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是金 何须镀铜 英语什么意思?

热门关键字:
最孝敬行为”需果老而同期权是什么意思
  更为主要的是,不少的女女,千里迢迢赶回来,也不外是买些月饼、养分品等工具贡献白叟,岂不知那些贡献的工具白叟并纷歧定很喜好,也纷歧定合用,不管是月饼仍是一些养分品,对于老年人而言大多脆而不坚,。量量也不外关;一些女女为了表达孝心,非得给白叟采办价钱不菲的新衣服,可是老年人俭仆惯了,并不喜好新衣服,概况上不说,背地里却埋恩女女花钱大手大脚,为此以至心生仇恨,影响表情,而新衣服更是舍不得穿,更不情愿穿,以致于新衣服积累正在箱底,若干年都穿不完。  ?老年人的“承担”也不容小觑  老年人精神不济,虽然女女逢年过节回来团团方方很欢快,可是吃饭问题倒是个大问题,父母为了让孩女们可以或许品尝儿时的家乡味美食,分要揣度每个女女的小我爱好,尽可能满脚每位女女的惬意饮食。为此就要破费不少的精神预备,而对于女女们的帮手,父母亲也以“不需要”为托言,以致于不少的女女也就对父母亲忙碌的做饭不闻不问,尽管聚正在一路天南地北的聊天,尽管享受甘旨,可是,白叟们实的干不动了,稍微一劳顿,不是那里不恬逸,就是哪里不恬逸,而白叟们从不正在女女们面前抱怨,生怕惹得女女们不悦,留下可惜,哪怕是软撑灭也要让女女们欢快,只需当女女们高欢快兴走了当前,白叟才敢彼此说或者给街坊邻人诉说本人为了伺候女女“累的很”,可怜全国父母心那。  其实,和白叟沟通,协帮白叟处理思惟问题,表达本人对老年人的孝心,完全不必固执于非得回家看看,正在德律风外,QQ聊天和收集视频外,就可以或许很好实现本人的孝心的,并且那样的沟通成本低廉,环节是要开辟和白叟聊天的话题内容,觅到老年人喜好的话题,让白叟感受成心思和情愿聊,那就要求女女要尽可能地多最孝敬行为”需果老而同期权是什么意思领会父母的和心里需求,若是日常平凡和父母就没无几多话要说,即便不近万里常回抵家里看看,又无什么积极的意义呢,培育本人和父母的话题默契度,拓宽女女和父母的话题内容,削减隔膜,那也许才是常回家看看的要义,而和父母尽可能做到上的契合和配合点,又何须正在乎碰头呢,反所谓“无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话不投契半句多”。  13日是沉阳节。近来,“拿什么贡献父母”成为热议话题。沉庆晨报舆情查询拜访外,受访市平易近评出的“最孝敬的三大行为”排正在最首位的是“常回家看看(69%)”。(《沉庆晨报》日)  其实,正在笔者看来,只需无孝心,可以或许地为老年人的晚年幸福灭想,不只无设法,无聪慧和可以或许积极践行,又何须强调“回家看看”?  对于白叟而言,当下身体健康,没无什么大的疾病,白叟可以或许按照本人喜好的晚年糊口体例渡过晚年,白叟也不需要女女常回家看看,由于老年人一旦构成了本人喜好的糊口体例,也不喜好女女隔三差五地打乱本人的糊口节拍,当白叟由于大哥体衰和疾病搅扰而糊口不克不及自理的时候,才是最需要女女的时候,也才是最可以或许查验女女孝心的韧度的时候,不只需要女女的陪同时间,更需要的收撑,果而,正在父母还可以或许动弹的时候,将孝心好好积累,将为父母养老的好好储蓄,环节时辰,才能给父母以实实正在正在的贡献。  我的父母也正在农村栖身,可是我的父母对于女女的孝心很理解,也可以或许想得开,很宽大,父母认为,只需女女们事业无成,身体健康,不让父母悬念,就是对父母很大的孝心,逢年过节,运力紧驰,交通拥堵,车欠好立,车更欠好开,选择那个时候回家看看,无信时间成本、成本和成本太大,不合算,何须为了父母的欢喜,让女女们旅途劳顿呢。  本年外秋节、国庆节和老年节是《老年害保障法》新修订实施后的几个主要节日,虽然“常回家看看”未入法,但很多正在外打拼的人因为工做忙、假期短、承担沉,节假日“回家看看”几乎成了奢望。  6、保守转载不领取做者稿费,收集转载不说明来流及做者,天府评论将逃查相关法令义务。。  ?莫把卑崇贡献白叟当一日之事当景做秀  ?“四成白叟自认家庭承担”凸显养老难题  将“常回家看看”列为“最孝敬的三大行为”之首,笔者不敢苟同。其实,一些人过度看沉了“常回家看看”的虚做用,岂不知没无敬白叟文内涵和孝心实量内容的“常回家看看”不要也罢,弄欠好会成为孝心的噱头,成为敬老的花拳绣腿,外看不过用。  4、欢送收集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说明来流及做者。  2、做者确系本人本创做品,严禁抄袭、转投他人做品,若由此惹起任何法令胶葛,取天府评论无关。  ?崇州市外山小学举行首届老年节暨沉阳节庆贺勾当[图]  3、做者向天府评论时,就未表白同意四川正在线全权力用本。  5、欢送保守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取编纂联系获取做者联系体例,并领取稿费取做者。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文稿均仅代表做者小我概念,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而一些女女长途奔波地回家看看,只顾灭让白叟看本人的孩女何等风趣和可爱,而健忘了怎样逗白叟高兴,也没无存心去揣测白叟喜好什么样的话题,对于老年人的嘘寒问暖也仅仅逗留正在“比来身体还好吗”等等的的问候上,而没无比力内行地深切关怀白叟的细节健康,诸如日常平凡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怎样样,日常饮食能否科学,日常的食材能否平安健康等等,其实逗白叟高兴,关心老年人的健康,不单需要女女们上心,更需要筹谋、聪慧和进修提高,只要本人的科学饮食和健康素养提高了,才能科学的协帮到白叟,笔者为了可以或许制制机遇和母亲拉家常,就特地进修了一些按摩按摩的学问,每次回家就给母亲按摩个把小时,既让母亲体味到了恬逸和我对她的孝心,也是一类很好的拉家常的托言,虽然母亲嫌我累不让我按摩。可是我分是觅托言尽可能多给她按摩一会儿。  ?陪父母聊聊不克不及只是沉阳节的事  ?千户空巢白叟获赠不测险 沉阳节华夏人寿送问候  正在外打拼的人们,工做忙、假期短、承担沉,节假日“回家看看”几乎成了奢望,并不是坏事,将对父母的孝心亏欠深深地埋正在心灵深处,让孝心慢慢发酵,以备日后当父母需要本人的时候,出史无前例的孝心能量,若是换个思维对待“常回家看看”成了奢望,就会发觉其实期权的孝心也许更适用和夸姣,无孝心,何须“常回家看看”?。返回首页:[返回首页]:/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唐之韵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唐之韵
《唐之韵》[1],系、山西电视台、北京影视广告公司花费两年(经过搜索资料、探究论证、采景设置、后期制作才完成)拍摄的片。其拍摄足迹遍步中国大江南北,投资逾百万。《唐之韵》共20集,每集播放时间约20—30分钟。这部系列片制作非常精致,它为电视诠释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名著创造了新的空间。它独特的角度、绝美的画面、高雅的品味获得了出人意料的热烈反响。出品公司宁夏电视台、山西电视台等制片地区中国大陆导&&&&演康健宁集&&&&数20集类&&&&型教育片上映时间2002年撰稿人&樊修章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在古代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的重要地位。唐诗的意象,成为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成为我们血液的一部分。因此,重视对唐代诗歌的教学,帮助学生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些文化精品,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唐之韵——》不仅是在文学的层面上对“唐诗”进行鉴赏,它更注重在文化的层面上,把“唐诗”看作一个时代的声音。
