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黄茂烈老师简介

黄茂烈承传的大式南枝拳
黄茂烈承传的大式南枝拳
南枝师,姓陈,又名鉴山,是清末民初潮汕著名的大拳师和无敌的技击高手。他所传的拳大体可归纳为大、中、小三式。大式南枝拳属楷体拳,全无花招,特别刚强有力,且技法异常奥妙,确是后发防身凸出的实战高级拳种。从防身技击的角度来说,是南枝拳的代表拳。但这式拳要学到家,必须在明师的指导下长期苦练。揭阳榕城林庭老仙当时开打锡铺,家资比较富足,人们称之为庭舍,为人率直、忠义、具有适合久练大式南枝拳的条件,因此南枝师予以独传、精传大式南枝拳。当时人们都知道他是南枝师的爱徒和入室的弟子。
揭阳榕城西门杨亨庆先生人不高,身材大,面颊也大,因此人们称之为老猪仙。猪仙少年时曾随开牛屠的林能(林运通)老仙学拳,后来青年时又随林庭老仙学拳,苦练多年。因此其所学得的全无花招、特别刚强有力、技法异常奥妙的大式南枝拳,主要是来自林庭老仙的精传。
甲、杨亨庆老师的大式南枝拳究竟怎样
南枝师祖、林庭老仙早已仙逝,林能老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期,我虽拜访过二三次,但他当时年已八旬左右,也不曾见他演拳,所以这三位老前辈名师的大式南枝拳是怎样,无从论述。杨亨庆先生,我童年时就闻其大名,青年时就登门拜访,其后曾偷向他学拳。其拳与我童年时所玩的“朱家教”拳和中式南枝拳大不相同。杨师每晚虽给我言传身教或自演一两趟拳,但当时年已五旬多,不象青年时那样用力演练,然而从当时馆内久随其苦练并得其精传的弟子和杨师的公子之演拳,就可推想到杨师昔年最英勇时其拳是怎样的大式南枝拳了。
当时馆内林宗敬三十二三岁,练拳的拳龄已将近二十年;萧锡河二十七岁,拳龄十余年;杨师的三位公子,依次是杨锡光十六七岁,拳龄十余年;杨锡龙十四岁,拳龄七、八年;杨锡坤十一岁,拳龄四、五年。这五位师兄,就大式南枝拳的拳艺来说,当时均可当上我的老师了。他们演拳时表现出拳架造型刚强、稳健、勇猛、大方、美观,动作富含特殊的内功拳力,刚强而儒雅;不但林、萧等拳出风生节(肘关节)响,就连小小年纪的龙、坤二位也拳出风生节响。他们的拳确可代表杨师的拳。据此,我们可以简单的说,杨师的大式南枝拳是大马大式楷体大力慢拳。其特点如下:
一、拳架造型刚强、稳健、勇猛、大方、美观。其横马步型是标准的四平马步,两脚开立,内侧平行,中间距离约等于演者本人的三脚掌半,两膝张开,大腿接近水平,臀部不后凸。直马步型(顺步冲拳之前,胸部转向侧旁的马步),两脚内侧接近平行,中间距离基本与横马步型相同;马前大小腿屈成一个差不多立着的直角形,站力落在脚跟、脚外侧,脚趾抓地;后腿膝不趴裆,臀部不后凸。横马步型尤其是直马步型更显示出特别刚强、稳健、大方、美观并富有勾刮力。最基本的拳架、如横马步抱拳,两拳各置于胸侧,身躯中正,挺胸塌腰,头颅顶天,以及直马步型拿钹手势,更表现出赳赳武夫,精神勇猛、严肃威武、准备反击,一触即发,有不可侵犯的态势。
二、动作非常刚强有力、凶猛厉害、大方儒雅。大式南枝拳的动作,短桥用阴劲,长桥用阳劲。冲拳、劈拳风生节(肘关节)响,外象似发阳劲,而内里却隐含着非常刚强的内功拳力。震脚,脚仅稍提高即全掌覆下震地,声音坚实、响亮而传远。叱咤,发声凄厉,极具威慑之状。
大式南枝拳的直马冲拳(即顺步冲拳),在冲拳之前要先站直马步横肩拿钹手势,然后才活转腰肩助力冲拳射击。这个方式方法是大式南枝拳之独有,任何拳种之所无,就连中、小式的南枝拳也无。大式南枝拳正因有这个冲拳法,所以才显得无比刚强有力、凶猛厉害。
三、全无花招、防御性强、楷体慢拳。在十七八个套路中所有的动作全无花招,都是技击实战的。其技击作用有战备、防御、防御并控制、还击、防御并还击和连消带打等共六类;从用力和有接触的角度来说,硬力、加力、分力三种技击方法都齐备,而分力技击法较多,为本式拳最凸出的技击特色。大式南枝拳是和尚拳,最讲文明,整式拳所有的动作没有一个一开始就先发进攻的,而都是后发、防御的,就连“直马冲拳”和“猴参手”也都是后发的。虽是后发,但防御性强,防御、还击的方法特别简单、便捷,能后发先制人。
