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长青是贬义词是什么意思吗

专题复习资料:基础练习五十套&答案&2
练习二十六
1.⑴该校80%的图书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⑵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2.我们必须在继承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学习西方
3.对联: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⑴“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⑵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7.A&& 8.B
练习二十七
1.D(“着”和“和”是多音字,“着”在“着想”中读zhu&,“和”在“和稀泥”中读hu&。而
“暂”只有一个读音,读z&n;“忾”也不能用形声字的办法去读半边字。)
2.D(A组中“各行其事”中的“事”是错字,该成语的意思是各做自认为正确的,本字应为“是”。B组中的“翻云复雨”的“复”错,应为“覆”,这两个字的词义不同。“复”的意思是“再一次”,而“覆”的词性是动词,从词的构成可以判断出该用“覆”字。C组中的“璀灿”的“灿”错了,应为“璨”。只有D组没有错字,故选D。)
3.C(“起用”和“启用”两词用法不同,所用范围也不一样。“起用”是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而“启用”是开始使用;“起用”只能用于人,而“启用”则适用范围较宽,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原句中是说“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开始”用,自然应选用“启用”了。该题于1991年高考第三小题已有涉及。“体味”是仔细体会,“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两词中有不同的语素“味”和
“验”,“味”有品味之意,从搭配对象来看,“酸甜苦辣”应搭配“体味”。“侧目”的意思是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是贬义词。而“刮目”是说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是褒义词。本句是说父亲虽然不是出身于科班,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很有造诣,令专业人士怎样,自然是“刮目”相看了。)
4.B(“捕风捉影”这个成语比喻说话办事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根据。用于一位被誉为“农民诗人”的老人观察、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当然是褒贬不分了。)
5.A(A项没有错误,该句由两个句子组成,一是总体介绍凤凰电视台的情况,一是分别说明“凤凰”一词和台标的组成。分清了层次,该选项不难选出。B项的冒号用错,引号中的内容是作了该句的成分;用了冒号后,该冒号要管到哪里呢?C项的错误是误用了书名号,中央电视台与维汉传播公司推出的是“计划”,不能用书名号。D项中的问号用错了,因为问号之前,句号之后的“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如何”不是一个完整的单句,它作了后面两句的主语,该用句中停顿点号——逗号。该选项中的分号并没用错,这是逗号活用为分号,以强调“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性。)
6.C(A项的错误比较明显,犯了一面和两面不相应的错误。B项缺少动词“给予”的宾语中心语“处罚”。D项缺少主语,主语被状语掩盖住了;或将“对”删掉,让
“法律水平”作主语。)
7.A(赌,比高低。)
8.D(A忽:忘记/不重视。&
B于:向/从。& C因:趁/经由。&
D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0.D(“对孙登作了一番嘲讽”有误。应是“还是很敬重孙登”。)
11.⑴阮籍(的言行)不为礼法所拘束,然而说起话来深远精奥,不在嘴上评论褒贬人物。
⑵行为想要成为当代的楷模,言论想要成为万世的准则。
⑶君子活在世上,与虱子待在裤子里有什么不同?
