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只有朱婷一人出国国算不算洋留守?

  资讯频道:
“洋留守”儿童:尴尬的童年
来源:互联网 &&作者: &&发布时间:
  辛苦了一年,盼着和亲人们团聚。然而,在人情往来的中国式习俗裹挟下,大部分人回家的脚步却并没有那么轻松。  有调查结果显示,70%的年轻人会为&回家过年&烦恼,而&派发红包&成了压在他们肩头最实在的负担。  这个年&鸭梨山大&  每到年关将近,网络上就会出回家过年的烦恼,其中一个&月入三千不敢回家过年的帖子&引起了热议。  里面描述了一个&恐归族&的烦恼,他甚至想谎称加班,不回家过年了。实际原因是他一年下来,没有钱给父母买礼物,给小辈们派发红包了。  老家是寿光的张鑫这几天一想到回家的开销就头大:&家里的亲戚朋友都要想到,而且小孩子的红包不能给少了,现在这物价涨得,钱都不值钱了,你给个一百两百的,根本不算啥。&  按照老家的风俗,去年3月份结婚的他已经正式步入长辈们眼中的&大人&行列,过年派发红包看上去顺理成章了。  最终,他得出结论,今年的红包怎么着也得每人200元。但是来自大家庭的他算了一圈,这小孩子还真不少,这笔钱对他来说并非是小数目。  结婚之前,家里给张鑫出了首付,在高新区买了一套小高层,15年的房贷,每个月需要还款2500元,加上今年结婚,几乎用去了小两口毕业之后的所有积蓄。按照两个人每月加上块不到6000元的工资,红包确实是不小的负担。  &回家过个年,回到&解放前&,网上流传的这句话真不是骗人的&,张鑫只能是摇头苦笑,&但烦恼归烦恼,这个年总还是要过,电视上不也说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些亏空,就只能回来勒紧裤腰带省了。&  给多给少都头疼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为了没钱送红包而烦恼,而对于那些已经在城市打拼多年的人来说,红包照样是绕不过去的烦恼。  在李荣的印象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自己还在老家读高中的时候,在济南工作的大伯每次回家,都会带一些糖果回来分给小孩子们,那个时候能够吃上城市里的巧克力、喝上瓶装的牛奶,一大家子人都很高兴。  但是最近几年回昌乐老家,李荣发现农村的生活水平已经越来越高,自己不少在家务农的亲戚甚至都已经买上了私家车,生活境况比自己还好,即使不是过年,孩子们手中也有各种各样的玩具和零食,再带这些东西回家已经拿不出手了。  还有一件事情让李荣感觉很不好意思,去年回家过年,李荣早早给堂哥的孩子准备了100元的红包,而自己的孩子也从堂哥那里拿到一个。红包打开之后,李荣发现,自己的红包里装了200元钱。  &当时脸就红了,感觉很失礼,&,李荣说,&物价涨得厉害,今年真不知道该给多少了,万一还比人家少怎么办?&  &我儿子上小学二年级,这么小已经对红包的数额很在意,有一次他打开一个红包发现只有50元,便脱口而出&这人太吝啬了&。春节后,班里的同学都会晒晒收到的红包,儿子很希望自己的数额能比过别人。&一位市民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她对这种现象感到很担忧。  过年到底该花多少钱上个世纪70年代赊肉过年,80年代花两百元过欢乐年,90年代花上千元迎新年,但现在,过年得花多少钱?  在一家公司做网管的刘先生与女友的老家是黑龙江。他说,过年消费的90%都花在路上和人情上。公司放假较晚,临近春节的机票价格几乎是全价,两人往返一趟就要花去不少。但一年也就这一次啊,怎么也得花。  &除了路费,给父母亲买衣服、保健品等表达孝心,还要给些钱;给亲戚长辈们拜年要购买些礼品,加上给侄儿侄女的压岁钱,人情开支需要六七千元。&刘先生现在每个月的工资大约在4000元左右,年终奖去年发了5000元,估计按照今年的经济形势,年终奖也不会比往年多上太多,算下来,这一个春节,他要拿出近两个月的工资,再加上自己的年终奖。  与普通市民不同,作为一个私营公司的老板,陈先生预计他的过年账单将超过8万元,主要花费在商务应酬上。去年过年,生意刚刚起步的他花费不到1万元;但目前物价飞涨,高端白酒、高档香烟等样样涨价,即使是5万元钱用起来也是捉襟见肘。  