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里面的问题,小儿麻痹症症状怎么走道

作者:Alta Kaufman(高愛德)
小兒麻痺患者步入中年後之生活規劃的概念
作者:Alta Kaufman(高愛德)
勝利之家資源中心顧問
  在台灣,早期遭受小兒麻痺流行而感染的人現在大約三、四十歲,他們大多數接受過良好的初期復健治療並且重回社區生活;有許多人受過完整的教育,而且透過支薪或志願的工作為家庭及社會貢獻力量,這些成就皆是經過嚴格的生理訓練及適應力的發展而來的。在日常生活中也充滿了許多事物必須思考,譬如:家庭問題的處理、社會變遷的適應、在競爭的工作環境中求生存、以及為未來的經濟做準備,另外還要有一些休閒活動及交友來為繁忙的生活做調劑;如果建議小兒麻痺患者也應該要預知未來的生理轉變而做因應的調適的話,那會有更多事要處理。
  然而,生活規劃的想法不僅僅只針對小兒痲痺患者而言,對於一般人來說也是必要的。眾所皆知,身體的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變化,例如:肌力、耐力、肌肉柔軟度及應變能力等皆隨著年齡增長而衰退;舉個例子來說:體操選手及運動員最輝煌及敏捷的時期約在他們十幾歲左右,所以對於一位35歲的籃球選手而言,他是被列為“老人級”的,如果他想繼續在球場上多待幾年,他就必須調整對自己身體的應用策略,如同上了年紀的人選擇的休閒活動會不同於他們年輕時候的一樣。對於每一個生命體,生活規劃是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它涵蓋的範圍包括減少危害健康的危險因子、適當的營養及體重的控制、良好的心肺功能及體適能、充分的休息、合宜的生活步調和健全的社會心理支持等。在此就以上述所提及的各領域來闡述以一些特別需要關心的觀念。
  可以這麼說,每個人在他的生活規劃中,必須隨生理上的變化來調整自己,對小兒麻痺患者來說,他們還需另外有一些特別的考慮,最重要的是學習有關的觀念並將它們整合到生活型態中,這將有助於日後的生活,另外,也可以協助預防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或減少此症候群所帶來的衝擊。
  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通常發生於感染小兒麻痺後20~40年,其症狀可能包括下列的一些問題:遞增地肌肉無力、疲勞、肌肉或關節的疼痛、對冷、熱的耐受力降低、有呼吸、吞嚥、或睡眠的問題,有些人的專注力減低、思考變得遲緩、感覺異常或較無法承受壓力等。而疲倦通常是最主要的問題,大約50%的小兒麻痺者有這些問題。通常這些新的問題會導致他們失去某些自理能力而無法像以前那樣的活動或工作。然而,若注意到有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的問題發生時,儘早開始復健是可幫助恢復失去的能力及幫助他們去學習如何代償這些改變。
  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的發生通常是漸進式的,但常會因外傷疾痛、臥床或體重增加而突然引發。有事前的計劃去避免問題的產生是對抗小兒麻痺的積極人生態度。在此闡述的觀念是想提醒小兒麻痺患者,包括那些只受到輕微影響的人,因為這些觀念不僅有助於已患有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的人,同時也幫助那些沒有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的人。
第一、 減少危害健康的因子
我們知道健康的生活型態可減少對將來健康的危害,大多數的健康資訊指出要吃的正確、有適度的運動及休息、不酗酒、不抽煙、學習調適壓力及定期健康檢查;有時,人們會太過於專注去處理原有的身體障礙而忽略了健康生活型態的重要,當年紀漸長時,會認為這些新的問題可能來自於小兒痲痺,但也有可能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其實與一般人一樣。
  減少危害健康的因子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值得的,對於小兒麻痺患者而言,透過日常生活的保養而可保有獨立的活動功能,其價值更是無法衡量的。有相當多的資源可幫助你去學習更多有關健康的生活型態,對於小兒麻痺患者有些特別要考量的事,那就是多注意自己的身體所發出的一些訊號。
  在年輕時為了增進自己的活動功能,在接受復健治療時,你常被告知要忍受疼痛和疲乏方能增加肌力及耐力,這是基於〝不痛則沒有效果〞的觀念,為了要增加你的體能,你必須努力地做,然而,現在鼓勵去承受疲乏和疼痛可能會使得情況惡化而不是變好。盡可能試著去避免過度的疲倦,如果你注意到疲倦增加或無力,應該要去做檢查,常出現疲倦或無力可能是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的一個訊號,但是也有可能是其它疾病引起的,須要多加注意。
