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说明现代马原政治经济学框架图的主要知识框架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框架研究--《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5期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框架研究
【摘要】:现代经济学是以研究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和现象为核心。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主要是指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视角决定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思路,参照系决定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基准,分许工具为现代经济学提供了研究手段。经济学家利用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用来理解和解释经济行为和现象。本文结合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理论,结合具体的经济发展案例,分析、研究了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0【正文快照】:
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只有短短数十年,它为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提供了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现代经济学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是推动我国发展的直接力量。以视角、参照系和基准点为现代经济学框架的经济学范式,是被世界范围内经济学家广泛接受的经济学范式。一、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田国强;[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林凯;;[J];中国商界;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阮守武;张德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张海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洪涛;范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林致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谷宏伟;;[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杜金沛;邢祖礼;;[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何轩;;[J];财经研究;2011年05期
秦红斌;夏海勇;丁明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3期
李建强;;[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胡新明;;[J];当代经济;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伟清;张宗益;;[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田国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程名望;史清华;;[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单豪杰;沈坤荣;;[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张兆国;尹开国;刘永丽;;[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王国成;;[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系统管理与复杂性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景玉琴;;[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志元;[D];吉林大学;2011年
吴明华;[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杨天化;[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赵建军;[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段一群;[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周杰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刘洁;[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李秀丽;[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毛海丹;[D];浙江大学;2012年
刘儒;[D];西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月媚;[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纪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熊杰;[D];浙江大学;2011年
张丽;[D];西南大学;2011年
杜哓雪;[D];山东大学;2011年
宋宝森;[D];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10年
蔡婧娴;[D];苏州大学;2011年
许桂芹;[D];山东大学;2011年
叶鑫;[D];吉林大学;2005年
陆贺赟;[D];浙江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石士钧;[J];上海经济研究;1999年12期
钱颖一;[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2期
田国强;[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李树;;[J];学术月刊;2009年01期
李树;;[J];中州学刊;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九红;[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J];生产力研究;2009年15期
阮守武;;[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10期
钱颖一;[J];上海管理科学;2002年06期
斯蒂格利茨;[J];领导决策信息;1998年31期
赵晓;;[J];宁波经济;2001年04期
叶初升,袁啸云;[J];理论月刊;2003年09期
谷书堂;[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周文;[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若然;;[J];金融博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邬展霞;张晓岚;赵世君;戴景南;刘孟飞;;[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10年
