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电影老八路现在死了也没政府有什么说法连看也不看一眼

为什么温岭市国民党抗日老兵又没有补助呢-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为什么温岭市国民党抗日老兵又没有补助呢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3:00:51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为什么温岭市国民党抗日老兵又没有补助呢”相关的问题,学网通过互联网对“为什么温岭市国民党抗日老兵又没有补助呢”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为什么温岭市国民党抗日老兵又没有补助呢,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战争结束后仍然蓄意破坏。前政府的功绩,现在我们既然是唯一合法政府、法制的政府是如何对待曾经为国家,应该无甚历史问题、民主的,现政府替他改正就是,现政府要继续发扬;前政府做错了事?,为何不对近70年前为国征战的士兵有个说法呢,也都拾掇个遍了!更何况参加过抗日的、为民族,又有几个分得清、心怀不轨的,前政府后继者的错误不能由所有的为政府效力者背负吧、甚至只是为前政府服过兵役的当代公民,当兵吃粮而已,真说不过去了,没有政策,现在还健在的、弄得懂意识形态,无论抗日与否,从三反五反到文革。不妨对比一下南北战争吧。正是当今政府体现大度和超越党派之争的时候,对有贡献的个人要奖励其实现在的政府应该对所有的国军老兵落实一个政策。正是体现一个现代的。前政府的缔造者我们也追认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那时国民党军队必竟也是名义上代表国家的军队,既使是只参加过对解放军作战的老兵。再说当时参军的,应该不关具体执行者个人的事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都是有不怕死的士兵和百姓敢于拼死抵抗,也都有贪生怕死之辈屈膝投降的。过去如此,现在也一样。关键在于如何让前者多些后者少些!
抗日战争时期的共产党的政策对头,那时是“放手发动群众”——就是动员全国一切民众一起抗战(包括国民党的军队及其他一切武装甚至土匪武装),发扬不怕敌人,战胜敌人的精神。
当时的共产党衡量友军的标准就一条:抗日就行,其他不予苛求。并身体力行做出榜样:对待友军以忍让为主以团结为重,但对待敌人则英勇顽强毫不客气,同时以取得的相对而言巨大战果,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中国人可以打败敌人。在打仗的同时积极做好宣传鼓动、组织工作。因而不怕死地去和敌人搏斗的中国人越来越多。
现在,我们不仅要改善武器装备,更要精神支柱精神鼓舞,决不能放弃革命加拼命的精神。一支军队,一个民族都必须有这种高昂的底气!
不光是抗日战争时人们不怕死,中国人都是不怕死的好汉!!
我军向来注重以已这长,击敌之短,其目的就是要避免无谓的牺牲,保存实力。正如一些网友说的“不怕死”不等于无谓的牺牲。
看来有必要再给大家补一课!!!!!
回想朝鲜战争,我军之所以能战胜,一靠战略思想和战术,二靠不怕死的精神,
是靠这两样才将美军的装备优势抵消了。
仅举一例,如果不是有不怕死的精神,那么按照西方军队的标准守上甘领的军队早就投降了,因为,当时牺牲的人太多了,有的连队都没人了。那样上甘领一定会丢失,朝鲜战争的历史可能会改写。
目前,我军装备整体还是落后老美许多,但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自已的优势,
即“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如果这一点也丢掉了,那么我军休已!!!!
而恰恰许多人看不上这一点,认为国外理性,孰不知外国人之所以看得起中国军队,害怕中国军队的原因就在于这一点!!!!!警惕啊国人!!
美国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美国的军事研究者们用电脑模拟得出结论,范弗里特如 果不攻五圣山,改为攻打西方山谷地,凭借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共军两个主力师(十五军四十六师和三十八军的一一二师)是抵挡不住的。他们不准备认为上甘岭的失败是输给了中国军人,因为这似乎不是人力能够做得到的,可是二流部队的四十五师可以做到。
   一、50年前的战火   
   对一个国家、民族落后的痛苦体味最深的,莫过于它的军队。  
   1952年下半年,朝鲜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对于中朝一方来说,相对于1950年底鸭绿江边的岁月,己方已经小占便宜。在严酷的事实下,连首先挑 起战争的金日成同志也已经放弃了要“统一朝鲜,解放南方”的一厢情愿的梦想,此时社会主义阵营所要面对的是:我们能不能在美帝国主义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固守住这个共CHAN主义在东亚的桥头堡?  
