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纳哥人口数量对经济的影响的影响,经济。。。

摩纳哥变富裕的过程、历史、经济。_百度知道
摩纳哥变富裕的过程、历史、经济。
不要把百科上的都搬出来,看过N遍了,最好有自己的,组织一下
提问者采纳
超低的税负,觉得世间不公平有钱有权的人太多了?不知道您是在摩纳哥生活的还是要去那里,自身经济不能很好的发展就只能靠自由的经济管理制度,这里是浮华腐败之地。但由于自身地理环境条件受限摩纳哥我觉得就像是个香港跟澳门的混合体?满意否,经济特区,这物价超贵,它由于历史的原因成为自由港口,生活久了就会变得浮华。不是我们一般的普通老百姓能生活下去的,称作好莱坞的后花园。本人是在摩做游艇的,完善庞大的赌博娱乐事业以及良好的社会治安保障来吸引大量的国外资金和有实力外籍人士来摩。你到摩纳哥就会发现在当地定居的人多是非富即贵的名人权贵等,没有太多的法律条款约束,有关那里的事尽管问我好了,他们过得生活太太太太太
不知道我的回答您能懂不,地区太小,我知道的尽可能与大家分享,或想了解那里的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摩纳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用户名:密码:
书籍人气榜
重启:后危机时代如何...
作者:理查德•佛罗里达
简介: 经济危机重启下一轮繁荣?这种说法或许让你无比困惑。但...
停在最好的时光里
作者:潘晓婷
简介:停在最好的时光里》是时尚女神、九球天后、世界冠军潘晓婷首部随...
有钱人穷的时候都在做...
作者:克丽丝特尔•佩因
简介:在那些贫穷的日子里,本书作者克丽丝特尔•佩因翻阅了上千位...
当前位置: &
全球经济形势
  第一章 全球经济形势
  最近,全球经济出现区域性经济危机,而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困难。想知道全球经济差到什么程度,最好看看不大起眼的地方经济新闻。0000 最近,全球经济出现区域性经济危机,而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困难。想知道全球经济差到什么程度,最好看看不大起眼的地方经济新闻。比如,日,韩国政府整顿7家资金不足的储蓄银行,储户恐慌地赶至银行排队挤兑,一位遭停业银行的主席,在警方搜查银行时跳楼自杀身亡。说到欧洲经济,所有人都会想到希腊和欧洲五国。其实,日,评级机构穆迪下调斯洛文尼亚的主权债务评级,前景堪忧。斯洛文尼亚是欧元区成员国,国债只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3%,属于健康水平。没有人想到斯洛文尼亚也有经济问题。
  当人们将经济问题的焦点放在美国和欧洲的时候,其他地区的经济情况往往被忽略。感觉上,只有欧美经济出现问题。其实,经济和金融灾难已经出现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本章从货币的角度去看各地区经济,让读者了解各地区的货币本质和挑战之后,再讨论整体形势。
  11美国
  美国的经济问题数不胜数,最严峻的是奥巴马领导无方、美国国债及赤字失控。奥巴马上任之后不足3年,国债增加37,000亿美元。美国的地方政府都在破产边缘、楼市持续低迷、失业率升高,当然还有党争、垃圾官司、医疗开支太大和社会福利过度支出等问题。
  2011年,美国人经历了超过两年的“狗脸岁月”,经济状况为1930年大萧条以来最差。2011年9月,几百人企图聚集在华尔街示威,被警察驱散。这不是一般的示威,而是长期失业引起的社会不安。2011年10月初,占领华尔街行动由美国东岸蔓延至美国西岸。10月10日,旧金山美国西岸的占领行动局限于旧金山市。我曾经在10月10日去过旧金山市马克特街旧金山市银行,那时只有约30人聚集于银行门外示威,可以说是不成气候。10月15日,行动急速扩散,而且参与人数大幅上升。我居住的美国加州湾区,十多个城市出现大规模占领华尔街行动。离我居住的地方约15分钟车程的奥克兰市大会堂前面的小公园有将近100个帐篷,100多人露宿。当日下午3点,1,000多人的游行队伍进入公园,举行示威。
  民怨积聚得那么厉害,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占领行动已经演变成了动乱,美国也有此危险。美国人不习惯失业,不习惯减少消费,不满现状的情绪早就出现,现在只是恶化而已。到了笔者执笔时还未有严重事故发生,已经是喜出望外了。
  2008年开始的次贷危机和其后的金融风暴是以美国楼市为中心蔓延开去,波及银行业、保险业、建造业,次贷证券更是至今还遗毒未清。2011年,美国楼市的情况再次出现险情。2011年的情况和2008年的不同之处是没有美国政府主动跑出来“抢险救灾”。
  日,美国房屋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Mortgage Bankers Association)公布调查结果。这次调查范围包括美国88%的房屋抵押贷款,即4,400万份房屋抵押贷款。其中,超过8%在4月至6月的季度断供至少一期贷款。美国健康楼市的标准断供率只有大约1%,8%的断供率肯定是灾难性的。
  8月23日,美国商务部公布7月份新造住宅销量跌07%,已经是连续4个月下跌,完全没有改善。7月份,新建房屋销量不足30万单位,远远低过美国健康楼市标准的70万单位新造住宅销量,同时亦低于市场预期的31万单位。这是战后美国有记录以来最差的一年。上一次破新造住宅销量最差纪录的年份是2010年。2011年上半年新房屋动工许可证不足30万份,2005年上半年的数字是100万份。由此可见,新造住宅动工情况多么低迷。
  单看加州的情况就更加可怕,2011年上半年,整个加州的新建房屋动工许可证只有2万份,对于大约有住宅1,400万幢的加州来说,和完全不建造新住宅没有什么大差别。
  新造住宅需求暴跌,二手住宅的销量亦是乏善可陈。法院拍卖房屋大量供应,令美国楼价持续受压。法院拍卖房屋通常售价低过同区物业大约20%,同区有源源不断的法院拍卖房屋供应的话,楼价会跌个不停。楼价疲软,买家自然失去置业兴趣,再加上银行不愿意做房屋抵押贷款,而且首付增加到两成,很多有意置业的美国人都失去了置业能力。2011年7月份的二手住宅销量折算一年是491万单位,而美国二手楼市的健康水平是每年卖600万单位。
  楼价方面,以百分比计算,年的楼价跌幅高过1930年大萧条时期。由楼价指数可以看到,美国楼价并非跌得很多,相对2006年高峰期,跌幅只是大约30%。2009年开始,楼价稳定下来,但是,仍然处于相当低的水平。日,噩耗传来,联邦住房金融局(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的数字显示,美国住宅价格在2011年第二季度下跌59%,是2009年以来最大跌幅。看来,美国楼价又重新回到下跌轨道。楼价指数
  对于美国经济来说,这真是坏透了的消息。因为这么大量的断供住房,再加上住宅的需求下降,楼价重新开始下跌。美国楼市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拖累经济,除非有戏剧性的发展,5年之内,美国经济难以全面复苏。
  美国楼市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呢?在于利率太低,房屋抵押贷款息率跌破历史纪录,30年定息房屋抵押贷款利率只有415%。比起2000年的8%,2011年的房屋抵押贷款息率只有当年的一半。执笔的时候,即日,美国的一年期浮息房屋抵押贷款利率低到只有296%,根本不是银行想做的买卖。除了要承担贷款的高风险之外,银行还要处理贷款的成本和资本要求,银行对房屋抵押贷款望而却步,于是百般刁难贷款申请人。我早在2011年初的电视访问中多次说美国应该加息,因为利息太低对楼市没有好处。但是,一般人的理解是低息有助于楼市复苏。那是错误理解。正确地说,合理的房屋抵押贷款利率有助于楼市复苏,不是利息越低越好。
  美国楼市占美国整体经济的比率大幅度下降。金融风暴之前,楼市占美国经济增长比重大约为20%,2010年这个比率下降到4%。楼市无力复苏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失业人口太多。官方失业人口数字是1,400万人,等于香港总人口的两倍。这样的因果关系相当复杂,我可以反过来说,美国楼市低迷推高美国失业率。总之,这就是美国经济的恶性循环。