  如果疲倦增加又沒有其它的疾病,這可能是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的開始,它也可能來自另外的原因,如心肺功能的降低、體重增加、在工作時使用不當的桌椅造成不良的坐姿、重覆性動作傷害、睡眠障礙及情緒的緊張等。
  儘量避免摔倒或任何意外的發生,肢體麻痺患者的骨頭是較脆弱及容易骨折的,例如:
*不要使用小的地毯,因它容易滑倒。
*在浴室使用防滑墊和扶手,教導家人要擦乾地板。
*夜間起床要開燈。
*清除樓梯或走道的障礙物。
*坐輪椅或汽車時要繫安全帶。
*學習自我保護的開車技巧。
  但是如果你受傷或骨折了,在傷口癒合後,你可能需要花比其他人更多的時間去恢復功能性的活動能力。
  在恢復期間,你可藉由適當的輔助得到協助,而最糟糕的是受傷後只在家休息,沒有接受復健治療;儘管只是臥床休息幾天,這些受到小兒麻痺影響的肌肉會比其他肌肉更快迅的萎縮;不去活動打石膏的關節可能會引發這些關節的疼痛及萎縮;然而,過度活動這些無力的肢體也是一種危險,在恢復期間,需要復健治療去避免這些問題並且回復動作能力和肌力。
  另外,要避免身體受凍,或許有許多人經驗到自己的腳及下肢容易發冷及變紫,這可以有兩個理由來解釋,第一、是肌肉的體積因麻痺後而變小,肌肉無法有效收縮,讓血液由腳回流到心臟,另外是小兒麻痺病毒不僅破壞控制腳肌肉的脊椎運動神經元,並且也破壞圍繞血管的小肌肉。假如這些血管不能收縮,血液就會集中在下肢靜脈,無法回流到心臟,這使得全身的血液溫度過低,特別是在腳,手腳發紺變紫是因為靜脈瘀血,當腳發冷時,僵硬或不舒服的感覺就會發生。
  若腳上有小傷口,壓點或感染時也不容易癒合,如果試著用熱水或電熱毯去保暖,有可能會燙傷腳。冰冷的腳並不容易感受到熱溫,而且緩慢的循環也並不會很有效的傳熱,比較好的策略是當氣溫較冷時,穿多一點衣服,從其他人的經驗得知大約十度以下時就應多穿衣服。
第二,生病及意外的處理
  如果你生病必須動手術或住院,事先告知醫生一些你的病歷資訊,可幫助預防併發症,研究顯示有些人對麻醉或止痛藥物的反應會有顯著的不同,國際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權威Dr.Richard L.Bruno寫道:這只是準則而已 (註),你的醫生應該仔細查看你的病歷資料,然後判斷什麼是你所需要的,你可以從網路上下載整篇Dr.Bruno的文章給你的醫生參考或尋找其他的醫學期刊(可參看本文末的參考文獻)。
  必須說明的是:當一個人在手術過後,需要一段較長時間的休息,這並不表示什麼都不必做。因意外、生病或手術後而臥床時仍必須做一些運動以避免肌肉的廢用性萎縮及關節的僵硬。盡可能的趕快利用一些輔具及他人的協助起床一小段時間,協助的目的是避免跌倒及避免對身體結構上比較弱的部份承受太多的重量而造成新的變形,因此在恢復期時,最糟的事就是休息太久而不進行任何運動以保持肌肉力量。
第三,要有適當的營養和體重
做體重控制的關鍵是知道何種食物及多少份量是對〝個人的活動程度〞有利的,小兒麻痺患者如果活動量比以前少,就必須在不犧牲必要營養的原則下,減少食物的攝取。
第四,維持適當的心肺功能和體適能
不論何人,只要是過著久不動的生活,早晚都會注意到因心肺功能降低及體適能變差所帶來的影響;久坐不動的人更容易感到疲勞,體重也會隨年齡、生病、受傷而增加。即使對一個受身體有殘障的人來說,改善體適能也是有可能的,這是真實的,不管小兒麻痺患者是否已有後期症候群出現。然而體適能運動的一般原則是人人相同,但對小兒麻痺患者來說,選擇特定的運動是需要特別的考量的。有幾個主要的概念:
1. 體適能活動的選擇應該是使用身體上較少被影響的肌肉,對大部份小兒麻痺患者來說,這意思是指手臂和軀幹而不是腳。
2. 體適能活動應是以不同的方式來運用肌力,而不使用同樣的肌肉群來從事同一個活動,換句話說,如果你平常是使用拐杖走路,你的體適能活動就不應該是用拐杖走路;如果你平常用輪椅行動,你的體適能活動就應該不同。這是要避免過度使用同一個肌肉群。
3. 體適能活動應該是你喜歡的而且可以一個禮拜做3~4次;游泳和水中運動對小兒麻痺患者來說是較理想的運動。總之,任何可讓心跳達到標定的心跳速率且可維持15~20分鐘的運動都是可以考慮的。活動可以多樣化,甚至家事也可包括在內,如果它可以讓你達到標定的心跳速率的話。
4. 任何新的運動計劃應是漸近式的展開,如果你曾經是久坐不動的人,在開始之前先請醫生檢查並給你一些設定標定的心跳速率的準則是較聰明的作法。如果你有心臟毛病或呼吸的問題,而你需要體適能活動時,有醫療人員幫助你設計一個安全的計畫是絕對必要的。
5. 必須要察覺是否有任何因運動而引起的疲勞、無力、或疼痛,這是活動過多或你採取的是不適合的運動的警訊。
