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退台湾老兵回大陆如何查询?

重庆晚报数字报
第012版:晚报要闻
&&&&&&&&&&
大陆和台湾老兵及后代来渝“寻找抗日足迹”
  重庆晚报讯&昨日,30多位来自大陆和台湾的老兵及其后代在重庆开始了为期七天的“寻找抗日足迹,共谋和平发展”活动。市台办表示,此次活动旨在搭建两岸可持续发展的交流平台,增进大陆和台湾老兵及后代对祖国大陆和抗战陪都重庆的了解,加深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认识。  在昨上午开展的“正视历史,共谋未来”主题交流座谈会上,来自台湾和重庆本地的老兵及后代们在现场讲述了自己及父辈在重庆的抗日故事。当日下午,一行人参观了位于中山四路的桂园抗日遗址。未来几天,他们还将拜谒张自忠将军陵园,参观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开展联谊活动。  重庆晚报记者&付琳阁&钱波&实习生&兰娅芳您(@)目前可用积分:105704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转贴]264名台湾老兵骨灰为何难以归葬大陆
3021 次点击
23:58:36 发布在
264名台湾老兵骨灰为何难以归葬大陆核心提示: 目前现在最大的困难是程序难题。在接老兵回家的过程中,台湾有很严格的法律规定,操作起来会有一些难度。但更大的困难是,这份名单264人共涉及大陆20个省份,他们的名字可能有些改过,籍贯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中新网4月27日电(程涛 王义铭) 近期,一则“寻找265名台湾单身亡故老兵大陆亲人”的报道出现在互联网上(后经记者核实,名单为264名),引起关注。当年从大陆迁台的老兵,如今已是一个逐渐老化的群体,但他们并没有被两岸的好心人遗忘。 迁台老兵群体的悲与喜 1949年前后,100多万人随蒋介石迁移台湾,其中有逾60余万名从大陆来的士兵,他们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与台湾社会语言不通、饮食不适应,生活清贫、待遇微薄,但却双肩挑起台湾的防务重担。 到台湾后,他们大都被安置在特地为士兵建起的房屋聚落,这即是眷村。黑瓦、竹筋、泥壁、红砖墙、窄巷是典型的眷村样貌,陈设简陋,条件困苦。眷村见证了大陆在台老兵的点滴生活。其中很多士兵终身未婚,苦苦期盼回到家乡。 台湾作者谭端、黄洛斐在《烽火离乱老士官》中描述这个群体时写道:“他们是稳定台湾社会安定的一群人,但却也是现在被台湾社会遗忘的底层军人。” 悲后转喜。1987年,对于迁台老兵来说,是特别的一年。一群离乡背井数十年的台湾老兵,忍不住思乡情,穿着“想家”字样的上衣,举着标语,走上街头,散发传单,在岛内掀起了势不可挡的“返乡”运动。 有媒体描述当时的场景:那些当街痛哭的白发老人,举着“抓我来当兵,送我回家去”的牌子;参加集会的老兵们,伴着“雁儿呀!我想问你,我的母亲可有消息……”的歌声哭成一片……最终,“想家”,这个简单却心痛的诉求,撼动了台湾当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铁板政策,开启了两岸交流往来的大门。 此后,老兵回乡的故事多了起来。生者回乡,多已白发。逝者“归乡”,只见骨灰。 日,78岁江西老人杜及峰手捧父亲、迁台老兵杜俊卿的遗像,62岁杜耀忠手捧父亲骨灰瓮,携一家四代30多位后人来到母亲墓前,实现了父母“合葬”。 台湾媒体报道,来自山东菏泽县、在台湾定居60多年的高秉涵多年来已背上百个同乡骨灰归葬大陆。高秉涵14岁时被抓去当兵,上世纪40年代末与200多位同乡跟着国民党当局到台湾。年龄最小的高秉涵被推选为同乡会长,负责帮助同乡完成“落叶归根”心愿。 自台湾开放老兵赴大陆探亲30多年来,他陆续背上百个、每个重达10公斤的骨灰坛到大陆归葬,期间家人不谅解、海关误以为“运毒”,最远甚至曾送到新疆伊犁郊外。有人曾询问高秉涵,为何要背同乡骨灰归葬大陆?他回答:“当年他们拼命拖着我跑,才躲过战火和炮弹,现在换我报答,我责无旁贷。” 大陆民间组织助力“归乡” 在老兵们不遗余力自己为实现“落叶归根”夙愿奔走的同时,大陆有人一直在关注和帮助他们。 