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二考试场地图解二马上改革了嘛

您的位置:>
走进滨州“飞地”:海防苇场的“二次改革” 日 10:18  来源: 
条评语 设置字体:【
】 摘要:划归海防办事处管理的七个企事业,经营状况均比较惨淡,有的甚至濒临破产。苇场,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也是经济基础最雄厚的。因此,海防经济转型便从苇场改革为突破口。  
-鲁北晚报讯
&&&突破苇场
  划归海防办事处管理的七个企事业,经营状况均比较惨淡,有的甚至濒临破产。苇场,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也是经济基础最雄厚的。因此,海防经济转型便从苇场改革为突破口。
  提起海防苇场也就是沾化县造纸原料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绝对是沾化县乃至滨州市响当当的企业。作为全市乃至全省最重要的造纸原料生产基地,企业效益好,职工收入高,是很多人心中羡慕和向往的地方。
  马宗良曾是苇场的副厂长,退休前在海防办事处任党委委员。苇场由兴盛到衰落再到改革,他都曾亲身经历。
  马宗良是1985年4月到造纸原料场任副厂长的,“那时候将近10万亩芦苇,全部浇一遍水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在马宗良的印象中,1996年以前,造纸原料场的经济状况都可以,1996年、1997年开始走下坡路。究其原因,马宗良这样解释:1992年天津造纸厂倒闭,在此之前沾化造纸原料场的芦苇大部分是供应给天津造纸厂,销路从不用发愁。此外,还有一部分是销售给潍坊寿光、淄博桓台等一些小造纸厂,天津造纸厂倒闭以后,还有许多小造纸厂支撑着,该厂的效益也算可以。从1996年开始,小的造纸厂开始弃用芦苇做原料,该厂开始步入冬天。之后,该造纸原料场出产的芦苇主要做苇箔之用,而苇箔销量甚小。
  “2003年,河口在上游修了闸,苇场无法正常浇水,芦苇的质量和产量直线下降。”马宗良说,浇水对于芦苇生长来说特别重要,河口的限制使苇场发展雪上加霜。苇场效益不好,职工情绪波动大,如何实现企业转型提效,一时间成了摆在其主管部门海防办事处面前最大的难题。
  &&&开启农作物种植历史
  在荒碱地上发展现代农业!
  2010年,海防办事处提出这样的想法,但一经公布,便遭到苇场职工反对。万般无奈,苇场投资试开发未利用地1000亩,免费分给20名职工试种棉花。不想,此举大获成功,职工这才有了转型的信心。随后,苇场组织职工以入股的形式成立了永福农作物种植有限公司,选举了5名股民代表,实行统一管理经营,其他股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自己创业,或外出打工,年底统一享受分红。永福公司当年开发未利用地1.7万亩,并全部承包给香港南华集团进行改良试种。
  2012年,苇场又实施了第二次改革,开发未利用地9000亩,把第一次改革剩余的40多名职工全部吸纳进了永福公司。至此,196名职工从苇场整体剥离,极大地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外出创业、就业也有了时间和空间,增加了收入。
  坐拥2.6万亩土地这棵“梧桐树”,很快就引来了两只“金凤凰”——香港南华集团和天津建业农庄奶牛两大项目。香港南华集团2011年入驻,2012年正式注册成立了沾化华裕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亿元,主要栽植枣树、甜水梨、杨树等经济作物,以及棉花、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建设防护林18公里。华裕农业丰富的青储资源,很快引来了天津建业农庄奶牛项目的落户。该项目将按照养殖、粪污综合化处理利用、种植一体化的生态养殖模式,努力打造现代化万头奶牛养殖循环经济示范区。
  &&&海防掘金
  昔日的海防渔业经济发达,到底发达到什么程度?