  參考別的文章幫助你更具體知道如何設計你的體適能活動,如果你認為你已經有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聰明的你就應該去請教物理治療師,幫助你設計一個安全的運動計劃,並教導你如何安全的去做。如果你需要做特定肌力的加強或肌肉的伸展來改善你的活動和自我照顧能力時,治療師可以幫助你將這些融合進入你的體適能計劃中。
第五、休息及生活步調的調整
  休息及生活步調調整的概念對小兒麻痺患者來說是很重要的,特別是有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的人。職能治療師會幫助你將主要的概念應用到工作、居家、活動、自我照顧和休閒上;這些主要的概念包括透過職務再設計、輔具的使用、休息(時間、次數)的分散及步調調整來保存你的體力。另外,避免再次有姿勢及關節方面的問題和了解過度使用徵候群等也都是值得去學習的;經由一些技巧及許多小方法的學習可改善你全盤的情況,有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並不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可參考有關休息及調整生活步調的文章)。
第六、要有好的社會生活的支持
  將生活規劃的概念融入你個人的情況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在未來可能會有生理轉變或有新的問題覺得難以面對時,往前看並計劃未來是有幫助的,因事前的計劃所帶來的好處對你日後獨立生活的能力是非常值得的。此外,建立起社會支持也是很有助益的。家人和朋友不會只因你的身體能做什麼而來接納你,他們接納你的這種價值是無法衡量的;與和你有相同情況的人分享知識及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與其他小兒麻痺患者建立網絡關係,這也是一個可以分享新資訊、尋找協助資源及交換實際處理心得及經驗的好方法,在你的網絡中,如果你或某人會上網找資訊的話,有一些非常好的網址可以下載資訊,只要在搜尋引擎打上〝小兒麻痺〞(Polio)或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post-polio)即可找到一些網址,或直接到這個網址:http//~rspeav/,這裡面包含許多有關小兒麻痺的資訊,而且這是一個通往其他有關小兒麻痺網址的大門,有關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的新資訊及如何處理的訊息會經常出現,目前對付疲勞的新藥正在測試,在美國,估計有150萬的小兒麻痺患者,其中有許多人使用網際網路來分享訊息。
  任何你可以從書上或其他人身上學到有關壓力處理的方法都是有幫助的,雖然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有複雜的心理因素,而且不單純只是因壓力引起的反應,壓力可能會使問題更嚴重。
  總結:在這篇文章裡,我們提到了生活規劃的概念及小兒麻痺患者在年齡漸長時要注意可能需要面對的問題,主要重點介紹了減少危害健康的因子、生病及意外的處理、適當的營養及體重控制、適當的休息及生活步調的調整以及良好的社會心理支持。希望這些訊息能幫助需要的人預防或處理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所帶來的問題,並能持續有一個活躍的人生。
*麻醉〝2〞準則:小兒麻痺患者所需要的麻醉劑量是一般人的一半。
*麻醉後〝2〞準則:小兒麻痺患者需要比一般人多2倍的時間才可脫離麻痺劑的影響。
*疼痛〝2〞準則:由於小兒痲痺患者從疼痛中恢復過來的時間要比一般人多2倍。因此他們需服用的止痛藥劑量也就會比其他人多2倍。
*恢復〝2〞準則:小兒麻痺患者臥床時間會比一般人
*住院〝2〞準則:小兒麻痺患者住院的時間比一般人多2倍。
*工作〝2〞準則:小兒麻痺患者在回去工作崗位或從事家事之前需比其他人多2倍的休息時間。
*舒適〝2〞準則:小兒麻痺患者需多花2倍的時間才會覺得回復到正常狀態。
參考資料:
手術處理部份:
Richard L. Bruno, Ph.D. Preventing Complications in Polio Survivors Undergoing Surgery
PPS MONOGRAPH SERIES. Hackensack: Harvest Press 1996, Volume 6(2)(可從下述網址下載)
Richard L. Bruno, Ph.D. Be True to Your PPS and Your Teeth Won't Be False to You: Preventing Complications in Polio Survivors Undergoing Dental Procedures PPS MONOGRAPH SERIES. Hackensack: Harvest Press 1996, Volume 6(1)(可從下述網址下載資料:/harestctr/library/library.html)
其他有關小兒麻痺症候群部份:
