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溶液ph最大的是电对不受介质PH影响的是

文档贡献者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不同萃取介质对纺织品pH值检测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不同萃取介质对纺织品pH值检测,ph梯度萃取,梯度ph萃取法,纺织品检测,纺织品检测市场分析,ph检测仪,纺织品检测项目,纺织品检测中心,ph在线检测仪,ph值检测方法,ph值检测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1:15:01|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不同萃取介质对纺织品pH值检测.PPT锌营养状况对向日葵生长介质pH值的影响(简报)--《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锌营养状况对向日葵生长介质pH值的影响(简报)
【摘要】:正 根际 pH 值对植物的营养状况和生长状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缺铁双子叶植物和除禾本科植物以外的单子叶植物均可通过增加根系质子分泌量来酸化根际环境,从而提高根际铁的溶解度以适应缺铁的不良环境。缺磷植物也可通过酸化根际微区环境来改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根际pH值对植物的营养状况和生长状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缺铁双子叶植物和除禾本科植物以外的单子叶植物均可通过增加根系质子分泌量来酸化根际环境,从而提高根际铁的浓解度以适应缺铁的不良环境〔‘1。缺磷植物也可通过酸化根际微区环境来改善植物的磷营养〔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广西气象;1980年05期
储钟稀,许春辉,毛大璋,赵福洪,戴云玲;[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980年02期
游殿书;;[J];世界知识;1980年03期
张国海;;[J];今日科技;1980年04期
黎音;;[J];今日科技;1980年05期
曾北危;;[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80年04期
Z.S董婉秋;;[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1980年04期
施浒;;[J];生命世界;1980年04期
王钧,万石双,李英;[J];云南植物研究;1981年04期
莫家让;[J];广西植物;198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梁军;孙振元;商慧君;杨学军;宿友民;;[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优秀论文选编[C];1999年
马天真;齐玲;;[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汤小羚;罗小玲;廖泮辉;张小平;;[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林秀荣;王惠琴;赵清水;;[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张亚非;徐达道;;[A];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高善深;邓金肖;岳惠芬;;[A];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Olfat A.;韩晓滨;;[A];第一届妇幼营养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89年
官军;杨家驹;;[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钱绍中;刘美华;;[A];江西省第三届营养学术会议及优秀作品评选目录汇编[C];1989年
何才平;杨弘远;;[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树军;[N];北京科技报;2000年
王樊;[N];中国妇女报;2000年
辛华;[N];中国税务报;2000年
志坚;[N];湖北科技报;2000年
朱墨;[N];河南科技报;2000年
廖光明;[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谢金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杨永宜;[N];四川科技报;2000年
于海;[N];市场报;2000年
闻斋;[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展志岗;[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曹翠玲;[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马骏;[D];湖南农业大学;2002年
李凌;[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戚金亮;[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李英慧;[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曹冬梅;[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姜闯道;[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郝彦玲;[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王进;[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朝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年
陈晓红;[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刘维仲;[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宋秀芳;[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白彦霞;[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李绪彦;[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席磊;[D];浙江大学;2001年
张领兵;[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1年
