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什怎么样锻炼勃起硬度的方式可以扩大人们参与体育锻炼,投入更多的体育经

影响河南省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
  摘要:体育锻炼在残疾人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反映出残疾人对体育的需求,对健康的渴望。残疾人参与体育动机是明确的、积极的、高涨的。本文通过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对河南省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研究。从调查结果分析影响河南省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外因素,并根据现状为河南省残疾人体育锻炼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残疾人;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1)-12-0-02
  一、前言
  开展残疾人运动,不仅能增强残疾人体质,改善和增强身体机能,还能通过体育运动积极参与增添生活情趣,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扩大生活领域。同时,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还可以通过对意志和体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步入小康社会的今天,如何增强残疾人体质,增进残疾人健康,改善其生活方式,提高其生命质量,都是我国体育事业和残疾人事业整体框架结构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使残疾人体育事业全面、健康、和谐发展起来,不仅是中国体育事业、中国残疾人事业全面腾飞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河南省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郑州市、新乡市、开封市、洛阳市、商丘市、周口市6所城市的部分残疾人及其家属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5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482份,有效率96.4%。在发放问卷前对问卷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进行了检验。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问法和专家咨询座谈法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残疾人目前生活状态调查与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河南省残疾人的生活状态单一。有58.4%的残疾人长期呆在家中。参加了工作或者在上学的仅占7.9%、8.2%。另有2.1%的残疾人在社会中闲荡。这表明残疾人的生活及生命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影响河南省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1、生理、心理障碍对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由调查结果可知,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生理障碍,在参与体育锻炼时要比健全人体力付出更多。在调查中,许多残疾人反映自己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曾因体力不支、肌肉力量差、神经支配困难等原因而摔到或摔伤甚至发病。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存在着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怕到公共场所暴露自己的生理缺陷、怕别人笑话等。由于自卑而自我封闭和社会逐步疏远,甚至逃避社会生活。
  2、性别对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男性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残疾者。将不同性别的残疾者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偶尔参加体育锻炼;不参加体育锻炼&中的比率进行差异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三项指标的比率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之一。(详见表1)男性的性别作用被认为是与运动一致的,男性残疾人将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活动看作为证明其男子气的手段,而残疾女性恰恰被认为不具有上述特点。尽管人们认为女性不具有男性的那些特点,但是健康的妇女比残疾妇女有更多的机会从事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活动。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提高残疾妇女的社会地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优惠政策增加她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比率,从而切实保障她们的权益是我们解决残疾人体育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
  3、残疾程度对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示:体育锻炼在轻度及中度残疾中较为普及,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58.6%和31.8%。而对于重度、极重度残疾人来说,仅占9.6%。经差异性检验后发现,P&0.05,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详见表2)这说明残疾程度是影响残疾者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因素。
  4、经济收入对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
  目前,我国残疾人的经济收入明显低于社会人均收入,甚至大部分残疾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全国有3000万残疾人属于低收入阶层。其中979万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大约70%残疾人的经济收入来源要靠国家救济或家人抚养。另有数据说明,我国农村中温饱未解决的处于贫困线以下的3800万人中,有55.5%即2000万是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调查发现,参加体育活动的残疾者都比不参加体育活动的残疾者的经济收入高出近一倍,用于体育消费上的钱也高出近一倍多,这也充分验证了经济发展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在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中也体现的十分明显。