Agre, et al. Late Effects of Polio: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Neuromuscular Function.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 31.
Bach JR, Alba As. Pulmonary dysfunction and sleep disorder breathing as post-polio sequela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rthopedics, 9-1337.
Bruno RL, Frick NM. Parasympathetic abnormalities as post-polio sequelae.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
ucholtz DW, Jones B. Post-Polio dysphagia: Alarm or caution. Orthopedics, 3-1305.
Sonies and Dalakas. Dysphagia in Patients with the Post-Polio Syndrom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62-7.
Steljes, et al. sleep in Post-Polio Syndrome. Chest -139.
本文取自資源中心通訊第三期“人工肌肉”能治疗小儿麻痹症 两例患者术后可正常行走
 来源: 
  光明日报北京7月29日电记者田雅婷从29日召开的“北京2013修复与重建外科专题研讨会”中获悉,我国首创的应用“人工肌肉”置入术治疗小儿麻痹症获得重大突破。两名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已经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行走了。
  据了解,脊髓灰质炎因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故又称小儿麻痹症。该病会导致肌肉萎缩、骨骼发育畸形、瘫痪等,严重影响患者下肢的外观及功能。目前,我国约有200万脊灰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不足1/3。而且,以当前国内外的治疗手段,肌肉萎缩都是无法恢复的。后有一些改善腿部外型的治疗,但功能恢复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王江宁通过3年的不断研究,创新性地采用“人工肌肉”方法,可成功治愈小儿麻痹症。其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家专利,同时正在申报PCT国际专利。
  王江宁介绍说,过去,小儿麻痹症患者往往双腿不一样粗,走路一瘸一拐。还有很多患者,每走一步都需要用手将膝关节用力地推回去。而已经接受了该手术的两位患者都是30岁左右的女性,她们不但可以像普通人一样行走,其中一位在痊愈后,第一时间穿上了超短裙。她告诉记者,以前的她不但生活严重不便,自己和家人的心理也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但现在则是次重生,未来还有很多个“第一次”在等着她。王江宁表示,此次两例“人工肌肉”置入术的成功实施只是一个良好开端,未来有望在治疗创伤导致的四肢肌肉缺损、萎缩以及其他神经性疾病导致的四肢肌肉萎缩,包括面部肌肉萎缩等疾病方面获得应用。[责任编辑:吴劲珉]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简述:学一次雷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雷锋”宁陵逻岗13岁男孩邓宗成因患小儿麻痹症无法走路,苦练倒立行走师生接力照顾,爱心让他在校园里茁壮成长13岁男孩邓宗成因患小儿麻痹症无法走路,师生接力照顾核心提……
学一次雷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雷锋”
宁陵逻岗13岁男孩邓宗成因患小儿麻痹症无法走路,苦练倒立行走
师生接力照顾,爱心让他在校园里茁壮成长
13岁男孩邓宗成因患小儿麻痹症无法走路,师生接力照顾
他是个可怜的孩子,不满一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他是这样“行走”的――把身体倒立过来,把两条不听使唤的腿悬在空中,然后用双手在地上挪;他坚强的品质和不屈的精神感动着身边所有的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倒立男孩”。