大式南枝拳出现的步型有横马步、直马步、半马步、趴步、虚步、弓步、独立步、倒插步、盖步和类歇步等,造型规范、美观。由于步型规范,使得每个拳架的造型成为楷体拳架;因而整式拳成为楷体拳,有如清末民初,揭阳锡场潭前王村,杰出全能的书法家王家光老仙的大楷书一样:字字画画端正,笔笔有力而无一败笔,每个字整体结构严紧、工整,蒼劲有力、力透纸背而美观。(南枝拳和王家光的书法是揭阳文化的“二绝”)既然拳架似楷书一样端正、工整,那么演拳就必然地不能象写行书、草书那样快写疾书,而应象写楷书一样耐心地慢慢地精雕细刻。
大式南枝拳是八卦拳,通常固定在一个八卦内演拳,仅需“卧牛之地”,脚步多在一个八卦、方框内走动,极少越出卦外;越出八卦、方框外的仅有套路《三角》、《双套手》、《云肩》等的第三、四个大三角马步和《曾二跳》的转跳后的左独立步,以及所有套路的“虎尾坠珠”的倒插步。练拳原来的主要目的是在于获取防身的本领,而不是在于演给人们欣赏。因此要围绕技击演拳,用防御和反击的思想意识指导每一脚每一手的运动;同时注重发力,一步一步、一下一下地慢演。脚有定位、腿有定法、手有定型、臂有定法,要求姿势合格、刚强有力而美观。刚强是儒雅又有极大内功拳力的刚强,而不是蛮力的粗硬。演拳的慢是相对于一般硬拳演拳之快而说的,并不是像太极拳那样连绵不断地慢慢演;而其实出脚出手和收脚收手都要快,慢是慢在每个动作结束了要有定型、稍停顿,尤其是冲拳可稍停顿1至2秒钟。
从以上所谈的杨亨庆老师的后代和杰出的弟子的演拳,可以总括,杨亨庆老师的大式南枝拳是这样:大马大式楷体的大力硬功慢拳,步型规范,拳架似楷书般的工整,造型刚强、勇猛又大方、儒雅;动作深藏奥妙的技击法和隐含无比刚强、沉实的内功拳力;演拳似写楷书,注重技击和发力,外文内武,是后发防身凸出的高级实战拳种。
四、杨亨庆老师教拳认真并对大式南枝拳有所改进。当年馆内林宗敬、萧锡河等诸位师兄演拳之所以能那样刚强,有着无比沉实、强硬的内功拳力,手出风生节响,凶猛、厉害又大方、儒雅,细究其原因,除了这式拳配置有特殊的动作和练法外,就是林庭老仙精传的这式拳,杨亨庆老师有苦学到家,肯认真传授、严格要求,诸位师兄又乐意长期随杨师苦练。五十几年来,我所见到的演拳,除了我的弟子徐锐鑫之外,从未有象当年馆内诸位师兄那样拳出风生节响……原因是不同的拳种和不同式的南枝拳,没有大式南枝拳的特殊动作和练法;同是大式的南枝拳,不是教者拳还未学到手,就是不认真传授,或者是弟子没有随明师长期苦练。
(A)杨亨庆老师教拳认真,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弟子:
1、要求初学的弟子,一定要依规格和造型站好横马步抱拳桩,更要苦练站好直马横肩拿钹手桩,然后才教入门套路——《四步》。
2、要求弟子演拳时脚步一定要踏准卦位,不乱踏。因此教初学拳的弟子,就先画简单八卦图于地面,师教徒练都在其上,务求脚步踏准卦位。
3、要求手出后收回时,两手要合成拿钹手,置于胸侧,不准置于腰侧。拿钹手防御的手为罗汉掌(柳叶掌),立掌,掌心向外;伏击的手握凤眼拳,拳心向上。
4、要求冲拳之前,拳要置于胸侧、不置于腰侧,要活转腰肩冲拳;并特别强调,拳冲出后要停顿、住手、不即收回。
5、要求“撄手”的手型为罗汉掌侧立掌势(俗称老鹅头势)。
(B)杨亨庆老师为了大式南枝拳更利于实战,作了几点改进:
1、删掉“纺手”(捆手)之前的两臂伸长交叉于胸腹前的动作。
2、改“双撄手”为“单撄手”,即前手为“撄”,后手为握拳。
3、改“云手”、“云肩”的挨抹势为接近担肘势。
4、“刮脚”要求全脚掌擦地内刮约一脚位。
由于杨亨庆老师对大式南枝拳有改进和教拳严格、认真,所以其拳表现得特别刚强、实战而儒雅。
乙、黄茂烈承传的大式南枝拳