练习二十八
1.B(A都念xi&。B老妪y&,其它念qū。C都念t&。D都念l&u。)
2.C(A另售→零售。B以德抱怨→以德报怨。D挑肥捡瘦→挑肥拣瘦。)
3.A(接收:根据法令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接洽: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可见:可以看见或想见。尽量:副词,表示力求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
4.C(杀回马枪:回过头来给追击者突然袭击。)
5.A(B搭配不当。C不合逻辑。D“十几万元左右”,概数表述不当。)
6.D(瓜果和蔬菜不能并列,中间的顿号用错。)
7.(4分)①渴望自由②反对专制③热爱祖国④同情奴隶(或①对自由的渴望②对王权专制的痛恨③对祖国的忧虑和挚爱④对奴隶的关注和同情。)
8.(4分)①出身高贵②童年幸福③生活优裕④突然间遭受厄运和苦难。
9.(6分)①照应题目②赞叹这些年轻的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峦一样博大。③&&&&
歌颂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作者对它们的赞扬和仰慕之情。
10.(4分)C、E(A没有写起义的过程。B第一处比喻扼杀自由的统治。D本文主旨不是阐述爱情的意义。)
练习二十九
1.⑴这两首诗都表达了羁旅长安、有家难回(或思念家乡)的心情。
⑵无名氏的《杂诗》更多地体现“虚做”的特点,而常建的《落第长安》则更多地体现“实做”的特点。(2分)如“旧山虽在不关身”也就是“家园好在尚留秦”,但“不关身”却多一层遗憾的意味。“且向长安过暮春”和“且向长安过一春”的意思也差不多,都是有家难回,但常诗把原委和盘托出,(“耻作明时失意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使人感到他的心情主要集中于落第的沮丧,而对家园的思念反而表现不够。《杂诗》则避开了切实具体的事情,而把篇幅让给那较空灵的思乡之情的刻画。“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写忆中美景,境界空灵;用反问句,一唱三叹。总之《杂诗》不涉及具体事物,它所表现的情感,比常诗更深刻,更带有普遍性,更具有感人的力量,能在更大范围引起共鸣。(2分)
2.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⑵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⑶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3.③⑤④①⑥②⑦
4.答案举例:中国教育界和学术界的腐败,已逐渐由潜流变成滔滔洪水。(这段材料说明中国教育界和学术界的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应本此立论。)
5.答案举例:我们何时说第一句话,我们何时跌倒了不再哭泣,我们何时骄傲地昂起了头。
6.C(目的是“迅速追赶”。)
7.D(注意文中“这意味着”的“这”的指代意义。)
8.B(该选项是对日本的陈述,属于历史性的东西。)
9.A(这不是必然结果。)
1.D(A峥zhēng,其余zhēn。B啻ch&,其余chī。C跪gu&,其余ku&。D都念di&。)
2.A(B传宗接代&
C山清水秀& D痛心疾首。)
3.C(标记,指某一具体事物的记号,通常作名词。标志,作动词,是标明、显示的意思;作名词,标明特征的记号,既可指抽象事物,也可指具体事物,在指具体事物时,和“标记”相通。①句指抽象事物,用标志。&&
荒凉是人烟稀少,萧条冷落,杂乱无生气的景象。荒芜是土地由于无人管理而杂草丛生的景象。&
思考和思索都指比较周到、深刻的思维活动,但后者还有寻求、探索的意思。&&&&
辛酸指苦难的遭遇。心酸指心里痛苦、悲伤。)
4.B(A两个问号均改逗号。&
C第3个逗号应放在括号后面。&
D省略号和“等等”重复。)
5.D(A不谋而合,指没有事先商量而思想行为完全一致。校长做完报告,学生鼓掌,是出于习惯和礼节,用此成语不合句意。&
B万家灯火指点灯时分,与“夜空”矛盾。&
C微不足道,形容微小,不值得一说,而不是只形容微小。 D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6.A[B在句首加“把”,C把“和”改为“或”(还是)&
D删“基本”& A为宪法条文]
7.C(遇见。)
8.B(前表祈使语气的副词,后代词,指代屈原。)
11.(8分)(1)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追击败兵。(2)服从命令而放跑敌人,不是好的将领。(3)你刚刚有了功劳,现在往西去谒见主上,不应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时时表现出好像做得不够的样子。
练习三十一
1.A(A都念j&n。B回溯s&,其它念shu&。C狡黠xi&,其它念xi&。D劣li&,其它念ni&。)
2.B(A文过饰非。C铤而走险。D强弩之末。)
3.D(句中冒号改为逗号。)
4.A(A短小精悍:①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②形容文章、戏剧等不长而有力。句中用第①个解释,是正确的。B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C弹冠相庆: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D磨洋工:工作时拖延时间,也泛指工作懒散拖沓。)
5.C(句式杂糅。)
6.B(③在②之前,①④连在一起,且应在②之后,据此选B。)