王少华;[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周海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不同磷水平和介质pH对玉米和小麦镉积累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不同磷水平和介质pH对玉米和小麦镉积累的影响
【摘要】:将植株培养在4个磷浓度(0,0.12,0.6,3.0mmol/L),两个镉浓度(0,4.0μmol/L)和两个pH(5.0,6.0)的组合溶液中,研究介质中不同磷浓度和pH对玉米和小麦体内含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介质pH6.0条件下,提高磷水平能降低上述两种作物根系和茎叶中镉的含量。培养液中磷浓度为0.6mmol/L时,植株体内镉的含量最低,其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磷的供应过多或过少均使玉米和小麦体内镉含量上升,其生长量则有所下降。在介质pH5.0时,玉米和小麦体内的含镉量均高于pH6.0下的植株,且随供磷量的提高呈上升趋势。在有镉条件下,介质pH6.0时,适宜的磷浓度还能提高上述作物体内锌、钙、镁、钾的含量。这对保持植株体内养分平衡、促进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S513.06【正文快照】:
植物体内的镉含量通常由土壤溶液中镉浓度、养分比例、pH、质地、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所决定[1、2]。在溶液培养时,植物根系对镉的吸收多寡主要取决于镉的供应量、溶液各种离子养分浓度、H+浓度以及离子间相互作用等[3]。近年来,由于磷肥的大量使用,特别是一些含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董善辉;李军;赵梅;;[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陈晓婷,连丰;[J];福建环境;2003年01期
胡莹,朱永官,黄益宗,刘云霞,王凯荣;[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罗承辉,廖柏寒,曾敏,张永;[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刘吉振;李燕;张谊模;张洪成;向华丰;徐卫红;;[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刘吉振;张谊模;李燕;张洪成;向华丰;徐卫红;;[J];江西农业学报;2009年08期
夏运生,王凯荣,张格丽;[J];农业环境保护;2002年03期
赵中秋;蔡运龙;朱永官;;[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张晓萍;宗良纲;郑建伟;沈莉萍;蒋培;;[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梁烜赫;王洪君;曹铁华;陈宝玉;王楠;张磊;王立春;;[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凯荣;[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宋正国;[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刘平;[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黄运湘;[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曾翔;[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咸翼松;[D];浙江大学;2008年
赵士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孙永红;[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邱丘;[D];中山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董克虞,陈家梅;[J];环境科学;198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居婷;张春华;胡延玲;葛滢;;[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孙力;杨元根;白薇扬;闭向阳;金志升;;[J];地球与环境;2006年02期
张潮海,华村章,邓汉龙,饶秀庭,高树芳,王果;[J];福建农业学报;2003年03期
周静;崔键;梁家妮;;[J];华北农学报;2008年S2期
秦世学;[J];环境科学丛刊;1983年10期
董克虞,陈家梅;[J];环境科学;1983年04期
张亚武,金志玉,李惠清,宋宝刚;[J];环境科学;1984年04期
刘海亮,崔世民,李强,刘欣,彭永康;[J];环境科学;1991年06期
周焱,钱肖余,罗安程,贾华清;[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6年06期
姚晓惠;;[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科理;[D];浙江大学;2010年
徐祥英;[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邬飞波;[D];浙江大学;2002年
葛才林;[D];浙江大学;2002年
孙光闻;[D];浙江大学;2004年
王蔚华;[D];扬州大学;2004年
王凯荣;[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徐爱春;[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顾继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海云,王秀峰,魏珉,邢禹贤,崔秀敏;[J];山东农业科学;2002年02期
郭晓燕;袁玲;;[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岳寿松,于振文;[J];山东农业科学;1994年01期
张翠珍,邵长泉,孟凯,泉维洁,侯晓芳,邹强;[J];山东农业科学;1998年04期
阎晓明,何金柱;[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6期
李录久,许圣君,李光雄,张祥明,王允青,刘英,况晶;[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1期
