的:万能理由法。根据网上的和新东方给的资料,自己总结了个“三美元(THREE$s)”原则。T:technology,H: health, R: relationship, EE: environment, employment, enjoy, $: s: safety。这些点对我来说基本可以囊括绝大部分话题了,不过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人,最好还是根据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总结出一个私人定制的原则。总之,根据这些方面一般可以至少即刻想出两个支持某一观点的MP。至于第三个点的话,不妨做个退步段。以“Admittedly(或Granted),….”开头,描述自己所支持观点的缺陷(所有的观点都能找到至少一个缺陷),段中想办法再做个“However, …”,支持回自己原来的论证。这样,一来找到了第三段的内容,二来论述能显得更全面。举个栗子:Do you agree or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The food we eat today is much healthierthan in the past.观点:不同意(作为一个中国人必然不同意啊)MP1:因为现代人们对efficiency的追求,会吃很多不健康,没有营养的快餐食品MP2:现代工业使得食品safety着实令人堪忧……真正的绿色食品成为奢侈MP3:Granted,现代technology使得人们更有可能追求健康(Internet)。However,多数人没有这样的意识和精力,至少在中国是这样(实在掰不下去就用“国情论”,托福考的是语言,不是智商,看起来合理即可)b. 词句积累托福与GRE和GMAT等其他考试相比,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他是个语言考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能力考试。所以,again,考的不是智商,而是对语言的操控与掌握,这一点在写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翻阅高分的作文都会发现,作者的词库特别丰富,表达手法非常多样。因此,词句积累当然也是必要的功课。经同学推荐,我选择了慎小嶷《十天突破新托福ESSAYS》,网上有PDF。其中的词、短语、句型都不错,比较地道,有些也比较酷炫,用来提高口语用词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内容也不算太多,我刷了大概三遍,重点的词句做了摘抄,有空的时候就看一下,感觉收益颇丰。(3)typo & revision对于托福写作打字总容易打错的问题,本人的应对是:练作文的时候在“记事本”里写,或者直接在TOP里写,写完复制到word里查错。每篇写完后对作文进行修改。除了对这些errors和typos的修改外,对文章内容的修订也是个很好的提高作文质量方法。每篇写完后,对其修订的内容包括,对论点的补充,替换更好的语句等等。练个三四篇,逐步将自己常用的这些语句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丰满,这样就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某种模式或者说模板,应对任何作文题都没什么问题了。我作文算练得少了的,一师姐跟我说,练上三十篇,闭着眼睛都能写托福作文了。我觉得这完全有可能,只要肯下苦功,拿下托福小case~有人说托福100以上就很难提高了,其实不然,关键之处在于要找到自己的弱点,之后进行各个击破。在备考托福的过程中,最大的获益就是这个提升分数的过程本身。因为托福本质上还是对语言能力的测试,所以,只有真正的能力上的提升才是取得高分的王道。而这是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的。说到这里,我一直很羡慕那些称自己一学期没听课,背了两天书,扫了两眼题期末考试就能妥妥儿拿90+的“神人”。无奈自己没有此等禀赋,不论是期考还是托福,都早早地进行准备,生怕自己有所懈怠。Anyway,这一个月的复习中所得到的经验教训又何止这寥寥千字,只不过,最深切的领悟还需各位亲自去体会。最后,祝愿各位托福儿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早日飞向梦想的彼岸!!原文转自
找个靠谱的替考、 身边有人就这么做的
个人觉得会比较难,但如果玩命努力总会有可能的!我一战112,30/28/24/30,看到成绩很吃惊,考前只是突击OG+部分tpo. 回想总结了一下是基础比较好,一开始阅读听力基本就能看懂听懂,只需要准备部分专业词汇。写作的话未用模板,是用的在新东方学到的2-1结构,争取较为全面的论证问题,词汇并没有很华丽,长短句结合,多用些句型,没想到就满分了。个人觉得比较难的是口语,一直觉得自己语调不错,只是每道题的准备时间实在太少,短期内必须大量熟悉各种话题,才能在考试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想上110,口语不能过低。不知道楼主要读什么专业,我是想读会计硕士,目前看到有target school 要求口语最低24。身边有同学准备了几个月,上过大课,也上过1对1名师小课,成绩仍不尽如人意,两次提高了只有几分,可见这种英语水平考试还是比较难以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的。我也在新东方上过大课,外界宣称的答题技巧觉得并不大适用托福,可能GMAT
GRE 还好些。考前机经还是要看的,我当时看的小马机经,写作中了,虽然考前也没完整写过,口语印象中也中了几道题,阅读听力看看经典加试就好,机经帮助并不十分大~希望对楼主有帮助,加油!祝你考出好成绩!