  楼市是美国经济中最差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它会影响美国税收,令美国财政赤字和国债恶化,直接导致美元贬值。请想一想,美国房地产物业的业主每年要向政府缴纳物业市值约1%的物业税。每栋新造住宅会为政府带来约9万美元的税收。楼价下跌直接减少美国人的资产价值,减少美国人的消费,减少美国的税收。美国经济会因为楼价下跌而出现结构性收缩。
  美元贬值是源于美国经济恶化和美国滥发钞票的恶果,美国经济难以一夜之间好转,美国滥发钞票也是老毛病,不可能一下子根除。
  市场投资者期待伯南克在日的杰克逊城(Jackson Hole)年会上推出救市措施,例如,第三轮量化宽松。日,伯南克在杰克逊城年会上宣布第二轮量化宽松。当时的恒生指数只有约20,500点,受到第二轮量化宽松的刺激,11月8日,恒生指数高达25,000点。从伯南克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宣布到实施的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恒生指数升了4,500点,升幅超过2成。
  日,正当市场憧憬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宣布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之际,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里克?佩里公开表示,伯南克如果在2012年11月大选前再搞量化宽松,大印钞票就是叛国。在美国,叛国是死罪,佩里的公开言论就是对伯南克说,“再搞量化宽松就当心你的脑袋”。
  之前,美国美联储主席受到的最严重“政治迫害”只是被传召到国会作证,被众议员问长问短而已。这次美联储主席被公开指责叛国,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美联储主席是受美国国会管理,而不是美国总统。国会是美联储主席的上司,伯南克当然不敢跟美国国会对着干。
  12欧元区
  欧洲那边的问题是欧元制度有根本上的错误,没有强力的中央货币管理,欧元区各国都有自己的打算,所以基本上是一盘散沙。1992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 Treaty)规定,欧盟成员国需采用欧元及达到欧元区的财政及货币政策规定。欧元刚成立,欧盟就出现内讧和分裂。英国和丹麦拒绝采用欧元。英国的出口之中,面向欧洲国家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0%。英国采用欧元其实可以消除汇率风险。但是对英国来说,放弃财政及货币政策自主权是很难办到的事情,而且英国人不看好欧元,认为不能长时间实行,于是拒绝加入欧元区。
  2002年,丹麦举行全民公决。结果,丹麦人决定不加入欧元区。丹麦不加入欧元区,但是丹麦实行丹麦克朗与欧元汇率挂钩(1欧元=746038克朗±225%)。丹麦这样做无疑是在采用欧元的同时,保留财政及货币政策自主权。欧元区人都觉得丹麦在货币政策上有欺诈之嫌,但是也无可奈何。
  瑞典不像英国和丹麦那样拒绝采用欧元。瑞典和其他欧元区国家同意采用欧元。但是,看到丹麦作弊成功,他们也在2003年举行全民公决,结果是瑞典人反对采用欧元。瑞典并没有放弃采用欧元,只是故意通过不符合加入欧元区条件的财政政策,令瑞典不能使用欧元。
  欧洲出现了欧盟国家不采用统一货币欧元,非洲的摩纳哥却使用欧元的怪现象。更奇怪的是朝鲜,它虽然不是欧盟成员国也不是欧元区国家,却在2002年12月与欧元区国家几乎同一时间采用欧元作为对外流通和结算的主要货币。朝鲜的美元商店立即改为欧元商店。欧元的名称给人的印象是欧洲货币,但是在欧洲很多国家不能用欧元,在一些欧洲以外的国家反而可以使用。
  欧元区的重大挑战是各国有自己的语言和法律,劳动人口难以在欧元区内自由移动。这样的情况和美国50个州有相同语言和统一的联邦法不同。美国50个州使用共通货币,如果某一地区的劳动力过剩,劳动人口可以容易地迁移到劳工短缺的地方去,平衡各州之间的薪酬差异。薪酬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平衡,物价就不会有很大的差异。当美国50个州的物价和薪酬窄幅波动,通胀可以维持在合理的差距之内。统一货币的坏处是使用统一货币的地方不能有切合自己需要的汇率和利率。通胀严重时,要以加息作为对抗通胀的手段;经济低迷时,要减息推动经济发展;外贸赤字严重时,要调整汇率至合理水平。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从立国以来,美元作为统一货币没有出现过严重问题。
  欧元区就没有那么理想,劳动人口无法自由流动,例如,德国工程师过剩,西班牙缺工程师,因为语言及法规的不同,德国的工程师无法到西班牙工作。低技术含量的劳动人口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欧元区各国的薪酬水平出现重大差异,通胀差异也随之扩大。欧元区成立的时候,通过订立个别国家货币相对欧元的汇率,平衡了各地之间的通胀和经济实力差距。可惜,过去10年,欧元区各国的经济实力差距不断扩大,因为使用统一货币,各国没有机制平衡通胀和外贸赤字。对德国来说,欧元汇率太低;对希腊来说,欧元汇率又太高。欧元区内所有国家都深受其害。
  使用统一货币的地区总会有经济上的差距,富区当然要补贴穷区。正是这个原因,中国长期要由华东及华南地区补贴西部地区,美国亦要富州补贴穷州。欧元区的情况就有补贴上的困难,欧洲富国不愿意补贴穷国。希腊就是因为货币不切合本国需要,又没有富国的补贴而陷于进退两难的局面。
  因为欧元区没有强力的中央货币管理,使用欧元的国家可以在货币政策上胡作非为。以国债上限为例,欧元区的国债上限规定是国内生产总值的60%。只有几个小型欧元区国家无可奈何地遵守这条规例,因为借不到钱,所以国债难以增长。不要以为德国和法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欧元区主持大局,事实上,德国和法国的国债远远高于欧元区国债上限规定。法国指责萄葡牙,破口大骂对方国债失控的时候,应该想想萄葡牙的国债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02%,而法国自己的国债也是国内生产总值的85%。
  欧元区的货币体制本身已经是无法长时间有效实行,再加上没有退出机制,一旦有国家出事,欧元区国家就会乱作一团。以希腊为例,早在2004年,希腊已经被揭发以不实会计手法隐瞒国债。如果当时希腊退出欧元区,对希腊和欧元区其他国家都有好处。希腊不至于沦落至大幅裁员、减薪仍无法将赤字压到可控水平的悲惨地步。德国和法国也不必为支援希腊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欧元区是个怪人俱乐部,除了货币统一之外,其他任何事情都不统一。这些国家全部是世仇,只是因为过去几百年无法在战场上消灭对方才会互相容忍。各国首脑之中,没有两个人走在一起不吵架的,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诚心合作的。英国佬比较精明一点,没有加入欧元区,否则,今天要和德国及法国一起掏腰包“主持大局”,或者可以说要因为欧洲五国的不争气而破财。欧元2002年面世,能够撑到今天是个奇迹,如果你不把它看成是笑话的话。有些人主张亚元的创立跟随欧元模式,那则是一个笑话,如果你不把它看成奇迹的话。如果说欧元区是一盘散沙,亚元区用欧元区模式的话,肯定是一堆乱石。00 欧洲国债
  日,希腊报纸引述希腊财政部长在国会的讲话。财政部长认为有三个情况可以解决债务危机,其中一个方法是有秩序违约,将债务撇掉一半,让希腊重组债务。其后,希腊一名不愿透露身份的高层官员,否认这项报道。笔者认为,希腊已经没有其他选择,有秩序违约已经是不幸中之大幸。债权人如果不接受有秩序违约,后果可能是没有秩序违约。希腊如果重整债务,极有可能被踢出欧元区之外。这也难怪,已经违约的国家继续留在欧元区,对欧元区整体经济没有好处。最终,欧元区会有秩序地解散成几个货币集团国。
  13日本