叶亚新,金进,王金虎;[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杨苏才;南忠仁;曾静静;;[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杨和连;张百俊;;[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黄秋婵;黎晓峰;李耀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金彪;[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徐祥英;[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卞建春;[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程旺大;[D];浙江大学;2004年
孙光闻;[D];浙江大学;2004年
李正文;[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刘建国;[D];扬州大学;2004年
王凯荣;[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陈保冬;[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徐向华;[D];浙江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玲;刘文长;査立新;刘洪青;;[J];安徽地质;2010年04期
高向阳;陈启航;冉慧慧;朱玲;张晓歌;;[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李亮亮;张大庚;依艳丽;王延松;李天来;;[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3期
杨霞;成杰民;刘玉真;;[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白秀;戚青青;陈剑;王江;;[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黄月华;胡跃;付芝红;余舒舒;江剑侑;;[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张慧;王超;王沛芳;薛艳;;[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黄月华;付芝红;余舒舒;江剑侑;胡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王锦平;张士勇;司阳;;[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9期
宋仕川;刘存东;庄红娟;;[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永贵;[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张鑫;[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李丽君;[D];山西大学;2006年
刘爱民;[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唐将;[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柏世军;[D];浙江大学;2006年
徐爱春;[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黄运湘;[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曾翔;[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张永;[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铨荣,石英;[J];环境科学;1978年03期
陈涛,吴燕玉,张学询,孔庆新;[J];环境科学;1980年05期
董克虞,陈家梅,邓小莹;[J];环境科学;198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龚剑;张诠;占永革;;[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王增焕;王许诺;林钦;李刘冬;;[J];水产学报;2011年08期
殷秋妙;徐爱平;赵沛华;;[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张妍;刘俊辉;;[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张严伟;王莉;姜滢;周岩民;;[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1年06期
赵首萍;张永志;于国光;王钢军;叶雪珠;;[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9期
吾拉木·古拉洪;;[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1年04期
孙海;周青;;[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8期
王天顺;方锋学;杨玉霞;梁俊;莫磊兴;范业赓;唐昭领;;[J];Agricultural Science & T2011年05期
巫晓杰;申玉春;叶宁;吴灶和;杜晓东;;[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毛志瑛;;[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王莎莎;陈龙;佘秀娟;;[A];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许梓荣;韩新燕;;[A];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王文祥;廖惠珍;李锋平;王章敬;;[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李旭;;[A];上海(第二届)水业热点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张思亭;刘耘;;[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袁悦;王觅;潘昊;高扬;谌红丹;潘卫三;;[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闫培芳;梁景平;;[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张磊;王进军;赵志模;;[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金泓烨;;[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红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作者系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高级农艺师。;[N];福建科技报;2004年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
