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群翔空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哪些性段落有哪些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鹤群翔空》教案设计(网血来稿,吐血推荐)
重庆市巫山县秀峰中学
王昌田
重庆市巫山中学
目的要求:积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感受鹤群翔空的壮丽景观,理解鹤鹰之战中所体现的精神。
重点:鹤鹰之战的描写。
过程:一。导入新课
伤心崖边上斑羚飞渡那悲壮的场面让我们深感震撼,我们感受老斑羚那种慷慨牺牲的精神,集体合作的精神气贯长虹。其实,大千世界岂只斑羚如此?不信,我们一起来领略鹤群翔空的壮美,那美的形态,美的精神,更加让我们万般深思。
板书:鹤群翔空
二。课文介绍
这篇文章是日本小说家,评论家江口涣的一篇优美散文,是一篇自读篇目,我们今天不仅要领会鹤群翔空的景观,更要学习在这景观中体现的那种集体主义精神。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感受文章要点。(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把生字新词都在课文中标记出来)
2。帮助学生排除阅读障碍(字词教学)
(1)找出不认识的字,临时集体解决。例:剽悍
(2)在课文中理解词语,调动学生运用工具书解决。
(3)将自渎提示中的词语选三个以上写一段话
(4)请一个同学用一句话或两句话将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四。仔细阅读课文,全面理解课文
1。展示多媒体课文的三幅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其实这三幅画面就是课文描写三个画面,请在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位置。板书:鹤群翔空
救助同伴)
2。分析欣赏这三幅画面
A。分析“鹤群翔空”的画面
(1)全班同学推荐一个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2)这幅画面主要展现了鹤群翔空的视觉美,请看看作者是从那些方面表现其美的?你认为哪些句子最能够体现其美的?为什么?
(3)讨论并归纳:
它们一律(无一例外)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飞翔之状)延伸,悠然( 姿态之美)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不可言语。(这里运用细节描写,鹤群凌空飞翔的
的姿态如在眼前,透露出无法掩饰的喜爱和赞美)
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扬,又如海中的巨大旋涡,缓缓升腾。(这一句连用两个比喻,写出了鹤群飞舞的轻盈及上升的形状,所用喻体贴近生活,形象可
感,语言优美,穿透力很强)
(4)提问:从鹤群队形的排列和变换可看出作者除了展现其美以外,还要展现它们什么样的精神?
B。分析“鹤群激战”的画面
(1)听配乐朗读磁带。
(2)梳理“鹤群激战”的过程:(按照动词归纳)互鸣报警――陷入混乱――同伴被抓――展开激战――苍鹰败逃
(3)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形容这个场面。(紧张激烈)
(4)找出最精彩激烈的片段(激战)
a。男生齐读这一部分内容
b。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一场激战的?
讨论并归纳:准确地运用动词
突出光彩和形状
比喻和细节的运用
c。谈谈你认为从这场面的描写中赞扬了鹤群的什么精神?
讨论并归纳:互助互爱
共同对外``````
C。指导自读“救助同伴”的内容
(!)速读
梳理救助过程
(2)说说两只大鹤是如何救助伤鹤的?表现了什么精神?
(3)作者写两只健壮的大鹤救助伤鹤之后,为何还要写其它鹤的情形?
讨论并归纳:勇敢地救助同伴是人们没有想到的,突出了鹤的集体精神。
(4)其实第二个画面结束后文章就可以结束,作者为何还写这个场面呢?