多年以来,大陆内地以及香港媒体一直关注着迁台老兵的故事。中国青年报的深度报道《一个台湾老兵的遗愿:葬我于故乡》、凤凰卫视的大型系列报道《台湾老兵回家纪实》、重庆晨报的《台湾老兵57年后重庆寻姐》……众多媒体关注他们,接过爱心的火炬。 不止于媒体的关注。有人在行动。 “这264个只是台湾花莲县新城乡单身亡故的老兵的一部分,并非全部。”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孙春龙对中新网记者说,月前在考察台湾花莲县新城乡时,看到一个埋葬很多老兵的墓地,询问后得知,这些老兵从大陆来到台后没有成家,孤独终老,因为没有后人,墓地就长期没有人去祭拜,以致年久失修。 孙春龙说,新城乡乡长是一位大陆来台老兵的第二代,这个乡就有264个老兵的骨灰统一存放在一个祠堂里,他们进行祭祀。这位乡长就希望这些骨灰能送回大陆,安葬在他们的家乡。 “我们充分尊重当事人或者其家属的意愿,比如有的老兵他有遗愿要回来,或者他的家属有这个接回来的意愿,我们去协助他回来。” 264名台湾老兵的骨灰,可能有的骨灰没人认领,接下来该怎么安置?孙春龙说,下一步会积极与台湾相关部门去接洽、协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希望能把他们接回来安葬。” 对孙春龙来说,目前现在最大的困难是程序难题。在接老兵回家的过程中,台湾有很严格的法律规定,操作起来会有一些难度。但更大的困难是,这份名单264人共涉及大陆20个省份,他们的名字可能有些改过,籍贯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寻找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孙春龙向中新网记者透露,从四月份开始,自己的团队就会尽快地与台湾方面对接;联系并协助老兵通过现有的渠道,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 他希望,能获得两岸有关方面的信任,承接更多这样的项目。他也期待,通过两岸媒体的互动,包括两岸志愿者民间机构等有关力量的接洽合作,真正从人性角度尽快帮助这些人回到他们的故土。 中国老兵网同样从事协助台湾老兵本人或骨灰回大陆的事情。该网站副总编辑肖照辉对中新网记者说,台湾老兵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两岸大发展的前提下,大陆多家公益组织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在跟台湾方面的沟通存在着障碍,大多时候只能通过网络以及电话沟通这种形式。”肖照辉说,目前已经正在开始试着跟台湾的民间人士建立一种沟通机制,来直接帮助台湾在世老兵来大陆寻亲。 他说,除了网站这种方式,目前他们这个组织还在筹办以台湾老兵为主题的博物馆,为台湾老兵以及其亲属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平台。老兵群体经历折射两岸关系变迁 老兵返乡路的历程,折射出两岸关系从敌视到破冰,可谓一个时代见证。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到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投资,长达38年的两岸隔绝被打破。 在两岸关系新形势下,交流合作正渐入佳境。2005年 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了时隔60年后两党主要领导人的首次会谈,两党发表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就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日的前夕,两岸实现了三通直航,几代人的愿望终得实现。 在两岸经过初期的协商、推动、磨合后,各项互利互惠政策措施已经或正在显示内在的价值。2008年6月,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北京展开商谈。