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陈尔敏2014年教师节国旗下讲话表彰大会上讲话的心得体会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47 小时威望1053 金币1867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51积分22914UID970940
威望1053 注册时间积分22914精华51帖子
思考着老师:
& && &&&课堂管理难有固定模式,这些意见可以参考。
& && && && && && && && && &&&王晓春& &&&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76 小时威望10 金币8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1积分212UID1246968
初级会员, 积分 2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威望10 注册时间积分212精华1帖子
教学提示之课堂管理(续)
王老师:真不好意思,刚回复的帖子中文章“教学提示之课堂管理”还有一部分,附后:教学提示之课堂管理(续)但是我希望给学生自由有趣的时间!忘了这个想法吧,如果你这么想,你就永远无法掌握课堂管理。你不是学生的朋友,而是他们的老师。但是这并不是说你们不能友好相处。你的学生必须意识到教室是学习的场所,而不是游乐的地方,不是学生游戏和社交的地方。作为一位教师,你越早地意识到这一点,就越早地掌握课堂管理。这会减少你的压力。你的教学就会畅通无阻。我知道你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安排,但是请自然地将它们融入课堂,而你的学生必须时时集中注意力。你必须在开学第一天就开始并保持你的课堂程序,训练学生适应程序。如果从开学第一天就开始实施,你会发现这很容易。如果没有从第一天开始,那么请从现在开始。如果你在学年的中间才开始,那么,不要告诉学生你要尝试新的事物,自然而然的进行。是的,你可以等到一个新的季度或学期再告诉学生。
好的课堂管理要保证有时间整理教室、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状态。这是你日常课堂程序的一部分。做到这一点就会提高你的课堂教学!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76 小时威望10 金币8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1积分212UID1246968
初级会员, 积分 2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威望10 注册时间积分212精华1帖子
期待王老师课堂管理的大作
& & 读大学和担任老师以来,我看了一些教育教学的书,可是发现中国的教育的书要么写得大而空,要么抒情性或着说富有文采,缺少科学性。
& & 一直期待你关于课堂管理方面的大作,课堂管理对于我们年轻老师十分重要,不过我知道课堂管理很大一部分取决教师本人的素质和能力,靠自己去实践和总结,并没有灵丹妙药和捷径,或许是本人有一种购书欲(特别喜欢伱的书)。
& & 按照你的建议,我经常去看看西方的教育著作,收集了几个关于海外教育网站,1,
这两个网站都有很多海外教育的教育教学经验,有兴趣可看一看。
下列一篇文章请王老师点评一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学提示之课堂管理
对于新教师和稍微有点经验的教师来说,课堂管理是教学的灾星。如果你有课堂管理问题,你也就会有纪律问题。提高你的课堂管理,也是减少你的行为问题。
纪律和课堂管理密切相关,又不尽相同。课堂管理是你每天如何运行课堂。纪律是你对期望或不期望的学生行为进行奖惩的体系。
以下是一些课堂管理的大致建议,它不是万灵药,只是良好课堂管理的起点。只有拥有了几个学期的教学经验之后,你才能开始成为课堂管理的行家里手。
良好的课堂管理只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制定并保持一个程序。尤其是你的课堂如何开始和如何结束。你的学生还应该知道进入教室后你到底期望他们做什么。
课堂管理在开学第一天之前就开始了,至于如何开始每一节课,你必须有一个有效的策略。程序必须简单,易于开始、遵守和保持。课堂的前十分钟非常重要,可以请教其他有经验的教师。显然,他们是你起步的最好资源,但是,也不要把他们的建议奉为神谕,只有你知道你的性格和经验会如何指导你做事。你的教学技巧会随时间的增长得到提高。
说了那么多,现在你可以制定计划了。通常,好的课堂管理有四个基本部分,这些只是我的个人意见,大多数书本和课堂老师的意见都不同,但是,课堂管理与课程计划有关。
课堂管理的四个基本部分
1)& && && &开始时间——学生在刚进教室时要做什么?
2)& && && &检查——你必须检查以前的课程。
3)& && && &介绍新内容——介绍新的课程内容。
4)& && && &复习和下课——几乎与开始相反。
显然,第二和第三部分是很灵活的,各部分直接的转换艺术就是课堂管理。
课堂的前十分钟
在学生刚进入教室时,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做点什么。
如果你不遵守这一条,你的课堂管理就注定失败。
你必须在铃声一响就控制课堂。你可以利用一个问题或任务等,将它们写在黑板上。如果每天都这样开始教学,学生会期望这样。但是任务必须是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至少要花费八分钟。有时候,学生到教室就是坐在教室吊儿郎当地聊天,一直到铃响。要保持秩序,你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告诉学生如果他们到教室,就是来学习的,必须做布置的作业,否则,他们必须离开教室,到铃响时再回到座位。另一种选择是直到铃响前两分钟都关着教室门。我注意到,有效效率很高的教师直到铃响后都不会打开教室门。你必须让学生把教室视为工作,而非玩乐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缺乏乐趣。
在这段时间教师做什么?
教师可以做任何一般的教室整理工作,如发作业、点名等。你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快速完成这些事情。其它的课堂时间就是你的课堂管理时间了。还可以利用座次表,我一直都使用座次表,这样可以决定学生的座位。发作业纯粹是浪费时间的事情,所以应该在两分钟内完成。我在前面说到学生铃响前待在教室会很痛苦,但是允许学生早到可以快一点发作业,早到的学生一下子就能够拿到自己的作业。发作业时,你不需要把作业送到每一位学生的面前。把每一排的作业给第一位学生,然后让他往下传。如果你有座次表(这几乎是必须的),就在收作业的时候,将每一排的作业放在一起。发作业时将每排的作业给第一位学生,然后传给其他学生,这就简单多了。
十分钟结束后我要做什么?
你可以讨论学生任务的答案,但是时间要短,因为你还要继续其它的事情。之后,你可以收集学生的答案,是的,你必须选择收集它们并打分,然后将其作为日常分数。你会问,在收集答案的时候你要做什么?停顿时间是课堂管理的杀手!你是在收集答案,但是有经验的教师会让学生复习黑板上的问题。当你收作业时让学生复习这些问题,你不必等着学生完成这些问题。事实上,你也不需要真的期望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它们,他们只是一个桥梁,等收完作业,你就开始与学生一起做这些复习题。你不需要收集学生的复习题答案,因为它们只是用来强化之前的课程学习的。
那么,现在你就开始了新的课程!但是,等一下,请问在复习与新课程之间就没有分界线吗?没有真正的分界线。你在复习的时候就可以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程。有经验的教师就会利用复习作为自然过渡。他们会怎么做呢?他们会在黑板上写下复习的问题和与新课程有关的问题。这样,能够很好地开始新课程。作为一位有经验的课堂管理高手,你就能够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状态,不会出现停顿时间。
怎么继续课程教学完全取决于你!但是,为了保持良好的课堂管理,你必须为提前完成作业的学生提供一些活动。一个诀窍就是布置超过他们能够完成的限度的作业。如果不能够完成,可以让他们作为家庭作业。但是也不要超过限度太多。请阅读《如果利用、布置家庭作业》。这是一个不但有助于课堂管理,而且有助于课堂纪律的小提示。当布置作业时,可以告诉学生,鉴于他们做得很好,你会减少作业量。至于减少多少就完全取决于你了。
课堂最后五分钟
课堂最后五分钟几乎和开始的十分钟一样重要。当课堂就剩下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时,将最后一个问题或作业写在黑板上。如果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就挑选一道难度较大的题目为学生讲解。这样,当你解题时,他们就会注意听讲。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你的目的也是在下课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知道你要讲解家庭作业也是具有吸引力的。记住纪律和课堂管理是如何一起发挥作用的。这样就可以让课堂井然有序。你肯定不希望任何课堂时间被学生视为自由时间或死时间。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47 小时威望1053 金币1867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51积分22914UID970940
威望1053 注册时间积分22914精华51帖子
思考着 (交流平台)
我的早期记忆
王老师,下列是我的早期记忆,麻烦你分析一下!