作为老板,陈先生知道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员工们心里想的都是年终奖的数目,虽然公司才刚刚起步,但在这方面是不能吝啬的。不发年终奖,影响士气,为了能够留住员工们的心,陈先生给15个员工每人发了2000元,3万元就这么没了。  照顾了员工的情绪,还有客户的。而这也是让陈先生最为头疼的事情,虽然公司一直守法经营,对待客户也一直是以诚相待。但是在如今这个人情往来的大环境下,过年之前相互走动一下,这是免不了的。  爷爷奶奶的苦恼由于父母远在异国他乡,照顾和教育年幼子女的重责就压在了老人们身上。面对家里的&洋娃娃&,老人们既心疼又无奈。  幼儿园距离自己家只有几步距离,小宇却提出要每天坐汽车上学。外公姜宝兴劝说孙子坐自行车去幼儿园,小宇表现得非常不满。  林祖勋告诉《环球》杂志,&这个孩子很有性格。外公第一次送他到华侨幼儿园去,特地为他买了自行车,安了座椅。没想到快到幼儿园时,他自己蹦下来,把脚弄伤了。&小宇不惜&自残&表示抗议,但在外公的坚持下,闹了几天后他也渐渐接受了自行车。  &父母不在身边,他调皮和犯错了,我们可舍不得打骂。现在的孩子很聪明,我们说一句,他模仿一句,讲得多了,他不理你,我们也没办法。&谈到教育孩子的话题,58岁的姜宝兴非常无奈。  57岁的董秀华也有同样的感受。她的儿子董钊18岁时就到纽约打工,在那里认识了老家同为g头镇的姑娘。2004年,两人于美国结婚,孩子出生仅两个月就送回中国让董秀华夫妇照看。  现在董秀华在蓉侨小区3层半的别墅里带着两个美国籍孙女,一个四岁半,一个三岁。对她来说,每顿饭都是一场噩梦。  &两个姑娘都要我用小调羹一口一口喂。孩子偏偏半天不张开嘴巴,一顿饭最多时候要喂一个多小时。我一方面担心幼儿园上学迟了,又怕孩子饿,只好在她们的书包里塞一些小饼干和面包。&&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吃饭穿衣都依赖爷爷奶奶。&  对于孙女,董秀华有种无计可施的感觉。&孩子在学校很听老师的话,但回家来就好像&土皇帝&。&有一次,董秀华在盛怒之下用竹棒打了孙女,老伴知道后心疼得不行,质问她怎么回事。董秀华也后悔了,&孩子爸妈打电话时,孩子也会告状。都是我的错。可我实在也不知道怎么管她们。&  采访中,所有的爷爷奶奶们都苦恼于孩子的教育。他们害怕隔代教育会因溺爱毁了孩子的前程,但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受到儿女的指责。  尴尬的学校教育目前g头镇共有9个幼儿园招收&洋娃娃&。《环球》杂志记者来到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g头镇金贝儿幼儿园,这里有150多个孩子,其中约70%是&洋娃娃&。  据园长杨燕玉介绍,幼儿园装了一个GPS,远在国外的父母只要输入幼儿园网址就可以看到360度旋转的校园场景。&爸爸妈妈们可以随时打开探头来了解孩子的活动,有点类似实时监控。&  但还在襁褓之中就被送回中国&洋留守&儿童,恐怕并没有建立对父母的深刻印象。  幼儿园小班老师林娟专门负责照顾&洋娃娃&。她说:&有时,我问孩子们想不想国外的爸爸妈妈,他们都说不想。而看到普通人家的孩子有父母接送照顾,他们又表现得迷惘和茫然。&  其实孩子们潜意识里也在寻找着&妈妈&。林娟回忆,有一她组织&洋娃娃&看《小蝌蚪找妈妈》,孩子看着电视,眼泪就流下来了。&我班上的&洋娃娃&,经常直接把老师叫成妈妈。&  年轻的林娟还没有结婚,被叫做&妈妈&一度让她觉得难为情,但在适应这种称呼后,她却更多地感受到孩子们严重缺失的母爱,这让她每每听到&妈妈&一词都内心酸楚。  对于中班老师林丹来说,分辨&洋娃娃&很容易。她发现,爸爸妈妈在身边的普通孩子对老师不会太依恋,&洋留守&儿童则不然,他们很容易取悦。老师只要多抱抱他们,他们就会觉得老师对自己很亲昵。林娟也有同感,&他们比其他孩子更黏着老师,睡午觉时喜欢挨在老师身边,有时候上课上一半就会跑上来抱抱老师。&  &普通孩子一般吵吵闹闹不愿意去幼儿园,而&洋娃娃&很喜欢幼儿园。&林丹说,孩子们会特意拖延放学时间,只是为了能和老师多呆一小会儿时间。  除了老师们被赋予了&母亲&的责任,在教育理念上,学校同样面临着尴尬。  