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坦厂中学分校最近考试结果怎样,比如皖南八校

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1卷1~2题,4~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1卷3题,7~14题,第Ⅱ卷18
~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形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术,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政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董仲舒以天人论为形上依据,吸收百家思想,对先秦儒家仁义思想进行了改造。他的改追突破宗法血缘限制,否定了孔孟的“亲亲”之仁、“敬长”之义,从人我的角度对仁义思想进行区分,把“仁”和人、“义”和我联系起来。董仲舒把“仁”解为“天心”,仁的根据不在人自身,而在于天。仁是天的意志与仁的血气相结合的产物。仁的化身和理解形式就是天。在道德实践的具体操作中,仁发于外,惠及广远,而义则发于内,从我做起,严格自律。这显然已与先秦以来各家学派“血亲为本”的仁义主张形成了鲜明比照。
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生活现实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让农民成为社会道德思想的奴隶,而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儒家的主体性思想“太过理想主义”。儒家以“内圣外王”为自己的理解人格,使人“望而生畏”乃至“望而却步”。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讲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所以孔子也有不敢以圣者自居的感激,至于“外王”,孔子虽有“从政”的欲望,不时发出“沽之哉!沽之哉!”的呼喊,但一生官运总是不太亨通,结果只能发出“乘桴浮于海”的悲叹。儒家思想刻意追求神圣性而往往忽视对普通民众进行必要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制教育。
儒学偏离了社会大众,两千多年来,儒学基本上是一种“士”的文化。尽管长期以来对社会的大众层面也产生过广泛持久的影响。但它本质上却属于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始终谋求建立和维系同统治者的联系,坚持“学而优则仕”、“到朝廷去”的走向。一方面给儒者营造了实现“治国”、“平天下”之“外王”抱负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儒学的社会批判功能的发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醒狮国学》)
1.下列关于“儒家道德主体思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主要源于孔子对“仁”的思想的充分重视。
B.董仲舒认为“仁”即“天心”,不在于人自身,而在于天,是天的意志与仁的血气相结合的产物。
C.宋明理学让儒学获得崭新面貌,使儒学理论化和系统化,也让儒学政治作用与修身养性没有分歧。
D.两千多年来,儒学属于统治阶层的精英文化,是一种“士”的文化,也曾经对社会大众产生过影响。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介绍,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仁”的思想,对于人际关系,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主动追求,才可能达到理想境界。
B.第②段介绍,董仲舒以天人论为依据,对先秦儒家仁义思想进行革新,革新突破宗法血缘关系的限制,对百家思想进行兼容并包。
C.第③段介绍宋明理学的历史地位,第④段则深入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不是在于治国理论学说,就是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
D.第⑤⑥段介绍儒家道德主体思想的不足是太过于理想主义和偏离了社会大众,其中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使人望而远之。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的思想主张“克己复礼”,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和刑杀,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主要手段。
B.董仲舒从人我的角度对仁义思想进行区分,与先秦以来各家学派“血亲为本”的仁义主张不同的是,提倡义发于内,从我做起,严格自律。
C.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的不足之一就是“太过理想主义”,儒家思想人格是“内圣外王”,让生畏甚至退缩,所以孔子不敢以圣人自居。