我的家庭情况:家中四口人,爸妈,一个比我小一岁的妹妹。母亲常年吃药,患有精神疾病,脾气好,小时还会骂妈妈。但父亲脾气暴躁,小时曾本人被骂过,至今还记得有好几次被骂的情形,很怕爸爸,至今还有一点怕他。在我四五岁时,曾患有急性精神疾病,患病期间,我是跟着奶奶的。
1:在四五岁时,有一天,妈妈带着我去拍身份证,当轮到妈妈拍时,我发现旁边有很多人笑,那时还小,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在笑,感到奇怪,不舒服。现在回想大概是妈妈当时比较胖吧。
早期记忆2:在三四岁时,我的姑姑抱着我在我家门口晒太阳,当时还有其他一些人在一起,当是记不住是谁,还记得姑姑的样子和穿着蓝色的上衣(我姑姑在我六岁时去世了)。
早期记忆3:在我五六岁时,有一天下午,妈妈躺在床上休息,我去向她要钱买东西吃,而此时爸爸在客厅,妈妈没给(不知是没钱还是不肯),我便多次恳求,那时并不敢大声要,怕被爸爸听见。最后还是被爸爸听见,他没骂我,给了我一角钱。
早期记忆4:在五六岁时,曾到一女孩子(跟我同岁)家里玩,玩时她扮演妈妈的角色。而我是她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家庭中,好像还模拟出我吸吮她的奶。不过我当时感觉到很温暖,很好。
早期记忆5:小学一二年级时,有一次裤子弄脏了,被爸爸骂了一顿。有一天在我在午睡,爸爸不知什么原因很生气,看见我在睡觉,就大骂说什么懒汉之类,我装在那里好像睡着,心里很难受,委屈啊!
早期记忆6:小学二三年级时,每隔一段时间,会去一些地方捡“垃圾”,把一些人家扔了东西捡来,有什么自行车锁杂七杂八的物品,然后拿回家玩,有些修理好使用如自行车锁。
思考着答复:我的个人情况
王老师,下面就是我的个人情况:我的年龄26岁,性别男。去年刚大学毕业,去年9月份至今在一所县城初中教数学,平时不怎么喜欢交际,言语不多,性格随和,平时喜欢独处看书,大多是教学和教育方面的书,但用到不多,很难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比较喜欢上网,讨论一些教育问题,自己认为工作负责,喜欢钻研问题。比较乐观开朗,但是不够自信,有点自卑,如上公开课放不开。
工作状况不怎么好,去年担任了一个学期的普通班的班主任,班级上学生有六七个是问题生,学生学习氛围不浓,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学生也不怎么怕我,感觉力不从心,第二学期学校就没有让我担任了,让了一个更有威信的老师去担任了。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成绩都处在年级下游。但不管怎样,我还是会竭尽全力工作,去把学生教好。
思考着老师:
这几个早期记忆内容都与长辈有关,唯一的记忆4,出现一个同龄人,还是在扮演母亲。据此我估计,在人际关系上,您可能更关注纵向联系,比如亲情,比如上下级关系。您可能对领导的态度很敏感,而与同事的关系则一般,也许您会有权威人格,希望有个强势长辈或上级保护自己。这确实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您好像对服装(或者人的外部形象)比较敏感。
您对他人评价可能也比较敏感。
从某个角度说,你可能对“物”比对“人”更有兴趣。(见记忆6)
您好像比较适合关起门来自己做点事情。
初步印象,仅供参考。
09,10,17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47 小时威望1053 金币1867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51积分22914UID970940
威望1053 注册时间积分22914精华51帖子
西方思想与中国思想的根本相异之处
——陈嘉映《哲学 科学 常识》读书笔记(15)
……理论是一种特殊的兴趣,它不是理性态度自然而然生成的,毋宁说它发源于神话。一般所说的理性态度,注重经验,允许争论、纠错;而一般说到理论,高头讲章,闳大不经,惟我独尊。然而希腊人把理性的态度引进了理论探究,以怀疑、讨论、求证来营建理论,产生了以希腊—西方的哲学—科学传统:哲学—科学营建理性的理论,以此取代神话。这是一种罕见的、奇特的结合,是个例外。哲学—科学与巫术不同,与阴阳五行理论不同,另一方面又和讲求实际的理性思考不同。简单讲,哲学—科学无非是讲求真实的理论。用我们今天的语汇说,希腊人以科学精神从事理论。
哲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哲学即以理性的态度来反思我们的经验,狭义的哲学指的就是这种理性的理论或者理论的理性。在广义上,孔孟庄老都是哲学,但理性的理论形式主要是从希腊起源的,是属于西方思想的。史家说到哲学,主要是指为世界提供整体解释的哲学—科学理论。黑格尔说,回到希腊,我们就回到了家园。海德格尔说,哲学说希腊话。伽达默尔说,哲学或科学完全是属于希腊的。
须得说明,哲学并不只是哲学—科学。西方思想也并不都是哲学—科学,大量西方思想的展现方式和孔孟庄老的展现方式相似。自尼采以来,更有很多思想者反省、批判哲学—科学的总体方向,明确申说,哲学并不能提供普适理论。但西方主流哲学采取的是普适理论的形态,这是西方思想与中国思想的根本相异之处。
(陈嘉映:《哲学科学 常识》东方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51—52页页)
再说一遍,“哲学”有广义,有狭义。广义是爱智慧,或者是深刻、深层思考、玄乎的思想、无用的思想等等,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当然有哲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哲学,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哲学。而狭义的哲学,是理论的求真态度,这种态度主要属于希腊。每个民族都爱智慧,至少其中有一些人爱智慧,但并非每个民族都以理性态度来建构理论。
(陈嘉映:《哲学科学 常识》东方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西方哲学具备一种求真的态度,把“真”放在第一位,中国哲学则不然,我们是把“善”放在第一位的。我觉得此事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有关。要知道,“善”是只有人类社会才存在的东西,自然界无所谓善恶。如果一种文化每天琢磨善不善的问题,它的主要注意力就不可能放在对自然的探究上(孔子很明显就是这样),于是这个民族中最聪明的人就几乎都被引上卫道之路。确实如此,中国古代文人(包括官员)每一个人似乎都肩负着极重的道德使命(所谓“铁肩担道义”),很难有一部分知识分子集中主要精力研究科学,这种情况直到五四运动之后才有所改观。很多论者都慨叹中国知识分子缺乏独立人格,愚以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一种重要原因是他们被“道德挂帅”的思维方式一网打尽了。
& & 我曾经见到有的论者说,中国吃亏就吃亏在没有一个统一强大的宗教。这种说法也很有趣。西方有强大的基督教传统,这个传统或许也有一个好处,一旦政教分离,“善”这件事就可以由宗教接管(今日在西方,“思想教育”工作据说也主要是由教会来做),这就把很多聪明人解放了,他们可以集中精力搞科研了。中国因为没有宗教,结果是每个知识分子都必须兼任“牧师”,负担太沉重了,难以把事情做好。教师更是如此。为什么教师的专业水平长期不见提高?因为他们把主要精力都用来搞“教化”和“卫道”了。效果如何?并不见佳。世风日下,道德滑坡。
& & 我估计马上就会有人骂我不重视德育了,说不定还会把世风日下的责任推在我这种议论之上,这下可找到替罪羊了。先生们,我没有不重视道德的意思,西方把“真”而不是“善”放在第一位,那里的社会风气也未必就比我们差,然而我们的科学技术大大落后却是明明白白的事实。其实我的意思很简单,中国要造一个统一的宗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考虑把精力给“求真”方面多分配一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发展更科学。(09,10,17)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76 小时威望10 金币8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1积分212UID1246968
