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白鸟美玲忽鸣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陋室铭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陋的第一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作用:文章开头运用“山”“水”类比,引出陋室具有名和灵的性质,点明主旨,暗示陋室不陋(以山水比陋室,以仙龙比德,以名灵比馨).
答题不易望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王安石的《即事》中鸣和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有何作用?最后一句运用什么典故?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您好!王安石的《即事》中鸣和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的作用是: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山村宁静安谧的生活景象.最后一句运用了世外桃源(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1分)夜 泉袁中道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from 古诗词阅读答案 夜 泉 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来自 end#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1)这首诗描写夜景处处有月,请简要分析。(5分)(2)本诗中哪一句与&明月别枝惊鹊&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简要分析。(6分)l5.(1)首句&山白&,是山沐浴在月光下呈现的色调(1分);次句石泛冷光,像要凝霜,是清幽的月光的作用(2分);后两句写泉水像雪,更是被月华映照的结果(2分)。(2)山白鸟忽呜(2分)。两句都是写月光朗照,惊起了夜栖的鸟鹊,以动衬静(2分),写出了月夜环境的皎洁、静谧,也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情感(2分)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小编推荐古诗词阅读答案:。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古诗词鉴赏:
48小时热门人生如“蜉蝣”一般短暂无常的慨叹,但结尾又以“何;1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秋发庾岭注汤显祖;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孤鹊”这一意象;参考答案1.①点明时令特征;(1分)②描写秋天萧;2.①“孤鹊”体现了愁苦与茫然,(1分)②作者以;1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
人生如“蜉蝣”一般短暂无常的慨叹,但结尾又以“何必”二字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与豁达。
1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发庾岭注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孤鹊”这一意象。(4分)
参考答案1.①点明时令特征;(1分)②描写秋天萧条景色烘托内心思想感情,(1分)为全诗定下凄凉伤感的基调(1分)。
2.①“孤鹊”体现了愁苦与茫然,(1分)②作者以“孤鹊”自喻,(1分)表现了内心的孤寂与伤感(2分)。
1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1.诗中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来表现山泉夜景幽静的诗句是
2.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所表现的画面。(不超过40字)(2分) 参考答案:1.山白鸟忽鸣(1分)
2.皎洁的月光照在清泉上,那泉水浸染上明月的白色,仿佛成了一溪洁白的雪。(2分)
2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1.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致?(5分)
2.诗的后两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1.(5分)(1)栀子花呈白色,又因其在夏季开花,所以喻其花魂为雪铸,喻其花为冰质,以突出其冰清玉洁的形象在夏天给人们带来的清凉之气、舒爽之感。体现了诗人对夏夜栀子花形象的喜爱以及由栀子花、夜风所营造的清新、雅致、幽静、恬适氛围的欣赏、沉醉。2.(6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
①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了“栀子花”在夜风中的风情。
②一“牵”一“送”,夏夜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魂大有飞动之感。 ③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
2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1.诗中前两句,诗人通过那些意象的对比,表现了诗人目前怎样的生存现状?(4
2.诗中尾句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意境相通,请分。其异同点。(4分)
1.“两年”之长正逢“秋节”相思之切,“千里”之遥恰现“孤舟”之小,对比强烈,意蕴悠长。鲜明地刻画出了作者两年多来客居他乡,面对此时――秋日重阳佳节;面对此地――千里之外,济水之滨,孤舟之上;内心满溢着孤独、忧伤之感。
2.相同点在所抒之情。二者均为诗人漂泊在外,面对重阳佳节而引发了浓厚的思乡之情。不同点在抒情的方式。徐诗含蓄,语不深而情深;王诗直抒胸臆,融浓情于笔端。
2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12.(6分)
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2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案角度提示: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彩。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也可以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出郭随吾适,人家杜曲①边。溪流萦去马,山路入鸣蝉。禾黍殷秋②作,茅茨入昼眠。
可能祛物役,归买汶阳③田。
1.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其后一句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1.颔联通过描写回环的溪流、幽深的山路、热闹的蝉鸣以及骑马而去的人,描绘出一幅秋日幽静安闲的山间风景图。(2分)以动衬静。(2分)
2.借景抒情,用典。(2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乡间恬静、安闲、自由生活的向往。(2分)