7.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不须约伴
8.答:在作者眼中这几种人在装束上是最无拘无束的,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最自由的。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自由,那样接近大自然。
9.答: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既深奥又浅易;只要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大自然;大自然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指示我们的人生方向。
&D(C错在歌颂生命,礼赞青春,这里应是物我一体的无拘无束。D错在“恢弘的气势”,这里应是写人的思想的流动。)
练习三十二
1.(2分)由于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能源需求的增加,天然气作为“对环境友好”的能源,其地位不断提高。然而,由于体制的原因,重庆守着储量丰富的大气田,却始终“气不足”“气不顺”。
2.(4分)切莫贪图方便贻害环境。或:应该自觉抵制塑料袋消费。
3.(6分)例:⑴爱心不是购物券,一旦付出,绝不讲求等价回报。⑵机遇不是天上的恒星,一旦望见了,绝不能丢掉。
4.(6分)(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5.(4分)(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2)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6.D(这种免疫力由“注射同种或异种抗体获得”,“病人的血清”为同种抗体。)
7.D(原文:“疫苗也不……对环境中无论是有害还是有益的生物都赶尽杀绝。”)
8.B(“接种过天花疫苗”即为“人工免疫”。)
9.D(原文:“相当多的人更愿意选择患病后自然获得的免疫力。”)
练习三十三
1.B(B加点的字均读fěi。A读音依次是li&o、li&o、li&o、li&o、li&o。C读音依次是qiǎng、qiāng、qi&ng、qiǎng、qiāng。D读音依次是y&n、y&n、yǎn、y&n、yǎn。)
2.B(A“据”应为“倨”。C“竣”应为“浚”。D“魏阕”应为“魏阙”。)
3.B(问号改为逗号,这里没有疑问,只是陈述。)
4.D(敬畏:又敬重又畏惧。)
5.D(A“不负众望”指不辜负众人的期望,与语境完全相反。B“城下之盟”指因失去抵抗能力被迫签订的屈辱性条约,与句意不一致。C“生灵涂炭”指人民像陷在泥潭、掉在火里那样痛苦,“生灵”与“人民”重复。D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该词多指文学作品。)
6.A(B“首开”与“先例”重复。C顺序不当。应按“资金投入”“成果应用”“经济效益”的逻辑顺序排列。D“发生……情绪”搭配不当。)
7.B(定夺,决定。)
8.A(A前:助词,的。后: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都是并列连词,理解成承接连词也可。C都是副词,才。D都是介词,因为。)
9.A(②是为民谋利。④尊重史实。⑤陈述事情,与性格无关。)
10.D(文中“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或”是有人,不能确指蔡京。)
11.⑴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勣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⑵各人有各人的志向,我哪能因为利禄改变它呢?⑶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练习三十四
1.D(A都念y&。B都念qi&n。C都念lu。D翩跹xiān,其它念qiān。)
2.C(A估→沽。B娇→骄。D祥→详。)
3.D(A“交相辉映”后的逗号改为冒号。B第三个顿号改为逗号。C问号改为句号。)
4.A(终身,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而言。终生,一生,多就事业而言。教育与素质有关,是切身的事。)
5.B(A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B玲珑剔透:①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②形容人聪明伶俐。C稍纵即逝:稍微一放纵就过去了。形容时间或机会很容易失去。D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6.C(A表意不明,造成转折关系不成立。B重复。D表意不明。)
7.(4分)野性、神秘、幽黑、深邃、寂静。
(1)四围皆松,池水幽深,白鹤翔集。(2)四周没树,鹤池没水,白鹤远离。
9.(6分)含义:表明对大自然的敬意;祈盼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表达对现实的忧虑;渴盼恢复大自然的原貌。表达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10.(4分)B&
D(A错在“至今没有人能够听懂它,理解它”。C不是比喻,而是比拟。E情感是针对大自然的。)
练习三十五
1.C(A后两个“创”读成chuāng。B最后一个“鲜”读成xiān。D第三个“宁”读成n&ng。)
2.B(A加→假。C旺→望。D卓→灼。)
3.A(B第一个分号改逗号。C《精读举隅》改用引号。D两个括号后的逗号及句号删去。)