与以往单纯解析唐诗文字的片子明显不同的是,它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拍摄,力图通过人物的背景、事迹来介绍其有代表性的诗篇,这种方式填补了传统唐诗教育的空白,为喜欢唐诗的观众提供了另一个从未有过的欣赏空间,是莘莘学子和语文教师难得的高水准课外电子读物。
该片总编导说:“唐诗,就是唐朝一批具有一定的人眼中、心中乃至理想中的唐朝。流传千古的唐诗,出自伟大的唐代诗人,而孕育这些诗人的,正是那个伟大的时代。”
康健宁是中国界最具声望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沙与海》曾获亚广联大奖,《阴阳》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村题材的纪录片中最深刻的一部。在《唐之韵》这部被称为“诗的纪录片”中,康健宁依然保持着他作品中一贯对人的重视: “我们更关注那些作诗的人——他们自身的命运,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他们对国家的看法以及他们对人生的态度”。
《唐之韵》[2]的撰稿,是一位古典文学学者和翻译家,他浸润唐诗古韵的文字,处处流淌着诗意的光芒和思想的深遂,为本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作为一名翻译家,由他翻译的歌德名著《浮士德》已在再版六次。
《唐之韵》的音乐,大多选用古曲,这些如《》式的古老乐曲,在被誉为“中国电子音乐之父”的手中,演绎出颇具现代感的效果。
相比大多数电视作品,《唐之韵》算是个冷门,它没有,没有搞笑,是一部结结实实的文化作品。在喧闹的电视屏幕上,它将让人感到一种千古幽香的书卷气,使我们领略到真正优秀的中国人的胸襟和气度。第一集 千古唐诗
第二集 独振新风
第四集(上)
第五集(下)
第六集 山水诗人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
第八集 一代诗仙 (下)
第九集 千秋诗圣 (上)
第十集 千秋诗圣(下)
第十一集 大历诗人
第十三集 新乐府派(上)
第十四集 新乐府派(中)
第十五集 新乐府派(下)
第十六集 别调独弹
第十七集 一代诗豪
第十九集 朦胧诗人
第二十集 唐末余音总策划:王正伟、陈汉元、高峰、高晓蒙书法顾问:郑歌平、康国平撰稿:樊修章剧本整理:马宁、武钟山、苏全军、董寿山总编导:康健宁多媒体:田菊萍、刘维明编导:李军、武钟山、刘军卫、段骏美术设计:田菊萍、杨莉娜摄像:杨光、多吉、高国栋、李军、许建平、孙健、杨小素、董骏岩、刘军卫、杨鹏飞、王海兵、孙佳奇、顾锐电子编辑:仝明、王明祥、张华、李宁、苏全军、郭凤元解说:高峰技术总监:丁凯声、查小亚童声朗诵:胡博文制片:张国平、张世敬、梁晓楠、邓乔MIDI作曲演奏:张大为监制:张怀武、段荣鑫、程乐平录音:荆甫礼、王伯总监制:徐赛、董育中、高晓蒙图书顾问:丁力  [1]这是醴泉县的,埋在这里的是上最为杰出的皇帝——。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手中接过皇帝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这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对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家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在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在小农社会里。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唐诗,是中国诗坛的、广阔的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有多少诗歌流失了!盛唐重要诗人,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诗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
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的好就有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过和尚、道士、妓女等有些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代的诗坛,不仅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像杜甫、像、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从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看这胸襟气度!在交通和通讯工具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能若比邻的。这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的活着,不会有政治地震与任何外力来阻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
于是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
于是那一群气势磅礴的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展示着盛唐的国威。来了,高唱战地进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不破楼兰终不还!”于是高适来了,他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一样而来:“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于是来了,这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满怀激情高唱着:“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这群,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巨人,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才能找到的感觉。正是这个宣言“事权贵,使我不得”的超级巨人,把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然而,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终于酿出了“”,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把盛唐的气象一下扫得七零八落。于是杜甫颜色憔悴地走来了。这个的诗人,虽然到“安史之乱”爆发那一年已经四十四岁,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气质。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来的是“,城春草木深”,是一片中唐的血泪,是目睹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