   尽管我们的宣传是乐观的,以至于让我们在几十年后也认为我们当时只要愿 意,就可以替朝鲜人民完成统一的大业,可是历史是会告诉人们真相的:当时的情况曾是如此的严峻。  
   彭德怀指着朝鲜地图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 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似乎只是恐吓,可是当时的事实是 在九月和十月里,联合国军连续攻下了北朝鲜人重兵把守的“喋血山岭(Bloody Ridge)”和“伤心岭(Heartbreak Ridge)”──由于朝方的扬胜讳败,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中朝一方对这两战的叫法, 只好以美方的称谓来叙述了。尽管联合国军损失了几千人,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达到了战略目的。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五圣山──美方将其叫做“三角形山”,范弗里特预计以两百人为代价,在五天内实现目标。为此他动用了美第七师、美第187空降团、南朝鲜第二师、九师、加拿大步兵旅、菲律宾营、哥伦比亚营、阿比西尼亚营等部队共七万余人的庞大兵力。  
   志愿军方面在敌情判断上出现了巨大的失误。我方把几乎所有的火炮和十五军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了西方山谷地,而五圣山方向只留下了一个连秦基伟自己也承认算不上主力的四十五师,区区一万来人。  
   《毛选》里说到,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比较有把握的比例是三到四比一。五圣山下敌方集中了六到七倍的优势兵力,至于火炮、飞机、补给等优势就 更不必说了,这场战役似乎已经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了。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点半,战斗打响。  
   范弗里特计划用一天时间夺下五圣山前的两个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这两个高地背后的□地里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岭,这场战役我方叫做“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之为“三角形山战役”。  
   美军320多门重炮,27辆坦克以每秒钟六发的火力密度将钢铁倾泻到这 两个小山包上。由于我方对敌主攻方向判断失误,在长达八个小时的时间里,前 沿部队未能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一天伤亡五百五十余人。  
   通往一线阵地的电话线全部中断,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敌人爬上前沿阵地,任由战士们各自为战。  
   这一天里,敌向上甘岭发射30余万发炮弹,500余枚航弹,上甘岭主峰 标高被削低整整两米,寸草不剩。  
   即便是这样,直到四天以后──10月18日,四十五师前沿部队才因伤亡 太大,退入坑道,表面阵地第一次全部失守。该师逐次投入的十五个步兵连全部打残,最多的还有三十来人,少的编不成一个班。  
   19日晚,四十五师倾力发动了一次反击。  
   597•9高地9号阵地上,美军在阵地顶部的巨石下掏空成了一个地堡, 我军攻击受阻。这个地堡后来再现在电影《上甘岭》里。  
   十九岁的贵州苗族战士龙世昌,闷声不响地拎了根爆破筒冲了上去,敌人炮兵实施拦阻射击,一发炮弹将他左腿齐膝炸断。目击者几十年后回忆道:“那个地堡就在我们主坑道口上面,隔出四五十公尺吧。高地上火光熊熊,从下往上看,透空,很清楚。看着龙世昌是拖条腿拼命往上爬,把爆破筒从枪眼里杵进 去。他刚要离开,爆破筒就给里面的人推出来,哧哧地冒烟。他捡起来又往里捅,捅进半截就捅不动了。龙世昌就用胸脯抵住往里压,压进去就炸了。他整个人被炸成碎片乱飞,我们什么也没找到。”  
   0号阵地上,135团六连仅存16个人,在对四个子母堡的爆破中,三个爆破组都没能接近地堡,在途中伤亡殆尽了。还剩下营参谋长张广生、六连长万 福来、六连指导员冯玉庆、营讯员黄继光、连通讯员吴三羊和肖登良。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不过黄继光没喊后来那句让四亿五千万人热血沸腾的口号:让祖国人民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他们炸掉了三个地堡,付出的代价是吴三羊牺牲, 肖登良重伤,黄继光爬到最后一个地堡前的时候全身也已经七处负伤。他爬起 来,用力支起上身,向战友们说了句什么,只有指导员冯玉庆省悟了:“快,黄继光要堵枪眼。”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迹── 血都在路途上流尽了。  
   当时的目击者大都在后来的反击中牺牲,只有万福来重伤活了下来,在医院听到报上说黄继光仅仅追授“二级英雄”,大为不满,上书陈情。志愿军总部遂撤销黄继光“二级英雄”,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我军至今仅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获得过这种级别的荣誉。  十五军战后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说道:“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也只有这样一个民族的优秀儿女,才能这样的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20日晨,敌人再度反扑,上甘岭表面阵地再度失守。四十五师再无一个完整的建制连队,21个步兵连伤亡均逾半数以上。联合国军投入了十七个营,伤亡七千之众,惨到每个连不足四十个人。美国随军记者威尔逊报导:一个连长点名,下面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延伸阅读:上甘岭惊天一幕
   首张上甘岭女兵战地照亮相战斗进入了坑道战。电影《上甘岭》里主要反映的就是这一段的故事。10月24日晚上,秦基伟将军部警卫连补充到一号坑道,120多号人,穿过两道固定炮火封锁线,连排干部只剩一个副排长,还有二十五个兵。  
   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为后方赢得了时间。10月30日,我方再度反攻。  
   我方动用了133门重炮。美七师上尉尼基惊恐地告诉随军记者:“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可怕极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地。”每秒钟一发美军就受不了了,殊不知我们的战士在10月14日面对的是每秒钟六发的狂轰。  
   5小时后,志愿军收复主峰。次日凌晨,南朝鲜二师三十一团和阿比西尼亚营反攻,发动了四十余次攻击。一天下来,全员上阵的三十一团便完全丧失战斗力,直到朝鲜战争结束也没能恢复战斗力。11月1日,美七师,南朝鲜九师再度反扑,打DAO2日拂晓反被我坚守部队打了个反击,收复597•9全部表面阵地。四十五师补充后用于反击的10个连也全部打光。11月15日南朝鲜九师 和美187空降团分五路进攻,四十五师最后一个连队增援到位,打到下午三点,连长赵黑林趴在敌人尸体上写了个条子派人后送:我巩固住了主峰,敌人上不来了。  
   当天美国人坦率地向新闻界承认:“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是打败了。”  
   先后屯过三四百人的一号坑道,只走出了八个人,下阵地的时候,又在炮火下牺牲了2个,到军部,又被饼乾和牛肉罐头撑死一个。  
   随手抓把土,数出三十二粒弹片,一面红旗上有三百八十一个弹孔,一截一 米不到的树干上,嵌进了一百多个弹头和弹片。 
  上甘岭战役,双方伤亡人数有多种说法,但是毫无例外的都有夸大对方损 失,少报己方损失的毛病。  
  我方战报:歼敌两万五千余人,十五军伤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九人,其中阵亡五千二百一十三人。 美方战报:损失九千余人,共CHAN党死伤一万九千余人。 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片3•8平方公里的山头,已经被鲜血浸透了。
  二、谁的胜利?