4.C(A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B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C不足为训:指不能作为典范或法则。D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情态,也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5.A(B动宾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D主语残缺。)
6.D(①句从内容递进的角度考虑&
②句从句子的中心意思即“披挂和身架”的角度考虑。)
7. D(该项与水文无关。)
8. D(该项与建三峡有关。)
C(A多了“每年”。B少了限定词“大多”。D第四段有“发现即将接受评审的惟一方案不妥,实际上没有很好地实现保护文物的初衷”。)
10.D(天津大学的设计方案也可以使白鹤梁“永见天日”。)
练习三十六
1.(4分)例1:古人类学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例如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例2:古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例如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
例如:⑴会说普通话,“知音”遍华夏。⑵“知音”才更知心——请讲普通话。⑶普通话——标准音,让华夏儿女更“知心”。
3.(4分)第一题&
例①树一代新风
②大地气象新&&&&&&
①树世纪新风& ②神州大地新。
例: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4.“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本词同第三册李白的《越中览古》的主旨相近,应不难作答。
5.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度过残夜,海上升起了太阳,岁暮已过,江中涌动着春潮。时序交替,乐观向上。
6.(4分)(1)学然后知不足&&&
(2)明月何时照我还&&&
(3)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周郎赤壁
7.A(放弃。)
8.C(A才,副词。B和,介词。C前:替;后:对。都是介词。D如果,连词。)
9.D(①大无畏的精神。②突出军情紧急。④均平思想。)
10.B(“为人小气”不对。)
11.(6分)(1)于是就颁赐给王罴铁券,说只要荆州城完整就一定授予本州刺史一职。(3分)
译出大意给1分;“遗”译为表示“给予”一类的意思,给1分;“全”译为表示“完整”、“保全”一类的意思,给1分。
(2)只有王罴能取信于民,所以没有隐匿的人,他征收的粮食不比各州少。(3分)
译出大意给1分;“信著于人”译为“取信于民”或“在百姓中享有信誉(信誉卓著)”等,给1分;“不少诸州”译出比较关系,给1分。
练习三十七
1.D(A豆豉chǐ。B木讷n&。C着落zhu&。)
2.B(A娇→矫。C俾→裨。D梁→粱。)
4.B(A纸醉金迷: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的环境。B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C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表像金玉,内里却尽是破棉絮。比喻虚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实质坏的人或事。)
5.A(B介词“由于”不对。C“好坏”不对。D修辞手法属于表现手法。)
6.C(根据“古今”排定②①,根据“沉淀”排定③④。)
7.①惜时②敬业③勤奋④俭朴
8.主要从两个方面回答。①虽已年迈,仍要珍惜余生,振作精神。(此为“追赶”之意)②永葆青春,像父亲那样积极进取。(引为“晨曦”之意)
9.主要从两个方面回答。①作用:第一层写修表的经过,为下文介绍表的来历作铺垫;第二层写表的来历凸显父亲的精神;第三层写表的传承突出作者对父亲精神的感悟。②好处:由表及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练习三十八
1.D(A暑假ji&。B供销社gōng,供不应求gōng。C唱主角ju&。)
2.C(A闻者足戒。B万事俱备。D瓜熟蒂落。)
4.A(A无出其右:没有能胜过他[或他们]的。B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C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D不厌其详:不嫌详细,愈详细愈好。)
5.B(A主谓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D语序不当。)
6.D(A省略号后不能用“等”。B第三、第五个逗号改成分号。C两个问号改成句号。)
7.B(原句的表述是这样的:“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该句是说茶马互市是军费的“补充”,显然不是宋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8.D(本题要求选出表述错误的一项,藏族喜欢饮茶,以马易茶是对他们茶叶需求的满足,这一表述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从道理上看,宋代统治者怎么会关心藏族人的生活呢?)
