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科研方面学化学,打算读研读博,留校科研,我想问读博期间留校科研有收入吗?没收入可能读不了那么多年。还有

中科院读研的前辈们请进,请教中科院读研读博是不是真的很累_百度知道现在这情况看来,是不是考研了,就一定要要读博才对得起读研呢?考研出来了,是不是留校多点?假_百度知道读博有必要吗?你读博士的原因是什么?
马上就要去澳大利亚国立读研了,现在很犹豫要不要在那里读博,我不喜欢研究技术但又怕因为学历错失机会,请高人指点读博真的必要吗?
108 个回答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大概问早了半年,建议半年以后,对当地研究生教育大概有个体验之后在思考这个问题不迟。虽然我觉得读博士是我最为快乐的一段时光,但一般情况下,我都建议有为青年尊重生命远离读博,哈哈
我在去英国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读博,而且根本没觉得自己有能坐下来做研究的耐心——这些是基于看到国内的(科研和社会)情况而得出的结论。不过到了LSE之后,和教授很投缘,而且觉得这个地方的氛围让人很兴奋,确切的说,我是被其“微环境”所吸引,才读的博。换成另一所学校,也许我仍然不会想读。
博士因为时间比较长(3-6年不等)是个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时间合适、地点合适、有资金、自己愿意读,这都不必说了。很多人还会说资金的问题——确实,没有奖学金自己掏钱读,就算家里贼有钱,其实这样自费的学生出来,如果在读博士期间也没有争取资金的经历,找工作会些有问题。毕竟(成功的)课题申请是学术的必要技能之一。很少被人提及的一点是“人和”,其实和学校尤其是和导师比较对胃口非常重要,不然这几年下来比较挣扎。反之则比较爽。——这一点,不管是读博的学生还是导师都会同意。因为学术(尤其是文科)是个“话不投机半句多”的行业。
总之求知的途径很多,读博是最为刻板的途径之一,所以在选择这个途径之前,自然应该考察一下这些具体刻板的规范自己是否认同。 所以说是否在当地继续读博这个问题问早了。
简单的说,
如果想进科研单位做研究工作,最好硕士之后直接读博士;
如果想进大型机构并希望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议读完硕士之后工作1-2年再读博士;
如果未必纠结于研究型工作,建议不要读博。
看到有友邻赞同了其中一位同学的回答,我也觉得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所以我也来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事实上最近也有很多比我小一些的朋友一直在微博或者知乎上私信我,问一些我类似的问题。我就一次性得通过这么个问题表述出来。抱歉,我没有办法一条条回复你们。我攻读博士的原因是,1.我在读博士前想清楚了,未来想从事教育工作。如果有一天我老去了之后,还算能给这个世界留下个轨迹的话,这个轨迹中的前边多是依靠我的老师们的各种支撑。他们中的很大部分也都在感召着我成为一名教师。(我读博士前也拜访了很多我尊敬的老师们,细心听取他们对于我是否适合在这个行业立足,是否应该要攻读博士等的建议。他们给我的回馈,也是非常希望我能够继续下去。)2.我在之前有一个知乎问答里回答过,因为很巧合得读到了《我生活的种种模式》一书,自己发现和作者Herbert A.Simon有好多异曲同工之妙的地方。其他不谈,就是尤其是他谈到,他对知识本身的那种感觉时,我在冬天大半夜竟然拍案而起,大叫三声。然后去外面狂走了好久的那种激动。也能确定,对于自己来说,其他东西相比我喜欢的知识本身来说并不能如此重要(当然也重要,我们活在活生生的世界中)。3.我个人自我判断,是一个还算勤奋的人。当然从到了硕士阶段后,也有很多老师夸奖有悟性什么的,不过那时候都还是很蒙昧的。