  日本的困难是日元汇率太高,打击出口。日本经济是出口主导,当然不能让日元汇价太强。事情反过来看才对,其实是美元贬值,不是日元升值。美元和日元都是不能兑换的货币(现在全球主要货币都是不能兑换货币,即不能兑换任何有价值实物的货币),实在说不清是日元升值还是美元贬值。日本商品主要出口到美国,如果美元贬值,日本货自然要用多些美元才能买得到。虽然美元贬值是美国的内部问题,但是美元贬值对日本经济的打击最大。正是因为问题出在美元,日本政府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无法压低日元汇价。
  早在日本东北大地震之前、日元还未突破1美元兑换76日元的情况下,日本工业已经开始衰落。2009年4月,日本汽车工业出口下跌70%。日本各大汽车工厂被迫关闭部分生产线。家庭电器方面也是一样的情况,日立公司宣布2008年亏损7,873亿日元。2009年1月,日立宣布裁员7,000人。日本松下电器于2009年5月宣布到2009年3月底为止的2009年度亏损3,7896亿日元,是7年来的首次亏损。日本大型企业中,约40%制造业机构计划在2009年裁员。计划裁员的钢铁、冶金企业高达75%。
  日,美元兑换日元一度触及7597的日元强势历史高位。刚刚参拜完靖国神社不久的日本财政大臣野田佳彦出言干预,不是出手干预,声称将会继续密切关注汇市,观察日元升值是否受投机活动影响,并且会在必要时对汇市采取果断措施。但是野田的言论效果欠佳,日本政府过去20年的干预汇市收效不大,日元在日本政府的不停干预之下持续走强。日元强势只是相对的货币情况。在美国及欧洲债务问题拖累之下,欧元和美元走弱,日元成为避险工具,这令日元汇率节节上升。日本在这件事情上相当被动,只要这些因素仍然存在,日本单方面干预肯定只是徒劳无功。
  日元汇率太强,超越了日本经济的承受范围,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像是打落水狗那样,将降级矛头指向日本。日,穆迪对日本施展“地毯式轰炸”,一次性下调日本主权、地方及银行业评级。穆迪此举为日本雄霸亚洲经济时代画上了句号,同时也敲响了日本经济的丧钟。
  穆迪下调日本主权评级至Aa3,与中国看齐。中国又一次完全不费劲就“被动地”追上日本。上一次是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被动地”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日本经济和财政千疮百孔,国债规模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00%,再加上大地震、海啸、核灾难,日本的问题已经够多了。欧美经济陷入衰退、影响日本出口、日元又升值至难以忍受的地步等等,日本主权评级下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日本政坛之变态程度直追日本色情电影,菅直人月底辞职同样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从日本货币层面来看,日本的国债虽然高,但是,几乎全部是内债。所谓内债内还,外债外还,对外国人来说,日本几乎没有外债。日本经济差,但是,日本人有大量海外资产,他们将海外资产调回日本就会推高日元汇价。
  从日本经济角度来看,到底日元的汇价应该是什么水平最理想?这个问题的答案是1美元兑换120日元。那是从日本过往的经济数据得来的,应该相当准确。日元汇率低于1美元兑换80日元会触发日本经济衰退。日元长时间强于这个水平,日本出口严重萎缩,工业会受到沉重打击。执笔时,日,1美元兑换76日元,这是日本无法接受的汇率。无论日本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似乎已经无计可施。
  日本过往为了维持日元汇价在理想水平,刻意将对美外贸盈余留在美国,主要是购入美国国库债券。可是,日本持有美债太多,于是改为借钱给私人机构买入美国资产,主要是房地产及股票。过去几年,美国资产大贬值,日本的亏蚀可以说是天文数字,而且大量资金被套牢。当年购买美国资产和美元资产埋下了今天的祸根。日本政府干预日元汇价的时候,短暂地推低日元汇价之后,持有美元资产的日本人立即套现,将美元资产卖掉,再将美元换成日元,汇到日本去。所以说,日本人套现海外资产的行动基本上和日本政府干预日元汇价的行动对着干。
  对于日元汇价来说,美元利率是个很大的问题。不少日本人认为伯南克这家伙存心使坏,将美元利率压到超低,接近零。美日息差也接近零,这样的情况下,卖日元买美元的套息活动不再存在。套息活动是用低息日元买入高息美元赚取息差,当美日息差不存在的时候,套息活动也不存在。从前用做套息的美元被出售,换回日元,令日元汇价走强。对于日本来说,美元对日元汇价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欧元对日元汇价就更加头痛,因为欧元是日元赖以避险的工具,美元和欧元一起贬值,日元就会走投无路。日元不是区域性货币,只是日本的法定货币。可是,日元在外汇市场上稳占交易额第3位,仅次于美元和欧元。金融业极其发达的英国,英镑的储备地位高于日元,但是,在外汇市场上的交易额,英镑排在日元之后。日元交投量大的原因是日元持续强势,日元成为保值及避险工具。请看看日元汇价走势,1971年,1美元兑360日元。2008年,1美元兑120日元。2011年8月,1美元兑换76日元。从日本经济的角度去看,日元成为避险工具绝对不值得庆幸,因为全球经济情况恶劣或者大幅波动时,日元立即走强,偏偏这个时候,日本需要稳定的货币去渡过难关。每次经济危机爆发,日本政府就要想办法压低日元汇价,没有时间和精神处理日本的其他经济问题。以日本“3?11大地震”及核灾难为例,日元短期走强,原因只是投机者想获取日元上升的暴利。
  日元强势早在60年代就拖垮了日本纺织业,90年代又拖垮了日本的家庭电器工业,接着,日本工业一个接一个倒下。日本政府连续入市无效,无计可施,只能眼巴巴看着日本经济一蹶不振。2009年4月,日本出现28年来首次外贸赤字,日本财务省于日公布的2008年度贸易统计数据显示,外贸赤字7,253亿日元。在此之前,日本出现外贸赤字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日,日本财务省公布,2011年上半年出现8,955亿日元贸易赤字。
  日元太强,令日本产业空洞化。“产业空洞化”这个名词极为传神,日本工业真的是被挖空,只剩一个空壳。根据日本内阁的数据,日本制造业的海外生产比率年年上升,1985年只有3%,1990年升至64%,到了2009年,这个比率是178%。日本工业外移的热门地点是中国,占所有日本工业外移的总数约57%,迁移去欧美的只有18%。由此可见,日本工业想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做生意,继续生存下去。这样做,对个别日本企业有好处,但是,对整体日本工业是致命一击。最重要的打击莫过于人才流失,工厂迁到中国去,人才也会跟着去。工业是以人才及技术为主力,只要流失人才,工业就会失去有生力量,只能不停地萎缩下去。
  日本自民党参议员佐藤由加利认为要尽快解决日元太强令产业空洞化的问题,不能再拖下去。日本工业萎缩会令失业率上升、区域性产业崩溃、技术及生产力恶化、日本的国际竞争力削弱。她说日本的经济专家警告,如果3个月之内,即2011年底之前,日本政府不处理这个问题,日本企业向国外转移情况会急速增加,日本产业空洞化亦会急速加剧。
  根据日的美国新闻,美国通用汽车销量按年计算上升18%。不是通用汽车的汽车质量上升,也不是通用汽车大减价,通用汽车销量急升只是因为日本车生产出了问题,同时日元太强,令美国人不想买日本汽车。通用汽车不劳而获地夺取了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市场。
  日本企业面对很多难题,如日元汇价高企、内需萎缩、电力不足、税率、工资及电费比其他国家高一大截。以企业税率为例,日本是全世界税率最高的国家。企业课税率超过40%,个人课税的最高税率高达50%。中国的企业税率只有25%,与日本相差一大截。日本企业的竞争能力直接因为企业税太高而受到冲击。
  以下税率表是2011年9月的税率:
  国家/地区企业课税个人课税消费税增值税日本4069%5%~50%5% 美国0%~35%+0%~12%0%~35%+0%~1055%0%~1025%法国3333%0%~40% 196% 印度%~30% 2%~125%意大利314%23%~43%20%澳大利亚30%0%~45% 10% (续表)国家/地区企业课税个人课税消费税增值税菲律宾30%5%~32%12% 泰国30%5%~37%7%德国298% 0%~45%19% 新西兰28%105%~33%15% 英国20%~26%0%~50%20% 中国25%5%~45%17% 印尼25% 5%~30%10%马来西亚25%0%~26%―希腊22/25%0%~45%23%瑞士13%~25%0%~132% 8% 加拿大11%~165%+2%~16% 0%~29%+0%~24% 5% +0%~10% 新加坡17%35%~20%7% 中国台湾17%6%~40%5%中国香港165%0%~15%不适用韩国13/25%9%~21375% 10%中国澳门12%不适用2011年8月初,日本政府宣布量化宽松10万亿日元,另外出售46,000亿日元压低日元汇价。但是,日元汇价没有因为这样的措施而下跌。到了2011年9月,1美元兑大约77日元。日本政府没有办法压低日元汇价,反而想到借1,000亿日元给日本企业到海外去收购资源和资产。表面上看来,这样做对日本有利,因为日元汇价高,日本企业可以低价收购外国的资源和资产。日本企业到海外做生意,失败居多,例如中国香港的八佰伴。和田一夫进军香港百货业的时候,可以说是君临天下之势,其结局却是以破产收场。日本企业的海外生产事业都是乏善可陈,主要原因是日本企业不愿意技术转移。技术保留在日本,日本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海外主持大局,结果是不堪设想的。上海大众汽车的情况和日本不同,德国人不会吝啬技术,派遣数万人次中国员工到德国受训,其中不少是高级技术人员。这一点,日本人做不到。日本汽车在美国生产,不做技术转移又不融入美国社会,丰田汽车不东不西。在非龙非马的情况下,质量下滑也是必然的。
  日本工业到海外去生产,不是好主意。丰田汽车是很好的例子。本来,丰田在中国市场拓展非常快,市场销售量逐年递增,但是,质量和价格却不相符。丰田的投诉数量一直排在各汽车品牌前列。2009年11月,丰田汽车宣布美国历史上,同时是丰田汽车历史上最庞大的汽车回收计划――回收美国约400万辆可能因油门卡住地垫而暴冲的丰田及雷克萨斯汽车。日本货价格高,质量是日本制造业的命脉。丰田汽车为了降低成本,把很多零配件分散到世界各地生产。令美国消费者对丰田汽车大失信心的问题油门踏板是在印度生产,在美国装配,配合日本主要零件。丰田汽车遭遇了汉兰达爬坡门事件、刹车门、漏油门等事件,深陷品牌形象危机。丰田汽车的汽车业老大哥地位也被大众汽车抢走。
  现在,日本政府应该想办法帮助日本企业,反而在关键时刻放弃压制日元升值,还要借钱给日本企业鼓励他们挖空本来已经空洞化的日本产业。日本自民党参议员佐藤由加利警告日本产业空洞化将会在2011年底急速恶化,日本经济会受到沉重打击。日本政府还是在走歪路,可见日本政治如何黑暗。
  黑暗的日本政治令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其中最严重的要算无用基建。无用基建之中,胡乱兴建机场最具代表性。日,日本的《读卖新闻》报道了前所未有的事情,茨城县小美玉市的茨城机场在完全没有日本国内航班及每日只有一趟航班的情况下,于日启用。启用时,机场大楼没有店铺。茨城机场是东京圈内(离市中心80公里范围内)的第3个机场,另外两个机场分别是成田机场和羽田机场。
  日启用的神户机场是填海建造的人工岛,需要桥梁连接陆地,所以建造费用惊人,达到3,140亿日元。市政府为了筹集建设费用,发行市政府债券,原先估计可以出售机场相关设施土地826公顷,取回建设费用,偿还债务。但是,售卖土地成绩并不理想,神户市政府陷入财政危机。日本这么狭小的地方有将近100个机场,全部都是亏损得一塌糊涂,简直是胡闹。《血税机场》(幻冬舍出版)作者森功先生形容日本的航空政策是“三无”――无道理、无节制、无策略。
  131 日本家道中落
  想看看日本如何家道中落,最好是看看中国和日本富豪的差距。先看看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的2009年度中国富豪榜,400位富豪的上榜最低门槛为205亿元,比2008年提高了83亿元。前40名企业家的净资产总和从520亿美元翻了1倍,到1,060亿美元。
  2009年度中国十大富豪如下(身价以亿元人民币计算):
  排名身价姓名机构年龄1 200 沈文荣 沙钢集团 63岁2 1743 张近东苏宁电器 46岁3 1662 周成建家族 美邦服饰 44岁4 1603 杨惠妍 碧桂园控股 27岁5 1525 杜双华 京华创新集团44岁6 150 许荣茂 世茂集团 60岁(续表)排名身价姓名机构年龄6 150 刘永行 东方希望集团 61岁8 140 刘永好 新希望集团58岁9 125 郭广昌 复星国际42岁10 120 许家印 恒大地产集团 51岁10 120 刘汉/刘沧龙 汉龙集团44/54岁2010年度中国十大富豪如下(身价以亿元人民币计算):
  排名身价姓名机构年龄1534宗庆后娃哈哈集团652480李彦宏百度423394梁稳根三一集团534380张近东苏宁电器475360李锂夫妇海普瑞药业466334何享健美的集团687327刘永行东方希望集团628314吴亚军夫妇龙湖地产469294马化腾腾讯3910284王传福比亚迪44再看看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的2009年度日本富豪榜。前40名日本富豪的身价,自2008年的899亿美元跌至2009年的695亿美元,跌幅高达227%。40大富豪中的28人身价下跌。2008年首富,任天堂的山内溥蒸发身价33亿美元。弹珠和角子公司阿鲁策株式会社创办人冈田和生,以及光通信创办人重田康光,2008年5月跌了一半身价。另外13名富豪的身价也跌超过25%。
  2009年度日本富豪前10位如下(身价以亿美元计算):
  排名身价姓名机构年龄161柳井正优衣库60岁252毒岛邦雄SANKYO 83岁345山内溥任天堂 82岁442森章森托莱斯特公司74岁539孙正义软件银行集团52岁637糸山英太郎新日本观光58岁736三木谷浩史乐天45岁835佐治信忠三得利集团65岁928武井博子武富士66岁1024銎槲涔饣魇65岁2010年度日本富豪前10位如下(身价以亿美元计算):
  排名身价姓名机构年龄192柳井正优衣库61岁286佐治信忠三得利集团66岁361森章森托莱斯特公司75岁456孙正义软件银行集团53岁553毒岛邦雄SANKYO84岁647三木谷浩史乐天46岁738山内溥任天堂83岁834糸山英太郎新日本观光59岁929銎槲涔饣魇66岁1025武井博子武富士67岁从年龄上看,中国富豪都是年轻人,碧桂园控股的杨惠妍只有27岁。日本的富豪,除了3个人之外,全部都是老人。2009年,日本富豪的身价高过中国富豪一大截。以最多身价的柳井正计算,身价61亿美元,当时的人民币汇率约是1美元兑7元人民币,折合427亿人民币。2009年,中国首富沈文荣的身价是200亿人民币,连日本首富的一半身价也没有。
  2010年,日本首富的身价和中国首富几乎相同,可以说是中国迎头赶上。以最高身价的柳井正计算,身价92亿美元,当时的人民币汇率约是1美元兑65元人民币,折合598亿人民币。2010年,中国首富宗庆后的身价是534亿人民币,和日本首富的身价只相差64亿人民币。
  132 美元贬值打击日本工业
  日本的旅游业受到福岛核电厂泄漏辐射和日元汇率太强的双重打击,已经到了绝境。2011年10月,日本旅游局向外发表计划,希望在2012年开始免费向网上游客发放1万张来回日本的机票,让他们宣传日本是个安全的旅行地。日本的无烟工业不景气,有烟工业就更差。期望日本经济在短期内复苏,根本是痴人说梦。
  美元贬值不会推高人民币和韩元的汇价,只会推高日元汇价。中国和韩国都是日本出口企业的竞争对手,日元相对人民币和韩元呈现强势的话,日本企业就会变成弱势。日元是避险工具,美元出了问题,日元汇价就升个不停。美元越是贬值,日本企业就越难做生意。
  笔者2002年移民美国加州之后两个月就在加州买了一辆韩国现代牌汽车。当时是韩元弱势的时候,韩国汽车真的便宜到难以想象的地步。还记得2003年中,一辆全新的韩国现代雅绅特(Accent)型号两门汽车基本型,标价只是7,000美元,比使用了十多年的二手日本汽车还便宜。
  我购买韩国汽车当然是因为车价便宜。本来想买一辆二手丰田卡罗拉(Corolla),但是觉得太贵,负担不起。我买的是有原厂保修的韩国二手车,使用了1年,跑了约15,000英里,有冷气和自动传动器等,设备齐全。全包价格是1万美元,同级数的日本二手车要大约2万美元。我这辆韩国车已经开了9年,走了十多万英里,觉得非常满意。日后换车也会买同一型号的韩国汽车,但是下次则不是以价格为主要考虑因素。韩国汽车以货论价,确实是物超所值。我不是在这里为韩国车打广告,只是将事实说出来。