初级会员, 积分 2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威望10 注册时间积分212精华1帖子
思考着答复:我的个人情况
思考着答复:
& & 王老师,下面就是我的个人情况:我的年龄26岁,性别男。去年刚大学毕业,去年9月份至今在一所县城初中教数学,平时不怎么喜欢交际,言语不多,性格随和,平时喜欢独处看书,大多是教学和教育方面的书,但用到不多,很难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比较喜欢上网,讨论一些教育问题,自己认为工作负责,喜欢钻研问题。比较乐观开朗,但是不够自信,有点自卑,如上公开课放不开。
工作状况不怎么好,去年担任了一个学期的普通班的班主任,班级上学生有六七个是问题生,学生学习氛围不浓,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学生也不怎么怕我,感觉力不从心,第二学期学校就没有让我担任了,让了一个更有威信的老师去担任了。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成绩都处在年级下游。但不管怎样,我还是会竭尽全力工作,去把学生教好。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47 小时威望1053 金币1867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51积分22914UID970940
威望1053 注册时间积分22914精华51帖子
我是在教书吗?,
11:13:30, 任 (教育教学随笔
我是一名高中历史老师.在给学生讲题的过程中我总结了几个得分的方法:有的选择题出一段材料,然后有1、2、3、4几种说法,让你往出找哪些是对的或错的。有时学生不能判断出哪个是正确的,我教了他们几个方法:比如不好判断2,但ABCD四个选项里都有它,那它肯定是对的;再比如1说法肯定错,那在ABCD里排除有1的就是正确答案。我觉得我不是在教学生知识,而是在教他们投机取巧的方法。这样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对他们以后是不利的。
钦佩您的反思精神和职业良知。
有一个年轻人曾对我说,可能唯有中国人把“应试”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这真是耻辱。应试本领根本就不是学问。我想他说得有些道理。我每看到琳琅满目的教辅书籍和铺天盖地的辅导班广告,都觉得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大家都成了分数的奴隶。学习如果单为了考试,这种学习肯定已经蜕化变质了。
当然,考试是教学的一部分,所以,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应试技巧,无可非议。问题是教师本人知道不知道这是“雕虫小技”,并非“真智慧”。知道这一点而且加以控制的,是教育者,忘记了这一点,以宣扬“雕虫小技 ”为能事者,不管他有什么名号,都是教育的背叛者。他们失去了教育者的良知。
2009,10,16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47 小时威望1053 金币1867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51积分22914UID970940
威望1053 注册时间积分22914精华51帖子
宸穸 (交流平台)
恳请王老师解答
王老师,您好!好久没回复您的帖子了,但我一直都在阅读学习。
有两个问题想请您解答:
1、《六国论》中有一句话是“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立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请问,“并立西向”的“西”和“向”各是什么意思?
2、我现在带的班级是高三的三类班(浙江省分班时,一类班是将来考一本的,二类班是二本和三本的,三类是专科),学习任务不紧张,课余时间也很多。学生听了我讲解抗日战争等历史后,深有感触,我说想让自己有一个心灵的洗礼,就应该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没想到,学生纷纷响应。我咨询了旅行社,价格还可以,115元全天,包括保险费用。但有两个问题:一是学校肯定是不愿意,副校长说学生可以自己组织(学校当作不知道),但老师最好不要参加,如果出了什么意外,责任问题就来了;二是部分家长不一定同意,但学生热情很高,所以可能会发生矛盾。
第二个问题相对好解决,但第一个问题,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非常希望能带领学生感受那种属于年轻人应该有的激情,但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态度让我犹豫。(李镇西老师以前也经常带学生外出,但现在似乎……)
王老师,您觉得我应该做呢?谢谢!
宸穸老师:
第一个问题。愚以为“并力(不是“立”吧?)西向”是合力向西抗秦的意思。“西向”即“向西”。这是古汉语中常用的句式,如“北上”,“南下”,(大江)“东去”,“西望”(长安),“左迁”(即贬官)等等。
第二个问题,要看您班学生的纪律情况,不能光看他们的热情。此事宜慎重,如果下决心去,要事先做出多种预案。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47 小时威望1053 金币1867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51积分22914UID970940
威望1053 注册时间积分22914精华51帖子
思考着老师:
& && &请告知您的性别、年龄和大致生活、工作状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晓春& & 09,10,16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76 小时威望10 金币8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1积分212UID1246968
初级会员, 积分 2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威望10 注册时间积分212精华1帖子
我的早期记忆
王老师,下列是我的早期记忆,麻烦你分析一下!
我的家庭情况:家中四口人,爸妈,一个比我小一岁的妹妹。母亲常年吃药,患有精神疾病,脾气好,小时还会骂妈妈。但父亲脾气暴躁,小时曾本人被骂过,至今还记得有好几次被骂的情形,很怕爸爸,至今还有一点怕他。在我四五岁时,曾患有急性精神疾病,患病期间,我是跟着奶奶的。
早期记忆1:在四五岁时,有一天,妈妈带着我去拍身份证,当轮到妈妈拍时,我发现旁边有很多人笑,那时还小,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在笑,感到奇怪,不舒服。现在回想大概是妈妈当时比较胖吧。
早期记忆2:在三四岁时,我的姑姑抱着我在我家门口晒太阳,当时还有其他一些人在一起,当是记不住是谁,还记得姑姑的样子和穿着蓝色的上衣(我姑姑在我六岁时去世了)。
早期记忆3:在我五六岁时,有一天下午,妈妈躺在床上休息,我去向她要钱买东西吃,而此时爸爸在客厅,妈妈没给(不知是没钱还是不肯),我便多次恳求,那时并不敢大声要,怕被爸爸听见。最后还是被爸爸听见,他没骂我,给了我一角钱。
早期记忆4:在五六岁时,曾到一女孩子(跟我同岁)家里玩,玩时她扮演妈妈的角色。而我是她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家庭中,好像还模拟出我吸吮她的奶。不过我当时感觉到很温暖,很好。
早期记忆5:小学一二年级时,有一次裤子弄脏了,被爸爸骂了一顿。有一天在我在午睡,爸爸不知什么原因很生气,看见我在睡觉,就大骂说什么懒汉之类,我装在那里好像睡着,心里很难受,委屈啊!