两会在中断9年多后恢复往来与协商谈判,被视为当前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香港媒体评论说,两岸关系改善,两岸和平发展,情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这个情是同胞情,是民族情,是彼此理解信任的源泉,是共创双赢的保证。这一情感需要培育、需要增进,更需要两岸共同呵护。相信这种情感无坚不摧,滴水可以穿石。 如今,两岸人员交流往来络绎不绝,越来越方便了。人们已经很难体会到当年迁台老兵的艰辛。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不把你们当嘛]
[剑门碧玉]
[剑门碧玉]
[绿红兰青]
[四大明捕]
[招财的老猫]
[阴阳生克]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43:20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本版块主题总数:2659005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6459 / 昨日发帖:36675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264名台湾老兵骨灰为何难以归葬大陆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10:43:24作者:孙春龙文章来源:发布者:阅读次数:
& &【如果您愿意参与关爱抗战老兵公益活动,请点击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关爱老兵淘宝公益店&,或发邮件至:service@szlongyue.org,或致电。】
& & 这一次,爷爷身上刺的&反共抗俄&四个字已经没有了,原来刻字的那块皮肤满是疤痕,应该是用硫酸洗掉的。杨明懂了,爷爷已经做好了回家的准备。
& & 注:1949年前后,大约有60余万军队撤往台湾。80年代末,台湾开放老兵回家探亲,大部分老兵均和亲人取得了联系,但也有一些因身体、政治偏见、家庭隔阂等原因,未能回乡。还有很多,未能得到这一天,就已埋骨异乡。
& & 本周《没有回家的士兵》专栏,将重点讲述台湾老兵的故事。这些微不足道的个体的悲欢离合,或许可以为日益升温的两岸关系带来一些新的视角。
& & 大学毕业,在湖北工作了两年后,杨明坚定地辞去工作,前往广东打工,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能找到一个温暖的地方安家。
& & 所有这一切,都缘于爷爷的一句话:湖北老家太冷,如果将来能定居南方,我就回家来住。
& & 杨明的爷爷周关明,曾参加朝鲜战争,后在战场被俘。1953年遣返战俘时,周关明去了台湾。在朝鲜战场,总共约有20800名志愿军被俘,大约70%选择去了台湾,那些选择回到大陆的战俘,后来的下场都不怎么好。以此来看,周关明的选择是正确的。
& & 但是他在台湾,终生未能成家,饱受思乡之苦,生活亦不是很如意。
& & 1988年,台湾开放老兵返乡探亲,周关明第一次和家人取得了联系,并且在1991年回家探亲。
& & 那时,杨明还在上学,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好,杨明差点因此辍学。从台湾回来的爷爷看到这些,毫不犹豫地承担起杨明上学的费用,还经常接济全家的生活,甚至后来杨明结婚的花费,也是爷爷从台湾寄来的。
& & 杨明记得,那时爷爷汇钱来,都是委托航空公司的空姐,将钱从台湾带到香港,再过海关到深圳汇给他们。
& & 周关明第二次回乡探亲,是在1996年,那时他已经66岁。在和家人的交流中,老人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落叶归根。家人明白他的意思,说就回家定居吧,大家来照顾他。但老人说,湖北太冷,如果能有一个暖和的地方,他就回来定居。
& & 那年杨明已经大三了,爷爷这句话让他印象深刻。他也知道,如果没有爷爷,他不可能上大学。所以,他下定决心,将来找一个比较暖和的地方工作、安家,接爷爷回家来住。