(因为我自己也是不敢看自己三四年前写的东西,心里想,怎么会有这么差的时候呢。)很多人受不了孤独,但是我却觉得孤独没什么,做顿好吃的就着读上一晚上书不是很痛快?4.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是,自己从高中后一直在漂泊,也算是好多的坎坷吧。当然也时常为钱发愁。读博士前一年就已经和博士导师敲定会去读博士,也有不少原因是他在财务能力上很强。事实上读博士到现在,我没有再为钱发过愁。可能到我老了之后,我回顾一下的话,最踏实安心阅读的就是这个阶段。读博士之后渐渐显现出来的一些原因。1.选择了合适的指导老师。其实这一点,对于想攻读博士学位的朋友来说,特别特别重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我过去写过的一篇专栏:在这里,拿我自己打个比方吧。自己就不合适特别严厉和对我管得很细的老师,很可能和我的气场不相符。因为我个人的思维比较爆炸一些,如果比较讲究程序和按部就班的老师可能就无法忍受我的分散型思维方式。但是我的老师总是会说,这个想法很好,但是从这个现象中我们能总结出来什么呢。又或者,你说的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当作想法,我们需要证明它,是吗?也就是说,老师总是在鼓励你思考更多,但是也保证你不会理论火车跑出轨了。2.从博士第二年,过了一系列语言,研究方法的严苛要求后,基本时间都是我个人的。导师也不拿俗事干涉我,而我有一间研究中心的小小的办公室。畅快得阅读,畅快得和圈子里的朋友们讨论,畅快得和教授约时间讨论。没有必须要写多少SSCI才能毕业的要求。反而使得我在没这个压力的情况下,不会成为一个窄域专家,畅快阅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任何有兴趣的地方。暂时摆脱了为more SSCI--better Chance--better fundings--survive--may produce more SSCI的怪圈。有充足的时间和阅读保证来真正解决一些社会科学问题。要知道,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者来说,各种材料的阅读就相当于实验科学中的不断尝试。虽然尝试得多并不一定就会有结果,但是没有足够的尝试是不可能有突破性研究结果的。我自己读博士至今的一些感受。1.千万不要因为一个好听的学历就读博士,因为这是最不值的一种方法。对于研究根本没兴趣的朋友,会发现在读博士阶段必须要学习的很多理论根本学不进去,也实在没兴趣学习,心情也很差,老是觉得这个能有什么用呢,哪怕勉强考过了,读完了也就忘记了。那又何必折腾自己呢?什么都能浪费,最不值得浪费的就是时间。而且脱离实务领域多年就为了一张学历,发现读完后很多当年的朋友因为工作经验已经得到了更好的工作位置,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2.不要以为做理论和做研究,就一定适合内向和不擅长交际的人。恰恰不是,内向和不擅长交际的人很可能无法在学术界立足。不说远期的博士毕业后,自己要承担未来的经费等任务时,需要自己独自挑大梁去面对整个学术界对你的批评甚至责难,来获得研究经费。但就在博士期间来说,内向的人也很难很难。很多学术的新思想往往都是和不同的人交流和接受别人的批评中获得的。我自己写的很多东西,写完了,就要邮寄给师兄姐们,旁系的教授和熟悉的朋友阅读,就是因为自己知道,他们的评论是很珍贵的东西。很多时候,往往是他们的一句话能够点醒作者。因为一个人既不可能读完世界上所有的书,也不可能做过所有的实验尝试。但是过于内向或者不擅长交际的朋友,在这点上就很吃亏了。
我听说过的最好的答案来自一个去念哲学博士的哥们:我问了他这个问题,他对我说:“我实在不能想象不读哲学。”I cannot imagine not doing philosophy.
