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大学排名中国招生官,他们有个项目叫寻找乔布斯每年在全球找25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他们,即世界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世界犹如舞台,这三年,他们是台上的主角。“历史”这场没有剧本的大戏,因他们的演绎而变得跌宕起伏;无论角色正反,他们的故事为历史留下了一个个惊叹号。透过他们,即可触摸世界,读懂历史。 中国论文网 /1/view-146849.htm     奥巴马      三年前,鏖战击败党内劲敌希拉里,有惊无险战胜共和党老将麦凯恩,横空出世的奥巴马在美国政治的王冠上增添了新颜色。考其成功秘诀,在于人心思变,他的“希望”、“变革”和“是的,我们能做到!”口号,简短却有力。      美国和世界的确对奥巴马寄予厚望。美国人希望他挽救下滑的经济,约束贪婪的资本家,结束恼人的海外战争;国际上则期望身世中颇有“国际因素”的奥巴马,能够修正布什时期的好斗外交,给世界带来一些和平。      然而,初入白宫的奥巴马,大手笔救市被指花纳税人的钱救肥猫,全民医保妥协太多;虽然对穆斯林世界和平喊话,但仍增兵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关系一直下滑。让人们觉得“变革”维艰,“希望”难现。      三年过去,回首奥巴马内政外交:美国金融业乱象有所改变,总算有了全民医保;在伊拉克如期撤军,对阿富汗也许以承诺。更重要的是,奥巴马虽一度犹豫,但最终还是抓住时机,借阿拉伯世界之变,保住了美国世界领导权;锲而不舍,击毙“基地”首脑本?拉登,涨了反恐士气。并着手重点转向亚太,广泛联络东盟、印度和日、韩、澳等传统国家,开始了在这个变数很多的“最有潜力地区”的经营。      这些转变,足见奥巴马虽未必给世界带来多大“希望”,但“改变”却是实实在在。      索马里海盗      没有“加勒比海盗”标志性的海盗旗,也没有传说中北欧海盗那么剽悍,单从外表来看,那些被捉到的索马里海盗,更像是生活没有着落的黑人难民。但可不能小看了他们。      从2005年开始,国际海事机构就注意到索马里海域附近,海盗劫船事件大增,到了2008年和2009年,海盗袭击事件成倍增加,“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终于引得联合国安理会专门出台决议,同意各国海军奔赴索马里海域,会剿海贼,保护商船。即便如此,到2011年11月初,索马里海盗手里,仍扣押着9艘大型船只和241名人质。      索马里海盗凶猛,实有其独特原因。这些海盗大抵由三类人组成,一是以前的沿海渔民;二是以前索马里部族的民兵,三是一些掌握诸如GPS等新科技的技术人员。这些人成为海盗的原因,源于20年前的索马里内战。政府倒台,内战纷争,国家一片混乱,海洋权利也无暇顾及,于是海洋渔场被别国侵犯,国际大公司在其海域倾倒废料,污染海洋毒死鱼群。为了保卫海权,索马里渔民利用自己对海洋的熟悉,成为“大脑”,流落的民兵则成为“肌肉”,采取海盗行径,袭击商船甚至联合国的援助物资船。后来有利可图,扩大队伍,提高科技含量,渐成规模,也真正落海为寇,以赎金为第一要务。      有统计说,索马里海盗猖獗,给全球航运造成了上百亿美元损失,其中有赎金、保险增加、安保措施、绕道航行等费用。然而国际社会除了派军舰巡逻,也无良方。如果增加商船自卫权,可能会激化矛盾,造成命案;即便抓获海盗,如何审判也是头痛之事。      很多人清楚,欲解决此问题,根本是要让索马里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然而这又谈何容易!索马里海盗,似乎正在给大家演示: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地区的无政府状态,是如何影响全球事务。      金正恩      外人还不知他应叫“金正银”还是“金正云”之时,他已是世界关注的朝鲜领导人。      去年10月10日阅兵式,站在金正日左侧的是一位穿着蓝黑色东方领袖服的年轻人,他面庞饱满,脸形酷似已故领导人金日成。他时而抬手至头顶,作军人敬礼状,时而双手轻拍,作鼓掌状,腰身挺拔,目光专注,不苟言笑。这个在一群老年领导人中格外显眼的年轻人,就是金正日的最小儿子金正恩,一名年近30的“80后”。      至此,继“金日成统帅”、“金正日元帅”之后,朝鲜迎来了“年轻的大将金正恩”。金正恩成为朝鲜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为金正日的接班人。      上世纪金日成带了金正日很长一段时间,直到金日成去世后,金正日“下一代核心”才转正。金正恩成了“新一代核心”后,其父循其祖父之路径,每次出来活动,都把他带在身边。      金正恩被明确定为“下一代核心”,以方便其动用更多权力施展才能,以聚焦声望。如今从波斯尼亚莫斯塔尔传来了金正日孙子金韩松留学的新闻,这意味着“年轻的大将金正恩”已经不再年轻了。      梅普组合      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为总理普京站台,说他是下届总统最佳人选,普京则许诺让梅氏当总理时,相信对梅普“二人转”感到意外的人极少,而觉得“果然如此”的人极多。      虽然人们常说“梅普组合”,但实际上核心是普京,梅德韦杰夫则像他的卫星。当他二人决定明年互当对方接班人时,回看梅氏当总统这三年多,其实是帮普京继续暖着这把椅子,掌管好克里姆林宫的钥匙,以便按时交还给普京。      他们的换位犹如揭开一个俄罗斯套娃。普京当年是因为连做了两届总统,碍于宪法,才祭出找人当一届“临时总统”的妙招。不过,鉴于梅普二人背景和表象的差别,却着实给外人很多猜想。与出身克格勃、处处显露强权铁腕的普京相比,出身教授、长着娃娃脸的梅德韦杰夫,曾被外界认为具有“自由主义”思想。西方希望他能够借总统宝座,羽翼丰满后摆脱普京。他亦在反腐、利比亚事务、前首富刑期等问题上,与普京口径不一,大有“独立”架势。      不过,事实证明,20年来一直追随普京的梅德韦杰夫,在总统职位上终究还是普京的管家。普京当总统期间的大势,即修正叶利钦政策、收回地方权力、打击新闻大亨、惩罚有政治野心的富豪、重拾俄罗斯大国荣光等,在梅氏当政期间,没有实质变化。      普京可能统治俄罗斯至2024年,21世纪的俄罗斯,普京烙印:支持普京的人说,这标志着稳定和强大;反对的人则说,这毫无疑问是民主的倒退,是不可持续的发展。      吴登盛      一辈子戎装,一朝脱下,换成西服领带,组党闹竞选,吴登盛终在今年2月毫无悬念地当上了总统。从此,随着军方强人丹瑞的隐退,从形式上终结了缅甸军政府。      美国“接触政策”以来,前军政府时任总理的吴登盛成了第一个与美国总统会晤过的高级政府官员。这一接触之后,促成了缅甸军政府把拖延数年的多党选举付诸实践。吴任总统后,一直软禁在家中的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终得释放,最近又释放了一大批政治犯。      吴推新政,强化与印度关系,又下令无限期停建中国公司承建的一个水坝发电项目,被视为吴有意识改变对外政策,“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图尽早打破美国和西方的制裁,改善同西方的关系。而密松水坝电站停建风波未平,另一波又起,湄公河“金三角”段中国船员13人被虐杀事件,也把缅甸牵涉进来,令人担心吴之下的缅甸,缅中关系将走向何方?      从地缘政治上看,缅甸不可能对作为其外资输入第二大国的中国视而不见。不过,吴登盛总统借民主牌,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东南亚领导人。      沃伦?巴菲特      虽然还没到盖棺论定之时,但巴菲特的确可以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      1930年出生于美国的巴菲特,五岁时投资天才就已经显现,那时他满肚子都已经是挣钱的想法,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11周岁,他便跃身股海,并购买了平生第一只股票。      从1962年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真正进入投资领域之后,巴菲特的投资标准慢慢确立,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此后,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
     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      自1965年起,巴菲特一直担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自1970年起出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他是该公司的控制人。此外,巴菲特还担任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      巴菲特日宣布,他将捐出总价达300多亿美元的私人财富投向慈善事业。这笔巨额善款将分别进入比尔?盖茨创立的慈善基金会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会。巴菲特捐出的300多亿美元是美国迄今出现的最大一笔私人慈善捐赠。      2011年巴菲特以净资产500亿美元位列福布斯榜第三名。今天,“股神”巴菲特被美国人称为“除了父亲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      卡扎菲()      42年前,中尉卡扎菲发动不流血政变,软禁国王伊德里斯一世并迫使王储放弃王位,利比亚王国被推翻,27岁的卡扎菲则成为这个国家的领袖。      此后40年里,卡扎菲以诸多惊人举动而留名国际:出访自带豪华帐篷,美女卫队,联合国发言超时并撕毁联合国文件。他还念念不忘统一阿拉伯世界,希望当上阿拉伯世界盟主,并常因此与邻国交恶;与西方先是对抗,支持打击西方的恐怖活动,2003年后一改前态,但时有反复。在国内,从1973年废除一切法律,设立总人民大会。这一切,既害了利比亚,也给自己埋下祸根。      2011年春,始于突尼斯的阿拉伯世界动荡,蔓延至埃及和利比亚。突尼斯的本?阿里流亡,埃及的穆巴拉克认赌服输辞职,但卡扎菲则咒骂反对他的民众是老鼠,并扬言要大开杀戒。国际社会做出反应,欧美则借助北约干预。最终,内外受困的卡扎菲在家乡被俘受辱而死。      回顾卡扎菲一生,当年借阿拉伯世界的民族复兴主义,推翻腐败王国,凝聚人气,未尝不是英雄。然而一旦身居高位便在部落政治和“家天下”的迷宫里失去了自我。到了21世纪,当年的民族主义已让位于追求幸福的大潮,可惜卡扎菲不信这一点。      他信?西那瓦      泰国前总理他信被迫远离媒体聚光灯已有5年,留给泰国民众最深印象的,恐是2008年归国时机场之跪,那种游子故土之眷恋,颇有意味。      