D.儒家始终谋求建立和维系同统治者的关系,忽视社会大众,给儒者营造“外王”抱负的机会,也使儒学的社会批判功能的发挥受到了一定限制。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子壮,字集生,南海人。万历四十七年以进士第三人授翰林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阉竖。魏忠贤怒,假他事削子壮及其父给事中熙昌籍。
崇祯初,起子壮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流贼犯皇陵,帝素服召对廷臣。子壮言:“今日所急,在收人心。宜下罪己诏,激发忠义。”帝纳之。乃会诸臣,列上蠲租、清狱、使过、宥罪等十二事。帝以海内多故,思广罗贤才,下诏援《祖训》,郡王子孙文武堪任用者,得考验授职。子壮虑为民患,立陈五不可。会唐王上疏,历引前代故事,诋子壮,遂除子壮名,下之狱,坐赎徒归。久之,廷臣交荐,起故官,协理詹事府。未上,京师陷。
& 福王立,起礼部尚书。至芜湖,南京亦失守,乃归。唐王立福建,召相子壮。以前议宗室事,有宿憾,辞不行。
& 顺治三年,汀州遘变,丁魁楚等拥立桂王子永明王由榔于肇庆。苏观生又议立唐王弟聿,子壮沮不得,退居邑之九江村。永明王授子壮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军务。会大兵入广州,聿被执死,子壮止不行。
& 明年春,张家玉、陈邦彦及新会王兴、潮阳赖其肖先后起兵,子壮亦以七月起兵九江村。兵多蜒户番鬼,善战。乃与陈邦彦约共攻广州,结故指挥使杨可观等为内应。事泄,可观等死。子壮驻五羊驿,为大兵击败,走还九江村。长子上庸阵殁。会故御史麦而炫破高明,迎子壮,以故主事朱实莲摄县事。实莲,子壮邑子也。九月,大兵克高明,实莲战死。子壮、而炫俱执至广州,不降,被戮。子壮母自缢。永明王赠子壮番禺侯,谥文忠,荫子上图锦衣卫指挥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素服召对廷臣&&&
素服:日常穿的便服
B.得考验授职&&&&&&&
考验:考核
C.有宿憾,辞不行&&&
D.子壮沮不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会诸臣&&&&&&&&&&&&&&&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B.郡王子孙文武堪任用者&&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子壮亦以七月起兵九江村&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为大兵击败&&&&&&&&&&&&&
吾属今为之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子壮官运多舛。万历时进士及第,崇祯时,累迁礼部右侍郎;因唐王的诋毁,被削除名籍;虽朝臣举荐,官复原职,却因京城陷落,不得上任。
B.陈子壮忧国忧民。流贼侵犯皇陵,陈子壮从收拢人心的视角来提出中肯的建议,皇帝欣然接纳;当皇帝招募贤能时,他为民考虑,陈说五样不可。
C.陈子壮立场分明。唐王即位时召见胨子壮为丞相,因先前议宗室之事,推辞不上任;苏观生建议立朱聿鐭为王,陈子壮持反对意见,后隐居乡里。
D.陈子壮凛然正气,当大清军队攻克高明时,他的儿子陈上庸战死。陈子壮、麦而炫虽被拘执,不慑于清朝淫威,拒不投降,展现明朝臣子的气概。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阉竖。(3分)
(2)遂除子壮名,下之狱,坐赎徒归。(3分)
(3)会故御史麦而炫破高明,迎子壮,以故主事朱实莲摄县事。(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明]李东阳
&正爱月来云破①,那更柳眠花卧。帘幕风微,秋千人静,酒尽春无那②。&&&&&&
迢递高楼孤寂坐,缥渺笛声飞堕。恨曲短宵长,院深墙迥,凭仗风吹过。
[注]①月来云破:语本宋代张先《天仙子》词:“云破月来花弄影。”②无那:无奈。迢递高楼:李商隐《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迢递,高远貌。
8.请分析作者在下阕描写笛声的意图。(4分)
9.词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越陌度阡,(1)&&
&&&&。(2)&&
&&&&,(3)&
&&&&&。(4)
&&&&&,(5)
&&&&,(6)
&&&&&&,何枝可依?&&&&&&
&&&&&&&&&&&&&&&&&&&&&&&&&&&&&&&&&&&&&&
&&&&(曹操《短歌行》)
&&&&&,忍尤而攘诟。&
&&&&&&&&&&&&&&&(屈原《离骚》)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3)山原旷其盈视,
&&&&&&&&&&。&&&&&
&&&(王勃《滕王阁序》)
(4)弦弦掩抑声声思,&&&&&&
&&&&&&&(白居易《琵琶行》)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李清照《声声慢》)
&&&&&,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一阵激烈的锣鼓响起,那头狮王就一下子登上了灵前的供桌上,先是一个蹬桌戏逗,而后一个顶腰旋转,突然就一个高台翻滚,舞在地上,舞出了一朵怒放的莲花……刚柔相济、干净利落的表演落得了一片叫好声,就连趴在寿木两边的孝子们也停止了哭泣,不由自主地看起了表演。
狮王舞出人群,正准备下一组动作时候,狮头却被一个人按住了。铁子,那人的手力道挺大,狮头就在他的力道中被掀开了,露出了一张黑黝黝汗涔涔的脸,你小子也不请假,就又来这里干私活,你快给我回团里去!
