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特点的特点是什么?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87|回复: 4
山东人的特点~~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山东人的特点~~
山东人的形象普遍不错,男人责任感很重,忠厚直爽,人情味浓,讲究孝顺,外粗内秀,侠义尚武,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特别讲究人际关系和尊卑等级,爱走上层路线。家庭观念强,很适合做老公;女人贤惠顾家,有的比较泼辣、蛮横不讲理。山东人乡土意识重,地域自豪感强,有时候爱讲究老乡,显得很迂腐。山东人好吃大葱和大蒜,所以大多数山东人都有口臭,但却很少有人得癌症。山东人爱吃馒头(蛋白质多,所以身材高大),呛面馒头都卖到北京去了,山东人吃大饼不用菜,有葱就行。山东人吃的煎饼,南方人吃了不消化。山东话虽然很侉,听起来却比较亲切实在。沿海地区很富裕,尤其是青岛烟台威海地区,据说山东经济很快将超过广东,成为全国第一。胶东人观念比较新,很多青岛人觉得做为山东人有点亏(曾经是直辖呢),青岛足球队与省队比赛也是死磕。
& &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齐人鲁人有所不同,鲁人忠厚直爽,外粗内秀,讲义气,重教育,既出过孔子、孟子这样的彬彬君子,也出过黄巢、李逵这样的杀人越货之徒。但鲁人身处内陆,观念相对保守,生活比较俭啬;齐人处东夷之地,不像鲁人那样多圣贤,却因沐浴海风熏陶,对时髦很敏感,易于接受新事物,也常常喜欢在媒体中制造声势和影响。山东人不愧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特别讲究人际关系和尊卑等级,爱走上层路线,齐人在这一点上似乎更是得了圣人真传,在山东的政界,齐人总是官运亨通。“山东出响马”,“山东人豪放”,这些说法只是《水浒》之类小说的误导。其实,山东人重等级秩序、讲礼数,看重名节,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并不比其他地方的人更豪放,有时甚至常常使人觉得拘谨。不过,对朋友,他们向来比较讲义气,也愿意表现自己的豪气。有时“豪气”往往会转化为粗鲁,例如,在大庭广众下大声武气地说话,喜欢酗酒比酒量,一些好事之徒往往借酒动粗。山东女孩虽不像南方女子那么风情万种,却也柔情似水,在青岛烟台等地,透着英武之气的美女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只是山东话忒土,女子用这种话撒娇有点让人头皮发麻,故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山东小妞发嗲”之说,幸亏现在许多山东女孩都能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所以,不管是倪阿姨还是盖丽丽大姐也都早在中央台打出了名气。山东人乡土意识重,地域自豪感强,不仅在现实中到处认老乡,在网上“老乡”也成为聚众的招牌。山西人唱“人说山西好风光”,山东人则唱“谁不说俺家乡好”。
   山东人思想保守而拘谨,好于精神胜利法。山东人忠厚直爽,外粗内秀,讲义气,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特别讲究人际关系和尊卑等级,爱走上层路线。山东人乡土意识重,地域自豪感强,到处认老乡。与山东人有过接触或交往的外地人对山东人的描述总是:憨厚而宽容,朴实无华,真诚坦率,朴素爽直,善民宽厚,朴实的就像一棵红高粱。虽然山东人有思想,但缺乏机智罢,说白了,就是有经商之能却不精于此道,有文化却不善于辞令。
& & 论酒量,山东人算不上天下第一,因为有东北人和新疆人,但他们的豪爽酒风可以让不知底细的东北人和新疆人甘拜下风,想当年武松路过景仰岗,人家三碗不过岗,他却连干十数碗,照过不误,真是豪迈无比。山东的文化离不开孔夫子,山东人的性格与他老人家也密切相关,孔夫子教诲人们要“忠义信勇”,所以,山东人特别狭义尚武,英雄好汉层出不穷。他们个个侠肝义胆,豪气干云。
& & 山东人可谓是“吃苦一族”,是中国人中最能吃苦耐劳的群体。山东人可以吃苦,但绝不可以冒险,宁可稳坐家中吃煎饼,也不愿外出找寻金米粒。
& & 一切都已成为历史,现在的山东人正在用行动改变着历史,在全国百强县中,山东占了23个,近四分之一,看来山东人还是十分有胆识和魄力的。
post_newreply
中国网网友&
山东人,不好评论
中国网网友&
山东人很好。
中国网网友&
山东的男子不错
中国网网友&
山东人的典型代表是康生,江青,张春桥.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山东人特性.[转载][转]超全面&总结&山东人的特点
&今天无意中在同学的QQ空间里看到这篇文章,觉得还不错,借来和朋友们分享:
[转]超全面总结山东人的特点
想我齐鲁大地,有多少俊杰英灵,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我曾有幸生
长在这片热土,无论走到哪,都会自豪的说,俺,是山东人!