  彭德怀指着朝鲜地图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 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1952年9、10月间,北朝鲜部队相继丢失两个重兵把守的要隘──9月5日,联合国军攻占北朝鲜部队据守的“喋血山岭”;10月13日,联合国军攻占“伤心岭”。10月14日,联合国军挟连胜之威,进攻上甘岭,打到11月中旬,苦战之后,美国人承认失败们对朝鲜的历史,负得起责。北朝鲜人对自己的历史,却未必负得起责。  
  板门店的谈判桌上只有北朝鲜和联合国的旗帜,北朝鲜人认为南韩人不配作为谈判对手,至于中国人,如果过分突出他们的功绩,那么“主体思想”的伟大 之处如何体现?他们认为这是金日成思想,即“主体思想”的伟大胜利,所以撤 去了中国国旗。上甘岭注定要和“伤心岭”、“喋血山岭”一块被北朝鲜的历史书所遗忘。但是历史终将恢复其本来面目,我只能希望我们自己永远都不要遗忘先人们在另一片国土上为国家争来的荣誉。  
  什么叫做英雄?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可以叫做英雄。  
  整个上甘岭战役中,天上没有出现过一架我们的飞机;是役我们的坦克也没有参战的纪录;我们的火炮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敌方的四分之一,美军总共发 射了190多万发炮弹,五千多枚航弹,我们只有40多万发炮弹,而且几乎 全是后期才用上的。  
  数百万发炮弹蹂躏着这两个区区3•8平方公里的小山头,这两个在范弗里特的作战计划里第一天就该拿下来的小山头,用自己的粉身碎骨验证了人类的勇敢精神。  
  此役之后,美军再没有向我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了38度线上。这一战奠定了朝鲜的南疆北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86年出版的五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找不到海拔1061•7米的五圣山,却标出了上甘岭。  
  这就是历史的崇山峻岭,让人们一眼就看见了她:“呵,这就是上甘岭!”  
  原本是二等部队的十五军四十五师,这一战基本上打光,但是她从此昂首跨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等主力的行列,因为她的战绩是──上甘岭。  
  1961年3月,中央军委从全军中抽出三支主力第一军、第十五军、第三十八军,交由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挑选一支,改建为中国第一支空降兵军。  
  这位上将选择了十五军,理由是:“十五军是个能打仗的部队,他们在上甘岭打出了国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知道有个十五军。”  
  国家赢得了地位,从此美国人将中国视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西方人的标准是:要想成为强国,你必须击败过另一个强国的军队。将军们赢得了荣 誉,几十年后秦基伟将军踌躇满志地登上国防部长的位置,不能说和上甘岭没有一点关系。  
  历史已经记不完那一万多在战火中浴血的战士的姓名了,他们的身躯已经和 朝鲜半岛的五圣山揉和在了一起。  
  我们没有足够的大炮,甚至于没有足够的反坦克手雷,当时前沿阵地上的战士们唯一希望的是多给配点手雷,因为这个东西“一炸一片”,炸碉堡也比手榴弹威力大多了。可是,黄继光手里仍然只有一颗手雷,因为这个东西我们造不出 来,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去进口。美国人可以动用B-29去轰炸一辆自行车,而我们手里的反坦克手雷只能留给敌人的坦克,用来炸碉堡就算是很奢侈了。当年 的美国随军记者贝文。亚历山大写道:“(中国)部队进攻时,通常主要依靠轻兵器、机枪和手榴弹。只有对付最有利的目标时,才肯动用迫击炮。”  
  对一个国家、民族落后的痛苦体味最深的,莫过于它的军队。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战士──他们从不和自己的中国讲条件,没有任何奢求, 决不会因为没有空中支援放弃进攻,决不会埋怨炮兵火力不够,决不会怪罪没有足够的给养,只要一息尚存,他们就绝不放弃自己的阵地……他们甚至可以在长津湖华氏零下20度的气温里整夜潜伏,身上仅仅只有单衣;他们可以在烈火中一动不动;他们中的每个人都随时准备着拎起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  
  舞台艺术往往在现实的基础上有所夸张,比如说美国大片《珍珠港》吧,历史事实是日军损失飞机九架,飞行员二十一人,其中没有一架战斗机,但大家不妨借一部来仔细数数看看雷夫他们搞掉了多少架“零”式战斗机!可是看看我们的《上甘岭》、《英雄儿女》,可以说没有一部中的英雄事迹是编导们胡编乱造 的,如果要说不足,那只能是他们表现的还不够,不能在屏幕上完整的再现每秒钟六发重炮炮弹爆炸的震撼。  
  3•8平方公里的狭小面积,一日之内落弹30余万发;一万余人,要对抗七万多敌人;前沿阵地上,经常是一两个残破的连对抗一两个齐装满员的团,而且几乎没有炮火支援,弹药也常常补充不上,一桶水、一箱弹药、一个苹果常常 是牺牲好几条人命都不一定送得上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可以说是一个奇迹。美国人不是输给了地利。他们忘记了拿破仑一百余年前讲过的话:“中国是 一头睡着了的狮子,我希望她永远都不要醒来。”  上甘岭,不仅是一两个伟人的胜利,也不仅是几十个将军的胜利。当一个辉煌了两千年的民族破落后重新找回自信的时候,这种力量是可怕的。伟人与将军们所做的,只不过是合理的利用了这股力量。  
  上甘岭的鲜血会不会被遗忘?五十年了,灵与肉都化为了清风明月,值此五十年祭,谨以此文悼念先烈于地下,希望大家能和我一道,摒除一会儿生命中的物欲,回忆一下那个不可思议的年代 。
拜读大作,共用时一小时六十分。
强寇来犯,从来都是有不怕死的士兵和百姓敢于拼死抵抗的,也从来都有贪生怕死之辈屈膝投降的。
过去如此,现在也一样。如果今天国家有难,民族危亡,
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民族的存亡,让我们大家争当血性男儿吧!