铁子知道是谁的手来叫他了,铁子以前怕过这只手。就是这只手把他从庄稼地里拉进舞狮团的,也是这只手手把手将他教练成一个很好的狮王的,还是这只手一个脖拐子把他打得眼前直冒金星的。可是铁子现在不怕这只手了,他攥得他呲牙咧嘴他也不怕这只手了。铁子用力甩脱这只手。铁子说,我不叫干私活,我不在团里干了,我自己干还不行吗?你现在不是我的团长了,我和你没有关系了。
那只手却又执拗地攥住了铁子的手,我不是你的团长,可我还是你的老丈人,你给我回去!你这么好的狮子,在舞给一个死人看,是在糟践狮子。
铁子整个身子就被拽出了狮子,他屁股打着坠儿,嚷嚷着,你别拽我了,你去和跷儿说,她让我回去我就回去!
那只手就松开了铁子。铁子感觉到松开的手走了,是朝着他家的方向去的。铁子松口气,把散落在地的狮子道具又披在身上,对他的搭档钢子翻了翻白眼,你小子看够了热闹了对不?看够了热闹咱还不给人家再舞一回?人家可是工钱都给了!
那只手掀开了门帘,看见跷儿正在新房里对着镜子描眉画口红。跷儿把眉毛画成了张曼玉,把口红抹成了章子怡。然后又把头发披散成了林心如。弄完了这一切,跷儿才过来拉住了那只手,哎呀,爹你来了,爹你来了怎么不说话?
那只手就往外挣,可跷儿的小手却像抹了胶似的,他挣不脱。挣不脱他就问,跷儿,是你让铁子离开舞狮团的?
是啊,爹,跷儿就用她的小手摸着她爹的老手,她的手指头在他爹手上的筋脉上划过,划得老手痒得直往后抽,我们跟你干,整天累死累活,有什么意思?哪如自己干,还能挣钱!
那只老手就狠命地抽了出来,他抖动着说,这不一样,爹干得是大事情,你们那是小家子气,目光短浅!
跷儿说,爹干大事情,也不能打姑爷啊!你把我家铁子脸都打肿了!回家来,我给他敷了好几天的凉毛巾!
可我为什么打他?我们排练节目,人家北来人指导了,他却下地了。下地干活也就罢了,你猜他怎么着?锄头放在地头上,他在树荫凉儿里睡大觉。我不打他,我就对不起我的女儿!
跷儿倒了一杯水过来,让爹坐下,用小手给爹按摩着肩膀,爹,你犯不上和年轻人生那么大的气,你气,你自己舞狮子不就得了,咱不用他了!咱自己的大事咱自己干!
那只手就把水送进了嘴里,就把跷儿按摩的手拉了过来,放在了自己的手中,爹是团长,爹组织了四十头狮子,七八十号人,爹得管理,还得教他们。你说爹不是自己干?你想让爹咋自己干?自己当狮子王,亲自上场?爹还是那年纪吗?再说了,我把所有的本事都传授给铁子了,我还非得自己干?你不怕我这把老骨头散了架?
跷儿的手在爹的手里蠕动着,她掰着爹的指关节说,爹,其实……其实让铁子回去也容易,你得答应我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
我也想去团里,我也想加入舞狮队。我有武术功底,我也会杂技!铁子当狮王,我当个引狮员可以吗?
胡闹!你不是怀孕了吗?
