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近期投了一篇SCI,其中一个reviewer 的意见中的下面这句话如何拿捏教师的权利不准他的真实意思,求高手解答!谢谢!

Apache Tomcat/6.0.33 - Error report HTTP Status 404 - type Status reportmessage description The requested resource () is not available.Apache Tomcat/6.0.33◇本站云标签
◇热点推荐拥有1个小站,订阅1个话题,关注3个小站
最近NIH正在酝酿基金申请模式的改革,这无疑是美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大事,也给我们的基金管理提供一定借鉴。这次他们的改革方向是扩大个人风险性项目的比例,增大基金审核灵活性,以提高基金项目的产出,减少研究人员在基金申请方面消耗的时间。
高风险高回报往往是经济学领域的常用词汇,现在被NIH借来使用,意味着其政策将发生调整,按照NIH的项目协调、...&
最近NIH正在酝酿基金申请模式的改革,这无疑是美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大事,也给我们的基金管理提供一定借鉴。这次他们的改革方向是扩大个人风险性项目的比例,增大基金审核灵活性,以提高基金项目的产出,减少研究人员在基金申请方面消耗的时间。
高风险高回报往往是经济学领域的常用词汇,现在被NIH借来使用,意味着其政策将发生调整,按照NIH的项目协调、规划和战略行动部部长的话说,&学者们作的过去任何人从没有作过的研究&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研究。
12月5日,NIH院长Francis Collins在一个咨询委员会会议上表示,受高风险开辟性研究项目成功的激励,该机构将考虑支持更多个人研究人员,作为规划性研究的有效补充。Collins将在明年1月6日的NIH研究所长会议上推动这一设想。
目前NIH的研究总经费大约300亿,其中只有不足5%的研究经费资助给个人研究人员,其中还包括年度开辟性研究项目,每年资助给7人,连续5年,年度经费为50万。而NIH最大规模的研究项目是R01,年平均资助强度大约25万,连续3-5年,这类研究项目的特点是需要大量前期初步数据的支持。
Collins说NIH并不是放弃R01。但他强调,根据2012年的一份研究报告。开辟性研究项目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明显超过R01项目。在产出率方面,类似于霍华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项目,后者每5年项目可重新资助。
(HHMI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非盈利性私立医学研究所-基金会,拥资 120亿美元,为美国第二大的慈善机构,仅次于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多年来,HHMI已经拨款 15 亿美元用于支持医学研究与教育。该基金会拥有 318 名研究员,大多来自全美一流学府,其中不乏大师级学界泰斗,包括7位阿果奖得主。100多位美国科学院院士,以及才华横溢的新星。入选的二十几位华裔研究员像王晓东,许田,张毅等等全都是各自专业领域中的佼佼者。HHMI 支持范围包括数百个国际一流实验室,为每位研究员提供大约100万/年研究经费,每次任期5年,以支持创造性但高风险的研究工作,并使这些科学家集中精力,不必再为申请 NIH 基金分心。医学及本科基础教育亦属于支持范围。HHMI与联邦主要医学生物学基金管理机构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既有互补 (如2001年以来HHMI对骨髓干细胞研究的重点支持),又有协作 (projects and the funding mechanisms),相得益彰。)官网
开辟性研究项目负责人Anderson认为,开辟性研究项目获得更多创新成果,获得这类项目需要针对计划的想象潜力和技术可行性进行现场答辩、材料审核和评审等过程。
对个人进行资助的想法并不新鲜,除HHMI奖项外,2010年英国惠康基金会也设置一些为鼓励一些学者坚持研究方向,减少外界监督的项目。NIH的部分研究所也进行了类似尝试,如药物依赖研究所对爱滋病领域的创新性研究设置的50万前卫基金项目。
MIT的经济学家Pierre Azoulay认为,目前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这类项目就一定优越,&个人项目&只是HHMI项目的表面现象,这掩盖了该机构在学术研究上辉煌的真正原因,NIH 2012年的研究报告真正反映的问题是基金项目资助周期对创新性的影响,如NIH的开辟性研究项目不设置固定的验收日期。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Daniel Sarewitz认为,NIH的开辟性研究项目也许确实可以增加论文发表的数量,但是这些项目对完成NIH的内在使命并没有增加多少贡献,他所谓的NIH的内在使命指对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或者说转化医学研究。
神经学家Hamilton Moses认为,当前这个时代,生物学领域的进展很快,各个方面的研究都十分必要,有时候思路比数据更重要,这和理论物理学对实验物理研究类似,理论物理对实验研究方向提供指导,而理论物理研究往往来自某个科学家的个人贡献。
如果改革可以让研究人员 从繁重的基金申请和审阅(大约40%的工作时间)中解放出来,这无疑是值得期待的改革。
我们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有一些个人项目,例如杰出青年和青年项目,但这些项目在条件要求上甚至比其他项目的要求更严格,而在创新性和风险性方面仍不够大胆,这对鼓励创新,让有想法的个人从体系中脱颖而出并不够理想。NIH的改革思路也许值得我们借鉴。沃登医学
你认为你是谁呀?还想投SCI?!中过彩票吗?投SCI就象中彩票.&
也许有一天,你豪气冲天地对你导师说你要投SCI,你原来认为你导师会大大地表扬你一番,结果那个奋斗了一辈子的老头狠狠地讽刺了你一番。那个老头一辈子没有投过,现在一听SCI,就发火。
你受到打击后,也偃旗息鼓了。
真的很遗憾,也许这是多么好的DATA,就这样随便投了...&
你认为你是谁呀?还想投SCI?!中过彩票吗?投SCI就象中彩票."
也许有一天,你豪气冲天地对你导师说你要投SCI,你原来认为你导师会大大地表扬你一番,结果那个奋斗了一辈子的老头狠狠地讽刺了你一番。那个老头一辈子没有投过,现在一听SCI,就发火。
你受到打击后,也偃旗息鼓了。
真的很遗憾,也许这是多么好的DATA,就这样随便投了一家中文杂志,就像本来很好的盖大楼的材料,现在盖厕所了。
兄弟,我来支持你,支持中国本土产的杰出的年轻科学工作者,我和你交流,一起来探讨如何突破SCI。
投SCI其实不象中彩票,象什么?象结婚。
谁都会结婚,除非真的找不到另一本,而彩票不是每个人都能中的!