讨论后小结:这是蓝天中最壮观感人的一幕,空中救助同伴。能够这样做的还有哪些鸟内类,鹤的不同凡响,让人敬佩。不让一个同伴掉队,宁可单翅飞翔,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令人感慨,这样使文章的主题更加升华,由衷地赞美之情更见文末。
五。引导学生归纳文章主题
1。教师对全文内容的小结,提示。
2。师生讨论并归纳:本文通过鹤群翔空,共同搏斗,互相救助等场面的刻画描写,展现了鹤群翔空的壮美姿态,赞扬了鹤群团结协作,彼此关注的集体精神
六。说话写作训练
1。有些动物的精神着实让我们人类佩服,请结合你对动物世界的了解,发现哪些动物具有这种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蚂蚁搬食物,蜜蜂搬家``````)
2。,动物界如此,我们人类的这种精神一直熠熠生辉,请结合历史,语文,课外等了解举例:《三人行》,《七根火柴》 红军长征,中国女排``````
3。请睁大发现美的眼睛找找我们这个集体中的集体精神。例如:一场拔河比赛,接力比赛,篮球比赛``````
4。选择一个场面描写一段话。
七。课内小结
八。课后作业:1。积累本文展现鹤群美的句子。
2。用《瞧,咱们这班》为题选几个场面组织到一起,歌颂一下你们这班的集体精神。
 
--博才网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还有150字可以输入
更多资讯请点击
热门关键字:,,,
【打印文章】
军艺19岁校花黄筱婷清纯照曝光 舞姿柔软似水
19岁完美超模
棚拍-机车MM棚拍-机车MM
美摄影网站评选出年度令人叹为观止的照片
《二炮手》海清裸肩浴照曝光 镜头疑因尺度大被剪
最青春!杭州武汉艺考现场美女如云(组图)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第3章&&课型设计的艺术)[一]
课型设计的艺术
在对教材的处理进行思考的同时,教师就得考虑阅读教学的课型设计了。实际上,教材处理与课型设计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依存,相得益彰。
所谓课型,就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可以说,课型是由“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可以说,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是什么课型。课型的划分没有严格的标准,我们可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师生双方作用的不同等等来对课型进行“命名”。如我们可以说某一节课是阅读课型,但也可以说它是教读课型或自读课型、学法指导课型等等,关键在于我们看课的视点不同。
课型的研究、实践与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不同的教学时代有着不同的主流课型,不同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下会产生不同的新鲜课型,不同的教学流派有着各自的代表性课型,不同的课题研究在教学上将外露于不同的课型载体。而且,从中学语文教学界已有定论的科学成果来看,凡是成功的阅读教学系统,凡成功的教学改革试验,凡成功的专题研究,一定会有相应的科学的系列课型作为支撑。
课型的研究,既带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从大面积的语文教学来讲,研究课型设计的意义主要在于规范“课”的形态,丰富“课”的种类,即,第一,课拿出来要“像”课,“课”要上得有模样;第二,课拿出来要表现出时代的特点,要表现出一种比以往的进步。
从大众化的教学设计来讲,在目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型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达到“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境界。从发展的方向性来说,课型设计的最重要依据有两个:一个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所策划的教学要求与所规划的教改方向;一个是阅读教材所设计、所要求、所建议的阅读教学目标。作为语文教师来说,课型设计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形势的发展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具备一定的课型创新的意识与课型创新的艺术。
本章将本着学生活动充分的原则,从常规的与创新的、常见的与新颖的角度选说如下几组有代表性的课型及其设计:第一组,教读课,自读课;第二组,朗读课,说读课;第三组,语言学用课,文学欣赏课;第四组,技能训练课,探究性学习课。另外还专用一节探讨课型创新的问题。
由于“课型”概念的多角度性,上述若干课型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命名,各组课型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彼此并列的。
教读课,日常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课型。
教读课,原称讲读课,它大体上是人们在教学中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课型,说它是约定俗成的,是因为大家都在这么说,都在这么用,主持大纲编写的领导机构和编写课程标准的权威机构并没有给它多少认定。由于它承载着语文阅读教学中“讲解分析”的基本任务,它就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传统的主流的课型。
设计、运用教读课型,其重要依据是由于历年来的各套教材中安排了“讲读课文”“教读课文”“基本篇目”“精读课文”等需要比较细腻地进行讲析的课文。设计、运用教读课型,还有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学纲领性文件的要求。如试用修订本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这一节就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这个方面更进了一步,说“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还比较详细地提出了“精读”的评价内容,要求“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而这些较高层次的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离不开“教读”的训练。
教读课型的基本任务主要有:
1.进行各类精读课文的阅读分析教学;
2.训练学生朗读、背读、默读的方法和技能;
3.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和浏览的方法;
4.训练学生学习文体阅读的不同方法;
5.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训练学生的方法与能力;
6.在积累、理解、分析、揣摩、品味、赏析、联想、想象、探究、创造等方面教给学生方法和技能;
7.教给学生查找、搜集、分析、提炼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8.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拨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角度与方法;
9.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引导学生深化自己的情感体验;
