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桥反向电源电动势势问题

还记得当年在机器人队的时候,H桥是我们电控组的老大难,经常听到队友说的话就是&哎呀!H桥又烧了!&&哎!这个H桥怎么刚焊上就同臂导通了!&,我就是深为其苦的人之一。到今日离在机器人队的日子已经五年有余,正好公司的项目可能会用到它,所以重新设计了一版,顺便记录遇到的问题,也算是给曾经的学习过程做一个总结。
集成的H桥芯片也有很多,比如L298N,但是一般负载电流会受到限制。使用分立元件搭建的H桥,比如桥臂驱动芯片配合N沟道MOSFET,能够达到非常大的负载电流和非常高的频率,而且可以更换器件,从而具备更多的可定制性。
这里桥臂驱动芯片采用IR2104S,MOSFET管采用IRF540N。
焊接好的成品板:
遇到的问题一,采用+12P(图中的+12V)和VPP分开的设计?
机器人队的H桥第一版,(MOSFET管和负载的)VPP和(IR2104S和光耦的)+12P,由外部分别供电;为了简化对锂电池的要求,并且方便模块化的使用,第二版的+12P经VPP从LM2596给出(它在市场上很常见,而且开关特性适应宽电压输入)。
这里仍然采用了第一版的设计,即VPP和+12P分开供电。
原因a:硬件成本的考虑。三个光耦加上两个IR2104S芯片的功耗是非常低的,即使同时挂载10个H桥,采用1个负载电流为200mA的开关稳压芯片也就够了。
原因b:解放了VPP的输入范围。由于IR2104S的工作电压为10V~20V,而光耦6N135的最高工作电压为15V,光耦TLP521-1的最高工作电压为24V,因此这里取+12P为它们供电。如果是第二版的设计,为了获得这个+12P,VPP必须保持在14V以上。分开供电的话,VPP可以为0V以上的任意值(当然还要考虑输入电容和MOSFET的耐压)。
遇到的问题二,光耦的选型?
H桥需要从光耦接收三个信号,分别是左桥臂PWM,右桥臂PWM和SHDN,而直流电机的斩波频率一般在10KHz以上,所以这里需要两个高速光耦和一个普通光耦。高速光耦可以采用6N135,普通光耦可以采用TPL521-1。
6N135和TLP521-1的输入端,压降约为1.6V,推荐的工作电流为16mA,因此当输入信号由+3.3V的IO口给出时,限流电阻应取100欧姆,实际上测试100欧姆~300欧姆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6N135是高速光耦,它的输出上拉电阻太大时,会出现低电平到不了0V的情况;它的输出上拉电阻太小时,会出现严重的噪声。10K欧姆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值。
遇到的问题三,留出左右桥臂信号?还是扩展PWM?
左右桥臂的PWM信号,在同一时刻只有一路使用,另外一路总为低,因此可以通过逻辑门将PWM信号扩展为两路,这样能够节省MCU的PWM外设引脚。
H桥第一版,使用分立元件在IR2104S前级搭建出与非门,从而实现1路PWM和1路方向信号转化成两路PWM;第二版未做此处理(使用时,是在MCU板上通过74HC00实现这个功能)。
H桥一般用来驱动直流有刷电机,而且很多其他负载也可以用它来驱动,比如风扇,LED灯,电阻,两相四线步进电机等等。当驱动步进电机时,需要使用两个H桥以一定顺序的时序驱动AB两相线圈,此时并不需要扩展PWM波,直接使用IO口驱动反而更加直观方便。因此,为了H桥的通用性,这里采用了第二版的设计。
遇到的问题四,IR2104S的外围器件?
每个IR2104需要一个二极管和一个电容组成电荷泵,抬升上桥臂MOSFET的栅级电压,实现它的完全导通。二极管可以使用快速或者肖特基,电荷泵的电容要求漏电流小,因为陶瓷电容比钽电容要更适合,由于它的功能是储藏电荷,因此容值不能太小,这里取1uF。
遇到的问题五,占空比到约98%的时候,桥臂信号失效?
IR2104S为半桥驱动芯片,工作原理是使用一个二极管和一个电容组成电荷泵,它需要充放电时间,因此当输入信号占空比接近100%的时候,电荷泵就失效了。
遇到的问题六,瞬态抑制二极管?
负载两端并联的瞬态抑制二极管(P6KE),可以将负载产生的电动势抑制在其breakdown voltage上面,从而保护电源和电路板上的器件。H桥的工作电压不同,使用的瞬态抑制二极管也有所区别。
遇到的问题七,负载两端可以并联电容吗?
电机类的感性负载在运行时,两端电压会产生相当严重的毛刺,因此可能会试图在负载两端并联电容来消除它,但是电机两端并联的电容会影响电机的启动特性,电容越大越明显。一般来说,电阻和电容串联,然后并联在负载两端,确实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毛刺。
遇到的问题八,输入信号不对会使得同臂导通吗?
半桥驱动芯片IR2104S搭建的H桥,无论如何输入信号都不会引起同臂导通,只有可能是硬件问题。
遇到的问题九,为什么MOSFET会烧?