所以,你我都会中SCI!
本系列主要解除你对SCI的神秘感,顺便介绍一些经验和教训。呵呵,明天我要嫁人了。本文在摘自沃登医学&& 官方网站
早上到办公室,打开邮箱,看到今天Science杂志的社论&Impact Factor Distortions&。主编Bruce在社论中说:包括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在内的75家机构和150多位知名科学家在2012年12月举行的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议上支持签署了《关于研究评价的旧金山宣言(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
早上到办公室,打开邮箱,看到今天Science杂志的社论&Impact Factor Distortions&。主编Bruce在社论中说:包括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在内的75家机构和150多位知名科学家在2012年12月举行的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议上支持签署了《关于研究评价的旧金山宣言(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宣言认为科学界应该停止使用影响因子评价科学家个人的工作;影响因子不能作为替代物用于评估科学家的贡献,以及招聘、晋升和项目资助等的评审。本文摘自&&&
Science社论提到这样做的理由(虽然很多理由大家早就知道):&1)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的工具,不是评价科学家个人的工具。很多重大突破本来就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2)影响因子的不恰当使用非常有破坏性,影响期刊的发表政策(比如选择发表可能高引用的文章),给知名期刊带来沉重的投稿压力(滥投)。&3)最重要的危害可能是妨碍创新。影响因子会鼓励&模仿或跟风&,使得本来就已经很热的领域(刊物影响因子高)更加人满为患。更多人关注的是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而不是科研创新。&
Science社论认为,为了客观的评价研究者的科研贡献,需要知名科学家作为评价者,认真的评阅某个研究者的代表作。《旧金山宣言》中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评价建议:&
General Recommendation&1.Do not use journal-based metrics, such as journal impact factors, as a surrogate measure of the quality of individual research articles, to assess an individual scientist&s contributions, or in hiring, promotion or funding decisions.&
For funding agencies&2.Be explicit about the criteria used in evaluating the scientific productivity of grant applicants and clearly highlight, especially for early-stage investigators, that the scientific content of a paper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publication metrics or the identity of the journal in which it was published.&3.For the purposes of research assessment, consider the value and impact of all research outputs (including datasets and software) in addition to research publications, and consider a broad range of impact measures including qualitative indicators of research impact, such as influence on policy and practice.&
For institutions&4.Be explicit about the criteria used to reach hiring, tenure, and promotion decisions, clearly highlighting, especially for early-stage investigators, that the scientific content of a paper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publication metrics or the identity of the journal in which it was published.&5.For the purposes of research assessment, consider the value and impact of all research outputs (including datasets and software) in addition to research publications, and consider a broad range of impact measures including qualitative indicators of research impact, such as influence on policy and practice.&
For publishers&6.Greatly reduce emphasis on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 as a promotional tool, ideally by ceasing to promote the impact factor or by presenting the metric in the context of a variety of journal-based metrics (eg. 5-year impact factor, EigenFactor [6], SCImago [7], editorial and publication times, etc) that provide a richer view of journal performance.&7.Make available a range of article-level metrics to encourage a shift toward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content of an article rather than publication metrics of the journal in which it was published.&8.Encourage responsible authorship practices and the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specific contributions of each author.&9.Whether a journal is open-access or subscription-based, remove all reuse limitations on reference lists in research articles and make them available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Public Domain Dedication. (See reference 8.)&10.Remove or reduce the constraints on the number of references in research articles, and, where appropriate, mandate the citation of primary literature in favor of reviews in order to give credit to the group(s) who first reported a finding.&