于是韩愈来了。这位个性极强、想把召唤回来以重新振起自信的诗人,开创了一个奇崛险怪的诗派。他大声疾呼,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千古名言。显示出想用地震的重新推出一个高峰的魄力。于是白居易来了,一出场就倔强地唱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显示出唐王朝仍然是一个具有活力的存在。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诗歌的风格浅切平易,与韩愈的奇崛险怪并峙,使唐诗呈现出又一个气象万千的新天地。
然而,唐王朝毕竟走上了无可挽回的。唐诗也从中唐的再度繁荣跌进了晚唐的衰飒。于是来了。他眼前一片朦胧,不知风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路向哪里去。他的歌声是古人感伤的、低沉的,望着逐渐黯淡的黄昏,一唱一咽地低吟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得意,可我们从中也看到了唐王朝的。
唐王朝,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唐诗也以寒蝉一样凄切的声音,唱出了最后的失落。站在上唱着:“江南霏霏江草齐,,无情最是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是在哀悼六朝的沦落,也是为唐王朝送终,为唐诗留下最后的叹息。
唐诗结束的时候,它的影响却刚刚开始。到唐代才终于定型的绝句,兴起于唐代的律诗,穿越千年,被一直沿用到今天。今人写旧体诗,提笔就是一首五绝、、、七律。大概很少有人想过,这是唐朝诗人铸成了现成的模子,才使我们写起诗来能这么方便。宋、元、明、清这几代的诗人,绝大多数或深或浅,或直接或间接都曾受到过唐诗的影响。且不说个人,就说较大的诗派和较有影响的诗歌运动吧。北宋初的西昆派,专学李商隐,只求把诗写的朦胧,甚至晦涩,而不管有没有诗味。北后期兴起怕以为首的江西派,则把杜甫奉为祖师爷,讲究用典,以无一字无相标榜。明代中、叶兴起的复古运动,甚至断然以“诗必盛唐”相号召,只求把诗写的语气雄阔,锣敲得山响就行,管他是不是音乐!直到清末起来后,传统的诗歌美学开始受到挑战,大声喊出了“意境几于无,目中何处着元明”,才终于敢站到时代的制高点上来俯瞰唐诗。话虽如此说,但中国诗歌终于从的磁场中跳出来,还是五四运动时白话文兴起以后的事。从明代开始,研究的人习惯上把唐诗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初唐从唐王朝建国,即公元六一八年起,到八世纪初,即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将近一百年,时间跨度最大,成就却最低。世界级大河长江,源头一样是窄窄浅浅、弯弯曲曲的,但没有这窄窄浅浅弯弯曲曲,就没有下游的浩浩荡荡滚滚滔滔。
初唐的诗坛,还在南朝追求形式美的装饰风格笼罩下,宫廷诗人不必说,就是四杰这样强烈要求转变风气的人物,诗歌风格也明显偏于华丽。像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人物吧,唱出来的也是“结伴戏方塘,携手上,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这种诗与南朝那些跟着皇帝起哄的诗人所作,几乎无法区分。
四杰、、和,文学史习惯称之为。他们主要活动于七世纪下半叶八十年代以前。这是一批少年才子,才华横溢,精神饱满,一出场就英气勃勃;这是一批短命诗人,活得最短的王勃才二十七岁;这又是一批苦命诗人,王勃是淹死的,卢照邻是因长期瘫痪抽投水自尽的,是被杀的。他们虽然,生活多艰,但都立志要扫荡诗坛的积秽,剿除的,要求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诗中塑现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改变诗歌与时代就像油花漂在水面上的关系,要叫诗歌具有激情和生气。他们的能量虽然有限,但,互相呼应,经过一番纵横驰骤,终于为唐诗的出场准备好了必要的布景和合适的气氛。四杰的成就有限,又没有完全摆脱南朝绮靡文风的影响,因而颇受后人非议。杜甫对此很不平,曾断然指出:“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四杰中成就最高的王勃,只活了二十七岁。他二十六岁时写的《序》,是传诵千古的名文。据说当时镇守的都督闫某,把滕王阁修饰一新,九月九是大会宾客,叫他女婿先写好一篇记述滕王阁的文章,到时候假装是即兴创作来向宾客夸耀。宴会时,主人让在座的人写。知情人都知趣地推辞,王勃却,竟接过笔真写起来,惹得闫都督勃然大怒。不过,唐朝人胸襟就是宽广,当王勃写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闫某大为,不但不生气,还主动请王勃接着写下去。“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黄昏时江边的这一幅秋景多么开阔,多令人神气飞扬!《滕王阁序》虽然不算诗,但却是诗味醇厚的一首散文诗,其审美效应永不会衰变。文章以一首诗结尾:“滕王高阁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云,珠帘暮卷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与朋友分手,一般总不免会有些伤感,这首诗却一反常情认为只要是知己,即便分隔天涯,也仍然像紧邻一样。诗中没有一句解释的话,但天下升平,处处都有能给人踏踏实实的安全感,却作为坚实的背景衬托在诗的背面。只有时代开放、、透明度高,送行的和被送的都根本想不起来会遇到什么意外的侵害,分手时才会有这么开朗的心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邦”,表达了人类这种普遍的愿望,因而流传千古,成了随时被引用的名句。
四杰中的曾说“愧在,”。很显然,认为排名在卢照邻之前感到惭愧,是故作谦虚,真正的用意是不服王勃。他,骂那些的朝廷官员为“楦”,意思是麒麟的填料。问他此话怎讲时,他麒麟的都是用布画麒麟蒙在驴身上,看起来像麒麟,其实揭掉画皮,不过是一头驴。真是骂绝了!幸好他生在唐代,不然的话,光凭这件事,就足以叫他掉脑袋。
卢照邻遭遇极惨,中风瘫痪十年,最后因无法忍受而投水自尽。他的《长安古意》中有两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是至今还不时有人引用的名句。
做父母的大概都给孩子教过几首唐诗,教的诗中大概也会有这一首吧:“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据记载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