早期记忆6:小学二三年级时,每隔一段时间,会去一些地方捡“垃圾”,把一些人家扔了东西捡来,有什么自行车锁杂七杂八的物品,然后拿回家玩,有些修理好使用如自行车锁。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47 小时威望1053 金币1867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51积分22914UID970940
威望1053 注册时间积分22914精华51帖子
安排世界与解释世界
——陈嘉映《哲学 科学 常识》读书笔记(14)
“从儒学史的发展看,安排世界的秩序才是中国思想的主流,至于怎样去解释世界反而不是儒学的精彩的所在。”(余英时)(陈嘉映:《哲学科学 常识》东方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我觉得余英时这句话很准确。所谓“安排世界”,即是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如何,其实也就是像官员一样发出“指示”,而所谓“解释世界”则是告诉人们,世界“原本是什么样子”,这是需要自己先搞清楚,才能告诉别人的,它需要一种研究的态度。
我国的传统思想显然以前一种思路为主。不信请看孔夫子关于教育的部分名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礼之用,和为贵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些话都很有道理,但是您从语气和内容都能看出,孔先生主要不是想向我们“解释”和说明什么,而是要“教导”和“安排”我们,安排我们的行为方式。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人官瘾实在大。愚以为,造成这种现象不光是因为做官有实惠,不光是因为有“读书做官”的科举制度,而且有深层次的思维模式的原因。只要你按照“安排世界”的思路想事,实际上你就是在“像官员一样思考”,如此,只要你一开口,就难免是“官腔”。国人都难逃千百年来的习惯思维方式,所以即使完全没有任何官职的百姓,在家里对孩子讲话时,也是一派官气,一言一语,分明是在“安排”孩子。“你应该……,你应该……”,很少顾及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感受。
因为工作关系,有很多教师向我提问,问题无数。这些问题,至少有98%都是问我“怎么办”的,也就是他让我告诉他,如何“安排”学生,安排班级秩序。极少有人希望我“解释”他遇到的学生“怎么回事”的,他对“解释”没有兴趣。所有这些老师,大概没有意识到他是多么忠实于祖先的思维方式,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脑袋有多么孔子。我每想到这一点,就痛彻心肺地感觉到“思维原型”的可怕威力。这种思维框架,这种思维外壳,这种“缺乏探究真相的冲动”的思维方式,没有极大的力量,是绝对冲不破的,它太强大了,根子太深太深了,已经融入我们的灵魂了。于是你就明白为什么近代的先进知识分子纷纷借助西方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西方思想)改造传统了。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
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科学的思路。你不把世界探究明白,解释清楚,怎么谈得到“安排”它呢?你都不了解学生,谈何教育他?你看周围很多当官的,张嘴就发“指示”。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官僚文化,是想把每一个人都造就成在朝官僚或民间官僚的文化。(09,10,15)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8 小时威望0 金币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9UID974706
初级会员, 积分 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1 积分
威望0 注册时间积分19精华0帖子
恳请王老师解答
王老师,您好!好久没回复您的帖子了,但我一直都在阅读学习。
& && & 有两个问题想请您解答:
& && & 1、《六国论》中有一句话是“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立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请问,“并立西向”的“西”和“向”各是什么意思?
& && & 2、我现在带的班级是高三的三类班(浙江省分班时,一类班是将来考一本的,二类班是二本和三本的,三类是专科),学习任务不紧张,课余时间也很多。学生听了我讲解抗日战争等历史后,深有感触,我说想让自己有一个心灵的洗礼,就应该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没想到,学生纷纷响应。我咨询了旅行社,价格还可以,115元全天,包括保险费用。但有两个问题:一是学校肯定是不愿意,副校长说学生可以自己组织(学校当作不知道),但老师最好不要参加,如果出了什么意外,责任问题就来了;二是部分家长不一定同意,但学生热情很高,所以可能会发生矛盾。
& && &&&第二个问题相对好解决,但第一个问题,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非常希望能带领学生感受那种属于年轻人应该有的激情,但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态度让我犹豫。(李镇西老师以前也经常带学生外出,但现在似乎……)
& && &&&王老师,您觉得我应该做呢?谢谢!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47 小时威望1053 金币1867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51积分22914UID970940
威望1053 注册时间积分22914精华51帖子
思考着老师:
此事恐怕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的孩子和家长。即使从总体上看,要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也需要取大量样本做调查分析,上述看法只是作者的印象。但因为作者去的地方很多,所以这个印象有一定参考价值。
其实这可能正凸显了应试教育的一个好处:像古代科举一样,它会把更草根的、更有进取心的,更渴望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孩子不断输送到社会上层,以保持社会的活力。当然这个优点同时也是缺点——有可能弄得孩子的学习目过于现实和俗气,不利于真正的创新。而且有人披露:大贪官,小时候多是苦孩子,他们好像更容易被糖衣炮弹打中。这很不幸。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76 小时威望10 金币8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1积分212UID1246968
初级会员, 积分 2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威望10 注册时间积分212精华1帖子
农村孩子 VS 城里孩子,谁会是未来的强者?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农村孩子 VS
城里孩子,谁会是未来的强者?&,是演讲家邹越所写。愚认为两类孩子各有优势和劣势,关键是家庭教育中如何要帮助让孩子认识自己的劣势,跨越它,两类孩子都能成才。王老师你认为呢?
附:农村孩子 VS
城里孩子,谁会是未来的强者?
如果没有客观的对比,也许大部分人都会因为,城里孩子优势很多,一定是大城市的孩子会赢。
我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的过程中,去过很多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及很多省会城市,也去过很多偏远的贫困山区和农村中小学,云、贵、川的大山,中原的农村,见过各地学生的不同面貌,最后我总结的答案是;目前城市里孩子们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不在城里,就是那些农村长大的孩子。
从家庭环境来比较;城里孩子见多识广,经济条件远远优越于农村的孩子,较为自信,但由于家庭溺爱,性格多数内向、懒惰、不善交际,胆小怕事。农村孩子较为自卑,家庭经济环境很差,父母外出打工,从小就在骨子里有种拼劲,期盼过上好日子。
从学历方面来比较;城里孩子学历普遍高于农村孩子,但骄傲自满,依赖父母的习惯从小养成,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普遍较差,在团队意识、与人合作等社会公共关系处理方面表现出普遍的劣势。农村孩子底子薄,学历低,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在忠诚度、耐挫力方面远远优秀于城里孩子。