For organizations that supply metrics&11.Be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providing data and methods used to calculate all metrics.&12.Provide the data under a licence that allows unrestricted reuse, and provide computational access to data.&13.Be clear that inappropriate manipulation of metrics w be explicit about what constitutes inappropriate manipulation and what measures will be taken to combat this.&14.Account for the variation in article types (e.g., reviews versus research articles), and in different subject areas when metrics are used, aggregated, or compared&
For researchers&15.When involved in committees making decisions about funding, hiring, tenure, or promotion, make assessments based on scientific content rather than publication metrics.&16.Wherever appropriate, cite primary literature in which observations are first reported rather than reviews in order to 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17.Use a range of article metrics and indicators on personal/supporting statements, as evidence of the impact of individual published articles and other research outputs [9].&18.Challenge research assessment practices that rely inappropriately on Journal Impact Factors and promote best practice that focuses on the value and influence of specific research outputs.沃登医学官网
早上到办公室,打开邮箱,看到今天Science杂志的社论&Impact Factor Distortions&。主编Bruce在社论中说:包括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在内的75家机构和150多位知名科学家在2012年12月举行的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议上支持签署了《关于研究评价的旧金山宣言(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
早上到办公室,打开邮箱,看到今天Science杂志的社论&Impact Factor Distortions&。主编Bruce在社论中说:包括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在内的75家机构和150多位知名科学家在2012年12月举行的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议上支持签署了《关于研究评价的旧金山宣言(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宣言认为科学界应该停止使用影响因子评价科学家个人的工作;影响因子不能作为替代物用于评估科学家的贡献,以及招聘、晋升和项目资助等的评审。本文摘自&&&
Science社论提到这样做的理由(虽然很多理由大家早就知道):&1)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的工具,不是评价科学家个人的工具。很多重大突破本来就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2)影响因子的不恰当使用非常有破坏性,影响期刊的发表政策(比如选择发表可能高引用的文章),给知名期刊带来沉重的投稿压力(滥投)。&3)最重要的危害可能是妨碍创新。影响因子会鼓励&模仿或跟风&,使得本来就已经很热的领域(刊物影响因子高)更加人满为患。更多人关注的是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而不是科研创新。&
Science社论认为,为了客观的评价研究者的科研贡献,需要知名科学家作为评价者,认真的评阅某个研究者的代表作。《旧金山宣言》中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评价建议:&
General Recommendation&1.Do not use journal-based metrics, such as journal impact factors, as a surrogate measure of the quality of individual research articles, to assess an individual scientist&s contributions, or in hiring, promotion or funding decisions.&
For funding agencies&2.Be explicit about the criteria used in evaluating the scientific productivity of grant applicants and clearly highlight, especially for early-stage investigators, that the scientific content of a paper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publication metrics or the identity of the journal in which it was published.&3.For the purposes of research assessment, consider the value and impact of all research outputs (including datasets and software) in addition to research publications, and consider a broad range of impact measures including qualitative indicators of research impact, such as influence on policy and practice.&
For institutions&4.Be explicit about the criteria used to reach hiring, tenure, and promotion decisions, clearly highlighting, especially for early-stage investigators, that the scientific content of a paper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publication metrics or the identity of the journal in which it was published.&5.For the purposes of research assessment, consider the value and impact of all research outputs (including datasets and software) in addition to research publications, and consider a broad range of impact measures including qualitative indicators of research impact, such as influence on policy and practice.&