  你了解山东人吗?
  山东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长子。⑴
粗犷,刚烈,正直,勤俭,忠孝,这些词语加在一起,就是山东人。
「山东人的豪放」  高粱叶,当大刀,你的兵马尽俺挑!
关老爷,抗大刀,管哪营里把俺挑!
  急急令,杀~
  这首童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有山东的小孩出口才会这么豪迈,
即使做游戏也个个威风凛凛。小时候,母亲教育我要敢做敢当,记的原话是:
当啥,也别当孬种!这么多年来,一直谨尊母训。山东人性格中的豪爽代代
相传,从言谈到举止,甚至连摇篮曲都透着一股特有的豪放。
  月老娘,黄巴巴。
  爹种地,娘绣花。
  小乖儿,要吃妈,(奶)
  拿刀来,割给他,挂他脖子里吃去吧!
  这样的催眠曲好象也只有带些男子汉气派的山东小孩的娘才唱的出。⑵
  喝酒最能体现出山东人的豪爽。山东的碗大,有海碗之称。只有东北人
和蒙古人的酒量才能和山东人相提并论。李白四十岁时在山东写下“但使主
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一醉方休,是山东人喝酒的特点。豪爽在酒
桌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有时竟达到天真烂漫极可爱的程度。假如你和山东人
一起喝酒,你谦虚的说自己酒量浅,他会瞧不起你;他干杯之后,你却喝了
半杯,他会愤怒,认为你瞧不起他。山东人劝酒的方式又非常直白:干了,
你要瞧的起我,你就干了。
  豪爽加上豪饮,化做诗词,便有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样一首气吞山河的《破阵子》辛弃疾,字幼安,今济南历城人。济南
有二安,另一个是号易安居士的李清照。她的词风清新婉约,读来让人心醉
神迷,其中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
“生怕离杯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
  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昨夜雨疏风骤,弄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把酒意与诗情升华到了顶峰。⑶
山东人不仅女子会喝酒,就连小孩过年过节也要举杯把盏。我小时候,
父亲常常把蘸了酒的筷子放在我舌头上,问我辣不辣,我只能咧着嘴哭,或
者笑,因为我那时还不会说话。
  莫言的《红高粱》里有这样一段描写:奶奶扑地跪倒,对着酒瓮磕了三
个头,然后,她站起来,双手掬起一捧酒喝了……跪下,奶奶命令父亲,磕
头。父亲跪下磕头。捧一口酒喝。父亲捧了酒喝下。
  酒文化在山东源远流长。
  圣人孔子列举出四种不吃的东西和三种不吃东西的场合,然而对杯中之
物却情有独钟,自相矛盾的说“唯酒无量,不及乱。”⑷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酒可以放开喝,但不要喝醉。矛盾之处就是既然可
以放开喝,又怎能不醉呢?
  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冒着生命危险反对曹操的禁酒令,在《难曹公表制
酒禁书》中开笔就说“酒之为德久矣”,然后旁征博引列举出尧痛饮千钟,
刘邦醉斩白蛇等等不该禁酒的道理。最后很有趣的问道,女人也有祸国殃民
的,为什么不禁婚姻呢?⑸
  与山东人喝酒是一件快乐的事,假如你也是个豪爽的人!
「山东人的粗犷」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齐鲁大地给了山东人一副伟岸的体魄。北国苍茫,
山高地阔,黄河雄劲奔放,山东人的血液中流淌着原始的野性。
  登上泰山,你所能感到那种博大宽广就是山东人的胸怀!