张丽英;[N];中国畜牧报;2002年
郭美玲;[N];中国医药报;2000年
李叶;[N];国际商报;2003年
辛化;[N];物资信息报;2005年
长沙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
廖一民;[N];大众卫生报;2001年
田连华;[N];电子报;2005年
孙江红 记者 张 华 陈 铁;[N];中国质量报;2005年
通讯员 杨璞 朱群;[N];家庭医生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祥英;[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洪峰;[D];复旦大学;2003年
卞建春;[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张金彪;[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韩新燕;[D];浙江大学;2004年
刘洪亮;[D];兰州大学;2010年
熊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蒋将;[D];江南大学;2011年
王凯荣;[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陈童;[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能飞;[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许舸;[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朱艳霞;[D];浙江大学;2006年
高树芳;[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李瑛;[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王激清;[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许卫锋;[D];扬州大学;2004年
赵宇侠;[D];吉林大学;2004年
张春乐;[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张文玲;[D];苏州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pH对粘土矿物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影响-工作总结范文网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农学
pH对粘土矿物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影响
第32卷第2期2012年2月环境科学学报ActaScientiaeCircumstantiaeVol.32,No.2Feb.,201232(2):419-424孙慧敏,殷宪强,王益权.2012.pH对粘土矿物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ActaScientiaeSunHM,YinXQ,WangYQ.2012.TheeffectofpHonthetransportofclaymineralcolloidinsaturatedporousmedia[J]Circumstantiae,32(2):419-424pH对粘土矿物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影响1,21,2,*2,王益权1,孙慧敏,殷宪强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杨凌7121002.农业部黄土高原农业资源与环境修复重点开放实验室,杨凌712100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录用日期:摘要:环境pH值条件的变化是影响土壤胶体运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关键词:pH;高岭石;蒙脱石;穿透曲线;HYDRUS-1D)02-419-06文章编号:0253-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TheeffectofpHonthetransportofclaymineralcolloidinsaturatedporousmedia22,*2SUNHuimin1,,YINXianqiang1,,WANGYiquan1,1.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NorthwestA&FUniversity,Yangling7121002.KeyLabforAgricul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RemediationinLoessPlateauofAgricultureMinistryofChina,Yangling712100Received3May2011;receivedinrevisedform19June2011;accepted22June2011Abstract:ThepHisanimportantfactorwhichaffectsthetransportofcolloids.Kaoliniteandmontmorillonitewerecommontypesofexperimentalmaterialsinsoilwithdifferentstructuralclayminerals.Byindoorsimulationandmathematicalmodelanalysis,thispaperinvestigatedthemigrationmechanismoftwotypesofinorganiccolloidsinporousmediawithdifferentpHconditions.TheresultsshowedthatthetransportofkaolinitecolloidwasaffectedbypHdramatically.Theξ-potentialandparticlesizevariedsignificantlywiththevariedpH,withsignificantlydifferentbreakthroughcurvesunderdifferentpHconditions.Inacidiccondition,therecoveryrateofkaolinitecolloidwassignificantlyreduced,whilethepHhadnoinfluenceonthatofmontmorillonitecolloid.ItwasreliabletosimulatecolloidtransportinsaturatedporousmediamodelbyHYDRUS-1Dmodel,andthesimulateddatahadsignificantorremarkablysignificantcorrelationwiththemeasureddata.Keywords:pH;kaolinite;montmorillonite;breakthroughcurve;HYDRUS-1D1引言(Introduction)在土壤和水环境中稳定存在(FluryandQiu,2008;KantiSenandKhilar,2006;Richardsetal.,2007;SenandKhilar,2006),并且还能够以类似于水相的迁移速度进行运移(Saiersetal.,1994a;SaiersandHornberger,1996;Saiersetal.,1994b),还可以作在土壤和水体系中广泛存在着自然胶体,由于其具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对污染物显示出很高的亲和性.