For publishers&6.Greatly reduce emphasis on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 as a promotional tool, ideally by ceasing to promote the impact factor or by presenting the metric in the context of a variety of journal-based metrics (eg. 5-year impact factor, EigenFactor [6], SCImago [7], editorial and publication times, etc) that provide a richer view of journal performance.&7.Make available a range of article-level metrics to encourage a shift toward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content of an article rather than publication metrics of the journal in which it was published.&8.Encourage responsible authorship practices and the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specific contributions of each author.&9.Whether a journal is open-access or subscription-based, remove all reuse limitations on reference lists in research articles and make them available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Public Domain Dedication. (See reference 8.)&10.Remove or reduce the constraints on the number of references in research articles, and, where appropriate, mandate the citation of primary literature in favor of reviews in order to give credit to the group(s) who first reported a finding.&
For organizations that supply metrics&11.Be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providing data and methods used to calculate all metrics.&12.Provide the data under a licence that allows unrestricted reuse, and provide computational access to data.&13.Be clear that inappropriate manipulation of metrics w be explicit about what constitutes inappropriate manipulation and what measures will be taken to combat this.&14.Account for the variation in article types (e.g., reviews versus research articles), and in different subject areas when metrics are used, aggregated, or compared&
For researchers&15.When involved in committees making decisions about funding, hiring, tenure, or promotion, make assessments based on scientific content rather than publication metrics.&16.Wherever appropriate, cite primary literature in which observations are first reported rather than reviews in order to 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17.Use a range of article metrics and indicators on personal/supporting statements, as evidence of the impact of individual published articles and other research outputs [9].&18.Challenge research assessment practices that rely inappropriately on Journal Impact Factors and promote best practice that focuses on the value and influence of specific research outputs.沃登医学官网
自己做的meta分析刚刚被PLOS ONE接收,上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投稿经历(Molecular Psychiatry&Schizophrenia bulletin&biological psychiaty&schizophrenia bulletin&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PLOS ONE)。 我们实验室截止到目前一直在...&
&&& 自己做的meta分析刚刚被PLOS ONE接收,上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投稿经历(Molecular Psychiatry&Schizophrenia bulletin&biological psychiaty&schizophrenia bulletin&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PLOS ONE)。&&& 我们实验室截止到目前一直在做某个基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包括遗传学分析和目前正在进行的动物模型研究,这个基因的一个SNP(用rs1234表 示)在2008年欧洲的精神分裂症GWAS研究中首次被报道。随后,我们对这个基因研究的遗传学分析的文章也已经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1)和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2012),其中发表的数据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产生的中国人群的original data。与此同时,中国也有其它几个研究小组在研究这个基因,截止到2012年的7月份,在中国人群已有超过10份样本产生了rs1234的 data(超过20000份样本),但是结果却非常不一致,在互相的研究中也都提到对方的样本采集问题。我们的前期研究结果支持rs1234在中国人群中 并不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而有一些研究小组则报道了显着结果,为了系统的证实rs1234在中国人群是否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我们利用中国所有可行的data 做了meta-analysis,结果也支持rs1234并不与精神分裂症相关,但是p=0.10。&
