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管理心理学试题>>试题

组织管理心理学 - 理论概述
组织组织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及目的 任何一个组织或企业都是由人和物这两大因素构成的。这两大因素在组织中又形成了三大关系系统:物-物关系,人-物关系,人-人关系。而人-人系统则主要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组织管理心理学的任务是吸收、运用各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活动规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手段,来协调人-人系统。组织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目的是发展、完善学科体系,深化对组织心理人认识。而它的直接的实践目的,也是它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组织效能,提高生产率,提高员工的工作满足感。 梅约在霍桑试验中得出人是“社会人”的结论 (1)在提高生产率的刺激因素中,金钱或经济激励只是第二位的,社会心理因素才是头等重要的。在生产或工作中处理好人际关系,比物质奖励和管理制度有更大的现实意义。(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职工心理需要的满足是提高产量的基础。(3)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种特殊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并对其成员的行为有较大的影响。(4)领导者必须注重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型。这种新型领导要能理解逻辑的和非逻辑的行为,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与职工培养感情使工人愿意为达到组织目标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 研究人们感到很满意和很不满意时都处于什么情境,就此归纳出影响工作态度的因素。传统的观念认为满意的反面是不满。但赫兹伯格指出,满意与不满并不是、二择一的关系。那些令人不满的因素虽然被去除,并不一定就令人满意。而一些令人满意的因素即使不存在,也不一定就使人不满。换句话说,满意的反面是没有满意,不满的反面是没有不满。赫兹伯格分析发现:成就感、别人的认同、工作、职责、进步、个人成长等因素同工作满足有关,被称作为激励因子。赫兹伯格区别出了两种因素,告诉人们,让人满意和防止人不满是两回事,需要从两方面入手。提供保健因子,只能防止牢骚,消除不满,却不一定能激励员工。
组织管理心理学 - 发展起源
中国古代就有丰富的组织组织管理心理学思想。例如,春秋末年军事家在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组织管理心理学原则。 中国古代的管理哲学思想充分反映在关于人性的争论上。荀子认为“今主人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性情也”()。则认为,“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中国古代组织管理心理学思想已经受到组织管理心理学家的广泛重视,中国的有关古籍也成了一些国家培养管理人员的必读书目。 不过,组织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还是与现代化大生产密切相联系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对企业的管理也更为复杂,劳动组织和合理安排也提到科学研究的日程。这时出现了科学管理的学院,其代表人物是泰勒。泰勒着重研究了工人的问题,但他把人看成是经济人,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对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参战各国都力图利用心理学原则来改进管理,提高生产为战争服务。例如,制定人员选拔和训练的方法,研究最有效的组织形式,调整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关系等。 战后,工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人在生产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等。以社会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专家进行了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思想。他们认为,单靠物质刺激不能保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的社会条件与工作效率有更密切的关系。此外,他们还提出了非正式组织在群体中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工程心理学的发展,强调研究人-机关系,同时也提出了解决人-人关系,人-组织关系的问题。战后,许多学者总结了战时的经验,考虑到有必要建立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综合科学,认为可以把人与社会,人与生产中的诸因素统一加以考虑。于是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次讨论会上,便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名称。其后美国福特基金会给予了经济上的支持;在许多大学中开展了有关行为科学的研究,并出版了行为科学杂志。
组织管理心理学 - 研究领域
由于行为科学这一名称过于广泛,有人把医学中的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研究等也包括在内,不能突出与生产管理有关的工作。所以后来有不少单位与专家采用组织行为学或组织心理学的名称,专指在一定组织内活动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研究。在中国则多用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名称。 组织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如动机、能力、性向等;人的群体特点,如群体的分类、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等;领导行为特点,如领导风格,领导的评估与培训等;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如组织的模型,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发研究等;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着重从改善工作环境,工作丰富化、扩大化方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跨文化组织管理心理学,比较不同的地区、国家、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下管理行为的异同,为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合作经营企业提供科学依据。
组织管理心理学 - 研究方法
组织管理架构在研究方法方面,组织管理心理学并没有一种适用于解决一切问题的通用的方法。它主要以心理学及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量表法、个案分析、、社会调查、公众意见调查等方法为基础,结合管理实际,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问题,采用适宜的方法,使问题的解决有客观的科学的根据。 西方国家组织行为学主要应用于人为资源的研究,如利用测验方法选拔职工,或应用评价中心方法对领导进行评价;由专家组帮助企业增加自我完善的能力,带动各种组织进行改革;决策理论的应用,如协助大企业对重大项目、经营战略进行审定等。采用决策会议方式,在专家指导下,利用电子计算机及专门的决策软件可以大大加快决策的制定过程和提高决策的质量;工作生活质量研究,如制定更完善的作业班制度,防止事故,减少工作的应激等。
组织管理心理学 - 沟通形式
(1)过滤:是指信息传递者为投接受者所好,故意操纵信息传递,造成信息歪曲。(2):知觉的选择性无疑会影响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检取和处理,在信息上负载个人期望。(3)情绪:人在极度情绪下,无论正性的还是负性的,理智会受到某种妨碍,使人的判断出现偏差。(4)语言: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言语习惯,这可能会成为沟通的障碍。还有,不同身分地位的人使用的语言也不尽相同。
组织管理心理学 - 影响因素