对于&洋留守&儿童来说,&家长&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他们的教育观,与现代社会的育儿理念多少有些不同。  杨燕玉举例说,孩子们早晨一入园就进入科学区、语言区、体育区等区域活动,在玩耍中学习,但是对于这种理念,老人们不认可。他们抱怨&不要让孩子玩玩具了,家里玩具那么多,到学校就要学习,怎么还老是玩。&一些爷爷奶奶以孩子学了多少数字汉字、每天布置了多少作业来衡量教学水平,这让校方哭笑不得。  为此,幼儿园不得不经常召开家长会,告诉家长学前阶段儿童真正应该学的是什么,孩子自理习惯的培养也需要家长配合等。&但爷爷奶奶们甚至都不愿意出席。&杨燕玉说。  未来的期许因为签证的有效期是5年,所以&洋留守&儿童一般会在5岁之前离开g头镇,飞去国外。金贝儿幼儿园的中班老师林丹说,&这学期班上已有4个孩子去了美国。最近孩子们经常和我说,&老师,我要去美国了。&&  出现在《环球》杂志记者面前的美国小朋友小洁,穿着红色棉背心,脚上蹬着摩登的小靴子。记者问她多大了,小女孩腼腆地抿抿嘴,好一会儿才做出了一个&六&的手势。园长杨燕玉说,这是虚岁,其实孩子只有四周岁。小洁曾经跟奶奶去了一趟美国。杨燕玉问她想不想再去美国了,小洁想了一会儿,决绝地摇了摇头。  &孩子送出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知道要到爸爸妈妈那里去,很高兴;另外一些孩子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有些孩子会哭闹好几天。&林祖勋说。  对于孩子的未来,接受采访的所有家长都表示自己已经在国外为子女进行了精心规划。苏奕说:&孩子要在美国上幼儿园、学前班然后再上小学。每个暑假,我们都要送他回中国学中文。&她希望小宇能熟练使用中英两种语言。  外婆倪秀珠则说,&孩子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后,我们还是希望他再回来。不然他以后都会忘记这里,也忘了我们。&说到这里,她紧紧摩擦着自己的衣角,低头无语。  金钱陷阱与自我迷失《环球》杂志记者/易萱&海外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在海外工作,自己被留在国内亲属家寄养的孩子。  &洋留守&儿童在中国多个省份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于福建和广东等省的知名侨乡。福建省心理学会理事长连榕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介绍,在福建省沿海的连江、马尾、福清、长乐、罗源等地,&洋留守&儿童的数量可达数万人。而花都和恩平则是广东省&洋留守&儿童最多的地方,其中恩平更因&盛产&此类儿童而得名&小联合国&。  &洋留守&儿童的年龄跨度很大,既有刚出生的婴儿也有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年纪较小的&洋留守&儿童一般出生在国外,拥有外国国籍,父母将他们交与家乡亲属照顾的时间较短,所以其在中国生活时间大多不超过5年。另一类&洋留守&儿童则是在中国出生,父母在其年幼时出国工作,他们在中国一般生活时间较长,只有高中或大学期间才有机会出国生活,与父母相见。  &洋留守&儿童虽然缺乏与父母共同生活的经历,但一般在经济上比较富足,常常成为周围人羡慕的对象。然而在连榕看来,&洋留守&儿童在成长中比较容易掉进&金钱陷阱&&&一些在海外工作的父母往往把金钱作为&爱&的手段,希望用钱来弥补自己无法照顾孩子的缺失,但孩子们却很容易迷恋于物质享受而忽视成长中的其他方面。  &洋留守&儿童与海外父母联系主要通过电话或网络,这就导致他们的交流仅仅停留于语音或影像的时空隧道,而缺乏真诚的心灵沟通。况且,很多在海外的父母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并非每一个家庭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耐性来与国内留守子女交流沟通。  