从创业能力比较;城里孩子不喜欢创业,期待找稳定的工作。农村孩子没有社会关系和条件,在打工一段时间有了点基础后,一些有拼搏精神的农村孩子开始选择与人合作或自我创业,因为他们大多有先前的自卑感,为人低调、诚实做事,而这恰恰符合了成功人士所需具备的基础品质,所以大部分从小起家的农村孩子到城里后都慢慢拥有了自己的事业。
我观察了周围许多在做中小规模公司的老板,竟然大部分都是来自穷苦的农村的孩子,那些当年高昂着头的城里孩子,现在大部分在给当年看不起的农村孩子打工。
我在许多大城市学校演讲时常告诫那些城里孩子;“你们未来走进社会后,最大的竞争对手现在农村,他们声音比你们大,手举得比你们高,精神比你们振奋,渴望成就的愿望比你们强”。
在我讲“让生命充满爱”的演讲现场,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孩子和贫苦农村的孩子们的表现反差强烈。如果理解成农村孩子没见过世面才有热情那就大错特错了,也许是城里孩子见得太多,丢失了生活的激情才是现实的。
同样的季节;相同的天气;零上18-27度、微风,上图;大城市里的孩子把衣服披在头上遮阳光,不鼓掌、不抬头,不互动。下图,农村中学里的孩子精神抖擞沐浴阳光。呐喊声、掌声此起彼伏,热情高涨。
上图:农村中学的孩子充满激情,下图左;农村中学的孩子在七级寒风中坐在满是灰尘的地面听演讲,下图右;农村中学的孩子在大雨中坚持听演讲,六千三百人无一人离场。这样的天气环境如果在城市学校就会取消活动,校领导、老师、家长、学生都不会同意在这样的天气里做户外大型活动。
我走过全国近七百所大中小学,城乡经济差别的另外一面也许是人们世界观的差别,到底哪里是对的?相信不远的将来就会越来越多的看到现实的结果。
我认为,无论是城里孩子还是农村孩子,谁拥有了合理的处世哲学,谁就会在未来的生活中掌握更多的主动,谁就会成为未来的强者。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47 小时威望1053 金币1867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51积分22914UID970940
威望1053 注册时间积分22914精华51帖子
理性·理论兴趣·哲学—科学传统
——陈嘉映《哲学 科学 常识》读书笔记(14)
……实际上,中国人注重经验和现实,还可以从反面看到。例如,中国没有史诗流传下来,中国远古的神话保留得很少。鲁迅、茅盾都强调过这个事实。我认为我们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尽管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但笼统说来都很理性,中国在轴心时代的转变特别彻底,理性态度占了绝对优势,几乎完全中断了史前史的神话传统。诸子时期留下了那么那么多东西,但其中没有完整的创世神话。庄子里面有不少神话,但其中多半不是继承下来的,而是编出来的,不如视作寓言。这种高度注重现实的理性态度的另一面就是缺乏理论兴趣。在孔孟老庄杨墨的学说中,我们也看不到继承神话的关于世界的整体解释。先秦诸子不面对神话传统,没有用一种理性的整体解释取而代之的冲动。
(陈嘉映:《哲学 科学 常识》东方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从儒学史的发展看,安排世界的秩序才是中国思想的主流,至于怎样去解释世界反而不是儒学的精彩的所在。”(余英时)中国主流思想对于宇宙论这类事情往往全不措意,所谓“唯圣人不求知天”。结果,尽管阴阳五行理论不登大雅之堂,没有成为文化主流,但凡涉乎整体解释,仍只能到阴阳五行家那里去找。汉朝的儒学中掺进不少阴阳五行的东西。……
(陈嘉映:《哲学科学 常识》东方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中国士大夫传统始终缺乏真正的理论兴趣,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一百多年来,我们开始学习西方以来,各行各业都有能人,在技术性的领域里学习成绩尤其好,但理论创新方面却很弱,在物理学、数学、生物学领域就是这样。按说,在历史理论、社会理论、人类学理论、政治理论等领域,基于中国漫长而丰富的历史、基于中国人的特殊生活方式和特殊经验,我们应当能有所贡献,但实际上,在这些领域中,中国人在理论建设方面一无所为。……梁漱溟……说:“中国人讲学说理论必要讲到神乎其神,诡秘不可以理论,才算能事。若与西方比看,固是论理的缺乏,而实在不只是论理的缺乏,竟是‘非论理的精神’太发达了。”直到今天,中国人讲到理论,其范式还是阴阳五行那种类型,大而化之,闳大不经的一类。
先秦诸子极其理性,中国学术传统中缺乏理论兴趣,这两个方面可能互相关联。我们的神话传统没有得到完好的保存,我们不信宗教,我们设计了完善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尽管思想、文学、艺术历久繁荣、技术创新一浪一浪,我们却没有形成强大的哲学—科学传统,这些事情看来是互相关联的。
(陈嘉映:《哲学科学 常识》东方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上述看法,如果不了解西方思想,不把我们的情况与西方的情况加以比较,是不会产生的。关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不能真切了解我们文化的优缺点。所以,我们必须睁开眼睛看世界,伸出头去看世界。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作为影响下一代的重要人物,必须有广阔的视野,必须有“文化自知之明”。我们不怕落后,怕就怕搞不清落后的真正原因。如果挖不到落后的根子,即使在某个阶段取得一些成绩,也无法彻底翻身。
梁漱溟先生说的“非伦理的精神”,在教育界,最突出地表现在语文教师身上。不是记叙就是抒情,要不就是云山雾罩地胡侃。这种风气不加以改变,真正遇到大问题,我们的后代仍然只能乞灵于阴阳五行这种古老的东西,那可真是“山中无好汉,猴子当大王”了。(09,10,14)
思无 该用户已被删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思无 该用户已被删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47 小时威望1053 金币1867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51积分22914UID970940
威望1053 注册时间积分22914精华51帖子
一个人的素质教育老师:
您把问题变成讨论中医问题了。中医很复杂,其中糟粕很多。据我看中医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的经验,那是用无数人的生命换来的。至于中医的治疗理论,可推敲处甚多。我不是医生,不敢乱说,反正作为病人,我有一点很清楚——他越说我越糊涂。
所以人们做体格检查,都不去找中医,可能您也是这样。您看您的体检表,其中可有阴阳之说?没有阴阳之说就不“辩证”了?我倒觉得,若加上阴阳之说,我检查之后,可能对自己的体质更没把握了。
& & 西方医学最大优点(我不是说它没有缺点)之一是清晰(这正是科学厉害的地方),它比较能说服我。
西医没有阴阳理论,也并未把每个人的体质都看成相同的,他们在不同季节的用药,也未必相同。阴阳五行理论最让人不服气的地方是,它在确定哪个是阴哪个是阳的时候,拿不出清晰的、确定的标准(因此可以让人们云山雾罩乱说),勉强能拿出来的东西,估计也就是类比联想。比如我去问一个中医:我是什么体质?他的回答可能我听不懂(当然我可以装作听懂了),假如我追问,最大的可能是他的回答我更不懂。我也看过医书,就是这种感觉。比如什么叫“热毒”,能拿出准确定义吗?能量化吗?反正我想不清楚。
我相信中医,前几天还吃中药,但那是因为我尊重祖先的经验,不是因为我认可中医的理论,我尤其不认可其中的什么“阴阳”理论。愚以为这种东西可能基本上是唬人的包装。
个人意见而已。
& && && && && && && && && && &&&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932 小时威望575 金币152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30积分4857UID1175290
金牌会员, 积分 48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43 积分
威望575 注册时间积分4857精华30帖子
王老师对“阴阳”理论贬之过重。
陈嘉映的表述极为谨慎,客观。
“阴阳”不都是作为标签用的。
“把白天叫做阳,把黑夜叫做阴”,“男人属阳,女人属阴”往往只是个归类,这样归类之后,其实有很多用途的。
我最近经常听中医徐文兵讲《黄帝内经》,这本道家的医书,是我国中医的经典。一个事物或者一个人属阴还是属阳,往往是中医诊断治疗的客观起点。在了解阴阳之后,中医会根据这个人或者这种病属阴还是属阳作出有针对性的诊治。
像我们一家到了广东后,火气很重,不是这里发炎就是那里发炎,如果去中医那里去看病,医理精深的医生会给我开一个方子,然后会给我老婆开另外一个方子。
春夏对阳,秋冬对阴。一个人春夏感冒时在中医那里拿的方子与秋冬感冒时拿的方子是有不同的。
同样,白天用药,晚上用药也是有差异的。
当然,中医也不是将很多事物简单地分为“阴阳”了事,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还是有各自的“调神”方法。
之所以分为阴阳,是因为“阴”者有其共同性,“阳”亦然。
阴阳构成矛盾的双方。双方相互依存,交错变化。
一个病人,得了急性温热病,此属阳证。中医当考虑阳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中医会采用阴证的治疗方法。