(1)相处的时间——这是社交的时间效应。人们相处的时间长短,是他们能否成为朋友的一个条件。(2)加入团体的难度——加入团体的难度越大、可能性越小,其中成员的凝聚力越大。(3)团体规模——团体规模越大,凝聚力往往可能会越小,因为所有成员之间交往的机会相对总人数较小,相互吸引的范围相对较小。(4)外在威胁——当团体面临外来威胁时,凝聚力会增大。团体是个体的庇护所。(5)过去历史——过去的成功经验能唤起成员的荣誉感,强化对团体的向心力,提高凝聚力。(6)民主的领导方式、公平的奖惩制度,都有助于提高凝聚力。
组织管理心理学 - 研究意义
(1)作为团体的支柱。它是使团体有一致的行为的基础。(2)作为评价标准。团体规范是行为的参照标准,也是衡量成员行为的准绳。(3)提供行为动力。团体规范对成员行为的发动或制止有着决定性作用。
组织管理心理学 - 同名书籍
组织管理心理学书名:作者: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字数:200000ISBN:8所属分类:社会科学 本书是一部介绍在工商企业及其他类型的组织中,运用心理学原理对个体及组织行为进行管理的教科书。本书详细阐述了各种传统和现代流派的组织管理学理论和有关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生活背景、能力、气质、性格、知觉、价值观、态度等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及有关的激励方法,探讨了团体结构、组织的变革与发展,从而全面概括了个体、团体、组织各层次的行为特点以及所蕴涵的心理规律。本书自始至终贯穿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即重科学、严谨又求生动活泼。全书为各个章节都配有专栏,采用“现实说法”,以世界著名的企业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国际商用机械公司、数据设备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在组织管理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具体地说明组织中心理管理的问题与方法,具有“画龙点晴”的效果。详细了解本书请参见:。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中国科学基金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心理学报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科技创业月刊 -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01:24:5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2000年4月组织管理心理学试卷(北京) 您当前的位置: 2000年4月组织管理心理学试卷(北京)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 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首先提出"管理心理学"及"组织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 A.马基亚维里 B.薛恩 C.古利克 D.莱维特
2.公文包测验是一种( ) A.小组相互作用测验 B.模拟情景测验 C.角色扮演测验 D.选句法测验
3.霍桑实验的主持者是( ) A.梅约 B.霍桑 C.泰勒 D.麦格雷戈
4.提倡实行集体奖励制度而不主张实行个人奖励制度的管理理论是( )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人群关系理论
5.采用有规律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出所需要的行为并使之固化的过程叫( ) A.行为矫正 B.行为塑造 C.目标设置 D.工作设计
6.心理上对工作认同,并将工作绩效视为个人价值观的反映叫做( ) A.组织认同 B.工作投入 C.工作满足 D.工作认同
7.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工作任务的团体叫( ) A.任务团体 B.正式团体 C.指挥团体 D.利益团体
8.加入团体的难度越大,成员间的凝聚力( ) A.越大 B.越小 C.适中 D.时大时小
9.一位主管与其他许多人之间的沟通是( ) A.链状沟通 B.Y型沟通 C.轮状沟通 D.环状沟通
10.布莱克和莫顿的研究认为,管理绩效最好的领导风格是( ) A.9.1类型 B.1.9类型 C.9.9类型 D.1.1类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 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归因理论在解释行为时,如果把行为看作是由外部力量驱使的叫做( ) A.内在归因 B.外在归因 C.个人归因 D.情境归因
2.与组织和工作有关的态度主要的有( ) A.工作态度 B.工作投入 C.组织认同 D.工作满足
3.赫兹伯格在激励一保健理论中提出的激励因子包括( ) A.成就感 B.工作条件 C.组织政策 D.个人成长
4.组织行为矫正的步骤包括( ) A.确认与绩效有关的行为 B.测量相关行为 C.层层分解目标 D.拟定并执行干预措施
5.组织结构包括的要素有( ) A.复杂性 B.规范性 C.绩效度 D.集权度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基于Y理论的民主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实行管理人员职能、奖励方式、管理______________ _____和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改变。
2.有代表性的人性假设,30年代有梅约的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50年代末有麦格雷戈 的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
3.按控制取向可把性格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4.成就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喜欢难度___________________的工作。
5.了解一个人时,被他的某种突出的特点所吸引,以致忽视了其他特点或品质的现象叫___ ________________;把别人假想成和自己一样,认为自己有的特质别人也有,这种现象叫___ ________________。
6.麦克里兰的三重需要理论所说的三种重要的需要,除权力需要外,还有_______________ 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7.公平与否的判断可以有多种角度,其中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这种比较是将 自己的工作和回报与同一时间他人的工作和报偿进行比较。
8.沟通网络除轮状、交错型和Y型沟通几种形式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__________等多种形式。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而人-人关系才是组织 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
2."评价中心"是用于评价、考核和选拔管理人员的方法。( )
3.霍桑实验表,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 )
4.麦格雷戈认为,管理的任务就在于创造一个可以允许和鼓励每个职工都能从工作中得到" 内在奖励"的环境。( )
5.社会知觉即在社会情景中以人为对象的知觉,也称作人际知觉。( )
6.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是相同的。( )
7.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 )
8.只要采取某种方法,传言是可以杜绝的。( )
9.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
10.冲突会妨碍团体的绩效,破坏团体的整体性,所以冲突都是有害的。( )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第一印象
2.保健因子
3.弹性工作制
4.团体人力资源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要说明组织与管理之间的联系。
2.与X理论相应的任务管理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简述人在对行为归因时常依据的因素。
4.决定工作满足的因素有哪些?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复杂人"假设的要点。
2.试述弗罗姆的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Copyright(c)
|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学试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