在教育心理学对于&洋留守&儿童的诸多实证研究中,很多学者都注意到了这些孩子社会性发展方面能力的欠缺。因为长期被寄养,这些孩子极为渴望来自于父母的关爱和与父母的感情交流。很多孩子虽然外表光鲜,但内心非常脆弱。连榕说,&洋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焦虑、孤独、无助、厌倦、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很可能会诱发各种不良行为和心理障碍。  在行为教育和习惯养成的过程里,一般来说男孩比女孩&受害&更深。在很多的中国小镇,&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盛行,因此祖父母对男孩子往往更加溺爱和娇惯。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洋留守&儿童对于国外生活具有强烈的猎奇的心理。这样的期盼有时会延伸成为对海外生活环境的憧憬、幻想,甚至迷失自我。就这样,一些孩子的内心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难以&落地&,只能在焦虑的等待中度过童年。  来源: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期《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旗下网站: |追踪中国“洋留守孩”--nihaoma的blog
载入中。。。
追踪中国“洋留守孩”
作者:nihaoma 日期: 16:57:00
&&&&& 何谓“洋留守孩”?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还未成年,父母就远渡重洋出国打工,自小被灌输“坐等出国、高人一等”的思想;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的怀抱中享受宠爱呵护时,他们却远离父母孤独成长;也许并不愁吃穿,但他们中不少人却在人生的路途上充满迷惘,他们的名字叫“洋留守孩”。她(他)们,是一群出生就拥有美国国籍的“洋留守孩”。
&&&&& 在福建长乐、连江等地均可以见到大量“洋娃娃”。他们的父母背负偷渡身份在美国打拼,诞下孩子后即送回福建老家抚养,待孩子长到学龄再接出国上学。据福州 市侨联统计,目前寄养在福州的美国小公民约有1万人,如此大规模的、奇特的人流对换,千百年所未见。而现象背后的情感债则无法估量。
&&&&& 建省连江县g头镇海星幼儿园,100多名孩童中有80%为外国籍,其中又以美国籍居多。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闽江口大量20岁出头的年轻人前往美国,在国外奋斗站稳脚跟后,陆续进入结婚和生育阶段。目前已到繁衍第二代的最高峰。
&&&&& 美国并无户口一说,婴儿只要出生在美国境内,留下出生时的手印、脚印,就可以取得美国国籍。而有些无法获得身份的父母将来也能通过自己的子女获得居留权,哪怕时间是在遥远的21年后。
&&&&& 他们的父母被外人熟知的名字是“偷渡客”。他们靠白手起家,还清灰色身份的费用。偷渡费用已从早期的1.5万美元涨至8.5万美元,为取得合法身份打移民官司的律师费用约是1万美元,结婚花费数万美元,这些钱都要靠餐馆、美甲店打工赚得。
&&&&& 在美国抚养孩子费用不菲,年轻的父母往往选择在婴儿3~5个月大时,托亲友或特殊渠道将其送回福建老家。费用是出对方机票,外加1000美元。图为曼哈顿唐人街怡东楼旁的一家商店挂着中美间托运小孩的招牌。
&&&&& 婴儿抵达家乡后,就靠家中老人照料,一直长到5岁,再接回美国。为数众多的“美国”幼儿成为“洋留守”儿童,他们对父母尚无认知。
&&&&& 在连江g头镇随处可见这样的“美国儿童”,目前在连江有数千人。在整个福州地区至少1万多人,他们像是反季节的候鸟,跨越大洋。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载入中。。。
载入中。。。
载入中。。。
载入中。。。父母出国打工过年难回家 温州洋留守儿童受关注
父母出国打工过年难回家 温州洋留守儿童受关注
16:50:16 中新网 点击数:334