四年前,这名叫邓宗成的男孩走进宁陵县逻岗镇的禾园民办小学后,他的老师和同学们便自发负责起了他的生活起居,1000多个日日夜夜,这种关爱从未离开过他的左右。“老师和同学,他们就是我的‘双脚’!”小宗成说。
●每当他用两只手在地上“行走”时,都会招来村里人的围观,这让5岁的小宗成感到很“害羞”。
今年13岁的邓宗成家住宁陵县逻岗镇李楼村,父亲邓永清、母亲乔先知都是地道的农民。
在邓宗成快要半岁的时候,邓永清突然发现儿子不那么“欢实”了,而且一直哭闹不止,到医院一检查,结果让他们目瞪口呆:孩子患上了小儿麻痹症。
之后的日子里,邓永清夫妇开始为孩子四处求医,跑了商丘跑郑州,跑了郑州跑北京,医疗费花了几万元,但孩子还是不能行走。
眼看孩子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老实忠厚的夫妻俩求了这家求那家,最后邓宗成才被一所幼儿园录取。但入学不足一月,幼儿园就开始打“退堂鼓”,因为孩子要整天在老师的怀里上课。
因为残疾不能上学,这在邓宗成幼小的心灵里烙上了伤痕,从此之后,小宗成开始练习自己走路,但两条腿根本“不听话”。为了能行走,小宗成开始在地上爬行,后来,他学着将两条腿“举”起来,像是演杂技一样。
练习的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每“走”一小段路,小宗成就会累得满身大汗,而且每当他用两只手在地上“行走”时,都会招来村里人的围观,这让5岁的小宗成感到很“害羞”。
小宗成7岁时,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但邓永清带着他跑了多所学校都被拒收了。每次被拒绝之后,小宗成都是在家中又哭又闹,非要和其他孩子一样去上学,直到2008年暑假期间,9岁的小宗成还是没有地方上学,还是一直哭闹着要上学。为了圆孩子的读书梦,孩子的爷爷邓思福决定带着孩子再到附近的学校试试。当老人打听到逻岗镇一家私立学校办学很“讲究”时,就背着孩子来到了这家叫禾园小学的民办学校,见到校长黄军源后,老人说着说着哭了起来。了解情况后,看到邓宗成渴望读书的眼神,黄军源立马表态:“放心吧,人家不收,俺收!这孩子就交给俺吧!”
见到孙子终于被学校录取了,邓思福差点跪下来感谢。
●让老师感到惊喜的是,同学们纷纷表态:“老师,您放心吧,我们要向雷锋学习,助人为乐,一定要把邓宗成照顾好。”
报名入学后,身体严重残疾的小宗成成了禾园小学的一名新生。
禾园小学是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学生吃住都要在校内,通常情况下,学生每一个月放假一次,也就是说,孩子需要在学校生活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没有父母在身边,谁来照顾他?黄军源感到身上担子的沉重,但为了能让小宗成在这里找到“家”,黄军源决定睡在他身边,“这样,我可以照顾他,包括睡觉、起床和夜里去厕所。”黄军源说。
“刚来的时候,孩子还没有轮椅,都是靠学生和老师抱着或背着去厕所。”小宗成原来的班主任赫秀云回忆说。赫秀云看到新来的学生是校长背着进教室的,就及时召开班会,向全班学生说明了邓宗成的情况和困难,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为邓宗成奉献一片爱心。让老师感到惊喜的是,同学们纷纷表态:“老师,您放心吧,我们要向雷锋学习,助人为乐,一定要把邓宗成照顾好。”
从此之后,邓宗成的生活和学习都由班里的同学们照顾。每天早上起床时,同寝室的同学会帮小宗成穿衣服,裤子是最难穿的,因为他的两条腿连挪动一下都很难。穿好衣服后,同学们七手八脚地打来洗脸水,让小宗成洗脸,还没等小宗成把脸洗完,擦脸的毛巾就已经递到面前了。之后,同学们为他打来饭菜,端来热汤,吃完饭,还会有同学帮他刷碗、洗筷子。
该去教室了,个子高的同学姜恩会把宗成背上,然后向200米外的教室走去。身后跟着一群同学,有的架住宗成的胳膊,有的架住宗成不听使唤的双腿。姜恩背累了,张焱伦马上接力,走出一段路后,张焱伦气喘吁吁,这个时候,身后的黄春生等同学主动提出换人,往往200米的路程,要换上三四个同学背。“这不仅是因为累,更主要是同学们都想分担一份责任!”校长黄军源说。
“上课期间,只要邓宗成一举手,马上会过来两三个同学,背着宗成直奔厕所。”赫秀云回忆说,冬天还好,同学们出力感到暖和,而夏天的时候,同学们往往都是一身大汗。
一日三餐,每餐都由同学们给小宗成端过来,到了晚上,同学们再将他背到床上。夜里的时候,只有靠住在旁边的校长黄军源照顾了,只要邓宗成一“哼哼”,黄军源就知道孩子要“小解”,黄军源披衣下床,抱着孩子就去厕所。“寝室内不放夜壶,同学们容易踢倒。”邓宗成说。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从一个班到全校师生,都在传递着一个爱心接力棒。这个接力棒还会传下去,一直到宗成从这个学校毕业!”