  5、受教育程度对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残疾人受教育的程度较低,有78.2%的人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仅有21.8%的人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研究发现受过学校教育的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百分比明显高于未受过学校教育的残疾者。将这两类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比率进行差异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性,具有显著性差异。可见受教育的程度是影响残疾者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之一。受过学校教育的残疾者,在学校中接受了学校体育教育,初步培养其对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及能力,也掌握一些健身知识和方法,在走向社会后,自然能参加体育锻炼。而未受过学校教育的残疾者,对残疾人体育的观念,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也没有明确的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不能做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四、结论
  (一)生理和心理的障碍已经严重阻碍了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怕到公共场所暴露自己的生理缺陷、怕别人笑话等等原因让残疾人自卑从而自我封闭和社会逐步疏远,甚至逃避社会生活。
  (二)男性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残疾者。正是由于残疾妇女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所面临的问题比男性残疾人和健康妇女要多得多,所以切实保障她们的权益是我们解决残疾人体育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残疾人的残疾程度成为影响残疾人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如何引导中度和重度残疾的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四)经济收入的统计看,在体育消费的比率和年均体育消费上,残疾人的消费水平与正常人存在着较大差异。参加体育活动的残疾者都比不参加体育活动的残疾者的经济收入高出近一倍,用于体育消费上的钱也高出近一倍多。
  (五)有78.2%的残疾人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受过义务教育的残疾人对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要明显高过未受过义务教育的残疾人。
  五、建议
  (一)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残疾人端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了解有关残疾人体育健康知识,消除残疾人及家属对体育锻炼的错误认识。
  (二)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力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大力普及残疾人九年义务教育。
  (三)积极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创造场地、设施和器材等条件。政府应多建小型、简易、实用、符合残疾人自身条件的体育场馆设施,提高场馆的利用率。
  (四)应多渠道筹措体育资金,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的格局,管理部门要调整好资金分析结构,逐步增加群众体育的资金比例,逐步建立残疾人健身基金会,向海内外筹集资金,发行健身奖券。同时应与体育、民政、财政等部门协商,从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的公益金中提取一部分资金作为经费为残疾人体育的开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田克数.国际残疾人体育发展特点[J].山东体育科技,1991,(1).
  [2]刘绍曾.残疾人体育[M].北京大学体育出版社,1992.
  [3]山东省滨州医学院&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组[M].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研究,-53.
  [4]曲国强.对发展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的思考[M].长白论丛,1994,(4).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休闲体育设施规划与管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休闲体育设施规划与管理
f​d​g​k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济南市城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选题依据:1 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 综述本题的现状分析及自己的见解 社会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系到人民体质的增强、 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 量的改善,是现代社会文明、健康、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力的不 断提高,现代生产方式和