转载此文,比较客观而全面的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军事情况。
正如作者所述,对共产党抗日情况的内容描述略少,但是作者没有像当前的某些愤青们矫枉过正,为了帮国军
找回面子,刻意贬损共军的抗日,甚至不惜造谣,诬蔑共军与日军勾结等。
全文请见附件。字数超了。
[zz] 八万里联环球网,五十键敲鼙鼓声,网上夜谈兵!【网上谈兵】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 中 国 共 产党主席毛 泽 东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 中 国 民 党总裁蒋中正
    (1) 危 亡 之 秋
  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始于一九三七年的芦沟桥事变。但日寇企图亡我中华的侵略战争早在一九三一年
的九一八事变就已开始,如今整整六十五年了。现在以钓鱼台争端为标志,日本又重新走上当年的老路。回头
重温当年的历史,吸取教训,防患未然,正是我辈之责任。从本周起,笔者将全面回顾本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
这场最惨烈的战争。
  日人欲亡我中华久矣!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道出日本帝国称霸世界的战略筹划:“今欲征服世界必先
征服中国,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九一八事变迈出了这一野心勃勃的狂妄计划的第一步。
  日本军部早在二十年代就加紧了霸占中国东北的部署。其中最著名的是谋杀张作霖事件。但由于奉天(今
辽宁)方面秘不发丧,张学良便装简从,由滦州前线秘密返沈,主持大局。而后又平息杨常之乱,宣布东北易
帜。使日寇乘机占我东北的企图失败。张少帅以国家民族为重,不肯依附于日本羽翼之下搞“五色旗在东北”
,毅然宣布易帜,使国家统一大业得以完成。功不可没,青史流芳。
  自民国革命以来,南北分裂,军阀混战,兵祸连绵,凡十六载,至此方得海内混一。若军政要人皆如张学
良将军,协力建设国家,则富国强兵,指日可待,何惧日寇武力?!可惜党国元勋们或争权夺利,或拥兵自重
,致使内战再起,给日人以可乘之机。
  当时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仅两万余人,可以就近增援的朝鲜军也不过万人。而东北军则有三十万众,且装
备精良,身经百战。所以日军不敢妄动。但关内蒋冯阎大战,老蒋顶不住冯阎联军,急请张学良入关“勤王”
。张率东北军主力进驻平津,威胁冯阎后路。联军土崩瓦解,老蒋坐稳天下。但日军乘张学良大军入关,后方
空虚之际,炮轰北大营。守军寡不敌众,伤亡惨重,沈阳沦陷。是为九一八事变。一月之内,东三省尽入敌手
。几千万东北同胞从此陷入日寇铁蹄之下十四年之久。
  内战不止,外患必至!教训惨痛,务须铭记。今钓岛争起,两岸政府唯有携手抗敌。
  过去两岸敌对尤胜今日,但关系保卫国家主权,仍能配合默契。如国军驻兵南沙太平岛,联络补给均须经
过共军控制的东沙、西沙海域,共军从不中途拦截。而西沙之战,共军东海舰队导弹驱逐舰编队南下增援,国
军也放行台湾海峡。而今保钓,传共军舰队正驶向钓鱼台海域。但台湾介于大陆与钓岛之间,共军飞机舰队必
须经过台湾空域水域。若国军不仅不予配合,反而如外界所传,与日军交换情报,使共军陷入腹背受敌之局面
,岂不是令九一八重演于今日?!但愿所传非实,亦愿两岸联手,堵住日本南下之路。否则,钓鱼台一失,台
湾便是下一块多米诺骨牌。
【附】 九一八事变 “北大营守军伤亡惨重”。  北大营守军当时确曾顽强抵抗。
  凇沪激战,双方投入百万大军。战斗最残酷时,我军伤亡每小时辄以千计,以致令双方军政长官慨叹不已
。北大营之战,我军仅数千官兵,一小时内伤亡便以数百计(见鬼兄帖),可见战斗之激烈残酷,远过沪战。
日军入营后但见尸体层迭,道路阻绝。我东北军人奋勇杀敌,为国捐躯,实乃可歌可泣也。
  另外,张学良入关,东北军精锐尽去。虽有十余万人留守,但多为地方团队,少有善战之师。且分守三省
各地,沈阳驻军,兵不满万。使日军得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 1.九一八之前的东北军是中国最精良的部队,即使十几万开到&& 关内,关外的军队对付关东军仍然绰绰
有余。关东军不仅在人数&& 上远不及东北军,而且在机械化上也远不如。东北军当时在关外&东北军在关外尚