全球经济不景气,金融危机即将来临,适宜进行避险投资,譬如说读博。有学术理想的读博固然是好的,但我觉得对于没有学术理想的人读博我认为也应当包容。学术与其他工作也是相通的,只是一种工作,不必过分拔高。
我还没读,现在在陪老公读博的路上,但是以后可能被迫也得读……先说说我老公读博的原因吧我和我老公是在学校的交友联谊会认识的,当时联谊会入门起点是研究生,旨在帮助老公他们这个理工院校大龄单身狗解决终身大事~出发前,老妈就语重心长对我说“别的要求没有,你给我找个博士回来就行!”我勒个神任务艰巨啊!但是该死的一见钟情让我忘乎所以回家后兴奋的睡不着给老妈讲一天的奇遇感慨缘分真是美妙老妈冷静的听完,问了一句“是博士吗?”我傻眼了“人真的超好的,我之前都不相信一见钟情balabala”老妈又问“就说是博士吗?”我一下蔫蔫的说“研二的”老妈跟看神经病一样看着我“那么多博士你没看上,怎么找个研究生……”后来我们进展很快,老公第一次登门离开我家后问我“你妈对我印象还好吗?”我支吾半天才说“其实别的也没啥,她就是比较希望你读个博士……”于是,我老公走上了申请公派读博的道路……现在老公已经在读博了我妈算是对这个女婿很满意了但是还在见缝插针的天天要求我也必须读博……并且以我不读博就不给我带娃为威胁……然而她真的单纯只是学历崇拜真的不懂读博意味着什么…我妈会把“你这辈子如果不读博,妈妈真的死不瞑目”(呸呸呸)这话挂到嘴上……“你家你女婿已经读博了,真的就别再要求我了”“女人要自强自立,女婿读博我很高兴,但是女儿读博我才是最高兴…”就这么不讲道理…也许有一天我终将拗不过我妈,满足她的心愿…
感谢邀请。 我读博是因为1和bf在一个国家读博。2我还没旅游够,读博期间旅游机会多。 3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4学校还可以。5老板非常牛虽然他不管我=_=。6老板把钱都给我弄好了。不多但是够花。7我曾经不想读的在家反抗被残酷镇压。为了让家人开心就读了。8我觉得项目还挺有趣的。9我们phd时间短。 但是毕业之后我要去工业界,所以估计这几年的经历可能就只换来一个title和若干校友。
强行贴个回答~- -博士快读完,好像有了一个有点意思的方向~前一阵有个bgy的面试在慕尼黑,要证件照,为了去浪一下,路边自拍机来了一发证件照。博士前(左)博士最后一年(右)= =变化真是不小呀啤酒啤酒真好喝啤酒啤酒真好喝夕阳下的慕尼黑电车少年夕阳下的慕尼黑电车少年~然而,读博士并没有什么卵用,生活的悲剧还在继续。其实这会儿我已经到家了,但是,我得告诉你们一个没有来得及说得悲剧。就在我摔了镜头后的第二天,我要回国休假的前边儿第三天。Duanggggggggggg我扛着这样的伤腿还是飞了小1w公里,回家了,本来打算在慕尼黑shopping的转机反而成了累赘。我扛着这样的伤腿还是飞了小1w公里,回家了,本来打算在慕尼黑shopping的转机反而成了累赘。然后的然后,我在北京遇见了我的前任和现任 - -老板然后,拖着残腿我又飞到成都赴约- -然后,拖着残腿我又飞到成都赴约- -我特么好惨的好吗!!!!残腿不能参与这样潇洒的摆拍活动,我哭死了好吗!我特么好惨的好吗!!!!残腿不能参与这样潇洒的摆拍活动,我哭死了好吗!然而,其实我只是想说的是,读博士并没有什么个卵用,生活还在继续,悲剧还在继续。读博士其实也只是广大劳苦大众众多行业中的一种,希望你对它能有一个适当的期望值,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博士也一样,虽然概率上可能达到现在大家预期的成功,赚大钱,的机会要小一些,但是也不是不存在,不过,我们大多人总会平凡的度过这一生,在努力奔跑的同时,何不潇洒一些?得知我幸,失之我命。人啊,最重要的是开心。老纸要赶灰机去广州玩了,走你。昨天还有一个悲伤的故事,我只上图,妈蛋。然后损友们都干了这种事情然后损友们都干了这种事情我只能告诉你,博士生活充满着惊喜,大家别管我,我就着今天这个阴郁的雨天再悲伤一下。我只能告诉你,博士生活充满着惊喜,大家别管我,我就着今天这个阴郁的雨天再悲伤一下。今天我来继续讲一个悲伤的故事。