10.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11.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从上述意义讲,“教读”决不是“讲读”,决不是“满堂问”加上“满堂讲”;现在意义上的“教读”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读”。教读,就是要教会学生自能阅读;教师在教读课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点拨、指导与示范作用,利用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尽最大的努力教给学生知识、方法、方式与技巧。
教读课型的设计,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明确课文在单元中的作用和地位,着力于一两个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要点;二是要确保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既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也要科学地和谐地安排师生双方的活动。
下面请看话动式自读课《鹤群翔空》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创意
1.简化教学线条,优化教学内容,美化教学手法。
二、教学活动
l.朗读活动,2.品读活动,3.积累活动,4.感悟活动。
三、课时与课型
一课时;自读指导课。
四、自读内容与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朗读活动。活动目的——熟悉课文内容。
1.朗读指导:读出鹤群翔空的壮丽,读出鹤鹰之战的壮烈,读出救助伤鹤的壮美。
2.选点朗读:再朗读鹤群翔空、鹤鹰之战、救助伤鹤三个片断,要求表情朗读,读出感情,读出情味。
3.自由朗读:选自己认为写得美好的内容进行大声的朗读。
教学板块之二:品读活动。活动目的——理解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自选角度,概括说明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同学们品评的内容可能有:这是一篇——
写鹤群翔空种种景象的文章。
鹤群翔空的各种丰姿都状写得宛然可见的文章。
写鹤群翔空队形的变换——有方向的变换、高度的变换、形状的变换……的文章。
分战斗前、战斗中、战斗后三层写鹤鹰之战的文章。
重点写雁回山上空鹤鹰之战的文章。
写鹤群翔空的壮丽、鹤鹰之战的壮烈、救助伤鹤的感人的文章。
写动物世界里对付天敌、互相救助、互相保护的文章。
在故事中寄托了深意的文章——鹤群具有可贵的群体意识。
写有组织地救亡图存、爱护弱小、表现整体精神的文章。
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
描写细致传神:语言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的文章。
始终凸现团队精神的文章。
2.教师参与交流。
从层次与氛围看:这是一篇写鹤群翔空之壮丽、鹤鹰之战之壮烈、救助伤鹤之壮美的文章。
从构思与手法看:这是一篇以鹤鹰之战为核心,以战前鹤群翔空的壮丽景观为铺垫,以战后救助伤鹤为深化的文章。
从语言与细节看:这是一篇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鹤群飞翔、搏击苍鹰、救护同伴等生动细节的描写文。
从作者与线索看:这是一篇将“我”的所见和‘“我”的情感抒发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散文。
从内容与主题看:这是一篇描绘鹤群在空中飞行的优美姿态、记录鹤鹰之战的激烈场面、赞颂鹤的群体精神的美文。
教学板块之三:积累活动。活动目的——积累语言材料。
1.请同学们对课文寻读,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从课文中寻找、整理自己喜欢的语言材料。
2.同学们自读、整理。
3.同学们发言、交流,教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整合,形成《鹤群翔空》语言积累卡片(或用课件进行演示,或者打印成材料发给学生):
(1)字形字音
伫立& 飓风& 鸿毛& 漩涡& 拧成& 宛如& 湮没&
(2)四字词语
(3)近义词组
①清晰&&
②飞翔&&
③迅速&&
④飞转&&
旋转⑤翱翔& 飞翔& ⑥壮丽& 绚丽& ⑦消逝& 消失& ⑧飞旋& 盘旋& ⑨轻盈& 轻快& ⑩宛如&
(4)众多叠词
渐渐& 缓缓& 冉冉& 静静& 莹莹& 慢慢& 缓缓& 紧紧& 长长&
(5)描写抒情美句
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位于队列最右端的大鹤,“哦一一哦——”长鸣两三次,啼声悠扬,响彻天空。
凝神望去,排头大鹤先向右旋转,而后悠哉游哉翱翔高空。后续鹤也都一只紧接一只,向右旋转,直腾高空。
盘旋的圆形队和轻快飞舞的鹤姿,悠悠扬扬,壮观绮丽,美不可言。
(6)写鹤妙喻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清晰可辨。
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飏;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
在阳光下,鹤的双翅奋力搏击,银光闪烁。鹤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
鹤群变换队形为螺旋形长队,有如盘蚊香拉长的形状,静静地飞上高空。
缓缓盘旋上升的鹤群,愈来愈小。开始大小如麻雀,转眼间有如蝴蝶,不久像飞蛾,最后小如蚊。空气清澈如洗,一直可以辨认出鹤的体形。
……从排头依次调头向北,敏捷地变为一缕长长的细丝,加快速度,一路向北飞去。
教学板块之四:感悟活动。活动目的——进行感悟与发现。
1.导入:天空未留痕迹,鹤群已经飞过。可在你的心中,又留下些什么呢?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发现,从对课文中的美词、佳句、精段、画面、情感、手法、技巧含义、主题……各个方面的体味中任选一种或一处,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会,表现自己的欣赏水平。
同学们的感悟与发现可能有:
这篇文章是在写鹤,也好像在写人。
文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生动比喻的大量运用,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鹤群翔空的美姿写得好,一个句子就是一幅优美的画。
鹤群翔空盘旋上升的圆形队写得好,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地再现了这难以形容的景象。
鹤鹰之战、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写得精彩,作者从光彩、形状两个方面状写了激战的场面。
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写得细腻感人。
语言明快,富有节奏感,读来给人一种韵律美。
文中运用了很多带“悠”的词语,表现了鹤群翔空的优美。
文中运用了不少的“静静”,表现了鹤群翔空的从容。
用词精炼准确,如迎战苍鹰时,作者用了“拧”“扑”等动词,充分表现了鹤群团结一致、誓死一战的决心。
作者常常用简洁的语句抒发自己的观感,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这篇文章写鹤不畏强敌,用群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去克敌制胜。
文章表现了鹤群强大的凝聚力,表现了那种在强敌面前的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大无畏的精神。
3.教师参与交流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
文中用得最好、最有表现力的一个词是“湮没”。
文中的四字词语用得多而美。
写“雁回山”的奥妙在于,有了它,就有了鹤群队形的变化,就有了鹤鹰之战……