大家的回答都有些不负责,基础差的同学,比如说高考没有120分、6级别没有通过,托福词汇没有8000个,在三个月时间内达到110分是相当困难的,这还是委婉的说,应该是不可能的!但是! 题主只说快速、没有说手段是否光明磊落、那我就只能撕破留学届一个众人皆知但是都心照不宣的黑知识!那就是:买答案!!在美国每个地方的时差都是不同的,但ETS为了保障考试的公平性大多时候只会用一套试题,举个栗子:在三番8点就开始的考试,阅读和听力都考完了,甚至口语和写作也都完成了。纽约人民还刚起床呢,所以你在考试前就可以拿到了阅读听力的答案,某些卖家还提供口语和写作的关键词、题目,你甚至有1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只要你不害怕监控、不害怕被发现后所要承担的责任,那你将经历一个紧张刺激的上午。你所要的注意事项:①考场很重要,设备陈旧、监考松散的考点自然有利很多②答案已小抄的方式携带,小抄在不影响自己阅读的情况下还是要小,学渣成绩差,但人一定要有一己之长的。(某宝是万能的、切记!)③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听力好的人口语不会差,阅读30分,写作基本上不会10分,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方法鼓捣分差就会很明显,不排除ETS调查甚至是取消分数的可能④现在很多大学学乖了,自己还入学内测、英国甚至已经不承认托福了(做的好!为什么不改进自己也最清楚,十分有美式作风的机构,本人喜欢!!托福分数的真实性ETS自己最清楚)⑤除非和你一起合买答案,不然不要告诉任何人。这样只会伤害你自己,人性使然,你以为那么多读书那么差劲的人怎么申请的名校?最后我想要说的是,英语学习是个很有乐趣的过程、其实也不苦不累(被国内教育逼死上了大学才知道有词根这词源这种东西)、但是要学好,无论是哪种方法都是要付出汗水的,这种快速的方式很可耻,对真正付出汗水的人也不公平,你也不能体验那种自己拼搏后的成就感。人一定要有契约精神,超过100就删掉
跑题了还是忍不住了说两句, 每次在寄托看到谈论托福的都忍不住进去看两眼,然后就有各种大神说自己怎么怎么考了100分,110分....你们有考虑过我们这些学渣的感受么..牛人请略过此段, 学渣们进来先谈下托福分数吧, 大家看了各种100+分大神, 然后自己考了个70分80分肯定很纳闷 (好吧老子当年可是拼了老命考了4次才考到90分), 为什么别人分数都那么高我这么低呢,..先给大家一个概念, 全世界考托福的本科生的平均水平是78分(参考2011年).
而我国做为英语教育非常落后的国家来说, 平均分可能更低(具体我不了解)..而大部分美国学校的要求是79分(某些牛校牛专业要100分 102分 104分甚至110分不等)...所以在此安慰下众学渣, 其实我们还是有机会去美国的然后回答楼主的问题如何在3个月内达到110是由你本身的基础还有意志力和运气决定的,假设你裸考都能100了..那冲刺一下到110还有希望. 假设你现在只能考60分,70分.那就别废这份力了吧.有这份力的话你肯定也就不会有时间来问这个问题了..再谈托福分数与申请学校, 牛人略过, 学渣请看托福分数必然是申请学校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是达标到底有没有那么重要呢..举个栗子:09年底我申请了五所大学,专业是M.Arch. 当时学校的托福达标分数2所是100分, 2所是79分..我最后的托福成绩是90分..全部一股脑报了..最后四所录取..被一个要求79分的保底校拒了(汗)..托福分数达标真的有这么重要么????你以为是高考阿!!
