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电影完整版 随笔 300

随笔:埃博拉防控中的得与失
&&&&来源:&&&&
&&&&&&字号
原标题:随笔:埃博拉防控中的得与失  新华网开罗10月26日电(记者杨骏)埃博拉病毒,从在非洲被发现至今近40年,在2014年凶猛暴发。眼下,西非重灾区病例数呈“指数式”增长,而美欧埃博拉防线相继失守,令世界为之错愕。   在被问及为何这次疫情如此严重和难以控制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的回答只有一个词:贫困。的确,此次疫情最严重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都属世界最贫困国家,经历多年内战,公共卫生系统被严重摧毁。   但是,别以为瘟疫专属“贫困世界”,别以为他人不幸离自己很远。从埃博拉患者被误诊到观察期人员乘飞机坐邮轮出行,再到纽约新近确诊的埃博拉患者从疫区入境后竟然坐地铁、乘出租,逛了公园还进过保龄球馆……拥有世界一流医疗设施和体系的美国在应对埃博拉疫情方面麻痹大意,暴露出令人惊讶的防控漏洞。   相形之下,发生在西非塞内加尔和尼日利亚的故事,带来了非同凡响的启示。世卫组织近日宣布,两国埃博拉疫情结束。何以这两个医疗资源并不丰富的非洲发展中国家能够成功控制住疫情?   其实,埃博拉看似张牙舞爪,但与流感、结核病感染不同,埃博拉病毒不通过空气传播,而是通过与患者的血液、呕吐物、汗液等直接接触传播,最佳防疫措施就是尽量将疑似患者隔离。而各国控制疫情,无非多点布控防疫,严守机场“大门”。谁能做得一丝不苟,谁就能打赢狙击战、防御战。   尼日利亚的成功就在于此。即使面对的疑似患者是利比里亚外交官,当值医生也毫不含糊地进行隔离控制。疫情发生后,政府迅速培训约1800名医护人员并配备防护面罩和其他设备,对约900名易感人员进行监控排查,多名患者在确诊前便被严格隔离。   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的成功阻击,大大增强了世人战胜疫情的信心。“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让许多担忧埃博拉疫情扩散的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希望,而那些有世界最好医疗体系的发达国家也可从中得到有益启示。”世卫组织在宣布尼日利亚疫情结束时如是说。   如今,埃博拉疫情的扩散,已激起一场空前的全球动员、一场宏大的国际救援、一次人类向疫情发起的大反攻。法国开发出15分钟快速检测仪,美德医生使用支持性疗法治愈患者,世卫组织近日透露,有两种埃博拉疫苗正在研发之中,明年1月可望有2万剂疫苗运往西非……   变被动为主动,从“措手不及”到展开反攻,虽然客观上需要一个过程,但其间种种失措和失误,让当事国家和国际社会都付出巨大代价,也留下需要世人认真总结的经验教训。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最新播报:
随笔:埃博拉防控中的得与失
新华网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杨骏)埃博拉病毒,从在非洲被发现至今近40年,在2014年凶猛暴发。眼下,西非重灾区病例数呈“指数式”增长,而美欧埃博拉防线相继失守,令世界为之错愕。
在被问及为何这次疫情如此严重和难以控制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的回答只有一个词:贫困。的确,此次疫情最严重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都属世界最贫困国家,经历多年内战,公共卫生系统被严重摧毁。
但是,别以为瘟疫专属“贫困世界”,别以为他人不幸离自己很远。从埃博拉患者被误诊到观察期人员乘飞机坐邮轮出行,再到纽约新近确诊的埃博拉患者从疫区入境后竟然坐地铁、乘出租,逛了公园还进过保龄球馆……拥有世界一流医疗设施和体系的美国在应对埃博拉疫情方面麻痹大意,暴露出令人惊讶的防控漏洞。
相形之下,发生在西非塞内加尔和尼日利亚的故事,带来了非同凡响的启示。世卫组织近日宣布,两国埃博拉疫情结束。何以这两个医疗资源并不丰富的非洲发展中国家能够成功控制住疫情?