故事的起因的是这样的,见下图:这是瑞士每年都有的接力跑,大概是14个人完成接近120km左右,环绕整个苏黎世,我这段最后是上山,大概12km左右,跑完了就保持了这个炸裂的发型,由于这是第三年了,而我最近变成了一只自拍狂魔,然后我就po上了朋友圈。然后,舆论指向好像不大对!突然好像被拉了一大波黑,但是,承认错误,死不悔改。这是瑞士每年都有的接力跑,大概是14个人完成接近120km左右,环绕整个苏黎世,我这段最后是上山,大概12km左右,跑完了就保持了这个炸裂的发型,由于这是第三年了,而我最近变成了一只自拍狂魔,然后我就po上了朋友圈。然后,舆论指向好像不大对!突然好像被拉了一大波黑,但是,承认错误,死不悔改。当天晚上我们有个BBQ,情况是这样的:既然我读书多,称这个机会,我只能跟你们讲讲道理了,请看物理世界三连击:哈哈哈哈,因为我刚知道有这么一个软件,大家有没有涨姿势啊。哈哈哈哈,因为我刚知道有这么一个软件,大家有没有涨姿势啊。哈哈。长大了,传说中的笑着笑着就哭了。当你们看到我朋友圈里各种滑雪各种旅行上周还去了世博会的时候。你知道我上周世博会的时候是连续工作了接近40天没周末才迎来的一个当天走隔天回的背靠背假期吗!还不是有个朋友在中国馆布置要走了,不然我舍得给自己放一天假吗!我跑完12km打了2h篮球参加庆功宴完了还提前撤退还提了一波质粒外加做了一波golden gate cloning十点半才回家吗?我下周回国,我实验因为试剂盒标注出问题了得重新做两步克隆,我已经决定战斗到最后一秒了吗!其实到博士之前,我没想很多,读了之后我其实也没想很多,只有一个原则,把事情做好,对得起自己就好。我现在老板就是不push,但是每天叫醒我的是梦想啊少年。哈哈开玩笑,我就是简单的想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耕耘好,没什么梦想,过的开心,然身边的一小撮人过的更好,这就是我以前就会,现在坚持的。我看到了一个更加贴切的形容,博士生搞科研的意义,是在区分 已知 和 未知 的巨大圆形边缘,用力突破一个极其微小的 口子。然后提供一种可能性给后来的人,去做出更大的突破。这几天我听了几场交响乐,我发现其实音乐家有时候也是这样,他们团长跟我说,有时候其实看到的我们在台下,像死鱼一样没有生气,但是到了台上,我们会集中会改变。凝聚成点,会发光。我们其实就是用几年的时间可能来验证一句话的yes or no,但无论如何,我选了,我就努力完成,为自己的选择买单。选择与坚持,grasp all,lose all。其实我写这么多主要想po一张照片,他们在拍舞台照,我在遥望,彩云之上,不对。。唱错了,还是直接po吧,走你。-----------------------------------如果知识想看怎么坚持完phd看黑体字就ok了我个人的原因一记:涨姿势- -而且比较喜欢,虽然不是最喜欢但是在我喜好列表里排名靠前;经济独立了,yeah,不想买东西老跟家里要钱,头三个月就攒钱买了taylor 914ce,嘿嘿;我家里从小管的太严格,寂寞的国外在我看来蛮好的,如果能跟谢耳朵老师一样自己玩自己玩的比两个人一起玩还开心那是再好不过了;未完待续不过在我读到现在看来,这东西分人,性格就是命运我部分赞同,个人意见,如果仅仅因为怕没有学位而错过机会的话,你还会因为内心的犹豫而错过更多,聪明人很多,点子很多,找准一个,干吧~补充一碗我比较认同的鸡汤,部分引自 科学技术史概论学科教材过分重视学科的知识体系,科学发展的过程被精巧的逻辑结构和四平八稳的学术语言掩盖得无影无踪,看不到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原动力,看不到科学理论建立的思路,看不到学者们在科学活动中的欣喜,惊讶,迷惑,也看不到他们所走的弯路和所犯的错误。然而这些过程性质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科学是非常必要的。杨振宁教授曾拒绝过一个申请在他的研究院深造的考生,原因是这样的。杨振宁教授先问了考生几个量子力学的问题,他都会回答,可见,这位学生知识掌握的很好。接着,杨教授又问他:“这些量子力学问题,你觉得哪一个是妙的?”这位学生就讲不出来了。杨教授对他的前途发展“不能采取最乐观的态度‘,没有答应他的请求。