& & 那次,杨明帮爷爷洗澡时,发现他身上刻着&反共抗俄&四个字,问过爷爷,才知道那是朝鲜战争中做战俘时刻的。在战俘营里,有台湾的特务说:如果被遣返回大陆,就会被枪毙;如果想去台湾,就要表忠心。
& & 说这些历史时,杨明发现爷爷脸上的尴尬,他也明白了为何爷爷第一次回家探亲时拒绝别人帮他洗澡。
& & 大学毕业后,杨明先是在湖北工作了两年,后来辞去了国有企业稳定的工作,前往广东打工。经过7年的努力,他终于在广东省江门市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而且将户口也迁了过去。
& & 这期间,杨明一度和在台湾的爷爷失去联系。全家人以为他已去世,内疚了很长时间,甚至把爷爷的遗像都供了起来。后来到了2007年,杨明联系到了台湾的&荣民之家&(编者注:全称&荣誉国民之家&,蒋经国时代修建,给离开军营身有伤残又无处可去的退伍军人提供落脚之处),得知爷爷还在世,只是动过一次手术,还得了老年痴呆症。
& & 2010年,杨明和妈妈前往台湾去找爷爷。到了&荣民之家&,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里的好多人都认出了他们。后来才知道,爷爷在床边贴满了他们的照片。那时爷爷已经痴呆,已经认不出杨明了。
& & 这次帮爷爷洗澡,杨明发现,爷爷身上刺的&反共抗俄&四个字已经没有了,原来刻字的那块皮肤满是疤痕,应该是用硫酸洗掉的。
& & 杨明泪流满面,他懂了,爷爷已经做好了回家的准备。
& & 那时爷爷已经大小便失禁,床上一股尿臊味。照顾他的人说,老人失忆,已经走丢了好几次,最久的一次失踪7天,后来是被警察发现的。
& & 更让杨明伤心的是,他和妈妈带爷爷出去吃饭,爷爷竟然一连吃了三碗米饭,说他&好久没吃饭了&。他问照顾他的人,对方说,爷爷牙齿不好,吃饭太慢,他们就经常给他吃面条。
& & 杨明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爷爷带回大陆,自己亲自照顾。
& & 他去咨询了&荣民之家&负责人,对方说,要接老人回大陆赡养,必须办理赡养公证书和亲属公证书。
& & 回到大陆后,杨明立即联系办理相关手续,从原村委会开始,到派出所,到公安局,到民政局,再到统战部,再到市里的台湾事务办公室,再到省里的台湾事务办公室,再联系&海协会&,再转到&海基会&,再到荣民之家&,前后花了大概两年时间。
& & 最后&荣民之家&的负责人告诉他:老人已经无法表述自己的想法,如果回到大陆后无人照顾怎么办?另外,开具的这些证明材料,可信度太低,怎么证明这不是走后门找关系开的?杨明一时陷入了绝望。
& & 2011年,我曾访问管理&荣民之家&的台湾&退辅会&(编者注:全称&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台湾专门处理退伍军人就业、就学、就医、就养等相关事务的部会)的官员,对方很无奈地告诉我,大陆有很多人,为了骗取老兵的遗产,和一些警察勾结起来开具假证明,他们已经上了很多次当。
& & 杨明说,他不在乎爷爷的遗产,只希望爷爷能尽快回家和亲人团聚。
& & 但这一愿望越来越渺茫。最大的可能是,等爷爷在台湾去世后,他们可以领回骨灰。解密档案:百万台湾老兵返回大陆探亲的内幕(2)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
自动翻页:20秒40秒60秒停止
资料图:远去台湾难与妻子相见,坚持写情书和诗,寄托思念和牵挂
资料图:老兵36年写500万字情书
  蒋经国开放探亲
  一位接近蒋经国的人士,亲口告诉笔者,有关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所引爆的一场台湾政坛风暴。
  1987年5月,由于大批&荣民弟兄&聚集在&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 会&门口,并且和辅导会的安全警卫人员发生肢体冲撞。重病缠身的蒋经国,在病榻上听闻老兵冲击辅导会,对辅导会主委张国英的临场处置颇为不满。
  蒋经国向人表示,&荣民弟兄&是建设台湾的功臣,怎么可以不理会他们的情绪反应,一味弹压抵挡他们想返乡的情绪呢?
