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非极性运输只有在顶芽才能极性运输吗

生长素浓度在顶芽还是側芽的浓度高
(此讨论帖由博主发于内质网---生物学互动平台:/xiaxianping01/poster/6068302/)
生长素浓度在顶芽还是側芽的浓度高 [精华]
安徽 宣城网友
生长素浓度在顶芽还是側芽的浓度高?这一问题有实验基础吗?顶芽和側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一样吗
身份:圈友
从理论上讲,还是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顶芽和侧芽属于相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应该是相同的。
身份:管理员
自发现生长素后,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生长素与顶端优势的关系上来,形成了激素抑制(hormonal&inhibition)假说。蒂曼和斯科格(K.V.Thimann&&&F.Skoog,1934)指出,顶端优势是由于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而产生的。植物顶端形成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下运到侧芽,侧芽对生长素比顶芽敏感,而使生长受抑制。其最有力的证据是,植物去顶以后,可导致侧芽的生长;使用外源的IAA可代替植物顶端的作用,抑制侧芽的生长(图8-23)。另外,施用生长素运输抑制剂,或对主茎作环割处理阻止生长素下运,这些都可导致处理部位下方的侧芽生长。&&
  科卡尔(Cocal)等人(1991)发现菜豆幼苗在去顶后的4~24h中,侧芽内IAA含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5倍,而ABA含量则比对照减少了30%~70%。同时观察到侧芽鲜重在去顶后8h开始增加,24h更为明显。IAA和ABA含量变化发生于侧芽鲜重增加之前,提示这两种激素均可能与侧芽生长有关,同时否定了上述的顶芽合成生长素极性下运抑制侧芽的激素抑制假说。&&
身份:圈主
此话题同时请高校老师参与讨论。
广东 深圳网友
&&&华南师范大学&&李韶山(教授,博士生导师)&
&&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木本植物特别是针叶树,如杉树、雪松、桧柏等顶端优势明显,整个植株呈现宝塔形。草本植物中如烟草、向日葵、黄麻等,顶端优势也十分强烈,只有主茎顶端被剪掉,邻近的侧枝才能加速生长。当然也有些植物的顶端优势不明显,如水稻、小麦、芹菜等,它们在营养生长期可以产生大量分枝(分蘖)。&&
为什么会发生顶端优势现象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Thimann和Skoog的经典实验证实,顶端优势的产生和生长素有关。去顶后侧芽就生长,如果去顶后立即涂上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侧芽就不生长,这就证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生长有抑制作用。由于生长素要从顶芽运到侧芽,用抑制生长素运输的TIBA处理,就可以阻止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从而有效地促进侧芽生长。&
科卡尔(Cocal)等人(1991)发现菜豆幼苗在去顶后IAA和ABA含量变化,说明顶端优势很可能由多种植物激素参与调节,并未否定顶芽合成生长素极性运抑制侧芽生长的假说。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生长素不是调节顶端优势的唯一因子。在这一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对生长素有拮抗作用,细胞分裂素有解除侧芽抑制的作用。近年来转基因植物研究证实,高生长素水平植株会增强顶端优势,而过多细胞分裂素的植物会减弱顶端优势。&
根系也有顶端优势现象。侧根在离根尖端一定距离的部位才能发生,且受到主根生长的抑制。侧根的发生和侧芽的生长一样,需要适宜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例。&
身份:管理员
顶端优势:同一枝条上,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或当顶芽摘除后顶端或上部的芽所抽生的枝条生长势最强,向下依次递减。
身份:管理员
补充一资料:
植物顶端优势的研究已有近100年的时间了,其间提出了多种假说,众说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认为顶端是信号源。通常认为这信号源是由顶端产生并极性向下运输的生长素,它直接或间接地调节着其它激素、营养物质的合成、运输与分配,从而促进顶端生长而抑制侧芽的生长。而细胞分裂素等其它植物激素、营养物质以及Ca2+浓度等也影响着顶端优势,因此顶端优势可能是多种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基因工程已被应用于植物顶端优势机理的研究。克利(Klee,1987)、梅得福(Medford,1989)将编码色氨酸单加氧酶(tryptophan&mono-oxygenase)的基因通过致瘤农杆菌的TDNA转入烟草植株后,可使植株中的IAA含量比对照增加10倍,侧芽生长完全被抑制。罗马诺(Romano)等(1991)将编码生长素—赖氨酸合成酶(IAA&lysine&synthetase)的基因转入烟草植株,由于这个酶可促进IAA与赖氨酸的结合,使植株内游离IAA含量下降20倍,从而使侧芽生长被促进。梅得福等(1989)将促进细胞分裂素合成的异戊烯转移酶(isopentenyl&transferase)的基因导入烟草植株,使其内源细胞分裂素含量提高100倍,从而诱导大量的侧芽生长。这些都进一步证实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密切的关系。(来源:扬州大学《植物生理学》网络课程)&&
身份:管理员
分子生物学中对基因与突变体的研究表明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是受激素的调控的,其中生长素抑制侧芽的生长,而细胞分裂素促进侧芽的起始,二者的比值对植物的生长更加重要。研究还表明其他的激素也参加了植物顶端优势的调控过程,如ABA、GA等。植物的顶端优势是基因、激素及植物发育时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资料来源: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第8期)
身份:管理员
生长素是控制顶端优势的主导因素,但它对侧芽的抑制作用不是直接的,有可能通过调节第二信使的量来抑制侧芽生长。比较有说服力的第二信使是细胞分裂素以及一种可以通过嫁接转移的未知因子。另外还有研究表明,主茎中生长素的运输抑制侧枝中生长素的运输,从而使侧枝生长受抑制。生长素抑制植物分枝的作用部位是在地上部分的木质部和维管束间的组织形成层中或两者的汇点处。(资料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4期)
共有帖子数9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8.在顶端优势现象中.侧芽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能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种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性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 ) A.自由扩散 B.渗透作用 C.协——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18.在顶端优势现象中.侧芽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能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种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性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 ) A.自由扩散 B.渗透作用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面为同学们推荐部分热门搜索同步练习册答案,要查找更多练习册答案请点击访问
在顶端优势现象中,侧芽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种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性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A.自由扩散  &  B.渗透作用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
在顶端优势现象中,侧芽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能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种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性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A.自由扩散B.渗透作用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
在顶端优势现象中,侧芽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种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性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 A.自由扩散  &  B.渗透作用  &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
在顶端优势现象中,侧芽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能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种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性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A.自由扩散  &  B.渗透作用  &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
在顶端优势现象中,侧芽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种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性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A.自由扩散  B.渗透作用  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