有17.9万,关东军仅两万余人。
&& 还有二百多架飞机,包括刚从德国购买的一百余架先进的容克式&& 飞机。而关东军根本没有空军,在九一
八事变时占领机场后从朝&& 鲜来了一个飞行中队。
2.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局势已有山雨欲来之势,日军频频&& 演习,中国政府也从英美得到过警告。但
蒋介石当时抱定中国还&& 没有准备好,如与日本全面开战则必败的观点,并对国联调解抱&& 有幻想,事先说
服张学良不抵抗。
&日军在事变前已有数次挑衅行动,蒋数次电张,劝其勿抵抗。七月二十七&日则通电全国:“攘外应先安内。
”八月十六再电令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如何在东北寻衅,万勿抵抗,力避冲突。”张按照蒋的训令转示东
北&军各部严格遵守。
&& 3.九一八事变时,留守关外坐镇的容珍和张作相严令军队不抵&东北军参谋长荣臻?&& 抗,驻守北大营的
王以哲惊慌失措,也没有组织抵抗。仅有的抵&& 抗都是自发的,致使沈阳沦陷。
&& 4.北大营的守军不是“大部战死”,而是大部跑掉。机场上的&& 飞机、东北军的机械厂、被服厂和兵工
厂也尽入敌手。&北大营曾抵抗约一小时。&日军11点半开始进攻北大营,凌晨2时许,参谋长赵镇藩下令出
击。至&三时许伤亡290余人而撤出。
&北大营共三个团,290人显然不是大部。
   (2) 不 轻 言 战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日军进攻上海之国军阵地。次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下令
反击,并颁发全国总动员令,将全国划为六个战区。至此,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面展开。
  从九一八事变至八一三抗战,中间经过一二八凇沪抗战、长城抗战、七七事变及华北抗战,共六个年头。
中央政府的策略基本上是不抵抗(东北)或局部抵抗(长城、上海、华北),寻求外交解决。一再地妥协退让
的结果,一方面是日寇之得寸进尺,但另一方面也激起全国人民之同仇敌忾及得到世界各国之同情支持。
  两国交兵,关系社稷安危,民族兴衰,国家存亡。非万不得已,不可轻言战。此正所谓“兵凶战危,圣人
不得已而用之”也。故兵法有云:上兵伐谋伐交,伐兵攻城为下。是以老蒋致力寻求外交解决,而以武装抵抗
为万不得已之最后手段。此乃效兵法之常。可惜一来当时中国实力不行,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二来外交策
略运用不当。利用“中东路事件”将苏俄利益挤出东北,失去了制衡日本的力量。亲德的外交取向疏远了英美
。而德国在远东没有任何直接利益,且与日本结成盟国。所以当时中国外交上几乎处于孤立无援之境地。老蒋
后来回忆说,原计划以妥协退让争取时间,装备训练四十个德械师。成军之后,一举反攻。但为美国得知后从
中阻拦,终未如愿。可以说,战争的爆发,是由于外交的失败。但另一方面,战争的爆发,也导致外交的转机
。 进入本世纪来,英美的远东政策是保持中国之“门户开放”。英美地理上远离中国,鞭长莫及,所以最担
心与中国接壤万里的俄国独霸远东。又不愿看到中国强大。便扶植日本做“亚洲宪兵”。于是从甲午战争中暗
助日本,到日俄战争中公开支持,乃至一次大战中与日军联合作战,攻取青岛。日军占我东北,扶植伪“满洲
国”,英美袖手旁观,也是为了让日本牵制苏联在远东的力量。但八一三战起,日寇向中国腹地大举进攻,其
灭亡中国,独霸远东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英美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才开始改弦更张,支持中国抗日。这一
外交上的转折,奠定了日后赢得战争胜利的基础。
  今钓岛争起,两岸政府不轻言战,声明寻求外交解决。以在下一孔之见,并无不妥。关键是采取何种外交
手段。愚意以为,首先要两岸团结,爱国不分党派,保钓不分统独。此兵法所谓“上下同欲者胜”也。并有助
于争取美国中立。其次要警告东南亚各国:钓岛一失,台湾危矣,日人必乘势南进,南洋将唇亡齿寒。并提醒
韩俄两国:若容日本得逞,则今日东中国海之事将重演于北日本海。周边外交成功,乃是使日本不敢妄动之关
键。另一方面,是加强自身力量。成功的外交必须有强大的实力为后盾。今日本“海上保安厅”虽驱赶进入钓