  他一方面决定立即开放老兵赴大陆探亲,同时决定撤换张国英。蒋经国自忖无法再以任何理由禁锢人民回家的大门,被迫宣布&荣民弟兄&可以探亲的名义,返回大陆老家。
  消息发布之后,全台湾近40万老家在大陆的老兵,心中无不欢欣鼓舞。千盼万盼,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回家了。
  当时的&副总统&李登辉堪称少数了解蒋经国决策心路历程的国民党高层之一。他在《见证台湾》一书中回忆说,蒋经国召集有关大陆探亲措施的会议,指示开放老兵探亲不必加限制条件,以尽量放宽为原则,才能收号召效果。而从日本光华寮判决中共败诉时中共的态度来看,两岸关系紧张已达相当程度,蒋经国早已察觉,此时为缓和台海局势,出此一招可能性至大。不过,李登辉也认为,此一分析是否属实有待查证。
  日,蒋经国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通过有关探亲的决议案。主要内容如下:&反共国策与光复国土目标不变;确保国家安全,防止中共统战;基于传统伦理及人道立场的考虑允许国民赴大陆探亲。除现役军人及现任公职人员外,凡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亲等以内之亲属者,得登记赴大陆探亲。以上两点送请行政院主管同志处。&
  10月15日,时任内政部长的吴伯雄正式宣布行政院的决议案。民众赴大陆探亲,一年可有一次,一次3个月。美国国务院当日发表声明,对台湾这一举措表示极大欢迎。当日,《联合报》就开放探亲一事刊登40余位学者访谈录,同时发表社论《探亲迷雾拨清之后&&兼谈大陆政策的相关问题》。
  当日全岛上下无不欢欣。立委和学者举行集会,欢迎当局开放探亲政策,希望进一步放宽限制。当时,两岸根本没有协商管道,但是在双方都有意开放之下,台湾老兵终于突破长达38年的禁忌,可以名正言顺地返乡探亲。当日的民调显示,台湾地区民众13%的家庭在大陆有三亲等以内的亲人,其中12%的家庭已有人决定回大陆探亲,另有37%的家庭在考虑中。
  10月16日,台湾经济部长李达海就开放探亲发表讲话称,对台湾厂商与大陆直接通商,将采取干预手段,予以法办。台交通部观光局当日决定,台湾旅游行业不得直接与中国旅行社接触,也不得直接带团进入大陆,禁止旅游行业安排或协助旅客进入大陆。显示出当局对开放探亲仍有保留,力争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台湾媒体记载,日,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探亲登记及信函转投,当天预定上午9时开始登记,凌晨就人山人海,几乎冲破大门,办妥手续的多达1300多人。12月,第一批探亲老兵终于踏上返乡路。台湾红十字会为办理老兵返乡作业,准备了10万份申请表格,在短短的半个月之内就被索取一空。
  日,由民进党人、现任立法委员王拓率领何文德、杨祖等25人组成的探亲团抵达北京。他们手持&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返乡探亲团&的小旗子,旗子上印着两岸地图,一群白鸽正由台湾向西飞进大陆,旗子的意涵当然是诉求和平。当时探亲团还仿贺知章诗句以自况:&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
  民众拥抱,官方角力
  大陆当局对于台湾老兵返乡探亲也抱着开放的态度。&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夫人陈香梅女士回忆说,&其实,台湾老兵回乡探亲也是邓小平先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老兵回乡探亲问题在台湾已经非常突出。在我第二次回国时,小平提议,可以先让在台湾的老兵回家探亲。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有父母、兄弟姐妹、老婆、孩子。这样,我才去台湾,向台湾方面转达了这层意思。双方一拍即合。没有两年,就出现了台湾老兵的回乡潮。&
  开放台湾民众探亲后,大陆方面立即响应,当时两岸官方依然遵循不接触的原则,中国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等民间机构扮演了重要角色。老兵在大陆的亲属,很多人接获中旅的通知,告知亲属回乡的时间。那时候,很多宾馆都给老兵打了折扣。