杨教授认为:”学一个东西不只是要学到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技术上面的特别的方法,而是更要对它的意义有一些了解,有一些欣赏。假如一个人在学了量子力学以后,他不觉得其中有的东西是重要的,有的东西是美妙的,有的东西是值得跟人辩论得面红耳赤而不放手的,那我觉得他对这个东西并没有学进去,他只是学了很多可以参加考试得很好分数的知识,这不是真正做学问的精神,他没有把问题里面基本的价值掌握住。“如果你只是为了学历而去学习phd的话,学习知识已经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了,如果你希望学的有趣一些,不妨这样看,知识其实是很有趣的,除了知识本身,还有生产知识的知识和评价知识的知识。生产知识的知识和评价知识的知识存在于科学家的观念之中,一些内容甚至还没有被明确地意识到,但是,这两类知识对于知识的产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学科教材里写的只是知识本身,而另外两种知识只能到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去找去悟。割断历史的学习只能造就“有知识没素养”的学生。不了解知识的历史时,知识是冰冷冷的,学习只是一种智力活动,我们的感情不会很好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同理,做实验,研究技术也是如此,当我们把这些东西放到一个更大的环境中去发掘了解,我们就会对知识有感觉。罗胖说,他从来都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其实你也可以带着问题去思考你的研究和实验,了解背景历史。简单的说,比如中学物理学中有一个“开普勒三定律”的内容,与之相关的一段历史是:开普勒之前有一个叫第谷 布拉赫(Tycho Brahe年)的丹麦天文学家,21年如一日的用自己改进或设计的一起进行天文观察和记录。在他去世的前一年(1600),他邀请到了具有数学才华且热爱天文学的开普勒(Kepler, 年)做他的助手。临终前,第谷把自己一生心血-----700多颗星的全部天文观察资料托付给了开普勒,(这时你如果考察会知道,第谷老师简直就是二娃转世,他的观察几乎大概了望远镜出现之前肉眼观察的极限),而后来,开普勒先从研究火星的轨道着手,拼着惊人的毅力,严谨的态度和高超的数学本领,经过18年的艰苦努力,开普勒三定律相继诞生了。第谷20余年的潜心观察在开普勒手中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这不简直就是张无忌掉下悬崖收获九阳神功么,后来开普勒也被后人称为“天空的立法者”。相信你的学科也不是完全枯燥到没有任何可以挖掘的东西,多想想,实在不行就像罗胖一样带着问题去,根据问题来读文献做研究,坚持到phd毕业还是没问题的。然后嘛,有些打发时间的爱好,在澳大利亚估计也是荒无人烟的吧~加油,你可以的哦~对于题主来说,首先,不要想那么远,还没有接触的东西,phd,最好不要过早下定论喜不喜欢,而且有很多phd的学科是不研究技术的,一些人文学科吧,这里我接触的不多,有空查资料补充;其次,我们对于事物的判断的坐标系取决于你对事物的了解以及对周围庞杂知识的掌握,眼前最重要的事是master吧,我相信在你认真的完成了master课程并达到毕业要求以后,你能够对自己的学科有一个相对于现在更加全面的知识,更加容易的结合自身喜好和环境做出判断,当然,能参考一些你认为值得你信任的朋友,长辈的意见也是很好的;最后,看到题主的犹豫不决,我还是希望题主在读master期间应该更多的深入的挖掘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做出决定。比如,对某些人来说,违背着喜好去拿一纸phd的文凭,有一个铁饭碗,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了,这里有可能是他害怕风险,他喜欢某些铁饭碗闲暇时间比较充裕?