我,黄茂烈,又名世伟,上一甲子癸酉年十二月,即公元1934年1月,降生于揭阳渔湖陇上这个四五百人口的小农村中一个世代被欺侮、被蚕食的农民家庭。曾祖父被强人打死。打死我曾祖父的强人,白天看是农民,黑夜里却是捅门抢劫的土匪。祖父被欺侮、被蚕食,被搞得倾家荡产。父亲黄盛芳只念三、四年书就专事农耕,十九岁那年一个夏夜,遭持枪的几十个土匪捅门。门已被捅入,父亲与村里好友龙真(其父亲和侄女被土匪捅门枪杀)两人在木楼上冒死与土匪展开枪战,将其击退。事后,土匪还千方百计要刺杀我父亲。父亲被迫“上梁山”参加农会,甚得小时念书的徐老师的支持。徐老师是地下党人,多次夜里率领十几个带枪的部下到我家的木楼上活动。不久社会治安秩序较好,由村里人子光伯介绍到汕头抽纱洋行领“番花”(抽纱)来放给农村妇女们加工。从此就务农兼营抽纱。父亲为人善良、忠厚、守信,不贪财帛,可信赖,所以抗日战争胜利后,几位亲友合资港币一万元,委托我父亲办抽纱当经理。父亲便创办了汕头、香港联号的信裕抽纱洋行。汕行址在崎碌联和里西巷17号,港行址在安庆台8号2楼。但不幸的是因资本力薄弱,于1949年农历四月国内经济危机严重而倒闭。父亲回家愤恨成疾,生嘴角疔无法治疗,仅一星期便逝世,享年才42虚龄!当时我在汕头市立一中读初一下(这是我最高的学历)无法继续读下去,便回家务农,从此失学。上有慈亲和一位大哥黄声辉,下有五个弟弟,最小的才出生十几个月,从此一家人就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慈善、贤淑的母亲,忍苦抚养弟辈长大,才不致父亡家散。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FonT-siZe: 15 mso-bidi-font-size: 14.0 mso-hansi-font-family: 楷体_GB年春我开始学教书。1951年下学期榕城西门外约20华里处的磐东棉洋小学,陈均运校长经朋友介绍聘请我为教员教六年级毕业班的算术兼教时装潮剧,全期工资1200斤稻谷,由该乡农会供给。1952年上期我被调来磐东港后(港灏)小学任教员,学校由民办改为公办,工资由政府拨给。我领全薪,每月实领195斤白米。
港后村是著名的南枝拳师牛屠能老仙的故家乡。距离榕城西门约10华里。该村民兵林润河兄热情邀我到榕城北门拜访牛屠能老仙。学校同事林泽贵老师,乔林人,曾向杨亨庆老师学拳,也热情邀我同到榕城西门拜访著名的南枝拳师杨亨庆老师。1955年春我被调到原渔湖区的櫝松小学任教。地在榕城东近城,距榕城西门杨亨庆先生的医寓约五、六华里,我才偷向杨师学拳。仅偷学二三十个夜晚,其实是学不着杨师的拳的。所幸的是承蒙杨师厚爱,悉心传授,又我的接受力较高,知道了其拳的基本拳架及许多拳架的正确的、优美的造型和演拳的方法,以及奥妙的技击理法;更可喜的是,杨师还赠给我宝贵的练拳座右铭——苦练。我谨依师言,长期练拳,在受极左路线残酷迫害、吃不饱和危难的日子里,还坚持练拳,并依照杨师教导之法练拳。我于1960年冲拳便开始风生节响,1963年风生响节声很大,到1966年风声响节声更大。拳越练风声响节声越大,1974年农历11月末的一个晚上,我在邻村佘厝友人木池家,仅冲两、三下拳,沙发几上无罩玻璃烟筒的含笼灯火立即熄灭。我流亡福建诏安西潭时,该村一个农民叫吴再兴的,身材高大,能挑重四百几十斤,很雄健。他喜欢拳术,拜过三、四个武师,见我演拳非常佩服,称赞说:“从未见人演拳象你这样大力”。他很关心我,成为好友。
我不但长期演练大式南枝拳,而且还认真钻研南枝拳和其他名拳等的技击法,虚心吸收,并大力弘扬南枝拳。改革开放以后出版的武术杂志,有好几年我多有订阅,出版的武术书也多有买读。我现在所演的大式南枝拳,根本的还是承杨亨庆老师传授的那个模式,不过在细节方面已有些更明确的强调和改进:
更明确强调的
1、直马步型的前腿,要求大、小腿屈成一个接近直立着的直角形,而且强调大腿要正前后走向,与下面画的八卦直线上下正对。
2、“带马回朝”,下盘的步型是左弓步,如左脚站卦&#9313;,脚尖要朝卦&#9315;(最起码的要求是正朝其前方),或尽可能里扣,不准外摆;右脚停在卦丁角外,脚尖要朝卦&#9316;,要求尽可能朝左前方。上盘是右劈掌,前一动作是“纺手”,要劈掌时,右拳变掌要往上直举,切不要抡臂;劈掌时要臂直掌横(即斜),切不要掌、臂成一直线。定型时身要向左前微俯,切不要立正。
3、拿钹手的位置,冲拳前的拿钹手或手收回的拿钹手,都强调要置于胸乳侧。
4、冲拳前,拳、臂的姿势,强调拳挂贴胸乳侧,拳心正向上,肘尽量后挺;拳尖不下垂也不翘起,与小臂同成水平线,并正前后走向。