2009年的一个风雪夜,邓宗成突然发起了高烧,住在旁边的黄军源一摸孩子的额头烫手,赶紧背着孩子上路。临走时,寝室里很多孩子都被惊醒了,非要起床跟着去诊所,被黄军源拒绝了。当黄军源背着小宗成输完液回来时,一直不放心的同学们还都没有睡着觉。
邓宗成是个坚强的孩子,自己能办到的事情,能不麻烦同学就不麻烦。有一次,小宗成趁同学们都去操场活动,一个人悄悄倒立行走去厕所,但当他从厕所返回时,没有掌握好平衡,一下子摔倒在厕所门口的硬地上,脸上磕出了血。经常照顾他的同学们看到这一幕后,都吓哭了,姜恩等同学抱着宗成的头哭着说:“以后可不要自己‘充能’了,我们背你去厕所,大家就是你的双脚!”
四年里,无论是数九寒天,还是酷暑盛夏,同学们对自己的残疾小伙伴总是不离不弃,从来没有停止过照顾。在大家的爱心照顾下,小宗成茁壮成长,而且,学习成绩逐渐提高。“在师生们的精心照顾下,孩子没有耽误过一节课,没有出现过一次闪失,生活得很开心,学习成绩也很好。我太谢谢他们了!学校就是孩子的家。”邓宗成的爷爷邓思福哽咽着说。
在李楼村小宗成的家中采访时,记者看到这个家庭几乎一贫如洗,普通的几间民房,家中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儿子和儿媳妇都在浙江余姚打工,这几年挣的钱都还账了。前几年,给小宗成看病花了三四万块。等宗成不花钱了,他的妹妹邓茹轩又患上了先天性心脏病,看病又花了几万块。上哪能存住钱呀?”邓思福流着泪对记者说。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从一个班到全校师生,都在传递着一个爱心接力棒。这个接力棒还会传下去,一直到宗成从这个学校毕业!”四年级现任的班主任黄海燕介绍说,“小宗成学习成绩优秀,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而且性格坚强,这个孩子很有培养前途。”
以下是记者和小宗成的一段对话:“都是谁照顾你?”“同学和老师都帮助过我!”“那么,谁经常背你和抱你呢?”“姜恩、张焱伦、黄春生、汪梦凯、刘志文、黄森、代浩浩……不过,现在不用再抱我了,都是用轮椅推我。去年,俺爸爸给我买了一部轮椅,好多了!我都不知道该咋感谢俺同学……”说着说着,小宗成泪如雨下。
(商丘网―京九晚报)[编辑:师洋]
上一条: 下一条:
关于 13岁男孩患小儿麻痹症无法走路 倒立行走近十年_十年,男孩 新闻当前位置:
>>>英子的腿因为患小儿麻痹症而落下残疾,她自觉低人一等,不愿与人..