所以,阴阳是一种哲学。既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点,又生动体现了他们的变化。这种哲学里边鱼龙混杂,当然有迷信。但不都是迷信。很多论述是基于客观事实,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过程,能够得到反复验证的。中医就是典型例子。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阴阳是唯物的,相对于求神拜鬼有其历史进步性;阴阳是辨证的,对人们丰富思想灵活思考也有历史功用。而中医,在道家阴阳理论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
事物有其局限性了。中医在强大的现代医学面前显得局促和没有相对有效的证据。但医生的望闻问切不能算是空穴来风。对于“治未病”和整体疗养而言,中医哲学在中国民间更有效用。
就令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47 小时威望1053 金币1867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51积分22914UID970940
威望1053 注册时间积分22914精华51帖子
阴阳五行理论
——陈嘉映《哲学 科学 常识》读书笔记(13)
五行说一开始像是个归类游戏。归类的依据,在于现象的相似性或其他的现象联系。春配东,因为中国的春天多东风;南方热,和火归在一类;水火相对,北南相对,就把水和北归在一类。万物在春夏欣欣向荣,和德政、德性连在一起,秋冬肃杀,和用刑连在一起,据此不难领会为什么《黄帝四经》称刑阴而德阳,故春夏为德,秋冬为刑。这些内容的感应特点很明显。这些感应的因素虽然没有严格的科学根据,但是有很强的感性方面的支持。如果我们自己拿春夏秋冬来和阴阳对,大概也会用春夏来对阳、秋冬对阴,拿春夏秋冬来和德与刑对,大概同样会用德对春夏、刑对秋冬。这是自然的想法,和现象感知的认知方式有密切的联系。
(陈嘉映:《哲学科学 常识》东方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46—47页)
阴阳和五行有不同来历,大概是邹衍把它们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理论,其中五行是元素,阴阳是动力。在我们今天看来,阴阳五行也许只是伪理论。但伪理论和真理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这种通俗理论包含了理论的很多要素。别的不说,阴阳五行之为理论,包含了借助推论建构起来的完整故事,天地人神、古往今来,莫不包括在内,形成了一种宏大叙事,司马迁说到邹衍,说“其语闳大不经”,这是含着批评的,但也指明了它宏大叙事的特征。
这种便宜的宏大叙事,似乎是对智性的愚弄,为正统儒士所不取。“官绅可以业余身份演运术数以启示民众,而决不以此为正当学识、治生常业”(王尔敏)……但这种理论很容易取信于无知识的广大人群。实际上,所谓“民众理论”差不多都是这类东西。
(陈嘉映:《哲学科学 常识》东方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我们可以看出,从这种类型的理论中是无法产生科学的,不但如此,这种理论其实也难以增长人的智慧。我把白天叫做阳,把黑夜叫做阴,我对昼夜的知识可曾增加了一分一毫?我认定男人属阳,女人属阴,我对男女的真正差别可曾多懂了一丝一毫?贴个标签而已,或者用陈嘉映的话来说,不过是做了两次“归类游戏”。但是我却可能在朦胧之中,感觉自己很有学问了,甚至参透了宇宙真谛,结果就把自己给骗了。
所以我想,教师作为个人,是否相信这类阴阳五行理论悉听尊便,但是在学校里,在课堂上,似不宜宣讲此类理论。即使单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个角度看,宣讲这种理论也是有害无益。(09,10,13)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47 小时威望1053 金币1867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51积分22914UID970940
威望1053 注册时间积分22914精华51帖子
思悟老师:
感觉您的思路比较乱。比如师生关系分类,您是把不同角度、不同标准的分类搅到一起了。“误区”部分,一些提法不确切。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前面的分析缺乏有机联系。
仅供参考。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7 小时威望0 金币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28UID1251967
初级会员, 积分 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2 积分
威望0 注册时间积分28精华0帖子
对不起,王老师,我怎么常犯低级错误,请海涵.
下面是我近期写了一些东西,虽然还没写完,但很想先请您看看我的思路对不对,希望能得到您的批评.
我对学校的师生关系观察以后,总结有下列几种情况,有的情况虽然出现很少,但也算是一种代表现象:
从教师角度来看:
一.& && &&&管理关系
二.& && &&&教育关系
三.& && &&&平淡关系
四.& && &&&严师关系
五.& && &&&朋友关系
六.& && &&&冤家关系
七.& && &&&研究关系
八.& && &&&利用关系
九.& && &&&虚伪关系
十.& && &&&亲属关系
十一.& && &&&敌我关系
从学生的观点来看,教师有以下功能:
一.& && &&&安全功能
二.& && &&&维持常规功能
三.& && &&&灌输包办功能
四.& && &&&伸冤解屈功能
五.& && &&&奖惩功能
六.& && &&&约束功能
七.& && &&&唠叨功能
八.& && &&&官方化功能
九.& && &&&狐假虎威功能
十.& && &&&感情寄托功能
十一.& && &&&撒娇功能
十二.& && &&&敌对功能
十三.& && &&&收礼功能
鉴于以上关系与功能的局限,师生交流存在很多误区:
一.& && &&&时间误区:现在的学生学习时间安排比较紧凑:早上到校后早读,上课下课,放学或被接走,或在托教吃饭睡觉。下午到校后写作业,上课下课然后放学,托教的写作业,写完家长来接,基本上没有交流空档。
二.& && &&&心态误区:老师叫哪位同学的时候,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又怎么了,要批评我。第二反应是有什么事要交代办理。显然,心态出于闭合防御状态,再加上时间误区,师生很难进入沟通状态。
三.& && &&&职业习惯误区: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工作对像/工作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教师找学生,往往是因为发现了学生的缺点,或往往是为了批评与指正/甚至发脾气。所以容易给学生这样的印象:老师叫谁,谁就倒霉。
四.& && &&&亲疏误区:对学生来说,最亲近的首先是自己的同学/哥们/朋友,老师俨然属于另一战线,老师是官方化的代表,对民间的事自然不能审时度势地体察到位,有的同学哪怕想向老师靠拢,在学生眼中马上就有了叛徒/卧底/线人的嫌疑,再加上老师往往对此关心不到位,还常常不小心卖了自己的线人,拆了自己人的台,所以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第n位的,是不能交心的人。
五.& && &&&个性误区: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的沟通方式,模仿学生的方式,运用心理学中的认同心理,通过学生的个性表现与分析来了解学生.
六.& && &&&心理误区:教师与学生由于年龄/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常常会像猫和狗的表达方式不同一样陷入误会,学生又由于家庭教育/年少轻狂的缘故,容易表现为逆反无礼/不善言谈/情绪挂帅而被老师误解为目无尊长/狂傲不羁/不知好歹/屡教不改,
七.& && &&&敌对误区:由于以上误区的影响,师生交流很容易陷入敌对误区,老师想要了解些情况,会困难重重,即使老师付出种种诚意,学生也容易暗自认为老师终极目标还是为了整治自己,没安什么好心,或者以自己以往的经验揣度,觉得不会有什么益处,不愿尝试。.
八.& && &&&合作误区:大家的合作意识也有待加强,我们在生活或网上讨论问题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的防御心比较强,对别人的批评比较敏感,敝帚自珍心理比较强,容易情绪化而不是理性化/合作/共羸地讨论问题,这种日常学习中的合作不和谐状态很容易影响师生关系的谐调性。
我希望自己通过以上的分析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更重要的是得到大家的批评与指正,我的设想是:
一.& && &&&引导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尽自己力所能及地提高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意识与沟通能力,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不然不能达到理想的对话效果.