&&& 我和我的导师都认为该文章的意义并不是特别大,但是为了科学的严谨性,以及为以后实验室的研究提出指引方向,我们还是决定将这篇meta- analysis文章投出去。我们第一次以letter to the editor的格式投molecular psychiatry,精神病学的旗舰杂志,审稿50天(9月22日-11月12日),拒稿。两个审稿人的意见并不positive,因此主编拒稿,也在 我们的情理之中,后来我们又将该文章扩写成article,改投到schizophrenia bulletin,审稿26天(11月19日-12月15日),拒稿,但是审稿人并未提出尖锐性的问题。根据第一个审稿人的意见,我们在文章中细致的描述 了纳入的样本的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比例等),并加入了一些meta-analysis的必要分析,随后又将文章改投到biological psychiatry,审稿40天(12月19日-1月29日),拒稿,三个审稿人两个没有positive,但是第三个审稿人非常的negative。&&& Reviewer #3: This is a fine meta-analysis. But, the additional data produced results very similar to what the authors have already published in AJMG 2012, which concluded "Here, we studied rs1234 and schizophrenia susceptibility in multiple Asian case-control samples (10 Chinese and 2 J N=21,062), and the meta-analyses indicated non-significant association of rs1234 with schizophrenia (P=0.26), suggesting the same SNP identified in European samples is not predisposing risk in Asians." I did not see much new information from this study.&&& 面对第三个审稿人的意见,我们也很无奈,这是一个updated的meta-analysis(之前的meta分析也是我们做的),但是审稿人揪住这一点 提问,拒稿也很正常,只能改投。我们随后将文章重投回schizophrenia bulletin,但是这次主编没有选择送审,并提出:&&& One senior editor notes: "Recommend rejection because (i) Chinese meta analysis sample is smaller than the Caucasian samples, (ii) it still finds a suggestive trend for association, (iii) this association has been superseded by recent GWAS studies, reducing interest in this gene. "&&& 其实关于这个SNP的分析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包含过一次,并且包含了该基因的其它SNP(fine-mapping analysis),样本量超过10000份,但是因为整体是一个negative结果,所以在投稿时屡屡被拒,最后只投到3分多的杂志上,审稿人不断提 出我们的样本量没有欧洲的分析样本量大,虽然我们做了power分析(&80%),要知道,欧洲和美国的研究小组组成了一个consortium, 几十个国家的样本,超过了50000份,所以审稿人屡屡说我们的样本没达到50000份,虽然我们在文章中做了很详细的解释并且提出了可能的原因,但是仍 然无效,真是无奈啊。。。&&& 随后,我的导师要将该文章投到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我对此并不乐观,因为我感觉JMG的主编对psychiatry遗传学研究尤其是中国人群的研究存在偏见,果不其然,不超过3天就编辑 部拒稿了,但是JMG杂志的投稿状态很有意思,投稿状态的变化是with editor---awaiting reviewer selection---awaiting EIC decision---rejected without review,状态显示是在等待选择审稿人,但是其实这只是杂志社一个状态的自动变化,只有出现awaiting reviewer assignment---under review才表明已经送外审了。&&& 最后,我们将文章投到PLOS ONE,一审不到30天(3月12日-4月10日),两个审稿人,其中一个审稿人建议加一个分析,另一个提出语言需要润色。我们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修 改,并于4月18日重新投稿,二审历时11天,文章接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篇阴性结果的文章,审稿人建议加一个non- superioritytest以证实我们的结果,这个test我没有接触过,还要感谢一位园友的大力帮助,在文章修回时也将她加成了共同作者。总的来 说,这篇文章在PLOS ONE投稿还算顺利,审稿也很快。负责这篇文章的主编是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的一位教授,从PLOS ONE发表的文章来看,他经常handle一些meta分析的文章,人很Nice。根据实验室之前发表PLOS ONE的经验,文章接收后,我的导师会申诉减免版面费,一般是减到100美元,之前两次都成功了,不知道这次会怎样。本文摘自沃登医学&
小硕,小实验室,憋着劲做实验,临床没下。确实锻炼了自己。课题自己立的,实验自己做的,文章自己写的,回复信也是自己写的。过程很磨难,但是文章接受那一刻什么都值得了。硕士两篇sci,累计因子到5,可以风风光光毕业了,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赠人玫瑰,收留余香,从论文投稿板块学习了太多太多,在这里也把投稿经验慢慢的更新,每天睡前上下小网,时间...&
小硕,小实验室,憋着劲做实验,临床没下。确实锻炼了自己。课题自己立的,实验自己做的,文章自己写的,回复信也是自己写的。过程很磨难,但是文章接受那一刻什么都值得了。硕士两篇sci,累计因子到5,可以风风光光毕业了,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赠人玫瑰,收留余香,从论文投稿板块学习了太多太多,在这里也把投稿经验慢慢的更新,每天睡前上下小网,时间不多,慢慢更新,大家见谅啊,有问题可以直接留言。
首先谈谈这个杂志,Transplantation,外科和移植领域杂志,外科排12名,移植领域5名。涉及各种移植临床相关和基础研究,影响因子3.7,文章范围还是比较广的,从器官移植到细胞移植的临床方面和基础研究都有。
最大的优点:快!编辑负责!对语言要求不是很苛刻,投稿系统比较简单,一审规定一个月回来,二审一般更快点,我这篇文章一审还不到一个月,回来revision(没提major or minor),自己墨迹了20天作用,中间补过实验,但是结果不太好,直接放弃了,花了大概5个晚上按照审稿意见修改了,一个审稿人就是要说清楚机制问题,另一个审稿人则认为我免疫荧光结果都是假阳性,并且说他不赞同这个实验的最基本理念,然后就是语言问题了。
收到审稿意见后一直思考着怎么回复,对每一个提出的问题想出回复的策略,中途补了个膜片钳测了下分化后细胞的电生理,但是细胞分化后的时间太短,测不出电生理,于是放弃了,于是打算不补实验直接和审稿人周旋,中间用了一些小策略(我个人认为更像小聪明),感觉回复得效果不是太好,被拒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并不是很看好结果,想搏一个小修什么的,等到年后在想办法补实验补。
继续补充:感觉老外审稿人的审稿观点和我们自己的观点还是差异很大的,在投稿之前我就想审稿人可能会在文章的哪些部分题问题,对哪些地方的实验还要做补充等等,因为对自己做的课题很了解,知道自己在课题的哪方面做的不足,总觉得很多东西没有做圆满,对稿件的接收前景一直是很担忧的。但是一审回来,自己担忧的问题审稿人都没提到,提出的问题却是一些很意外的问题。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正是因为自己对自己课题熟悉,因此总盯着问题在看,总想着做完美,结果忽略了自己文章的一些闪光点。当然,不同领域的审稿人的审稿出发点也许本来就不同。
因此我觉得如果在文章创新性还可以的情况下,对于一个实验现象,各种实验能补全的话更好,不能做到全面论证的话,少一两个实验也未必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当然,运气也是比较重要的!总之,自己认为有不好的地方审稿人不一定看得到,就算看到了也可能会因为文章的创新性或者其他方面而忽略掉。同时,自己认为不错的地方,却会引来审稿人很多质疑,如果是这种情况就更好办了,用你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说服他!本文章摘自沃登医sci论文
从硕士到博士这些来,从小木虫上学到了不少虫友们的科研和写论文的经验,所以也想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赚赚人品,呵呵!这些年来也小有了一点成果,一篇NANOTECHNOLOGY,两篇CARBON,三篇3.0以下的SCI,当然还有些垃圾中文论文。其实正像很多老师讲的那样,只要你发文章有了第一篇之后,到第二篇第三篇就会越来越容易,因为只要实验成熟,这就是一个程序化的工作...&