我两次参加托福考试,第一次好像是106,第二次好像是110还是111。 两次考试相隔半年左右,第二次考试前我花了两周突击了一下考试技巧,感觉还是比较有用,跟大家分享下~1. 阅读。第一次30,第二次30(或许是29)。阅读如果备考的话,推荐看看New Yorker,挺有意思的长篇文章和纪实文学。如果能够比较轻松地看完的话,阅读应该没有太多问题。2. 听力。第一次29,第二次30。感觉听力就是送分的,不要走神就好。不走神的方法是适当笔记,有时候记太多反而容易漏掉信息。我第一次考试就吃了这个亏。3. 写作。第一次24,第二次28。写作有很多技巧的,特别是综合写作,原文的段落一定要改写,听力中的段落一定要原文听抄。我按这个方法提了4分,几乎全在综合写作提升。4. 口语。第一次23,第二次23。呵呵。
110+没有什么捷径,无非就是每天积累而并非盲目刷题,你英语的水平到了自然就能有这个分数。我今年高二升高三,托福112,我没有参加过任何托福补习,考前没有时间准备练了几天后就上考场了,轻松地考完轻松地拿到满意成绩,回过头来想想也没什么,扪心自问成绩代表的了什么?它只是大学的一块敲门砖而已。现在真正害人的是各种补习机构,英语学习应该是充满乐趣的而不是一天到晚做tpo,靠做题做出来有什么意思,真正能掌握的有多少?可能大家认为这是在帮学生节约时间,但这样补习的效果会有多少?学生能吸收多少?每年托福分数水涨船高,真正靠自己水平的又有多少?
三战托福终于上110了,和楼主分享下经验。三战托福110感想我的经验应该比较适合考完GMAT了,英语底子又不错的朋友们。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是广州某末等医科大学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平时爱好磨磨唧唧不务正业,先后考托三次:一战617香港,105分;二战714广州,100分;三战923香港,110分。我是考完了GMAT之后准备的托福,一战之前到深圳博智观摩了王文静老师的托福视频课,然后深圳博智的吴三三老师給我上了几次QQ语音课,就考试去了。按理说我英语底子还凑合,又是考完GMAT才考的托福,应该心理压力小些,但是磨蹭了三次才出了个本来应该很快就能出的成绩,我在此进行深刻以及严肃的检讨。我总结出以下几条检讨内容,望广大考完GMAT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的同学以我为戒,千万别学。1.
我12年4月17考完的GMAT。我在考GMAT前压力特别大,整整逃课两周浸泡式攻G,那时候博智老师都提醒我赶紧先报托福,要不没考位了。我没管,想着G还不一定能成呢哪儿顾得上托,一直没报名。后来G出分了心里大石头放下,再上托福报名网报名的时候我惊!呆!了!才4月份啊!广东就连8月份的考位都满了!我内心一阵抽搐,眼睛一闭心一横,订了香港6月17号的考位和16号晚的香港酒店。心疼啊!1000多港币住了五星级的香港维景酒店,你说他要是真五星级也就算了,香港五星级酒店那跟内地三星级是差不多的,房间里散发着潮湿的霉味,空调轰隆隆发出巨响,房间最多也就10几平。所以真心劝不愿意花钱的同学们要赶紧报名,不然去香港考试的成本还是蛮高的。2.
第二次在广州考试只考了刚刚100,是我也预料到的。二战是突然有人退考位了,正好给我撞见了。其实仔细想想不应该冲动报名的,因为714正好是我学校期末考试结束的第一天,其实二战托福我算是完全裸考,遇到期末考试的话其实是根本没时间复习的。所以第二个教训就是,如果你估摸着自己没时间安心复习的情况下硬上,结果一定是不好的。3.
其实我一战105的成绩是应该够了,可是我申请的其中一个大学Northwestern特别牛气,要求托福至少106。我二战完本来已经放弃了,想着反正人家名校也看不上应届生,是我妈妈一直念我,说你怎么这么没骨气,你看人家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随便考都有100+,你一个英语专业的怎么好意思。我实在是拗不过我妈,终于还是报了第三次。广州深圳这些地方必然是没有考位的了,就又跑去香港了,结果终于圆满收官,感谢母后大人。第三条教训就是,当你感觉要放弃的时候,有时候再坚持一下下其实就能撑过去。特别是对本来托福裸考就稳拿100+的选手,要相信自己,一定有进步空间,再挖掘一下自己的潜能,看看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还有哪项是有加分空间的,好好想想,不要let yourself off the hook so easy. 因为如果你不尝试,你永远不知道你能做到多好。4.