& 今年春节,徐梓伟的父母出国打工又没有回国,留下他与爷爷奶奶一起过年。与前几年不同的是,如今的徐梓伟已经从一个孤僻寡言的孩童蜕变成为开朗热情的男孩,对于父母出国打工的辛劳也多了一份理解。&  徐梓伟今年10岁,家住浙江温州,是一名“洋留守”儿童。他出生于意大利,是意大利国籍,后被父母送回家乡交由爷爷奶奶抚养。&  徐父徐母在意大利出国打工,过年无法回国已是常态。从徐梓伟懂事以来,生活中几乎只有爷爷奶奶,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日子,小梓伟越来越孤僻寡言。&  温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之一,当年轻人纷纷出国打工或经商后,留守在这个城市的只剩下老人和儿童。&  2007年,周祥薇在温州创办了中国首家侨界留守儿童活动基地——温州市鹿城区七都镇“侨界留守儿童快乐之家”,这个“家”改变了与徐梓伟一样的许多洋留守儿童们。&  “我已经两年没有见到他笑了。”今年春节,周祥薇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回忆起两年多前,梓伟奶奶第一次带他到“快乐之家”时说的这句话,仍旧心疼不已。&周祥薇对小梓伟一直很照顾,在“快乐之家”时是严师,回到家中是慈祥的奶奶。&  两年多时间的相处,如今的梓伟早已将周祥薇视为亲人,人前人后总是亲切地叫她“周奶奶”。“前段时间,我去北京参加活动,梓伟总是两三天一个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有时电话里还抱怨两句,怎么还没有结束啊?”周祥薇对于梓伟一点一滴的变化都看在眼里,“以前他孤僻又封闭,现在开朗很多了。”&周祥薇所说的这种变化,记者也颇有感受。&  因为工作原因,记者与梓伟早前有过接触。去年春节联系梓伟时,他还不太多说话,记者的提问都是由奶奶帮他回答的。而今年大年初一当天,再次联系到梓伟,电话那头他一直在笑,还故意和奶奶抬杠。“她在楼下接电话,我在楼上接电话。”&  梓伟告诉记者,去年12月底,妈妈从意大利回国看他,在家待了半个月。临走时,还给他留下了压岁钱,让他听话好好学习。&在谈到压岁钱时,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周奶奶也给我压岁钱了。”&  今年春节,年过六旬的周祥薇飞到美国与家人一同过节,在临走前,她告诉记者,回国后还是要家访,去孩子们的家中看看。“虽然很累,但看着孩子们的笑容,就觉得很有意义。”&  据记者了解,2013年“侨界留守儿童快乐之家”收留了120多名洋留守儿童。周祥薇介绍,他们中间年纪最大的13岁,最小的9岁,这些孩子中,大多数父母都不回国过年,其原因多半是来回花费太大。(佚名)
行业动态&行业访谈&&最新文章
(,点击:36)[]
(,点击:101)[]
(,点击:117)[]
(,点击:153)[]
(,点击:172)
行业动态&行业访谈&&热门阅读
(,点击:27425)[]
(,点击:26507)[]
(,点击:25317)[]
(,点击:12004)[]
(,点击:8434)记者调查:青田 “洋留守儿童”你们过得好吗?(一):父母外出 聚少离多_丽水新闻-爱微帮
&& &&& 记者调查:青田 “洋留守儿童”你们过得好…
&&&&&&& 在我市侨乡青田县,人口不过50多万,但华侨却多达32万人,因为种种原因,不少在海外打拼的青田人,将孩子送回或留在国内生活。与父母远隔重洋,这样的孩子,被称为“洋留守”儿童。那这些孩子过得好吗?请看记者的调查报道。青田县汤垟乡是一个典型的侨乡,乡里登记常住人口有6000多人,而在国外生活的汤垟乡人,却有12000人,是当地常住人口的两倍。&&&&&&& 记者 魏玲艳:从青田县城驱车大概40分钟,我们来了汤垟乡小学,据了解,这个学校一共有125名学生,其中大概有一半的孩子,父母长期在国外,成了洋留守儿童,那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生活得开心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去走进他们。&&&&&& &汤垟乡小学坐落在山脚下,125名学生中,有55名是“洋留守儿童”。