9.C(C项的载体是“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它的意思是,茶叶对于藏族人民来说不可或缺,但并不是说不需要外界供给其他物品,而是不需要“很多”东西。且后文又说“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C错无疑。)
10.A(B项说“元代推行的‘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扩大了藏族地区的民族自治权”,所犯错误同8题D项。C项说“由于‘边茶贸易’的兴起”而使得“茶马古道”“在历史地平线上消失”,这一表述犯了一个概念错误,原句的表述是这样的“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D项的载体是这样的,“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两句话前后是转折关系,并不象D项所表述的是因果关系。A项在原文中的表述在第一段,其表述的意思是说“茶马古道”一词的来历,在唐代已有记载的是“茶马互市”,“古道”的说法是后来才有的,自然“茶马古道”这一说法的形成不应该早于唐代。出题者将“茶马古道”这一现象与该词的演变历史联系在一起,似乎有意与答题者周旋,考生只有明确该段主旨才可正确作答。)
练习三十九
1.(2分)例①
横挑鼻子竖挑眼&& 例②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可以有其他答案,只要适合语境即可。
2.(6分)例:①
今天去三亚旅游,如果能带上一些防晒物品,会使您更加惬意。比起三亚来,黑龙江的漠河却是另一派风光。飞舞的雪花会让南方的朋友欣喜不已。但请您一定多穿些衣服,以防感冒。具体天气情况是
北方的漠河用洁白的雪花迎接来访的客人,西南的大理则以温柔的小雨期待着您的光临,加上舒适的温度,今天登临苍山,泛舟洱海,相信朋友们会流连忘返。提醒您带上雨伞。大理具体天气情况是
3.(4分)第一题&&
例:①祖国日日新
②神州面貌新  第二题&&
例: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4.(6分)(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5.B(应和。)
7.C&& 8.D
9.(1)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2)译文: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3)译文: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1.B(A哺育bǔ。C血脂zhī。D豺狼ch&i。)
2.A(B不宜。C一如往常。D黄澄澄。)
3.C(④处点分号,据此排除AB。②处点句号,据此排除D。)
5.D(A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B春意阑珊:春天的景象将尽或衰落。C七手八脚:形容大家一起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D头角峥嵘:形容青少年才能突出。)
6.C(A关联词语“才能”用得不当。B重复。D搭配不当。)
练习四十一
1.B(A“唆”和“梭”读音同。C“玦”“诀”和“抉”读音同。D“黜”和“绌”读音同。)
2.A(B错一个,应是“蛊惑人心”。C错一个,应是“以身作则”。D错两个,应是“虚席以待”“仗义执言”。)
3.D(ABC均表解释说明,D表意思转换。)
4.A(授权:交给权力。受权:接受权力。关切:关心。第②句后一处要有“因为”与下文衔接。。)
6.C(A“无论……和……”不搭配。B“作风是品质”不搭配。D“鸟语”不能“浮现在眼前脑际”。)
7.⑴第一点:冬天的树有一种线结构的美,进入了抽象美的范畴。
⑵第二点:冬天的树充满强劲的筋骨之美,是树之精灵,人之精灵。
8.⑴前人种树后人凉,为子孙造福是我们的职责
⑵我们要继承我们民族的传统
9.⑴老树是寄托着我们对家乡故旧亲朋的思念,是一部历史卷轴。
⑵老树是我们的莫逆之交,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⑶老树是艺术长青的象征。
练习四十二
1.(3分)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历史作了较系统记录,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2.(4分)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要慎重;对供血者的检筛工作要加强和完善。
3.(5分)(1)(略)(2)(略)
4.(6分)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5.(1)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2)西风紧