他创立了泰爱泰党,2006年政变后不久被解散;他的支持者重新在“人民力量党”旗帜下集结,2007年底重返执政党。这之后,“人民力量党”又遭法院解散,他信的支持者以“为泰党”名义,再次集结,终于在2011年以大优势第三度重返执政党地位。      一个人之“强大”,或不在于其人在何处,而在于其思想在何处。泰爱泰党屡次打散,又屡次被召集在一起,其绵绵不绝之生命力在于“他信主义”,每一个被推到前台的人,都被视为是他信的代理人。先是“人民力量党”的无血亲关系的沙马,之后有姻亲关系的颂猜,现在轮到“为泰党”下的自己亲妹妹英拉,都被指为是他信的替身。      英拉只是个家族企业的总管,几无涉足政治。曼谷大水,英拉无政治管理经验之弱点,全露在眼下,辞职压力猛增。代理人弱于具体治国管理之策,不能自主践行,这也成了反噬他信威望的“毒丸”。      沙马上台后,他信得以短暂回国。现在其胞妹上台,他信想在11月回国参加12月底女儿婚礼。不过,英拉缠在“治洪”难题上,推尽外事,连APEC这样出彩的舞台也没法登高。英拉不能独立,不能在短期迅速获得民望,难以替兄解除司法障碍,这恐令他信再次考虑新的代理人选。      史蒂夫?乔布斯()      乔布斯,发明家、企业家、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前行政总裁。1976年乔布斯和朋友成立苹果电脑公司,他陪伴了苹果数十年的起落与复兴,先后领导和推出了苹果电脑、iMac、iPod、iPhone、iPad等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      在旧金山长大,十来岁时,乔布斯知道了他是一个被收养的孩子,18岁时受嬉皮文化影响去印度游历接触了禅修。独特的经历以及对电子产品的热爱,让苹果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他从投身技术产业的第一天起,就把技术与美学的结合,当成了最重要的事。      乔布斯被人打上过无数个标签,但细究起来,解读乔布斯其实有三个关键词:艺术家、人性和商人。乔布斯改变了世人对电子消费产品的观念,他沉迷于用他自己的品位,提升、改造大众品位。      苹果公司的产品都体现着乔布斯对设计与用户体验的理解,不仅是对消费者需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乔布斯挖掘出了用户潜在的需求。对人性的理解与把握,才是乔布斯能够让苹果产品被亿万消费者疯狂追逐的关键。      天才的乔布斯,目中无人,自行其是,他是一个偏执狂、爱出风头的人、佛教徒、演说家,更是一个优秀的营销大师,不但铸就了人生巅峰,而且在4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计算机、电影、音乐和移动通信,一次次引领潮流,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      改变了世界的乔布斯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的意义其实早已超越了苹果公司、苹果产品本身,他已经是这个时代的象征,是创新和梦想的榜样。但所有人都明白,天才不可复制,乔布斯只有一个。      詹姆斯?卡梅隆      2009年,技术狂人卡梅隆再次改变了电影市场。酝酿14年,耗资5亿美元,历时四年拍摄而成的3D科幻电影《阿凡达》创造了全球电影票房新高:27.8亿美元。这个数字远远超越了卡梅隆自己在1997年凭借《泰坦尼克号》创造的“全球第一票房”18.3亿美元。      《阿凡达》寄托了卡梅隆年轻时的梦想:打造一部足以匹敌《星球大战》的科幻史诗。从构筑到实现,这一梦想花费了他28年。他为这一史诗插上了梦幻的翅膀:南加州大学教授保罗?弗洛莫为潘多拉星居民创造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植物学系主任朱迪?霍尔为潘多拉植物描绘出以科学为依据的细节。一位天体物理学家、一位音乐教授和一名考古学家设计了潘多拉星的大气密度和一种三声阶的异族音乐。      这部电影也开辟了电影技术领域的新河,卡梅隆潜心研究的3D技术自此开始成为电影市场上的热矿,2D转3D的“伪3D”电影技术也应景诞生,3D风潮至今不衰。      特技师出身的卡梅隆已不是第一次以技术撼动电影市场。1989年他执导的《深渊》创造的水下特技效果堪称影史里程碑,1991年执导的《终结者2》升级《深渊》中使用的电脑影像技术,创造了让人目瞪口呆的视觉效果,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亦是不用赘言的高峰。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我在十日上午,才知道有男生向女生表白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他们已经开始秀了,秀死者至数百人,而我自己既在遇害者之列,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情侣狗的,但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单身狗们,何至于在班级里喋血呢?&br&但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我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另一个单身狗的,而又证明了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br&但情侣们就有令,说他们是“脑子有病”&br&但接着就有流言传出,说他们是自己作死作的。&br&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已使我耳不忍闻。我懂得衰亡男生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表白呵,表白呵,不在表白中爆发,就在表白中灭亡!
我在十日上午,才知道有男生向女生表白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他们已经开始秀了,秀死者至数百人,而我自己既在遇害者之列,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情侣狗的,但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单身狗们,何至于…
关键是「最美好的10年」跟「读硕读博」根本就 没-有-冲-突 啊!&br&&ol&&li&说得好像你选择不去读硕博,嗖的一下就能财务自由了,一年就有 500 多天时间旅游了,就左手一个吴彦祖右手一个金正恩了。你去问处于大学毕业以后 30 岁以前的姑娘在干什么,除了继续读书的那些,90% 都会告诉你老娘在上班啊,不上班吃土啊!&br&&/li&&li&不用上班的,那是有人养啊。有人养就不能读硕博了吗?你确定不读硕博就能找到人养你了吗?周围读博的二代啊白富美啊真心不要太多,那可是面子里子都有了。&/li&&li&读硕读博做研究的时候那么好玩,吃喝玩乐谈恋爱,想去哪个地方玩,腾出一两个星期来就可以去了,研究工作可以是弹性的嘛……看到个国际会议在好玩的国家开,好好弄个摘要投过去,中了去开会顺便玩还可以找学校/导师给你出钱……发现个某个赚钱好机会,需要点时间来弄,磨一个月洋工悄无声息就搞定了,后面再把工作补回来就是了……&/li&&li&做博后更爽,收入比在国内当医生的早期要高得多,还能攒一手的资源供未来发展,出来继续当医生后劲十足。&/li&&li&读硕博跟搞好家庭也不冲突。你就把这个阶段看成是上班,谈恋爱的谈恋爱,结婚的结婚,生娃的生娃,毫不影响。有很多人都是在这个阶段把孩子生了的。政策允许,导师也不能明确反对,不高兴还不就只有受着,还能因为你怀孕不让你毕业哦?&/li&&li&读博压力大受不了什么的,这是人的问题,反正我所在的领域里面,就只有很少数毕不了业的。大家最终都能过去的坎,必然不会是多大的坎。哦还有,上班以后的压力一点都没有更小啊。&/li&&li&你所举的那个医学博士辞职的例子,我没了解过原事件,但了解这个行业。在级别低点的医院做医生,压力会小点。要想在大医院做医生,门槛高,压力大,就是这样。读博的当然比没读博的在这个行业有多得多的选择权,但是不代表就能期待一切。在这个行业想仅仅读个博人生就一马平川了真是太天真,有的痛苦是源于与能力不相匹配的梦想。况且还生在这个&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转型和并轨的年代&/a&,规培刚开始制度化的一代本身就是杯具的一代,别怪读书,怪政策折腾。&/li&&/ol&&br&扯远了。&br&&br&读硕博的人,耽误了「最美好的10年」的人有,没耽误了「最美好的10年」的人也有,「最美好的10年」过得更美好的也有。&br&&br&问题在于,有的人身处象牙塔里,拿着父母给的生活费和名叫「奖学金」其实也算工资的东西,就把自己还当成了学生看待,忘记了其实早就是社会里一个独立个体的事实。拖延了心智成长,拖延了人生规划,以为可以等到硕博毕业那天再来考虑这些问题。&br&&br&错了。从你成年那天你就已经独立了,即便还拿着父母和财政给予的经济扶持,你想要的人生也是得全靠自己来着手构建的了。因此你得开始学习生存的技能,要给自己积攒资本,要关注将来想进入的行业,要留意未来的机会,还要寻找看得对眼的人。如果只以学生视角来考虑深造的问题,不像一个成年人一样把未来生活事业家庭纳入规划,那就很难两全了。&br&&br&======&br&更新:&br&&br&不不不,各位正在苦逼中还没读出来的不必来教育我读博有多苦,你觉得学医的读博又要上临床又要搞研究就轻松了?轻描淡写,想表达的意思是,不是说你读博你就注定什么都没了,明明就有不少人都做到了读博的同时还经营了生活和家庭,这本身就是做得到的。旅游什么的都不提了,婚育这些是基本人权,老板人好会主动照顾你,老板pushy的就会需要你自己提出来,老板混蛋的那就需要博弈了。但是遇到怎样的混蛋这些都是可以图谋的,实在不行,延毕半年、延毕一年,比起毕业的时候家庭事业都打好基础了,这点推迟算什么啊。以上说的都是女生,身边一大把鲜活的例子。但前提是,如上所说,别走一步是一步。
关键是「最美好的10年」跟「读硕读博」根本就 没-有-冲-突 啊!说得好像你选择不去读硕博,嗖的一下就能财务自由了,一年就有 500 多天时间旅游了,就左手一个吴彦祖右手一个金正恩了。你去问处于大学毕业以后 30 岁以前的姑娘在干什么,除了继续读书的那些…