其实,埃博拉看似张牙舞爪,但与流感、结核病感染不同,埃博拉病毒不通过空气传播,而是通过与患者的血液、呕吐物、汗液等直接接触传播,最佳防疫措施就是尽量将疑似患者隔离。而各国控制疫情,无非多点布控防疫,严守机场“大门”。谁能做得一丝不苟,谁就能打赢狙击战、防御战。
尼日利亚的成功就在于此。即使面对的疑似患者是利比里亚外交官,当值医生也毫不含糊地进行隔离控制。疫情发生后,政府迅速培训约1800名医护人员并配备防护面罩和其他设备,对约900名易感人员进行监控排查,多名患者在确诊前便被严格隔离。
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的成功阻击,大大增强了世人战胜疫情的信心。“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让许多担忧埃博拉疫情扩散的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希望,而那些有世界最好医疗体系的发达国家也可从中得到有益启示。”世卫组织在宣布尼日利亚疫情结束时如是说。
如今,埃博拉疫情的扩散,已激起一场空前的全球动员、一场宏大的国际救援、一次人类向疫情发起的大反攻。法国开发出15分钟快速检测仪,美德医生使用支持性疗法治愈患者,世卫组织近日透露,有两种埃博拉疫苗正在研发之中,明年1月可望有2万剂疫苗运往西非……
变被动为主动,从“措手不及”到展开反攻,虽然客观上需要一个过程,但其间种种失措和失误,让当事国家和国际社会都付出巨大代价,也留下需要世人认真总结的经验教训。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埃博拉病毒病防治知识宣传
发表时间: 13:07&&&&浏览次数:0
&&&&字号:&&&&
1.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
埃博拉病毒病(以往称作埃博拉出血热,以下简称埃博拉) 是一种严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病死率最高可达 90%。该病可侵 犯人类和其它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 &&&&&&&1976 年,在同时发生的两起疫情中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 一起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靠近埃博拉河的一个村庄, 另一起出现在苏丹一个边远地区。
&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 但基于现有证据, 人们认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2. 人是如何感染这一病毒的?
人类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 液而感染埃博拉病毒。在非洲,人们因处理受感染患病或者死去 的热带雨林中的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猪等而导致感染。很重要的是要减少接触高危动物(即果蝠、猴子或猿),包括捡拾在森林中发现的死亡动物或处理其生肉。
一旦有人与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动物发生接触, 就可能在社区 造成人际传播。当人们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与感染者的血液、体 液或其它分泌物(粪便、尿液、唾液和精子)直接接触时就可导致感染。 当健康人的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被埃博拉病人的血液和 体液污染的环境或物品(如脏衣物、床单或者用过的针头)时,也可发生感染。
医务人员在救治埃博拉病人时如果没有穿戴合适的个人防 护装备,就可能会接触到这一病毒。卫生系统各个层面(医院、 诊所和卫生站) 的医疗卫生保健人员都应当了解该病的性质及传 播方式,并严格遵守所推荐的感染控制防护措施。
在埃博拉死者葬礼时,人们与死者尸体直接接触,也是埃博 拉病毒传播的重要方式。因此,人们在处理埃博拉死者尸体时, 必须穿戴具有较强保护性的防护服和手套,并将死者立即埋葬。
只要病人血液和分泌物中带有埃博拉病毒就会具有传染性。 因此,感染的病人应由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并进行实验室检查, 以确保在出院回家前病人体内不再有该病毒的存在。 当医护人员 确定病人可以回家时,病人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不会对社区中的 其他任何人造成感染。 男性在康复后仍可能在长达 7 周的时间内通过其精液将病毒传给性伴。因此,男性康复后至少在 7 周内要避免性交,或者在康复后 7 周内进行性交时要戴安全套。
&3. 哪些人的感染风险最高?
出现疫情时,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为:
(1)医务人员;
(2)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
(3)在葬礼过程中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人员;
(4)在雨林地区接触了森林中死亡动物的人。 需要开展更多研究, 以了解免疫受损者或者伴有其它基础性 疾病的人员是否比其他人更容易感染该病毒。
在诊所和医院、社区集会或家中,均可通过采取保护性措施 而减少暴露于病毒的机会。
&4.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和体征是什么?
&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 和咽喉痛。 随后会出现呕吐、 腹泻、 皮疹、 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 某些病例会同时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临床检验结果包括血液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降低, 肝酶升高。
潜伏期 2-21 天。病人一旦开始出现症状,就具有传染性。 病人在潜伏期内没有传染性。
&埃博拉病毒感染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测才可确认。
5. 人们应当何时就医?
当人们曾经去过已知存在埃博拉病毒病的地区, 或者与已知 或疑似患有埃博拉病毒病的人员接触过,并且开始出现症状时, 就应当立即就医。
当怀疑病人患有该病时,应当立即向最近的卫生机构报告。 及时就医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同时应立即启动感染 控制程序,以控制疾病传播。
6. 对埃博拉病毒病如何治疗?
&严重病人需要进行强化的支持性治疗。 病人往往会出现脱水, 需要静脉或者口服补液进行电解质补充。 目前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
有些病人在得到适当的医治后可康复。
为便于控制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当与 其他病人隔离开来, 并由采取了严格感染防护措施的卫生工作者 对其进行治疗。
7. 我可以做什么?该疾病可以预防吗?