  记者问海防医院的赵汝作夫妇,是否认识如今仍在海防居住的老渔民,想借渔民的回忆来还原当时的盛况。两人思索了一会儿,最终无奈地摇了摇头,表示渔民都搬走了。
  几经周折,记者电话联系上了现居冯家镇的李俊花。上世纪90年代,她曾在海防做生意。
  一说起海防,李俊花的声音中仍然是掩饰不住的兴奋。“那时候那个地方红火啊。”李俊花说那时候家里有亲戚在海防打渔,也有亲戚在海防贩卖海产品。听说那里的钱好赚,自己便去了海防投靠亲戚。
  “那时候船一靠岸,就带上来很多鱼虾,我们就去买下来再分类捡出来,晒干,最后再卖出去。其实就是赚的工夫钱。”李俊花说,那时候一百块钱就能买很多东西,运气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七八百元钱,这让她非常知足。
  “码头就在工委以西不远的地方。”李俊花说,那时候海防驻地每天都是人来人往的,像赶集一样,即使是夜晚,也不会太过安静,因为晚上随时都会有船靠岸,接货的人络绎不绝。
  “外来人口都是租当地渔民的房子住,房子很紧张。房子都盖得密密麻麻,有的餐馆就挤在厕所旁边,我们吃饭时都要忍着难闻的气味。”在李俊花的印象中,当时当地也有私立的诊所,也有私立的学校,光通沾化的公交车一天就有十几班。
  由于家里还有孩子需要照顾,没等到1997年闹海潮李俊花就回冯家镇了。后来也听亲戚说起过大海潮,也听亲戚描述过海防渔业经济的衰败。“真不想到有一天会这样。”说起这片挥洒过青春和汗水的土地,李俊花的语气里满是惋惜。
  对于海防的兴盛,海防工委的工作人员用一组数字进行说明:1997年,海防海产品的捕捞量是3.3万吨,财政收入是159万元,相当于当时沾化其他乡镇的4倍。
  渔业经济走下坡路,政府就没有想办法挽救?这也许是很多人心中的问号。
  1999年,工委也曾组织河门清淤,但是由于财力等种种历史条件限制,收效甚微。2003年,又一次海潮来袭,渔业经济“宣布不治”,随后,沾化县委对海防体制进行理顺,原有的十个渔业社及渔民整建制移交户口所在地冯家镇管理。
责任编辑:李肖
滨州传媒网微信平台
手机微信--发现--扫一扫
滨州传媒网新浪微博
手机微博--扫一扫--关注
07/25 08:23
07/23 08:26
07/21 18:08
07/21 15:29
07/16 20:34
09/12 08:44
09/11 10:08
09/11 09:57
09/11 09:54
09/11 09:41
05/09 10:10
04/30 11:37
04/04 17:35
03/07 10:53
02/21 15:40
05/24 19:34
05/15 16:00
03/20 19:30
03/08 11:03
09/05 17:24
09/05 15:25
09/05 09:08
09/03 17:24
09/03 15:27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努力加载中...