人文环境等客观条件将对社会体育的性质、内容、范围、结构、对象及时空关 系产生巨大影响。今后 15 年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第 2 步战略部署,向第 3 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 步伐,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配合国家“九五”规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的实 施,运用预测学、人口学、历史学、经济学及社会学基本理论,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历 史,剖析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世界社会体育发展趋势,预测 2010 年我国社会体育 基本走向,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群众体育,是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的、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的、形式多 样的体育运动。 群众体育作为社会体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整个社会体育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群众体育有助于更好的了解群众对体育锻炼的最新的认识, 掌握一手资料, 并未社会体育的宣传提 供一个平台。 在济南市城区有很多适合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场馆,如各大小广场,免费景点,大型立交桥 周边等,这些地方的居民区比较集中,出入便利,环境较优雅,植被丰富,空气较新鲜等很多有利的条 件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越来越多的居民更加注重养生, 了解体育锻炼给身体健康带 来的益处。通过问卷调查及观察的方法,了解进行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分布,以及性别比例大致的 年龄分布,锻炼的次数,锻炼的项目和地点的选择,影响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等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 分析对于居民进行体育锻炼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可行的几点建议等。 主要内容: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对被调查者性别比例、年龄构成的调查 3.1.1 对被调查者的性别比例分析 3.1.2 对被调查者年龄结构的分析 3.2 被调查者居住地的分布情况 3.3 被调查者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情况 3.4 被调查者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段和体育锻炼时间的选择 3.4.1 对被调查者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选择时间段的分析 3.4.2 对被调查者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的时间的分析 3.5 参加体育锻炼人群选择的体育项目和活动地点的调查 3.5.1 参加体育锻炼人群选择活动项目分析 3.5.2 参加体育锻炼的活动场所的选择 3.6 对影响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的调查 3.6.1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的调查 3.6.2 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的调查 4. 结论 5. 建议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2. 观察法 3. 访问法 4. 数理统计法 5. 逻辑分析法 完成期限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略: 主要参考资料: [1]全民健身计划( 年) (国务院 2011 年 2 月 25 日颁布) [2]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年) 发布时间:
[3]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概论》人民体育出版社
[4]卢元镇.《体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6 月 [5]陈钧等.“北京体育人口现状调查”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 年 6 月 济南市城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调查问卷尊敬的市民,您好! 社区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成年人 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快乐幸福的生活。开展社区体育实践,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调查工作需要您的支持和配合,通过你 和您的家人、朋友对问卷的回答,将有助于了解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是匿名惊 醒的,不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任何负面的影响。 请你在填写每个问题之前, 先看清每个问题的内容和要求, 并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 谢谢您的合作,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济南市城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调查组 2012 年 03 月 1. 性别:男□ 女□2. 年龄:少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3. 所在的市区:历下区□历城区□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 4. 您是否听说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 否□,是否支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的实施?是□ 否□ 5. 您的运动时间: 清晨□ 上午□ 下午□ 傍晚□ 空闲时间□6. 您每周锻炼的次数:很少□ 1-2 次□ 3 次以上□ 7. 每天锻炼的总时间约为____小时:30 分钟□ 30 分钟-1 小时□ 1 小时以上□ 8. 您经常从事什么体育项目? 游泳□ 登山□ 篮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跑步或散步 □ 健身操□ 舞蹈类□ 太极类□ 9. 您大多在哪进行体育运动?家中□街头巷尾□公园广场□社区内的免费健身场地 □附近学校操场或单位操场□专业的健身俱乐部□收费体育场□其他_________ 10.您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强身健体□ 消遣娱乐□ 交朋识友□ 兴趣爱好 □ 陪同家人,好友□ 其他□ 11.您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为? □轻微运动(心跳呼吸和安静时候的差不多,心率在 80―100 次/分钟) □小强度运动(可以保持正常呼吸,没有出汗,心率在 100-120 次/分钟) □中等强度运动(有些喘气,心跳加快,微微出汗,心率在 120―150 次/分钟) □大强度运动(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大量出汗,心率在 150 次/分钟以上) 12.制约您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是什么?天气□ 场地设施□ 身体状况□ 时间□心情 因素□ 其他□_________13.