五月十九日大雨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①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1.试对本诗描述的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作简要分析。(5分)
2.诗人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的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本诗蕴含着怎样的理趣,请作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1.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前两句极力描述大雨的磅礴威猛气势:风急雨骤,黑云压城,电闪雷呜,大雨倾盆。(2分)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恬静平和景象:雷雨过后,池塘水溢,草色滴翠,蛙声一片。(2分)前两句的景与后两句的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回味。(1分)
2.理趣: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维持的时间决不会长久;(1分)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应当勇敢顽强,难关终将过去。(1分)(意思对即可)
朝耕 袁中道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 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 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1.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4分)
2.从整首诗来看,诗人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诗歌描写出一幅清新、美丽、自然的乡村晨景图(2分),表现了作者对纯朴自然的乡村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表现出农家生活的快乐、闲适之情(2分)。
2.诗人采用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手法来写景(2分)。农村的早晨极为清静,路过小树林,能听到树叶上滴落水珠的声音;早起耕耘的农人吆喝耕牛的声音,惊起一双白鹭。突出表现了乡村的自然宁静。(具体分析2分)
评分标准:手法2分,分析2分。
山中玉殿尽苍苔,天子蒙尘岂复回。 地脉不从沧海断,潮声犹上浙东来。
百年禁树知谁惜,三月宫花尚自开。 此日登临解题赋,白头庾信不胜哀。
1.结合诗词鉴赏相关知识,分析本诗中间两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4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1.一是远近结合,颔联写远景,颈联为近观;二是虚实结合,地脉并未断裂、钱塘潮声依旧拍打堤岸是实,南宋王朝已成历史是虚,百花依旧应时争妍吐艳是实,赏花人不再是虚。两联结合,既富现实感,又有空灵之趣,进而启发读者飘渺思绪,驰骋于时间与空间之中,以体会作者深沉而怅惘的意绪。
2.诗人借对南宋王朝故宫遗址衰败、颓圮的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一种淡淡的怅惘之情:不仅有对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之情,还有着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索。
题墨葡萄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他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
1.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诗中的“明珠”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墨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肚子的才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
2.“闲”字。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个中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
屈原庙粱辰鱼①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 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昼舞白霓酢
龙舆已逐峰头梦,鱼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丛丛杂芳杜,鹧鸪飞处欲黄昏。
1.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样结尾有何作用?(4分)
参考答案1.示例:“空”字用得最妙。此句慨叹屈原投水自尽,一个“空”字,包含着对屈原大业未竟、理想成空的深深惋惜;同时也揭示出,在昏庸黑暗的统治下,纵使志士仁人尽忠竭志,到头来也一切成空,落得可悲结局。(另有言之成理的赏析亦可,共4分)
2.示例:诗的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萧索凄凉的景色:那泪痕点点的丛丛斑竹仿佛对着香草
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的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昏落日悲啼。这样结尾的作用:既是与首联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和烘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谒屈原庙的情感氛围;也是以景结情,情寓景中,给人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每问2分,共4分)
九日风阻郑家口
野戍秋高鼓角哀,萧萧木叶走黄埃? 横驱浊浪蛟龙斗,复掩深林虎豹来。
短发霜风欺落帽,异乡天地畏登台。 只应诸季莱萸酒,妒杀黄花傍汝开。
1.颔联是怎样写风的?结合诗句简要说明。(3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1.比喻(或夸张)。把秋风卷起的巨浪比喻为蛟龙在酣斗,巨浪卷入深林似乎要把虎豹驱赶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从江河和深林两个领域写出了风的大。
2.诗的前四句写了受大风阻止,自己不能如愿赶回家。后四句紧扣“九日”重阳,写自己不能在重阳之日与家人团聚,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闻邻船吹笛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①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①分:料,料想。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请简要分析“笛声”表现的丰富内涵。(2分)
3.全诗以“江空月寒露华白”起笔,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加以赏析。(3 分)