廖慧平;谈群林;;[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蒲应(龙天);郑春慧;;[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黄荔辉;;[A];福建省外文学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朱志军;郑清源;马国立;;[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杨文选;孙江平;;[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芮从东;;[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张寿平;段玲玲;;[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李磐;;[A];江苏老年社区服务——学习贯彻老年法暨老年社区服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张素灵;许建东;曹华明;;[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
黄益平;[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曹建美 山西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瑞士]布鲁诺·弗雷 张斌
编译;[N];社会科学报;2007年
王克修;[N];中国企业报;2006年
张健民;[N];光明日报;2007年
张淑秋?李新宽
朴扬;[N];吉林日报;2008年
杨春学;[N];人民日报;2009年
孙鸿敞;[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赵锦辉;[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益;[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韩丽荣;[D];吉林大学;2005年
肖华;[D];厦门大学;2001年
谭志国;[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刘家强;[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王越;[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文亚青;[D];中南大学;2006年
梁三才;[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王云;[D];复旦大学;2004年
王滔;[D];上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伟;[D];兰州大学;2006年
邹懿;[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张帛宁;[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吴微;[D];西北大学;2007年
穆毅;[D];长安大学;2006年
孙方弢;[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曲红梅;[D];浙江大学;2007年
尹黎;[D];东南大学;2005年
金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张洁;[D];山西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现代经济知识
现代经济知识
09-09-18 & 发布
现代经济学[编辑本段]【现代经济学】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是二十多年来推动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我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直接力量。20年来,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市场经济体系正在全面建立。伴随着这一过程,现代经济学科的各个分支领域逐步被介绍到我国,并在高校讲授。今天,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必然要全方位地与国际接轨并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经济改革和开放也将上一个新的阶梯。这一大趋势呼唤着我们的经济学学科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现代经济学接轨。为此,比较完整和准确地理解什么是现代经济学就恰逢其时。[编辑本段]【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我们把最近的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在当今世界上被认可为主流的经济学称为现代经济学。[2]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社会科学。现代经济学以研究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和现象为核心内容,而市场经济已被证明是目前唯一可持续的经济体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是无地域和国别区分的。“某国经济学”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也不存在“西方经济学”与“东方经济学”或“美国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概念。然而,这样说并不排斥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来研究特定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的经济行为和现象;实际上,做研究时必须要考虑到某地某时的具体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环境条件。  现代经济学代表了一种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或基准点(benchmark)和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接受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训练,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的。理解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也需要懂得这三个部分。  首先,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从实际出发的看问题的角度或曰“视角”。这些视角指导我们避开细枝末节,把注意力引向关键的、核心的问题。经济学家看问题的出发点通常基于三项基本假设: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不论是消费者、经营者还是工人、农民,在做经济决策时出发点基本上是自利的,即在所能支配的资源限度内和现有的技术和制度条件下,他们希望自身利益越大越好。用现代经济学的视角看问题,消费者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企业家想赚取利润,都是很自然的。[3]从这样的出发点开始,经济学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各种间接机制(比如价格、激励)对经济人行为的影响,并以“均衡”、“效率”作为分析的着眼点。经济学家探讨个人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如何在给定的机制下互相作用,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并且评估在此状态下是否有可能在没有参与者受损的前提下让一部分人有改善(即是否可以提高效率)。以这种视角分析问题不仅具有方法的一致性,且常常会得出出人意表,却实际上合乎情理逻辑的结论,所以我们会听到人们惊叹:“我怎么没有想到?”经济学的这些视角起初是研究纯粹的经济行为的,后来被延伸到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诸如选举、政体、家庭、婚姻等问题。  第二,现代经济学提供了多个“参照系”或“基准点”。