晚来谁染霜林醉& (3)物各有主
虽一毫而莫取
8.A&& 9.D
练习四十三
1.A(A都读t&n。B依次为g&u、g&u、h&u、g&u、g&u。C依次为bǐ、bǐ、bǐ、b&、bǐ。D前四个读xiān,最后一个读xiǎn。)
3.C(A引号去掉。B括号去掉。D第一个分号改句号,第三个分号改冒号。)
4.C[“扬弃”指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抛弃”指全部扔掉,“知识经济”对“传统理论”应是有吸收有扔弃,此处用“扬弃”,排除B、D。&
“有失”即“失去、丢掉”,“失之”即“失之(以)”,与“偏颇”搭配,只能用“失之”,排除A。]
5.A(B“举案齐眉”形容夫妻恩爱,与文意不合。&
C“胸有成竹”喻处理事情时,心里先有打算,不能适用于对规则的态度。&
D“习以为常”意为“习惯了,就认为它正常”,讲某人对某事的态度,与上文主语不合。)
6.C(A强加递进关系。&
B语序不当,“膜拜、崇敬、羡慕”应改为“羡慕、崇敬、膜拜”。D“梦寐以求”与“想”重复。)
11.⑴(许逖)陈述茶制和盐制的利弊,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思。⑵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祸福(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⑶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
练习四十四
1.B(A中“鹤发童颜”读音与其他项不同。C中“数量”“溯源”读音与其他项不同。D中“饿殍”“瓢泼大雨”读音与其他项不同。)
2.D(A博→搏。B批→披。C骄→娇。)
3.C(A冒号改为逗号。B“文艺评论活动”之后的顿号改为逗号。D省略号改为破折号,因为话未说出来,是声音中断。)
4.B(A中“临渊羡鱼”比喻虽有欲望,却无实际行动,仍不能如愿以偿,此处使用不妥。C中“万人空巷”是说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D中“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5.B(A中“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语意重复。C成分残缺,“发生”的宾语残缺。D中前后照应失当。)
6.B(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依次介绍“南天门”“天门铭”和“石刻对联”,从说明方位上判断,首先排除CD,因为这两项方位词在句中的位置不一致;其次考虑到对联内容与要衔接的句子的紧密程度,排除A项。)
7.本题考查的是概括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答案为勇士;革命的首领。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
8.本题考的是对作品的鉴赏,体会对比的用法及作用。答案为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9.由于学生有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的积累,文章背景是学生熟悉的,这对理解本文提供了有效的帮助。答案是: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
10.答案BD。A项的错误是文章一开头就将气氛“烘托”到极至。C项是将批判的对象理解错了。E项的理解可能是将对《记念刘和珍君》的理解转移给本文了。
练习四十五
1.(4分)从平常的事情中,发现不平常的奥秘,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意思答对,表意完整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超过规定字数,每4字扣1分。
2.(4分)是以西辽河和大凌河流域为主并波及到京津唐地区的旨在探索燕山南北地区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古文化的辽西区。
内容每遗漏一处扣1分,不是长句的扣2分,句中使用标点的扣2分。扣分不能超过4分。
3.(4分)仿写出的句式结构与前面所给句式一致,构成排比,给2分。每句的内容具有小中见大的逻辑性,给2分。仿写出的句式结构与前面所给句式不完全一致,扣1分。语句生硬,不通顺,扣1分。
4.(4分)⑴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
⑵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⑶商女不知亡国恨&&&
不尽长江滚滚流
5.(6分)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7.A&& 8.
