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市人民医院第一中学要进行入学考试吗?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文字介绍,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
[说明]该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
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上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它们的使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农
业经济的特点是
A. 重农抑商
B. 南稻北粟
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
3、“仲尼虽圣,效之则颦,之则步,丑妇之贱态。”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中与此最相符合
4、“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5、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6、人民网消息:在纪念圆明园罹劫l50周年的晚会上,新西兰一位英法联军后裔家族向
方捐赠了一对流散海外的小瓷瓶。据考证,这对小瓷瓶并非是圆明园文物。除北京外,
认为这对小瓷瓶当年流散的地点还有可能是
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是安徽人王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因币
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
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人中国,引起币制改革
②鸦片大量进人,白银外流
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军费开支浩大
④西方对华输出资本猛增,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8、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
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A.对犯罪的惩处力度
B.法律规定的立足点?
C.立法的完整全面性
D.打击犯罪的效果
9、有位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
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
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10、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
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1787年,《美利坚台众国宪法》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
得对民用船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
该 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
B.三权分立
C. 民族主义
D.共和主义
12、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
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 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来源:#]
B. 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C. 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 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13、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
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
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
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14、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
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D.①③④[来源:]
15、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
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
,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
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16、“西晋太康年间,文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
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
A.都城不在洛阳
B.造纸术没有被发明
C.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
D.赋这种形式没有诞生
17、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
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18、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的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
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堂
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19、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20、李约瑟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
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
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的解释与推广。”对此理解准
A.个人、社会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B.研究人类,只有从研究人本身开始
C.古代中国只重视对人的研究,不重视技的研究与推广
D.人类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21、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
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
①《清明上河图》
22、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
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
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 “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23、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
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
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
”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24、元旦期间,高三某文班举办一场朗诵会,朗诵的作品主要有《西风颂》、《德国,一
个冬天的童话》。据此你认为这些朗诵作品的风格是
A. 古典主义风格
B.浪漫主义风格
C.现实主义风格
D.现代主义风格
25、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
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
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二、非选择题 (50分)
26、(16分)留生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留生享受唐政府的优待。为了照顾外国和其他民族的生,特设宾贡,
考中者称宾贡进士。宾贡进士以新罗、大食、渤海等国的留生为多。宾贡进士在唐朝
可入仕做官,如新罗留生崔致远十八岁考中进士,后在唐淮南节度使军中任职。各国
入唐生对国际交往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在长安招聘人才,交结其他国家使节,
搜集或出资购买书籍,特别是他们将习、了解的唐文化与典章制度传播于各国,
从而更增加了盛唐气象的国际色彩。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材料二 玻利瓦尔在书信中写道:“我被送到欧洲习。……我研究过洛克、孟德斯鸠
、卢梭、伏尔泰等人。”玻利瓦尔研究者比拉认为:“近代法国作家和哲家的作品给了
他以最坚实的文化知识。孟德斯鸠的作品主要给玻利瓦尔以思想上的启迪,而卢梭
的著作则引起他感情上的共鸣。”玻利瓦尔访问意大利期间,到蒙特萨克罗远足,
想到罗马的光辉和贫困,激动得脸色骤变,宣誓要为美洲的独立献身。可以说,这就是
解放者诞生的时刻。
——摘编自[委内瑞拉]奥古斯托·米哈雷斯《解放者》
材料三 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东渡日本,重新探索救国真理。
1901年,邹容离开重庆前往日本。到日本后,邹容一面勤奋地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
期的理论和历史,如《民约论》、《法国革命史》等书;一面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
革命斗争。在日本期间,他还写成《革命军》一书初稿,回国后以“革命军中马前卒
”署名出版。章太炎为之作序,称许《革命军
审题人:高三地理备课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总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说明]该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4
(2012-8)
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已知命题p:对任意A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请将答案填写答题卡中)