移动的胶体可以作为污染物的载体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No.2006BAD09B0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专项(No.07ZR04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No.2010BSJJ072)SupportedbytheSubjectofNationalKeyTechnologyResearchandDevelopmentProgramoftheMinistr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No.2006BAD09B04),theSpecialResearchFoundationofNorthwestA&FUniversity(No.07ZR044)andthePh.D.StartupFoundationofNorthwestA&FUniversity(No.2010BSJJ072)mail:huiminsun@126.com;*通讯作者(责任作者),E-mail:xianqiangyin@yahoo.com作者简介:孙慧敏(1977―),女,讲师(博士),E-Biography:SUNHuimin(1977―),female,lecturer(Ph.D.),E-mail:huiminsun@126.com;*Correspondingauthor,E-mail:xianqiangyin@yahoo.com420环境科为载体,显著增大污染物运移的距离和净速率(Kretzschmar,1999;McGechanandLewis,2002;RyanandElimelech,1996;Williametal.,1991;刘庆玲和徐绍辉,2005),因此,对水土环境中自然胶体迁移的准确预测,可以为预测水土环境中污染物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受到胶体特性、介质物理性质和溶液化学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Caoetal.,2002;ElimelechandO'Melia,1990;GamerdingerandKaplan,2001a;Goldenbergetal.,1989;JamesandChrysikopoulos,2000;McDowell-Boyer,1992;Sutherland,2003;WanandTokunaga,1997;Yaoetal.,1971;刘庆玲等,2007).离子强度、pH值以及平均孔隙流速作用下的胶体运移和沉积规律被进一步揭示,胶体的动电性质、粒径分布以及胶体与含水介质的空间排斥效应等方面对运移过程中的微观机理亦有相关报道(GamerdingerandKaplan,2001a;2001b;刘庆玲等,;贾晓玉等,2009).另外,胶体的运移过程也有大量的模拟研究,发现基于对流弥散方程的数学模型可较好的模拟自然胶体(包括细菌)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运输行为(Bradfordetal.,2003;Corapciogluetal.,1999;Tufenkji,2007).粘土矿物胶体是土壤中胶体的主要成分,比有机胶体含量高几倍到几十倍.高岭石胶体和蒙脱石胶体是土壤中主要的无机粘土矿物类型,在我国土壤中分布广泛.本研究选用这两种常见的、表面性质差异较大、晶架结构有所不同的粘土矿物胶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室内的用石英砂柱作为多孔体介质的出流实验,研究不同pH值条件下胶体穿透曲线,分析胶体运移过程及规律,以加强对自然环境中胶体迁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胶体促进污染物运移机理的理解.2材料与方法(Materialsandmethods)2.1供试材料将5.0g的高岭石粉末和蒙脱石粉末(CloisiteNa+)分别加入1000mL去离子水中,剧烈振荡.然后用超声波分散30min,将混合物转入1000mL的三角烧瓶中,静置24h,虹吸上清液备用.胶体原始溶液浓度在稀释前用重量法进行测定.实验中所用胶体为将胶体原液进行稀释,得到的100mg?kg-1的高岭土胶体溶液和200mg?kg-1的蒙脱石胶体学学报32卷溶液.在穿透实验中用石英砂作为多孔介质,粒径为0.4~0.5mm,实验前用0.1mol?L-1NaOH和去离子水进行清洗.2.2实验方法2.2.1粘土矿物胶体运移实验方法实验所用玻璃柱的直径为2.5cm,高为15cm,采用湿法装填石英砂于玻璃柱内.为了在装填的过程中保持均匀且不产生气泡,首先将少量的石英砂轻轻倒入到柱子底部8mL的蒸馏水中,当砂面处于液面以下1cm左右处,再用玻璃搅拌棒搅拌玻璃柱中的砂子.然后继续添加8mL去离子水于柱中,按照前面方法装填,直到柱高达到15cm.每个柱子用砂约130g左右,孔隙率为0.42左右.在胶体储备液中分别加入HNO3和NaOH溶液来调节pH值,胶体溶液的流速利用连接到柱子下方的蠕动泵来进行控制,溶液在柱内由下向上流动.先用去离子水冲洗砂柱,至出流液澄清之后,继续分别用不同pH值的水溶液冲洗砂柱,当柱体的pH值达到稳定之后,切换为相同pH值的胶体溶液开始实验,先进胶体溶液1h,然后换成相同pH值的水溶液冲洗2h,在此穿透过程保持柱子的pH值不变.整个穿透过程流速控制为0.2cm?min-1,出流液用自动部分收集器承接,每6mL换一次接样瓶,测承接液中胶体浓度.胶体浓度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高岭石胶体在波长350nm处比色测定,蒙脱石胶体在波长243nm处比色测定