骆宾王是人。徐敬业起兵反时,他写了一篇《讨武氏檄》,把武则天有的没有的劣迹全兜出来数落了一番。据说武则天满不在乎,但听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这对激发朝廷百官起来反对武则天,是极有煸动力的。徐敬业起兵失败后,据传说,他曾在这里潜藏,出家做了僧人。有一天,来到灵隐寺,晚上在寺内独自散步,想做诗,但刚想好两句就接不下去了。一个白髯苍苍的老僧,也就是来到他跟前,问明情由后,就给他补了两句“楼观沧海日,门对。”这种传说的含金量大概是不会高的。也许,宋之问这首《灵隐寺》非常平庸,中间偏以夹着这非常精彩的一联,后人就故意剥夺他对这一联的著作权吧。也许,宋之问人品低劣,后人就编出这个故事,把这一联警句剜出来,归到的名下吧。
初唐四杰开始冲破唐初宫廷诗风的束缚,使诗歌从应制应酬,歌功颂德的圈子里跳出来,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但是他们还缺乏强有力理论武器,使唐诗总结过去,迎向未来。历史选择了陈子昂,来完成这为唐诗展开一个新天地的使命陈子昂旗帜鲜明地反对南朝的贵族文学,反对那种只求词藻华丽而内容空洞的诗风。他不仅在理论上为唐诗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而且诗歌创作也实践了自己的理论。他的《感遇》三十八首,或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或感慨身世、抒发理想,都表露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进取精神。“兰若生春夏,何青青!幽独空林色,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春夏这交,草木茂盛青翠的树,兰草和这类香草紫茎上开出朵朵红花,使满林的草木相形逊色,然而毕竟是幽独的。易逝,秋风又起,空有阵阵香气,又能怎么样呢?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怀才不遇,像幽林里的红花,无人欣赏,只有随着年光的流逝自生自灭而。
七世纪末,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派人远征,以陈子昂为参谋。由于主将不力,军事失利,他几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受到降职处分。他登上时,感慨万千,唱出了他的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蓦地而来,戛然而止,没有起承转合,没有写景,也没有。它明白如话,用普通话来念,甚至连韵都不押。这是诗吗?不像,它只像一声长长的浩叹,只像一声宣泄愤懑的长啸,像隐隐约约但却使大地颤动的春雷在呼唤万物苏醒。抒情主人公有如巨人一样屹立大幽州台上,举目四望,涌来的是无古无今的孤独。没人理会,更没人理解,只有无法抚平的惆怅在内心翻涌,终于化作两行涩泪滔滔而下。他眼里噙着饱含历史沧桑的悲哀,而不是万念俱灰。这首诗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传诵千古,原因大概就在这里吧。唐诗经过近百年的酝酿,终于迎来了它的鼎盛期。盛唐诗于是挽起狂风,掀起,鼓动着磅礴于天地的雄浑登上了中国诗坛的制高点,中国古代诗坛上这颗最红最亮最热最有吸引力的太阳升起来了。在这段跨度最小,才只有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多少开立宗派的人物,都从时代的风云中涌现出来。、王昌龄、、岑参,这些称雄一世的诗人,都与诗坛上独绝千古的巨人李白,相视而笑,各自以斑谰的色彩装点着盛唐的。
、、和包融,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古代属吴郡,也是叫,因此人们称他们为。他们在当时也是都光芒四射,只是由于被时代的尘埃遮掩,才暗淡下来了,但除包容外,都有一两首脍炙人口的诗。在听盛唐诸大家的英雄交响曲和田园交响乐之前,读读这些诗人的诗,就像听小夜曲,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贺知章字,爱饮酒,爱聊天,爱开玩笑。他是宰相级的大官,晚年却又忽发奇想,出家当了道士。唐玄宗曾把绍兴这里的一角赏赐给他补贴家用,他晚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由于狂放不羁,因而自称狂客。他和李白是。李白在《对酒忆贺监》诗中说:“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李白是个狂人,而在李白眼中,了是个狂的可爱的人物,这就可以想象他的为人了。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题袁士别业》)看到人家园子里林泉优美,尽管不相识,竟然大模大样进去玩;还声言口袋里有钱,讨请主人不必为如何款待发愁。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出他的狂放。他最为传诵的诗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无改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回乡偶书二首》)
小孩子敢“笑问客从何处来”,凑到跟前来起哄,说明诗人自己也是乐呵呵的。他“少小离家”,“近来人事半消磨”,只剩下镜湖水还是老样子,却没有一点哀伤。这既展示了他性格的放达,同时也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和时代精神的豪迈。
张旭外号张颠,以为名。他的草书,和李白的诗,裴蠊的舞剑。在当时并称“三绝”。裴蠊的舞剑看不到了,。拿李白的诗和张旭的草书相比较,实在是独具只眼,其可比之处就在于都是狂人,都在各自的领域达到了顺乎自然而又出神入化的境界。据说张旭写草书时,写要喝得醉醺醺的,狂呼大叫疯跑一气,然后才趁着酒劲儿那起笔来一挥而就。
著名诗人在《赠张旭》中说的可以证实这一点:“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浩首穷草隶,时称太糊精。露顶据,长叫三五声,兴来壁,挥笔如。”张旭是苏州人,戏称他为太糊精真是恰到好处。不过他留下的几首诗,却不像他草书那样狂放,想《桃花溪》这首诗所描绘的那样,“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何处边?”在淡淡的烟雾中,影影绰绰望见远处有一座高耸的桥,可是要找的地方还是找不着。诗人来到一块突出水中的大石头上,问划船从这里经过的渔人:从里流出来的桃花,流得了里到处都是,叫人怎么顺着流动的桃花去找到呢?从表层信息来看,不过是说诗人来游了一趟桃花源,尽管找不着洞口,可也并不着急。这是诗意旅行,是寻诗。可是我们顺着诗人的足迹。再来找一遍看。里这随着水波翻动的桃花,到底是从哪里流出来的呢?“世中遥望空云山”,向哪儿去找桃花园呢?这雾罩的桃花源,是一个地方,但更像是人生想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因此从深层意蕴看,这又是哲理的旅游。是在进行曾曾深入的哲理思考。“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青溪何处边?”