我这么年轻,可以先不要孩子!
不行!我还是自己当狮王吧!那只手坚决地甩掉女儿的手,牵引着身体,咚咚咚走了。
高大树舞狮团开始新一轮排练了。在排练场上,威风凛凛的老狮王一个滚翻,趴下了,好久没起来。团里的人都围过去,他们看见老团长花白的头发上滴下了成串成串的汗珠。
这时,门口一阵锣鼓声生动得响起来。一个年轻的狮王,威猛刚动、激情热烈地舞了进来,舞成了一团燃烧的火焰,舞出了一声傲天的长啸!再看,引领狮王的短衣小生,精神抖擞,活泼俏皮,动作轻盈,竟然是高大树的女儿高跷儿。
不久以后,高大树舞狮团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沧州狮舞从此走向了世界!
(《小说月刊》)
11.请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2.小说的标题“狮舞”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13.小说主人公“爹”这一形象有哪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4.有人认为,小说以“不久以后,高大树舞狮团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沧州狮舞从此走向了世界!”结尾,这样安排画蛇添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纰漏/毗邻&&&
摒弃/并蒂莲&&&
骨鲠在喉/绠短汲深
B.毛坯/胚芽&&&
蒜苔/跆拳道&&&
含英咀华/越俎代庖
C.扼腕/婉言&&&
行辈/单行本&&&
妄自菲薄/淫雨霏霏
D.佯攻/打烊&&&
着陆/不着调&&&
振聋发聩/溃不成军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兰州农民在回收旧地膜同时,又能领取新地膜,可谓一举两得,这有效地调动了户清理农田中废旧地膜的积极性。
B.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称,对伊斯兰国武装在伊拉克实施的惊世骇俗的罪行进行谴责,称其大规模处决囚犯的行为堪比战争罪行。
C.这些岩石神形俱佳,形象生动,蕴含着美丽动人的妈祖传说和丰富的地质科普知识,让人领略到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D.当前市场依旧维持弱势表现,在本轮油价调整周期内,受原油需求疲软和应充裕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江河日下。
18.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4分)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留下的千古绝唱,意思是一辈子想去人间仙境,可做梦也没梦到人间仙境原来在徽州。(1987年改名黄山市)②这里孕育了与藏文化、敦煌文化齐名的中国三大地方文化之一的徽文化,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③千百年来,人们游览黄山,建设黄山,歌咏黄山,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④黄山人文景观资源,主要概括宗教文化、登山古道、古建筑、摩崖石刻、名人游踪和大量以诗、词、歌、赋、画、影像为主要内容。④至今保存完好的黄山摩崖石刻大约有290多处,题刻内容十分丰富。⑥壮丽景色和厚重文化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志士名流,他们在陶冶情操、观赏风景的同时,也留下了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的诗词、歌赋、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
19.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5分)
1964年,在河北保定永华南路元代窖藏中,出土了一对青花釉里红贴花开光花卉纹盖罐(见图①)。它通体所绘青花纹饰,①&&
&&&&&&&,主题突出,盖罐颈部绘青花缠枝菊花纹;肩部②&
&&&&&&&&。云头内采用蓝地白花装饰技法绘水波莲花,如意云头之间点缀折枝花卉纹。腹部③&
&&&&&&&&(见图②),开光以双重串珠堆贴而成,开光内模贴四季花卉和山石,枝叶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红涂绘,花卉间杂有浓淡不一的绿色斑点,红、蓝、绿交相辉映,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下腹饰卷草纹和变形莲瓣纹。罐附覆盆形盖,盖顶置蹲狮钮,④