.图1砂柱出流实验装置示意图Fig.1Schematicapparatusofthesandcolumnleachingexperiment2.2.2粘土矿物胶体动电性质的测定方法为了确定胶体表面电化学特征,测定不同pH值条件下供试胶体的ξ电位和平均胶体粒径分布.在测定的2期孙慧敏等:pH对粘土矿物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影响421过程中,胶体的浓度与运移实验中胶体的初始浓度-1保持一致,高岭石胶体溶液含量为100mg?kg,蒙?kg-1.用ZetaPlus电位脱石胶体溶液含量为200mgPALS,BrookhavenInstruments及粒度分析仪(Zeta-Corporation,Holtsville,NY)测定胶体的ξ电位和粒径.为了了解实验过程中石英砂颗粒表面的动电特征,对其表面电势进行了测定.不同pH值条件下石英砂颗粒的ξ电位和石英砂表面胶体的平均粒径分布的测定方法如下:称取处理干净的石英砂7g,置于50mL的三角瓶中,加入12mL不同pH值的在超声波分散仪中分散20min,然后吸取水溶液后,1mL上清液,用该pH值的水溶液稀释10倍后进行ξ电位和粒径测定(TufenkjiandElimelech,2004),测定方法同上.2.3理论基础本研究过程中用一维对流-弥散方程加上相应的反应条件,用来描述粘土矿物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过程,其控制方程为:2CwCwCwρCs+=D-v(1)22tθtxxCw是流动相中胶体浓度(mg?L-1),Cs是固相式中,ρ是多孔介质的密度中吸附的胶体含量(μg?g),3-3(g?cm-3),D为弥散θ是饱和含水量(cm?cm),min系数(cm?2-1-1t)=Cw0(x),Cs(x,t)=Cs0(x),t=0?Cw(x,?C?vCw-Dw=vCwinl,x=0(3)x??C?w=0,x=L?x--该模型的优化方法是,首先将Br或者Cl的穿透数据应用于模型来确定D,然后假定多孔介质中的胶体和作为示踪剂的Br或Cl的扩散弥散系数(D)是一样的,参数θ,ν和ρ由实验测定,参数D及胶体运移参数用HYDRUS-1D软件,通过解决了控制方程的运移模型及其初始和边界条件,通过传--统的对流-弥散方程(CDE)拟合Br或Cl和胶体的1971).穿透曲线获得(Yaoetal.,33.1结果与分析(Resultsandanalysis)--不同pH值下粘土矿物胶体的动电性不同pH条件下胶体的平均颗粒粒径和ξ电位结果见表1.由表1中可以看出,溶液的酸碱性会影响到石英砂表面及高岭石的粒径,随着pH值的降低,粒径有增加趋势,当pH值降低到4以下时,高岭石胶体和石英砂表现出明显的凝聚现象,而蒙脱石胶体粒径基本不受溶液pH的影响.在不同溶液条件下,各种不同胶体的ξ电位均为负值,但在不同的胶体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pH值对石英砂和高岭石的ξ电位影响比较大,表现出随着pH值的降低,ξ电位减小,而pH值对蒙脱石的ξ电位基本没有影响.由于表面电位值越大,颗粒间的排斥作用就越颗粒易分散,这样其稳定性就越高.由此可见,强,石英砂和高岭石受溶液化学条件影响强烈,当胶体),v为实际平均流速(cm?min-1).固相中吸附的胶体浓度变化可用下式表示:CρCs=k1-sCw(2)θtX()k为反应的动力学常数(min),X为多孔介式中,?g-1).质中最大的动力学容量(mg胶体运移的初始和边界条件如下:表1Table1石英砂胶体pHpH<4pH5~6pH>9平均颗粒粒径/nm.8378.7ξ电位/mV-6.16-18.57-29.48-1不同pH条件下胶体的平均颗粒粒径和ξ电位高岭石胶体平均颗粒粒径/nm.15650.15ξ电位/mV-16.43-22.81-48.42蒙脱石胶体平均颗粒粒径/nm246.1.8ξ电位/mV-22.63-25.39-23.92TheparticlesizeandzetapotentialofcolloidindifferentpH溶液呈强酸性(pH<4)时,胶体之间有较强的絮凝能力,因而稳定性下降.蒙脱石胶体属于2∶1型的胀缩型的粘土矿物,对溶液酸碱变化具有很强的缓冲能力,溶液pH值的变化对胶体的絮凝能力及稳定性均没有影响.3.2不同pH值下粘土矿物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穿透曲线和回收率不同pH值条件下,高岭石胶体和蒙脱石胶体422环境科学学报32卷的穿透曲线见图2.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高岭石胶体和蒙脱石胶体在穿透过程中受pH影响差异很-大.与示踪剂Br的穿透曲线相比较,高岭石胶体在-任何pH值条件下,穿透曲线峰值均低于Br,而蒙和沉淀过程.其原因是因为,土壤胶体的种类不同,产生电荷的机制也不同,根据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机制,一般可分为晶格内电荷和外(可变)电荷.高岭石胶体从其构造类型上来看,属于1∶1型非膨胀晶体结构,其电荷的产生主要是胶体表面的羟基的解离,所以,高岭石胶体主要是以可变电荷为主;而蒙脱石胶体为2∶1型膨胀晶体结构,胶体所带电荷pH值主要由同晶替代作用产生的永久电荷.因此,的变化会对高岭石表面电荷数量产生强烈的影响,而对蒙脱石胶体电荷数量无影响.这与前面关于胶体动电性的研究中也得到同样的结果
.脱石胶体的穿透曲线却出现相反的状况,不同pH-值条件下的穿透曲线均出现峰值高于示踪剂Br.Br-在运移过程中无吸附、沉淀反应发生,回收率可达到100%,通过示踪剂穿透曲线可以计算柱子的水流通量、孔隙流速等水动力学参数.因此说明高岭石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一定存在着吸附和沉淀过程.而不同的pH值具有调节胶体的吸附、沉淀作蒙脱石胶体在传输过程中,则没有吸附用的功能,图2Fig.2不同pH值条件下胶体在饱和砂柱中的穿透曲线ThebreakthroughcurveofcolloidinwatersaturatedsandcolumnwithdifferentpHperturbation随着pH值的降低,高岭石胶体的运移变缓,峰值减小.在pH为3.86时,高岭石胶体的峰值仅为0.06,而pH为6.02和8.92时,其穿透曲线峰值均为0.88.通过质量守恒计算,当胶体在pH为3.86的条件下运移时,会有95%左右的胶体留在砂柱中,而当pH值升高到6.02时,仅有10%左右残留在砂柱中,继续升高pH值,其残留量基本无变化(表2).说明在酸性条件下,会强烈地抑制高岭石胶体在石英砂介质中的传输,而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胶体容易迁移.由表1可知,高岭石胶体的ξ电位与石英砂的ξ电位为同符号(-),电位绝对值越大,排斥力强,绝对值小,排斥力小.在低pH时,高岭石和石英砂ξ电位绝对值均小,相互排斥小,有利于高岭石胶体到石英砂表面沉积,另外,在低pH条件下,高岭石胶体的平均颗粒粒径较大,在运移过程中沉积作用明显,所以,胶体的固定主要由于基质对胶体的吸附作用和胶体颗粒的沉降作用.当溶液的pH增大时,颗粒表面所带负电荷数量增加,双电层斥力作用增大,胶体絮凝作用降低,所以,胶体颗粒平均粒径减小,胶体的吸附速率降低,释放速率增大,因而,基质对胶体的吸附作用逐渐降低,胶体的固定主要来自由于胶体颗粒的沉降作用.对于蒙脱石胶体来说,当pH值由3.75升高到9.40,其穿表2Table2不同pH值条件下胶体在饱和砂柱中穿透的回收率TherecoveryrateofcolloidstransportinwatersaturatedsandcolumnwithdifferentpHsperturbation粘土矿物高岭石pH3.866.028.92蒙脱石3.756.809.40回收率5.83%89.81%90.12%102.50%111.00%130.50%2期孙慧敏等:pH对粘土矿物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影响423透曲线峰值也在逐渐升高,而且由于蒙脱石胶体的强吸附性,把构成多孔介质的砂粒上吸附的少量杂质吸附下来,pH越高,吸附下来的杂质颗粒越多,导致其回收率高于100%.4讨论(Discussion)4.1胶体稳定性和胶体运移的关系DLVO理论是用来解释胶体稳定性和电解质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理论.