鲁ICP备号 滨州网警
滨州传媒集团主办 版权所有
山东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
地址:滨州市黄河五路358号 邮编:256603“高考改革正前方”系列报道之一
王烽:高考改革不是简单的考试改革&是一场体制改革【2】
&&&&来源:&&&&
&&&&&&字号
高考改革实质上是一场体制改革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按照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
如果说“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是从技术操作的角度提出的要求,那么“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则是体制上的设计,调整的是各个主体的权力和责任。
“高考改革实质上是一场体制改革。”王烽说,在考试类别和科目、评价标准和方式、录取方式改革的大方向确定后,政府、高校、考试机构、学生自身责权必须调整,才能支撑着改革健康地走下去,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些目标。
王烽说,学校主导的多元评价标准的建立,意味着高校招生工作中综合评价重心的转移,即由以考代招体制下的考试机构和政府招生办公室为主,转变为以高校为主。政府需要调整职能,把制定招生规则和程序、各项考试成绩使用等权力交给学校,自己转而主要负责制定招生基本规范、考试安全和招生过程监督、入学机会公平监测和调节等,对学校招生工作的具体干预将大为减少。高校则需要健全内部招生机构和机制,动用更多的人员和经费从事招生工作,并把自身招生过程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王烽指出,这种权力下移意味着所有学校都有平行招生的权利,而不必等待别的学校挑完之后再招,这就必然要求打破录取批次。在高校自己公布的招生评价标准范围内,学校有权利决定招生结果。“这样,学校与考生之间通过招生宣传、网络平台等沟通,双向、多次选择,一名学生同时获得多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等将成为可能。”这意味着,高校之间的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地方政府招生办的行政管理色彩将大大减弱,服务职能则需大大加强
“权力调整还会影响其他主体。”王烽说,不同层次的教育考试机构不仅要承担全国统一高考,还要承担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任务;高中学校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和组合课程、客观记录学生发展情况,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不同高校的招生要求,有目的地安排高中学习。
过去我们讲放权讲了很多年,但总给人感觉该放的权还没真正放下去,政府还是管理很多不该管、又管不好的事情。王烽认为“泛泛地谈放权是没有用的,只有与具体领域的改革结合起来,放权才能获得有效的抓手。”
“至少提前三年告知公众”
“考试招生改革的阻力并不仅仅在于制度系统和技术细节。推进改革面临的困难,来自观念、能力和实践三个方面。”王烽表示,30多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高考制度,国人对高考、对招生公平寄予了太多、太沉重的期待,任何改革计划提出之初都可能处于被强烈怀疑的地位,即使是很完善的改革方案,要得到多数人的赞同并不容易。他认为“改革的每一步都需要谨慎、都要为改革本身加分,容不得出错。”
调研中,王烽发现多数高校对落实招生自主权还没有做好准备。相对于国外一些高校对招生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我国高校这方面的投入少得可怜,内部机制建设也有很大差距。“很多高校还没有意识到招生自主的必要性。如果打破甚至取消录取批次,高校如何才能适应新的竞争局面、如何面对与学生的双向选择,还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考试机构、地方招生办也同样面临服务意识能力不足的问题。”
“高考改革的顶层设计如何照顾地方已有的改革,如何在不同地方不折不扣地实施,也是一个难题。”王烽表示,我国各省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目前有16个省全部或部分自主命题,已有的改革进展极不平衡,一刀切肯定不行。他认为,高考改革要以地方、高校试点为突破口,逐步积累经验,有序推开,特别是要考虑教育阶段的周期性,至少提前三年告知公众。&
(责编:葛蕾(实习生)、熊旭)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民生宏观“改革新常态”交流会第1场:总体改革前瞻|北洋时期|民生证券_凤凰财经