5、直马冲拳,强调要充分利用腰肩活转之力;先活转腰肩,腰肩一活转,就乘势一手防御和一手还击,同时并动。
6、演套路《四步》的动作开头的四个步时,强调上直马步和退步,胸部都要正向前方;直马横肩拿钹手摆好了,切不要肩摆退后才冲拳。
7、冲拳的要法。严格制止拳一出拳心即全翻向下和直冲、点拳;强调冲拳时,拳渐翻并在肘将离开胸侧时用爆发力旋转钻出冲击;出拳要快,出后要住,如箭射在靶上,不进退、不左右摇摆、不上下跳动、不立即收回,要停顿二至三秒钟。定型时,拳尖与大、小臂中心线同成水平线,大、小臂与大腿上下正对;身躯微向冲拳方向倾斜,两肩平高,后肩切不要耸起。
8、强调冲拳时头要顶天,不可歪斜和摇摆出现怪相。如头摇摆无法自控时,宜将下颏里扣。
9、“云手”、“云肩”的云法,很多人都是纯用小臂之力,小臂斜立,由一侧向另一侧挨抹。杨师则采用近乎担肘法,我更强调采用担肘法,利用腰力,以肘部往上担,定型时胸部斜朝上。
10、动作“挑摔”,我强调“挑”的小臂要斜立,并要利用活腰之力;“摔”时的劈掌,掌不要往上、后提高了才劈。
11、“揪手”时左手的姿势,我强调左肘部靠近胸部,小臂斜对前方。
12、“纺手”(捆手)时,强调后手不可向下伸直然后才协助抓握。
13、强调脚“落地生根”,上直马步后,后脚不要移位。
1、凤眼拳的握法,我采用我童年学拳的握法:四指并拢卷握,食指第一节直挺出,拇指的末节和中指的第一节紧夹食指的第三节。
2、冲拳时防御手的防法,原是用前臂的小指一侧抹开并抓握。我1989年起改用小臂背担开并抓握,最近几年更改用我采用的“挑手”之法揹开;如使用分力技法还击就加以抓握,如使用硬力技法还击就不抓握。
3、横马步前冲拳之后和右直马步侧冲拳后的“关小门”,拳的收回法,改进为先吞肩,同时臂跟着翻卷缩退钓回。
4、套路《四步》开头的直马步进退时后脚的移动法,为使裆部能正对卦心,脚步踏准卦位,我改进:如立正要上左直马步,则右脚先以后跟为轴,脚尖向外、向后展开为横掌,脚掌内侧朝前方;左直马步要退左脚时,则右脚跟向外、向前展开为横掌,脚掌外侧朝前方,让位给左脚退站;右直马步要退步时,则左脚跟先向外、向前展开为横掌,脚掌外侧朝前方,让位给右脚退站。
这个方法我已于二十几年前就采用,1989年写《南枝拳》书稿时就已写上去了。同年末福建省诏安县西潭乡吴慕山来随我学拳起,以及此后教弟子时我都采用这个方法。
5、丁字寄脚的虚步型,原是后脚掌摆横,前脚掌摆直(即脚尖正对前方),并以脚前掌轻触地面,脚后跟离地。30年前我改为:前脚略向内斜摆,脚掌尖轻点地面,脚后跟离地,膝部张起以护裆;后脚接近摆横,重心落于后退。
6、动作“豪猪奔槽”的挺肘法,我也已于30年前改为“两掌互握紧,向外下斜冲挺”。
7、“纺手”(捆手)时,第一枝手的防法,改为:以小臂拇指的一侧向外防开然后抓握。
C、修改及充实的
1、套路《乌鸦展翅》中,动作“直马云手”下接动作“乌鸦展翅”,作为一个“桩头”,不合技理,中间应加入一个不插步的“剪脚剪手”、和“直马右冲拳”两个动作。
2、套路《土虱出洞》中,动作“纺手”下接动作“土虱出洞”(这个动作实与“豪猪奔槽”相同),不合技理,中间应加入一个“倒摘仙桃”的动作。
3、套路《百鸟朝凰》中,动作“直马右冲拳”下接“横马右撄手”,脚步不顺、不安全(蔡志明、洪伟华与我有同感并向我提出),中间应加入“横马倒节”和原步“横马左擒羊”两个动作。
4、套路《量人带马》与套路《三角》和《双套手》相比,动作太少、内容贫乏,所以在动作“横马右撄手”之后,可添加左斜步的“豪猪奔槽”和右斜步的“削竹”两个动作。
(以上的修改,充实,已向洪伟华、蔡志明、黄林躍告知)
丙、黄茂烈传播大式南枝拳
A、宣传、弘扬大式南枝拳