由该理论可知,任何相互作用的粒子之间都存在范德华力,当两颗粒带异种电荷时,双电层作用力表现为吸引力,当颗粒带同种电荷时,双电层作用力表现为排斥力.DLVO理论正是用来描述颗粒间这种排斥力以及由分子瞬间偶极作用产生的范德华引力的共同作用.在适当条件下,颗粒作用间距非常小的时候,排斥作用力大于吸引力,从而在总的作用能与作用间距的关系曲线上形成一个排斥势垒,足够大的排斥势垒可阻止颗粒相互靠近,这对胶体体系的稳定性具有特殊意义.高岭石胶体和蒙脱石胶体的矿物组成结构不同,因而产生电荷的机制不同,流动相pH值的变化会显著影响高岭石胶体表面电荷量,在酸性条件下,胶体所带正电荷量增加,从而更易于向固相基质移动,蒙脱石胶体主要是永久电荷,基本不受溶液pH值的影响.高岭石胶体的电动电位和平均颗粒粒径随溶液pH值的变化剧烈,其胶体稳定性远远低于蒙脱石胶体.当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移动的过程,稳定性高的土壤胶体,其运移过后胶体的回收率稳定,而稳定性低的土壤胶体,在多孔介质传输过程中,pH值是决定其回收率的主要因素之一.4.2不同pH条件下胶体运移拟合及参数确定HYDRUS-1D是一个可以用来模拟饱和和非饱和渗流区水、热及多种溶质迁移的模型.模型中方程解法采用线性有限元法,可用于模拟水、农业化学物质及有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过程.不同pH条件下胶体运移的模型,是用示踪剂Br-来运行确定饱和石英砂柱的弥散系数(D),模型模拟与Br-的穿透曲线拟合度达到0.97,估计的D值为0.096cm?2min-1(表3)与相关研究报道值相似(Gaoetal.2004;LenhartandSaiers,2002).不同pH条件下高岭石胶体和蒙脱石胶体模拟运移模型均与穿透实验数据非常匹配(表3),R2均可达到0.96以上.在胶体的运移过程中,该模型预测的平衡和动力学反应是同等重要的,高岭石胶体最佳拟合的动力学平衡常数随着pH的升高分别为0.5和0.0005(min-1),而蒙脱石胶体的最佳拟合的动力学平衡常数分别为3.05×10-6、4.88×10-5和2.44×10-5(min-1)(表3).比较高岭石和蒙脱石胶体在饱和砂柱运移中情况,明显可以看出pH值对高岭石影响强烈,速率平衡系数均高于蒙脱石胶体,而低pH值条件对高岭石运移的影响最为强烈.表3不同pH值条件下胶体运移参数Table3Theparametersofcolloidstransportinwater-saturatedcolumnwithdifferentpHspHDL/(cm2?min-1)k/min-1R2Br0.0960.9700高岭石3.869.68×10-20.9.98×10-30.99528.925.00×10-30.9962蒙脱石3.753.05×10-60.9.88×10-50.98539.402.44×10-50.97955结论(Conclusions)1)溶液的pH条件会强烈影响高岭石胶体的ξ电位及颗粒粒径,对蒙脱石影响不大.2)不同的pH条件下,高岭石胶体的穿透曲线差异明显,在酸性条件下,胶体回收率显著降低,而pH条件对蒙脱石胶体运移基本无影响.3)利用HYDRUS-1D模型来模拟饱和条件下胶体在多孔介质中迁移是非常可靠的,其拟合结果与测定数据之间非常匹配.责任作者简介:殷宪强(1977―),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土壤污染与修复.E-mail:xianqiangyin@yahoo.com.参考文献(References):BradfordSA,SimunekJ,BettaharM,etal.2003.Modelingcolloidattachment,straining,andexclusioninsaturatedporousmedia[J].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37(10):CaoX,MaLQ,ChenM,etal.2002.Impactsofphosphateamendmentsonleadbiogeochemistryatacontaminatedsite[J].EnvironSciTechnol,36(24):CorapciogluMY,JiangSY,KimSH.1999.Transportofdissolvingcolloidalparticlesinporousmedia[J].WaterResourcesResearch,35(11):424环境科ElimelechM,O'MeliaCR.1990.EffectofparticlesizeoncollisionefficiencyinthedepositionofBrownianparticleswithelectrostaticenergybarriers[J].Langmuir,6(6):FluryM,QiuH.2008.Modelingcolloid-facilitatedcontaminanttransportinthevadosezone[J].VadoseZoneJournal,7(2):682-697GamerdingerAP,KaplanDI.2001a.ColloidtransportanddepositioninwatersaturatedYuccaMountaintuffasdeterminedbyionicstrength[J].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35(16):GamerdingerAP,KaplanDI.2001b.PhysicalandchemicaldeterminantsofcolloidtransportanddepositioninwaterunsaturatedsandandYuccaMountaintuffmaterial[J].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35(12):GaoB,SaiersJE,RyanJN.2004.Depositionandmobilizationofclaycolloidsinunsaturatedporousmedia[J].WaterResourcesResearch,40(8):W08602,doi:10.WR003189GoldenbergLC,HutcheonI,WardlawN.1989.Experimentsontransportofhydrophobicparticlesandgasbubblesinporousmedia[J].TransportinPorousMedia,4(2):129-145JamesSC,ChrysikopoulosCV.2000.Transportofpolydispersecolloidsinasaturatedfracturewithspatiallyvariableaperture[J].WaterResourcesResearch,36(6):贾晓玉,李海明,王博.2009.不同酸碱条件下胶体迁移对含水介质渗透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32(5):45-47JiaXY,LiHM,WangB,etal.2009.Effectofcolloidtransportonporousmediumpermeabilityindifferentacidicandbasicenvironment[J].