民生宏观“改革新常态”交流会第1场:总体改革前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专家:去年六月份政治局常委会总书记提了三期叠加的观点,即正常期、调整期、换挡期,其结果就是新常态。那么我们要问一个问题,敢于把自己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是否是合适的,所以现在遇到了非常大的制度问题。
【改革新常态】民生宏观系列专家交流会第一场:总体改革前瞻 管清友:我们今天请到的专家,去年就三中全会的解读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比如他当时应该是最早提示大家&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文字变化的;他多次参加中央及地方重要文件的起草,也有很多机会跟资本市场交流;最近他们在做的课题是简政放权,下放行政审批权,听了很多资本市场的意见;此外,他在实际操作层面及学术研究层面都有很深造诣。下面先请专家总体上为我们梳理一下未来改革的思路,并对四种全会做一个前瞻。 专家:去年六月份政治局常委会总书记提了三期叠加的观点,即正常期、调整期、换挡期,其结果就是新常态。 三中全会之后,中央最高领导层发出了改革最强音,我们也去地方进行了访谈,包括地方领导、地方企业家、创业者,了解改革的措施推出后他们的感受,起到了什么作用。借今天机会与大家交流。 改革从进程上概括有三句话: 一、起步平稳,波澜不惊 起步平稳:通过与各地企业家接触发现他们听说过很多措施,但感受不强烈。 波澜不惊:波澜有两层意思:一是出台了一些意料外的措施,二是在中央层面和部委层面存在一些有争议的东西,有些部门感受很强烈,比如政府传统上掌握的一些核心权力正面临政府的自我革命。不惊:改革实现平稳了过渡,经济增长已经进入新常态。 二、蓄势挺进,直探纵深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开了四次会,已经出台相应改革措施和意见,改革下一步在落到实处时会有实质性一些变化,处于深水区、难度较大、对既得利益冲击比较大的措施会陆续推出。 从中央各种表态来看,会陆续推出很多具体措施,包括财政、,政府审批和管理。之前久拖不决的话题现在正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三、形势复杂,任重道远 形势复杂:全面深化改革形势复杂,短期经济运行和长期经济增长、国际和国内、政治和经济、贸易、军事交织在一起。 任重道远: 一是:60个大项336个举措的改革。大项推出39个,达到三分之二,小项没有清理,口径很多,大项本身是个不确定的概念,很难评估。去年以来,国务院加以清理的上半年有468项,最近推出87项,中央政府1700项改革计划完成三分之一,现在已经超额完成任务。但分母变化一下,各级政府加起来10多万项,如果要一项一项落实,可能很难完成原先计划的任务。 二是:很多改革在认识上不统一,比如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直接关乎到城镇化,关乎到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关乎到中国城市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关乎到各方利益分配。在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土地画了三条线:18亿亩红线、私有化红线、农民利益红线。红线与红线之间是有矛盾的,红线要不突破的话,很多年来突破不了的困局也肯定解不开。比如最近正在做的个别地方统计财政和审计,几十年了审计过地方债务,现在又审计土地财政、,其实背后是土地制度。但是这个制度短期内要突破不是很乐观。而城镇化投融资、地方债务、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问题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所以制度上要突破很难。 还有一些难的,比如说涉及到我们国企改革。国企改革一开始说的非常好,但真正落实到实处以后会发现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国企领导人薪酬问题。其实国企最大的问题还是产权制度。如果绕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构建它的治理结构,是非常困难的。 至于政府管理,包括社会治理。这种改革很可能牵涉政治体制改革,从技术层面,叫行政体制改革。到最后会发现,是取消下放行政审计权还是加强监管,背后是我们的文官制度,是整个行政机器怎么改革。整个行政管理机器本身面临问题,这不仅仅是职能怎么调整,工作做法怎么改变的问题,背后是我们的整个行政管理体系。 这个行政管理体系最核心的是怎么盘活我们行政部门的活力,怎么盘活我们行政机构人力资源的这种要素。