&目前尚无获准使用的埃博拉疫苗。 有几种疫苗正在进行临床 试验,但目前尚无任何疫苗可用于临床。
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减少发 病和死亡的唯一方法。
预防感染和传播的方法 虽然最初的埃博拉病例是通过处理受感染动物或其尸体而 引起的感染,但续发病例感染往往是由于直接接触病例体液,或 不安全的病例管理和丧葬操作造成的。
本次暴发主要是通过人间传播扩散造成。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帮助预防感染,限制传播:
(1)了解疾病的性质、疾病是如何传播的以及如何防止其 进一步扩散的知识
(2)遵从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指引性文件
(3)如果怀疑周边的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鼓励并支持他 们到医疗机构寻求医学治疗
(4)处理埃博拉死亡病例时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设备 此外,在受影响的热带雨林地区,个人应该减少与高风险感 染动物的接触(如:果蝠、猴子或猿)。如果怀疑某动物已被感 染,则不要再去处理它们。动物制品(血和肉)被食用前应确保 煮熟。
&8. 医务人员情况如何?面对诊疗护理病人带来的高风险, 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治疗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医务人员比其他人群面临的感 染风险更高。
(1)除采取标准防护措施外,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采取所推 荐的感染控制措施,避免与病人的血液、体液或者受到埃博拉病 毒污染的环境或物品发生接触 (比如病人的脏床单或者用过的针头)。
(2)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该疾病以及如何安全地进行病例 的临床管理。
(3)应使用防护服、手套、面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个 人防护装备。
(4) 除非已经恰当消毒, 否则个人防护装备不应重复使用。
(5)应在诊疗护理每一例疑似病例后都更换手套。
(6) 侵入性操作程序使医生、 护士和其他人更容易被感染, 应当在严格的安全条件下进行。
(7)埃博拉病人应进行隔离治疗。
9. 如何看待某些食物可预防或治疗感染这类传言? WHO 强烈建议,人们应从公共卫生当局获取埃博拉方面的 可靠健康建议。
由于没有针对埃博拉的特异性药物, 最佳治疗方法就是由医 院卫生工作者在严格的感染控制程序下, 对病人提供强化支持性 治疗。根据推荐的防护措施可以控制进一步感染。
10. WHO 如何在疫情期间保护健康?
&WHO 向各国提供技术建议,以防范及应对埃博拉疫情。 WHO 采取的行动有:
(1)开展疾病监测,在区域之间共享信息,监视疫情发生 动态
(2)一旦出现疫情,对调查工作及疫情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比如在现场协助进行病例搜索,并追踪疾病传播模式
(3)对预防和治疗方案提出建议
(4)根据有关国家请求,派遣专家并提供卫生物资(比如 供卫生工作者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
(5)加强沟通,提高人们对疾病性质以及控制病毒传播的 防护措施的认知
(6)启动区域和全球性专家网络,应要求提供支持,减轻 可能带来的国际健康影响及对旅行和贸易的影响
11. 在疫情期间,卫生官员报告的病例数字为什么会有起伏 不定的情况?
在出现埃博拉疫情时, 疫情发生国公共卫生当局报告发生的 病例数和死亡数。这些数字可能每天都会变化,病例数既包括疑 似病例数,也包括实验室确诊病例数,有时疑似病例数和确诊病例数合在一起进行报告,有时会分开报告。因此,疑似和确诊病 例数之间可能会发生变化。
&分析病例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加上其他的信息,对评估公共 卫生形势并确定要做出的适当反应很有帮助。
&12. 发生疫情时出行安全吗?WHO 有何旅行建议? 在疫情期间,WHO 定期评估公共卫生形势,并在必要时提 出旅行或贸易限制的建议。
由于埃博拉的人际间传播是由于直接接触感染病人的体液 或分泌物造成的,因此旅行者感染的风险很低。 WHO 的一般性旅行建议:
(1)旅客应避免与病人发生任何接触。
(2)前往受影响地区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 WHO 推荐的 感染控制指南。
(3)曾在最近报告病例的地区停留过的任何人,均应了解 疾病的症状,并在出现疾病最初迹象时求医。
(4)为从疫区归来且出现相关症状的旅行者提供诊治服务 的临床医生,要考虑患者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可能性。 13. WHO 对于当前西非埃博拉疫情的风险评估结论是什么?
&& 通过跨境旅行造成相邻地区国家传播的风险高 相距稍远的非洲地区存在中等风险 非洲以外国家传播风险低。
14. WHO 对于个人旅行和交通的风险评估结论是什么?
&从感染国归来的旅行者和商人风险极低。
探亲访友人群感染风险低(除非直接接触患者/死者尸体/感染 EBOLA 的动物)
与患病的人共同乘坐交通工具感染风险低 (但要对接触者进行追踪)
如果按照基本医疗规范进行防护, 在疫区工作的医务人员感 染风险很低
     埃博拉病毒是怎样的致命病毒
致死率高达90% 目前无药可医
埃博拉病毒新一波疫情最初于今年3月爆发于几内亚,随后迅速向利比里亚与塞拉利昂扩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截至7月23日,3国已报告确诊及疑似病例1201例,死亡672人。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怎样的病毒呢?
分享专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埃博拉病毒 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