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带给我哪些正面的影响?

妈妈的标准,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导读】父母切忌将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强加给孩子。作为父母,要多接纳孩子,肯定孩子,相信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真的是爱自己的,而并不是有要求的。
妈妈的标准,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记要强妈妈的家庭教育指导案例 一、家庭情况陈述正读高一的16岁女孩甜甜(化名),喜欢与班级里面学习不太好的同学玩在一起;与异性朋友相处也从不避讳,遇见自己喜欢的,她还会直接就向对方表白,如果没有得到回应,她会觉得是不是自己长得不够好看。甜甜三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她现在和继父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间的关系还算不错。甜甜的妈妈在一个高级知识份子家庭长大。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忙,缺少对她的关心与陪伴,以致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最终没能考上大学。这件事成了甜甜的妈妈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于是,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改善家庭条件,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填补内心对成功的渴望。甜甜从小到大,妈妈对她的要求一直比较严格,凡事都按自己的意愿要求她。如果做得好就表扬,如果做得不好就指责和批评,如此导致甜甜与妈妈的关系总是时好时坏的。二、一个月调整后经过一个月四次的沟通与指导,甜甜的妈妈改变特别大。不仅在教育观念上有了提升,能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来尊重,而且在自我情绪控制上也有了进步,能够平心静气地处理孩子问题。三、家长心得分享以前,我总是喜欢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我总是试图用自己的意愿去帮助孩子明白道理,我以为那样就是为她好。这一个月,经过与老师的几次沟通和指导,我才真正地意识到——我对外界和孩子的评价要求,都是跟我从小成长的原生家庭有关的。只不过从前是存在于我的潜意识里,而现在才让我真正理解到,孩子并不是为了我的期望而活的,她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现在,如果再遇到孩子的问题,我一定能平心静气地去对待孩子。沟通与指导的期间,我也懂得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我还惊喜地发现,一旦处理好情绪,有些事情还会让我们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四、家庭指导小结针对案例,资深咨询师丁亮老师分析和总结:1、原生家庭造就妈妈意识层面的标准。个性要强、独立,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渴望得到外界的肯定,对有上进心、有能力、成功的人特别地欣赏。这一些潜在的自我构成要素,让家长在不知不觉的生活中把它们投射到自己的婚姻和亲子关系上面,形成一个意识层面上的标准。2、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她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切忌将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强加给孩子。作为父母,要多接纳孩子,肯定孩子,相信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真的是爱自己的,而并不是有要求的。附: & & & &
如果您在孩子教育中有什么困惑,欢迎您前来咨询,赏识教育老师将为您答疑解惑。
咨询电话:
赏识官方微信号: ssjyw-com
订阅方式:
1. 打开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
2. 微信搜索"ssjyw-com"或者"赏识教育"  摘 要:“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十分重大。关注孩子成长必须关注孩子所在的“原生家庭”状况。治疗孩子因“原生家庭”对"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及性格的影响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十分重大。关注孩子成长必须关注孩子所在的“原生家庭”状况。治疗孩子因“原生家庭”对其成长所形成的伤害是一项细致、科学的工作。 中国论文网 /1/view-7113724.htm  关键词:原生家庭 &探究 &伤害 &折射   中图分类号:G78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02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我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成果: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责难;在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争斗;在嘲笑中成长的孩子,变得羞怯;在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容易自责;在赞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感激;在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自爱……这些情况的普遍性引发了我对“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影响的关注。   “原生家庭”指从一个人从小成长的家庭。人在原生家庭里形成的情感习惯和思维模式叫做“原生情结”。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发展,培养人管理情绪的能力,为个人成年后人际互动的模式定型。一般说来,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在那里出生并成长的家(原生家庭),另一个是自己长大进入婚姻生活所组建的家(新生家庭)。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原生家庭成长时经历过的情绪体验,会在成年后与新生家庭中的配偶或子女相处时不受意识控制的重复出现。   社会学认为,影响我们成长过程的,第一个是我们的家庭,第二个是社区,第三个是学校,第四个才是社会。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处事方式、价值观、心态、爱的能力都源于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所以,家庭是对孩子们影响是最大的地方。