这是要讨伐不良媒体的节奏嘛,我凑个热闹。&br&&br&&img src=&/d430b8e9d5daa6e531152f_b.png& data-rawwidth=&917& data-rawheight=&9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7& data-original=&/d430b8e9d5daa6e531152f_r.png&&&img src=&/5c04ea4e80b_b.jp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5c04ea4e80b_r.jpg&&&br&&br&&img src=&/a1ea8ff12d1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br&“纸糊门”事件,早段时间的新闻层出不穷,我看看都是一笑了之。&br&因为其中有些情况是不好界定的。比如欺诈,说是全实木以及实木填充门,到了后变成蜂窝纸芯板+贴面多层板。还有是没有明显标明材料,等一些商业上的行为。(这方面的曝光我是兹磁的!)&br&&br&但是后来看到越来越多,仅仅是针对蜂窝纸的误解,媒体朋友不明内里的口诛笔伐。就想要来说说了。&br&&br&&b&首先,国家质量标准对室内门,是没有对芯材填料做相关规定的,因为室内门的安全,耐用跟芯材没有太大关系,而室外防盗门的防盗系数跟填充料也关系不大,更多是外框结构,包材厚度等相关。&/b&&br&&br&&b&其次,蜂窝纸是一种开始广泛应用的新型材料,虽然“纸糊门”的称号,让它显得并不光彩,但是做很多方便的优势,比木门要优秀很多很多。&/b&&br&&br&&br&&b&&img src=&/ef38e6e1bd1bd171cdce23_b.png& data-rawwidth=&1021& data-rawheight=&11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1& data-original=&/ef38e6e1bd1bd171cdce23_r.png&&&img src=&/b9b10dfa393fe260ace88_b.png& data-rawwidth=&1004& data-rawheight=&9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4& data-original=&/b9b10dfa393fe260ace88_r.png&&&br&&br&宜家也是看到了这一技术能解决成本,结构强度,环保性的各种问题,&/b&&br&&b&已经做其产品类目中大量采用这样的材料,因此以后出现在各位用户的家中,一定不能怪宜家也不能怪蜂窝纸,这些都是清清楚楚写到产品描述里的,也是经过大量测试的。&br&&img src=&/f1c22c1d2f7_b.png& data-rawwidth=&1110& data-rawheight=&6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0& data-original=&/f1c22c1d2f7_r.png&&&br&&/b&&br&&br&&br&&br&&br&&b&&img src=&/2fdfdc0686b6caa5d2315dc5_b.png& data-rawwidth=&2160& data-rawheight=&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60& data-original=&/2fdfdc0686b6caa5d2315dc5_r.png&&&img src=&/0ca0c4a93_b.png& data-rawwidth=&2160& data-rawheight=&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60& data-original=&/0ca0c4a93_r.png&&&img src=&/64ab065ddbbaf_b.png& data-rawwidth=&2160& data-rawheight=&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60& data-original=&/64ab065ddbbaf_r.png&&以上是宜家超级工厂的纪录片,里面有详细讲到这种材料的生产和应用,说不定你们家已经有了“纸糊家具”。&/b&&br&&br&&br&&b&超级工厂:ikea
:&a href=&///?target=http%3A///watch/2749322.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atch/487&/span&&span class=&invisible&&9322.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br&&br&&br&&b&利益相关
:家具设计师 ,用过蜂窝纸板做家具。材性不次于实木。&/b&
这是要讨伐不良媒体的节奏嘛,我凑个热闹。“纸糊门”事件,早段时间的新闻层出不穷,我看看都是一笑了之。因为其中有些情况是不好界定的。比如欺诈,说是全实木以及实木填充门,到了后变成蜂窝纸芯板+贴面多层板。还有是没有明显标明材料,等一些商业上的…
问:你效忠共产中国吗?&br&
答:不。&br&&br&
问:你效忠谁?&br&
答:我效忠中国人民。&br&&br&&u&问:在本国和红色中国发生冲突时,你是否会为了美国而与红色中国作战?&br&
答:我现在不能回答这个问题。&/u&&br&&br&
问:你现在不能回答还是不愿回答这个问题?&br&
答:我现在能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如下:&b&我已说过我必然效忠中国人民,&br&而如果在美国和共产中国之间的战争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我认为这是非常可能的,那么我将站在美国这边作战。对此是毫无疑问的。&/b&&br&&br&
问:但是你将先做决定?你将决定它是否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br&
答:是的,我将做这样的决定。&br&&br&&b&
问:你不会允许美国政府为你做决定?&br&
答:不,绝不会。&br&&br&&/b&Albert Del Guercio Vs Hsue-Shen Tsien (注意下划线文字,中文版省略了这一语境)&br&&br&“Do you owe your allegiance to Communist China?” &br&“I do not,” Tsien replied. &br&&br&“To whom do you owe allegiance?” &br&“I owe allegiance to the people of China.” &br&&u&&br&Del Guercio sparred with Tsien for a moment and then demanded: “In the &br&event of a conflict between this country and Red China, would you fight &br&against Red China for the United States?” &br&Tsien parried. The situation had not presented itself. There was no such war. Again, Tsien’s lawyer protested. His client would need time to think about such a question. &br&“We will wait here six months,” Del Guercio snapped. &br&But Tsien volunteered that it would take only moments. The room fell silent. Five minutes ticked by. &br&Finally, Tsien said, “I can’t answer the question now.” &/u&&br&&br&“You can’t or won’t answer the question now?” &br&“I can — c-a-n — answer the question now,” replied Tsien, stung, “and the answer is as follows: I have already said that my essential allegiance is to the people of China, and if the war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ommunist China is for the good of the people of China, which I think is&br& very likely to be, so then I will fight on the side of the United States. No question about that.” &br&&br&“But you will make the decision first? You will determine whether it is for the good of the Chinese people?” Del Guercio asked. &br&“That decision, yes, I would make.” &br&&br&“You will not permit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make that decision for you?” &br&“No, certainly not.”&br&&br&——————&br&本次谈话的背景是,钱学森被指控为美共成员,剥夺涉密研究资格。而后钱准备回国,却被禁止出境,然后被逮捕。保释后进行了多次听证会,这就是其中一次交锋。&br&在听证会之后,听证官宣布将钱学森驱逐出境,但由于钱掌握的技术,司法部却不允许钱出境。钱被软禁五年后,才最终脱身。&br&律师本不想钱回答这个问题,钱一开始也回避了。但在5分钟的长考后,钱还是决定进行正面交锋,而听证官也显然听懂了不允许美国政府做决定的言下之意。这个回答实际上堵死了钱学森留在美国的可能。而在学术上钱是愿意留在美国的,也因此在49年申请加入美国国籍。&br&而现在的公知,只看到前面一句“将站在美国这边作战”,而看不到后面一句,更看不到钱为了自己自由意志所付出的代价。
问:你效忠共产中国吗? 答:不。 问:你效忠谁? 答:我效忠中国人民。问:在本国和红色中国发生冲突时,你是否会为了美国而与红色中国作战? 答:我现在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问:你现在不能回答还是不愿回答这个问题? 答:我现在能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回答…
基本上所有事情,坚持都最后都算你都不是虚度。&br&比如,玩dota2玩到一定程度,拿不朽盾,获得巨额奖金,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br&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玩到一半不玩了?&br&渣渣,这就是人生loser。只能说曾经是个玩家,比如说鸽P,现在他的直播,我去看了一下,只有几千人。&br&当初可是金色ID的拥有者,然并卵啊!