我于1970年曾撰写南枝拳的简史及特点,经修改投稿,1983年《武林》发表了我的《南枝拳》文章,2000年《武魂》、2006年《精武》也发表过我撰写的不同内容的《南枝拳》文章,2001年我整理撰著的《南枝拳》书出版问世。近年我以大式南枝拳为标准而分析、评价其他拳种所撰写的并被发表在互联网的论文,有《正确认识太极拳》、《拳术技击杂谈》、《略评咏春拳和形意拳的技击水平》、《漫谈康龙武林大会及其高手拆招》和《黄茂烈谈有关南枝拳的几个问题》共几万字。我于二十几年前发现拳术的技击从用力和有接触的角度分析,可归纳为硬力、加力和分力三类技击法。这个发现,可基本的用于鉴别某一拳种某一个人的技击水平。又于二十几年前我组编了大式南枝拳《拳汇》的套路,常自练并介绍在《南枝拳》书上,使人们易于窥见大式南枝拳的“全豹”。2003年我首倡成立国际南枝拳研究会,得到揭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徐光华主任的支持,并一再电请徐主任邀他已相识的对南枝拳艺有较高修养的卢少明同志协助组织。于2004年我带病一再租专车往榕城介绍徐光华主任、杨锡光医师、许楚文经理三人相识,并嘱咐许楚文经理负责联络、组织,而且要求研究会如成立,切勿有我的名字。在许楚文经理辛苦奔走联络下,结果组建了《揭阳市南枝拳研究中心》(遗憾的是虚设机构,还没有研究活动),更欢喜的是南枝拳被市、省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的文章和倡议都正面或侧面、或多或少地宣传和弘扬南枝拳,尤其是弘扬大式南枝拳。
关于传授南枝拳
前一节叙述我的大式南枝拳是承接杨亨庆老师传授而得来的,但我学不着杨师的功夫。现在谈我的传拳。
我的身份底子是“人民教师”、普通学校不列级的文化教员,职业是教书,而不是专以教拳为生的职业拳头师傅。南枝拳我自小就羡慕,后来的研练则是业余的爱好,而弘扬她则是夙愿,但不喜欢随便收徒传拳。我与林庭、林能二位老仙有同样的想法,教拳言传身教,尤其教入门开始学者非常辛苦,而能长期苦练把拳学到手的人极少,教了无名气,白白地浪费宝贵的时间,所以我的弟子极少。偶尔有登门求教者则多被我婉言辞退,有出于不得已而教的也只授以南枝拳的皮毛。但我接受而喜欢教、有特点、印象较深的有如下十余人:
1、身体迅速变健美的有黄汉宏、吴慕山和李奕滨。随我练拳的人个个身体迅速变得健壮、健美,但这三个人最特殊凸出。
黄汉宏,揭阳东山区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蓝西中学的学生。他原有点龟腰驼背,随我练拳后还常自练,不久龟腰驼背就全消失,成为体形正常、健美又健壮的青年。
吴慕山,福建省诏安县西潭人,1989年17岁,年末来随我练拳。初来时和练一年后的身体有天渊之别。汕头教育学院同事收发宝谭姐说:“黄老师,福建弟初来时人矮小、瘦黑、面青黑色,好像一个病人,现在变成一个雄健的青年了。”真的,吴慕山的体质已变得健壮,体形也变得格外健美,胸部宽阔,手臂粗大,运动肌肉明显一束一束;人也高大了,回家时村里原熟悉的人不知他是谁;拳力也大了,我叫他站右直马步伸直右臂让他四十几岁的父亲屈弯,但他父亲怎么也无能屈弯。
李奕滨,汕头金平区金砂乡人,住家距离汕头教育学院约里半路。2004年岁暮来随我练拳。初来时身体属矮小,头颅木鱼样,体重不满一百斤;随我练一年拳后还常自练,再过一年,就身高米七,体重超过一百五十斤,变得象个鲁智深。
2、出手最好的是许钟辉和黄躍辉。许钟辉,原潮阳县峡山人,是朋友许少仲的弟弟;1971年冬末,时二十一岁,从事打石生涯,手臂有力,又天赋高、出手好,仅随我练三十几个夜晚,《四步》、《削竹》两个套路就演得很好。
黄躍辉,为人朴实、热情,蓝西中学的学生,出手也很好,学不久拳也演得很可观。
3、善战的要算黄林跃为第一。黄林跃,为人热情、灵活,蓝西中学的学生,是黄躍辉的哥哥。他的身材不高大,但基础力却很大;随我练拳虽不久,其后常自演练,并与同村同学几个人常一起钻研技击和“过桩”,因而颇有防身实战的本事。他练拳后拳力大、懂技法、反应灵快、又胆大勇敢,所以多次打败了来犯之对手。
4、演拳有力、姿势优美的是林庆健、吴慕山和徐锐鑫。
林庆健,汕头市本埠人,原是教师,1984年秋带薪来汕头教育学院数学系读书,当时二十余岁,身材高大,喜欢武术,曾学过少林拳、罗汉拳。1985年春,我调进教育学院工作,他每早随我练拳,晚上还常自练,直至毕业,年外来是这样常练不辍。冬天日短,太阳迟出,春天早晨烟雾迷蒙,我们都一早就进场练拳(实不合卫生)。他随我练拳几百场,演过几千遍拳给我看,得到及时矫正。他演拳得法,拳架造型合格又美观,动作刚强有力而儒雅。