岛水域之台湾渔船,但至今不敢动前去勘测的大陆船只。可见其亦有所忌也。为挫败日人造成占有钓岛的“既
成事实”,大陆船只应定期进入钓岛水域宣示主权。但海军舰队现在不宜与日舰直接武装对峙。在下拙作《海
天攻防》中讲过,由于中国海军无航空母舰编队,只能依靠岸基航空兵提供空中掩护,所以至今停留在“海岸
警卫队”的水平。大型舰只出海,若驶出岸基航空兵的作战半径,将成为敌方轰炸机的靶子。钓鱼台列岛距大
陆究竟太远。但并不是说一旦不得已而用兵,我方将束手无策。一张可以不依靠航空母舰而远洋作战的王牌是
核动力潜艇部队。此牌不必真正打出去。必要时进行一次潜艇攻击演习即可。但成功的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也。
     (3)血 战 凇 沪
  八一三凇沪之战,双方投入百万大军,激战三月,实为中日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军部为速战速决,采取“中央突破”的战略,以陆军第十一、第三师团组成上海派遣
军,向我守军大举进攻。企图迅速攻占上海,威胁南京,逼我就范。
  上海地处江海交汇、首都门户,襟带六省、总控长江,为远东金融、中国经济之中心。若将东南沿海比做
一张蓄势之弓,将万里长江比做一支待发之箭,上海便是那弦上的箭头。老蒋深知其战略地位之重要,所以一
二八凇沪抗战后,就密令在上海外围及京沪杭三角地带修筑国防工事。并委任一二八抗战将领(时任第五军军
长)张治中为京沪警备总司令,统一指挥上海、南京间防务。
  张文白不负所托,积极备战。芦沟桥战起,张治中即率五师精锐以包围态势进驻上海近郊。并于八月一日
发表《告凇沪将士书》,历数甲午以来日寇侵华罪行,号令三军“誓雪国耻”[注一]。十四日南京军委会下
达攻击令后,张部之第九集团军即向虹口、杨浦之日军据点猛攻。
  日军大举增兵。在海军舰炮配合下,在吴凇、川沙一线登陆,直扑我嘉定、罗店之阵地。妄图切断我军后
路。罗店守军为国军之精锐十八军,与日军反复争夺,双方伤亡惨重。以至日人称罗店“血肉磨坊”。战况之
激烈,可见一斑。我军之顽强抵抗,迫使日军再次增兵三个师团(第九、十三、及一零一师团,共十余万人)
。中国方面的援军也不断开到,最多时达五十余师,包括大部中央军精锐部队。蒋介石并亲自出任战区司令长
  双方沿苏州河及长江南岸相持近三月。寸土必争,血流成河[注二]。日军伤亡逾六万人,损失飞机二百
余架、战舰二十余艘。其中第十一、第三师团最早登陆的兵员伤亡殆尽,全部换成从日本国内补充的新兵。日
军不得不第三次增兵。以第六、十八、一一四三个师团组成第十军在杭州湾登陆,对凇沪前线我军进行远后方
迂回包围。并从华北战场抽调第十六师团加入上海派遣军序列,增援正面战场。至此敌军投入华中方面兵力已
达九个师团共三十余万大军。而华北战场敌军则减少为八个师团。除其国内尚有近卫、第七两个师团,敌方统
帅部已无兵可调。可惜我军已将防卫杭州湾北岸的张发奎部(第八集团军)调往前线,致使日军金山卫登陆成
功。我统帅部只好下令全线总退却。十一月十二日,上海陷落。?
 凇沪之战乃我中华民族自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起,百年来英勇抗击外敌侵略诸役中历时最久、杀敌最多、影
响最大的一次。双方激战三月。日军三易主帅、折兵六万。而我方阵地岿然不动。只是由于忽略了纵深防守,
后路被抄,日军才得以最后占领上海。此战虽说以我军撤退结束,但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
民族抗战的斗志。最为重要的是,迫使敌方将战略重心由华北转到华中,进攻方向由沿平汉路南下转到溯长江
西上。我军以武汉为中心,实行“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沿江设防,梯次抵抗。日军溯江而上,再衰三竭
。终于导致后来的战略相持。
[注一]:文告称,“自甲午一役,失地丧师,我同胞忍辱负重,而徒抱复仇雪耻之愿者,殆已四十余年矣。
乃敌自此更逞淫威,肆其凶焰,蹂躏我主权,占领我土地,荼毒我人民。
 本其岛国野心,妄标大陆政策,鲸吞蚕食,肆无忌惮。攻城 略地,何日无之?因之九一八之血迹未干,一
二八之屠杀顿 起,长城之役甫停,察绥之变旋作。忍垢含辱,今已六年; 创巨痛深,几难终日。兹复驱师
启衅,扰我平津,更且大举 动员,图占冀察。然后挥师南下,侵我中原,跃马而行,纵 横朔漠,以遂其逐
步吞噬之迷梦。我最高统帅所以认为最后 关头,抗战到底,以求最后之胜利;而举国人士所以奔走呼
号,誓死不能退让,正在此耳!”