从硕士到博士这些来,从小木虫上学到了不少虫友们的科研和写论文的经验,所以也想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赚赚人品,呵呵!这些年来也小有了一点成果,一篇NANOTECHNOLOGY,两篇CARBON,三篇3.0以下的SCI,当然还有些垃圾中文论文。其实正像很多老师讲的那样,只要你发文章有了第一篇之后,到第二篇第三篇就会越来越容易,因为只要实验成熟,这就是一个程序化的工作。我在这里想介绍一下我的写文章和审稿的经验和教训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对一些初写文章的人有点帮助,当然这中间有很多不太妥当的地方,也请大家指正。&
写文章的经验&1.前期实验。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读书大部分情况是为了写文章毕业。所以没必要为了完成老板的课题先做试验,然后总结实验结果写文章,我觉得这对自己来说很不妥!因为我们到后来写文章的时候会发现总是有不如意或者漏掉的数据和实验,所以会经常很懊恼,不得不重新回过头做测试甚至重新做样品。例如,某些照片的尺寸不统一问题、缺少可对比数据等。这样会很费时间,所以我建议特别是初次写SCI的同学,实验之前一定要多看文章,借鉴一下类似文章的构架,然后边做实验边写文章框架,写的时候先不要做详细的分析,把数据和图片罗列出来就行了。&2.看文献。切忌从头到尾的当阅读理解看!除非是非常接近的论文。我就习惯根据关键词上百篇的下载,然后逐个浏览人家的图片,这样总能找到和自己的某部分挂上钩。特别是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缺少哪个理论,你可以大量下载文章去查找,其他领域的也要看,别指望和你很接近的理论,否则你的研究就没有价值了。&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要尽可能避免原始的测试数据,要尽可能的做一些处理,如转化换算、统计分析等等,这样会从实验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审稿人也会觉得你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例如化学动力学分析(如Arrhenius曲线),材料力学性能可以加入断裂概率分析(如Gauss和Weibull分部分析),纳米材料中的直径分布曲线(用Nano Measurer),和元素分布曲线,等等。另外想发高一点的杂志,适当做一些理论分析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既可以转化我们的试验结果,也能赚取审稿人的印象分。其实这个并不能,只要你多看各个方向的文献,你总能找到满足你的理论。&4.图片处理。图片可以说是整个文章最重要的因素了!首先对于编辑和审稿人来说,他们拿到一篇文章,往往第一眼都会看图片怎么样。因为他们都是在本领域内见得毕竟多的人,一看图片就能知道文章的好坏。说到图片就有很多要注意的东西:首先,图片的分辨率必需较高,我习惯用Photoshop处理一下,像对比度、色阶什么的,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图片的颜色,图片能用彩色最好了,比分说示意图什么的,甚至现在的杂志很多都鼓励给图片PS颜色,比分说SEM和TEM照片,很多高水平的杂志上都喜欢用彩图。曲线图片,曲线一般情况下是用Origin画出来的,所以会有很多个人喜好的因素,这可以多借鉴一下各个领域的文章。另外补充一点,如果你能有些在你领域内非常规的测试方法得到的图片,那样就能增加文章接受的砝码,因为这样有时会给审稿人一些心理压力,因为他们并不一定懂。&5.模型和示意图,这是能足以体现个人的作图技术和表达能力,这里我建议新手多看看文章,包括别的领域的也要看!特别是看些高水平的文章,人家不仅出色在研究领域,而且突出在图片处理上面。多看这些文章会给你一些意想不到的启示,比分说像纳米材料的生长机理、制备设备和流程等。&6.建模和机理分析。如果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可以做些这方面的尝试,因为这样也会提升文章的水平。当然我们不指望像那些搞计算的人一样做出多完美的模型来,但是可以做一些比较简单一点的,以分析试验结果和我们的理论数据。我记得有一次一篇文章,实验结果并不是很理想,感觉没有多少创新,但是我做了很多计算,当时审稿人就没给我在分析部分提出任何comment,不知道他们是没有时间还是确实没有把握,所以也不好拒绝我的稿件,最后提了些不痛不痒的问题很快就接受了。呵呵!虽然我这个只是个小伎俩,但是说实话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哦。&7.摘要和前言。这个是编辑会重点注意的,因为他要了解你文章的大概,所以一定要写好,特别是语言和逻辑性方面,这两项都是我们中国人的弱项。首先,语言上我也吃了不少苦头,我们刚开始写论文要尽可能避免自己的语言习惯,一定要模仿别人的句式,然后自己做些改进,特别是学习一些欧美国家作者的文章。前言一定要有逻辑性,比较喜欢一个杂志主编所说三段式:研究该领域的重要性,研究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项研究的目的、创新点和基本结果。&8.论文写作和修改。如果材料充足,论文写作最好不要把战线拉得太长,辛苦一点一气呵成。写好后多看几遍,这个不要怕麻烦,最后把自己站在审稿人的角度上挑毛病,不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看,这很重要!就我个人而言,我一般要修改上十五次然后才能投出去,因为每次都能发现问题。&9.选杂志。记得我写第一篇文章的时候,当时老板死活不让投中文的,非得往高里投,一开始觉得吃那么多苦头很不爽,但是后来还是得感谢他,因为你要是老往低一点的地方投,你和人家站的高度就不一样。(高度对人来说很重要哦!太保守的人永远都只能做借口的奴隶,呵呵!)&10.审稿意见和回复。一般情况下,对我们学生来说一次性小改接受的确实很难,我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大改过,甚至有情况是有审稿人说拒绝的,然后给你一大堆理由。这些都不用慌,如果编辑没有直接拒你的话都是有希望的。万一有编辑给你Rebuttal或者Resubmission的机会,这说明他还是偏向于接受你的,如果你能满意的回答审稿人提出的问题或者作出相应的修改和补充的话。修改的时候一定要虚心接受人家的意见,然后把整个文章做大面积修改,特别是可以调整一下你的图片数据,如果有时间做一些补充试验很有必要。还有修改后别急着投,至少要一个月,这样的话人家会觉得你认真考虑了他们的意见,所以会给你机会。如果被拒了也没关系,毕竟这不同的杂志有不同的喜好,只要我们的东西货真价实,总能找到一个心仪咱文章的杂志的。&11.最后一点,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多看小木虫!多分享!多赚人品!自然上帝也会让我们多发文章的!哈哈。&
另外,本人也审过一些杂志的稿件,这其中也有些SCI,下面把我的审稿步骤和作者常出现的一些错误介绍一下,希望对写论文的人有所帮助&1.拿到一篇文章,我第一眼都会看图片,给这篇文章定个基调,是倾向于接受还是拒绝。&2.第二是根据各个作者和关键词,去找些相关的文章,看这人有没有一稿多投,更有甚者,在国内有些在职的人(往往是高官或企业老总),为了毕业就拿学生的数据稍做改动胡乱写了一篇,在这里我强烈鄙视这帮垃圾!所以一概拒稿。我觉得我们最好不要心存侥幸心理做一稿多投或者重复发表,因为这极有可能会被查出来的。一般好一点的杂志都会提供审稿人一个月免费使用文献数据库,因此大部分资料都是能查出来的。&3.论文字体和不规范的地方,如常出现的有中英文字体格式、标点符号全半角之分、空格的使用、标题字体、图注字体、数字与单位之间需要有空格、等等,这些是我们中国学生喜欢犯的错误,因为有毕业的压力,往往草草地就把文章投出去了。&4.摘要部分。请注意不能用简写,除非是常规的简写,如SEM、XRD等。而要使用简写就必须在前言开始第一次出现时说明清楚。&5.前言部分,前面已经讲过,一定要注意语言很逻辑性;&6.图片的分辩率、标注、单位等不能出错,另外一组图片必须在一页显示,这个很容易出错;&7.表格建议使用标准的&三线表&格式,且表格和图片的数据切不能有重复;&8.结果和讨论部分。避免自圆其说,尽可能找到相关的分析,特别是关系到创新点的地方,否则会引起审稿人极大的怀疑。另外尽量不要出现maybe、we suppose、we hope之类的字眼。如是实在是没有类似的理论分析,可以在之前说明,然后A *** was proposed here for &比往discussion(分析部分注意尽量避免第一人称的句式)。&9.结论部分。很多人偷懒,简直就是把摘要复制过来当结论,这是很不妥的。结论部分大可不必写试验过程,而是说明清楚该项研究的结果、意义以及可能的研究前景等;&10.参考文献。外国人特别注重参考文献的书写,因为他们很珍重别人的知识产权,所以他们认为如果我们把这个写错,这是对他们极大的不尊敬。但是这个又特别容易出错,我记得以前审过的文章还从来没有发现一篇是完全规范的,所以哪怕是一个空格,一个符号都不能出错!更不能把作者名字、篇名等信息搞错。本文摘自沃登医学