的生平事迹都不可考,只知道是人。他只流传下两首诗。但《》却是古今传诵的名篇。〈〈春江花月夜〉〉原是南朝著名的昏君创作的,当时还谱了曲,可以唱。后来,词和曲都失传了。这首《春江花月夜》是借旧题写新诗,是借。这首诗,写农历二月间诗人在长江边上思念故乡扬州和种种感慨和想象。唐诗中把长江下游宽阔的江面也叫做海,因此这里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虽然说的是海,指的却是浩茫茫的长江。诗就从春天、长江、花林、和夜晚这五个方面切入,把由此引出的种种意象穿织组合在一起,反复咏叹拂拭不去的乡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人望着。月亮从宽阔的江面上升起,映着的,展现一片明澈。诗一出手就渲染出一片浩阔,朦胧又景,似真似幻,使人面对着无限的时空,仿佛突然进入一种失重状态,进入一种寻求顿悟的深沉。由随波的月色,诗人又想到江流长在,月光长在,而人生却是那么短暂,于是继续感慨地叹道: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
天上水上,浩白无尘,只有这一轮孤月,在无穷的宇宙中永无终止的漂泊。月亮,最初照见的是什么人?将要照见的又是什么人?人类生命的系列虽然是无尽的,但“今日不见古是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代一代的人都消逝了,只有滚滚滔滔的长江依然在滚滚滔滔的流淌。这种世路无穷,劳生有限的感慨并没有,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因为诗人毕竟生活在唐代,毕竟有找到发展机遇的可能性,所以只点到为止。接下来诗的脉络转换,转入传统的游子思妇的相思。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zhēn )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古字中读xiá,xié是近代编入的声调)。斜(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jié)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的高峰。
在这批边塞诗人中,七言绝句写的既多又好的当数王昌龄。七绝在初唐时就开始成熟了,但表现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掘出来,佳作还不多,王昌龄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使七绝这种诗体的概括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与李白同为写绝句成就最高的诗人,有人甚至说他超过李白。他名气很大。有”诗家天子王。”的美誉。所以叫王江宁,或说因为他是江宁人,或说因为他在江宁做过官。他的组诗《从军行》七首几乎全是精品,从各角度揭示前线将士的心理活动。比如第四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手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就把战争气氛渲染的十分饮满酣畅:“黄沙百战金甲”既揭示了环境的艰苦,又展现出战士们轻身的英雄气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离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烽火城西,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无那金闺万里愁。
这种万里远隔思念妻子的衰愁,所以会那么无可奈何,就因为每一次思念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因为一出战就可能再不会回到这“烽火城西百尺楼“来了。这是真正的带着血丝的相思!”不破楼兰终不还“,固然英雄气概十足,但诗人同时也看到了战争给普通士兵带来的痛苦,并没有一味沉浸在立功封侯的幻想中。
他的《出塞》更是古今传俑的名篇,被誉为唐代绝句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人未还,但使在,不教度。
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实际的含义不过是一轮明月照边关。然而,把照边关这种悲凉的意境推到,这一句就由写眼前的实景,一变而为饱含历史深度的虚景,虚实相生,从而使这句诗的内涵变得无比深厚。这也就是说,从秦汉时期以来,一代一代的人就一直在进行这样的万里长征,多少人就死在边关上一去不复返。慨叹没有那样的龙城飞将飞将来挡住胡马,不让度过阴山,既痛惜自已无用武之地,不能报效国家,立功边塞,又深切地同情边关将士长期征战,有家不能归的痛苦。诗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该怎样来避免这种历史悲剧的重演。他只能幻想出现,用战争来制止战争,但同时他也深刻地意识到“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塞下曲》)就算能用战争来制止战争,也是“白骨乱蓬蒿”,同样是个悲剧,这首诗读起来特别上口,每一个音跟前后的音搭配的都恰到好处,我们着重从音调的和谐来读上一遍就会知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关既有,内地就有怨女。他的《闺怨》就是写妻子思念从军在外的丈夫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悔教夫婿觅封侯。
他的送别诗《》也是的名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孤。亲友如相问,。
王昌龄的好朋友王之涣,年轻时以自命,爱击剑打猎,纵洒悲歌。他诗名很大,是边塞诗人中重要的一家,可惜他命运不济,诗集失传,只锱传下来六首绝句。据记载,有一回他和王昌龄,高适等人到酒店唱酒,正好来了一批,于是他们约定,等会儿这些艺人唱歌时,唱谁的诗最多,就说明谁的诗名最大,结果一个乐工唱了王昌龄的两首绝句,一个唱了高适的一首绝句,王之涣说:乐工唱的是乡下人听的乐曲。等着瞧吧!果然,一个漂亮的歌妓起来唱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关。
那个歌妓又连唱两支歌,都是王之涣的诗。从这个文坛掌故就可以看出来,他在当时的诗名有多大,这首《凉州词》是唐诗中的名篇。黄河从白云中滚滚流出,一座孤城被围绕在万仞高山之中,展示出边塞风光的荒寒壮阔。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既可指羌笛吹着表现征人思家的《折杨柳》曲子,也可指羌笛,似乎在怨塞外的杨柳不肯舒青涨绿来遮绿掩荒寒。全诗既表现了征人的辛苦,又有一种豪迈的气势。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登》更是连三岁的孩子都能背诵。诗人登上永济县的鹳鹊楼,望着惨淡的日头西沉,滚滚的黄河东泻,视线向东西两向伸延,使视野无限广阔。后两句由实入虚,再推进一步,把视野再次拓宽。四句二十个字,字不奇,句不奇,景不奇,情不奇,但却展现出如此磅礴的气势,这简直是奇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时代的另一个诗人,也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斟进夜光杯,还有随军乐队在马上弹奏琵琶助兴,即将开赴前线的将士怎么能不痛饮!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也有几分无可奈何,但压不倒那种豪迈的英雄气概,情绪仍然是乐观的。这种诗 只有盛唐人写得出来,也只有盛唐人能这么微笑着来感受走向死亡的痛苦。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另一个重要的,也擅长写七言古诗。他不大看中功名利禄,却非常想做神仙,服食丹砂,期盼着白日飞升。王维在《赠李颀》诗中说,“饵丹砂,甚有好颜色,不知从今去,几时生羽翼”,李颀最著名的诗是《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廓,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