&&&&&&&&&和回纹。目前所知,这种盖罐同类器物全世界仅存3件,弥足珍贵。
A.饰卷草纹和大朵如意云纹&&&&
&B.盖面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
C.主题纹饰为四组菱花形开光&&&
D.纹饰内容丰富,层次分明
20.下面是某医院“合作医疗患者入院示意图”,请根据示意图写出一段入院程序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6分)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每个高速路口,都有一个弯道,设计弯道,是为了减缓车速,避免发生交通事故。不在高速路口设计弯道,而是设立减速的警示牌,不是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吗?实践证明,不在高速路口设计弯道,而是设立警示牌,哪怕是设立再多的警示牌,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仍明显上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
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1.B(根据原文“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A项系强加因果。C项“系统化”系无中生有。D项“统治阶层”与“知识分子”范围不一致。)
2.C(根据原文“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表示并列关系,而C项“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关系。)
3.D(根据原文“一方面使儒学的社会批判功能的发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极大的限制”与D项“一定限制”程度不一)
4.C(宿:旧的,原有的。)
5.D(A.副词,于是/副词,只有;B.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表提顿作用,判断,不译;C.介词,在/连词,表并列关系;D.介词,表被动。)
6.D(当大清军队攻克高明时,战死的是朱实莲而非陈上庸,D项系张冠李戴。)
7.(1)天启四年,主持浙江乡试,发文书讽刺宦官。(“典”、“策”、“刺”,各1分)
(2)于是削除陈子壮的名籍,关进监狱,赎罪为徒隶归家。(“遂”、“徒”,各1分,句意1分)
(3)适逢原御史麦而炫攻破高明,迎接陈子壮.以原主事朱实莲代理县中事务。(“会”、“故”、“摄”,各1分,句意1分)
8.“缥缈笛声飞堕”写出了笛声若有若无的特点。(1分)“恨曲短宵长”,笛声无论多么优雅,引人遐思,比起漫长的春夜,仍然短得不能再短。(1分)这笛声来自高墙深院,令人孤寂、幽怨,且无可告诉,(1分)借笛声来宣泄孤寂幽怨无可告诉的情愫。(1分)
9.①反衬。上片,以良辰美景反衬“春无那”;下片,以“曲短宵长”反衬无尽的“孤寂”。②动静结合。上片写视觉,写静景;下片写听觉,写动态。③用典。上、下片的首句均化用前人诗句,含蓄蕴藉。(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0.甲:(1)枉用相存(2)契阔谈谯(3)心念旧恩(4)月明星稀(5)乌鹊南飞(6)绕树三匝
乙:(1)屈心而抑志兮(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3)川泽纡其骇瞩(4)似诉平生不得志(5)梧桐更兼细雨(6)辛苦遭逢起一经
11.①描写舞狮表演的精妙绝伦,动作干净利落,引人人胜;(2分)②为下文爹批评其糟践狮子埋下伏笔。(2分)
12.①从情节结构上: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是围绕狮舞来进行的。(2分)②从人物形象上:小说中所有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彼此关系都在狮舞中得以体现。(2分)⑧从文章主旨上:借“狮舞”介绍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困境,并赞美了爹敬业乐业的品格。(2分)
13.①敬业。“爹”认为铁子给死人舞狮子,是糟践狮子;在排练场上,不顾自己年纪,仍然滚翻。(2分)②严格。在排练节目时,因铁子在树荫凉儿里睡大觉,一个脖拐子把他打得眼前直冒金星。(2分)③体贴。当女儿想加入舞狮队,“爹”以怀孕为理由,拒绝了她的要求,关心自己的女儿。(2分)(若答出“专制”、“顾全大局”等,并言之成理也可)