现在各级行政部门网罗的人才占国内尖端教育人才的绝大部分数量,但是这些机构的人员到目前为止只会从事一些搞审批、开会、发传真、布置工作,但不会监管,监管不到位,没有人问责。所以我们发现,在行政审批改革当中,经常会遇到这种问题,比如改革指导部门到各个部门来盘你的哪一项要取消,其实每一项都是讨价还价。 但是在行政部门经常遇到这种问题,这条如果放下,出了问题怎么办。按理说,出了问题,就应该加强事后监管。但他接着会问,加强事后监管,能不能配备人员、配备编制、增加资金、增加车辆,那我们政府到底养多大为止,所以这个问题确实很严重。比如说昆山的恶性爆炸事件,比如食品、药品再出现几次恶性案件,我们现再下放清理行政审批权是否会出问题。有的学者已经提到了,如果再放,会不会出现问题,有的地方领导已经说了,再放恐怕要出现问题。 症结在于我们的政府监管存在误区。现在政府的监管一个是法律化,一个是专业化,这两者我们政府都没有学会。但是我们现在这么多政府官员,为什么还不会这么做呢,就是背后有个怎么问责的问题。如果不适应这个趋势的要求,怎么强行改变它,这个力量来自于最高决策层。但是目前雷声大雨点小。所以这多少改变了我们原来的看法,我们原来认为官僚队伍永远是责任小,收益大。但不是这样,是我们的政府在改革问题中,的的确确遇到很多不是一时半会就会做到的事。所以我们说形势复杂、任重道远。 尽管我们三中全会确立的任务目标是2020年,还有六个年头。但如果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看,在六七年内实现这个任务勉为其难。甚至不得不搞一些运动式的改革,但运动式改革后患无穷。但既然我们的改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进程,那么就不要拘泥于这六七年内完成改革事项。即使无法完成,只要我们的改革目标不改变,决心没有降低,推动各个措施没有收缩、宽泛、变通,甚至转向,那么我们依然对改革保持乐观。 【Q&A】 Q1:从资本市场关心的问题出发,下半年会有哪些领域的改革推进较快,举措较实? A1:从前期三中全会部署和近期各方面工作的推出来看,有几个方面的动作值得特别关注: (1)金融领域的改革 一是民营银行的筹建 比如放开民营银行门槛。显然这个已经开题了,应该是今年年内应该做得差不多。二是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说一个我们经常头疼的问题,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一看就是长期的开发基础设施建筑项目,但是商业银行居然敢把自己的短期资金投放进去,背后是什么原因?这些城市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的项目收入稳定,有的是公益型,他们为什么不关心自己的风险,背后是什么原因? 从数据来看,2010年底,地方投融资平台,来自商业银行的贷款占了79.01%,去年审计署公布的2013年中值,这个比例达到56%。从79%降到56%,其中降下来的份额,还是通过其他方式,比如理财、基金、影子银行等,从银行流到了基础设施建设。 那么我们要问一个问题,敢于把自己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是否是合适的,所以现在遇到了非常大的制度问题。这个问题今年如果再不解决,且不说四大国有银行,新成立的银行一个个也都会进入资产不良,濒临破产,依靠国家救助的情况。 三是股票发行注册制度。 四是互联网金融的规范。互联网金融怎么健康发展,至少下半年应该给出一个说法。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对于其他领域,中国的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比如清理行政审批,不一定是某一次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一直在做。分五批,分六批继续下放,但是这个工作现在总体上来说第一应该给出一个负面清单制度。我们要问这些项目是如何产生的,背后是什么。作为研究者,我们认为应该做一个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一旦列出来,只要是这之外的,还未清理的项都自动作废。第二是给出一个现存的各个部委的投资项目目录,列出哪些是正在做的,告诉全社会。 (3)财税改革。 财税改革的总体方案已经通过了,有三个重点领域:预算改革,税制改革和政府间财政关系。其实税制改革从营改增以来一直不停的在慢慢推出,是一个不断扩围的过程。下一步比如说是资源税、环境税、试点的房地产税收都会陆续推出。现在的重头戏是预算体制改革,这并不意味非要通过某次会议出台一系列意见、决定,马上要通过的预算法第四套已经吸收了很多改革精神。可能还会再出台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方面的决定,尤其可能会体现出转移支付、预算透明度方面的问题。 (4)国企改革,我刚才讲了,国企改革现在已经开始了,但是还需要深化。 Q2:我们怎么感觉国企改革并不顺利,或者说是中间有些反复? A2:这个判断和我们的判断差不多。国企改革一是认识本身分歧太大,二是三种全会决定的国企改革思路比较明晰,就是公有制通过股权控股的方式在资本形态上体现国有经济的性质(不局限于某个领域或是行业)。但是如果仅仅考虑这个,那就意味在石油、电力等领域的大规模退出,但是现在的做法仍偏向于按行业来设计我们的国有企业。关于这方面的认识,包括在国资委内部,也并不统一。我们理论界有一些不同看法。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争论的过程。 现在第一步提的出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薪酬问题,背后其实还是产权问题。在经济学上我们常说委托代理制度,我们经常认为是代理人出问题,比如说国企的管理层,其实背后发现凡是公有制经济,不管是矿产资源、城市土地,还是我们国有资本金,这里面最大的问题不是代理人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委托人不合格。从根本上说,没有合格的委托人,那么对代理人的监管永远是个问题,到底是中组部、中纪委还是国资委来监管?这些问题都会出现。 还有一些长期以来饱受诟病的行业改革,比如电力改革,我们这次在各省都接触到一些问题。我们中国的电力行业改革潜力非常大,但是难度也非常大。能源局有的官员的腐败大家都知道,能够从房间抄出上亿元的现金,背后是什么? 我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就应该明白了。在南方的时候,某个电力企业的老总告诉我,在我们国家,不管是水电还是火电,这些企业投资的发电项目居然是核定到一个一个电力集机组的运行小时数,能发多少电量,严格由上面审批到每个发电机组能够发多少电。这就导致一方面腐败,谁去投资电力项目不想办法申请这个额度,投资就会打水漂。第二个会导致电力投资的严重浪费。有一个企业家说我们现在的火电机组每年平均运行时间是4200个小时,在发达国家是7200小时,一年一共8000多小时,也就是有1000多小时用于维修。为什么我们只有4200小时?因为多出的小时数发的电价值就没有了,因为没人给你核定。所以这个方面的改革积弊非常大,潜力也非常大。 Q3:电力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估计下半年能出来吗?是不是会出一个指导意见这类的文件? A3:我看媒体上讨论的虽然不多,但从各方面来看尤其是行业内的呼声还是非常大的,应该会在下半年出台总体性的指导意见,包括电力价格的改革。 Q4:我们分析现在涉及到电力、油气、国有林场等方面都应该会有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A4:从研究的角度看,一个是积弊太久呼声太大,有的东西本来改革就没有那么大难度,不光是油气,包括市政公用税这类的价格改革,这些改革再不突破,就会引发更多的其他问题。比如说现在在城镇化的竞争中,地方投融资压力很大,有一种做法叫公共私营合作制,就是公司伙伴关系这种做法,就是让民间资本进入这项行业。但是民间资本进入之后发现这些行业的壁垒破除之后,价格管制仍然存在,所以这种投资往往不合算。 所以大家已经比较有共识,就是以后不要再搞价格管制,所以这一类的价格改革很快就会出台。比如说林场,集体林场制度改革率先推出来,国有林场改革反而是相对滞后的,这种滞后导致很多自然资源类的国有资产反而没有盘活。那么这方面的改革其实木有多大的阻力,也不应该有多大的争议,完全可以放开。这些应该都会在下半年有所表现,至于具体说哪些措施,什么时候会推出来,现在我们也不清楚。 Q5:刚才提到三中全会的改革方案有60大项,然后您提到39项是已经推出的,处于一个推进的过程。但是好像市场的感觉上半年仍然是波澜不惊,往后会怎么演绎?会让人感觉非常明显吗? A5:我能理解你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什么。我们可能都喜欢一个霹雷之后马上整个雨就下来了这种感觉,尤其咱们证券行业,前几年经历过这种情况。但是我倒觉得我们现在的改革从领导意识、政治家智慧来看不得不让人佩服。就像管清友说的经济增长新常态一样,我们07年的增长率是14.2,我们现在是7.5,下降了一半。增速不是一天就降下来,而是慢慢下降,慢慢的步入一个常态。这就好比说温水煮青蛙的感觉,不会让人感觉到大的波动。改革可能也在这样,推出一个方案,出台一个意见,但是落实的时候还是要实事求是,不能造成过度的抵触和紧张。 比如说我们刚刚举的例子,行政审批权的改革。现在我们政府的确是只会批不会管,这是个现状。如果突然一天不让批一点不让管,就会出很多预料之外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教训的,八九十年代就是这些教训。当时的改革,且不说姓资姓社的阻力非常大,具体的说,改革一下子导致抢购,导致改革马上就被另一种声音取代。所以现在的改革,大家可能不会一下子感受到很大变化。 