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是由分子由什么构成直接构成

当前位置: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原子、分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氮分子..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原子、分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曲靖
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原子、分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B、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也有间隔,故选项说法错误.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原子、分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氮分子..”主要考查你对&&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分子的定义,分子的特点,原子结构,原子的定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分子的定义分子的特点原子结构原子的定义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分子结构图: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分子是其中的一种。世界上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可以构成单质,也可以构成化合物。如:氧气、氢气、C60等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水、二氧化碳等化合物也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概念的理解: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 ②“保持”的含义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 ③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物质,而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需要大量的集合体一起来共同体现,单个分子无法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④“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如果不是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这层含义上,分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问题: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未变,分子的运动状态、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变成了共他物质的分子。如: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只是分子间的问隔变大,这是物理变化;水通直流电.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这是化学变化。分子的表示方法:分子可用化学式表示:如O:既可表示氧气,也可表示1个氧分子。分子的构成:&&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分子在不断运动着。能闻到远处的花香,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3)分子间具有一定的间隔。最好的证明就是:取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之后,体积却小于100毫升。物质的热胀冷缩就是因为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4)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说,体积很小,但质量却很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质子的质量为:1.6726×10-27kg 中子的质量为:1.6749×10-27kg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对原子构成的正确理解: (1)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绝大多数由质子和中构成 (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含有1个质子,无中子),体积极小,密度极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2)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了的种类。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二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 (4)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干中子数,如钠原子中,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5)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6)在原子中,由于质子(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且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中虽然存在带电的粒子,但原子在整体上不显电性。核外电子的排布:①电子层核外电子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②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通常用电子层来形象地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离核越近,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电子层数、离核远近、能量高低的关系如下所示: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离核远近 近→&&&&&&& 远能量高低 低→&&&&&&& 高 ③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了解一些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对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有很重要的作川,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主要有: a.每层上的电子数最多不超过2n2(n为电子层数),如第一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可能为1,也可能为2,但最多为2。 b.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第一层,排满第一层后,再排第二层,依次类推。 c.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不超过8;当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不超过2。原子的不可再分与原子的结构: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由一种原子变成另外一种原子,即化学变化中原了的种类不变,其原因是化学变化中原子核没有发生变化。如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硫和氧气中分别含有硫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硫中仍然含硫原子和氧原子。原子不是最小粒子,只是在化学变化的范围内为“最小粒子”,它还可再分,如原子弹爆炸时的核裂变,就是原子发生了变化。原子尽管很小,但具有一定的构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绝大多数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均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碳、硫、磷等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例如,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未发生变化。对原子的概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①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 ②原了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就由原子保持。 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脱离化学变化这一条件,原子仍可再分。 原子的性质: ①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③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④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如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稀有气体、铁、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⑤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原子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原子可用元索符号表示:如O既可表示氧元素,也可表示1个氧原子。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英国自然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将古希腊思辨的原子论改造成定量的化学理论,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的理论模型。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所有物质都是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即原子组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主要表现为质量的不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④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单位,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仅仅是重新排列,而不会被创造或者消失。 虽然,经过后人证实,这是一个失败的理论模型,但道尔顿第一次将原子从哲学带入化学研究中,明确了今后化学家们努力的方向,化学真正从古老的炼金术中摆脱出来,道尔顿也因此被后人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原子、分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氮分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3711149726154171198856225358232981铁是由分子构成还是由原子直接构成_百度知道
铁是由分子构成还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能说说原因吗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什么离子是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或分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没有直接由一个离子构成的物质呀_百度知道
为什么离子是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或分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没有直接由一个离子构成的物质呀
提问者采纳
直接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有的(但不是一个虎鼎粉肝莠菲霍呢离子),电磁力是构成万物各种形态的关键很多分子都由离子构成。我们说离子是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因为常态下万物的构成离不开粒子间的电磁力,也就是物质直接由分子构成,比如在温度很高的地方,物质以等离子态的形式存在,离子无法聚合成分子。此外
我只是个初三学生,能说得详细点吗?