1.(3分)A(诗歌结尾两句不是写景,而是诗人的心理感受)
2.(2分)笛声表现了吹笛人羁旅行役之苦( 或吹笛人作客他乡之久、飘泊别家之远、形色憔悴之状);表现了吹笛人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答对1点1分,2点满分。)
3.(3分)“江空月寒露华白”,描写了秋江月夜空寂、寒露满地的凄清图景,渲染了凄凉的氛围(1分),为闻笛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全诗悲凉、凄楚的感情基调(1分),更有利于表现吹笛人的羁旅之苦以及思乡之情(1分)。
(附:“陇头花”即“陇头梅”。陇头梅:大庾岭地处亚热带,十月即见梅花。旧时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觉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陇头疑是岭头。”据《荆州记》,陆凯一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范,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哪句?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2.“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两句诗写得好,请简要分析。4分
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抒发诗人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的爱国之情。
2.“爝火燃回春浩浩”形容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洪炉照破夜沉沉”写出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诗人用用比喻手法具体描写煤炭的能量之大。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是什么?(2分)
2.两诗都刻画了“菊”的形象,但在表达情感时他们的作用却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1.第一首表达的是游子思归之情,第二首表达的是怀才不遇的无奈之感。(2分)
2.第一首通过遥想故园菊花的开放,感知到了秋天的来临,从而触发了思乡之情,菊花是情感的触发点。第二首是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来象征自己不得赏识的际遇。(5分)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偌盟鳌
1.诗中追忆的那位曾经登临此楼的著名诗人是____。(1分)
2.对作品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追忆先贤,展示长啸登楼的豪迈身姿,笔力雄健。
B.颔联崇仰高士,思接千载,使全诗具有历史的纵深感。
C.颈联写海天明月.气势壮阔,为全诗增添高远意境。
D.全诗前两联写心中所忆,后两联写眼前所见,虚实结合。
3.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尾联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1.李白(1分)。2.D(3分)。
3.作者登楼,希望能够寻找到像李白这样的高士,但是眼前只有滚滚向前的济水,默默流淌无止无息。以苍凉的画面映衬作者怅惘的心情,可谓是情景相生,使感情更加深沉;同时作者将自己的万千情感凝聚在一幅简单的画面之中,又可谓蕴藉含蓄,意境悠远。(4分)
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 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
不静月斜处,偏惊白头翁。 何须怨摇落,多事是春风。
1.全诗是怎样描述秋天落叶的?为什么落叶偏使白头翁“惊”呢?(5分)
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它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6分)
参考答案1.(5分)暮秋月夜,风吹叶落,散落的枯叶在院子里发出萧萧瑟瑟的声音。白头老翁之所以“惊”,是因为他从落叶中感到了时间的推移,感慨自己生命流逝,人生衰老。 答出描述秋天落叶的,给2分;答出为什么“惊”的,给3分。
2.(6分)落叶何必要埋怨秋风将它摇落呢?这是因为它在春风中就隐含了多变故的命运。生命规律就是有兴必有衰,应当从容面对,表达了诗人达观从容的人生态度。
过南旺守闸①
客路三千里,舟行二月余。 壮颜随日减,衰鬓受风疏。
蔓草须句②国,浮云少昊③墟。 秋心如汶水,荡漾绕青徐。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高考专题2017古诗词鉴赏:明诗鉴赏100例54等内容。 
 2017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四)明意象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  2017 年高考模拟试题诗歌鉴赏专题汇编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各题。 ...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20.本...  2017年诗歌鉴赏最新题型汇编_高三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注解中的“明亡之痛”,诗歌当中的“往事如烟”,...2013年高考全国各地诗歌...76页 2下载券 2017年...  2017 年高考模拟试题诗歌鉴赏专题汇编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各题。 ...13.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首先点明了...  2017高三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江苏考生)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7 高三诗歌鉴赏...(2 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1 分) [作用]奠定全词落寞伤感的感情基调;点明感...  2017新考纲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_高三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根据...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10.本...  2017高考?古诗词鉴赏课时训练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根据三年来高考中古诗词...(2)《墨梅》一诗语言通俗明快,琅琅上口,近乎口语;《寒菊》一诗语言文雅含蓄...  2017高考?古诗词整体阅读鉴赏课时训练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根据三年来高考...10.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长江万里图 ① 杨基 ② 我家岷山 更西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鸟美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