  山东人粗犷剽悍,很有些草莽气概。勇于抗争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中有叛
逆的因素,所以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大多数都有山东人的身影。
  山东人胆大,好打架。南方人争吵,唇枪舌剑理论半天,都没有动起手
来。如果你辱骂山东人,对不起,他马上会瞪眼撸袖子揍你。
  有人觉的山东大汉不善辞令,粗犷豪迈有余,圆滑精明不够。其实山东
人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只是他们不愿意逞口舌之能而已。
  “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齐国还有邹衍,田骈等善辩者。据说
有个齐人去拜见田骈,当庭羞辱的田骈哑口无言。⑹ 齐人说,我邻居家
有个女儿,没到三十岁就生了七个孩子,她没有出嫁,实际上和出嫁了有什
么区别呢?然后齐人话锋转向田骈,先生能言善辩,自称不做官,却享受着
上大夫的俸禄,养着门徒百人,名为不做官,可是和做官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个无名之辈尚能如此雄辩,所以司马迁说“齐人大智若愚”。
  鲁亡于楚,楚灭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全国卅六个郡。山东一词最早
出现在战国时期,到朱元璋诏设山东行中书省,齐鲁合而为一。
  山东人的性格是把双刃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起到了磨合的作用。
  山东民情淳朴,悍而不刁,崇武尚勇者数不胜数。我居住的这个县城就
有十几家武术学校!
  剑是古代山东人的饰物,穷困潦倒的冯谖去投奔孟尝君,身上只带了一
把剑,不过没有剑匣,用草绳缠着。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留下千古侠风,舍生取义乃大丈夫之勇。象“二桃杀三士”
所表现出的则是匹夫之勇,三个人争两个桃,一个人“不得其桃而自杀,余
二士亦愧而自杀。”⑻ 粗犷的性格使他们以轻生为荣,为了面子将生死置
之度外。宁死不辱有时竟到了令人膛目结舌的地步。《吕氏春秋》里有个故
事:齐国有两个争强好胜的人,一个叫东郭,一个叫西郭。一天,两人在路
上相遇,东郭说去喝一杯如何?西郭说有肉下酒吗?东郭说用你我身上的肉
下酒怎么样?东郭不甘示弱,找来些豆酱,两个人彼此割肉而食,直到倒毙。
  孔子主张以礼制国,这是圣人之勇,而东郭西郭只能算是莽汉之勇。
「山东人的刚烈」
  山东男人脾气暴躁,路见不平常常拔刀相助,山东女人大胆泼辣,敢爱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
  在我室兮,履我既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
  在我闼兮,履我发兮。⑼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痴情的齐国女子,早晨跑到心上人的家中,依偎在他
身边。到了晚上,她又悄悄走来,以身相许。
  如此大胆外露的女子还有钟离春。钟离春,齐国无盐人,长的奇丑无比,
四十岁还没有嫁出去。有一天,她找到齐宣王,要求嫁给他,宣王掩口大笑,
问她什么理由。钟离春列举出齐国的四大隐患危险,齐宣王肃然起敬,择良
日娶她为王后,辅佐国家大事。
  山东人的刚烈容易走极端!