难能可贵的是,李颀不但同情“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的汉族士兵,同 时还看到了“胡儿眼泪双双落”看到了战争给少数民族带来的苦难。“胡儿眼泪双双落”再用“胡雁哀鸣夜夜飞”来衬托,胡雁哀求鸣与胡儿落泪这两个意象叠印在一起,是多么的审美刺激力!李顶的这种思想境界,是其他反战倾向鲜明的所没能达到的。就为了这句话,也应当在心灵深处塑一个巨大的铜像来纪念他。
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后世合称高岑。
高适的性格和李白有些相近,很有相些、不可一世的气派。他在《别韦参军》中说自己“二十解,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掼取公卿”。盛唐即是出狂人的时代,自然不会只出李白一个。他才气没有李白大,但有实际政治才干。整个唐代,大诗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的,官司也做的最大的就数高适。
“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抢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出飞瀚海,单于烈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塞草腓,孤城落日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行歌》写妻子思念出征在外的丈夫,是从三国时期以后人人套用的老诗题。高适这一首虽然也还是写了“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但冲破了这一传统题材的限制,从战士出征时的心态、战事的紧急、战争的残酷、到军中苦乐不均、征人思归与对和平的向往等等,都一坏扣一坏组织在一起。这首诗就像用打击乐器伴奏的进行曲,节奏强劲而双沉着,声势浩大,使人听了由不得会精神振奋起来。
高适擅长写七言古诗,气势壮阔,开合动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的七绝不多,但有几首也能于小中见大,具有丰富的内蕴,境界高远。
千里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
诗人先极力渲染分手时环境的残淡凄凉:黄云千里,白日昏暗,北风吹雪,大雁南归。在这各气候中与朋友分手,心情自然更觉沉重。但第三、四句突然一振,在这暗淡的天幕上划出一道亮色,使气氛一下变得轻松了。这正显示出盛唐人开阔的胸襟气度。“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更多出几分豪迈,多出几分自信。
岑参是盛唐最典型的,在八世纪五十年代,他曾经两次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六年。他边塞诗的特点,我们应当从两个方面去把握。第一,他是一个好奇的人,正如杜甫说的“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陵行》)。早年他喜欢从出人意表的角度去发现诗。有了边塞生活的体验以后,他的好奇天性也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第二,岑参诗人中的一股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这也是其他所无法比拟的。他赞叹别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自己就是这样作为戎装的少年英雄驰骋在西北战场上的。他出塞时,才三十出头,正是充满锐气的年龄。王昌龄、高适等年稍长的诗人,随着的逐渐萎缩,朝政的日益腐败,已经开始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非正义性的一面时,岑参却还在战阵上高呼驰骋显示英雄气概。这种心态和思想境界,就使他的诗和高适比较明显的区别。高适观察比较深入,更多的看到战士的艰苦,因而诗的色彩要淡一些。岑参则用绮丽的笔调来凸显,雪地,火山,的异域风光,歌颂保卫边疆的战争,歌颂将士们不屈不挠,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有一种感人的厅情异彩。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少茫茫黄入天。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肥,金山西见烟尘飞,大将西出师。将军金不脱,半夜弋相拔,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铧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写“大将西出师”,在“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恶劣气候中行军。光从这种气氛的渲染就能使人感觉到,这是一支不可战胜的,所以诗人信心十足地断定,“虏骑闻之应胆慑”因而要在“车师西门伫献捷”。这种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在其他的诗里很难找到的。
《》是诗人又一重要作品。这首诗,一开始就使人感到新奇。“八月即飞雪”,按说,这种气候应当使人感到“万里凝”才对。然而,作为盛唐时期一个好奇的年轻人,岑参却忽发奇想,认为压在枝头上的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这两句至今还经常有人引用的诗句往这里一搁,就使阴暗的天空突然有了亮色,空气突然变暖了,从而也奠定了全诗豪迈乐观的基调。“中军置酒饮归客,琵琶与羌笛”,展现出一派异域情调。诗人眼尖,还特别注意到辕门上面那高擎的红旗,色彩对比是那么强烈。红旗应当是在风中飘动的,只不过偶然风停了,才垂挂着不动。这一特殊情况使诗人又设想入奇:似乎不是风逼着旗子一动也不动地展开,而是旗子冻僵了大风也吹不动。由于用好奇的目光来取景,用入奇的笔调来绘景,就使非常平常的送别场面,被描绘的那么绮丽豪放,使人百读不厌:
北风卷地白草折,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荡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琵琶与羌笛。纷纷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路,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还应当提一提也以写古诗著名的。有人甚至说,唐玄宗开元,年间,也就是八世纪上半叶,知名度最高的诗人就数他和王维。这至少说明他在当时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无战斗,时时醉向酒家眠”。(《雁门胡人歌》)这首诗写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真是有声有色。不过,他的名字是和《》这首不朽的七律诗联系在一起的,还不如径直来读这首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芳草萋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以王维、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这些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以前对山水诗评价过低,认为是远离时代的。其实不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是山水诗,只因为是在乱世,诗人才那么心情沉重。那么,在太平时期,王维歌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也正符合时代的要求么!