您对社区体育的建设的意见或建议是 济南市城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分析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访问法等方法对济南市城区人员相对集中的公园广场等 娱乐健身的地方对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进行调查, 以此了解济南市城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情 况,为济南市大众体育更好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 和生活质量,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济南市 体育健身 调查及分析 1.前言 为了更广泛的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增强人民的体质,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 国务院于 1995 年 6 月 20 日制定并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国务院于 2011 年 2 月 25 日制定并颁布《全民健身计 划纲要(),本“纲要”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逐 》 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的合法权益, 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扩大竞技体育群众基础,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 和谐和文明进步,努力奠定建设体育强国的坚实基础。本“纲要”的目标是到 2015 年,城乡居民体育 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 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纲要”实施的几年来,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以来国内的很多城市对于群众参加 体育锻炼的调查, 所以笔者对济南市历下区几个市民参加体育活动集中的场所惊醒了问卷调查, 用以了 解济南市区居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的了解和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发现开展全民健身计划计划的 不足和缺点,为市民更好的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意见,总结经验和教训,配合《全民健身计 划纲要》的顺利实施。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首先进行文献资料检索,拟定论 文题目,并制作了调查问卷,之后再济南市中润世纪广场,泉城公园,泉城广场,大明湖公园,千佛山, 英雄山,济南森林公园,百花公园等几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集中的几个公共场所用随机抽样的方式, 对济南市各社区的 300 名居民进行抽样调查。根据研究内容制定了调查问卷,采用亲自调查的形式。共 发放问卷 300 份,回收问卷 284 份,其中有效问卷为 276 份,有效率 92%,符合研究要求。走访了济南 市各社区、公园、街道,俱乐部,对从事体育锻炼的居民进行访谈。之后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并进 行了分析。 3.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对被调查者性别比例、年龄构成的调查 表 1 被调查着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调查表 性别 男 132 47.8% 年龄(岁) 18-39 岁 40-59 岁 38 112 13.8% 40.6%人数 比例女 144 52.2%17 岁以下 32 11.5%60 岁以上 94 34.1%3.1.1 对被调查者的性别比例分析 通过此表可以看出,在调查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女性比男性多,分别有 144 人和 132 人,占被调 查者的 52.2%和 47.8%。从数据上课济南市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性别比例相差不大。 3.1.2 对被调查者年龄结构的分析 通过表中的年龄结构数据可以看出,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 占比例最大的是 40-59 岁的中老年年 龄段的人群,有 112 人,占被调查者的 40.6%;其次是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有 94 人,占被调查者的 34.1%;剩下的依次是 18-39 岁的中青年人群和 17 岁以下的青少年,分别有 38 人和 32 人,占被调查者 的 13.8%和 11.5%。可以看出济南市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大多是中老年人。 分析其中的原因,青少年正处在学习最为繁忙的阶段,学习压力较大,虽然我省实行“阳光体育” 等相关政策,但大多是在校内完成,即使是在周末节假日期间,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按照家长的安排上各 种辅导班,很少抽出时间来锻炼身体;而中青年人群都是刚刚进入工作岗位或刚成家立业之时,正是人 生事业、家庭的黄金时期,还有肩负起双方赡养父母之责,抚养子女之任,所以很少顾及到自身的体育 锻炼。40 岁以上的人群之所以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因为事业和家庭已基本稳定,抚养子女的重任已基 本上减轻,有的子女已经成家立业,身边的亲人也在忙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休闲时间比较多,在加上之 前承担这么多的重任,身心疲惫,操劳过度,使得身体的机能衰退较为严重,自身的健康意识也渐渐增 强,所以很多人也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可以看出济南市市民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还不是很足,特别 是青少年和青壮年作为祖国未来的生力军, 这部分人对体育锻炼的疏远不仅是对自身健康的不利, 也不 利于民族体质的改善。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北京奥运会和全运会的召开, 济南市对群众体育的重视程 度也在日益加强,首个全民健身中心的建立,省体中心和奥体中心的建设,都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健身 场地和器材。 3.2 被调查者居住地的分布情况 表 2 被调查者居住地分布统计表 历下区 人数 比例 73 26.4% 历城区 62 22.5% 市中区 51 18.5% 天桥区 49 17.8% 槐荫区 41 14.8%通过表 2 可以看出在 276 名被调查者的居住分布相对比较的均匀,与此同时,对于调查的地点看, 历下区的健身娱乐场所相对较多。 