  晋朝有个叫刘伯玉的书生,有一天诵读《洛神赋》,禁不住心神荡漾,
叹道,如果能娶这样美丽的一位女子,就是死也无憾了。谁知道被妻子听到
了,她觉的自己受了奇耻大辱,就跳河自尽了。这条河就在山东临清,名叫
妒妇津,传说貌美的女子过河时河水会波涛汹涌,而相貌一般者则会风平浪
  连山东女子都这么刚烈如火,更不用说堂堂男儿。
  山东人的刚烈是一种优点,看上去又很脆弱,很容易摈弃文明,回归野
蛮。这种刚烈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不能使头脑清醒,一直处在短暂的矛
盾之中,既是果断的,又是犹豫的。
「山东人的正直」
  山东人胸怀坦荡,爱憎分明,有话就说,从不顾忌什么。顺理直言,是
山东人说话的原则。
  山东的胡同直来直去,不象江南的小巷曲径通幽。山东快书开门见山,
不做任何铺垫。山东人感情直露,喜怒哀乐全在脸上。
  柳下惠坐怀不乱,被称为正人君子,刘镛以直言进谏名传千古。“忠果
正直,志怀霜雪”的祢衡裸衣骂曹操惹来杀身之祸。
  山东人的直,是极纯正的不含任性,蛮横或粗野的味道。其直是发源于
良心深处,公正庄严的动机。所以,这样的直是一种美德。
  山东人不善做官。官场复杂,言行直来直去往往到处碰壁。但古往今来,
历朝历代只有容纳直言者方能成其大业。
「山东人的勤俭」
  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写了一幅对联:上报九天五谷丰登,下表九泉一门
忠孝,横批又是一年。父亲看了后,说横批不好,我征求他的意见,他说横
批改成勤俭持家吧。勤俭持家,透着根深蒂固的文化底蕴。
  “山东人好存粮,山西人好盖房”。⑽ 祖祖辈辈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
山东人把勤俭当成最基本的美德。勤俭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标准。山东人
说的败家子指的就是好吃懒做的人。山东人赞扬一个女人时会说她是个勤快
  山东人吃苦耐劳,安贫乐道。当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从
清代起,山东人源源不断的涌入东北三省,⑾ 一九三○年(民国十九年)
因蝗灾,旱灾,人口大量外流,一九五六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又组织移民垦
荒种地。据不完全统计,每七个东北人中,就有一个是山东人或其后裔。
  山东和东北都流传着一个关于秃尾巴老李的民间故事:
  山东有户姓李的人家,没有子女,有一天,女主人去河边洗衣裳,被一
条龙误配而怀了孕,过了三年,生下一条小黑龙。村里人以为它是妖怪,就
砍了它的尾巴,它化做人形,到一个大财主家打长工。
  财主有个哑巴女儿,貌美如花,见到秃尾巴老李就开口说了话。财主把
女儿嫁给了秃尾巴老李。过了两年,山东大旱,秃尾巴老李不忍心看百姓受
苦,就私自下了一场大雨,得罪了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派了一条白龙来捉拿秃尾巴老李。两条龙从山东打到东北,打
了三天三夜,不分胜负。
  第四天,秃尾巴老李托梦给他媳妇,让她在六月初三,把山东老乡邀集
在一起,准备一些生石灰帮他打架。
  山东老乡为了报恩,不辞辛苦跑到东北,到了六月初三这天,两条龙又
打起来了,江水浑浊,天昏地暗,山东老乡就把生石灰扔进江里,结果两条
龙同归于尽。
  人们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便把这条江叫做黑龙江。
  山东和东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同样的勤劳俭朴,热情好客。东
北人家来了客人,一概让到炕上就座,这是最荣耀最亲密的内室礼遇。山东
人家来了客人,无论家境贫富,都得让客人酒足饭饱之后再走。
  一个外地人路过山东,碰上大雪天气,便向一个老头打听哪里有客店,
老头说,俺山东家家都是客店,你要不嫌脏,就住下吧!老头把外地人安置
在厢房里。外地人看老头态度冷冰冰的,也不敢再兴求食之想,就饿着肚子
睡了。一会,老头进来,勃然大怒,骂道,你咋睡了,看不起俺,俺家里穷,
一顿饭还管得起你。外地人看见老头张罗了几样菜,有酒有肉,都是为过年
准备的。大雪下了好几天,老头天天酒肉招待。雪停了,外地人准备向老头
告辞,老头说,你咋还没走,你想让俺养你一辈子啊。外地人表示连日打扰,
想付钱给老头。老头火了,你觉的俺是个开客店的,想挣你的钱,走,快点
走,别觉的俺说话难听,你给钱就是看不起俺,要是俺二哥在这里,早就揍
你个小舅子了。⑿
  这种让人敬畏的热情有着丰富的内涵!