二.& && &&&多理解,少在猜测中误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的办法是多读书和收集感人素材,因为读书使人思路开阔,感人素材可以感人以情,动人以理.
三.& && &&&网络优势:通过网络优势来加强联系,提升沟通效果.
四.& && &&&多种沟通方式并用:在生活中时时刻刻,捕捉机会思考与沟通,提高沟通力/沟通机会/沟通效果.如偶遇的谈话/信的交流/打听到的信息/作业批语等等.多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
五.& && &&&增加沟通的游戏成份:引进心理学方法,运用心理咨询中的小游戏来增加沟通的趣味性.比如:从学生喜欢的话题入手/抽签决定自己想说的话题/
六.& && &&&学生需要引导和帮助而不需要老师的责备和气恼.学生的很多问题来源于沟通问题,解决的途径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沟通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礼貌,说话难听,当老师的不必生气,只要怀着好奇心去探究,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自己的目标和帮扶计划,教育是慢的艺术,一点点磨,能改变多少改变多少,量力而为,无愧于心.
七.& &&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能力.针对学生的情况为学生设计一个提高计划,尽量为孩子提供多的机会来提高自己.
八.& && &&&它山之石,借力使力.每个人都只和一定的人说心里话,找到这个人,就找到了打开心灵的钥匙
......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47 小时威望1053 金币1867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51积分22914UID970940
威望1053 注册时间积分22914精华51帖子
理论态度的最基本的特征
——陈嘉映《哲学 科学 常识》读书笔记(12)
……互相发生感应的现象是在同一平面上的,与此不同,原理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需要被揭示、被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才是世界的真相。那个隐藏在事物现象背后的东西,那个在不同事物现象领域中不变的东西,那个不能直接看到而只能由理智把握的东西,是数、秩序、结构。把现实和现实背后的隐秘结构区分开来,是理论态度的最基本的特征。史湘云话说:“阴阳可有个什么样,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难怪翠缕不解,“这糊涂死了我!什么是个阴阳,没影没形的。我只问姑娘,这阴阳怎么个样儿?”非读书人,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听了这些没影没形的东西,真个越听越糊涂。然而,隐秘的元素通过不可见的机制造就芸芸万象,这是理论阐释的特征。
(陈嘉映:《哲学科学 常识》东方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45—46页)
这个阴阳问题,史湘云能跟翠缕说清楚吗?我觉得够呛,怕是希望不大。这是两个层面,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理论层面的东西她是难以明白的,她甚至会觉得那是胡言乱语。
理论是深入到现象后面的东西,理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执着于感性层面和现象层面的人,不足以语理论。“跟着感觉走”是彻头彻尾反理论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说过,如果现象与本质直接合一 ,那么任何科学就都是多余的了。恩格斯则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近代之所以落后,吃亏就在这里。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轻视理论思维的。
教师应该是国民中文化程度较高的部分,可是中小学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普遍很差。教师写的文章,多数是所谓“记叙文”,说的都是最表面的现象和自己的应激式的感触,这种东西顶多也就有些资料价值。理论思维能力本应从小培养。它需要一定的科学概念,需要有逻辑推理能力(任何理论都包含推理),需要有科学精神和态度,还需要有深入探究的心理习惯。近些年来提倡的所谓“探究式学习”,其实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论思维能力。可能条件太不成熟了,执行中可能变形也太厉害了(因为教师自己很可能就没有体验过探究的感觉),招来一片反对声。所以,在我国形成比较普遍的重视理论的态度,任重而道远。
麻烦的是语文课上还在片面推广“抒情散文”(多半是无病呻吟),这正是与理论态度相反对的态度。西方国家的小学生就开始练习写研究论文,并不是拔苗助长,他们的文化传统使得他们对待理论的态度一开头就与我们不同。(09,10,12)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47 小时威望1053 金币1867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51积分22914UID970940
威望1053 注册时间积分22914精华51帖子
思悟老师:
& && && &这些概念,您在网上查一查,就都知道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晓春& & 。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7 小时威望0 金币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28UID1251967
初级会员, 积分 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2 积分
威望0 注册时间积分28精华0帖子
王老师,您说的感应思维和第六感觉,潜意识等应该不是一回事吧?你是怎样看待这两者的区别呢?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47 小时威望1053 金币1867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51积分22914UID970940
威望1053 注册时间积分22914精华51帖子
K12班风小论坛
向王老师请教
这几天,世界级大奖诺贝尔奖陆续揭晓,有人说“诺奖之花年年开,就是不到东土来。”接着这个话题,有一些人埋怨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此,王老师您有何高见?
& && && &&&
诺贝尔奖与中国基础教育
愚以为此事与基础教育有一定关系,但是不独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也有问题。而且不只教育,我们的社会风气、教育体制,整体上引导学生的学习目的是超过他人,取得好成绩,以便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而不是引导他们热爱智慧,引导他们趋同,而不是求异。在这种风气下,要出现原始创新是很困难的。我不认为这个问题短时间内能够得到解决,但是我希望一年年好起来。
有人主张对诺贝尔奖不要在意。我想,诺贝尔奖的理工科部分还是有标志意义的,值得重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47 小时威望1053 金币1867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51积分22914UID970940
威望1053 注册时间积分22914精华51帖子
思考着老师:
这种办法,对于非问题生,对于问题生的轻度问题,可能比较有效,它不需要特殊的诊断过程(其实中间也含有诊断的意思)。而对于比较严重的问题,在美国也是需要诊断的。愚以为二者并不冲突。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147 小时威望1053 金币1867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51积分22914UID970940
威望1053 注册时间积分22914精华51帖子
理性态度 ≠ 理论态度
——陈嘉映《哲学 科学 常识》读书笔记(11)
……我们在反思、谈论“理性”这个概念的时候,往往会把科学作为理性的典范,把理性和理论相提并论:理性倾向于上升为理论,理论是最理性的。本节和下节却想说明:理论兴趣并不是理性态度的自发产物,倒不如说,理性态度多半是抵制理论的。的确,哲学—科学以理性态度来从事理论,哲学—科学是理性的理论。然而我想表明,像这般把理性和理论结合在一起,并非普遍情况,而是属于西方和希腊的特例。
(陈嘉映:《哲学科学 常识》东方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我们叫做“理论”的东西,首先是一般的东西、普遍的东西、抽象的东西,是和具体情况相对的。反过来说,凡是概括的东西都一点理论的意味,彭加勒说:“每个概括都是一个假说”,大意亦如此。……
这个说法还隐示,普遍性对于理论家是重要的,对于务实家却没有什么用。物极必反,这不错,但也没什么用,因为麻烦总是在于弄不清什么时候是极点。你申明物极必反的道理,但你还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买进股票,什么时候该抛出。
(陈嘉映:《哲学科学 常识》东方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理论的另一个含义是对世界的整体解释。这是理论的一个核心含义,也是本书中所采纳的主要含义。
……在史前社会,这种解释一般表现在神话里。……理论起源于神话。理论把神话中的重大课题如世界和人的起源等等继承下来。整体解释,无论是神话形态,还是理论形态,其中都有很多臆测和推论的内容。