14.观点一:这个结尾的安排不是画蛇添足。(2分)①从表现手法上看,最后结尾“高大树舞狮团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与前文“我们排练节日,人家北来人指导了”遥相呼应。(2分)②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故事情节陡然生m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分)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传统文化得到有力地传承并走向世界。(2分)
观点二:这个结尾确实是面蛇添足。(2分)①从人物形象上看,前文对“爹”及其女儿的形象刻画上着墨很多,人物形象丰满,描写到位。这样的结尾,对刻画人物形象显得苍白无力。(2分)②从表现手法上看,前文虽然介绍“我们排练节日,人家北来人指导了”,点出排练时有人指导,并未提及“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这样的结尾,缺少必要的伏笔,显得突兀。(2分)③从结构安排上看,如果以倒数第2段最后“竟然是高大树的女儿高跷儿”结束,小说行文戛然而止,意味深长,更含蓄。(2分)
15.C(C项读音分别是:w&n/wǎn,h&ng/x&ng,fěi/fēi。A项读音分别是:。B项读音分别是:。D项读音分别是:。)
16.C(A.“必”应为“毕”;B.“霭”应为“蔼”,“炼”应为“练”,“吊”应为“掉”;D.“赎”应为“渎”,“粱”应为“梁”。)
17.A(A.一举两得: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收获。用在这里正确。B.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呵改为“骇人听闻”。C.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对象错误,可改为“鬼斧神T”。D.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不能修饰“原油价格”。)
18.①括号的内容是对“徽州”的注释,将句号放在括号后;④残缺成分,在句末添加“的文学艺术”;⑤不合逻辑,删去“大约”或“多”;⑥语序不当,应为“观赏风景、陶冶情操”。
1 9.①D&
④B(选对1个,给1分;选对2个,给3分;全对得满分。提示:注意整段文字的行文思路和局部词句的照应,注意参考所给图像,调动生活知识积累)
20.入院患者分因各种自然疾病人院和无事故责任方的意外伤害人院两种。(2分)两类患者人院前均需出示合作医疗证、户籍证明、参合费缴费凭据,后一种患者还需出示所在村出具的意外伤害原因证明。(2分)两类患者出具的材料通过接诊医生审核后到人院处办理人院手续,然后就诊。(2分)
21.[写作指导]设立警示牌,只是从思想上提醒人们警觉,它“看管”的只是一个人的思想,而思想是无形的、复杂的,看管一个人的思想永远不如看管一个人的行为。而高速路口的弯道,正是对一个人行为的看管和约束,它管束住司机的手脚,把车速减缓下来。弯道,兢是看管和约束行为的一个“框”、一个制度。一个行为上的规范和制度,远比思想上的一千遍说教、一万次警戒更有用、更起效。参考立意:行动约束胜过思想约束;看管一个人的思想永远不如看管一个人的行为;弯道行为胜过言教;要拓展解决问题的途径;“身教”胜于“言教”;务实是解决问题的首要选择。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子壮,字集生,南海人。万历四十七年以考中进士第三名授官翰林编修。天启四年,主持浙江乡试,发文书讽刺宦官。魏忠贤发怒,借别的事削除陈子壮以及他父亲给事中陈熙昌的官籍。
崇祯初年,起用陈子壮任原官,累次升迁至礼部右侍郎。流贼侵犯皇陵,皇帝素服召对朝廷大臣。陈子壮说:“现在紧急之事,在于收拢人心。应该下发罪责自己的诏书,激发忠义之心。”皇帝采纳他的建议。于是会集各位大臣,条列蠲租、清狱、使过、宥罪等十二件事。皇帝因天下多事,想广泛收集贤才,下诏援引《组训》,郡王子孙文武能任用的,得以考核授官。陈子壮担忧成为人民的祸患,立即陈说五样不可。恰逢唐王上疏,一一引用前代旧例,诋毁陈子壮,于是削除陈子壮的名籍,关进监狱,赎罪为徒隶归家。很久之后,廷臣纷纷举荐,起用任原官,协助治理詹事府。没有土任,京城陷落。
福王即位,起用为礼部尚书。到芜湖,南京也失守,便归家。唐王在福建即位,召陈子壮为相,以先前议宗室之事,有旧恨,推辞不上路。
顺治三年,汀州发生事变,丁魁楚等拥立桂王之子永明王朱由榔在肇庆。苏观生又建议立唐王之弟朱聿锷,陈子壮阻止不成,退居本邑的九江村。永明王授予陈子壮东阁大学士兼兵部侍郎,督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军务。恰逢大清军队进入广州,朱聿锷被拘执死难,陈子壮留下不上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坦厂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