练习四十六
1.D(A测量li&ng,思量liang,其余读li&ng。B脖颈jǐng,泾渭jīng,其余读j&ng。C峥嵘岁月、垂死挣扎均读zhēng,其余读zh&ng。D均读yīn。)
2.A(B缅→湎。C韧→轫。D腹→釜。)
3.A[B应为“《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三卷)》(人民出版杜1960年版)。”;&
C省略号后的句号删去;&
D两个问号前改逗号,后改句号。]
4.D(A改为“虽然”。B改为“最终”。C改为“由”。)
5.C(A句“涣然冰释”一般用于嫌疑、误会、疑虑等,用于“烦恼”,使用对象不当。可以说“烟消云散”。B句“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用于纪念邱少云的事迹,使用对象不当。D句“妙手回春”指能把垂危的病人医好,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6.D(A汽车不可成为废墟。B表意不合情理。C芳心只能用于女性。)
7.D&& 8.
11.⑴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或: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停止婚事呢?
⑵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⑶(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练习四十七
1.A(B劳累l&i果实累累l&i,其他lěi。C心宽体胖p&n,其他p&n。D声明shēng,其他shēn。)
2.D(A惹是生非。B行迹无定。C焕发,涣然冰释。)
4.A(B“充耳不闻”不合语境,改“视而不见”。C“胸有成竹”不合语境,改“理直气壮”。D准备出游无“余悸”,“心有余悸”不当。)
5.C(A用词前后不对应。&
B指代不明。& D关联词语位置错。)
7.(3分)对自然的死亡,不怕,因为不可避免;
对痛苦的死亡,以前是无可奈何,现已不太害怕;
对快乐的死亡,十分忧虑,非常蔑视。
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6分)
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喝有眼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
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意思答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5分)“快乐的死亡”不单是对作家而言,对其他的人也有启迪作用。
启迪我们不要热衷于表面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而要踏踏实实搞好本职工作做出实际业绩。
10.(4分) A D
练习四十八
1.⑤②①④③
2.这次血腥事件,使越南战争变成了美国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使数十万美国士兵横渡太平洋前来参战,并使其中数万士兵丧失性命。
或:这次血腥事件,使越南战争变成了美国的一场战争,一场使数十万美国士兵横渡太平洋前来参战,并使其中数万人丧失性命的战争。
短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可以添加必要的成分和词语。
3.第一句的比喻领起下面三句的比喻,构成递降关系。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喻合理贴切。
4.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5.(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8.C&& 9.A
练习四十九
1.C(A独角戏jiǎo。B入场券qu&n。D玄妙xu&n。)
2.A(B神州。C诙谐。D葫芦。)
3.B(括号及里面的内容移至“外贸依存度”后。)
5.C(A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B喜笑颜开:心情愉快,满脸笑容。C一回生,二回熟:第一次见面陌生,第二次就熟悉了。D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强调比较的意义。)
6.B(A重复。C多了一个“而”,句式杂糅。D表意不明。)
7.D(朝廷欲革岭南刺史黩货之弊,因为“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前后刺史皆多黩货”。该句是讲广州地产丰富,珍异非常,仅仅一箧宝物就可以让后人享用。这里的“资”应是“资助”
“供给”之意。A项“辍”解为“停止”正确。该句是写康伯的母亲听到吴隐之为母守孝时发出哭声的反应,她“为之悲泣”,“辍餐投箸”;从句式看,“餐”“箸”为名词,“辍”“投”为动词,朱德《我的母亲》中“不辍劳作”一词与此义同,且生活中常见“辍学”的说法。B项“举”应为推荐、荐举。康伯母的这番话后来成为现实,“及康伯为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C项“迁”的是“晋陵太守”,是官职,自然是“升官”“升职”。《王忠肃公翱事》中有“迁我京职,如振落叶耳”的用法。古代“迁”多指升职,而“左迁”为降职。)
