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覆盖度减少径流增大吗?

植被覆盖变化条件下径流量变化初探--《山东水利》2013年07期
植被覆盖变化条件下径流量变化初探
【摘要】:以威海市西北洞水库流域为例,通过选择相同级别的场降雨和年降雨两种情况,分别研究植被覆盖度变化条件下径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流域内植被增多,覆盖度增大,形成径流有效雨量减少,径流系数也逐渐减小,并在一定时期内趋于稳定,目前流域次降雨量在高强度时才产流。研究结果对识别植被覆盖变化条件下径流变化机理,修正水文水利计算参数,提高相关成果估算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P333【正文快照】:
1植被覆盖度变化原因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各种活动越来越频繁。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采取各种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植被覆盖度的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力提倡植树造林。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天星;陈松林;马娅;;[J];资源科学;2008年08期
蔡克明;[J];地震地质;1994年01期
王勃;孙利剑;;[J];山东国土资源;2006年Z1期
李从玲,李春;[J];海洋地质动态;1994年10期
苗增志;[J];科学与管理;1994年03期
;[J];中国土地;1998年05期
崔继泽;[J];科学与管理;1994年05期
;[J];山东气象;1996年03期
章文波,符素华,刘宝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马志勇;沈涛;张军海;李成名;;[J];测绘通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晓峰;任志远;;[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王明全;刘少军;;[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丁明军;张镱锂;;[A];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江洪;王钦敏;汪小钦;陈星;;[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刘占宇;黄敬峰;吴新宏;董永平;王福民;刘朋涛;;[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孙宏义;;[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张一平;;[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吴素霞;李凤霞;颜亮东;冯蜀青;肖建设;;[A];农业生态与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陈晓光;李剑萍;韩颖娟;李志军;陈葆德;;[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卫星遥感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张会宁;张一平;何云玲;周跃;;[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明清?本报通讯员
刁其君;[N];工人日报;2007年
刘伟?特约通讯员
刘贵增;[N];解放军报;2007年
威言;[N];中国渔业报;2011年
洪德印;[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刘云昌 段美杰;[N];中国税务报;2006年
本报记者 杨明清 通讯员 刁其君;[N];工人日报;2007年
黄娴;[N];人民日报;2007年
山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中共威海市委政策研究室
江连志;[N];威海日报;2007年
;[N];威海日报;2007年
邓爱华;[N];民营经济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钛仁;[D];兰州大学;2008年
田喆;[D];天津大学;2005年
张修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邓洁;[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涂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陈志云;[D];吉林大学;2012年
郭建侠;[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宋金玲;[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边振;[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杨启东;[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吉龙;[D];西南大学;2010年
宋莎;[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韩文慧;[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孙微;[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贾媛;[D];山西大学;2012年
王朋;[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张海筱;[D];兰州大学;2013年
曹冉;[D];吉林大学;2010年
申彦科;[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孙玉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下表列出了“我国某地区不同类型土地上的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题从上表资料中得出结论,错误的是A.耕地上的侵蚀量是人工松林地的10000倍B.人工松林的径流量仅为草地的1/40C.地表径流量随植被覆盖率的提高而减少D.地表侵蚀量随植被覆盖率的提高而增加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下表列出了“我国某地区不同类型土地上的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题从上表资料中得出结论,错误的是A.耕地上的侵蚀量是人工松林地的10000倍B.人工松林的径流量仅为草地的1/40C.地表径流量随植被覆盖率的提高而减少D.地表侵蚀量随植被覆盖率的提高而增加下表列出了“我国某地区不同类型土地上的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题从上表资料中得出结论,错误的是A.耕地上的侵蚀量是人工松林地的10000倍B.人工松林的径流量仅为草地的1/40C.地表径流量随植被覆盖率的提高而减少D.地表侵蚀量随植被覆盖率的提高而增加科目:最佳答案D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50.下表表示植被的减少减沙效益.表中减水减沙的3个数值分别为高值.平均值.低值.读表回答. 植被覆盖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 20 ——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50.下表表示植被的减少减沙效益.表中减水减沙的3个数值分别为高值.平均值.低值.读表回答. 植被覆盖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 20 15 55-30-20 40 30 80-50-40 60 60-50-30 95-85-70 80 75-60-50 98-90-80 ≥90 70 100-95-90 注:1.资料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黄土高原的研究成果.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下表表示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表中减水减沙的3个数值分别为高值、平均值、低值,读表回答。
植被覆盖率(%)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
55—30—20
80—50—40
60—50—30
95—85—70
75—60—50
98—90—80
100—95—90
注:a.资料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黄土高原的研究成果。 b.减水减沙率是相对于裸荒坡而言。荒坡植被覆盖率小于10%。 c.减水减沙率主要为小区域数字。 ①表中数值反映植被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是               。 ②径流量和土壤侵蚀二者相比较,其中受植被影响较大的是           。 ③植被覆盖率提高,对河流径流量将产生什么影响?            2、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将下列字母填写在相对应序号上,完成长江流域综合整治、化害为利的过程:
A.修建水库      B.围湖造田     C.退耕还林,植树造林  D.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E.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且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①     ;②     ; ③     ;④     ; ⑤    。 & 3、下表是我国北方地区某地1970年和1980年有关统计资料,回答:
耕地面积 (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 (5)
气温年较差 (℃)
年降水量 (mm)
河流含沙量 (5)
人口 (万人)
①该地区在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后(1980年),可能存在什么环境问题?                                         ②分析上表,说说该地区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 ——摘编自白寿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
& 口数(每户以5口估算)
&&& 11 673
&&& 58 365
&&& 唐中期
&&& 12 635
&&& 63 175
&&& 北宋初期
&&& 2l 386
&&& 106930
——摘编自《隋书》《旧唐书》《太平寰宇记》等 &材料三 1886年美国首次出现沙尘暴,1894年和191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又分别发生两次沙尘暴。1931年发生严重干旱,1932年冬刮起了强风,加剧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芜。据美国官方统计,如果以能见度小于一英里为准的话,这样的沙尘暴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22次,1935年40次。整个沙尘暴肆虐范围达1000万英亩。沙尘暴造成美国农业减产和农业收入减少。频繁的沙尘暴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如同恶梦一般。当时的一首歌这样唱道:“这漫天尘土侵入我的家乡,从此我不得不漂泊四方。一场尘暴来势汹汹……好像乌云遮住太阳。”&&
&&&&&&&&&&&&&&&&&&&&&&&&&&& &&&&&&&&&&&——摘编自(美)唐纳德·沃斯特《尘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统万城建于哪一历史时期,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年末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频发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材料四 &&&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图1),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2)。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谈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迭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 图1
图2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3)分析图8,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4)依据资料和图9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材料五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世界人口剧增、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问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纲领,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观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5)联系材料五,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材料六 &&&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论断: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6)联系材料五、六,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dvi计算植被覆盖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