基本上所有事情,坚持都最后都算你都不是虚度。比如,玩dota2玩到一定程度,拿不朽盾,获得巨额奖金,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玩到一半不玩了?渣渣,这就是人生loser。只能说曾经是个玩家,比如说鸽P,现在他的直播,我去看了一下,…
家属赶快拿个主意吧,保大的还是保小的?&br&&br&/ //&br&&br&&br&&br&具体说说:&br&电视剧中,&br&孕妇分娩时出现意外,只能活一个,这时候一个医生/护士就跑出来问焦急等在门外的家属:保大人还是保小孩?&br&家属立马痛哭/纠结/争吵起来,说不定还要引起婆家娘家的纠纷。&br&&br&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医院不会出现把做选择这种事情丢给患者及其家属。&br&随手在知乎一搜,关于此类话题不少。&br&截了一个答主的回答(已告知)。&br&&img src=&/b5ba31c52a0a2a37cce5876_b.jpg& data-rawheight=&1035& data-rawwidth=&6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7& data-original=&/b5ba31c52a0a2a37cce5876_r.jpg&&
家属赶快拿个主意吧,保大的还是保小的?/ //具体说说:电视剧中,孕妇分娩时出现意外,只能活一个,这时候一个医生/护士就跑出来问焦急等在门外的家属:保大人还是保小孩?家属立马痛哭/纠结/争吵起来,说不定还要引起婆家娘家的纠纷。然而在现实生…
现代人从7岁一直读书到20多岁,不像他们的祖辈那样十二岁开始下地干活,十四就结婚,十五六生孩子,是不是少了很多人生经历?我今年34岁,小学同学已经有当爷爷的,中学同学的孩子开始相亲,20多个同学已经用各种方式结束了这一辈子。相比之下,现在上门应聘的人一半是单身硕士生,二十五六才离开学校,他们是不是也少了很多人生经历?&br&&br&答案恰好相反,教育经历完整的现代人充分利用了寿命延长带来的好处,人生比那些教育经历短的人要精彩的多。之所以有人觉得上学时间太长,是因为他还保留着祖辈的思考方式,然而我们和祖辈已经近乎是两个物种了。不久之前,有人说中国老龄化问题严重,我这样评论:&br&&br&&blockquote&哪里有老龄化?我只看到普遍的年轻化。80年代我见到45岁的中年男子,默认是要喊“爷爷”的,50多岁的人,张口难得有整齐的牙齿,60出头去世,谁也不觉得死的太早。现在四五十岁的人身强力壮,谈个恋爱也很正常,60多岁老太太和孙子一起健身健步如飞,七十多岁得了癌症,家人都尽力抢救,觉得还应该再争取一二十年的寿数,这明明是全面的年轻化啊……老龄化发不出退休金,是经济问题;政府在延迟退休政策上缺乏信用资本,是政治问题;唯独不是生物学问题。&/blockquote&&br&我们的人均寿命比祖辈多了30年,有效寿命(健壮、智力体力都达到正常标准)可能延长了一倍有余。比祖辈多一些变数是必然,多一些“准备活动”则是应该的。所以多出来的这些生命,其中十余年被我们加给了退休生活,另外近20年放在学校里,创造了我们的祖先不曾拥有的一种生活模式:&b&少年时代。&/b&&br&&br&我曾经在另一篇文章描述“少年”的出现。&br&&br&&blockquote&“少年时代”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b&现代产物&/b&,在中国甚至得说是当代产物。&b&古代人几乎都是从童年一步到成人的。&/b&即从童年那种既不承担经济责任也不承担社会责任的状态,一步就进入被人视为完全成人的阶段。那时婚龄早,十三四岁娶亲生子的情况常见,就是和这种文化的一种互动。而究其根源,是因为那时大部分人都从事简单的农业劳动或手工劳动,不经长期的标准化训练即可融入主流经济生活;同时平均寿命低,必须有更快的生命节奏。&br&&br&90年代初,我在一个纯农业经济的偏僻山村读小学,发现大部分6年级同学都在平静地讨论毕业后的去向。比如说到县城批点小商品去某几个村贩卖,或是学个木匠活。再就是安心回家种玉米,先在同学里号下一个媳妇,叫长辈去说媒是正经………我这个旁听者却一心只考虑能否和初中新同学玩到一起,十年后方觉得当年的谈话令人不寒而栗。&br&&br&这反映的就是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思考方式的不同。&b&我拥有可预期的少年时代,我的许多农村同学还没有。&/b&在农业社会,上层社会的子弟固然不必十几岁就去种地,但在成年之前,生活环境基本都是在宗族内部,读书也多在族学。等到真正迈出家门那天,也是立刻被人视为成年人,毫无过渡。所以现代人怀旧,大多指向故乡,而&b&故乡的含义又多半是自己读中小学的地方&/b&,口音的源头往往是小学语文老师和同学。&/blockquote&&br&换个角度说,受教育时间的增加,意味着少年时光被“拉长”,更迟地进入真正的成人阶段。我们可以一方面提高自己,一方面不急着做出人生抉择。实际上,提高的幅度越大,最后的选项就越多。这正是人类进步的主要方式。&br&&img src=&/f4122feefcf2e5da92d4c5a28ceffec6_b.jpg& data-rawwidth=&849& data-rawheight=&5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f4122feefcf2e5da92d4c5a28ceffec6_r.jpg&&&br&&a href=&///?target=http%3A///data/45868.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郑也夫:社会化与幼态持续――阅读生物学札记之八&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lockquote&&p&什么是“幼态持续”?&/p&&br&&p&低等的哺乳动物大多生命周期短,头小,社会行为简单,孕期短,每窝产仔多,幼仔出生时发育不全。而高等哺乳动物大多生命周期长,头大,社会行为复杂,孕期长,每胎产仔少,幼仔出生时发育良好,已具有一定的能力。人类是个令人费解的例外。他的生命周期不是最长也算很长,他的头最大,社会行为最复杂,每胎产仔最少,而出生时发育不全,出生后的成长期最为漫长,竟达十七八年。大象在出生十一年内发育成熟,在子宫内的时间竟长达二十二个月。人类的孕期只比猩猩长几天。而“人类的脑出生后的六个月才达到黑猩猩出生时脑所占的比例”。“与其它灵长类相比我们是以蜗牛的速度在成长和发育。”&b&相对于发育速度,人类的孕期显然太短&/b&。生物学家估计,如果人类的孕期与生长期合乎比例的话,婴儿在子宫中还应再呆上七个月至一年。&/p&&br&为什么大自然把人类的新生儿过早地暴露在危险的世界中,是一个令生物学家们备感刺激的问题。多数解答者认为,人的头颅的尺寸与妇女产道的尺寸的矛盾导致了这一结果。本世纪最出色的灵长类解剖学家舒尔茨说:“当选择肯定有利于具有大盆腔的雌性时,选择无疑也不会利于孕期的延长,或至少不利于无限大的新生儿。”利基说,骨盆开口增大以适应脑子的增大,但是两足行走的工程学的需要为之设定了限度。实际上人类生产的胎儿已经过大,因而成为分娩最艰难的动物,它只好在婴儿远未成熟时生产。古德一语概括:“&b&人类的婴儿是胚胎&/b&”。正是人类的“早产”&b&导致了“幼体持续”(neotenic),即漫长的幼年成长期。&br&&/b&&br&&img src=&/e7a18aff31bb5d477f87ff30c0c683f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7a18aff31bb5d477f87ff30c0c683fc_r.jpg&&&br&&p&这一特异发育过程,即人类超长的成长期,激活了当代生物学家以及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去思考其非同凡响的后果。波特曼说,这种提前出生必定符合心智的功能要求。他认为,人类作为习得的动物,需要离开黑暗的无争无扰的子宫,以易变的胚胎,去获取子宫外环境中丰富的影像、味道、声音和触摸。博金说,如果生长中的儿童和成人的身体尺寸有大的差别,则儿童可以更好地向成人学习,可以建立起师生关系。如果幼儿身材是按照与猿相似的生长曲线所能达到的高度,则可能产生对抗而不是师生关系。利基说:“人类通过强化的学习变成人,人类不只是学习维持生存的技能,而且还学习传统家族关系和社会规律等,也就是文化。&b&文化可以说是人类的适应,儿童期和成熟期的不寻常的形式使这种适应成为可能。&/b&”迈尔则说:“人和一切其它动物的区别在于其行为程序的开放性。道德规范是铭记在幼婴的开放性行为程序内。人类的这一开放程序的巨大容量才使道德的形成成为可能。在幼年期奠定的基础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维持一生。”&/p&&br&&p&可以说,&b&如果没有了“幼态持续”,“社会化”将难于进行&/b&,幼儿园、中小学教育和同期的全部非正规教育都将难于顺利地进行,人类的道德将不复存在,人类整个的文明将是另一番模样。&/p&&/blockquote&&br&简而言之,人类的整个学生时代都是这个“幼态延续”的过程。人类的寿命越长,社会越复杂,我们越需要拉长这个“幼态”。否则的话,整个社会无法提升效率,个人的生活也不会更精彩。&br&&br&&img src=&/1b895bc45bacbbd4cf595c_b.png& data-rawwidth=&639& data-rawheight=&3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9& data-original=&/1b895bc45bacbbd4cf595c_r.png&&&br&更何况博士的生活方式并不限于学习。博士生在很大程度上要参与人类科学边界上的科研,已经身处职业化工作和学校的中间层次,算是一个高端的实习兼创新阶段。其他的成人社会活动,如交友、婚恋生子,赚钱都可以同步进行,所以正常来说读博士应该不会比同龄人多什么遗憾。&br&&br&进一步分析,“三十而立”这个概念在人类社会里也是个新鲜事。原始社会,人活到十几岁就自动成为成年人,结婚生娃打猎采蘑菇,20出头就到了平均寿命。30岁的人要么是死人,要么是德高望重的部落长老,不存在“成熟的中年人”这个概念。只是到了农业社会的中期,铁器普及稳定了食物供应,纺织品稳定了体表温度,煮熟的食物减少了感染概率,人的预期寿命才逐渐上升,只要不死在幼年,就有很大的概率活到四五十岁。生理上的成年人从此分成了两种人:成熟的中年人和“尚待成长”的年轻人。&br&&br&知乎有个答案说的不错:&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一到夏天就很容易回忆起学生时代的记忆? - 张林若愚的回答&/a&&br&&br&&blockquote&&p&&strong&十几岁的记忆那么深,是因为这段时间对我们的祖先而言生死攸关。&/strong&&/p&&br&&p&我们祖先一辈子的生活圈子非常小,基本固定不变,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和其他人有着深度的接触,彼此熟悉,并且在同一个群体中过完自己短暂的一生。&/p&&br&&p&这意味着一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往往在青少年初期就已经决定了,并且之后很难有机会改变。&/p&&br&&p&他会是一个好的战士还是一个好的猎人?他在异性中受到多大的欢迎?有多少交配机会?他的品性和能力是否值得托付?——这些问题统统都在十几岁时就有了一个&盖棺定论&。&/p&&br&&p&对我们的祖先而言,如果他在18岁时被大家认为是一个卢瑟,那么他可能一辈子都只能做一个卢瑟了。这十几岁的竞争,简直就是一辈子成与败的豪赌。&/p&&/blockquote&&br&换句话说,年轻人的生活才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人生,是基因预期中的人生,是梦想和生活结合最紧密的阶段。