全文像是一本微型连环画册,又像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长镜头,课文就是解说词。
全文好像一幕短剧,有“人物”的出场、演出。退场,有矛盾的产生、激化、平息。
此文就好像是一个比喻,它在告诉我们,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
4.教师进行学法小结。
朗读课,一种常常被讲读课所压抑的课型。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大面积上的教学很少见到朗读教学的可爱景象,文体教学中的朗读研究至今还不够深人。学习母语不让学生去读而让学生长期听老师讲析,是语文教学许多年以来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更不用说从“课型”的角度来研究朗读教学了。
但不论从哪个角度讲,朗读课都应该是一种十分常用的课型。
请看,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这一节提出的第一点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程标准强调说: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测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为了督促朗读教学的实施,课程标准甚至提出了对“朗读、默读的评价”要求: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在新理念支撑下编写的中学语文新教材,不管是哪一套,都对朗读提出了经常的、明确的训练要求。
就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来讲,六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第二单元:熟读这些课文,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人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第三单元: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将它们摘抄下来。
第四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还要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第五单元: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第六单元:要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朗读,要读准语气,并注意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要调动创新思维,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析这些单元的教学要求,可以看出,所有的单元由一条极为重要的课堂活动的线索串起,那就是“朗读”。
如果对如此明确的教学要求视而不见,课堂阅读教学可能走向传统的讲读;如果真正转变观念,执行课标的要求,落实教材的编写意图,我们就必须探求充满琅琅书声的实用的、新颖的课型。
应该说,在所有的课型设计中,由于“朗读”活动的必要性、亲和力和多形式,朗读课型的组合与变化是极为丰富的。以朗读活动为主的新课型应该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系列,应该角度丰富,活泼多姿,充满灵气,能适应或者说能够覆盖不同类型的课文,很便于一线的教师进行操作。从理论上讲,这个系列可由多种课型组成,如:
①学读课——学生学习朗读方法与技巧,提高朗读能力。②析读课——在“朗读”过程中或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文意、文理、文情的分析。③品读课——就是赏析式地读,用朗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读”训练。④评读课——对课文进行评点,边评点边朗读,⑤听读课——听朗读,听配乐朗读,学读。⑥演读课——用组织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
变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朗读课就是以朗读活动为主的课,在这样的课中,同时也有教读活动、析读活动、品读活动、听读活动、写读活动……
当这样的一个以朗读活动为中心的课型创新的系列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时,它既表现出强有力的改革意识,又表现出教学设计上的智慧与策略,还点示出日常阅读教学的课型设计方向。我们在这样的课型中就会艺术地生动地进行朗读教学——因为在这样的课型中,已经没有“谈话法”,已经没有“串讲式”,你不能不让学生去读,你也不会不让学生去读,你只能想方设法去指导学生读好学好。
朗读课型中的朗读教学有这样一些基本任务:
1.训练朗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在朗读训练中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的声调、音韵、节律之美。
3.朗读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理义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4.指导朗读文学作品,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5.指导朗读文学作品中的诗歌散文,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
6.朗读各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和形成语感。
7.诵读古代诗词,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品析能力。
8.组织各种朗读、演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中实践,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技能训练。
朗读课作为一种课型,在得到充分的运用之后,以分析为主的课型将得到改造与遏制,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将得到环节上的简化、内容上的深化和方式上的美化,学生的听读实践与个性发展将得到一定的保证。
朗读课型的设计与运用,对语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朗读教学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和较为厚实的素养,在朗读教学方面起码要做到如下四点:第一,要有设计朗读课的基本能力;第二,要通晓关于朗读的基本知识;第三,要有较高的朗读水平;第四,要熟悉朗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这里面最难的有两处:一是教师自己的朗读水平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的要求,二是如何根据课文的特点巧妙而有力地让朗读起伏绵延于整节课的教学,如何做到多朗读、少讲析而教学过程不显得单调乏味己又完成了课文教学任务。
下面是笔者对《白杨礼赞》朗读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写法。
2.品析课文美点。
二、课型与课时
朗读课;一节。
三、预习要求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读课文,了解课文IRt的脉络。
3.你觉得文中第七段有哪些美点,也就是说哪些地方写得好?