  日,台湾行政院通过《台湾地区民众赴大陆探亲办法》,正式宣布自12月1日起,民众可赴大陆。就在宣布的前一天即10月14日,中国国务院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探亲一事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谈话,对此表示欢迎,并&保证来去自由,尽力提供方便&。并希望台湾当局也能让大陆民众去台湾探亲。
  同日,大陆的民主党派之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负责人发表类似谈话。10月16日,中国国务院即公布了《关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其反应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随后,大陆的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及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的负责人发表相关谈话。当时,两岸最热的话题就是探亲。同时,老兵回大陆探亲后,中共意识到这是两岸关系的巨大转折,从而也改变了一直以来秉持的台海政策。
  日,香港《亚洲周刊》在创刊号中以《笑声泪影回乡行》为题刊发了封面文章。文章说,对国共双方而言,&探亲热&既是严峻的考验,又是难得的机运。文章援引北京一位西方外交家的评论说,&显然,这是蒋经国和邓小平演出的最后一出戏,可能会大大推动政治经济改革以至统一。但是要迈向对话,前途崎岖。&
  对北京来说,主要的困难是如何说服台北,由局部&沟通&扩展为全面对话。分析家说,北京首先要自我克制,放弃传统的统战。因为台湾朝野对此的反应欠佳。而事实上,大陆在获知开放探亲之后,曾经举行过一系列统战工作会议。但其后在宣传上低调处理,并不热衷向探亲的台湾民众宣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平统一&等口号。
  而在台北,当局也曾试图对&统战&展开反击。国民党在当年年底,以&政治心理战&取代&反攻大陆&或&武力剿共&的旧调子。行政院长俞国华说:&我们已准备好发动一次攻势,不是用武器,而是用更有力的东西&&思想。&俞承诺,给&大陆同胞一个比目前统治他们的共产制度更实际而吸引人的选择,那就是自由、民主、自由企业、法治&。
  随后不久,大陆在中共中直系统内成立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作为早前的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办公机构,并在国务院系统内仿照港澳办成立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国家计委副主任的丁关根为首任主任。随后,各个地方政府也都成立了台湾办公室。
  几家欢喜几家愁
  开放返乡探亲,对老兵来说固是一喜。但是,跟随而来的却是忧、是愁,甚至是更大的悲伤。小吴从小就听爸爸说,爷爷、奶奶应该早就作古了。可是,小吴的爸爸返乡探亲前,还是抱着那么一丝期待,希望海外亲友的转告都是错误的。
  当时算来,如果小吴的爷爷、奶奶都还活着,也该是80多岁、接近90高龄了。但是小吴的爸爸少小离家,千盼万盼,总还是期待着见上他的父母一面;然则,结局只是印证了海外亲人的转告是真实的。小吴爸爸的第一趟返乡探亲之旅,竟是扫墓之旅。
  小吴在眷村(即国民党帮老兵们安排的宿舍区)的儿时玩伴小张的爸爸张伯伯是山东人,在旧社会时当地有娶童养媳的风俗。那年,张伯伯带着张妈妈回到山东老家探亲,回台湾之后张妈妈闷闷不乐,小张则很&雀跃&地跟小吴说,&我竟然是爷爷辈了!&
  原来,张伯伯老家家境富裕,张伯伯很小的时候就收了个童养媳,而且还生了孩子。两岸隔绝近40年,小张成了&爷字辈&当然并不意外,只是小张的妈妈想也没想过,只不过是一趟探亲之旅,自己就从&元配&变成&二房&。
  当时正值两岸开放之初,两岸到底该怎么定位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开放老兵返乡探亲之后不久,赖声川执导了他的第一部相声式的舞台剧《那一夜,谁来说相声》,其中一个段子就写到某老兵&第一次出国就是为了回国&,在这句无厘头对白引发的笑声中,隐含了两岸之间更为严肃的问题。