记者 魏玲艳:我们班级我数了一下是16个小朋友,你们父母亲在国外的,举个手看一下。这么多,1.2.3.4.5.6.7.8.9,有9个孩子的爸妈是在国外,那你们跟谁一起生活啊?&&&&&&& 爷爷奶奶。这些孩子的父母多数都在意大利和巴西,有的过年时能与父母团聚,有的四、五年都没有见过自己的爸爸妈妈了。叶春娇:(你妈妈在哪个国家?)意大利(去了多久了?)就是没开学多久就走了。(爸爸呢?)爸爸差不多两三年前就去了。徐豪:我二年级暑假的时候去了,小时候一岁之前是在意大利,一岁之后我就带到中国来了。郑雪艳:(妈妈多久没回来了?)已经两年了。邱硕欣 :(多久没有一家人吃饭了?)从一年级开始,大概四年了吧。孩子们告诉记者,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和父母团圆。叶媛媛: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就会想起爸爸妈妈.(那你会给他们打电话吗?)我不知道他的电话,想要爸爸妈妈赶快回来,不再去外国。邱硕欣:想他快点回来,这样子就可以全家人好好地吃一顿饭。叶春娇:我很想妈妈。叶露莎:去意大利,因为很久都没有见过爸爸妈妈了,想早点去意大利。胡佳莹:六月十几号(出国),(为什么要出国?)因为我想见外国的爸爸妈妈和房子。中午放学后,一些家里远的学生,留在学校食堂集中用餐。记者跟随住在学校附近的叶春娇一起回家。叶春娇的爸爸妈妈在意大利打工,有个两岁的弟弟,过年的时候,妈妈刚从意大利把弟弟带回国,姐弟俩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她就会拿着奶奶的手机给妈妈发微信。&&&&&&& 叶春娇:妈妈,我好想你。12岁的叶春娇是个懂事的孩子,她告诉记者,虽然很想念父母,但是她知道爸爸妈妈在国外打工很辛苦。叶春娇:虽然在国外工作辛苦了点,可是赚的钱比中国多。那你长大了也要出国吗?爸爸妈妈说他们计划在我读完六年级带我出国。从叶春娇家出来后,记者看到住在附近的徐豪正再坐在家门口把玩着手机。走近后,才发现,徐豪正在用手机和远在意大利的父母进行视频聊天。&&&&&&& 手机视频聊天: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过两天就回来了,还有8天就回来了。8天,这么快。妈妈是不是你回来之后,就快要把我带出去了?带你一块出去,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出去?去吧,我想学意大利语。采访中,记者发现,几乎每个孩子,只要一提起自己的父母,心里都是充满了想念和忧伤。那这些孩子平时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心理健康如何?请继续关注记者的调查。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丽水广播电视台主打时政新闻栏目《丽水新闻》官方平台。每日推送当地重要时政、民生新闻,也是大型电视问政直播节目《问政进行时》互动平台,发布每月问政主题、节目预告、代表征集、电视问政曝光内容整改进度、反馈信息等。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你们好,我是一名“洋留守儿童”
  中国侨网3月17日电 题:你们好,我是一名“洋留守儿童”。
  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一名“洋留守儿童”。
  爷爷奶奶说,我跟一般留守在老家的孩子们不一样,我的父母是在国外工作的,他们很爱我也很想陪我,但为了能给我买更多的零食,让我上更好的学校,他们才出国工作。
  其实,像我这样的洋留守儿童有很多,中国的各个省份都有,有刚出生的弟弟妹妹,也有十七八岁的哥哥姐姐们。他们有的像我一样是在国内出生,是标准的“中国人”,但有的却是在国外出生后才留守家乡的“小华侨”。
  但一样的是,我们都盼望着同父母团聚。还有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盼望着爸妈回来一家团聚呢~今天,我给你们讲讲我的故事吧!