四、主要教学过程
第一步:读与感
(这一步的创意是:上课之初就让同学们读起来,让同学们感受课文中的形象,感受课文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表达意图。)
1.同学们朗读课文。
2.议一议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步:读与思
(这一步的创意是:品读“白杨生长的环境之美”这一部分。用朗读与思考的方式,理解作者的用笔之妙,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1.同学们朗读课文“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行驶”这一部分。
2.教师点示这一部分的内容层次,同学们再读。
3.同学们思考:
①这一部分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有:
②这一部分突出的内容是:
③这一部分为什么不写白杨树的“出场”?
④议一议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教师的点拨、讲析穿插其中)
4.女生再朗读这一部分,男生朗读白杨树“出场”那一部分,体会作者笔法的高妙。
第三步:读与悟
(这一步的创意是:悟读“白杨树的形神之美”这一部分。用教师不讲析的方式,巧妙设计问题,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
1.同学们自由朗读“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一段。悟一悟这一段的层次划分的问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一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2.老师:这一段可以划分为两大层次。
3.老师不提示,请同学们在“悟”的基础之上读出课文的层次。女同学读第一个层次,男同学读第二个层次。
4.同学们朗读。教师点拨:第一个层次是写白杨的形态之美,第二个层次是写白杨的精神之美。前者是“实”,后者是“虚”。
5.老师不提示,同学们读第一个层次的内容,要求在总说与分说之间进行停顿。
6.老师不进行提示,四个小组读段中“分说”的内容,每个小组读一个层次,各自掌握停顿。
7.教师说,这段文字的第一层次主要在句子的限制语上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试将它们读出重音。
8.教师说,这段文字的第二层次主要在句子成分的增加上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试将它们读出激情。
9.这段文字有几个词写出了白杨形象与性格,试将它们读出来(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10.想一下,这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呢?(通过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塑造白杨树正直、团结、进取、坚强的形象,以便进一步突出它的象征作用。)
1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体味以上学习内容对自己的朗读有怎样的帮助。
12.同学们动情地朗读。
第四步:读与品
(这一步的创意是:品读“白杨象征的意蕴之美”这一部分。用“美点品析”的方式带动对全段文字的品析,理解课文的意蕴。)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这一部分。
2.思考:这一段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3.进行合作的学习,进行查找资料式的学习。
4.同学们发言,老师评点:
·层次之美——两个层次,由实到虚,由形体到联想,由形体到象征。第一层次由抑到扬,第二层次逐层深入——由近到远,由实到虚,由物到人,由物到精神。
·用词之美——课文中到处都是褒义词。
·句式之美——“当你……难道……难道……难道”是一组排比反问句,第一句把读者的思绪引向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接着三句说了三种象征意义,从普通农民说到部队哨兵,从具体的人说到精神和意志。“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带动着抒情议论的步步深化,让人们感受到语言文字之中洋溢着的激情。
·抑扬之美——先抑后扬。作者赞美的是另一种美:白杨树的美,伟丈夫的美,作者一日气说了白杨树七种可贵的品质,高扬了时代的浩然正气。
·情感之美——课文中那带有强烈抒情意昧的议论显得动人心弦。就拿“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一句来讲,作者从各个方面评议颂扬了白杨树的优秀品质,而且层层递进,说了一层又一层,将白杨树美好的形象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用词之美——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拨,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八个形容词或者说八个褒义词语分三个层次表达,激情好浓崇敬好深,好像在赞美白杨树,实际上已经在赞美伟大的抗日军民。
·构思之美——因物生情,托物言志。让人由村展开联想,让人由白杨树的品质想到北方的农民,让人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想到抗日军民,让人由白杨树的精神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这是由白杨写到人,表现出深刻隽永的意蕴。
·象征之美——作者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的农民。文中物与情、物与人的相通之处、共同之点,也就是文中所描写的白杨树的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力求上进、坚强不屈与北方农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所显示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精神内在的一致性。
5.同学们激情诵读、演读这一部分课文。(过渡)
第五步:教师小结。
1.我们学习的这三美,集中到一点,可以说是作者的情感之美。
2.联结这三美的纽带,就是文中的“主题句”的反复。
附:板书设计:
环境之美。
点题句反复&
——托物抒情象征式散文的一种基本写法
说读课,一种最能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的创新课型。
说读课型是朗读课型的一种变式,其课堂教学主要由读与说来支撑,即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边说边读,边读边说。
说读课中的“说”,并不是学生在课堂上
应对老师的那种简单的“回答”。而是一种有较大的“说”的“量”和较长的“说”的“时”的课堂活动。在这种课型上,在朗读训练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平实的与生动的、概括的与描述的、形容的与评议的、理解的与品析的、感悟的与鉴赏的、真实的与想象的、模仿的与创造的等等各种形式与内容的“说”。这多姿多彩的“说”的活动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不仅极大地减少了教师的讲析,极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为重要的是,从立足长远来看,它极有助于学生交谈、发言、复述、演讲、论辩、主持、协商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
说读课中的“读”,大量地有机地出现在课文教学之中。通过朗读,可以实现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对课文结构的理解,对课文情感的理解;通过反复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学会对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的体会和品味,提高学生的精读能力;通过朗读吟诵,可以让课文的词、语、句、段、篇顺利进人学生的语言仓库,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从长远来看,朗读是培养说话的基础,朗读得正确、流利,说话也一般比较流利;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说话一般也比较有感染力。而且朗读讲究节奏、停顿,讲究吐字、发音,讲究语流、语态,对于养成学生高雅的气质能起一定的作用。
说读课型在教学中的基本任务是:
1.朗读课文,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与概括和对课文脉络的大体分析;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编;
4.对课文内容进行有创意的补说与续说;
5.用“说”的方式学用课文中的语言模式;
6.对课文进行妙点揣摩,表达对课文美词佳句精段的揣摩品味;
7.从课文内容出发,表述自己的联想或想象;
8.感悟课文,交流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表达个性化的创见;
说读课的教改意义首先在于充分而科学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充分地尊重和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在课堂上的教学主体作用,让他们充分地读起来,想起来,说起来,品起来,背起来,使他们在课中有充分的活动与丰富的积累,有创造的条件与成功的希望。说读课的教改意义其次在于这种课型设计中往往没有提问设计,学牛能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着自主的有创见的教学活动,于是就能有力地破除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分析式”教学。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突破,在这样的课上,教师的满堂讲、满堂问不复存在。说读课的教改意义还在于教师必须在教学技能上进行创新,要设法将学生的语言习得、语言实践、语言品味的活动比例大幅度上升,要用科学而充满艺术性的指导,让学生美读起来,美说起来;要让他们说得准确,说得有序,说得有情,说得有理。
说读课是笔者近几年来悉心研究的一种崭新课型,也可以说,说读课是笔者的一种发现与创造。说读不仅仅可以成为一种课型。对于教师来说,它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技法,一种能够确保高效教学的阅读教学设计思路,同时也是一种学法指导策略。
对说读课的研究可以使人受到这样的启发——在教学策略上,我们应进一步着力探索,创造出更多更美的此类课型,如“写读课”“背读课”“演读课”“联读课”……
下面请看笔者执教的一节说读课《卖炭翁》。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本诗的内容,正确认识古代社会。
2.进行语言与思维的训练。
二、课型与课时
说读课,一节。
三、预习要求:
1.读课文,正音,读注释。
2.想象课文中的各个“镜头”,准备说一段描述的话。
四、课文简说这首诗描写一个卖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第一层着力写卖炭翁劳动的勤苦。
第二层重点写卖炭翁遭受宫市掠夺之苦。
(或第一层概括介绍生活,第二层详说某天遭遇。)
五、教学设计导入(2分钟):
1.介绍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简介时代背景。
3.检查预习情况。
第一个教学板块:动口朗读,熟悉课文。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要求大声地读起来,同学们要动口。
1.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老师纠正读音中的误处。
2.老师纠正之后,学生读第二遍。
3.老师指出课文中有这样一些字词需要认读、掌握:
薪 鬓 碾 辙 翩
敕 叱 绢 系 直 何所 可怜
4.自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个教学板块:动心朗读,互说译文。
(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理解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同学们在这种“大家都来说”的学习环境中受到了感染,为后来学习步骤中的“说”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1.学生各自读课文。要求既要动口又要动心。什么是“动心”,就是“动脑”,就是在朗读中想一想,每个句子是写什么的呢,有什么表达作用呢?