  日本汽车生产受2011年3月的日本东北大地震和海啸的影响而减产,由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商降到第3位。韩国汽车立即在世界各地蚕食日本汽车市场。2011年第二季度,韩国的现代汽车集团售出104万辆汽车,赢利22亿美元,营业额比2010年同期上升19%。这是现代汽车集团首次在一个季度卖出超过100万辆汽车。
  现代汽车的新款索纳塔(Sonata)汽车于2010年1月开始在美国发售,全年售出超过19万辆,升幅是35%。丰田凯美瑞(Camry)的2010年销量比起2007年暴跌31%,只有32万辆。受到韩国车威胁的日本汽车除了丰田之外,还有本田雅阁(Accord),其2010年销量比2007年暴跌28%,只有28万辆。这是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之前的事情。2011年上半年,索纳塔(Sonata)的销量再升29%,卖出超过11万辆。同一时期,凯美瑞的销量下跌44%。
  除了汽车工业之外,日本的电子工业也受到强日元的坏影响而处于劣势。2011年第一季度,韩国三星电子在全球薄型电视机市场的占有率是222%,是全球首位。日本新力的市场占有率是114%,只及三星的一半。
  正当日本的汽车及电器出口企业因为日元汇价突破历史高位而生意一落千丈的时候,和日本竞争的韩国同类出口企业趁着韩元贬值而大做生意。由韩元兑美元汇价走势图可以看到,现在的韩元兑美元汇价低过金融风暴刚开始时的2007年。以2007年的汇价为标准,日元相对美元升值约35%,韩元则相对美元贬值16%。日本企业的劳动成本,以美元计算,是韩国的两倍。因为在汇率上吃了大亏,日本企业和韩国企业竞争时处于挨打状态。韩元
  韩国政府在协助本国企业做出口生意方面,比日本政府卖力得多。日,韩国和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韩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税会逐步废除。执笔时,韩国与有贸易协定的国家进行贸易,占整体贸易额的36%,日本的比例是17%,只及韩国的一半。韩国在这方面又取得了优势。
  日本制造业面对的困难不是只有日元汇率高企那么简单。日本的税率全球最高,再加上极其严格的劳工法和环境保护法,日本厂商真是苦不堪言。之后,日本发生大地震,电力供应不足,零件供应中断,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日本的竞争对手不是只有韩国,中国也是迎头赶上,冲着日本而去。人民币虽然不像韩元那样相对美元贬值,但是,人民币升值始终没有日元那么急,幅度也没有日元升值那么大。
  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中,日本仍然能够在2011年7月取得725亿日元的外贸盈余,相当难得。对美贸易盈余是日元无法相对美元贬值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为了减少对美贸易盈余,增加对中东和欧洲的出口。同一时期,日本往中东的出口增加37%,往西欧的出口增加186%。
  因为日元已经升值到日本工业无法生存下去的地步,日本政府又没有办法压低日元汇价,日本工业早就大量撤离日本,出现外移潮,怕的正是日元汇价太强。除非日元汇价能改变不停上升的走势,否则日本经济将会全盘崩溃。
  如果各位可能以为我说日本经济全盘崩溃是危言耸听,那请先看看日本股市的日经平均指收走势图。
  自1985年开始,日经平均指数由11,000点急升至1990年的大约40,000点。日本经济如日中天。可惜,好景不长,日本经济在日元强势之下,不停地走下坡路。日元由1985年的1美元兑239日元急升至1990年的1美元兑123日元。之后,1995年,1美元兑80日元。由于日元汇价升得太快,1995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美国差不多,日本差点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系。那个时候,日本经济一蹶不振,日经指数由高峰期的1990年将近40,000点,下跌至2011年8月的8,851点,只是略高于高峰期的1/5,还低过1985年的日经水平。过去20年,日本经济收缩得很快,以股市来看,跌掉了4/5,只剩下1990年的1/5。这样的经济情况,离全盘崩溃不远了。
  为了让各位更加了解日本经济的收缩如何严重,请看看美国道指的情况。1990年,道指只有约2,700点。2000年,道指升破10,000点之后,只有两次跌至约8,000点的低位。日,道指虽然已经跌至焦头烂额,但是仍然有11,284点,超过1990年的道指水平4倍。
  14中国香港
  中国香港的情况和日本刚好相反,港元汇率太低引发严重通胀。港元汇率因为和美元挂钩,港元被迫跟着美元贬值,同时,港元息率亦要跟着美元区的超低利息。利率比通胀低了一大截,令存钱得不偿失、储蓄下降、货币流通量增加、通胀加剧。美元在过去几年贬值一大截,早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香港死抱联汇,可以说是自讨苦吃。奇怪的事情是中央政府并没有施压要港元与美元脱钩。虽说香港是特别行政区,但是,港元汇率事关重大,港元急速贬值对中国整体经济都没有好处。香港的经济命脉是金融业。香港只是弹丸之地,却是亚洲的主要金融中心,是了不起的成就。港元和美元单一挂钩是危险的事情,只要美元出事,例如,美元汇价急剧波动,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就会拱手让给中国的另一城市――上海。
  香港和美国货币汇率挂钩,本身已经有很大风险,香港缺乏黄金储备则是另一隐忧。全球外汇储备排第7的香港,黄金储备只有21吨。2009年5月底的香港外汇储备资产为2,051亿美元,黄金储备只值6,000万美元,占香港外汇储备的0029%。香港的外汇储备中缺乏黄金是无视风险的货币政策。
  黄金储备在稳定经济和抑制通胀等方面有实际作用。特别是美国为了拯救经济而孤注一掷地滥发美元和美债,导致美元出现贬值危机的时候,黄金储备是重要的对抗美元贬值的工具。香港维持与美元单一联系汇率已是一大错误,缺乏黄金储备是错上加错。香港如何能在此金融危机之下只有区区21吨黄金储备?笔者觉得香港特首、财政司司长和金融管理局总裁都把香港的前途押在了美元上面。
  香港和美国货币汇率挂钩,可是,经济却挂不上钩。美国的楼市奄奄一息,美联储将美元利率降到超低,美国政府立法为买楼的人减免税项,另外还有种种优惠,美国楼市仍然是一蹶不振。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显示,经季节性调整后的8月份新房屋动工量只有571,000栋,比起7月份下跌5%,而且低于健康的美国楼市动工量120万栋。
  香港这边楼价大升,尖沙嘴复式楼单位英尺价格约36,000港元,堪称一绝。香港是2010年全球楼价升幅最高的地方。香港得到这样的全球第一,全赖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的维持联汇决心,如果要找人去领奖,一定要曾司长亲自走一趟。
  高楼价可以提高香港特区政府的税收和地产商的赢利,地产商和香港特区政府当然乐意看到楼价急升。对香港市民来说,楼价太高不是好事。小小的住房成为低收入的香港人头痛的问题。当香港人生活困苦的时候,民怨就会高涨,社会秩序就会变差。旅游业是香港的重要产业,社会秩序是香港的经济根基,一旦恶化,香港的旅游业会拖垮香港经济。2011年10月,香港重新建造居屋,让没有经济能力购置居所的香港人可以购买政府补贴的住房。香港楼价急升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香港的联系汇率货币政策不妥当。
  美国的失业率持续高企,根据官方数字,美国失业率是91%,失业人口高达1,400万人,等同于香港总人口的两倍。香港的失业率只有34%。香港政府公布的7月通胀数字高达79%。汇丰银行的50万~100万港元6个月定期存款利率竟然只有005%。存钱进银行要向银行支付年息785%,不必去问经济学教授都可以知道这是严重负利率。严重负利率肯定会催生资产泡沫和通胀。不禁要问曾司长:曾大爷,这两个地方的货币怎么能挂钩呢?