因而,作为老师,我们在关注孩子们在各方面的表现及发展的同时,探究孩子们的“原生家庭”状况并引导父母对孩子实施正向引导成为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   我曾经执教的高一学生A,她的亲生父母已经离异,孩子随母亲生活,母亲靠在孩子舅舅处帮工维生。其父因为嗜赌成性而且有暴力倾向,至今一直未婚。也因无业,从不曾在经济上给孩子以抚养,也从不看望孩子。从小该生就很独立,从初中开始她就独自在家里,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所以父母的不管,让她有了责任心和独立自主的能力。而孩子妈妈是个比较悲观、性子急的人,加上生活的不顺畅,心情很难有好的时候,从小这孩子就经常挨打,也总是无故被批评指责,她非常讨厌妈妈经常在亲戚朋友面前说她这不好、那不好,这样让孩子很自卑。同时,在受到母亲批评和责难后,孩子表现得特别激烈,出现离家出走和社会青年来往等不正常现象。同时,在班上和同学们相处时表现得相当狂妄自大,课堂上受到老师批评时甚至有当堂顶撞老师的行为。   面对问题如此严重的学生,我通过找学生座谈、无记名投票、科任老师访谈、家访等方式了解了该生在家庭内外、课堂内外及学校内外的各种表现,同时,开始着手帮助孩子解决心理上的障碍,排除“原生家庭”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   首先,我主动联系孩子的父母,经过多次接触和恳谈,建立起了超出一般老师和家长之间关系的情谊。我通过自己的所学帮助他们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更多折射出来的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进入到了一个家庭系统里,这个系统就像一个染缸一样,每一张白纸都必须而且是被迫的被这个染缸浸染,在形成价值观的前十几年里,他们一直被家庭系统浸染着。后来,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有了独立意识,有了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被原生家庭重重的烙上了烙印,如果原生家庭的烙印是充满爱的,那我们就是个阳光,自信,上进,有责任能担当的人,如果原生家庭的烙印是缺爱的、溺爱的、瞎爱的、乱爱的,那我们的爱的能力、价值观、心态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问题,他们被原生家庭给他们烙上的问题支配着。这样,他们就会远离幸福。所以,作为家长,他们必须进系统的学习和修行,而系统的学习和修行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它犹如“公鸡给自己拔毛”一般,是痛苦的,但这种痛苦是值得的,因为这就是蜕变化蝶的过程,最终迎来的是个人,家庭和孩子的幸福。不论生存状态如何的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在经过多次交流后,她的父母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学着与孩子的交往进行预设,逐渐学着用理性的方式去和孩子交往交流。他们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找到了爱与温暖及安全感,孩子的情绪向着好的方向转化。   其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面对这些伤害、疗伤,帮助她站起来。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帮助孩子学着去进行深层次的“内心自省”,了解自己在成长历程中曾发生的事,并用现在的眼光去检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使一个人特别愤怒或过度受伤的“情绪过激”反应,通常是与小时候的原生家庭有关。因此,人要学习用现在的、较为成熟的、更客观的立场检视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如果你的父亲曾对你很绝情,试着用新的角度来看,你可能会了解原来父亲也是不得已的,或者他只不过是不小心讲了一句话,对你的伤害却是那么真实、那么的深。除非你能重新探索,否则很难从中跳脱出来。纵使父亲对你的伤害是有意的,心灵探索和医治也能减轻伤害,帮助你接受人的不完全,学习角色转换,设身处地地思考父亲那样做的理由,进而宽恕他。   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够,遭遇一些事情时,有时会造成很深的伤害,但我们若能以成人的眼光追溯当下的景况,伤口也就没有那么大了,这也是为什么回顾心理历程很重要。当你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并不代表爱不在身边,也许每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当你觉得受伤的时候,并不代表别人要故意伤害你。   二、引导孩子写日记,并试着帮助她学会分析这些情绪之间的关联性,并学着去克服和控制不良情绪   我给该生买了一个日记本,鼓励她记下平时情绪反应特别激烈的事件,尝试写“情绪日记”,仔细思考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事会让她有“情绪过激”的反应,把这类事情记录下来,对于自己的成长、心理复健很有帮助。   我们要常常自省,学习了解情绪、处理情绪。当我们进入“情绪过激”的“危机”状态时,正是我们重新学习的最好“机会”,这个即时反省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潜意识中种种的心理运作。所以不要轻易放弃,反而该趁机努力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藉着情绪日记,可以帮助我们自省。   三、运用生命线回溯过去,尝试着克服不良家庭影响所形成的后续反应   追溯记忆中悲伤或快乐的事件和过去家庭的历史,可以作生命线的分析或心理历史的分析,方法如下:在纸上画一条横线,左端写零岁,右端是现在的年龄,线的上方记录生命中较喜乐、有建设性的事件,下方则写下曾受伤害的历史。比如你记得在五岁时,全家出去玩,非常愉快,那么就在线上写“5“,然后把这个美好的回忆记在“5”的上方;七岁时,因为数学没学好被爸爸打了一顿,这个负面的经验就写在“7”的下面等。然后,通过分析,重温温暖经历,淡化不好记忆,帮助自己减少或有意识克服因家庭伤害所形成的影响。   四、找到一个自己认为特别有安全感并让自己有倾诉欲望的人做倾听者   安全感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我告诉她去找这样一个让她有安全感的人,告诉她有时最亲密的人未必是最安全的人,因此要寻找可以帮助她守密,也不会因她谈了某些深入的问题,而对她产生异样看法的人;同时,她也要自问能不能成为那个有恩慈、多倾听、少论断的人。当她真正倾听、接纳、了解彼此时,便在其中获得医治。   经过这一系列活动后,我惊喜地看到这个孩子开始变得阳光、自信,爱谈家庭父母并流露出感激之情,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也变得自然融洽。她敞开自己的内心,把过去的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经过流泪的幽谷,终于进入到了阳光灿烂的泉源之地。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原生家庭带给我哪些正面的影响?_百度知道
原生家庭带给我哪些正面的影响?