之后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成熟”的中青年生活,是我们用农业技术制造的“非自然”阶段。&br&&br&所以我们往往在年轻的时候把一切的梦都做够了,然后被安排一个自己多半不喜欢的选择,承担起成人的一切责任,去过枯燥而单调的生活——这段生活本来就在上帝预期之外。我们的梦想和怀旧也往往会指向之前的校园,无论你是否承认:&br&&br&&blockquote&&p&随着工业化出现的新式校园文化并没有多少历史渊源,在西欧大概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形成的标志是大学成为革命策源地而不仅仅是革命的积极参与者。在中国或者说华人世界,校园文化的历史不过几十年,标志性事件是金庸小说的出现和流行&/p&&br&&p&……伪造的历史均不影响金庸小说的销量,因为读者阅读的重点并不在此。除了觉得整体上的历史背景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气氛外,没有人去追究作品的细节。笑傲江湖没朝没代,也不影响作者的阅读兴致。真正的原因是:金庸小说在他自己和读者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抓住了读者在校园文化和现实社会中矛盾的心理。所以因时而兴,成为20世纪的名著系列。&/p&&br&&p&金庸的主角可能从任何地方出现,令狐冲来自华山绝顶,张无忌生长在北极火山岛,段誉拥有皇家宫殿,郭靖只知道蒙古草原。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正式进入江湖之前,一定拥有一个宁静、简单、却又能学一身本领的环境。&/p&&br&&p&一般来说,这个环境的物质生活不一定太好,但绝对安全、温情。主角在这个环境里不光要学文学武,还会确立贯穿一生的基本善恶观。这个环境里不一定有他的初恋,但至少可以确定他对爱情的看法。比如说韦小宝的妓院和虚竹的少林寺。这个生活环境还往往是个门派,有明确的师徒传承,有同学(师兄师弟小师妹)和教材(紫霞秘笈?)。等到主角或同学学到一定程度,现在的师傅无法让他们再提高,一般就有新情节出来,让他们改投更高的门派——凡是在义务教育体制下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这描写的是什么。&/p&&br&&p&&b&60年代就基本完成的金庸作品,到80年代中期才开始在大陆成为平民读物,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等中学教育的普及来提供读者群……&/b&江南等人的《此间的少年》、《我的射雕时代》,就完全是把金庸的人物放到了现代的校园环境里描写。结果场景转换没有任何唐突之感,读者可以感觉到这些人物似乎本来就该生在当代的校园,拥有和自己相似的生活环境……人物出自金庸各个长篇的小说能命名为《此间的少年》,这说明了武侠的本质。&/p&&/blockquote&&br&如此说来,读硕读博的人,实际上比不读博的人更“复古”,更符合人的“本性”,从而过的更精彩。因为他们在基因预期的30年寿命里保持了生活的连贯性,可以在参与社会生活的同时不至于过早地陷入琐碎的细节,同时给未来的生活增加了更多的选择。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读博的人生都应该更丰富。&br&&br&60年前,读小学曾经是中国人的奢侈品,50年前读高中是奢侈品,20年前大学是奢侈品,现在博士生的生活是中国人的奢侈品。再过一两代人,随着社会越来越复杂,创造性劳动越来越多,或许博士生的生活也会像大学教育、中学教育一样普及,30岁才正式开始到企业应聘将成为人生常态。到那时候,你这个问题可能就像当代人问&b&“一直读书读到大学会不会少了很多人生经历?”&/b&一样荒诞。&br&&br&当然凡事有例外,某些人被应试教育玩坏了,把博士当做一个有明确目标的培训,像本科生甚至中学生那样去“读”博士。只求皓首穷经,寻章摘句,不求独创性研究,更不知道如何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为了一个博士文凭天天像高三学生一样复习,耽误了生活的其他部分也在所不惜。结果毕业的时候,30多岁,无妻(夫)无友,只读过本专业的书,只认识学校的路,甚至除了毕业论文外都不会写文章(不夸张,我还见过一个连QQ都不会用的留洋文学博士)。这样的人,就算不读博士,生活体验也不会丰富吧……当然这样的博士只是少数,但肯定是最吸引八卦段子和媒体目光的少数,所以才会有题主的疑问。&br&&img src=&/c82f2f7e413c9dc7b81cc01a1a26f524_b.png& data-rawwidth=&523& data-rawheight=&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3& data-original=&/c82f2f7e413c9dc7b81cc01a1a26f524_r.png&&&br&&b&第500个答案献给这个“少年心”的问题&/b&&br&&br&——考研未果的学渣马前卒&br&&br&&img src=&/5342fbe1ff4e49e79979a_b.png& data-rawwidth=&658& data-rawheight=&3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8& data-original=&/5342fbe1ff4e49e79979a_r.png&&&br&相关答案:&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有的人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干的职业多元化,什么都懂的样子,但却一直没有出人头地?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意识到自己不再年轻的?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能否用一百字写清楚你最想要的生活?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劝说28岁已婚女儿放弃去西班牙读书,回家生小孩过正常人的生活?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80、90 年代的青少年放假是怎样娱乐的? - 马前卒的回答&/a&
现代人从7岁一直读书到20多岁,不像他们的祖辈那样十二岁开始下地干活,十四就结婚,十五六生孩子,是不是少了很多人生经历?我今年34岁,小学同学已经有当爷爷的,中学同学的孩子开始相亲,20多个同学已经用各种方式结束了这一辈子。相比之下,现在上门应…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平行宇宙并不是科幻小说作者灵机一动创造出来的概念,而是科学家们根据观测到的事实以及各种宇宙理论进行推理的结果。&br&&br&由于各式各样的宇宙理论有很多种,所以关于平行宇宙的理论也远远不止一种。&br&&br&在英文版维基百科Multiverse这个词条下面,可以看到有人把平行宇宙理论分成了多达九种不同的类型。&br&&br&在这些理论中,有一些相对简单易懂(例如视界平行宇宙),另外一些稍微琢磨一下也能大概明白(例如爆胀平行宇宙)。但是,还有一些诡异的平行宇宙理论格外地令人费解,尤其是那些跟弦论有关的理论,简直就像是一个科学家连续灌下两瓶伏特加之后的胡言乱语。&br&&br&答主在这里尽力给大家简单介绍几种平行宇宙理论,希望能够抛砖引玉。&br&&br&好,我们开始。&br&&br&&b&1)视界平行宇宙&/b&&br&&br&这是所有平行宇宙里最简单易懂的一种,就让我们从这个开始讲起。&br&&br&请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有一个位于地球上的人正在仰望夜空中的浩瀚宇宙,那么他可以观察得到整个宇宙吗?&br&&br&
答案是否定的。这并不是因为他的仪器不够先进或是他观察的时间不够长。这 是由宇宙的特性所决定的。&br&&br&由于光的传播需要时间,而宇宙的年龄只有137亿年,所以无论使用多么先进的仪器,我们应该都只能观察到距离我们137亿光年以内的宇宙。 并且这个数字还没有考虑到宇宙的膨胀。由于宇宙在不停地膨胀,所以在这束光走完137亿光年的距离的同时,发出这束光的天体也在离我们远去。当这束光达到我们的眼睛时,这个天体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不止137亿光年了。考虑到这个因素后,科学家们把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最远距离调整到了410亿光年。&br&&br&以地球为中心,以410亿光年为半径画一个球面,这个球面就是我们的宇宙视界(Cosmological Horizon)。&br&&br&这个视界外的区域是我们永远无法观测到的宇宙,因为光还来不及从那里到达地球就已经离我们远去了。由于任何物体移动和信息传递的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对于视界外的宇宙,我们不仅无法观测,也无法对它施加任何影响。&b&也就是说,视界外的宇宙跟我们是完全相互独立的。&/b&&br&&br&这里可能有人会发现一个逻辑上的漏洞。我们刚刚不是说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吗?那为什么上面的那个天体可以在137亿年的时间里跑到距离我们410亿光年的地方去?这运动速度明显是超过光速的!&br&&br&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所说的物体的速度,指的是&b&物体在空间中移动的速度&/b&。上面的这个天体跑到距离我们410亿光年的地方去,是因为&b&空间本身在膨胀&/b&。&br&&br&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你可以想象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在它的东西两端各生活着一小群蚂蚁。这两群蚂蚁都认为自己呆在原地没有动,但随着气球的膨胀,它们之间的距离却在不断增大。&br&&br&一天,住在东边的这群蚂蚁想要知道气球上是否还有其他蚂蚁,于是派出了它们中爬得最快的一只叫做博尔特的蚂蚁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在这个气球上,任何物体移动的速度和气味飘散的速度都无法超过博尔特的爬行速度。带着对新世界的期望,博尔特出发一路向西爬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br&&br&博尔特永远也到不了气球的另一边。虽然博尔特一刻不停地以最快速度爬行,但由于气球膨胀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它的爬行速度,它与西边另一群蚂蚁之间的距离反而越来越大了。所以博尔特永远也不会知道在气球的另一端是不是还住着一群蚂蚁。换句话说,西边的这群蚂蚁处于博尔特的宇宙视界之外。这两群蚂蚁无法以任何方式影响到对方,它们甚至永远无法知道对方的存在。它们所生活的世界相当于两个平行宇宙。&br&&br&现在,想象有一个无限大的气球,上面生活着无数群蚂蚁,每一群蚂蚁都位于其他蚂蚁的宇宙视界之外。那么,这些蚂蚁就相当于各自生活在无数个平行宇宙之中。&br&&br&我们的处境就类似于气球上的一群蚂蚁,生活在一个半径为410亿光年的球形宇宙中,无法知道在这之外还有多少个其他的球形宇宙。&br&&br&看到评论区有很多关于这个宇宙视界的疑问,在这里补充说明两点。 