吴慕山,福建省诏安县西潭人。据慕山的父亲吴荣和同志说:“诏安称为少林县,许多爱好武术的青年都跑去嵩山少林武校学习。”西潭是个大村,镇的所在地,家家户户有青少年的,室内必吊有沙袋,其好拳如此。荣和同志说:“听再兴说而获知你在这汕头教育学院,所以我不送儿子慕山去嵩山少林武校学习,特来请你收他为弟子,随你学武。”吴荣和同志三奔汕头求我教慕山练拳,我感其挚诚,于是才答应。慕山学拳开始时学马步抱拳、前冲拳、直马步横肩拿钹手、直马侧冲拳(顺步冲拳)一个月后,才学入门的套路——《四步》,《四步》练三个月后才学第二个套路——《削竹》,此后每月只教一个新套路。早晨随我练,晚上自练,练一年多,随我练几百场,演给我看的拳有几千遍,动作姿势不合格得到及时矫正;所以拳演得很好,懂拳术尤其是学过南枝拳的人见了无不称赞。(徐锐鑫,下面介绍)
5、拳出风生节响的,只有徐锐鑫一人。徐锐鑫,潮阳关埠镇人,一家人来汕头南墩做快餐的生意。他的父亲见他喜欢拳术,闻我之名,于是1990年岁末带他上门求教,与吴慕山一起随我练拳。锐鑫与慕山同龄,身体比慕山较矮小,但非常有耐力,一上场就出力练拳,一场练一二十遍,遍遍都是出力练。在我严格的要求和认真指导下,他的拳也演得很刚强有力和美观。因生意受阻,只随我练一年,但他还经常自练和经常来访。约四五年后,他演拳更表现得刚强有力而儒雅,拳出就风生节响,(登载在互联网的2006年汕头市武协拳师大汇演录像中有徐锐鑫表演《美女梳妆》)。冲拳风生节响,在随我练拳的众人之中,惟有徐锐鑫一人;当年馆内诸位师兄之后,五十外年来,我见到冲拳风生节响的也惟有徐锐鑫一人。真是难能可贵!有了基础的人,一个夜晚能学知十个新套路;但冲拳时能风生节响,却不容易,起码要出力演练,勤苦演练四、五年。
练拳,从技击的方面来说,功力很重要,功力越大越好用。不论南拳北腿,都要求脚手功力大。北腿多用腿,更要求腿力大;南拳多用拳,更要求拳力大。因此冲拳劈掌风生节响,乃是练南拳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个习拳者苦练程度和拳艺水平的标志和衡量已否登上最高境界之明显标尺。这里应特别指出的是练南枝拳,能冲拳风生节响的人不都是擅长技击的人,更不就是技击高手;不过其拳力已是极其刚强的、沉实的内功拳力,破坏力极大,不被其击中则已,若被其击中则虽不死也当重伤。
6、意料不到的是,黄晓、黄楚平,尤其是林坚。当年与黄林躍一起学拳的蓝西中学学生黄晓和黄楚平,基本功和入门套路都还练未合要求,不过他俩与黄林躍后来还常一起练拳、研究技击法和学“过桩”,也就稍会应用而且旗开得胜。
黄晓,为人率直、爽快、热情,现年四十五岁,身高米七几,青年时曾开始拳出风生节声。有一次到邻乡戏院排队买戏票时,排在其后面的一个青年极横蛮地硬要争先。黄晓不肯,引起争吵。那青年便出拳攻打黄晓。黄晓不慌不忙,仅使用一个分力招法,还未曾出力,那青年立即站不住脚跌退十几步。真是“不打不相识”,那青年非常佩服,站起来后即主动与黄晓交为朋友。
黄楚平,沉着、热情,现年四十四岁,身高米七几,体重不止一百六十斤,臂力极大,十几年前能抱起三百几十斤的水磨机,也曾两手同时各能提起一箩沙八十五斤,登上二十二级楼梯上楼。他有一次往榕城,不明白是路窄人多相挤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有一人就出拳打他。楚平眼灵手快,迅速使个防御、反击并动的硬力招法,后发先制,击中那人。那人因伤痛、惊怕,就立刻逃开。
林坚原潮阳县两英镇人,开修理摩托车店,1998年二十余岁,身高米七多,个子不大。当年暑期仅随我学十几场拳,基本功和入门套路均练未合要求,此后却常自演练。2001年一个身体高大的青年牵摩托车来修理好不还钱,被林坚骂。那青年随后带了六个身材高大的青年,连自己共七人来攻打林坚。林坚胆大不怕、沉着、勇敢、采用游击战反击,独个击败。出一拳就击倒一人,出五拳就击倒五人,其余两人害怕而逃跑。林坚笑着说:“身材高大,易击准,不击错。”
象以上的事例,随我练拳,拳还练不好就很会防身技击,实在是意料不到的。