  有香港的婚宴集团表示鲍参翅肚价格年上升50%,酒席价格由每席6,000 港元加至7,000多港元,增幅达25%~30%。部分酒家更与新人签订协议,在预订2012年酒席时,写明摆酒前一个月,酒楼会因食材价格上升而调整收费。香港的通胀高至酒家无法为下一年的酒席标明价格。租金和食品价格急涨是通胀高企的主要原因。以猪肉价格为例,每年上升26%是非常危险的通胀信号,因为租金和食品是生活必需的支出,这些支出再涨上去,可能会引发社会不安。
  美国那边要低息推动经济发展,香港需要加息压制通胀,两地的货币政策根本上是南辕北辙,强行联汇只是死路一条。杨某真的不明白为何曾司长宁愿在严重负利率环境下想办法对付通胀(其实是没有办法可想),却不动手术割掉联汇这烂东西。维持联汇除了舍易取难、吃力不讨好之外,曾司长的工钱也会贬值啊。我离开香港太久,可能和香港的事情有点脱节,但是,曾司长应该是以港元支薪,不是用人民币计算薪酬吧。
  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发表《汇率与民生》的博文中说:“汇率与物价并无直接联系……零售食品价格上升主要由于世界食品价格急升所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世界食品价格指数今年第二季度同比涨幅达38%,世界食品和商品价格上升不单令香港通胀上升,也使亚洲和欧美等地通胀升温……这一制度(联汇制度)是稳定香港金融体系的必然选择,是便利经贸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稳固的金融和经济体系则是市民安居乐业的基石。”
  曾司长的文章真的令杨某大开眼界,杨某可以肯定地说曾司长搞错了。香港的2011年7月的通胀确实是源自联汇的港元相对人民币贬值。香港食品主要来自内地,港元相对人民币贬值,通胀就会按照港元贬值幅度上升。如何能说香港的食品加价与联汇制度无关?
  想看曾司长文章的全文,请点击以下链接:
  http://newsjschinacomcn/system//shtml
  不少人的主张和杨某不谋而合。曾司长的高论发表之后只是几天, 日,香港《文汇报》社论指出:“香港通胀进一步加剧, 7月更创下近16年新高。香港在港币随美元贬值、而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受到食品等输入性通胀的影响最大。在外围经济不明朗、美国可能再推量化宽松政策的情况下,香港通胀前景不容乐观。”
  香港《文汇报》社论说的香港通胀原因正是曾司长说没有关系的事情。这件事令我怀疑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的才能是否适合这个职位。15中国内地
  中国内地是发展中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底子薄、人口多,企业管理等仍未走上正轨。中国的出口型经济容易受到欧美经济衰退的冲击,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中国的经济情况比较特殊,有庞大而且未饱和的消费市场,年轻人口众多,消费能力上升潜力极大。中国的工业生产力也是相当惊人,其中纺织业和轻工业是全球顶级水平。中国的资源也是很多国家难以匹敌的,以稀土为例,中国的供应量占全球总供应量的97%。
  中国工业产品雄霸世界市场,连传统家庭电器工业大国日本也要将家庭电器市场拱手让给中国。中国产品不再是低档货,很多高科技产品和高档货都是中国制造。当笔者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即70年代,在香港地区,中国制造的家庭电器并不多见,充其量只会见到熨斗和电饭煲之类的小东西。家里的家庭电器是日本制造。当年,国货公司出售的中国制造照相机是使用120软片的海鸥牌双镜反光相机,即将相机放在腰部,由上面往下望取景的旧款照相机。学校旅行的时候,拿这样的照相机出来拍照是个笑话。执笔时,美国的iPhone是中国制造,中国造的东西很多是高科技产品而且质量很好,拿件中国制造的东西出来不会被人取笑。
  90年代,香港的家庭电器已经是中国制造。十多年前,我到日本东京秋叶原,看到的家庭电器已经是中国制造,只是有些用了日本牌子。美国商店内的东西也是中国制造。笔者年轻时,曾经到西非尼日利亚工作,那里的工业产品也是以中国制造为主。
  从货币与经济的角度去看,中国有绝对优势,因为人民币至今仍然不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从西方的角度去看,这简直是本世纪最大的经济悲剧。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的货币竟然不能自由兑换。中国货币政策完全不受外来力量的干预,不像日元那样被市场扯高拉低,更加不像欧元区国家那样,被迫接受不合适的汇率和利率。中国在汇率上有更大的自主权,能够制定适合中国情况的货币政策。日本则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日本人相当羡慕中国的人民币政策。
  美国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好让美国卖多些东西到中国去。日本则希望人民币能够自由兑换,让日本摆脱避险工具的厄运。欧盟希望与中国建立更加密切的经贸关系,在中国做多些生意。
  中国持有美债近12,000亿美元,是持有美债最多的国家。因为中国的经济力量不断上升,美国经济出现严重危机,需要中国施以援手。政治上,美国已经不能得罪中国。2011年8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接见达赖喇嘛,似乎蓄意惹恼中国。到了中国真的生气的时候,奥巴马立即派副总统到中国去走一走,为中国消消气。法国人见到美国副总统去中国访问,立即派法国总统到中国去。似乎在经济危机中,能够拉拢中国的国家就比较稳妥。美国国债危机爆发后不久,全球视线都集中在中国领导人那里,看看中国的政策是怎样。
  中国并非没有经济上的挑战,美国主权评级被降,美国滥发钞票,可能危及中国在美资产的安全性。另外,中国通胀和人才不足也是个重大经济课题,亟待改善。中国的教育、环境保护、基本建设、医疗、社会福利等还在发展阶段,很多环节仍然追不上工业发展。例如,教育就无法赶上中国的工业发展,陷入人才不足的困境。另外,中国的人均收入仍然处于低水平,各省份的经济落差极大,发展程度也是天壤之别。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人口众多,要做好经济管理工作并不容易,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贪污情况,可以说是其发展速度超过经济的发展速度。
  中国贪官外逃的情况已经发展到被外国人取笑的程度。如果人民币是自由兑换货币,情况就更加不堪设想。杨某居住的加州正是中国贪官外逃的热门地点。
  加州的地产经纪表示,近年来,在加州洛县圣盖博谷(San Gabriel Valley)华人聚居地,来自中国的购买房产金额比过去增长了四成左右,购买的都是百万美元以上的豪宅,很多买家以现金的方式一次性付清房款。一些高档住宅区的房价因此涨了一倍多。
  不久之前,美国内华达州法庭开庭审理了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贪污案――中银开平案的主犯许国俊和许超凡。两人侵吞公款超过485亿美元。黑钱经过香港开设的公司汇到美国的私人账户。年,许国俊、许超凡和余振东等人多次出入拉斯维加斯的赌场,入住最高级酒店,来回拉斯维加斯是搭乘私人专用飞机,享用的晚餐每餐4,000美元。他们的家人在美国和加拿大拥有百万美元豪宅。2001年,东窗事发,许国俊、许超凡和余振东潜逃美国。许国俊和许超凡等人通过假结婚得到美国居留权。美国唐人街的假结婚骗居留权做法非常普遍,2002年,我刚到美国时,唐人街的假结婚开价是每宗50万港元,另加法律费用及杂项开支。