  山东人的节俭表现为自己省吃俭用,对待亲朋邻里甚至陌生人又极其慷
慨大方。沂蒙山老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鲁西南地区的山东人见面问候的是“喝汤了不”而不是“吃饭了不”,
喝汤就是节俭的意思。大年初一,天没亮,拜年的人要互相问候对方“起得
早”,起得早就是勤劳的意思,是一种祝福,代表着一年的好兆头。
「山东人的忠孝」
  山东人重伦理,崇礼仪。忠孝的传统理念遗传的最为深厚。
  公元前二二一年,齐国灭亡。齐王室后裔田横率领五百余人揭竿而起。
刘邦和项羽逐鹿中原。后刘邦一统天下,项羽乌江自刎,田横与五百将士逃
匿东海。刘邦以为日久必成心腹大患,就遣使招降田横,田横带了两个随从
去洛阳见刘邦。在城外,田横对随从说,如今汉王刘邦做了皇帝,而我却要
以亡虏之身俯首称臣,深以为耻,刘邦只不过想看看我落魄的样子,你们砍
下我的头,让他看吧。说完,田横自杀身亡。两个随从捧着他的头去见刘邦,
刘邦叹息不已,下令厚葬之。安葬的时候,两个随从在坟边各挖了个坑,皆
自刎,海外五百将士知道这个消息后亦皆自杀。
  田横之高洁,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圣贤!⒀
  想我国人,不为国死,更为谁生?山东人有着强烈的报国思想。“五。
四运动“的发源地在青岛。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平原让日本鬼子吃尽了苦头。
《地道战》,《地雷战》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电影。
  对国家要至忠,对父母要至孝,对朋友要至诚,这才是为人之本!
  曾子每日“三省吾身”,问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无信乎,
传不习乎?”⒁
  山东人讲义气,爱交朋友。对待朋友,崇尚诚信,遇上困境厄运,也不
轻易向朋友张口寻求帮助,但假如朋友有难,必将两肋插刀,赴汤蹈火也在
  小时候,我读《水浒》,常常想宋江武艺平平怎么就坐上了梁山头把交
椅。现在明白了,待人以至诚,救人之急,急人之难,方为领袖之楷模。
  “常存报柱信,岂上望夫台。”⒂ 李白的这句话出自一个典故:
有个叫尾声的人,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下起大雨,河水暴涨,尾声监
守信约,不忍离去,最后抱着桥柱,直至淹死。⒃
  至死不渝的爱情世间罕见,守信如尾声者更是百代难寻。
  忠为国之纲,孝为家之梁。
  《二十四孝》辑录了24个“孝动天地”的故事,其中山东就有十个:
孝感动天的虞舜,龇指心痛的曾参,单衣顺母的闵损,为亲负米的仲由,鹿
乳奉亲的剡子,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卖身葬父的董永,行佣供母的江革,卧
冰求鲤的王祥,扼虎救亲的杨香。
  王祥少年丧母,父亲又娶了个姓朱的女人。后母对王祥非常刻薄,王祥
孝心不改,逆来顺受。有一年冬天,后母心血来潮要吃鲤鱼,王祥就到河里
去捉。河水已结成了厚厚的冰,王祥就用铁锨去铲,冰层裂开,从水里蹦出
来两条鲜活的鲤鱼。传说至此,人们又加入了自己美好的意愿,后来就改成
了卧冰求鲤。王祥跪在冰上,要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寒冰,天地为之感动,冰
层自行裂开,两条鲤鱼跃了出来。
  闵损单衣顺母,没有半句怨言,这是一种无条件的孝。赡养老人,既是
一种美德,又是一种义务。如今,我们的道德和法律都对此提出了新的规范。
  战国时期,某地发生械斗事件,伤及人命。官吏赶到现场,见有兄弟二
人,哥哥说,是我杀的。弟弟却说,不是哥哥杀的,是我杀的。兄弟俩争担
罪责,官吏就上报了齐宣王,宣王把兄弟俩的母亲找来询问。母亲听完事情
经过,毫不犹豫的说,杀那个小的。宣王问其何故。母亲说,小的是我亲生
的,大的是继子。
  我曾经在武氏墓祠见过这个墓刻,整个画面雕琢精细,齐国义母和蔼可
亲,其形象栩栩如生。
  置亲生骨肉于不顾,舍己而为他人,天地永存其光辉,流芳百世!