第一,这个宇宙视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比如再过5亿年,当宇宙的年龄到了142亿年的时候,我们的宇宙视界也会随之扩大,因为我们可观测到的『空间区域』变得更大了。第二,目前的观测表明,从70亿年前开始我们宇宙的膨胀速度就不断地在加速。这样一来,虽然我们宇宙视界的『空间区域』会逐渐增大,但由于其他星系在不断加速离开我们,在若干亿年后一些目前在我们宇宙视界中的星系反而会退出我们的宇宙视界,进入到一个我们永远也观测不到的宇宙区域中去。&br&&br&可能有些人对上面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他们更关心是否有另外一个自己正在一个平行宇宙中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br&&br&如果,只是如果,我们的宇宙是无限大的,那么将存在无数多个平行宇宙。而由于每个平行宇宙中的粒子数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给观测的精度设一个上限的话,所有粒子排列方式也将是有限的。当然,每个平行宇宙中的所有粒子的所有可能的排列方式会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大的数字,大到人类根本无法理解,但它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你试着把有限多个粒子排列放入无限多个平行宇宙,那么必然的结果就是一定会有排列方式一模一样的宇宙。就好像你只有四种不同颜色的袜子,如果要在五个抽屉里各放一只的话,那么一定有两个抽屉里的袜子颜色是相同的。&br&&br&在这种情况下,在无穷多个平行宇宙中都将会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你,他们做了每一件你做过的和你没有做过的事。一个世界中的你刚娶了Angelababy,一个世界中的你刚拿了世界杯,还有一个世界中的你发动了世界核战。&br&&br&不过这些都跟你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才叫平行宇宙么。&br&&br&&b&2)暴胀平行宇宙(Inflation Multiverse)&/b&&br&&br&这种平行宇宙理论可以看做是上一种的升级版。&br&&br&1964年,人们在宇宙中发现了无处不在的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这些微波辐射是宇宙大爆炸中产生的残留物,因而也成为支持大爆炸理论的有力证据。&br&&br&但是当人们试着测量这些微波辐射的温度时,问题就来了。无论我们测量宇宙中来自于哪一个方向的微波辐射,它们的温度都几乎是一样的,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稍微琢磨一下,你就会觉得这个现象实在是非常地奇怪。&br&&br&想象一下,当我们站在地球上时,在我们左边137亿光年的地方有一个地点A,在我们右边137亿光年的地方有一个地点B。那么,地点A和地点B之间的距离是274亿光年。也就是说,一束光从地点A传播到地点B所需要的时间比宇宙的年龄还要长,所以这两个区域是无法对另一方造成任何影响的。那为什么地点A和地点B会有着相同的微波辐射温度呢?如果仅仅是地点A和地点B的微波辐射温度相同,那也许还可以用巧合来解释。但是在我们的天空中有无数的地点A和地点B,它们的微波辐射温度全都一模一样,这就无法用巧合来解释了。&br&&br&你可以想象有一栋大楼,里面有100个房间,每个房间里放着一杯咖啡。你走进每一间房间对里面的咖啡温度进行了测量后,惊讶地发现它们的温度竟然是一模一样的。这已经不能用巧合来解释了。你只能合理地推测,这些杯子里地咖啡曾经都在同一个咖啡壶里,在充分搅拌均匀后才被人分别 倒入到100个咖啡杯里,然后又被端到了100个不同的房间中去。&br&&br&这有什么问题吗?大爆炸理论不是本来就假设在宇宙诞生的时候所有的物质都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吗?这个狭小的空间不就正是那个咖啡壶吗?&br&&br&问题在于,把咖啡壶里的咖啡搅拌均匀需要一点时间,而标准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并没有给这个过程留出足够的时间。在标准的大爆炸模型中,宇宙诞生后的物质还来不及建立热平衡就被抛到了遥远的地方。这个矛盾被称作视界问题(Horizon Problem)。这也是标准的大爆炸理论中的一个漏洞。&br&&br&为了填上这个漏洞,有人对大爆炸理论又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暴胀宇宙理论(Inflation Theory)。&br&&br&在暴胀宇宙理论中,宇宙并没有在大爆炸之后立刻开始快速膨胀,而是先等物质和能量在一个极小的空间里『搅拌』均匀之后才开始了一次剧烈的膨胀, 时间大约是在大爆炸后的0.000……0001秒(小数点和1之间有35个 零)。这次剧烈地膨胀持续了极为短暂的一刻(不到0.000……0001秒,小数点和1之间有31个零),但膨胀的速度却大得吓人。在这短短的一瞬中,宇宙膨胀了10^26倍之多。(谢谢评论区中的李文涛指出了原文中的一个错误 )这也是为什么这种理论被翻译为『暴胀』宇宙理论。在经历了这次剧烈的膨胀之后,宇宙的膨胀速度突然又放缓了,继续以一个『较慢』的速度持续膨胀,直到今天。&br&&br&在这个理论中,宇宙就像是一位耐心的公交车司机,在开车前先跟乘客确认好:『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温度都一样了吗?物质都均匀了吗?都好了是吧,开车!』&br&&br&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宇宙不是公交车,可以说停就停说走就走。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这次暴胀,又是什么东西使它停了下来?这些都需要科学家给出一个解释,哪怕只是理论上的。&br&&br&为了解释暴胀产生的机制,科学家们创造出了暴胀场(Inflation Field)这样一个概念。暴胀场可以产生一种排斥力,从而推动整个宇宙快速地膨胀。并且随着宇宙中的空间越来越大,暴胀场还会进一步产生更大的排斥力。至于为什么暴胀场会有这样的性质,我们作为普通读者就没有必要深究了,因为它本身只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概念。科学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设然后再对其进行验证的过程。&br&&br&好,我们现在有了暴胀产生的机制。但如果暴胀场可以产生如此之大的排斥力,那又是什么让它停了下来呢?回答这个问题似乎比回答暴胀场产生的机制要更加困难。写到这里,我仿佛可以看到所有质疑暴胀理论的科学家们像《秋菊打官司》的女主人公一样执着:『不行,你得给俺一个说法。』&br&&br&针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是:暴胀宇宙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也永远不会停止。在你读到这个句子的时候,整个宇宙仍然处在一刻不停的持续暴胀之中。&b&暴胀停止的地方,仅仅是我们所在的这一小块区域而已。&/b&这个理论叫做永恒暴胀理论(Eternal Inflation)。&br&&br&想象你正在给你的手机贴膜。在正常情况下,手机膜应该是和屏幕紧密贴合在一起的。但是偶然地,手机膜和屏幕之间会出现一个小气泡。这个小气泡的出现是由一些小概率事件引起的,比如手机膜上有灰尘,或是你贴的时候用力不均匀。总之,这个小气泡是你在贴膜过程中会偶然出现的一小块异常区域。现在,想象你在给一个无限大的手机贴膜。尽管你很小心,但是在手机膜和屏幕之间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无数的小气泡。&br&&br&在永恒暴胀理论中,宇宙的暴胀永远不会停止。但是,由于某种量子机制导致的随机性,在宇宙中的一些地方暴胀很偶然地停止了,你可以把这些地方想象成我们刚刚讲过的小气泡。在这些小气泡中,暴胀场的能量转化成了粒子,粒子又形成了物质,物质形成了星系。在其中的一个小气泡里,这些物质中的一小部分形成了太阳、地球、以及你和我。&br&&br&这样的小气泡被称为口袋宇宙(Pocket Universe)。按照暴胀理论的说法,整个宇宙中有无数多个这样的口袋宇宙,而我们就生活在其中的一个之内。在我们与其他口袋宇宙之间,是永远处于暴胀之中的宇宙空间(你可以再想一下前面描述过的暴胀的速度)。&br&&br&在这持续暴胀的宇宙空间中,每一秒钟都有新的口袋宇宙被随机地创造出来。&br&&br&&b&3)那些跟弦论有关的平行宇宙理论&/b&&br&&br&在这里要再说明一下,跟弦论相关的几种平行宇宙理论的推理过程答主基本上都看不大懂。至少没有懂到能明明白白地讲给别人听的程度。&br&&br&所以,这一部分答主决定果断放弃讲解,以免误导大家。这里仅对这些平行宇宙理论进行一下最简单的描述。&br&&br&前面讲过,弦论中的很多概念都像是一个科学家喝多了之后的疯言疯语,比如宇宙时空是10维的,比如所有的粒子都是由一根振动的弦构成的,不同的振动模式对应不同的性质。除了弦之外,弦论里面还有膜,从1维膜,2维膜一直到9维膜。……我估计我再说下去你们就要打着哈欠关闭这个页面了,所以我们直接跳到结论吧。&br&&br&总之,某些版本的弦论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膜之中。宇宙中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三维膜,跟我们所在的三维膜堆叠在一起,好像一层层摞起来的饼干。不同的膜就代表不同的世界,但是显然弦论中的某些计算表明所有的粒子都无法离开自己所在的三维膜,所以我们无法进入其他的平行世界中去,尽管在另外一个维度上我们可能相距只有一毫米。在弦论中,&b&只有引力可以不受这种限制&/b&,自由地达到其他的三维膜。这叫做膜平行宇宙(Brane Multiverse)。&br&&br&&b&4)量子平行宇宙理论&/b&&br&&br&这一部分我们讲一下量子平行宇宙,顺便聊一聊那只让很多人都搞不清楚的薛定谔的猫。&br&&br&只要在家里找到一根蜡烛、几张纸,再加上一把裁纸刀,你就可以在家里完成人类科学史最重要的实验之一——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这个实验的设置很简单,一个点光源所发出的光在通过两条狭缝后,被投射在 一个背景板上。当通过狭缝的光到达背景板上时,所投射出的并不是两条光带,而是 许多明暗相间的条纹。&br&&br&&img src=&/cb068040efbc83d5bf2571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b068040efbc83d5bf2571_r.jpg&&&br&&br&出现这种明暗条纹的的原因是因为光是一种波。当光通过两条狭缝后,相当于在两个狭缝出口处产生了两条新的波。这两条波在背景板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干涉。在明条纹处,两条光波到达时它们的波峰刚好叠加在一起,波的强度加大,所以产生了较亮的条纹。而在暗条纹处,两条波的波峰和波谷刚好抵消,波的强度减弱,形成了较暗的条纹。下面的这张图所表示的就分别是这两种情形下波的叠加。在图片中,上面两条同相的波叠加形成了一条振幅更大的波,而下面两条反相的波叠加后刚好相互抵消。&br&&br&&img src=&/f52ed28cbebe9_b.jpg& data-rawwidth=&375& data-rawheight=&3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5&&&br&&br&这个实验最早是由托马斯·杨在1801年完成的, 他通过这个实验向人们完美地展现了光的波动性。 (在这里插一句,这个杨就是我的另外一个回答里曾经差点破解了古埃及文字的那个杨。)&br&&br&在杨完成这个实验一百年后,也就是在20世纪初,随着量子理论的兴起,人们发现诸如电子这样的微小粒子居然可以也体现出波的特性。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人们可以用电子代替光 来进行双缝实验。在电子双缝实验中,被发射出来的电子会先通过一块开有两条狭缝的板,然后落在一块感光屏上。&br&&br&实验刚开始的时候,通过双缝的电子会随机地落在感光屏上,似乎并没有规律。但随着落在感光屏上的电子越来越多,一条条明暗相间的条纹就逐渐显现了出来。在明条纹处有较多的电子落在了感光屏上,而在暗条纹处只有较少的电子落下。下面的五张图片显示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落在感光屏上的电子分布:&br&&br&&img src=&/82e24a679ea8ee518b15df_b.jpg& data-rawwidth=&310& data-rawheight=&8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0&&&br&电子在感光屏上的这种分布模式,简直和杨的双缝试验中光的干涉条纹一模一样。 如果将两条狭缝中的一条关闭的话,这种干涉条纹就立刻消失了。这说明通过两条狭缝的电子 以波的形式产生了某种干涉。&br&&br& 在经典物理学中,电子作为一种粒子,它的运动轨迹被理解为类似于炮弹飞行弹道或是行星运行轨道一样的东西。但在电子双缝干涉试验中,这种粒子却表现出了一种光波一样的波动性。但这还是不是这个实验最令人费解的地方。在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中,最令人费解的是下面这个事实(请大家认真读三遍):&br&&br&&b&就算人们把电子一个个地单独发射出来通过双缝,最后所有落在感光屏上的电子还是可以形成干涉条纹。&/b&&br&&br&&b&就算人们把电子一个个地单独发射出来通过双缝,最后所有落在感光屏上的电子还是可以形成干涉条纹。&/b&&br&&br&&b&就算人们把电子一个个地单独发射出来通过双缝,最后所有落在感光屏上的电子还是可以形成干涉条纹。&/b&&br&&br&为什么这是最令人费解的现象呢?请各位认真想想看,对于一个被单独发射出来的电子来说,它在通过其中一条狭缝的时候,它是怎么『知道』在这条狭缝的旁边还有另外一条狭缝,从而『决定』和其他的电子一起形成干涉条纹呢?要知道,对于一个小小的电子来说,两条狭缝之间的距离是一个非常大的尺度。如果把电子的尺寸放大到一个人那么大的话,两条狭缝间的距离可能已经有太阳系直径那么大了。这样的一个小小的电子,它是怎么知道在如此遥远的距离上『有』或者『没有』另一条狭缝呢?&br&&br&如果你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你会发现到感光屏上干涉条纹的形状是与两条狭缝之间的距离有关的。这就更加 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了。难道通过狭缝的电子不但『知道』在遥远的地方开着一条狭缝,并且还在一瞬间『测量』出了这两条狭缝之间的距离吗?不然的话,电子们是如何根据狭缝间不同的距离来形成不同的干涉条纹的呢?&br&&br&最后,对于一个被单独发射出来的孤零零的电子来说,它『不知道』在自己之前已经有多少电子落在了感光屏上,也『不知道』在自己之后还会有多少电子被发射过来。它是如何跟其他电子『约定』好各自在感光屏上的位置来形成干涉条纹的呢?&br&&br&上面的这几个问题,每一个都在挑战着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极限。最后,有一群科学家认为,对于这些问题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b&每一个电子都同时通过了两条狭缝。&/b&&br&&br&他们认为,电子并不像炮弹那样是按照某种确定的轨迹前进的,而是在空间中以某种概率波的形式前进的。在进行测量前,讨论电子的位置和运动轨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电子在空间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有可能存在,只是存在的概率不同而已。换句话说,电子在空间中『处处都在,却又处处都不在』。在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中,当电子被发射后,它就以概率波的形式向前传播,并同时穿过了两条狭缝。在这之后,穿过狭缝后的两条概率波之间相互发生了干涉,并形成了新的概率波。当这条新的概率波遇到感光屏时,感光屏的测量行为要求电子必须出现在一个具体的位置,于是电子的概率波就坍缩(Collapse)了,电子根据概率波的分布随机地出现在了感光屏的某处。当感光屏上集聚够足够多的电子之后,人们就可以根据电子的分布观察到两条概率波的干涉条纹。这种理论被称为&b&『哥本哈根解释』&/b&(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它也是目前对于量子现象的各种解释中被人们最广泛接受的一种理论。&br&&br&另外一些人认为这种『每一个电子都同时通过了两个狭缝』的解释是一派胡言。他们在狭缝上装上了探测器,来检验一下每个电子到底是不是同时通过了两个狭缝。检测的结果如他们所愿,电子每次都只能通过其中的一个狭缝。但是,只要有一个狭缝上出现了探测器,感光屏上的干涉条纹就神秘地消失了。哥本哈根派的科学家对此解释说,安装探测器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测量』,它导致了电子概率波在狭缝处提前坍缩。既然概率波已经提前坍缩了,自然也无法在感光屏处形成干涉。&br&&br&哥本哈根派强调,在测量前,粒子的各种可能性以一种『量子叠加态』的形式同时存在。但一旦进行测量,各种可能性就坍缩成了一种。如果不进行测量,电子就既通过了左缝又通过了右缝。而一旦对电子的行为进行测量,就会导致电子的量子叠加态坍缩成一种,电子将随机地选择一个狭缝通过。&br&&br&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中,许多科学界的大腕在爱因斯坦的带领下,对哥本哈根派提出了猛烈的抨击和质疑。正是为了&b&反驳&/b&(注意是反驳!)哥本哈根派的理论,薛定谔提出了『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br&&br&薛定谔敏锐地意识到,之所以世界上最聪明的一帮人会聚在一起讨论『量子叠加态』这种荒谬的概念,是因为哥本哈根派给出的例子都是电子、原子这种大家难以直接观测的微小粒子。对于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随便你怎么形容它们,大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br&&br&薛定谔于是决心设计一个思想实验,让大家看到『量子叠加态』是多么荒谬的一个概念。&br&&br&想象一个放射性原子,薛定谔说,它有50%的几率衰变,也有50%的几率不会衰变。按照哥本哈根派的说法,在对它进行观测前,这个原子同时处于一种『衰变』和『不衰变』的叠加状态。只有当我们对这个原子进行观测时,它才会随机地坍缩成为一种确定的状态。&br&&br&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精密的毒气释放装置,并把它与这个原子连接起来。当原子衰变时,会触发装置上的一个开关并释放出毒气。当原子没有衰变时,则什么都不会发生。现在,如果我们把这台装置和一只猫一起放进一个封闭的箱子里,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br&&br&根据哥本哈根派的解释,只要我们不打开箱子进行观察,这个原子就是同时处于『衰变』和『不衰变』的叠加状态。那么箱子里面的仪器自然也是同时处于『释放毒气』和『不释放毒气』的叠加状态。再往下推理,箱子里的猫也是同时处于『死』和『活』的叠加状态。只有当我们打开箱子观察时,这只猫才会随机地选择一种状态出现在我们面前。&br&&br&一只『既死又活』的猫无疑是十分荒谬的。薛定谔正是通过这个思想实验,把哥本哈根派的观点由一个原子推广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中去,从而证明其观点的不合理。但事与愿违的是,哥本哈根解释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仍然是接受度最高的关于量子现象的解释。而薛定谔的这只猫反倒成了关于量子理论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符号。&br&&br&&img src=&/91e86e4ca2f38928bb2e_b.pn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91e86e4ca2f38928bb2e_r.png&&&br&&br&哥本哈根解释虽然目前仍然是接受度最高的理论,但它也有一些内在的逻辑瑕疵。比如说,这个『坍缩』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没人观察的时候,这些原子可以同时处于几种量子叠加状态,而一有人观察它们就『坍缩』到了一种确定的状态上去?难道我们人类在宇宙之中就这么重要吗?&br&&br&另外,究竟要需要怎样的一个观测者才能导致量子态的『坍缩』呢?是不是一定要一个量子物理学家进行观测才可以?一个婴儿进行观测可以吗?一只猫、一只老鼠、一个细菌呢?&br&&br&面对这些难以解释的问题,有人提出了另外一种不同的解释:&b&多宇宙解释(Many Worlds Interpretation)&/b&。这也是本节要介绍的量子平行宇宙理论。&br&&br&有了前面这么长的铺垫,量子平行宇宙理论就很容易理解了。这种理论认为,在我们进行观测时,并没有什么『坍缩』发生,而是整个宇宙分裂成了几个平行宇宙,每个宇宙对应着一个不同的量子结果。例如在电子双缝实验中,当电子通过双缝时,整个宇宙就分裂成了两个平行宇宙。在一个宇宙中电子通过了左缝,在另外一个宇宙中电子通过了右缝,我们只不过被随机地分配到其中的一个宇宙之中而已。如果我们观察到电子通过了左缝,那么在另外一个平行宇宙中,会有一群跟我们一模一样的人观察到电子通过了右缝。&br&&br&对于薛定谔的猫来说,在我们打开箱子之前宇宙就已经进行了分裂。我们被随机地分配到了『死猫』或者『活猫』宇宙中,只不过我们需要打开箱子才能发现这个结果而已。如果我们打开箱子看到薛定谔的猫活得好好的,那么在另外一个平行宇宙中,我们正围在箱子旁讨论猫为什么死掉了。&br&&br&&img src=&/9115da3fab99cda71ac3483c_b.pn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9115da3fab99cda71ac3483c_r.png&&&br&&br&那么如何解释电子通过双缝后的干涉条纹呢?既然整个宇宙在电子通过双缝的一刹那已经分裂成两个,那它们之间为什么还能相互影响并形成干涉条纹呢?这是因为当引起宇宙分裂的粒子足够少时,两个平行宇宙之间还可以产生微弱的联系。换句话说,在『左缝宇宙』中的电子还可以感知到『右缝宇宙』的存在,从而与右缝宇宙中的电子进行干涉。而一旦涉及到的粒子数量增多,两个平行宇宙之间的联系就会被切断,用物理学家的话来说,它们的已经退相干了(Decoherence)。这也是为什么每当我们对电子通过那条缝进行观测时,干涉条纹就立刻消失了。因为观测用的仪器和人类都是由数量众多的粒子所组成,这些粒子的介入会切断两个平行宇宙之间的联系,从而导致干涉条纹的消失。&br&&br&这种多世界解释听起来似乎过于大动干戈,为了解释一个电子通过双缝的问题竟然不惜让整个宇宙进行分裂。但它确实避开了哥本哈根解释中『观察者导致坍缩』这个略显尴尬的问题。虽然哥本哈根解释仍然是当下科学界中最流行的理论,但在几次科学会议上进行的调查问卷中,多世界理论都作为第二受欢迎的选项紧跟其后。&br&&br&以上,就是本篇回答要向大家介绍的几种平行宇宙理论。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平行宇宙并不是科幻小说作者灵机一动创造出来的概念,而是科学家们根据观测到的事实以及各种宇宙理论进行推理的结果。由于各式各样的宇宙理论有很多种,所以关于平行宇宙的理论也远远不止一种。在英文版维基百科Multiverse这个词条下面…