  另一个在开放探亲之初所始料未及的&麻烦&是,两岸隔绝近40年之后,&台湾人有钱了&,于是有些老兵在台湾的家属总以为&大陆人很爱钱&,甚至有&一直在要钱&的印象。
  一位&外省第二代&说,&1989年,两岸才刚开放没几年,爸便一个人回湖南的老家,那时我才只是个国中生。老爸的老家位于湖南省桂阳县,祖父祖母早在1960年代便相继过世,老爸的亲弟弟也于1980年代去世,家乡的亲人只剩老爸亲弟弟的老婆及3个儿子。照理说至亲都不在了,但不知为何从那次探亲回来之后,老爸便陆续寄了不少钱回去,对此我非常不谅解,甚至生我父亲的气。因为我们的家境也不是很富裕,爸何必为了寄钱回老家而苦了在台湾的家人。当时觉得大陆的亲戚每个都死要钱而且好吃懒做,自然对他们产生反感。&
  然而,开放的好处就是可以相互增进了解,缩短距离感。这位始终排斥陪父亲返乡探亲的人士大学毕业结婚后,终于跟老公陪着父亲走上探亲之路,也跟着父亲去拜祖坟:&老爸边拜边哭,大家也都很难过,一同啜泣。父亲说他对不起我爷爷,没有尽到孝道,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说真的,两岸分离造成的历史悲剧,骨肉分离、妻离子散,不是父亲的错,但痛苦却要父亲这群老荣民承担。&
  她同样想起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老兵境遇宵壤有别
  老兵返乡探亲,固然在大陆出现了悲喜交织的画面;但是,在台湾同样又出现了另一种始料未及的现象。在老莫的年代是被迫出现老夫少妻,开放探亲之后却出现了年龄差距更大的老夫少妻。
  据《中国时报》2003年11月的报道:&隐身在台北市信义区的大我山庄,是近千名老兵的家。上百间单身老兵宿舍,现在成为部分大陆淘金女的落脚处。除了有地方可以住宿外,也分享老兵的退休薪俸。大我山庄在最近五六年间,大陆新娘人数从原仅几十人猛增到300多人,现在的山庄早已悄悄变身为&大陆新娘村&。&
  报道还称,&大陆新娘&老少配&引起台湾境管局的注意,认为年龄差距太大是大不幸。然而在台北的大我山庄,有300余对老夫少妻,夫妻年龄相差30岁仅是起步,差40岁以上均属正常而其中绝大多数新娘年龄约?0岁35岁间,与老兵的岁数差距颇大,差35岁50岁的都有。&
  夫妻之间相处是苦是乐,外人无从评断,大我山庄在老兵探亲后,大陆新娘纷纷进驻,老夫少妻在添了喜乐之后却也有了悲苦:&56岁的江西籍李大姐,是山庄里的资深大陆新娘,嫁到台湾7年多,老公却在她差9天即将领到身份证的时刻,因为心脏血管栓塞,在荣总医院手术台上从此没有醒来。最后关头拿不到台湾身份证,李大姐有遗憾,但对过世的老公,李大姐心中有更多的不舍。&
  有的人好不容易临老找到终身伴侣,风烛残年老来得子,可惜天不假年,想要享受含饴弄孙之福,难如上青天。有的老兵弟兄娶妻时已是花甲之年,老夫少妻,妻子多半冲着老兵手里的积蓄,即使老兵年纪够当她父亲,为了钱,一切好谈,等钞票骗到手,一走了之,使其终生心血一夕成空,类似的悲剧时有所闻。
  当然,众多老兵之中,儿孙满堂、不愁吃穿的也不在少数。有的老兵,由于吃苦耐劳,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做生意发了大财,成为海峡两岸知名大老板、坐拥亿万财富的人,也所在多见。机遇不同,各人的晚年生活,也各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论。而尽管若干台籍人士对老兵怀有敌意,但相处日久,彼此之间培养了深厚情谊的也时有所闻。
  近年来,台湾传媒经常报道某退伍老兵,亡故之前把毕生积蓄全数捐给贫苦人家的故事。有的慷慨解囊的老兵,半辈子靠捡拾破烂维持生计,一块钱一块钱地积攒,凑成100万,这钱本应是他的棺材本,最后竟然全部捐给社会弱势团体。诸如此类的感人事迹刻画了大陆老兵遗爱台湾的伟大人格。
我第三代导弹护卫舰
安倍政府的政治立场核心之一,或甚是最核心的立场,就是修改宪法第九条,恢复建军与提高国防预算......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老兵寻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