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些改革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工商制度改革,工商登记、前置审批和后置审批,先证后造和先造后证,资本认缴制取代资本实缴制等改革,一下子使新企业注册上半年同比增长了68%,有的省翻了一倍,有利于人们创业兴业。所以说改革对于金融业这种比较稳态的行业感受可能不强,但是有的行业感受非常强烈。 另一个是小微企业的减免税收,我们在各地基层都能闻到,一说改革有什么影响,非常突出的就这两项。所以你刚刚说三分之二的改革已经推出了,我们为什么没有强烈感受,这一个是润物细无声,慢慢推进,另外一个具体的举措在落实的时候还是有一个过程。在金融改革里面,有的措施可能下半年才会慢慢出来,像股票发行的注册制,民营银行的组建,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都会慢慢推出,大家也会慢慢感受到。我觉得慢慢让人感受到的改革可能更有持续性。 Q6:军事和外交方面其实资本市场也非常关心,因为他涉及到军工产业、信息安全等方面,能否交流一下? A7:这块改革我比较陌生,但是刚刚提到的军工改革和军事可能还不太一样。比如说军事方面,指挥中心等组织已经开始在做了,像是内部的纪检、检查。这实际上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讲的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应有之意。一个说了不算的军事体制很难造就强大国家,腐败成风在历史上也有很多血淋淋教训。最近的比如说北洋时期,甲午海战,北洋为什么会倒台,全军覆没。 刚才你提到军工领域,军工领域其实和军工采购和国企改革都有关。这里我举个例子,像美国的波音公司,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欧洲的空客公司,我们都知道他们生产民用飞机,但是他们同时也制造大量的军事装备。民营资本进入军工行业,能做得很出色,甚至可能比国企做得更好。为了促进民机这个行业的发展,国家在上海组建了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主要原因是我们认为长期以来的计划军工体制,有着天然的独到优势。但是,必须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它的缺点越来越明显,比如它的技术研发、对于外界动态的应对,以及成本收益控制方面的弱势。在改革方面,顺着国企改革思路做下去,军工领域完全可以放开,就像石油、油气传输之类的逐步向民资放开。 Q7:会有一个专门的文件出台吗?还是说沿着军事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这两条线进行下去? A7:我不清楚未来会不会出台具体的意见。但是比如军工采购方法的改变,工作层面的改革其实是一直在进行中的,比如在南方的某些地方,有企业专门为军舰提供辅助材料,而且是尖端技术,可以看到这个行业其实已经有了投资多元化。 Q8:四中全会马上召开了,大家对四中全会寄予了很多期望,特别是它提出了法制的问题。从政治上讲,这是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从经济上讲,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个法制经济,时老师能不能就四中全会为大家做一个前瞻性的判断?资本市场能不能从中挖掘出一些亮点? A8:四中全会已经公布了主要讨论的是依法治国问题,至于各种分项改革是不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就很难说了。比如说劳教制度,比如纪检监察制度,都没有经过全会,只要时机成熟,完全可以提前做。 你刚才提到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如果市场经济成为真正的法制经济,我们从事长期投资的人应该庆贺。如果四中全会在依法治国方面做出一个重大决定,这对我们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大的制度框架设计,是一个大的利好,但是这个决定不会体现在某个股票的涨跌上。 当然,法制问题里面还有一些争论,比如说你现在讲依法治国,但是改革就是对现有制度的突破,改革和现有制度有冲突怎么办?前不久,中央全面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提出于法有据,学者们说这就有矛盾,这是非常实在的问题。 但是我认为在具体工作中,这个问题是好解决的,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刚才我们讲到了行政审批权,这么多年来,不知不觉中政府创设了几千条行政审批,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行政审批根据哪条法律创设的?