[注二]:是役我军阵亡将士近十万人,伤亡总数当在三十万 以上。当时一个步兵师大约五千至一万人。全
线撤退时大部 只剩二千至四千人。可见战况之激烈,伤亡之惨重。李宗仁 将军叹曰:“凇沪之战,我军将
士以血肉之躯来入敌人之火 海,每小时死伤辄以千计。壮烈的牺牲,在中华民族抵御外 侮的历史上,鲜有
     (4) 晋 北 鏖 兵
  七七事变后,日军增兵华北,连陷平津。旋以第二军(西尾寿造,辖第十、十六、一零九共三个师团)由
天津沿津浦线南下沧州、德州;第一军(香月清司,辖第二十、六、十四、一零八共四个师团)由北平沿平汉
线南下保定、石门;并以第五师团(板垣征四郎)及独立第一、二、十五共三个混成旅团沿平绥线西进南口、
张垣。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我华北军民奋起抵抗,于南口、保定一线,挡住日军的进攻势头。南口、居
庸关守军汤恩伯部之十三军不顾日军炮火猛烈,飞机滥炸,坦克冲锋,顽强抗击号称精锐之板垣师团达十日之
久。后日本军部只好调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司令官东条英机,后编为第二十六师团)驰援。东条师团由外长城
线袭击张家口,守军刘汝明部不战而退。汤恩伯后路被断,只好撤退。东条、板垣两师团夹平绥线向晋北攻击
前进。我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之第六(杨爱源)、第七(傅作义)、第十八(朱德)集团军奋起迎击
。一场大战就此展开。
  时北路敌军连陷天镇、大同,向南威胁雁门关;南路敌军经广灵,向灵丘,进逼平型关。我第二战区主力
则沿内长城布防。第十八集团军之一一五师(师长林彪)誓师三原,东渡黄河后,日夜兼程,及时到达前线。
九月二十五日,我右翼之第六集团军(辖十五、十七、三十三军)并十八集团军一一五师计划分兵三路,向正
面之敌二十一旅团全线出击。是日,我一一五师主力设伏平型关前,一举围歼上千日军,将敌军拦腰斩为两截
。捷报传出,全国振奋[注一]。可惜左中两路及右路的另外两个师没有按原计划出击,被一一五师截断后路
的那部分敌军得以突围。
  十八集团军首战告捷,挡住了板垣师团的进攻势头。但东条师团之右翼部队突破我内长城防线,迂回雁门
关、平型关一线我军主力之侧后[注二]。我被迫放弃内长城防线,退守忻口。忻口战役历时近一月。我二战
区部队得到中央军之第十四集团军(卫立煌,当时为忻口战役前敌总指挥)及由河北战场退下来的十三军的增
援,与敌两个精锐师团日夜苦战。十八集团军则采外线作战,深入敌后,袭击机场、兵站、及交通线。
其一二零师攻克雁门关,伏击日军车队,歼敌逾千,将大同、张家口至忻口前线的日军运输线全部切断。一二
九师先头部队陈锡联团奇袭阳明堡机场,将敌前线空军悉数歼灭。
  是役中央军、晋绥军、八路军精诚团结,协同作战。使得日军损兵折将,不能越雷池一步,只好从平汉线
正面抽调二十、一零九两师团侧击娘子关。至此华北敌军已将其主力之半数投入山西前线。由于守军疏于接合
部之防范,敌军偷袭娘子关成功。忻口前线我军腹背受敌,只有撤退。太原遂于上海陷落之前一天失守。
  太原易手标志着华北抗战之正规作战阶段结束。平汉线我军第一战区主力退入河南。同浦线我军第二战区
主力退入晋南中条山区。而八路军五万健儿则挺进敌后,在晋察冀绥热辽鲁豫八省建立根据地。华北抗战从此
进入以八路军为主力的敌后游击战争阶段。
  上海、太原失陷,日军取得战役之胜利。但以此为转折点,日军的侵华战略开始走向失败。后人评史,多
指责我方统帅部指挥不当,两次都为敌军抄了后路,致使防线不战自溃。但少有人论及我军之英勇抵抗迫使日
军改变主攻方向,以致深陷战争泥潭。事实上,如在下前文(《血战凇沪》)所说,日军将全国战场的主攻方
向转到华中,沿长江逆流而上,终至再衰三竭。而在华北战场,日军不发挥机械化之优势,横扫黄淮平原,
直下武汉三镇;却移兵山西,苦战于崇山峻岭之间。最致命的错误是,日军进攻山西的行动为八路军驻马太行
,纵横华北开辟了道路。
  山西是阎锡山的“独立王国”,自民国以来,任外面天翻地覆,山西却稳如泰山。只要别人不打上门来,
阎锡山闭关而守,不许任何人插足。若日军不进山西,径取两河,阎锡山绝不会主动出击,反而会拒绝八路军
假道山西进军华北。八路军唯有经关中、出河南。如此,一则其后路为胡宗南所控制;二则河南少山岳之险,
不易立足,且北有黄河,难以向华北发展。日军可得以长驱南下而无后顾之忧。敌方统帅部不见及此,反妄开
凇沪战端而坐失良机于前,顿兵晋北山地而引虎出山于后。
蹉跎时日,师老兵疲。终于在战争泥潭里越陷越深。而八路军得以渡黄河、出山西,依托太行山、背靠陕甘宁
,游击八省、驰骋黄淮,终于发展到百万大军,成为日军心腹之患。
[注一]平型关之战网上曾有专文记述,故不多谈。忻口战役 时八路军尚有一二零师雁门关之战、一一五师
广阳之战,歼 敌都在上千之数,与平型关之战相若。所以唯有平型关之战 名扬全国,是因为此战乃八路军
出兵华北之首战;且是抗战 以来全国战场上第一个歼灭战。由此可见国共两军作战风格 之不同:共军以运
动战、歼灭战见长,国军以阵地战、消耗 战为主。
[注二]板垣征四郎素称名将,其所部亦号称精锐。却一挫于 南口,再挫于平型关。两次都靠东条英机援手
,方避免了颜 面丢尽。之所以东条后来出将入相,板垣始终不过一介武夫, 盖源于此。
     (5)南 京 屠 城
  凇沪战后,日军分路进犯,直取南京。我军虽曾在京沪沿线筑有国防工事,但仓皇退兵,多弃之不守。以
致敌军连破吴(兴)福(山)、澄(江阴)锡(无锡)两道防线。十一月十二日上海沦陷。十二月一日,江阴
要塞失守。四日,日军抵达南京外围防线。八日,已兵临南京城下。
  当时军事参议院院长唐生智请缨守城,临危受命。被委任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辖七十四、六十六、八十