  山东人的忠孝还表现为强烈的故土情结。一个老华侨,思乡成疾,几经
周折从海外归来,刚踏上山东土地就哭的昏死过去。
  大概是一九九八年,我看山东台转播的新疆春节晚会,晚会邀请了十几
位山东籍的油田工人,他们都四、五年没回家了。当主持人让他们给远在家
乡的父老乡亲拜年时,十几位黑脸膛的大汉竟然在演播厅齐唰唰的跪下,面
朝山东方向磕头叩拜。
  电视机前的我激动的热泪盈眶,那一刻,我想,所有的山东同胞都会同
时感到一种温暖,这温暖来自一个群体——山东人!
  山东人的传统性格有优又有劣。优,勿喜;劣,勿卑。要正视自身,修
正缺憾,扬长避短,适应时代潮流,做新伦理新道德的主人。⒄
--------------------------------------------------------------------------------
⑴ 见《论山东人的性格》.张天麟
⑵ 见《山东民间童谣》.山曼
⑶ 见《女性与酒》.王悦
⑷ 见《论语.乡党》
⑸ 见《后汉书》
⑹ 见《战国策》
⑺ 见《史记.孟尝君列传》
⑻ 见《晏子春秋》
⑼ 见《诗经.齐风》
⑽ 见《山东人与山东》.吴金鼎
⑾ 见《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
⑿ 见《故乡的民性》.杨年慈
⒀ 见《史记.田詹列传》
⒁ 见《论语.学而》
⒂ 见《长干行》.李白
⒃ 见《庄子》
⒄ 见《山东人》.刘德增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山东人的特点
山东17个地市,每个地市都有自己的方言,绝不类同。对很多山东人来说,讲普通话是一件很别扭同时也是非常可笑的事儿。因此,除非是职业要求,一般山东人很难割舍自己的家乡话。这种对方言的迷恋,反应出山东人浓厚的乡土情结。
山山东人的老乡观念特别强。山东有句话叫: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个本来萍水相逢的人,只要一说是老乡,就会顿时去掉戒心,无话不谈。
山东人的另外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忠诚度比较高。山东北有黄河天险,南有泰山天然屏障,又近中原之地,扼守南北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翻看历史可以发现,古来的帝王中没有一个是山东人。即使水泊梁山的草寇宋江,也只说是替天行道。这种忠君思想渗透到了山东人的骨子里和血液中。中国政界有句话,叫山东人保边疆。
山东人还有一个特点是重名轻利。对山东人来说,利益当然是不可忽视的,但面子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这里所说的面子,并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虚荣摆阔之类的东西,而是一种以精神上的或者说是人格方面东西为主的混合物。比如,你帮别人做了事,别人给你一定的酬谢,按理说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绝大多数山东人会因为担心落个贪利的臭名,而百般拒绝。不是山东人不爱财,而是山东人爱面子胜过了一切。这大概就是儒家文化熏染的结果吧。
当然,山东人也有自己的毛病。比如,喜欢拉帮结伙;喜欢吹牛;惰性较大;头脑有时候过于迂腐和僵化等等。但是,还是那句话,缺点,有时候不过就是优点的不恰当延伸嘛。山东最有名的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山东人的另外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忠诚度比较高。山东北有黄河天险,南有泰山天然屏障,又近中原之地,扼守南北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翻看历史可以发现,古来的帝王中没有一个是山东人。即使水泊梁山的草寇宋江,也只说是替天行道。这种忠君思想渗透到了山东人的骨子里和血液中。中国政界有句话,叫山东人保边疆。
山东人还有一个特点是重名轻利。对山东人来说,利益当然是不可忽视的,但面子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这里所说的面子,并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虚荣摆阔之类的东西,而是一种以精神上的或者说是人格方面东西为主的混合物。比如,你帮别人做了事,别人给你一定的酬谢,按理说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绝大多数山东人会因为担心落个贪利的臭名,而百般拒绝。不是山东人不爱财,而是山东人爱面子胜过了一切。这大概就是儒家文化熏染的结果吧。
当然,山东人也有自己的毛病。比如,喜欢拉帮结伙;喜欢吹牛;惰性较大;头脑有时候过于迂腐和僵化等等。但是,还是那句话,缺点,有时候不过就是优点的不恰当延伸嘛。山东最有名的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