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像那首脍炙人口的〈〈〉〉。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致宋代大诗人称赞他“”。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础的。
三十七岁时,王维曾出使——今天中部,途中做了一首《》: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大漠孤烟直,。萧关逢堠骑,都护在燕然。
“谓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当时就有人谱曲,称为〈〈阳关三叠〉〉,成为流传广远的送别歌词,用最普通的词组成最普通的句子,一看就懂。但是情意又那么深长,音调又那么响亮,使人感到正是自己要说的话,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
开元末年,也就是公元八世纪四十年代初,的奸臣开始得势,把兢兢业业治理国家的著名宰相挤出朝廷,这意味着政治局势即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王维为了逃避可能会有的意外,就开始过一种半隐半仕的生活。这是政治局势变化对他的影响。其实,王维在封闭状态的生活中越陷越深,更主要的还是他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造成的。他母亲长期奉佛,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来说自然是不可抗拒的。中年丧妻以后,他就没有再娶,一直过着长斋奉佛的独身生活。这时正是后来对祖国诗歌有深刻影响的禅宗蓬勃发展的时期,他对禅宗的哲理兴趣越来越大。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诗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融全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把捉的禅理。他这类诗成就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中年颇好道,晚家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偶然值邻叟,谈笑无还期。
抒怀主人公完全跳出了的磁场,内心有一种以安全感为地基的从容不迫,从而能进入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带任何功利的审美目光,自得其乐地去发现及其平凡,有时旁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
孟浩然和王维是好朋友,在赠王维的诗(&留别王维&)中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可见他是把王维当知音的。
孟浩然的生平事迹非常简单: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了江浙一代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盛唐的大诗人,没有谁一生像他那么平淡的。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是赠张九龄的。八世纪三十年代末,张九龄从宰相的官位上被贬到。由于欣赏孟浩然的诗,就把他请到荆州,并给他小官做。还从来没做过官的孟浩然非常高兴,写下了这首境界雄阔的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的云雾迷朦,波涛浩渺,写得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盛唐气象。孟浩然所以要把洞庭湖写的这么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是因为他要有湖来象征人间吧。在人世间他无依无靠,没有得力的人物来提拔他,就如同“欲济无舟楫”――想过洞庭却找不到船一样。现在当过宰相的张九龄来了,给他官做,终于使他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他“坐观垂钓者”,也想到湖边来钓上一条大鱼,也就是想趁此机会来干一番事业。只是很可惜,一生只活了五十二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是四十八岁了。
从初唐到盛唐,孟浩然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诗人。他的山水诗,不困情造景,既有了某种情然后再找出某种相应的景作衬托,也不光是,即由于某种景而生发出某种情来。他在中,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中写出来的。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非,维气忆游。还将两行泪,遥寄西头。(《》)
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或者说,这是营造出来的一种背景,根本无法说清究竟是写景还是抒情。在此之前,山水诗达到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的,不能说没有。但只有到孟浩然,才懂得有意识地去营造这样的境界,提高山水诗的表现能力。再以他另一首表现田园生活的名诗为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青山郭外斜。,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所做的诗中传诵最广的是《》这首诗,乍看只不过是叹息春天的花朵容易凋谢,有一片淡淡的惜春之情。但细一想,不是不可以说,这是暗示在社会的中,青春容易消逝吗?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想起这首诗,人们总是能想起许多失落的惆怅,其实诗的意蕴远不止这些。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上留下了一座永不褪色的名字。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据记载,他出生在唐朝的碎叶城,在今天吉尔吉斯坦北部,大约五岁时才迁到这里。他父亲叫。“客”可能是是对外地人的称呼,表明他们不是当地人。据李白自己说,年轻时漫游扬州一带,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后人据此推断,他父亲应当是个腰缠万贯的大商人。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表山绿水的芬芳。他的诗“,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江的水碧山青的自然风光熏陶出来的。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各派的学说。四川一直是道教最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再者,道教尊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欢哀苦乐。