(陈嘉映:《哲学科学 常识》东方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早期理论倾向重的思想家,无论是是阴阳五行家还是毕达哥拉斯学派,都是偏于神秘主义的,这不是偶然的。理论总是在琢磨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即使在今天,爱好理论的还多是神神叨叨、狂人痴迷的人,成天张望六合之外。那些注重实际的理智人往往对理论没有兴趣,甚至轻蔑。我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关于这一点有太多的误解,人们说到理性,首先想到理论。
(陈嘉映:《哲学科学 常识》东方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43—44 页)
理性态度和理论态度是两种东西,不仅于此,在通常意义上,理智和理性是非理论的,甚至是反理论的。……我们经常拿诸子百家和希腊比。的确,要说学术的繁荣、思想的生动、智慧的深刻,两者共同之处甚多。但先秦诸子总体上没有希腊人那种建构理论的热情。在先秦诸子中,孔子最突出地体现了重现世不重理论的理性态度。在孔子那里,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理性态度是一种非理论甚至反理论的态度,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孔子从不热衷于提供对世界的整体解释,“父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实际上,孔子的这种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后世儒者不重理论的倾向。
(陈嘉映:《哲学科学 常识》东方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于是你就明白了,今日我们许多校长老师动辄要求教师培训的内容“拿来就能用”,动辄指责讲课者“理论脱离实际”,对理论工作者采取抵制轻蔑的态度,看见理论书籍就头疼,这正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在起作用。这种态度很“孔子”,很“儒家”。
其实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理论必须脱离实际,完全不脱离实际,它就不是理论了。理论本来就不是让你“拿来就用”的,它是指导你思考的。许多老师不懂得这个基本的道理,盲目排斥理论,结果就只能使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停留在最肤浅的“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上。写出文章来自己也觉得没劲,于是找点“理论”词句贴在文章开头结尾,觉得这就“上升成理论”了。这种文章,我见得太多了。这也可以理解,一个人本不具备“理论态度”,却害怕别人说自己“没有理论”,只好这样贴标签。
但我这样说,决不是赞同如今大批的假理论,更不是支持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搞理论的人也未必真的具备理论态度。理论态度是一种思维倾向甚至人格倾向,不是那么容易形成的。空谈理论的作者,他们的真正问题不在于张扬“理论”,而在于他们自己其实并未搞懂“理论”,也就是说,他们说的正是自己不明白的话,那些话是抄来的,搬来的。怎样鉴别真懂假懂呢?一个办法是,给他一个问题,看他能不能用他的理论解释之,解决之。还有一个办法是,看他写文章是否能用个性化语言。真懂理论的人一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举生活中的例子、灵活通俗地把道理说明白,像陈嘉映这样。假懂的人不行,他们只能用无个性的学院派的枯燥语言行文,靠专业名词唬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连第一人称都不敢用,即使写普及性的文章,也偏爱第三人称,因为这样可以把“我”藏起来。(09,10,11)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76 小时威望10 金币8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1积分212UID1246968
初级会员, 积分 2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威望10 注册时间积分212精华1帖子
两种方法的比较
两种方法的比较
王老师的新作:
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的步骤如下:
1、假设 ——面对症状,能估计几种可能的病症及原因
2、验证—— 知道通过什么手段和途径验证这些假设
3、诊断——用排除法等,初步锁定问题的类型和程度
4、处方——根据学生、教师、家长多方具体情况制定干预措施
笔者所了解西方著作中关于教育孩子的“协商解决问题解决步骤”,解决问题的五个步聚如下,这些不仅适合与孩子的沟通,同样也适合与同事、与下属或者家人的沟通。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办法
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附案例: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教育案例分析与孩子沟通遇到不能执行的情况时,通常我们会拿出做父母的权威,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照自己的意愿执行。
比如前天我做了海蛎汤,儿子说很难吃,像大便。而我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呵斥他胡说八道后,逼着他吃下一部分的海蛎,告诉他“必需吃掉,因为海蛎富含锌,对你的成长有好处”。最后儿子拗不过我,可怜巴巴地提了点要求,“你能不能做成海蛎煎啊”。今日我生平第一次尝试着做了海蛎煎,儿子接受程度稍好些,捧场吃了一小部分,但最后还是被我逼着分配任务般多吃了些。事后,自己也很纳闷地想海蛎很鲜美呀,也富含营养,应该多吃,他为什么吃得这么难受呢,怎么样能让他接受?我吃着海蛎时还会想着莫泊桑关于牡蛎的文章呢,你想这在当时还是贵族人才能享受到的美味。
最近在看美国Adele Faber写的《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这本与孩子的沟通圣经,是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里面就写到了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今天尝试着用了一下,效果不错,与大家分享:
当儿子午睡起床后,带着热烈的笑容招呼着他并亲密地与他拥抱了一下。(要建立好的氛围哦)接着关照他喝了水,吃了点水果,确定他精神十足后,开始了以下对话。
“儿子,我们商量一件事,好吗?”(让小家伙有被尊重的感受)
“就是关于你不爱吃海蛎的事情”(直切主题)
“吃海蛎你的感觉不太好,是吗?”“你的感觉是什么呢?”(表达对孩子感受的关注,并询问了解原因)
“我觉得海蛎软软的,肚子里面的东西粉粉的,吃起来不舒服;而且海蛎肚子圆鼓鼓的,还有些黑黑的东西,看起来很恶心”
“嗯,妈妈了解你的感受了,除了口感和外形外,味道和它的营养你接受吗?”(表达同理心,进一步询问找到切入点)
“中等吧”
“妈妈为什么想让你吃,是因为它很有营养,对你的大脑发育很有帮助,这样你会变成聪明的孩子,看到你不吃,妈妈挺着急的”(表达我的感受和观点)
“你看我们想些什么办法能让你的感觉好些”(提议,寻找办法)
“对了,下次我把它剁碎,像做肉饼一样,加入地瓜粉煎给你吃,好不好?”(这样可以避免外形让孩子恶心)
“你也可以剁碎后和鸡蛋一起蒸或者煎呀”儿子加入了积极的提议中。
“还有你下次买小一点的海蛎,不要买那种胖胖肥肥的”,儿子继续提出他的建议。
我及时地肯定了儿子的好主意,让小家伙的情绪高涨,而我也趁热打铁地提出他另外一个常犯而屡教不改的问题,由他自己提出了几项解决方案。其实孩子是很聪明的,他提出的方案很多就是我们想说的,但我们说的和他自己说的,接受程度和执行力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期待着小家伙能付诸行动!
通过比较愚认为两者有相同之处:都有明确的问题,针对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都是多种解决方法。
不同之处:王老师的“新武器”更注重注重问题的原因,同时需要较专业的水平去验证假设,类似于医生去给病人诊断病情。而西方“解决问题”更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注重孩子的感受。如果两者结合起来会更加完善,王老师你认为呢。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7 小时威望0 金币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28UID1251967
初级会员, 积分 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2 积分
威望0 注册时间积分28精华0帖子
引用:这个案例,我倾向于为学生辩护,而不是给他处分。但是要辩护就必须拿出论据,我是沿着这个路子思考的。
这觉得您这次回复和以前有不同的地方,就是不仅说出了判断的结果,最重要的是说出了思路,你的第一判断是需要为学生判断,然后顺藤摸瓜找证据,有的放矢,就像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锦囊,更重的是展示出了锦囊的制作流程,让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就像我有不理解的地方您的再次解读,就像您的读书笔记让人看起来比原文更有领悟一样,您把高山与仰望的人之间搭起了一架缆车,借用科学的力量,让老师们的眼光引入全新的高度来快意胜境.谢谢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教师节活动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