提问者采纳
妻恩爱,兄妹团结,母亲家务做的井井有条,父亲工作兢兢业业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原生家庭对我性格的影响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2页
原生家庭对我性格的影响
08SY06 张倩倩
原生家庭在早期生活经历中占主要位置。原生家庭指个人出生、成长的家庭,一般由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组成,通常父母(尤其是父母关系)对个人的影响最大、最长久。 在儿童少年性格形成过程中,家庭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前苏联心理学家科瓦列夫从年对两个孪生女大学生进行了观察,这两个女生外表很相似,她俩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在一起上学,但在性格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姐姐”比“妹妹”好交际,也比较果断、勇敢和主动;说话或回答问题时,总是“姐姐”先回答,“妹妹”只表示同意或作补充,经过对她们生活史的调查得知,她们小时候由家长作出决定,一个当“姐姐”,并负责照看“妹妹”,首先执行家庭委派的任务。这样久而久之,就使“姐姐”形成了独立、主动、善交际等性格特征,而“妹妹”则养成了顺从“姐姐”,听话、照办的习惯。
我的家庭是比较传统的家庭,普通并且和睦、从小的教育也是根据社会风气顺流形式,遵从中国传统的思想,小时候的口号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要为成绩而打拼。心理学家提出 不同性格的父母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不同,对幼儿的控制程度也不同,现根据父母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控制程度将他们分为以下几种:威望型,独断型,放纵型,忽视型。父母威望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对幼儿高度接受又严格要求的父母属“威望型”:他们有威望,但不独断,也不过分放纵幼儿,其行为有利于幼儿积极的情绪,社会认知的发展。
有一个4岁的小女孩,聪明机灵,她父亲是一位机关干部,母亲是一名中学教师,我是从中班开始带这个孩子的,她在幼儿园几乎从来不让老师操心,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跳起舞来有板有眼,她性格开朗,活泼勇敢,有同情心。小姑娘自小由父母自己教养,而且由于父母相对较年长(父亲36岁,母亲34岁)的缘故,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格外认真,对孩子有一定的纪律要求,这种纪律要求使幼儿有机会探索周围的世界并获得人际交往技能,同时又不使这一纪律要求显得充满敌意、苛刻、和强迫。让幼儿在高度的热情和中度的限制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这一列是父母威望的类型。我的家庭与其十分接近,情况基本是一样并且成长的心里也是相同,对这个例子比较认同。: 如果父母对孩子是采取宽容,理解, 民主,保护, 非干涉性, 合理的态度的话,儿童就容易形成领导风格,活泼好交际,态度友好,积极,情绪安定等性格特征.如果父母对孩子干涉,专制, 溺爱,支配,压迫,独裁等就会使儿童产生抑郁,任性,适应力差,胆怯,执拗,情绪不安定等性格特征. 对于处事本人也很赞成积极的生活态度。首先是尊重和信任。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与孩子之间)是互相尊重、信任的关系。家庭中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大家都有发言权,大家都尊重和认同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任何人无权决定别人应该做什么,大家要彼此信任,有问题当面提出,不要互相猜疑。家庭中不刻意树立某个人的权威,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尊严,也会自觉维护别人的自尊。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其中有两个含义:一是个人要为自己做的事负责,不推卸、逃避责任,敢于自己承担责任。二是不为别人做的事情承担责任,尤其是为配偶和子女。这样做表面上看似不通人情,实际上对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大有益处,会促进配偶和子女的独立成长和自我完善。要拥有宽容的心态。宽容是种美德。世间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到不同的观念,更何况是在家庭中,家里是情多理少的地方,所以说如果不是什么原则性、大是大非的问题(这些问题并非太多),就没有必要非要挣出孰是孰非。听说,有的夫妻为挤牙膏是从上面挤还是从下面挤吵得不亦乐乎。听者可笑吧,可您想过没有,有多少夫妻吵架不是因为这些鸡毛
第1页/共2页
寻找更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