没有人能够说清楚。 2003年我们出台了行政许可法,法律条文写得非常好,但是非常遗憾,这十几年,我们很多部委增加创设一些许可事项时没有人引用&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几条第几款,同时国务院在下放和清理取消这些行政审批的时候,也没有明确引用这部法律。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违法的,还是搞改革的,其实都在法外来做,在这个意义上,一边改革一边守法完全是可以统一的,我们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几条第几款宣布某条许可是非法的,这完全是可以的。 我们行政审批权能不能根据我们《行政许可法》第几条第几款的宣布,你也别来跟我说全部废除,你说法律条款有问题,那可以通过全国人大修改法律,现在没做的情况下大家都在违法,这是不正常的。大家如果真正把依法治国落实到位,资本市场内部各种监管和行政许可能突然面临这个问题:&你在法律上有没有依据?&,没有依据的干脆放下,我们修改法律后再说。 Q9:我们统计地方上大概有13个省市已经出台了国企改革方案,但推进还是比较慢的,中央层面的总体方案也没出来,我们想听听您的意见?另外我们很困惑的一点是,像央企现在限薪力度很大,像混合所有制里的股权激励是鼓励和体现报酬的,这种矛盾怎么看待? A9:我记得国企改革13个省,第一家在上海。到时候可能在中央层面推出一个国企改革指导意见或方案,否则地方都觉得茫然不知所措。你刚讲的限薪和央企股权激励之间矛盾,这个在理论上本来是很清晰的:国企代理人的挑选实际上就是企业家要素定价的问题,限薪是不是相当于我们干预了企业家要素,这的确存在一个矛盾,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央企的主要骨干实际上是双重身份,我们只算他一重身份&管理&,并没有把另一重身份作为要素货币化考虑进来,他们的身份&部级或局级&本身没有货币化,所以我认为在理论上央企的限薪是无可厚非的。 另外,我们国企改革最难的问题是合格委托人,如果找到合格委托人,我们去找代理人就很容易,比如央企的领导人我们可以在市场上找,但是谁来做这个事,是国资委还是财政部还是股权董事会?所以现在讲母公司股权多元化改革确实要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之后,是有国有股份但是也引进各种人,他们成立一个董事会,这个董事会有行动能力就会慢慢变成一个合格的委托人,所以我觉得不会很矛盾。 管清友:可以这样总结:不要高估改革的短期效果,也不要低估改革的长期作用。我们对改革前景给予很大的希望。但改革前景的判断和实际投资还要做区分,还要冷静点,我们最近的《把握狂欢中的余温》等几篇报告都是这个思路。 下半年总体基调:促改革的色彩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稳增长逐步让位于促改革。不是说不稳增长,只是说促改革的声音成为主流。就像我之前总结的四句话:经济是平的,市场是强的,政策是温的,趋势是糊的。 专家:就改革而言,总体上通过这一年的经历来预测今后的前景,我们的改革路径一开始就是:第一是在反腐,第二是在改革,第三是在发展。发展与增长让市场来决定,但是在决策中的认识非常清楚,就是要把整个社会的规则搞对。四中全会是依法治国,我们所有的改革就是让社会的规则搞对,只要把握着两个突出的亮点&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会发现这一年来反腐也罢,改革也罢都是在做这个事。所以,我还是乐观的,我认为中国的改革会朝着这个方向走,而且这种乐观会随着四中全会和改革的推进甚至到2020年左右。 管清友总结:&经济是平的,市场是强的,政策是温的,趋势是糊的。于改革我们可以抱12分的期待,于投资我们可以抱12分的冷静,感谢大家参加民生证券新常态系列讲座的第一场。&
[责任编辑:aijx]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保本保息,轻松理财。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富盈人生产品,一次性还本付息,1000元起投。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量化投资的代表产品,拥有对冲机制,震荡市更为抗跌,能提前嗅得市场方向。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死人追加百万。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61110
播放数:180511
播放数:155091
播放数:16830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目二考试场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