8.C(“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从前文来看,该句是概述吴隐之清俭生活的,既然是概述,“乃”字就不能译为“于是”;从句式上看,“尝浣衣,乃披絮”前后结构相同,“尝”是副词,“曾经”的意思;那么从词性上去考虑,“乃”应解为“竟”,“竟然”。“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传统篇目,其中的“乃”据书上所讲,应是“才”之意。第一组A项的“及”均为“等到”之意,以表时间。第二句的主语省略,补充后,可见两句句式相同。第二组B项的两个“为”均为介词,一个是“为之悲”,一个是“为妇死”,解成“替”“为了”。第三组D项的两个“之”是结构助词,一个作“欲”的定语,一个作“为”的定语,译为“的”。)
9.C(能够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应为①②③⑥,故选C。④项是吴隐之诗中古人对贪泉看法的陈述,后两句才表达了吴隐之的心声。⑤项是时人对吴隐之的看法,认为他“矫”,可他始终不改其“矫”。①从“班”字入手可较容易理解。“班”字从造字法上看,形旁为“刀”,义为“分给”,将俸禄和赏赐分给亲族,自己只能过俭朴的生活了。②在封建官吏家中,一个官员自己洗衣,用棉絮代被,生活自然是俭朴的了。③是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去革除岭南刺史黩货之弊途中遇到贪泉后对亲人所说的一番话。这番话是将贪泉与越岭[岭南]的贪污腐败官吏联系在一起的,他说他明白了“越岭”官员丧失了清廉的原因,言外之意,是他要“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他用这句话表明了自己如何保持清廉的操守。)
10.A(A项中的“尽快”在原文中无载体。)
11.⑴每月初得到俸禄,仅仅留下自身口粮,其余全都分开周济亲族,家人绩麻纺线来供给早晚饮食。
本句中“裁”为通假字,第四册《促织》中有“手裁(才)举”的用法。
⑵虽然才学赶不上隐之,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仍然没有改变。
“逮”“孝悌”“替”的解释为得分点。
1.B(A氤氲yīn,其它念yān。B都念b&。C雕栏玉砌q&,其它念qi&。D众擎易举q&ng,其它念j&n。)
2.D(A项“言必行”的“行”应为“信”。B项“一如继往”的“继”应为“既”。C项“扫瞄”的“瞄”应为“描”。)
3.A(B项最后一个顿号改为逗号。C项问号应为句号。D项前一个句号改为分号。)
4.A(增值,资产价值增加。增殖,增生。知识应是增生,故句①选择增殖。结余,结算后余下。节余,因节约而省下。据句中的语境,前有“公司上下精打细算”,故用“节余”。甚至,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5.C(子虚乌有:指虚构的,或不真实的事情,此处用得是正确的。&
A双刃剑:指事物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而句中只说了一个方面,故错。B掩耳盗铃:把耳朵捂住去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句中的做法是欺骗别人。&
D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句中“做法”是“令行禁止”,不通。)
6.D(A电视、广播、影像、媒体、信息,并列不当。B“资源衰退连连告急”,杂糅。衰退,连连告急,删去一个。C“打造”,缺与之相配的宾语。)
8.生命气息的载体——能反映作家心理与性格的那些日常生活用品。
心灵欲望的载体——能反映作家内心理想、信念、追求的艺术作品。
9.①本题要求根据本段有关内容对普希金绘画时特有的思想状态加以概括说明。例如可以答“涌动着强烈的诗情画欲”,可以答“用诗、同时也用画思想”,可以答“由诗激发出绘画灵感”等,意思对即可。
②总起来说,作者要强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古代东方写字与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差异不大,而西方写字与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完全两样;西方绘画另有一套训练方法与绘画理论;西方强调解析与分类,不推崇全能,不大讲究触类旁通——导致各种艺术之间的壁垒不容易逾越。而作者认为提倡逾越这种壁垒,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
10.本题考查阅读中联系实际、联系背景知识的“发散”能力。学生肯定了解的事实,如苏轼文章、诗词、书法均造诣极高,鲁迅是小说家、散文家,也是大学问家,书法家,而且精于篆刻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昭然若揭是贬义词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