  2004年4月,他们被遣返中国,成为首宗由美方移交给中方的外逃经济疑犯。中银开平案只是冰山一角,其他数千在美的中国贪污官员仍然在逃。
  我想趁这个机会谈一谈整个亚洲地区的贪污情况,贪官不是中国内地才有。陈水扁可以说是贪得无厌,涉及机要费等重大贪污案。台北地院于日宣判,陈水扁与妻子吴淑珍均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陈水扁被罚款2亿元,吴淑珍被罚款3亿元,共5亿元。从陈水扁一案可见台湾的贪污情况不是单纯的领导人贪污,简直是整个政府高层贪污。
  韩国方面也是不相伯仲。日,贪污舞弊丑闻缠身的韩国前总统卢武铉与一名秘书登山途中坠崖身亡。卢武铉当天通过自己的网站“人活着的世界”发表道歉书说,前青瓦台总务秘书官郑相文受家人委托,从商人朴渊次手中收钱,用于清偿未还清的债务。
  日本方面,贪污状况就更加震惊全球。单是1976年的田中角荣洛克希德飞机贪污案,田中首相收受贿赂高达5亿日元之巨。日本的贪污简直是无法无天,是首相贪污渎职,完全没有任何掩饰做作,还将贿赂称为政治献金。田中角荣洛克希德飞机贪污案因为涉及美国的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在美国搞大了,才会揭露日本的贪污情况。日本国内的政治黑暗严重得惊人。
  美债危机最终会推高人民币汇价。中国经济仍在转型阶段,人民币升值太快和太多都不是好事。人民币一定要走向自由兑换,而汇率最终要自由浮动。美国、欧洲和日本深受赤字及债务影响,人民币一旦自由兑换,汇率自由浮动,人民币汇率会大幅度上升,必将打击中国经济。2011年初至8月26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约33%,而人民币汇价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已累计升值接近3成。2011年8月开始,人民币升值速度显著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显示了中国不想因为人民币跟着美元贬值而引发输入型通胀。表面上看来是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其实是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因为问题不是出在中国,中国不可能单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16中东和北非
  请先看看21世纪的饥荒情况:
  2003年――苏丹的达尔福尔发生饥荒。
  2005年――马拉威粮食危机、尼日尔粮食危机。
  2006年――非洲之角粮食危机。
  2008年――缅甸粮食危机、朝鲜饥荒、非洲之角粮食危机、阿富汗粮食危机、孟加拉粮食危机、东非粮食危机、塔吉克粮食危机。
  2009年――肯尼亚粮食危机,1,000万肯尼亚人面临饿死的危机。
  2011年――非洲之角饥荒。
  以上的饥荒动辄饿死数十万人,甚至数百万人。各位应该看到,2008年是饥荒最严重的一年,东亚、南亚、中东、中亚、东非和非洲之角一起告急。这次可怕的大饥荒被称为“2008年全球性粮食价格危机(2008 World Food Price Crisis)”而非“2008年全球性粮食危机”。原因非常简单,这次不是粮食危机,是粮食价格危机。全球人口不停上升,粮食供应当然追不上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自然紧张起来,但是事实上粮食还是有的。
  美国将大量玉米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玉米价格超过了小麦价格,养牛的农民用小麦作为牲畜饲料。本来用来种植小麦的农田被石油公司收购,用做种植玉米。小麦产量下降令美国的小麦储存量2008年2月跌至60年来的低位。小麦价格急升,带动几乎所有主要农作物的价格急升。商品市场投机活动推高商品价格。主要粮食价格飞涨,穷人没钱买粮食,于是发生饥荒。
  中东有很多机会搞好经济,因为他们在战后得到独立及滚滚而来的石油财富。怎料中东石油财富没有为中东国家带来希望,反而带来极权主义和贪污腐败。战后数十年,中东的经济比殖民地时代更差。以伊拉克为例,它曾经是中东的粮仓,生产大量粮食,自从有了石油财富之后,耕地荒废。由于农地管理不善,地底盐分进入土壤,农田大都变成有毒土壤,寸草不生。中东国家依赖石油出口,同时又依赖外国进口粮食,粮食价格相对石油涨价,整个中东爆发动乱和政变。整个中东在短短两年时间,几乎所有反美国家的政权都被推翻,相信情况会继续恶化。
  这场2008年全球性粮食价格危机直接导致2010年12月开始在中东和北非发生的一连串暴动和政变。埃及、利比亚、也门、阿尔及利亚等国先后发生骚乱、暴动甚至政变。多个国家的政府军和叛军激烈交战,伤亡惨重。单是利比亚,内战持续几个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利比亚政府军狂轰滥炸,不少平民也被株连。奥巴马对于空袭利比亚有自己的解释,称其为动态军事行动,不是战斗,所以无须得到国会事前批准。奥巴马声称北约联军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是为了保护平民安全,结果是美军的空袭造成不少平民伤亡。美国的空袭不是保护平民,而是要推翻与西方列强敌对的卡扎菲,扶植一位愿意向欧美列强摇头摆尾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没有威胁美国的安全,利比亚人要一个怎样的领袖实在没有必要由美国人来指指点点。美国人也不想在利比亚动武,奥巴马根本无法得到国会授权动武,所以他没有提出议案。
  本来中东和北非已经乱作一团,再加上西方国家也来凑热闹,中东和北非政坛出现突变。全球政治局势又出现18世纪初期的欧洲殖民地风格。西方国家打着“西方文明”的旗号,喊着为非洲及中东带去“民主”的口号,派兵到非洲及中东宣扬西方“民主”。可是,得到西方文明的代价非常沉重,单是阿尔及利亚在这次战斗中的伤亡平民已经超过20万人。
  以上一切的导火线是粮食价格急升,而粮食价格急升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全球人口增长太快,农作物生产赶不上去,再加上天灾,粮食供应再也没有十多年前那么充足。但是,2008年全球性粮食价格危机的主要成因是美国滥发钞票令美元贬值、粮食价格上升。美元是中东和北非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国家储备贬值,当然不能像以前那样购买粮食,满足人民的需要。投机者亦趁机在商品市场浑水摸鱼,推高粮食价格,大捞一笔。
  美国自从“9?11”恐怖袭击之后,已经摆脱了对中东石油的依赖。2010年的美国进口石油之中,只有18%来自波斯湾。如果中东仍然紧握美国石油供应的命脉,大可断绝石油供应,迫使美国降低粮食价格。可是,中东已经没有这样做的条件。美国反而紧握中东各国的粮食供应命脉。美国空袭利比亚是试探中东各国的反应,看看美国在中东和北非搞革命会有什么后果。结果,中东没有反抗的勇气和能力,只能任由欧美摆布中东及北非局势。
  美国只要再印些钞票出来,再推高农产品价格,中东又会陷入乱局。到时,美军和北约军队可以任意执行“人道主义”任务,即空袭。欧美列强想要怎样的中东,就会有怎样的中东。
  17欧洲金融业危机
  欧洲因为欧元这个死结,欧债危机持续深化及蔓延,欧元区核心国家的银行业承受颇大的压力,银行的违约保险费率持续刷新历史纪录。显示欧洲25家大型银行与保险公司的信用违约交换(CDS)的“iTraxx Europe Senior Financials”指数,日升至241点,打破历史纪录。