以下多图预警……是若干年前我还在玩校内的时候发的一个相册,名字叫《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正能量》。里面很多图片都曾经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图片来自网络,侵删。&br&&img src=&/efba99c44f403cebd983c9d_b.jpg& data-rawwidth=&431& data-rawheight=&2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1& data-original=&/efba99c44f403cebd983c9d_r.jpg&&在俄罗斯与美国交界的蛮荒之地,气候恶劣。食物不足时,白熊会向人类求助。图为当地居民给饥饿的白熊妈妈提供炼乳,白熊宝宝忍不住抱住了这位叔叔。感恩(鉴于评论中有朋友质疑“俄美交界”的问题,统一回答一下。说实话我也不清楚,在网上查过图片来源,但都是这个说法。我只能理解为阿拉斯加一带或者是楚科奇半岛了,抱歉。如果有朋友能证明此图是伪造的或者别的问题,请通知我删除,谢谢)&br&&img src=&/12b1ec29d03da19b4f25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12b1ec29d03da19b4f25c_r.jpg&&尊严&br&&img src=&/0b277bcadca_b.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6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0b277bcadca_r.jpg&&乐观&br&&img src=&/364614cca935be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364614cca935be_r.jpg&&追风&br&&img src=&/8bc2dad363eb1675fff55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8bc2dad363eb1675fff55f_r.jpg&&浪漫&br&&img src=&/9d0a8cddf1acfc1c6cfe8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d0a8cddf1acfc1c6cfe8e_r.jpg&&马背上的Godiva夫人。悲悯&br&&img src=&/4df24f57baded2fd681e867_b.jpg&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4df24f57baded2fd681e867_r.jpg&&尊重&br&&img src=&/ddfe90aab1bd493be83246_b.jpg& data-rawwidth=&288& data-rawheight=&4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8&&胜利&br&&img src=&/a568e2358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568e2358c_r.jpg&&慎众&br&&img src=&/980f608d8ca5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80f608d8ca5a_r.jpg&&担当&br&&img src=&/600da8baceccfef7d09a075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600da8baceccfef7d09a0753_r.jpg&&超度&br&&img src=&/d2df6f242bf45f8c940b37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4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d2df6f242bf45f8c940b37_r.jpg&&快乐&br&&img src=&/2bfa27f99f442f_b.jpg& data-rawwidth=&433& data-rawheight=&2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3& data-original=&/2bfa27f99f442f_r.jpg&&修养&br&&img src=&/11bdcece_b.jpg& data-rawwidth=&401& data-rawheight=&50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1&&相濡&br&&img src=&/660cfd5ab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660cfd5ab6_r.jpg&&和平&br&&img src=&/b38eb792e854aab29067fcc76ec5ece9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38eb792e854aab29067fcc76ec5ece9_r.jpg&&父亲&br&&img src=&/d9d1c4db92fe70cc8d565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9d1c4db92fe70cc8d5658_r.jpg&&一个8岁的小男孩在父亲的葬礼上接过了国旗,父亲在伊拉克战争中阵亡。坚忍
以下多图预警……是若干年前我还在玩校内的时候发的一个相册,名字叫《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正能量》。里面很多图片都曾经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在俄罗斯与美国交界的蛮荒之地,气候恶劣。食物不足时,白熊会向人类求助。图为当地居民给饥饿的…
&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日,法国巴黎,一名学生向防暴警察的队伍方向走去
&/code&&/pre&&/div&&img src=&/399bbd138dab092e68c5459e_b.jpg& data-rawwidth=&439& data-rawheight=&1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9& data-original=&/399bbd138dab092e68c5459e_r.jpg&&&br&&br&&br&《天国王朝》&br&&img src=&/2e2fd7eb262e43af4c2c25dfddd0abf6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2e2fd7eb262e43af4c2c25dfddd0abf6_r.jpg&&
日,法国巴黎,一名学生向防暴警察的队伍方向走去
《天国王朝》
&img src=&/3bedee319edc33e34886d4_b.jpg& data-rawwidth=&870& data-rawheight=&5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0& data-original=&/3bedee319edc33e34886d4_r.jpg&&&img src=&/c0c7d0efb09c7a79bfc879_b.jpg& data-rawwidth=&718& data-rawheight=&5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8& data-original=&/c0c7d0efb09c7a79bfc879_r.jpg&&&img src=&/05bced0f653f8c72b59c5c_b.jpg& data-rawwidth=&721& data-rawheight=&5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1& data-original=&/05bced0f653f8c72b59c5c_r.jpg&&&img src=&/ce16ba03e5fb0fdd3d59fa_b.jpg& data-rawwidth=&722& data-rawheight=&5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2& data-original=&/ce16ba03e5fb0fdd3d59fa_r.jpg&&
赶不上公交的时候,我们喊司机停一停,然而等我们自己上了公交车,却回头和没赶上公交的人说“等下一班吧”,这就是大脑和屁股保持一致。&br&&br&以前喊“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是一个封闭的国家,不参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换言之,不肯廉价出卖资源和劳动力,更别提一门心思在家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立志把赤旗插便全球,四处输出革命,革命革命,革的就是帝国主义的命。&br&所以别说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我亡帝国主义之心也没死。&br&但是现在不说这句话,原因是我们已经上了帝国主义的贼船,通过经济手段掠夺更不发达国家的资源和劳动力,利用廉价工业品的倾销摧毁其他国家的本土工业,这时候应该轮到亚非拉的不发达国家站出来说这句话。&br&&br&和恶龙战斗的勇士终于有一天生出了鳞片,变成了新的恶龙,奋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也成为了新的帝国主义,一种循环呐。
赶不上公交的时候,我们喊司机停一停,然而等我们自己上了公交车,却回头和没赶上公交的人说“等下一班吧”,这就是大脑和屁股保持一致。以前喊“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是一个封闭的国家,不参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换言之,不肯廉价…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391 人关注
2069 人关注
620 个回答
263 人关注
163 个回答
4911 人关注
126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加州大学地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