3.3 被调查者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情况 表 3 被调查者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情况 是否听说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人数 比例 是 251 90.9% 否 25 9.1% 是否支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 是 276 100% 否 0 0%通过表 3 可以看出在 276 名被调查者中有 251 人了解或听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占被调查者的 90.9%,未听说过的只有 25 人,占被调查者的 9.1%,两者比例相差达到 81.8%,可以说《全民健身计划 纲要》在济南市的宣传做的很不错。在一些的健身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笔者发现有一些标志牌,如全 民健身场地,各种舞蹈站等,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加强,对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给予积极 的支持和好评。可以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济南市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这都得益于北京奥运会和金 恩全运会的召开,和以及国家和相关部门对全民体质的重视。 3.4 被调查者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段和体育锻炼时间的选择 表 4 选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段、体育锻炼的时间统计表 对参加体育锻炼时间段的选择 上午 下午 傍晚 46 79 239 16.6% 28.6% 86.7% 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的选择 0-30min 30min-1h 1h 以上 30 67 179 10.9% 24.3% 64.8%人数 频率/比例清晨 137 49.7%空闲时间 176 63.8% 表 5 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统计表 轻微运动 52 18.8% 小强度运动 51 18.4% 表 6 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 很少 25 9.1% 1-2 次 57 20.6% 3 次以上 194 70.3% 中等强度运动 126 45.7% 大强度运动 47 17.1%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3.4.1 对被调查者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选择时间段的分析 通过表 4 可以看出,大多数锻炼的人群都选择清晨和傍晚或是空闲时间,他们分别有 137 人,239 人和 176 人,占被调查者的 49.7%,86.7%和 63.8%,这其中大部分人群都是工作人员或是部分学生在学 习之余锻炼身体, 选择在清晨锻炼身体的人大多是坚持了很久的已经养成良好习惯的人群, 选择傍晚则 是上班族或是全家饭后散步等,充分利用傍晚的时间锻炼一下身体。而选择上午和下午的人只有 46 人 和 79 人,占被调查者的 16.6%和 28.6%,这部分人大多是老年人,一方面家中的儿孙都在忙自己的事业 或学业,在家中很孤独,另一方面在外面可以与其他人老人进行交流沟通,下棋健身等放松心情。 3.4.2 对被调查者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的时间的分析 通过表 4 可以看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里选择锻炼时间为一小时以上的最多,有 179 人,占被调 查者的 64.8%;其次是选择锻炼时间为 30 分钟到 1 小时以内时间段的,有 67 人,占被调查者的 24.3%; 选择锻炼时间在 30 分钟以内的只有 30 人,占被调查者的 10.9%。 通过表 5 可以看出,参与体育锻炼强度在微强度和小强度的有 52 人和 51,占被调查者的 18.8%和 18.4%;参与体育锻炼强度在中等强度和大强度的有 126 人和 47 人,占被调查者的 45.7%和 17.1%,共 占被调查者 62.8%。 通过表 6 可以看出,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在 3 次以上的有 194 人,占被调查者的 70.3%,很少参加体 育锻炼的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在 1-2 次的分别有 25 人和 57 人,占被调查者的 9.1%和 20.6%。 根据我国体育人口的判断标准,每周身体活动 3 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 30 分钟以上,锻炼身体活 动中等强度以上为标准,可以初步判断,济南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达到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约有 62.8%。 3.5 参加体育锻炼人群选择的体育项目和活动地点的调查 表 7 被调查者选择活动项目和活动地点的统计表 活动项目 选择频率(%) 7.9% 56.3% 27.1% 56.9% 48.2% 27.8% 19.6% 活动地点 选择频率(%) 18.2% 12.6% 36.4% 30.9% 22.9% 7.6% 4.1%游泳 登山 球类运动 跑步或散步 健身操 舞蹈类 太极类家中 街头巷尾 公园广场 社区内免费健身场地 学校操场或单位操场 专业健身俱乐部 收费体育场3.5.1 参加体育锻炼人群选择活动项目分析 从表 7 可以看出,选择频率最多的活动项目有登山和跑步或散步的,占 56.3%和 56.9%,而且在实 地调查中发现各个年龄段都有选择这种健身方式,其次是选择健身操、舞蹈的,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分别 有 48.2%、27.8%,这部分人群大多都是有专业的指导老师或是有领队的,比较的有组织性,人员比较 的固定, 其中大多是中老年人群, 其中女性居多; 选择太极类和球类运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分别是 19.6% 和 27.1%,选择太极类大多是老年人,而青年大多选择对抗性较强,比较激烈的球类运动。 3.5.2 参加体育锻炼的活动场所的选择 通过表 7 可以看出,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主要活动场所集中在公园广场和社区内免费健身场地等公 共场所, 占总人数的 67.3%, 而有 22.9%的人选择在单位或是学校的体育设施进行体育锻炼, 只有 11.7% 的人到专业健身俱乐部或是收费体育场馆进行专业性较强的体育锻炼。 虽然大多数人选择了在公共场所 进行体育锻炼, 市民很少去付费的体育场馆或俱乐部进行体育锻炼。 大多数的市民认为公共的体育设施 不够完善, 认为应该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 也希望能够有社区体育指导员知道市民进行体育锻炼。 政府的相关部门也认识到公共体育的重要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公共体育的建设和发展。 