抑或者某些人,宁可放弃学位中途辍学,也会去干值得自己去干的事情,请原谅上面的对比,因为大家可能会不自觉的将扎克伯格等代入到后一种人之中,从而觉得我是间接的影响题主的选择,但是,其实我在这里最想说的是,这么多的选择,其实都是正确的,但是,这是建立在充分的认识自己的情况下。选择总是困难的,但是题主有没有想过,失去了选择会让人怎样?就像这个问题一样,在我看来题主题主现在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勇于去尝试新的东西,而不是患得患失,最后引用一下“淫僧”仓央嘉措的诗句: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我想啊,研究僧都读完了,我是不是该读个博士呢,要是读了博士,做那该死的研究,那花花世界不就离我远去了,若是不读博士,老衲以后找不着好工作,花花世界里也就没花花了,只剩下那个世界了,到底咋整啊师傅?阿弥陀佛,施主,想开一点,两种选择各有各的好啊,但是,你能先把你的研究生入学证明给签了不!亲,好好把硕士先读了吧~了解了才好做决定。
还没毕业,从在读的角度说说。我决定读博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样的工作,加上家人的支持/放任,说实在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基本上不了解博士是干嘛的,只觉得有奖学金补助暂时留在学校还不错。我们的lab是研究生物理论的,很小,但是运气好在老板很棒,是非常严谨、认真教导学生的人。这里说的教导不仅仅指提供需要的帮助,还有从做事态度方法之类的地方给予很多启示,算是授人以渔的类型。所以说除了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之外,和老板个性合得来也是挺重要的。开始读了之后当然经历了一系列茫然摸索,除此以外很喜欢这样的生活状态,不是传说中苦哈哈类型的lab,所以朝九晚五比之前的作息还规律了好多,缺点的话可能就是生活圈子着实小,不过这和个性也有关。我觉得科研最怕想要急于求成,脑袋还算够用、不懒惰、态度平和一点的话收获慢慢会有并加速的;从这点上说我毕业之后也没想走学术,自己还是急躁的想要做一些更接近社会、更容易看到成果的事;不过这是我读了博之后才了解的自己,算是看到了不同的选择之后作出的判断。所以说我非常高兴自己当初读博的决定,毕竟能够用三到四年的时间去专心探索一个问题的答案,是非常奢侈的事。顺便提一句同在澳洲,这边大概和英国差不多,理论上学制三年,一般人会延毕个半年到一年。p.s. 总的说,我自己的经历是有点误打误撞的运气在里面,但愿有提供到一些帮助。希望在毕业的道路上慢慢补充完善这条回答(握拳)。日更新:读书的过程中终于找到了喜欢的职业方向,更幸运的是进入了相关领域工作。 如果非要回答「读博有必要吗」这个问题,我觉得答案是没有,因为这个过程里有很多不确定,以功利的心态做出选择,当结果不符合预期的时候会非常难熬。 然而任何选择都有其不确定性,关键是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依赖别人的建议多少有点推卸责任的嫌疑。 或者说应该问问,当自己问出类似这样的问题时,心里有没有期待的答案,无论那个答案是什么,都值得继续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个期待。发掘和了解自己内心的过程中,很多疑问都会得到解答。4月的时候拿到学位,现在在一个儿童疾病研究所做传染病控制方面的模型,很有趣,工作环境、老板和同事都让人心情愉快。开通了专栏:欢迎大家来聊天^_^。
如果你不喜欢研究 建议不要读博士 我自己读完了 我周围同学也都是毕业了或者再读的博士 我的感觉是你对研究至少要不讨厌