7、多次耍拳较技取胜不败的是李奕滨。前面说过李奕滨是汕头市埠金砂乡人。他自小喜欢武术,后来又喜欢购买武术书刊和武术影碟,2004年见到汕头市电视台城市家园栏目播放《黄茂烈和南枝拳》和买到我整理出版的《南枝拳》书,就登门求教。于除夕由其父亲带来贺岁,于是随我练拳。当时奕滨19岁,初中毕业后无打工就业,家庭收入少,姐妹读大、中专,开支多,生活属艰苦,但每月硬要送二百元给我饮茶用。由于他身体瘦瘠,重不够百斤,又自小不曾参加体力劳动,基础力差;所以随我学了十多个月,我虽悉心指点,但进步不甚快,而且教了好几个套路、多有不熟练。鉴于此情,我为了让他学好拳又减少经济支出,所以主动好言劝他:“不要再这样学下去,你暂时以自练为主,积极出力苦练。”他依我的话自行苦练,前往深圳打工更积极苦练。一年后身高米七,体重一百五十几斤,好象个鲁智深,体力、臂力和拳力都随之大增,现在能卧举将近二百斤。
李奕滨为人驯实,谨守本份,不出风头,好多人觉得他趣味,所以有的拉他耍拳,有的拉他较量臂力,甚至有的要教他学拳。这几年来拉他耍拳的有好几个人,有学本国名拳的,有学泰拳的,有学跆拳道的,等等。有的身高二米,体重二百余斤;有的人不高,个子特大;有的举重二百几十斤。但他们一出脚手,被李奕滨使个分力技法,还未出力,就立即跌退十几步,或立即败倒四脚朝天。有的人两臂非常粗壮,能围抱起四五百斤重的物体,但无能力把李奕滨伸直的手臂屈弯。有的人自以为内行,要教奕滨拳术,叫奕滨手臂伸长教拆招;可是一接奕滨的手臂,因无力防开就退个不停。李奕滨深知自己所以取胜,原因是练大式南枝拳得到异常强硬的拳力和使用特别奥妙的分力技法。他说:“蛮力不敌我们的拳力。”
8、练了二十几年南枝拳还高兴向我学拳的是蔡志明。蔡志明,原潮阳达濠人,喜欢拳术,自小就练南枝拳,并已有很强的抗暴防身的实战能力,有其特有的技击法,一手防御一手还击,同时并动,非常厉害;参海军退伍后在一家公办公司当驻外经理,长期住北方;为人老实、平易、谦逊、风格高。2006年他回汕探亲,在朋友家见到我著的《南枝拳》书就打电话与我联系;岁末来访,说他自己从小就练南枝拳,见到我的《南枝拳》书非常欢喜。于是我请他亮一、二个基本拳相。我即知道他练的是中式南枝拳,拳力有限,邀他较量挨手、屈臂、挑手等功力(这是我使用的常例)。他非常佩服。此时他已四十几岁,练了二十几年中式南枝拳,还喜欢向我学大式南枝拳。自此,每年回汕探亲就必来随我学习。至今已四、五年了,他的拳力比前大得多,又获知许多大式南枝拳奥妙的技法,体魄比前更好,非常欢喜。他现在年已五旬,还积极练拳,经常演练。
9、对南枝拳及拳术技击的认识较深的是洪伟华。洪伟华现年四十几岁,汕头市金平区岐山人,其家庭自祖父起到现在,在当地已是个有名的兴旺家族。他自小喜欢武术,青年时曾拜名师习艺已有实战防身的能力。他自1983年见《武林》刊登《南枝拳》的文章就已知道我的名字,因想学习朴实无华、无纵跳的南枝拳,经征得原师傅的同意,于2008年秋便来随我学大式南枝拳。其为人诚实、学习认真。凡是我有关拳术的著述,不论是《南枝拳》书抑或《武林》、《武魂》等刊登不同内容的南枝拳文章,以及近年来电脑联网登载的《正确认识太极拳》、《拳术技击杂谈》、《黄茂烈谈有关南枝拳的几个问题》等等文章,无不细心研读。三年来或学拳或听我讲解大式南枝拳和拳术技击等等方面的知识,最少三百场。他学之得法,经我无保留地悉心传授,不但拳力猛增,而防身的能力也大大地提高;尤其是在理论上,对南枝拳、大式南枝拳和拳术技击都已有了相当深的认识和一定的心得。在随我学拳的众人中他最后学,然而在这方面他却名列最前茅。真是“学无先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深有体会的并说出一句许多人都不曾说出的话:“无练大式南枝拳,就不知大式南枝拳练后能获得这样异常强大的臂力和拳力。”
10、名声最响、弟子最多的是林奋德。林奋德潮阳关埠镇人,现年39岁,为人热情、有奋斗心,少时喜欢武术,曾学“朱家教拳”,读高中时也曾学中式南枝拳,曾反击蛮横人的进攻而名闻邻村;1993年新春曾登门来访,韩师毕业后任汕头市技工学校体育教师,现兼任学生科长;曾向我学拳,供我介绍参加汕头市武术协会,得会长的器重,安排担任武协副秘书长,常主持会场,很有能力;老潮汕地区揭阳、汕头、潮州三市武协的干部以及许多会员无不知道他的名字;今年又被潮州市潮安县武协聘请为顾问,其名声实在响亮!