年初的时候我曾经发过一篇帖子,叫做&菜鸟的第一年,5篇SCI&,时间过去半年,自认为还处于菜鸟水平,最近心情不错,又中了两篇,虽然分值不高,但多少对于我来说也是鼓励和认可。上次发帖之后有很多朋友让我写一写自己的心得,因为忙着考博士和毕业的事情一直未能如愿,不过本人目前毕业搞定,闲来无事,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想当年我还未接触英文论文写作的时候,对于能写...&
& & 年初的时候我曾经发过一篇帖子,叫做&菜鸟的第一年,5篇SCI&,时间过去半年,自认为还处于菜鸟水平,最近心情不错,又中了两篇,虽然分值不高,但多少对于我来说也是鼓励和认可。上次发帖之后有很多朋友让我写一写自己的心得,因为忙着考博士和毕业的事情一直未能如愿,不过本人目前毕业搞定,闲来无事,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 想当年我还未接触英文论文写作的时候,对于能写出SCI论文的人那可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总觉得这该有多么高的英语水平才能写出一篇学术论文。那时候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一直没有勇气动笔,后来也是因为老板&胁迫&,迫不得已自己动笔开始写。一开始真心难以下笔,连最基本的格式都还搞不清楚,只能找来大量的文献阅读,先弄清楚了大致的格式然后开始下笔。一开始的时候我每想到一个中文的句子我就自己写上几个关键词,然后弄成英文放到google里面去搜索一番,虽然这钟方法费时、费力,但经过长时间的搜寻你总会找到契合你心意的英文句子,这也可以保证你的英文不会生硬,显得比较地道。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自我第一篇SCI文章开始,审稿人几乎很少有人提到过我的语言问题的,顶多说写的不错,只是有点小的语法错误。最近一篇文章的审稿人写到&This is an easy to read fairly well and concisely written manuscript&,虽然后面审稿人提到我文章新意不够,但是编辑依然选择了接受我的文章。而随着文章写的越来越多,读的文献越来越多,渐渐地也熟悉了一些句型,特别是方法和结果部分,很多的英语句型都是固定的,写的多了也就不需要借助google了。因此,永远不要担心自己的语言功底不够,早期模仿,随着读的多,写得多,会变得逐渐熟练。& & 当然,一篇文章最为重要的是文章的创新性了,我在做每一个实验或者写文章的时候都会问自己,我是不是第一个做这个的?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研究?所以我向来都不模仿别人,比如动物实验,别人用某种药治疗一种肿瘤,你又做个实验做该种药对其他某一个肿瘤的疗效,显然这样的文章就是模仿,一般审稿人比较看不上这种文章的,当然,你若是发现了惊人的效果那就令当别论了。说道这里就特别应该提到多看文献了,针对某一个主题,只有你看了大量的文献你才知道别人做了什么,有什么是别人没有做的,还有就是别人做的事情还有什么显着的不足,有没有值得我们去尝试加以改进的空间等。& & 再一个就是投稿问题,首先要说的是杂志的选择,我性子比较急,所以我向来都选择那种审稿周期短的杂志,审稿周期长的杂志我一概不考虑。对于菜鸟而言,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因为即便杂志拒绝了你,但你如果能短期内得到杂志审稿意见的话,那你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不论是补做实验,语言修饰等方面的工作,这样对你接下来的投稿非常有利,所以每次我都会选择几个目标杂志,先投一个,但我重来都不指望第一次投稿会被接受,我只是在寻找免费的审稿意见,呵呵,不知道这种做法是否有悖科学道德。然后根据审稿意见逐条仔细修改,该做实验的做实验,不想做实验的自己就在文章里面想办法解释或者表达继续研究的意愿等等。这样下来第二次投稿除了你文章本身 的新意问题,审稿人一般也不会提出太致命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下编辑至少会给你修改的机会。我最近中的两篇都非常顺利,都是审稿两周完成,然后都是&Accept with minor revisions&,这就是选择审稿周期短的杂志的好处。& & 再就是跟审稿人周旋了,有时候审稿人虽然给出了很多意见,但是编辑仍然给了你修改的机会,这就说明你没有被编辑完全否定,不要说因为意见太多太尖锐没办法修改,这种情况一定要硬着头皮仔细修改。说不定就会有机会,我曾经有一篇文章,四个审稿人给了我将近50条意见,很多还比较尖锐,我当时硬是硬着头皮一一修改,不能改的仔细回答,引用文献进行佐证,最后回复了整整17页,几个审稿人像是被我感动了一样,二审的评语表现出了明显的肯定,这篇文章最后出乎意料地被接受。另外就是敢于对审稿人的意见说NO,但不是万不得已不建议这样做,如果你想说NO,那么你一定得是有理有据,举个例子,比如审稿人让你补做实验,有时候你会想&我要是做个这个我还会投你这破杂志吗?&。所以你不愿意做,当然很多时候也确实客观原因决定我们做不了,这种情况下我不会慌着回复,我等到截止日期快到的时候进行回复,回复主要包括三点,第一点:我做了最大尝试,短期内无法完成;第二点:列出理论依据,不需要做的缘由;第三点:有在今后的研究中探讨的想法。切记语气缓和,而且必须说他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呵呵,外国人也是要面子的。我有几次就遇到审稿人对我提出补做实验的要求,当时我考虑其他审稿人没有提出类似意见,这说明我不做这个部分是可行的,那我会根据其他审稿人的整体意见决定我做不做,比如其他人意见都很积极,我考虑SAY NO,如果其他人的整体意见不怎么积极,那我一般就照做了。我中过的一篇SHOCK就是对有一个审稿人SAY NO了,他当时就是要我补做实验,我考虑第一个审稿人说&all in all, however, this manuscript should be published",大胆拒绝了另外一个人的要求,编辑同意我的意见,修回后两天接收
沃登医学英文论文润色服务本身,是一种技术性强的工作,英论阁Enago针对不同客户的英文论文修改需求,将英文修改润色服务分为三种。您可根据自身的英文撰写能力与不同的英语修改润色需求,选择最适合您的英文润色编辑服务。英文修改论文润色服务是中国科研学者在发表英文论文至SCI/SSCI/EI国际期刊或国际学术论坛前必要的一步骤。英论阁论文润色,令您的英语论文在语言方...&
沃登医学英文论文润色服务本身,是一种技术性强的工作,英论阁Enago针对不同客户的英文论文修改需求,将英文修改润色服务分为三种。您可根据自身的英文撰写能力与不同的英语修改润色需求,选择最适合您的英文润色编辑服务。英文修改论文润色服务是中国科研学者在发表英文论文至SCI/SSCI/EI国际期刊或国际学术论坛前必要的一步骤。英论阁论文润色,令您的英语论文在语言方面无懈可击。英论阁Enago庞大的英美籍专业母语编辑,英文论文润色经验丰富,擅长编辑中国作者的英文,包含用语遣词、期刊风格与格式、文章结构逻辑,内容与术语,参考文献等六大类,96项全方位检查项目,不再让英文文章的质量问题成为您努力研究成果的阻碍。英论阁的客户群来自全球各地67个国家,服务人数过20000人,并以日新月异的速度不断壮大。&英论阁Enago本着勇于创新和精益求精的核心价值观,是第一家在中国市场获得ISO 认证及第一家建立完善品质保证系统的英文论文润色服务公司,系唯一同时荣获2010年美国知名科技企业期刊Red Herring(红鲱鱼)评选的Red Herring全球百强强奖和亚洲百强奖的专业英文论文润色公司本文摘自沃登医学
作为一种科技翻译,论文摘要的译文一定要准确、明白、简练,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原语和目的语的不同特点,译文才不会因晦涩难懂而失去其传播的价值。在翻译医学科技论文摘要时要特别注意英汉语言的对比差异,使译文通顺可读。
SCI医学论文写作,SCI医学英文论文润色修改,SCI医学论文翻译,SCI医学论文母语润色,SCI论文发表一条龙服务,会议摘要墙报撰写,SCI论文保发服务,出国咨询和提供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基础实验外包-方案设计,各类基金标书修改和申请指导,专业SCI医疗论文服务,专业SCI医学论文评估
沃登 医学SCI论文是科技SCI论文的组成部分,因其种类不同,在写作的目的、内容、表达形式上也各有不同,虽然互有差别,但是他们的要求却是共同的。总的要求是图新、求实、达理。其基本要求是要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作者在撰写时必须要尖刺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符合以下几个基本要求。沃登医学-中国顶尖医学学术服务品牌,提供专...&