英子的腿因为患小儿麻痹症而落下残疾,她自觉低人一等,不愿与人交往,更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可是,有一天老师偏偏让她到讲台讲小故事,英子犹豫了一会,然后慢慢地站了起来。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在谁的带动下,骤然响起掌声,那掌声热烈、长久!……奇怪的是,从此以后同学们都主动与英子交往,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关心、爱护英子;英子在与人交往、做事也不再那么犹豫。她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共同探讨问题;积极为班集体献计献策,与部分同学建起了“读报角”,发起了“我为班级做贡献”活动。(1)请用简洁的话语概括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班集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材料说说怎样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分析题难度:中档来源:期末题
(1)这是一个充满友情和温暖的班级。(答到这里即可。其它的表述只要符合材料意思也可)如果学生能适当加以分析(如下),可酌情给分:对一于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同学,其他同学并没有歧视她,而是热诚地帮助她,鼓励她,使得英子重新自信起来,“和同学们一起游戏,共同探讨何题”,并积极融入到集体活动当中,为班集体献计献策。可以这样说,是同学们的鼓励与帮助,才使得英子获得了新生,这样的班级难道不让人羡慕吗?(2)创建-个团结、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①树立(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集体团结奋斗向前的不懈动力;②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例如材料中讲到“积极为班集体献计献策,与部分同建起了“读报角”,发起了“我为班级做贡献”活动”;③团结协作,互助前行。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我们才能奏出最优美的乐章,在集体中不断成长。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英子的腿因为患小儿麻痹症而落下残疾,她自觉低人一等,不愿与人..”主要考查你对&&融入新集体&&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融入新集体
中学生活新变化:进入初中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这个新起点主要指自身成长的新起点。 ①学习科目增多;②学习难度加大;③对自主管理的要求高了;④社团生活更丰富多彩。 中学生活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①要适应中学的学习;②遵守新的规则;③承担新的角色。
集体的特征有(教科版): 集体是由许多人集合起来的有组织、有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团体。①有共同的目标。②有组织性和纪律性。③具有一定的组织制度,拥有集体的组织机构,有一定的集体活动准则,以及集体成员对各项准则的遵守。④各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相互依赖,并与其它的集体有机地联系。 团队意识是一种整体配合意识。它强调集体成员为了共同的目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紧密配合的团队精神。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集体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个人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离不开集体;另一方面,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的利益和发展。 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①一般情况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从长远看,坚持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 ③坚持集体主义并不意味着只顾集体利益,不顾个人利益,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 ④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需要从多方面周全地考虑并作出妥善处理。 集体主义的含义: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就是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的表现: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不顾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小团体主义:实际上是扩大了的个人主义,往往会腐蚀集体。其特点是当小团体利益和大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首先考虑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以及大集体根本的、长远的、全局的利益。融入新集体时出现的不良心理:集体凝聚力源于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是一种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兴衰成败的道德情感。集体的荣誉感要大家自觉去维护。每一个人都为集体出力,都不做损害集体的事情。(那么,我们的班级就是一个优秀的班级) 什么是闭锁心理(含羞草心理)(粤教版)?在与人交往时,容易出现的紧张、拘谨乃至尴尬的心理状态。 为什么要克服闭锁心理?如何走出闭锁心理(粤教版)?因为人际交往是双向性的。如果我们想获得理解,就要袒露自己的真实思想;如果我们渴望人际交往中的温暖,就要先信任对方。 热情开朗的性格会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热情开朗的性格是可以培养的。我们可以尝试:①每天保持一种好心情;②对老师、对同学态度友好;③与人交往主动、豁达,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良好的班集体的特征有:人教版:①严明的纪律;②尊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③主动热情、真诚平等的同学关系;④积极的班级舆论氛围教科版:理想中的班集体:①(自由发挥,思想健康,符合要求即可)相互尊重,团结友爱,富有凝聚力;②文明上进,纪律严明又不失活力;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③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融洽;④有一支良好的班干部队伍…… 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我们:①良好品德的形成;②增长知识,提高能力;③发展特长,陶冶情操;④身心健康发展
怎样创建优秀的新集体(班集体):①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拥有前进的动力;②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③团结协作,互助前行。苏教版:①遵守规章制度,做一名合格的班组成员;②认真学习,追求上进,做一名优秀的班组成员;③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努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④为良好的班风建设向班委会或班主任提出献计献策;⑤坚持正义,同破坏和影响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如何看待个人在班级中的位置?怎样在集体中张扬个性?人教版: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每个人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谁都无法替代。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贡献给集体的建设时,班集体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出彩虹般迷人色彩。粤教版:在集体里,除了自觉遵守集体纪律,服从集体利益外,我们还提倡张扬个性。在集体中主动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发挥自己的特长,坚持自己的兴趣,张扬自己的个性。