参加机器人队比赛的时候,使用H桥,总会发现它总是用着用着就烧掉了。当时以为是MOSFET不够牛x的原因,因此每次遇到问题,都会换成电流更大的MOSFET管,从(28A的)IRF540换成了(82A的)IRF2807,又换成了(110A的)IRF3205,最后每个桥臂都用了两个IRF3205并联,但烧管子的情况还是会出现。
现在发现问题不在于MOSFET的最大电流,实际上IRF540完全够用,而在于它的散热有没有做好。如果负载电流很小,那MOSFET不加散热片也没事;如果负载电流持续工作在1A以上,那散热片就是非常必要的。实际测试,当MOSFET上安装了散热片,使用电子负载,持续工作电流为6A的时候,大概20分钟散热片的温度就会烫手,在旁边增加一个小风扇之后,即使连续好几个小时的工作,散热片摸上去也只是比体温稍高而已。
遇到的问题十,究竟MOSFET需不需要并联肖特基二极管?
虽然MOSFET自身具备内部二极管,参照它的示意图也能看出来,但是这个内部二极管的参数并不足以应对直流电机运行时带来的电动势,因此需要在每个MOSFET上并联外部二极管。最好使用肖特基二极管,因为它导通时间非常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选型时,average& forward current应该为H桥的最大工作电流,反向击穿电压应该大于H桥的工作电压。
如果H桥的最大工作电流为5A,工作电压为24V,肖特基二极管的average& forward current就应该为5A,反向击穿电压大于24V且留出一定裕量。
旗下网站:
与非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70212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 京ICP备:号H桥电机驱动原理与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2页1下载券8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2页1下载券1页免费2页免费17页1下载券5页免费10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2页1下载券13页免费8页免费5页免费21页1下载券
H桥电机驱动原理与应用|h​桥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特殊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反电动势检测特殊无位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特殊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反电动势检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请教一下直流无刷电机的控制问题_百度知道
请教一下直流无刷电机的控制问题
我看有两种方案,一个是用霍尔传感器来反馈,一种是用反电动势。对于反电动势测量方案,是不是对于有没有传感器的都可以用到?测量反电动势的模块是在电机内部还是要自己做呢?另外我打算用3个l298驱动电机的三相,两个输入高电压,一个输出低电平,就像步进电机那样改变通电的顺序,这样可不可以,电机的转速要到9000多转,l298能跟的上这个切换速度吗,如果可以的话那怎样调节电压,难道要用一个比切换频率还要更高的pwm???如果不可以那怎么办,用什么元件可以实现?我需要能够通过单片机改变转向,而且电机是有霍尔传感器的,新手问题多,麻烦啦!
提问者采纳
1、一般来说直流无刷电机内部有霍尔传感器(120相位角三个)。2、个人认为一般的直流无刷电机内部没有所谓的“反电动势测量模块”,需要外围电路解决。3、不必用三个控制芯片来控制三相,有专门的三相电机控制芯片,免得成本上升和增加电路复杂度。4、电机驱动芯片的开关断频率是可以达到,设计时候考虑下控制芯片的系统时钟频率不要太低。5、PWM波实质是提供一个电压平均值,即在两次换相之间,将其看成一个电压的平均值而已。6、建议去研究下H桥电路,就明白了。
我这个是120度相位角的,买直流无刷驱动器的时候去哪里买,有没有推荐的供应商?谢了!
不知道你是在哪方面的应用,最简单方便的是像上楼说的买个带倒档的电动车控制器,很方便实现。电动车维修的地方就有
提问者评价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直流无刷电机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你买一个电动车控制器就好了, 带倒车档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毕业论文--基于H型主电路的直流PWM-M可逆调速系统设计.doc4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当今,自动化控制系统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而直流调速控制作为电气传动的主流在现代化生产中起着主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直流调速系统,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控制部分、功率部分、直流电动机。长期以来,直流电动机因其具有调节转速比较灵活、方法简单、易于大范围内平滑调速、控制性能好等特点,一直在传动领域占有统治地位。
微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基于微机控制的双闭环可逆直流PWM调速系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从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出发,逐步建立了双闭环直流PWM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用微机硬件和软件发展的最新成果,探讨一个将微机和电力拖动控制相结合的新的控制方法,研究工作在对控制对象全面回顾的基础上,重点对控制部分展开研究,它包括对实现控制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的探讨,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的探讨等内容。在硬件方面充分利用微机外设接口丰富,运算速度快的特点,采取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措施,实现对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控制。
论文分析了系统工作原理和提高调速性能的方法,研究了IGBT模块应用中驱动、吸收、保护控制等关键技术.在微机控制方面,讨论了数字触发、数字测速、数字PWM调制器、双极式H型PWM变换电路、转速与电流控制器的原理,并给出了软、硬件实现方案。
关键词:直流可逆调速,数字触发,PWM,数字控制器
Today,autocontrol system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nd deleloped in every Walk of life,while DC speed regulation as the artery in the area of electric drive systems acts the main effect in modernization production.DC speed regulation is mainly made up of control unite,power unite and DC motor.For a long time,DC motor ha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源电动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