这些参照系本身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们是否准确无误地描述了现实,而在于建立了一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比如一般均衡理论中的阿罗-德布罗定理(Arrow-Debreu Theorem)([3], [7]),产权理论中的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6]),和公司金融理论中的默迪格利安尼-米勒定理(Modigliani-Miller Theorem)([17])都被经济学家用作他们分析的基准点。一般均衡理论的奠基人之一的阿罗(Kenneth Arrow)曾经说过:一般均衡理论中有五个假定,每一个假定可能都有五种不同的原因与现实不符,但是这一理论提供了最有用的经济学理论之一。他的意思是这一理论提供了有用的参照系,就像无摩擦状态中的力学定理一样,尽管无摩擦假定显然是不现实的。把这些基本定理定位于参照系有助于澄清两种常见的误解:一种是以为这些定理描述的就是现实世界,因此将它们到处套用。却不知在通常情况下它们是用来作进一步分析的参照系,与现实的距离因地而异。另一种是因为观察到这些定理与现实的差距而认为它们都是胡言乱语,因此认为毫无所用。却不知它们本身的价值并非直接解释现实,而是为解释现实的进一步理论提供参照系。  参照系的建立对任何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极为重要,经济学也不例外。我在哈佛大学做博士生的时候,韦茨曼(Martin Weitzman)教授问我,受过现代经济学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和没有经过这种训练的经济学家究竟有什么区别?他研究比较经济制度,经常去苏联访问,问这个问题是从与苏联经济学家交往中有感而发。韦茨曼的回答是,受过现代经济学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的头脑中总有几个参照系,这样,分析经济问题时就有一致性,不会零敲碎打,就事论事。比如讨论资源配置和价格问题时,充分竞争下的一般均衡理论就是一个参照系;讨论产权和法的作用时,科斯定理就是一个参照系。我们常见到,一些记者洞察力很强,有经济头脑,写的文章又非常有感染力。然而,他们与受过现代经济学训练的经济学家的不同之处往往是因没有参照系而会显得分析缺乏主线和深度。  第三,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象模型和数学模型。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象和数学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试举几例说明。第一例是供需曲线图象模型,它以数量和价格分别为横、纵轴,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和多样化的分析工具。起初,经济学家用这一工具来分析局部均衡下的市场资源配置问题,后来又用它来分析政府干预市场的政策效果。不仅可用它来研究市场扭曲问题,也可用它来研究市场失灵问题和收入分配的福利分析等问题。第二例是萨缪尔逊(Paul Samuelson)的重叠代模型(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25])。这一模型考虑到人生命的有限性和代际之间的市场的不完备性,因此成为研究经济增长、政府财政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有用的分析工具。第三例是格罗斯曼(Sanford Grossman)、哈特(Oliver Hart)和穆尔(John Moore)的所有权-控制权模型([11], [12])。它是分析控制权的配置对激励和对信息获得的影响,以及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非常有效的工具。第四例是拉丰(Jean-Jacques Laffont)和梯若(Jean Tirole)的非对称信息模型([16])。它用来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配置效率”和“信息租金”之间存在的利弊得失交换。这一工具被用来分析组织内部的共谋问题,政府的行业规制(比如电信业)问题,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利弊问题。第五例是戴蒙德(Douglas Diamond)和迪布维格(Philip Dybvig)的银行挤兑模型([8])。这一模型的主要特征是多重均衡点,除了好的均衡以外,还有类似于“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坏的均衡点:因为别人去挤兑,所以我也要挤兑。这一模型对研究金融危机和金融体制的脆弱性这类问题很有用。以上五个例子中的模型都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广泛用来作为分析工具,并被证明是极其有用的。  这三部分合在一起便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这是一个人受现代经济学理论训练时所接受的核心内容,也是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关键所在。现代经济学提供的这种由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构成的分析框架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现代经济学并不是一些新鲜的经济学名词和概念的汇集,经济学家的工作也不是任意套用这些名词和概念,而是运用这些概念所代表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和理解经济行为和现象。  上述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是当代在世界范围内唯一被经济学家们广泛接受的经济学范式。在这方面,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不同。比如,社会学中没有一个主导性的范式。多元化虽然可贵,但由于缺乏一致的分析框架,学科的发展会大受局限。政治学的现状则介于经济学和社会学之间。虽然目前政治学有明显的朝经济学方向发展的趋势,比如,“理性选择”(rational choice)学派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治学的问题,其影响正在迅速上升,但它在政治学中还不是唯一的范式。现代经济学趋同于一种范式,有利亦有弊,但到目前为止,经济学从中的受益远远大于损失:正是由于经济学的这一被广泛认同和使用的分析框架,才使得经济学相对于社会学和政治学发展得更快,应用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编辑本段]【案例研究】  下面从市场、企业和政府这三个不断深入的改革层面来具体说明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中国改革的有用性和必要性。第一个例子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机制的问题,它是改革中“计划”与“市场”之争中的基本问题。现代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是关于市场价格作为资源配置机制的最基本的理论参照系。这一理论让我们理解为什么不受管制的价格反映商品的稀缺程度并在市场经济中起到调节供需的作用,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个人的自利经济行为通过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可以达到社会的经济效率。它对于以市场取代计划,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具有根本的理论意义。无论是评估以往改革的路径和目前的改革措施,还是提出新的政策性建议,凡是探讨资源配置问题,这一理论都是讨论的基础。我国在50年代中期的改革尝试,由于缺乏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的认知,单纯强调行政性放权,结果导致改革尝试的失败。到了80年代,一般均衡理论被介绍到中国,市场价格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改革者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即使在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已经确立之后的今天,各种扭曲价格、限制竞争、抑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的政府政策仍然层出不穷。