  “爸爸,我飞越千里来到这,只想给你一个惊喜……”
  ——留守儿童小伙伴
  这个小女孩叫金仙,今年11岁,和姥姥在延吉生活。
  从出生到现在,她只和妈妈见过六次,和爸爸见过三次,因为她的爸爸妈妈还有姐姐都在韩国打工。爸爸1999年离开家乡,奔赴韩国开始异国他乡打工生涯。从一开始的“黑工”,到现如今的搬家公司里的元老,十六年的打工生涯里,为了节约开支,他只回过国三次,甚至连金仙出生的时候都没有回家。
  金仙参加了一档中国内地的真人秀节目,给了她一个前往韩国寻找父亲的机会。当她真的到达了韩国时,父母亲惊呆了!一家人抱作一团,泣不成声。
  像这样的孩子们还有很多。在侨乡聚集的广东,有数千“洋留守儿童”,他们可能是一群来自异国的华侨华人后代,拥有国外的居留证,却被送回了中国的长辈身边。
  他们的父母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希望子女在中国多读几年书,希望自己的孩子们拥有中文基础,学会中国传统的人情世故,将来有更好的发展。这些孩子们越来越多,由于来自不同国家,有些学校,就如同一个小“联合国”。
  这些孩子们,经历着漂泊的童年和青春。他们在文化与文化的碰撞中成长,有的成为异类,有的融入了当地的环境中……
  “给你的压岁钱早汇款过去了”
  ——漂泊在外的父母们
  为啥选择出国打工?在波兰打工的吴先生可能会告诉你,同许多出国打工的人们一样,他想要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为啥总不回家过年?那是因为高昂的旅费,可能是他们要攒好几个月的数目。
  吴先生有个儿子,叫做涛涛,生活在中国浙江省的某个农村。工作完回到住处,夫妻俩会打开电脑,与儿子视频通话。学业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何时回家是他们最怕儿子问到的问题。其实,在吴先生长大的那个村庄,有许多的华侨,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在海外,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图文无关)
  在国外奋斗初期,回国就是一种奢侈。如今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也只能偶尔回家探望。这不,猴年春节,又是没回家的一年。
  大年夜,在视频的那一端,孩子的爷爷奶奶给涛涛做了一桌子菜,涛涛给夫妻俩拜年之后俏皮地问:“我的压岁钱呢?”吴先生赶紧笑着回应“给你的压岁钱早汇款过去了”,涛涛一听这话高兴得手舞足蹈。
  在远方的父母,没法亲自抱抱日渐长大的孩子们,能做的,就是辛勤工作,多汇点压岁钱,让孩子们吃好喝好,过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吧!
  “儿子们出国打工,8年送回来4个孩子”
  ——国内的爷爷奶奶们
  徐爷爷看到从国外被送回来的孩子们,那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有个孩子才出生58天,那么小,陪着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一些洋奶粉。&
  为了响应村里鼓励年轻人出国打工的政策,徐爷爷的三个儿子全都出国了。刚开始的打工时光异常辛苦,在餐厅当服务员,但如今,三个儿子都出息了,有了自己的店面,给家里添了不少收入。由于他们忙于工作,8年间,送回来4个孩子让他们抚养。
  这几年间,老人们最大的心愿就是照个全家福:“这么多年连张全家福都拍不了,没办法我自己在家拼了一张然后挂起来了。”徐爷爷的老伴用手擦了擦照片说,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回家就得关门歇业耽误生意,所以做老人的也能够理解。
  拉扯大四个孩子,让两位老人累得不轻,孩子们慢慢地到了上学的年纪,有的返回西班牙接受教育,老人轻松了许多,但却开始想念在异国他乡的孩子们。为了跟远方的孩子、孙子们打电话,老人们开始学着用电脑,学着视频聊天,虽然有时候聊两句就挂了,但听听孩子们的声音,都是好的。
  叔叔阿姨们,我们的故事讲完了。你是否也认识像我这样的孩子呢?
  不能多聊了,我要去认真地学习。为了见到爸爸妈妈,我在努力地学习英语,因为他们答应我,等我学会了,就能够出国跟他们一起生活了。(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作者:张芸芸,编辑:付强,ID:qiaowangzhongguo)
【编辑:罗渊】
>相关新闻: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留守儿童摸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