3.6 对影响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的调查 表 8 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统计表 强身健体 人数 频率 147 53.3% 交朋识友 118 42.8% 消遣娱乐 126 45.7% 兴趣爱好 94 34.1% 陪同家人,好友 64 23.1% 其他 42 15.2%表 9 影响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统计表 天气 166 60.1% 场地设施 112 40.6% 身体状况 135 48.9% 时间 157 56.9% 心情因素 94 34.1% 其他 53 19.2%人数 频率3.6.1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的调查 从表 8 中可以看出,济南市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强身健体”为首要因 素,频率为 53.3%;消遣娱乐、交朋识友和兴趣爱好也是比较大的影响因素,频率分别为 45.7%、42.8% 和 34.1%,另外,陪同家人朋友的频率为 23.1%的被调查者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3.6.2 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的调查 通过表 9 可以看出, 因为天气和没有时间是影响被调查者参加体育锻炼的最重要的因素, 频率分别 为 60.1%和 56.9%;还有身体状况和场地设施和心情因素影响被调查者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为 48.9%、 40.6%和 34.1%;其他因素只占 19.2%;可以说影响被调查者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很多相对比较的均衡。 一方面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对自己的时间和身体的健康状况应当有充分的了解, 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多向市民宣传体育锻炼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 4.结论 4.1 通过本次调查, 济南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里有 90.9%的听说过或者了解 《群民健身计划纲要》 的实施,而且 100%的被调查者支持该计划的开展,可以看出济南市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 开展比较理想, 这都得益于北京奥运会和济南全运会的召开推动了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的宣传、 开展; 在被调查者的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里男女比例分别占有 47.8%和 52.2%,性别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在济 南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有老年化的趋势, 而工作繁忙, 健身意识薄弱成为阻碍年轻人参加体育锻炼的 重要因素。 4.2 济南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在选择锻炼时间的选择上以清晨和傍晚最多, 选择上午和下午的 较少,这一趋势也符合市民的正常生活作息规律,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消遣 娱乐、交朋识友、陪同家人朋友等;影响济南市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受到时间的限制、 天气、场地设施、心情等因素。 4.3 济南市参加体育的健身锻炼的人群中选择慢跑或散步,登山,健身操的人群占前三位,舞蹈类 和球类运动也受到人们的喜爱, 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活动场所的前三位分别为公园广场, 社区内免费健 身场地,单位或学校的开放操场等公共场所,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设施虽然与先前改进和完善,但是还 是比较的简单和匮乏。 4.4 根据数据分析济南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能达到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占 62.8%,经分析,济南 市总的体育人口比例会远远小于这个数字,与国家规定的标准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5 建议 5.1 应该继续加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力度,是更多的市民了解体育活动对自身健康的 重要性,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5.2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 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 开放一些学校或单位的现 有的体育设施, 是市民能有更好的更多的运动休闲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 尽最大的可能改变体育活动场 所的落后状况。 5.3 结合济南市的地域、文化特征、全力发展具有济南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或竞赛活动,如受群众 喜爱的健身操,体育舞蹈等喜闻乐见民间体育活动,发挥体育协会、社团的组织领导作用,吸引市民参 与到体育健身中来。 5.4 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发展体育人口,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措施等,针对不同的人群的不同 情况和特点,统筹兼顾,区别对待,全盘安排,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第三阶段()已经开 展,在第一、第二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 年) (国务院 2011 年 2 月 25 日颁布) [2]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年) 发布时间:
[3]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概论》人民体育出版社
[4]卢元镇.《体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6 月 [5]陈钧等.“北京体育人口现状调查”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 年 6 月 致谢 本文能够顺利完成, 首先要感谢王老师, 王老师在论文的写作上给予笔者认真细致的知道和极大的 帮助,还有感谢孙老师,谢老师,以及在社会调查中的同学给予的无私的帮助,谢谢各位老师,同学。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论―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样锻炼肌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