三军、第二军团(各两个师),七十一、七十二、七十八军(各一个师),及教导总队,共十余万人。但其中
七十四、六十六、八十三军刚从凇沪前线退下来,损失惨重,不及修整补充。
各军兵力不过六七千人。七十一、七十二、七十八军系由两次凇沪抗战之主力第五军的三个师(八十七、八十
八、三十六师)“升级”。沪战三月,第五军砥柱中流,伤亡过半。
每师只剩两三千人。老蒋论功行赏,将师长升了军长,又补充了大批新兵,也不过刚刚凑足第五军战前的兵员
。但战力已大不如前。唯有教导总队(桂永清),虽仅一师编制,但下辖步兵三个旅九个团、特种兵六个团,
四万余人。全部德国装备。号称王牌中的王牌。唐孟潇依之为金陵长城,命守孝陵卫、紫金山。以七十二军(
仅有八十八师,军长兼师长孙元良)守雨花台、中华门。
  由布防兵力配备看,南京守军以紫金山为核心阵地,雨花台为主支撑点,将主力摆在东、南线,是无可指
责的。紫金山俯瞰全城,为南京城垣第一制高点。太平门依山而建,素称金陵锁钥。所谓“钟阜龙盘,石城虎
踞”。从隋灭南陈以来,历次城陷,都是此门先破。而雨花台隆起城南,屏障中华门,扼京(宁)杭国道之咽
喉,亦为兵家必争之地。敌三路围攻,中、右路之主攻方向即为此两点。
  但我军处处设防,将十万军队沿长达百里的复廓防线摆开。无预备队配置。八十八师以八千久疲之兵,当
三万虎狼之众,浴血抗击中路敌军前锋之第六师团(谷寿夫)。两个旅长及雨花台全部守军共六千官兵均战死
沙场,阵地于十二日上午易手。该师残部约两千余人坚守中华门至下午二时,亦终为日军突破。同时敌之十八
师团(牛岛)攻克芜湖、当涂,截断我军陆上退路之后,渡过长江,沿北岸向浦口急进。
而敌海军舰队已突破乌龙山要塞,溯江而上,将达下关江面。  面临被四面包围之险境,卫戍司令长官部被
迫下令全军分路突围。但唐长官弃城先逃。致使军心动摇,号令不行。
除第二军团早已在城外失去联络外,只有粤军(六十六、八十三军)服从命令,从正面敌军间隙突围成功。其
余中央嫡系部队均拥挤在下关码头夺船逃命。甚至发生七十四军与三十六师、八十八师火并。正当我军半渡之
际,敌海军舰队赶到,扫荡江面。下关一带顿成人间地狱。至天明日军大举入城之时,除部分官兵到达北岸,
十万守军大部溃散江边。  十三日,寇军入城。敌酋松井石根下令“扫荡俘虏”。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
始了。四十天内,日寇血腥屠杀我手无寸铁之和平军民三十余万。尸满京城,血染大江。
  血海深仇,已近六十载。当年之杀人魔王虽已伏法,但至今阴魂不散:祭祀参拜,大有人在;篡改历史,
时而为之;屠城血证,亦常否认。今钓岛争端又起,“帝国”幽灵再现。
我华夏子孙,当铭记历史,同仇敌忾。避免屠城之惨祸重演,不使日人之奸计得售。则民族幸甚,亚洲幸甚,
世界幸甚。     (6)鲁 南 大 捷
  南京一战,我军背水结阵,置十万大军于“死地”。唯有血战到底,击破当面之敌,方可得“而后生”。
可是为将者却临危失措,弃城先逃。致使数万官兵,束手就戮。满城百姓,惨遭屠杀。唐孟潇实在是难辞其咎
  敌占南京之后,即沿津浦铁路南北对进,企图攻占徐、兖,控制华东。然后沿陇海线西进郑州,取我中原
。南线敌军之十三师团(荻洲)渡江北上,连陷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北路敌军之第五(板垣)、十(矶
谷)两师团南渡黄河,侵我山东。
  我军以李宗仁为司令长官,组成第五战区,凭借黄、淮天堑,与敌周旋。南线桂军廖磊部奋勇抗击日军,
终使荻洲师团无功而返。但北线韩复渠弃黄河不守,致使敌军连克济南、兖州,前锋直抵鲁南。敌兵分两路:
左路板垣师团取临沂,右路矶谷师团经滕县向徐州。我军张自忠、庞炳勋部死守临沂,歼敌半万。日军精锐板
垣师团被“打残”。而滕县守军王铭章师两千官兵与日军血战。终因后援不续,全军战死。敌陷滕县后,
兵发台儿庄:直叩徐州大门,且威胁我临沂守军之后路。我军孙连仲之第二集团军死守台儿庄,与敌反复争夺
阵地,血战十一天。待我援军第二十集团军(汤恩伯)赶到,各军发起总攻击,将进犯之敌矶谷师团第三十三
旅团万余敌军大部歼灭。
  鲁南大捷前后歼敌两万余,为我军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在京沪两战我军失利之后,台儿庄之战的胜利
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我军将士坚持抗战的斗志。
  日军大本营震惊之余,决定倾全力围攻我五战区部队。共调集华北方面军之第二军四个师团、并第一军之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毛衣,特别是好一点的,如纯毛或羊绒毛衣一定不要用洗衣机洗,那样会变形或影响手感等,要用专用的洗涤剂加温水浸泡后清清用手洗涤,然后用清水过净即可。
看问题应从大局着手:朝鲜战争的背景是什么?中国经过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60多年中战争不断,建国才刚一年。清王朝、国民党留给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伟人是个什...
国民党抗日殉国将官名单
姓名 职衔 殉国时间 地点(师级以上)
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
赵登禹上...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日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