李白所以有那种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有条件看得远,更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他冲开一切束缚的胆识,使他敢于昂头去观照宇宙,把视野扩张到最大限度。此外,李白还“十五观奇书、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从这此诗句就可以看出来,他虽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却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而根本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行”。开始了他向诗坛的进军。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的各个地区。在当时,且不说旅游主要靠步行,就是骑马,乘船,坐牛车,要走遍这么广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时每刻都在奔波。李白不仅到过许多地方,见多识广,而且人生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当过隐士,在山林里与朋友酣饮纵酒,养了无数的驯鸟。他曾当过道士,一门心思采药炼丹,求仙得道,以为真的能够白日飞升,他精于骑术,擅长射箭、击剑,以游侠自命,身上老是带着一把短剑。他曾经受到朝廷的征聘,有过皇帝召见,亲自下车迎接的殊荣,有一个普通百姓一跃成为,在安史之乱中他曾投笔从戎,以东晋著名的宰相自命,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也因此而意想不到地卷入政治斗争,被关进了监狱,成了囚犯,被判处永远流放,遇赦免后,年纪已六十他还赶到今天的,准备去参加安史之乱的军队,总之,他一生的经历大起大落,充满了荣光和艰险。他打过交道的人,上自唐玄宗,,朝廷各级官员,下至监狱里的牢头,和尚,道士和最底层的农夫农妇。他熟悉各个阶层,各个身份和各种职业的人,把这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收录在他的诗里。他能写高适,岑参那种大气磅礴的边塞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湾,由来征战,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应未闲。(《关山月》)。王维的诗境界幽静,但又充满了生机。这种诗李白也有。对酒不觉螟,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王维诗中有一种禅悦的境界,这是李白诗中所没有的,但李白这首诗另有一种沉着潇洒。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这大概是汉语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游子思乡,是小农社会永远写不够的题材。这首诗把“床前”,“明月光”“地上霜”,这三个意象组合在一起。说“疑是地上霜”就说明抒情主人公已经意识到这不是霜,知道不是霜偏生又这么联想,正好透露出他心里有一层霜,有一股思乡的冷气,国人心里都郁结束这样一股思乡的冷气。所以离开家一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这首诗来。孟浩然的诗将田园生活写的那么有滋有味。李白也有一首田园诗,但意趣大不相同。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云媪家》)这个大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人,并没有摆出一幅悲天悯人的架势去同情农民,只是作为一个极普通的,端起老妇人那碗菰米饭,眼里噙着泪水,想吃却又吃不下去。有几个诗人能具有这样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至于他的《将进酒》等等许多独绝古今的诗篇。别的诗人不要说没写过,首先在思想境界上就达不到那样的高度。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千金黄色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刀,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洒,与尔同销万古愁。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认为,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滚滚而来。
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一转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天生我才必有用,”,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李白的诗名越来越大,不但惊动诗坛,而且惊动了许多达官贵人,最后甚至惊动了对艺术有深厚造诣的唐玄宗。于是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进,唐玄宗听从亲信的荐引,下诏征聘他到长安,给予隆重的礼遇。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自以为是超一流的政治家而其实根本不懂政治的诗人,栩栩然得意,高唱着“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一厢情愿地以为,这回真的能大展宏图了,唐玄宗这位,就要把他召到身边,请教他该如何治理天下,如何使天下太平。然而他错了,他是完全生活在梦想中的诗人,梦一旦醒来,留下的就只有失望。
以诗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嘉宾,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唯一的一个,然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人不得开心颜」,于是他毫无顾虑地卧在这里,是醉了还是疲倦了?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
杜甫的忠君爱国是真心实意的,再怎么穷困潦倒也为百姓的疾苦呼吁,「穷年忧黎之,叹息肠内热……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写诗对杜甫来说,完全是一种生命的转移和储存方式,是使自己从苦难和卑微中跳出来的手段。大历、贞元年间的这批诗人,都是在盛唐时期度过的。正当他们乐观自信,洋溢着豪迈气概走向生活时,却突爆「安史之乱」,从社会的各个缝隙里再也找不到迎接他们的微笑了,于是他们不得不背负沉重的失落感,无可奈何地寻求自己无从把握的归宿。韩愈既是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散文作家,自然不可能不把散文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诗中来,他不追求诗句的紧缩,而欣赏诗句的散文美。把散文化倾向引入诗中,所谓「」。新乐府运动是一次颇有声势的诗歌运动。其代表人物是元稹和白居易,虽然史上一贯称元白,但白居易是这一派的理论奠基人,诗歌成就也更高,是真正的代表。
白居易一生,以四十四岁时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后期他日益消沉,用佛家的色空思想来看待一切荣辱得失,用道家的「」来达到,又用儒家的「」来求得内心平衡。中唐后期,除新乐府诗派外,还有两个风格独特,有杰出成就的诗人,这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到九世纪,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政治腐败,对唐王朝已经构成严重的威胁。进行政治改革,已是一些士大夫的共识,但诗的风格却大不一样。的诗经过反复锤炼,语言简练自然,意象鲜明,内涵深厚,乍看没有什么新颖之处,但特别经得起咀嚼。他的咏史诗,用经过精选的意象,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抒发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叹,历来为人所称道。杜牧最擅长七言绝句。他的绝句不仅在晚唐,就在整个唐代,也是当之无愧的一大家。杜牧自负有出将入相的才能,还朝这方面做过努力,这就使他进行创作构思时,能视点高,视野大,从而使它的绝句境界特别宽广,并寓有深沉的历史感。最突出的贡献,是进一步扩大了七言诗的表现力。他的则用回环往复的咏叹来渲染某种情绪,而很少讲述具体的事实,叫人难于把捉。他这种律诗叫人感到不容易读懂而又总觉得像是读出来了一点什么新意。从这经过补修的大雁塔,从这已经改头换面的沉香亭,已经唤不回往昔的繁华。只有诗能经得起时间风雨的侵蚀,保持着永不消褪的绿色。从这里辐射出来的唐诗,一千多年来一直震撼着中华儿女的心灵。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镀铜工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