1|2[来源:,]|3|4[来源: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
一、在下列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65:39H:1O:16N:14C:12Na:23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1.选择题:(36×1.5=54分)
1、组成生物的化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几种元素与A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5届高三上期期中考试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2分)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年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70分)
1.下列史实符合西A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
河北省定兴县北河中年高一上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名师解析】河南省开封市2015届高三上期定位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综析】本套试题命制较为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
选择题(48分)
1.下列改革中有利于社会转型的决定性措施是(  )
A.王安石推行均输法、市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一中2015届高三上期11月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Word版含答案
本试题分为第I卷(选I都昌四中占华城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
九江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 占华城 &&&&更新时间: 8:18:27
九江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怪癖(p&)&&&&&&& 綰(wǎn)结&&&&& &&汗流浃(jiā)背&&&&&&& 莞(wǎn)尔一笑
B.胡诌(zhōu)&& &侪(ch&i)辈&&&&&&&& 佶(j&)屈聱牙&&&&&&&& 咄(duō)咄逼人
C.考妣(bǐ)&&&&&&& 市侩(ku&i)&&&&&&&& 人才济(j&)济&&&&&& 椎(chu&)心泣血
D.解元(ji&)&&&& 征辟(p&)&&&&&&& &掎角(jǐ)之势&&&&& &一哄(hōng)而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磨蹭&&&&&&&&& 厚积博发&&&&&&&&& 异曲同功&&&&&&&&&& 杳无音讯
B.羁拌&&&&&&&&& 良晨美景&&&&&&&&& 蓬荜生辉&&&&&&&&&& 涣然冰释
C.暮霭&&&&&&&&& 丰姿绰约&&&&&&&&& 天高地迥&&&&&&&&&& 平心而论
D.瞻仰&&&&&&&&& 共商国是&&&&&&&&& 蜂拥而上&&&&&&&&&& 日薄夕山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贫困县,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B.连续晴朗了几天,气温也一点点回升了,连之前噤若寒蝉的鸟儿们也在枝头活跃了起来。
C.你的发言很有见地,作为抛砖引玉之篇,让我们深受鼓舞,也给了这次大会一个良好的开端。
D.看见好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窘迫样儿,他最后还是没憋住,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既能敏捷地反应迅速变动的事物,又方便报纸杂志及时刊登;因此,散文创作和反应我们社会各方面的风貌之间大有关系。
B.我不知道,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兄弟当中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
C.《史记&匈奴传》有如此记载:太初四年&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障列亭,至庐朐。&
D.他读的哲学书籍大约有两类: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原著,第二类是中外哲学史家的著作。(包括介绍他们哲学思想的读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这次羽毛球邀请赛在新建的贺家山体育馆举行,参赛选手经过小组赛和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
B.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评价、浏览、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
C.通过网络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网络文化渗透传统优秀文化血脉,引导年轻一代加深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理解与认同,并利用这笔宝贵的精神资源建设当前的先进文化。
D. 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视察了&汉城柳京守105坦克师&,这是金正恩自金正日逝世后第一次视察人民军部队。
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即一个人只要克服自身的私欲,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标准,那么天下人都要赞许他是个仁人了。可见孔子把&礼&奉为德行的最高标准。(《论语》)
B.觉民和琴本是青梅竹马、真诚相爱的一对恋人,只是因为双方母亲在牌桌上有了摩擦,就儿戏般地拆散了这对情侣。觉民最终愤而出走,在觉慧的鼓励和帮助下,逃离了高公馆。(《家》)
C.奥菲利娅是一个纯洁的少女,可是也不够坚强。她太单纯,不了解周围社会问题的复杂。所以当灾祸接二连三地到来,她就承受不了了,丧失了理性,发了疯,最终溺水而亡。(《哈姆雷特》)
D.有一次继父用鞭子打大卫的时候,大卫把他的手咬伤了。他把大卫监禁了五天,之后又送到一所寄宿学校。逃离了继父的魔爪,大卫在这所学校里过得很快乐。(《大卫&科波菲尔》)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9题
砚,是人们熟悉的磨墨工具,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黄帝时代是我国从原始氏族阶段向国家形成过渡的时期,当时,已经出现私有财产,人们把自己心爱的墨海&&大砚,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拥有。砚铭,是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部分的一种可长可短、亦诗亦文、不拘一格的自由文体。古人大多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就是今人,也时闻有如此雅兴。因此,它也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它不仅能增加砚台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还是评定文物的标准和鉴定真伪的依据,故颇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砚铭也由最初简单表示所属关系的姓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记事咏物、说理寄情、言志叙怀的文学形式。《大戴礼记》所载的西周太公金匮砚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砚铭,是以文学形式写成的,其铭曰:&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得无白。&不过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的砚铭,还是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作为文学形式的早期砚铭,大多数是就砚说砚,是文人用以品评和赞美砚的。到了宋代,人们喜欢用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从此以后,言志寄情、赋诗诵词便成了砚铭创作的主流之一,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文天祥写的砚铭:&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就属此类。
  砚铭作为艺术品的出现,比作为文学作品要晚得多,它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宋末元初,我国篆刻艺术空前兴盛,砚铭在它的影响下,开始向艺术方向发展。在刻制技艺上,砚铭广泛地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大大地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同时砚铭亦趋于完备,年款也较之前代更为普遍,并出现了在铭后加钤[注:盖(图章)]的新内容。从此,款记便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明清时期,赏砚之风日盛。当时金石书法名家辈出,他们中不少人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如纪晓岚。为了把书法、雕刻和装饰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其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在书写和镌刻之前,都要对砚铭的全面布局、章法的疏密错落和刀法运用进行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砚面构图,因形而异,行、草、篆、楷,因砚而择,使其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同时刀法的运用也力求做到笔画的顿挫、轻重、快慢、转折,要刻得生动自然,既有笔意又有刀味。不过,砚铭的书写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写作,因受到砚面与雕刻过程的限制,制作者选用的铭文大多简短、扼要、精辟,因此砚铭虽短,却字字千金,均是砚铭者的真情流露,从而使砚铭的文学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真正成为既具观赏性,又具实用性的艺术品。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人大多把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鉴赏家一般把砚铭当作鉴定文物的依据。
  B.砚铭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内容上大多就砚说砚。