林奋德原来已有教拳,成立《世伟南枝拳馆》后更有教拳。由于他是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师,生员有来源,所以他在众位师兄弟之中他教的弟子最多,弟子参加活动、参加比赛表演的也是他最多,师兄弟出场表演的也是他最多。他出场时如生龙活虎,精神勇猛,有赳赳武夫之态。2008年粤东港、澳、深武术精英赛在汕举行,他在开幕式时演《穿针》拳,开始时动作灵快、矫健,威武极可观。他自己和弟子参加比赛均获得可喜的成绩。在名声响亮,弟子众多,参赛成绩好这些方面,在随我学拳的众人之中,他排第一,无人可比。
但最遗憾的是,综观所有随我学拳的人,时至今日,以今日而论,还未有一人真正学着我的拳!
丁、怎样才算是真正学着我的拳
我特别提出,并不是随我学三个夜晚十八个徒手套路都学知了就算是学着我的拳;不是的,就是连《拳汇》和《学右补左》拳也都学知了也不是算真正学着我的拳。真正学着我的拳的要具备下面五项:
1、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基本功练得好和各个拳架都练得好,以及大式南枝拳所有的套路都演得刚强有力:不论是短桥、长桥都富含着沉实、雄厚的内功拳力,拳架的造型和动作的姿势都优美、大方、儒雅(而不是蛮力、粗硬、乱演)。
2、苦练的程度已到达了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即登上了练拳追求的最高境界——冲拳、劈掌风生节响。
3、有关南枝拳各方面的知识,都已了解并有一定的理论水平,特别是大式南枝拳所有动作的用法基本都知晓。
4、手臂有一定的抗打的硬功夫。
5、耍拳较技和防身搏斗通常的战略和重要的战术都熟练、掌握,并有一定的交手实战的能力。
以上五项都具备的才算是真正学着我的拳,五项不俱全,尽管是缺一项也不能算是真正学着我的拳。至于那些基本功还练不好,又每个新套路学知后就不再演给我观看,或仅演一二遍给我观看,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演起拳来脚乱站位、乱跳,卧象之地还不够打拳,手如溺水一样乱戽、乱拍、乱举、乱动者,当然更不能算学着我的拳。象这样的人如有教弟子的话,必然“豆出豆、麦出麦”,乌鸦一定不能生凤凰!如想极力凸出自己、表现自己,让更多人知道自己功夫好的话,实是哗众取宠,骗不了内行人,抹黑了自己的脸,更败坏了老师的名誉。
我们品茶不要看其装潢,求学务得真实学问,尤其是武术,最忌假功夫,假功夫终有一朝会身败名裂;就是我们确有真功夫了,也须虚心谨慎,切不可自满骄傲和自高自大。升官发财可以图侥幸、碰运气,而学问、艺术则不能如此。学问和艺术要有所成就,必须长期勤学苦练。练拳术和习书法的道理是相同的。字要写得好,必须长期、经常书写,拳要演得好,必须长期、经常演练,否则谈不上好。杨亨庆老师教导弟子:“每个套路要演得好,至少要练一万遍。”我们要冷静细想:自己究竟随师学拳的实际时间有多少?基本功练得如何?每个套路演给老师观看多少遍,自己用力演练多少遍?自己的拳演得怎么样,老师怎样评价?(洪伟华说:“弟子的功夫怎样,最清楚的是老师。”说得真对)我们还必须虚心学习、积极苦练。我很希望向我学拳的人个个能教拳,个个能真正学着我的拳;更希望大式南枝拳能向全球传播,于健身、延年益寿和技击方面能得到全球拳术爱好者的认可。
我坦率的承认,我学不着杨亨庆老师的拳,最明显的一点是没有杨师那样过硬的硬功夫。他练拳、练硬功夫练得两小臂状如菠萝,布满隆凸的肉结,能抵抗棒打棍劈。林宗敬和萧锡河两位师兄是随杨师久练的入室弟子,尤其是林宗敬师兄更有过硬的硬功夫,当时设在馆内练“猴参手”的硬桩,不论是横杠或竖杆,他的小臂各能极力地鞭击几十下。我开始学演拳时,杨师告诉给我一个获得拳力非常重要的拳法;宗敬师兄关心我的进步,重复强调杨师的金言玉语,并另告知我一个在技击上非常重要的步法以及矫正我的直马步型,对我的练好拳有很大的帮助。我学大式南枝拳有点心得,应特别感谢杨亨庆老师,也当感谢林宗敬师兄。我应多弘扬杨亨庆老师,也当弘扬林宗敬师兄。
题外话,有人说我著书写论文弘扬南枝拳目的是弘扬自己。实际,著书写论文弘扬南枝拳确是我的主观意图,至于能不能弘扬我自己则完全取决于作品的价值和产生的效果,即属于作品的客观思想。写得好就能弘扬自己,写不好则降低自己。怎么样,任人评说,总之,我无意表现自己和凸出自己。但不管如何,凡阅读我的文章者,我都衷心感谢!
&&&&&&&&&&&&&&&&&&&&&&&&&&&&&&&&&&&&&&&&&&
世伟黄茂烈&&
&&&&&&&&&&&&&&&&&&&&&&&&&&&&&&&&&&&&&&&&&&&&&&
2011年10月10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武术名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