诊断这些政策的后果、提出改进的方法,都离不开基于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这一例子说明了现代经济学中那些看上去尽管很抽象和不现实的理论参照系,在研究中国的改革时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第二个例子是90年代成为中国深层次改革热点问题的企业问题。一般均衡理论是关于价格的理论,不是关于企业的理论。70年代以来,特别是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合同理论的发展,现代经济学对企业的产权、所有权和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有了突破。现代的企业理论以激励问题为出发点展开对企业内部经理层、大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调节机制的分析,而基于这一理论的实证研究发现了很多现实中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规律。这些现代经济学中正在蓬勃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结果以及分析方法在80年代末、90年代被及时地介绍到中国,对于研究中国的企业改革非常有用,至少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中国的企业改革方向是同发达经济中的现代公司模式接轨,所以现代经济学对发达经济中公司的研究有助于在比较中发现中国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并提出具有远见的政策性建议。另一方面,考虑到转轨中的企业与成熟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在自身特性和所处环境上的重大差别,而这些差别又不易在短期内消除,已有企业理论中的现成结论便不可直接套用了。但是其中的分析工具仍然有用,因为它们抓住了具有一般性的企业问题的本质。运用这些工具,对已有的模型做出修改,加入特殊的历史和制度因素(比如企业所有者不全是私人,产权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合同和法律无法被有效率地和公正地执行),就会得出既符合中国现实又有分析深度的结果。这样就可把对转轨中的企业的研究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对症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性建议。这一例子说明了现代经济学中那些关于成熟市场经济的研究结果,对研究中国的改革或可被直接应用,或可被修改和发展后运用。  第三个例子是转轨过程中政府的行为及对经济影响的问题。这是较前两例――市场和企业――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因为政府的行为对市场功能的发挥和企业活力的展现都有着基本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不同于前两例的是,现代经济学对政府的经济行为的研究相对有限,远不如对市场的资源分配和企业问题的研究那样深入和成熟。根本原因是发达的市场经济以法治为基础,政府的任意行为受到法律约束,使得它不易侵犯产权和限制企业的自由组建和发展,而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责是提供公共品,如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而转轨经济和发展中经济的情况非常不同:通过建立法治来约束政府行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在完善法治之前,政府的行为,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行为,对经济影响最大和最突出的方面还不在于提供传统的公共品,而在于政府对待本地新兴非国有企业的行为是“养鸡生蛋”还是“杀鸡取卵”,这往往决定了某地经济活力的程度。哪些因素决定地方政府的行为并进而决定地方经济的衰盛无疑是转轨经济提出的新问题,而现代经济学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是,现代经济学提供了有用的视角,即地方政府官员同其他经济人一样其行为与所提供的激励紧密相关。同时,现代经济学在研究其他问题时发展出来的分析工具可以被借用,比如,研究企业组织内部管理中的集权、分权利弊的模型可以被用来研究政府组织内部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配置关系,以及它如何影响地方政府的激励和行为这一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来评估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化并进而解释在转轨过程中各地甚至各国经济表现的不同。  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深入研究中国在80年代实行的中央向地方放权和财政包干制对地方政府行为和它们所管辖的地方经济的影响。一方面,众所周知,财政包干制加剧地方保护主义,伴随中央财政收入下降等问题。但另一方面,它给予地方政府很高的边际财政留成率。实证研究发现,在实行财政包干制期间,地方政府的边际财政留成率越高,其财政激励就越高,它们的自身利益与本地的经济繁荣就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表现出更愿意帮助和支持而不是阻止和扼杀本地有活力的非国有经济,结果本地的非国有经济发展越快。这与90年代俄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由于俄国的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与本地的经济发展几乎不挂钩,地方政府没有财政激励发展本地区经济,相反却不断骚扰、掠夺新兴的私有经济。俄国地方政府的这一行为被认为是阻碍新兴私有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4]  这一例子说明了即使是研究那些中国改革中特有的问题,也可以借用现代经济学中为研究其他问题而发展出来的分析工具。反过来,不仅转轨经济和中国改革的现状为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有意思的素材和经验数据,而且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转轨和中国改革还丰富和发展了现代经济学。由于政府行为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是转轨经济中最突出的和最受关注的问题,也是经济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深层次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自然而然地成为近年来转轨经济学的一个核心内容。而转轨经济学的这一研究也影响和刺激了经济学其他领域的研究。它对发展经济学有直接的影响——毕竟在制度环境方面发展中经济与转轨经济有相似之处——比如推动了研究政府行为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关系。它还引发了90年代形成的一些新的经济学(包括金融)的研究热点,比如比较世界范围内(包括发达国家)的财政体制、法律体系和金融监管体制并分析它们对政府行为、企业融资和经济表现的影响,而这些都不是以往研究的焦点。由此看出,对转轨经济和对中国改革的研究的确也会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试述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试述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8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39|
上传日期: 03:58:5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试述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官方公共微信现代经济学体系的基本脉络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现代经济学体系的基本脉络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原政治经济学框架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