  C.清代的纪晓岚是明清时期金石书法名家中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的名家。
  D.宋代,文人墨客用砚铭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8.砚铭作为艺术品&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末元初,砚铭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
  B.宋末元初,款记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
  C.明清时期,砚铭简短、扼要、精辟,字字千金,能充分地表现砚铭者的真实情感。
  D.明清时期,砚面构图,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刀法运用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词能更好地抒情言志,从文天祥开始,宋代的砚铭大都用诗词形式写成,一般不用散文写砚铭。
  B.随着世界性收藏热的升温,带有优秀砚铭的砚,将成为当代喜欢收藏砚的人追求的对象。
  C.伴随时代的发展,砚铭逐渐把艺术同人们的思想趣味和修身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赋予砚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D.砚铭大多能提高砚的价值,传承情况可以考察的质佳的古砚则会有不同于一般艺术品和文物的潜在价值。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徐绩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绩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绩杖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绩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绩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绩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绩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
绩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
大观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绩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绩亦终不复用。
以疾卒,年七十九。绩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绩传》)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者不能夺&&&&&&&&&&&&&&&&& 夺:强行改变
B.堤成,民赖其利&&&&&&&&&&&&& 赖:依赖、享用
C.俾尽心去取&&&&& &&&&&&&&&&&&俾:通&卑&,谦恭
D.绩不少降节&&&&&&&&&&&&&&&&& 少:稍稍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使者使绩杖之&&&&&&&&&&&&&&&&&&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姑涅臂以戒&&&&&&&&&&&&&&&&&&&& 臣具以表闻
C.推讲而力行之耳&&&&&&&&&&&&&&&& 因人之力而敝之
D.今日乃闻嘉言&&&&&&&&&&&&&&&&&& 臣乃敢上璧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绩刚直守正的一组是 (&& )
①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②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③绩恶亶为人,辞不答
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⑤绩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
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4分)
&&&&&&&&&&&&&&&&&&&&&&&&&&&&&&&&&&&&&&&&&&&&&&&&&&&&&&&&&&&&&&&&&&&&&&&&&&&&&
②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4分)
&&&&&&&&&&&&&&&&&&&&&&&&&&&&&&&&&&&&&&&&&&&&&&&&&&&&&&&&&&&&&&&&&&&&&&&&&&&&&
③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4分)
&&&&&&&&&&&&&&&&&&&&&&&&&&&&&&&&&&&&&&&&&&&&&&&&&&&&&&&&&&&&&&&&&&&&&&&&&&&&&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8分)
别舍弟宗一①
&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 &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释①:本诗作于柳宗元再贬柳州时,宗一是柳宗元的从弟。
(1)赏析颈联中两处比喻的妙处。(4分)
&&&&&&&&&&&&&&&&&&&&&&&&&&&&&&&&&&&&&&&&&&&&&&&&&&&&&&&&&&&&&&&&&&&&&&&&&&&&&&
(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4分)
&&&&&&&&&&&&&&&&&&&&&&&&&&&&&&&&&&&&&&&&&&&&&&&&&&&&&&&&&&&&&&&&&&&&&&&&&&&&&&
15.古代诗文填空,选取五小题中的四小题作答(8分)
(1)&&&&&&&&&&&&&&&&&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2)&&&&&&&&&&&&&&&&&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固时俗之工巧兮,&&&&&&&&&&&&&&&&& 。背绳墨以追曲兮,&&&&&&&&&&&&&&&&& 。
(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后之视今,&&&&&&&&&&&&&&&& 。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流泪的滕王阁&&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株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藉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骛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阑干。浅云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脸。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行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二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 / 躲在云层下 / 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 /& 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惟有惘怅地醉去。滕阁王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惘怅。
斜阳已成余辉,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选自《散文》2003年第10期)
16.开篇说:&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这里&期待的身影&指的是谁?&赣江&与被寻找的这个人的什么关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说:&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从全文看这里的&伤痕累累&有什么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8.文中说:&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结合自身阅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9.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作者借滕王阁上凭吊王勃,描写了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上写作诗赋时的那种忧郁伤感的情怀,并高度肯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B、&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一句中的&风景&一词,其含义是&适合展现个人才华、施展个人抱负的领域&。
C、文中&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这句话,意在表达对王勃的深深哀思。
D、全文以极具抒情性的笔调表达了对王勃的千古追思。文章写&流泪的滕王阁&实际也是写自己为王勃的际遇而感伤流泪。
E、文中&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这句话,意在点明人生无常的主旨。
六、(15分)
20.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五星红旗升起的瞬间。回忆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升国旗的场景,可以是你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从影视作品中看到的,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将这一场面描绘出来,200字左右。
七、(50分)
21.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 读了这首诗,你有何联想和感受?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联想和感受要与诗歌的寓意相关。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
参考译文:
徐绩字元功,是宣州南陵人。被举荐为进士,被选举(选拔举荐)为桂州教授。朝廷的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都市人民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