否则根本熬不下来(当然你非说特水是人就能熬下来我也没辙) 即使是喜欢做研究的人 因为有种种外界不可抗议因素而放弃的也比比皆是 比如导师是个死变态 读一半突然没钱了 qualify没过之类的 没有强大的信念和意志力 还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人很容易blue的博士学历对于研究型工作很重要 说是敲门砖也不为过 但是对于很多别的工作 比如行政工作啊销售工作 则作用有限 有时候完全没用 甚至有反作用 如果你觉得将来你不会从事研究型工作 又不喜欢研究 那么建议你还是赶紧找工作 然后读在职 我的感觉在职总归是容易一些 而且你已经有了工作 说白了耗得起 这个学位对于你评职称啥的时一样有效的 这个算是比较经济实惠的做法(不一定是钱的方面 主要是时间和机会成本上)我的看法是 既然你兴趣不在此 大有可能你将来也不会从事此类工作 没有必要为了一个虚名白白浪费光阴和金钱 学历这个东西 没有的觉得如何如何管用 好像是尚方宝剑一样 其实拿到了就看开了 不过如此而已
因为责任感和情怀。我跟大家不太一样,理工科的很多领域研究都比较成熟,国内方言学研究还很初级,有很多空白有待填补,语言材料都没能调查清楚,更别说理论研究能有多深入。硕士选定研究方向时有种非我莫属的使命感:有一块领域除了我没有人能做(中二少年沸腾的热血,不代表真实情况。事实上,只要愿意都能做),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我是北语对外汉语保研上来的,北语是国内对外汉语界响当当的王牌,本人也非常喜欢对外汉语工作;当我得知闽语研究大有可为时,义不容辞要转向方言学。不知大家面对类似情形会如何选择,一边是蓬勃发展的对外汉语,有北语的良好平台,未来可大展宏图;另一边是冷门的方言研究,我有母语优势,可以做出更有成就感的东西。当时我的考虑是,对外汉语谁都可以参与,而我地方言只有我能,当然要去更能突显个人价值的地方。加上闽东方言一块确实太过空白,当时的我听说闽东方言做得最好的是一个日本人(秋谷先生),纳尼!竟然是个日本人!作为本地人,我看不下去,一定要坚定地站出来扛起这面大旗。最初因为责任感入了方言坑,并不是因为有多么热爱,所以读博这几年愈发感受到了不够热爱这项事业的痛苦。我是个非常爱玩的人,出门调查我很开心,并不觉得有多么辛苦,一路上看看风景、跟老乡搭个讪唠个嗑都是我所喜欢的;但我坐不了冷板凳,拿着数据和材料就头疼,前人研究论文根本看不完、也看不进,打开论文文档都是如此的艰难。没有天赋,对解决问题也不够热爱。我过着多少方言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生活啊,每天大把大把的时间自由支配,经济上家里供着+学校补贴,可以自由自在地看书、可以随心所欲去调查,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方便地找老师找网友一起探讨,他们巴不得我能有新鲜的问题找他们讨论。我一天到晚刷网页,就是不愿意面对论文打一个字。我的最高纪录是四个月呆在学校,论文一字未动。拖延症带来痛苦感受真是生不如死。当初所谓的“责任感”恰恰是引发我痛苦的导火线,陷入拖延、忏悔、逃避、自责、拖延的恶性循环,欠债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每天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我见过真爱热爱语言学的孩子,那股心无旁骛的认真执着劲才是真爱。说他们“很努力”,那是对他们的侮辱,因为做学术就是他们的娱乐活动,真正做研究应该是那样的状态。别无他法,只能靠自己调整心理状态,降低心理预期。我不够努力,也没有天赋,不过想来,能为学术界搬点砖就心满意足了。至今依旧一点一点干着搬砖的工作,完成博士论文是我最后的温柔。真·民·科です。个人情况现在还好,已找到一份地方高校教职,将来凭着博士论文和“除了我别人都做不了”的方言优势可以勉强养活自己下半辈子。回到题主的问题上,当然也对徘徊在博士门前的同学说:不够热爱这项研究,就不要任性地选择读博。做研究这么纯碎的事情,不要带着什么使命感和其他功利心,你得认定它本身是一件足够有趣的事情才行。这是我认为选择读博最理性最健康的态度。对本人名字感兴趣的请看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留校察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