在学校里,你是怎样注重自己的成长的:①注意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老师可以给予我们学科上专门的指导和帮助,使我们不断丰富知识、经验。 ②注意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③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设施,使我们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使学校成为我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最佳场所。 融入新集体的方法(粤教版):①团结就是力量(培养团队意识);②增强班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的定义、影响及如何维护);③让个性在集体中张扬(原因及如何做) 刚进入新班级怎样大家喜欢你:(北师大版)首先向大家介绍自己的长处,和表达意愿与大家交朋友的真诚,然后真诚为同学服务,没有私心,关系同学,热爱集体等。让别人认识、了解和记住自己的好办法是:在自我介绍时,突出自己的姓名、性格、爱好、特长等个人信息中的特别之处。 与新同学的交往:认识一个人并成为好朋友,快乐时就会有人与我们共享;痛苦时就会有人与我们分担,迷惘时就会有人给我们指点,我们的身心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识是容易的,而要成为朋友则需要彼此之间的真诚和心灵的沟通。怎样建立新友谊(粤教版): ①真正的友谊,是人们在交往中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亲密情谊; ②友谊要靠真诚和宽容“播种”; ③友谊要靠平等与尊重“护理”; ④友谊要靠信任与奉献“浇灌”; ⑤谨记善交益友,不交损友,乐交诤友。如何与新同学交朋友:(人教版) ①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分享成长的快乐,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②与新朋友结伴成长,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生活在团结友爱的集体中。结交新朋友的途径(北师大版):在交友的过程中需要发挥我们的主动性;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主动与老师成为朋友;营造快乐的人际环境,尽快适应新的集体生活。获得友谊的建议(北师大版):同学简要相互尊重;必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真正的朋友是相互关怀,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能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如何处理好与新同学之间的关系:(北师大版) ①与同学相处要真诚;②帮助困难同学;③以宽容之心对待同学,遇事不斤斤计较;④多与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⑤多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等。如何与新同学沟通,尽快走近新同学:(教科版)①敞开心扉,主动伸出友谊的“橄榄枝”,对新同学说一句“你好”。②给新同学一个善意的微笑,做出一个友好的动作,主动热情地向他人介绍自己。让别人认识、记住自己的好办法是在自我介绍时突出自己的姓名、性格、爱好、特长等个人信息中的特别之处。良好友谊的开端是记住他人的名字。适应新老师:老师是我们学会学习的指导者,是我们学会做人的引路人。①想办法让老师认识自己。②关心、尊重老师,主动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③有问题主动向老师请教,多与老师讨论、交流。 如何更好的适应中学新环境?人教版:尽快适应新环境,不仅需要迎接挑战的勇气,还要求每个人在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①做好角色转换;②做好心理上的调整;③主动调整生活节奏。粤教版:①自觉遵守规章制度;②尽快建立新的人际关系;③主动迎接学习的新挑战。北师大版:①主动适应新的学校环境②学校环境需要我们悉心维护和主动建设③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尽快适应新环境 如何帮助不能适应环境的同学:(北师大版)?①要想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学会适应新环境,适应新集体,培养自己的责任心②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尽快适应新环境,如果学习成绩不尽如意,只要调整学习动机,借鉴他人经验,改进学习方法,便会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有想不通的事,主动找老师,同学谈心,可以得到放松和调适。只要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心态,主观上适应,方法得当,我们每个人都能适应初中学习和生活的新环境。 校训:是学校为了树立良好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校训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历史传统,体现了学校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 制定校规校纪的目的(教科版):在于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证我们能在和谐、有序的环境中正常地学习和生活。新的校规校纪反映了学校和社会对我们的新要求。我们要更加自觉地遵守校规校纪,逐步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班风是指一个班级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是一个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共同倾向。良好的班风能引导全班学生的言行;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优秀班集体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优良的班风主要体现在精神风貌、学习氛围、同学关系等许多方面优良班风的形成要靠每一个人用行动去创造,去维护。爱心是营造良好班风的情感基础;把爱心献给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与帮助。整个集体充满了爱心,便会产生出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个人的归属感就会得到满足,集体也就有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承担新角色:成为中学生,我们有了更多的独立性、自主性,有了更大的自由。与此同时,我们也有了更多的责任、更强的自觉性,我们应该学会自觉地、独立地反思自己的言行,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言行,敢于承担责任。自己的问题应该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
发现相似题
与“英子的腿因为患小儿麻痹症而落下残疾,她自觉低人一等,不愿与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443184444756051784821017636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儿麻痹症会遗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