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32(5):45-47(inChinese)KantiSenT,KhilarKC.2006.Reviewonsubsurfacecolloidsandcolloid-associatedcontaminanttransportinsaturatedporousmedia[J].AdvancesinColloidandInterfaceScience,119(2/3):71-96KretzschmarR,BorkovecM,GrolimundD,etal.1999.Mobilesubsurfacecolloidsandtheirroleincontaminanttransport[J].AdvAgron,66:121-193LenhartJJ,SaiersJE.2002.Transportofsilicacolloidsthroughunsaturatedporousmedia:Experimentalresultsandmodelcomparisons[J].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36(4):769-777刘庆玲,徐绍辉.2005.地下环境中胶体促使下的污染物运移研究进展[J].土壤,37(2):129-135LiuQL,XuSH.2005.Colloid-facilitatedtransportofcontaminantsinsubsurfaceenvironment[J].Soils,37(2):129-135(inChinese)刘庆玲,徐绍辉,刘建立.2007.离子强度和pH对高岭石胶体运移影响的实验研究[J].土壤学报,44(3):425-429LiuQL,XuSH,LiuJL.2007.Effectsofionic-strengthandpHonkaolinitetransportinsaturatedporousmedia[J].ActaPedologica学学报32卷Sinica,44(3):425-429(inChinese)刘庆玲,徐绍辉,刘建立.2008.饱和多孔介质中高岭石胶体和SiO2胶体运移行为比较[J].土壤学报,45(3):445-451LiuQL,XuSH,LiuJL.2008.ComparisonbetweenkaoliniteandSiO2colloidintransportbehaviorinsaturatedporousmedia[J].ActaPedologicaSinica,45(3):445-451(inChinese)McDowell-BoyerLM.1992.Chemicalmobilizationofmicrosizedparticlesinsaturatedporousmediaundersteadyflowconditions[J].EnvironSciTechnol,26(3):586-593McGechanMB,LewisDR.2002.Transportofparticulateandcolloid-sorbedcontaminantsthroughsoil,Part1:Generalprinciples[J].BiosystemsEngineering,83(3):255-273RichardsBK,McCarthyJF,SteenhuisTS,etal.2007.Colloidaltransport:Thefacilitatedmovementofcontaminantsintogroundwater[J].Journal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62(3):55A-56ARyanJN,ElimelechM.1996.Colloidmobilizationandtransportingroundwater[J].ColloidsandSurfacesA:PhysicochemicalandEngineeringAspects,107:1-56SaiersJ,HornbergerGM,HarveyCF.1994a.Colloidalsilicatransportthroughstructured,heterogeneousporousmedia[J].JournalofHydrology,163(3/4):271-288SaiersJE,HornbergerGM.1996.Theroleofcolloidalkaoliniteinthetransportofcesiumthroughlaboratorysandcolumns[J].WaterResourcesResearch,32(1):33-41SaiersJE,HornbergerGM,LiangL.1994b.First-andsecond-orderkineticsapproachesformodelingthetransportofcolloidalparticlesinporousmedia[J].WaterResourcesResearch,30(9):SenTK,KhilarKC.2006.Reviewonsubsurfacecolloidsandcolloid-associatedcontaminanttransportinsaturatedporousmedia[J].AdvancesinColloidandInterfaceScience,119(2/3):71-96SutherlandRA.2003.Leadingrainsizefractionsofroad-depositedsediment[J].EnvironPollut,121:229TufenkjiN.2007.Modelingmicrobialtransportinporousmedia:Traditionalapproachesandrecentdevelopments[J].AdvancesinWaterResources,30(6/7):TufenkjiN,ElimelechM.2004.DeviationfromtheclassicalcolloidfiltrationtheoryinthepresenceofrepulsiveDLVOinteractions[J].Langmuir,20:WanJ,TokunagaTK.1997.FilmStrainingofColloidsinUnsaturatedPorousMedia:ConceptualModelandExperimentalTesting[J].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31(8):WilliamBM,SallyL,FredKF.1991.LiteratureReviewandModel(COMET)forColloid/MetalsTransportinPorousMedia[J].GroundWater,29(2):199-208YaoKM,HabibianMT,O'MeliaCR.1971.Waterandwastewaterfiltration.Conceptsandapplications[J].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5(11):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列溶液ph最大的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