最后我要说的就是,想从100+拉到110的同学们,如何发现你自己加分的空间。我把我三次考试小分截图给大家看一下:一战:二战:三战:先说阅读。我阅读一直是那个主旨题不太灵,但是主旨题又是分值大的。所以一做不好分数就下来了。而且词汇题也挺看人品,你会就会,碰到不会的你背了整本单词书也没用。所以我感觉我阅读如果能主旨题做得好一些,应该就不止26分。听力。听力是比较考题感的。我一战二战的听力大家考完都说不难,反而是三战考完网上很多同学都说很难。我觉得一战二战听力没有拿高分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题感。题感的意思就是,你听了那段话之后,你能不能敏锐地感觉到哪个地方他要出题。这种题感是得练出来的,也就是你得不间断地坚持听一段时间。拿几套TPO连续几天听听,基础好的同学应该不出一个星期就能练出题感,当你发现他说某句话的时候你能想到,哦他有可能这么考你,那你的题感就来了。但是这种题感你要是断断续续地练就很容易会丢掉,所以我的建议是听力考前集中训练。口语。我的一战二战的口语是24分,三战提高到了27分,加分幅度比较大。很简单,只有一个原因:我三战前一个同学跟我说,口语有机改的,所以不能“um”。(我知道很多同学一定会鄙视我连这个都不知道了!我也觉得自己弱爆了考了两次连这个都不知道)一定是我考前太吊儿郎当了没把口语当回事,没关注这个问题,觉得只要把意思说出来了就好。事实证明,我准备三战前拼了老命地控制自己不要说“um”是正确的。我表达的意思和一战二战应该是差不多的,都是按照模板来的,该复述的关键词基本都复述了,差别应该就出在这个“um”上。写作。小作文也是考前集中训练就可以了,因为可以照着模板来,复述听力材料的程度越高得分越高。大作文就不一样了,确实得练。一练打字速度,二练论证能力。应该说语法和拼写不糟糕的情况下,字数越高得分会越可观,因为至少证明你在规定时间内非常能写。我一战作文是475字,二战425字,三战写到了519字。我一开始电脑写大作文的时候也非常纠结,常常写半个小时写不到350字。如果作文写不够字数的同学想拉分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一旦字数过关,而语法又过得去的同学,想要高分其实也不是很难的事情。最后跟大家说一个可能不是事儿的事儿。我感觉香港考托主观题可能是给分比较慷慨。我自己两次在香港考试就是这么觉得的,我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同学,她高考英语148分,但是广州一战准备了一周才考了98分,隔了一个月跑香港二战,裸考了个114。所以要是不介意多花点钱的同学,其实可以去香港碰碰运气。祝大家都能赶紧出分赶上第一轮第二轮申请!有缘咱们美利坚见!
基础好的话,比如裸考六级600左右,一战托福100左右的话,一周就够了……(三天刷题写作文两天看机经准备口语),但是这一周要全力以赴机经非常管用,尤其是口语,每题都要认真看。考试节奏好的话可以听到口语题,利用休息时间准备考过GRE就更好,作文刷刷飙到600+就不用担心了刚上110的撸过……26 29 26 29 蛮有节奏感的分数,阅读竟然跪了
既然你口语作文都不好,听力想必也够呛,这么多短板,还想三个月就达到110,你觉得可能吗?为了不打击你的积极性,假设你每天有6到8小时学习时间,作为一个IBT考到115,阅读和写作满分的人,给你点建议吧:听力:精听科学美国人估计你是来不及了,好好听Delta那本书足矣,要听到每个字都能听懂的程度。这本书里面的学习情境对话以及课堂讲座非常接近IBT听力部分的水平。得听力者得IBT, 听力贯穿IBT考试的始终,一定要在这上面下工夫。口语:没有捷径。就是把题库中的题目分类,每一类写个万能答案,然后猛背,用计时器掐时间,每一题要达到在规定时间内背完的流利程度。不知道口语题怎么回答请google或百度。写作:先背10篇新概念3的文章(pollution, collector, punctuality, travel, justice, country life, new year resolution那几篇)。背熟之后,选用自己觉得不错的句子和词汇编成自己的作文模板。 最后一个月或两个月复习的时候把高频作文题都过一遍,每天计时写一篇完整的,再写几篇提纲。阅读:这个大概是大家的强项吧不用多说了,多做真题多总结错题提高阅读速度吧。最后,机经很重要,尤其是听力的,考前多看看,看熟了,考场上听的时候就会感到背景知识比较熟悉,听起来会容易一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托福tpo破解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