& 沃登 医学SCI论文是科技SCI论文的组成部分,因其种类不同,在写作的目的、内容、表达形式上也各有不同,虽然互有差别,但是他们的要求却是共同的。总的要求是图新、求实、达理。其基本要求是要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作者在撰写时必须要尖刺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符合以下几个基本要求。沃登医学-中国顶尖医学学术服务品牌,提供专业SCI论文修改|医学论文翻译|英文论文润色|发表|临床研究|基础实验|基金标书服务,沃登医学咨询热线:400-820-5378 &咨询QQ
&&& 一、科学性
&&&& 科学性是医学科技SCI论文的生命,它是医学SCI论文的立足点,也是首要条件。没有科学性,医学SCI论文就失去任何价值。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1.真实性&& 科学性就是真实性,就是实事求是,不能有半点虚假。取材要确凿可靠,客观真实; 科研设计严谨、周密、合理,要排除影响结果的各种干扰因素;试验方法先进和正确,设必要的对照组,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实验的结果或临床观察结果要终于事实和原始资料,实验数据精确可靠,获得数据必须进行统计学处理;论点、论据、论证有客观性和充分说服力;不能主观臆测,甚至弄虚作假,以经得起他人重复和实验验证。结论要有充分论据,要精确、恰当,切不可空谈或抽象推理。
&&&& 2.准确性 选题准确,内容准确,数据准确,引文准确,用词准确,论点客观准确。
&&&& 3.重复性& 亦称再现性。结论来自临床观察或实验结果,SCI论文中的数据经过反复证实,实验结果可以重复,而且经得起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相同条件(相同方法和材料)均可重复出来,经得起实践检验。不论是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都可为他人所利用或借鉴。
&&&& 4.公正性& 对自己的成果和别人的工作应当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不抬高自己,不贬低他人。讨论中以事实为依据,注重论据。对临床冠哈实验研究,要如实反映,不任意取舍,不摈弃偶然现象。
&&&& 5.逻辑性& 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也就是合乎思维方式和规律。思路要清晰,说理要透彻,前后要关照,不能牵强附会,杂乱无章。分析、推理、判断不仅要有事实根据,而且要符合辩证逻辑原理。
&&&& 二、创新性
&&&& 创新性亦称创造性、创见性。医学SCI论文贵在创新,创新是SCI论文的灵魂,是决定SCI论文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所谓床,即指创造、创见,指前任也没有发表过或者做过的,可理解为&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凡达到国际水平或国内首创,如新发现、新研究成果,学说定理的新推导、新解释、新经验的总结,方法技术的改造等。所谓新,即新颖、新意,指除非公知公用,非模仿抄袭。如果是重复或模仿已有的成果,即对他人已有的成果获科研课题进行重复模仿,充分实现该成果的新条件、新方法、新特点或新改进,或失败的教训,即仿中有创,推陈出新,从新的角度阐明新的问题,如老药新用、古为今用,都是有价值。
&&&& 三、实用性
&&&& 医学SCI论文的实用性也是实践性,它指SCI论文的实用价值,是SCI论文的基础。医学SCI论文通其他SCI论文一样,应有其实用价值。衡量一篇医学SCI论文的实用价值主要是看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其理论可否用于指导实践,能否推广应用,其方法技术是否可供使用,为实现所需,能否有助于解决疾病诊断防止中某个技术问题或者阐明某个疾病的发病机理。能推动医学发展或能够提高技术水平的都是有实用价值的医学SCI论文。这些SCI论文一经发表,读者看了能用,有则有效,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 四、可读性
&&&& 可读性或是文学性,它是SCI论文的样貌。SCI论文发表是为了传播交流或者储存新的医学科技信息,以便为读者或后人所利用,因此不仅提倡写短文,而且还需要有良好的可读性。要求:文字简洁、语法正确、修辞正确、简明扼要、词语搭配得当、标点符号使用正确,表达清晰、层次分明、段落衔接、流畅易懂、不艰涩、不费解、不冗长、不含糊,不用口语或俗语、不实用华丽辞藻和夸张性形容词。撰写上要有逻辑性,结构严密、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结论明确、重点突出、说理议理、可信度高等。读者读起来省力,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就能理解全文的内容和重点。
&&&& 五、趣味性
&&&& 医学SCI论文虽然不同于文学作品,主要以讨论说理和解决问题为主。但是如果行文晦涩枯燥,则使读者看后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如果文辞优雅、生动活泼、错落有致,自然会使读者兴味盎然,引人入味。所以在撰写医学SCI论文时也应该注意其艺术性、趣味性。
&&&& 六、思想性
&&&& 医学SCI论文要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社会和科学道德规范,遵守国家保密和技术专利的有关规定。医学SCI论文的撰写在选题和内容上都应该体现为国民经济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方针。
&&&& 七、其他
&&&& 医学SCI论文除了以上要求外,还应该符合撰写医学SCI论文的一般规范,如准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医学专业名词术语、符号、缩略语等,以适应现代学术、信息、情报交流与储存的需要。
此外,还应该根据不同的SCI论文类型,在文字表达上各有侧重,使文稿具有鲜明的特点。如:属于临床观察总结疗效类型的SCI论文,要注意所获数据的结果的启示,探讨疾病发生和流行规律,以服务于预防保健和疾病防治;属于邢台贵查类型的SCI论文,应该着重于数据与以往文献资料的异同点及其实用价值;属于生物反应类型的SCI论文,对实验数据、条件要求严格,病要详细的交代试验资料、实验条件,以加强结果和结论的可信性。此外还应该注意到样本的代表性,组间可比性,观察结果的精确性,观察指标的可靠性,统计处理的准确性,结论推理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对医学SCI论文的要求主要是:数据可靠,论点明确,实事求是,文字简练。做到准确地(如实际反映客观实际,恰如其分不走样)、明显地(清楚明了、干净利落不含糊)、生动地(具体形象,有生气、修辞优雅不枯燥)表达具有创造性的医学科研成果。概括地说:学术SCI论文观点明,实事求是文字精,贵在创新出成果,准确鲜明又生动。
论文英文翻译 国家基金重点在探索与创新,求新!但许多申请书试图通过&目前研究很少&,&无人问津&来说明创新性。殊不知,研究很少有几种可能:一是研究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如量子计算机;二是意义不大;三是已经解决;四是根本行不通,如水变油。
创新点主要是指独特的研究特色(如独特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或有...&
论文英文翻译 &国家基金重点在探索与创新,求新!但许多申请书试图通过&目前研究很少&,&无人问津&来说明创新性。殊不知,研究很少有几种可能:一是研究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如量子计算机;二是意义不大;三是已经解决;四是根本行不通,如水变油。
创新点主要是指独特的研究特色(如独特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或有何理论创新或技术创新。创新点一般不大,如将创新点写成&应用实验与理论计算分析相结合,探索...规律&,或&通过...问题的研究,建立...的关系&,很难让评审人认可。
摘要通常包含五方面内容,通常是:&1)...在...方面非常重要;2)将用...研究方法;3)重点研究...内容;4)实现...目标;5)会有...科学意义" 。但一些申请书的摘要几乎全是研究方法和内容,很难让大同行看到研究的必要性与创新性,而评审人全是小同行的概率较小。沃登医学-中国顶尖医学学术服务品牌,提供专业SCI论文修改|医学论文翻译|英文论文润色|发表|临床研究|基础实验|基金标书服务,咨询热线:400-820-5378 & 企业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拿捏教师的权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