例如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就是由氯离子(带负电)和钠离子(带正电)通过分子力聚合而成的。离子构成了分子,分子构成了万物。我的回答中关于离子的叙述主要是说明直接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存在的。简单地说,离子都具有向周围运动的趋势,要靠分子力将他们拉在一起,但温度很高时,这些离子的动能就很大了,分子力就无法将他们拉在一起了。于是物质的微观构成形式就不是分子组成,而是直接有离子组成。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如铁原子和水分子有直接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
一切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而原子是由得、失电子得到离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什么样的物质是由分子直接组成的_百度知道
什么样的物质是由分子直接组成的
提问者采纳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如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由于构成氢气和氧气的粒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也不相同。因此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它们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分子,分子不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不变,分子改变了,物质的化学性质也随之改变,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1、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如氧气、氢气、硫、磷等
2、共价化合物(一般是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水、氨气等 解答老师:retert 等级: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金属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B.原子核由电子和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金属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B.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C.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D.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綦江县
A、汞属于金属,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故A正确;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中没有电子,故B错误;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C正确;D、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故D正确.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金属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B.原子核由电子和质..”主要考查你对&&分子的定义,原子结构,原子的定义,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分子的定义原子结构原子的定义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结构图: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分子是其中的一种。世界上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可以构成单质,也可以构成化合物。如:氧气、氢气、C60等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水、二氧化碳等化合物也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概念的理解: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 ②“保持”的含义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 ③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物质,而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需要大量的集合体一起来共同体现,单个分子无法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④“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如果不是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这层含义上,分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问题: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未变,分子的运动状态、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变成了共他物质的分子。如: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只是分子间的问隔变大,这是物理变化;水通直流电.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这是化学变化。分子的表示方法:分子可用化学式表示:如O:既可表示氧气,也可表示1个氧分子。分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说,体积很小,但质量却很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质子的质量为:1.6726×10-27kg 中子的质量为:1.6749×10-27kg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对原子构成的正确理解: (1)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绝大多数由质子和中构成 (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含有1个质子,无中子),体积极小,密度极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2)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了的种类。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二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 (4)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干中子数,如钠原子中,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5)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6)在原子中,由于质子(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且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中虽然存在带电的粒子,但原子在整体上不显电性。核外电子的排布:①电子层核外电子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②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通常用电子层来形象地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离核越近,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电子层数、离核远近、能量高低的关系如下所示: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离核远近 近→&&&&&&& 远能量高低 低→&&&&&&& 高 ③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了解一些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对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有很重要的作川,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主要有: a.每层上的电子数最多不超过2n2(n为电子层数),如第一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可能为1,也可能为2,但最多为2。 b.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第一层,排满第一层后,再排第二层,依次类推。 c.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不超过8;当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不超过2。原子的不可再分与原子的结构: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由一种原子变成另外一种原子,即化学变化中原了的种类不变,其原因是化学变化中原子核没有发生变化。如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硫和氧气中分别含有硫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硫中仍然含硫原子和氧原子。原子不是最小粒子,只是在化学变化的范围内为“最小粒子”,它还可再分,如原子弹爆炸时的核裂变,就是原子发生了变化。原子尽管很小,但具有一定的构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绝大多数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均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碳、硫、磷等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例如,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未发生变化。对原子的概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①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 ②原了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就由原子保持。 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脱离化学变化这一条件,原子仍可再分。 原子的性质: ①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③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④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如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稀有气体、铁、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⑤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原子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原子可用元索符号表示:如O既可表示氧元素,也可表示1个氧原子。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英国自然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将古希腊思辨的原子论改造成定量的化学理论,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的理论模型。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所有物质都是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即原子组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主要表现为质量的不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④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单位,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仅仅是重新排列,而不会被创造或者消失。 虽然,经过后人证实,这是一个失败的理论模型,但道尔顿第一次将原子从哲学带入化学研究中,明确了今后化学家们努力的方向,化学真正从古老的炼金术中摆脱出来,道尔顿也因此被后人誉为“近代化学之父”。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金属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B.原子核由电子和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46202875351796485797123851222194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物质由分子构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