2.教师以句子为单位读课文,每读一句,学生就跟着杂然地翻译文句。
3.同学们分组活动,互相译说课文。
4.教师检查学生活动的学习效果,请学生口头翻译几个难句。如:“夜来城外一尺雪”“宫使驱将惜不得”等。
第三个教学板块:动情朗读,析说文句。
(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分析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将要进人理解课文中描写的表达作用这一层次。)
1.学生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是动情,要读出课文内容的轻重抑扬快慢,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2.教师以句子为单位,以对句子的表达作用进行理解为重点,学生析说文句。
教师示范:
卖发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这句话写人物,写了人物烧炭的地点和劳作的艰苦过程,点明炭的来之不易。
3.学生思考,互动交流,发言,如:
卖炭翁,代薪烧炭南山中。
诗的一开头就把我们带到荒无人烟的终南山上。一个老人在过着十分穷苦的生活,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孤苦伶仃的一个人。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描写卖炭翁的形与色,从侧面表现代薪烧炭的艰难。
活生生地勾画出他的外貌,简练地勾勒出了一个辛勤一生的老人形象。
为了烧炭,他必定要拼着老命干活,劳动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以致苦得不像人形了。
写出了老人饱经风霜、备历艰苦的生活内容。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用问答的方式,将“卖炭”与老翁的生命紧紧联在一起。
这两句不仅点明了老人生活条件之简陋、生活愿望之简单,也交代了炭与老翁生计的密切关系。
他仅仅希望的,不过是能够糊口和不致受冻,维持一种最低的生活。
教师顺势拉出文章的线条,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生活遭遇。
同学们发言:苦(或“惨”)。
教师问:苦在哪里?同学们继续发言。
形成如下板书:
苦一一苦情(烧炭苦,忧炭苦,卖炭苦,失炭更苦)——苦“宫市”也
第四个教学板块:动容朗读,评说字词。
(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品味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开始对课文的“妙点”进行一些赏析。)
1.学生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是动容,要进人情景,要读得脸上都有表情。
2.教师组织学生的品读活动,请同学们用一个句子谈谈对课文字词的理解,请大家用“……用得好……写出了……”说一句话。如:
“尘灰”用得好,它写出了卖炭翁的劳动环境之脏。
“烟火”用得好,它写出了卖炭翁的长期烧炭之劳。
3.同学们准备,揣摩、讨论。
4.同学们进行课堂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如:
“卖”“伐”“烧”三个字写出了老人繁重的体力劳动。一个“翁”字,更显出其生活的不易。
“苍苍”用得好,它绘其饱经风霜之衰。
“两鬓”“十指”、尘灰满面、衣服褴楼,几个特写,使人触目惊心。
为了卖个好价钱,竟然产生了“愿天寒”的奇特心理,入木三分地揭示了老人无可奈何的处境。
“衣正单”与“愿天寒”构成尖锐的矛盾,突出地刻画了老翁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心理。
“碾冰辙”使人想象“衣正单”的老翁在冰天雪地里艰难行路的情景。
“牛困人饥”写出了人畜在路途中疲惫不堪的情景。
“日已高”与“晓”对应,用时间的推移写行程的长远。
“翩翩”写出了来者的神气,“黄衣白衫”点出了来者的身份。
“惜不得”三字写出了老人的极端痛苦但敢怒不敢言的心情。
“手把”“口称”“回车”“叱牛”几个连续的动作,表明抢炭的过程简单粗暴,不由分说,直接写宦官专横跋扈、任意掠夺的暴行。
“充”字用得好……一个“充”字,写出了‘“宫市”巧取豪夺的实质。
第五个教学板块:情感演读,叙说想象。
(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叙说、抒情性的语言表达训练”。这里的“说”从表达形式来看,已经由前面有对象的“说”深化到想象的“说”,由前面的“说句”深化到“说段”。)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进行演读,读出情景、情感。
2.请同学们就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想象,想象的内容分三个层次进行:
①第一层次,同学们想象并描叙一个特写镜头。
如眼角深深的皱纹,如汗水,如黑指……
③第二层次,同学们想象并描叙一个动景。
如大雪之下的卖炭翁在拼命拉车赶车。
③第三层次,同学们想象并描叙老人的一种心情。
如早起去卖炭的心情,如卖炭翁被抢之后的心情。
(教师可提供一些词语,如无可奈何、光天化日、忍气吞声、顶风冒雪、冰天雪地、仰天长叹、不由分说、无耻之尤、无恶不作、凶神恶煞、老泪纵横、顶风冒雪、无依无靠、忍气吞声之类)
第六个教学板块:教学收束,小结。
教师小结课文学习情况并点明以上的“说与读”也是一种自读文言诗文的学法。
5.语言学用课
语言学用课,是在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方面唱重头戏的基本课型。
语言学用课的任务,是突出语言的感悟、理解与运用,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也就是进行汉语言的字、词、句、篇及听、说、读、写的教学;进行字词品读、句式学用、精段读写与智能练习的教学;进行习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赏析语言的教学。
这种课型是常用的,又是创新的。说它是常用的,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本能地知道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要进行语言教学,以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因而我们在教学中本能地运用着它。
说它是创新的,是因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语言教学的问题很少有深刻而又实用的探究,有时甚至淡化到不涉及对语法修辞的教学研究。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有科学的语言教学的体系,从大面积的教学看,难以见到对语言学用课课型的研究。
所以笔者想说:即使在新理念风行的今天,我们也不要忘了,语言学用课,是一种唱重头戏的基本课型。
设计与运用这种课型是有重要理由的:
除了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目的之一是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这个朴素的真理,我们还可以找到有力的“政策”依据:
第一,教育部颁布的试用修订版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有一个要点是对历代大纲的突破。它第一次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积累”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语言积累的量化指标,从很高的地位突出了语言教学的问题。
我们从这部大纲中可以看出,语言简洁、内容高度精练的大纲中竟反复提到语言“积累”。第一次,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提“积累”;第二次,是从“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角度提“积累”;第三次,是从“教学评估”的角度提“积累”。
一部大纲,共三次——分三个层次提到语言积累的问题,这前所未有,分量很重,这其中的内涵必定深刻,这一定是对多年以来的中学语文教学状况进行深沉思考之后的意见。如果我们读一读大纲中关于教学评估的一段话,可以更让我们直觉得到大纲的制定者对语言教学的坚定态度:
对学生的评估要重视语文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坚持态度情感与知识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二,新的课程标准对语言教学的重视并不亚于教学大纲。它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就明确提到:语文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课标还告诫我们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从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来看,语言学用课是一种包容性很大的灵活多姿的课型,它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细化为若干种语言教学课,如语言习得课、语言积累课、语言实践课、语言品析课、吟读美文课、背诵经典课等等学习内容比较集中的课型。
为了在语言学用课型中能更有力地表现出教师在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方面的作用,教师要力求做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主要从如下角度来设计语言学用课:
1.着眼于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训练语言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习得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感;
4.探究语言表达的规律与技巧,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5.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6.欣赏、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及语言表达的精妙手法;
7.开发语言学习的课程资源;
8.从诗意读写、艺术性读写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语言体验,张扬学生个性,表现人文熏陶,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语言学用课对教师研读教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教师要上好语言学用课,就要善于从语言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分析,要善于从语言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提炼,要善于从语言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品味,还要善于从语言的角度处理与运用课文。如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人们几乎没有从其语言表达艺术的角度进行过研究,而这一课中的情感张力,恰恰紧紧依托在课文的句式表达之上。
语言学用课对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别出心裁,将积累性忆读活动、情感性演读活动、创造性写读活动、个性化理读活动、课文集美式活动等有利于学生学习、积累、品味语言的活动尽力地设计到课堂教学之中。
笔者在前面朗读课中已设计了《白杨礼赞》的朗读教学方案,下面再请看笔者关于《白杨礼赞》语言学用课的教学创意。
一、教材细析
《白杨礼赞》最美之处是什么,教学中让学生最有收益的是什么,恐怕不是它的象征意义,也不是白杨树的景美、形美、神美,而是它的奥妙无穷的句式——作者以其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娴熟地运用各种句式,尽善尽美地充分地表达了心中的激情。如果我们设计一节“语言学用课”,整节课都用来学习、运用课中的句式,那也许就是一节效率很高且很有实用价值的课。
从将句子写生动、写活泼、写得有层次的角度,我们可以从《白杨礼赞》中提取一类“扩展句”——它们丰富多姿,多角度地表现了作者将“短”写“长”、贯注情感的写句艺术。
1.总分式扩展句:
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2.主词式扩展句: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3.复说式扩展句: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4.因果式扩展句: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5.对比式扩展句: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6.增词式扩展句: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大,参天耸立,对抗着西北风。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巴。
7.特意否定式扩展句: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8.插说式扩展句:
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9.层进式扩展句: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式一排白杨树,难道……?难道……?难道……?难道……?
10.抑扬式扩展句:
它没有婆婆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婆”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换一个角度看,从将句子写得富有韵味、写得充满情感的角度,我们可以从《白杨礼赞》中提取不同类别的“抒情句”——它们多角度地、生动地表现着作者不同寻常的写句技巧。
第一类,运用不同的句法结构写句,如——
1.并列式抒情句: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2.因果式抒情句: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令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3.假设式抒情句: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对抗着西北风。
4.递进式抒情句:
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第二类,运用不同修辞方法写句,如——
1.设问式抒情句: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有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2.比拟式抒情句:
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3.对比式抒情句: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4.排比或抒情句: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式一排白杨树,难道……难道……?难道……?难道……?
第三类,运用不同的语法手段写句,如——
l.复杂谓语句: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文,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2.复杂定语句: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二、教学创意
以上分析,为我们设计《白杨礼赞》语言学用课提供了充分的教材依据,我们可以巧取角度,精妙组合,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创意。
创意之一,全课的教学分四步走:①理解课文特点;②积累课中雅词;③学用一种句式;④背读一个精段。
创意之二,全课的教学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白杨礼赞》中的句式与抒情。
创意之三,全课的教学主要为三步:①探究,发现句式;②品评,欣赏句式;③实践,学用句式。
创意之四,全课的教学呈“分层推进”的态势:第一块,理解课文的篇式;第二块,分析课文的段式;第三块,学用课文的句式。
创意之五,全课的两个课时中,用一个课时用来学用句式,分为两个教学板块:第一块,品析句子,编写“美句句典”;第二块,选点突破,学用一种句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物描写方法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