  日,德意志银行将欧洲银行业及保险业的投资评级从“增持”调低至“ 中性”,并将欧洲银行业2012年的赢利预估下调10%。德国
  德意志银行将欧洲银行业评级调至中性,即将自己的评级下调。事实上也不得不这样做。请看看德国的情况,德国DAX指数在2011年7月底开始的两星期内跌了1/4,即25%,而且是跳水式下跌。德意志银行就跌得更加惨烈,7月初至8月底,跌掉大约40%。
  不少香港人对欧洲的事情漠不关心,顶多只是看看欧洲杯球赛或者英国足总杯赛事。德意志银行股价在两个月内跌掉四成,是相当吓人的事情。但是,好戏还在后头,英国莱斯银行的情况更坏,2011年3月到8月,股价跌掉55%。英国
  英国的大型银行莱斯银行竟然在半年内股价跌掉一半多,简直是天塌下来的感觉。我们应该站高一点儿,看远一点儿,就会看得更清楚。请看下图:英国莱斯银行(又称劳埃德银行,Lloyds Banking Group )的股价在日是4692美元,到了日,只剩下19美元。对于长线持有莱斯银行股票又没有实行止蚀的投资者来说,跌到只剩下19美元和股份除牌的差别不大。
  由此可见,欧元区还未土崩瓦解之前,欧洲的主要银行已经支离破碎。欧元区成立时的失误是今天欧洲经济的死结和欧洲银行业的催命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各位心中有数,当然不会喜剧收场。
  欧洲的银行可以说是陷入全面崩溃的危机。2011年8月,欧洲央行将5亿美元借给一家欧洲银行应急。由此可见,欧洲的银行之中,有些已经无法正常经营。美国那边的情况就更加糟糕。前文已经讲述过美国主要银行受到美国楼市的影响而出现暴跌的状况。美国楼市正在恶化,销量和价格都在下跌中。欧洲有的金融业和国债问题,美国都有,一个不少,但是,欧洲没有美国的楼市隐忧。欧元区的解体问题反而促使欧元走弱,在经济差的时候,货币走弱可以帮助出口和降低失业率。欧盟虽然是一盘散沙,总比美国的党争好一点儿。
  18全球经济毒瘤
  全球经济的毒瘤是金融业。2008年的金融风暴是金融业滥发信贷引起的经济灾难,而金融业蒙受的打击也最大。日,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在美国美联储拒绝提供资金援助后提出破产申请。同一天,美林证券宣布被美国银行收购。2008年9月,全球股市大崩盘。9月16日,美联储应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的要求,向它们提供高达850亿美元的同业信贷融资换取其799%的权益性资本。
  2008年9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和财政部长保尔森宣布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由美国政府购买已经没有流动性的房地产担保证券,即俗称的“次贷证券”。
  日,美国最大的存款和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被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大部分资产拨到摩根大通银行。
  日,英国财政部援助英国主要房贷银行布拉福德―宾利银行(Bradford & Bingley)。同一日,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政府共注资112亿欧元拯救富通金融集团(Fortis Group),并且将该集团部分资产国有化。
  9月29日,花旗银行集团并购美国的第四大银行美联银行(Wachovia Corporation)。接着,德国财政部长拯救由数家地产财务银行组成的德国住房抵押贷款银行(Hypo Real Estate),但是于10月4日终止拯救方案。冰岛政府接管了冰岛第三大银行格里特利尔银行(Glitnir Bank)。爱尔兰政府宣布担保6家爱尔兰银行的存款和债券,总金额4,000亿美元。这6家银行是爱尔兰联合银行(Allied Irish Banks)、爱尔兰银行(Bank of Ireland)、英爱尔兰银行(Anglo Irish Bank)、爱尔兰人寿(Irish Life and Permanent)、爱尔兰全国金融(Irish Nationwide) 和 EBS金融(EBS Building Society)。
  9月30日,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政府提供90亿欧元的资金拯救德克夏集团(Dexia Group)。
  10月2日,希腊政府宣布保障该国所有银行的存款。
  10月3日,英国政府财政部门宣布将银行储户的存款保障总额度由35,000英镑提高到50,000英镑的政策。荷兰政府接收富通金融集团在荷兰的业务。
  10月6日,冰岛货币冰岛克朗对欧元的汇率贬值30%。冰岛国民银行(Landsbanki Islands hf)和格里特利尔银行(Glitnir Bank)被冰岛政府接管。同时,政府也对冰岛最大的银行(Kaupthing Bank)提供解决方案。丹麦、奥地利、德国、爱尔兰和希腊替国内的银行存款做担保。
  德国总理安格拉?多罗特亚?梅克尔宣布政府会对德国私有银行的所有存款进行保障。
  10月7日,冰岛金融监督管理局接管冰岛国家银行。俄罗斯总统宣布对国内银行提供360亿美元的纾困计划。台湾地区将存款保障金额度提高两倍至新台币300万元,欧盟提高存款保障金额至5万欧元。荷兰、西班牙和比利时政府提高存款保障金上限至10万欧元。
  10月8日,英国政府注资250亿英镑给以下金融机构:艾比国民银行(Abbey National)、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哈利法克斯银行(HBOS)、汇丰银行(HSBC)、劳埃德银行(Lloyds TSB)、全国房产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Royal Bank of Scotland Group)和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Group)。其他金融机构会有另外的250亿英镑纾困计划,计划中的金融机构包括在英国设立分行的外国银行。美国美联储提供378亿美元信贷给美国国际集团,援助该集团的总金额达到850亿美元。
  10月9日,冰岛金融监督管理局接管冰岛国内最大的银行考普兴银行(Kaupthing Bank)。
  到了这个时候,全球股市大崩盘,不少大规模金融机构资不抵债。各国政府忙于动用税纳人的钱去拯救那些扰乱全球金融秩序的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的主管人员则拿走纳税人的钱,作为自己的离职金和分红。金融机构的首席执行官趁着自己搞出来的金融危机敛财,可以说是低贱和厚颜无耻。福布斯发布2009年十大贪婪无耻首席执行官名单,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中的金融业首席执行官是怎样的贪婪无耻。
  第一名:美国投资银行高盛(Goldman Sachs)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芬(Lloyd Blankfein)称自己是“做神的工作”的银行家[2009年 11月《伦敦星期日时报》(Sunday Times of London)]。2007年,他的薪酬高达7,300万美元,2008年亦有2,500万美元。
  第二名:2008年第四季,美林集团(Merrill Lynch)亏损153亿美元,首席执行官约翰?泰恩(John Thain)提前于2008年12月向公司高管发放超过36亿美元的奖金,往年是2009年1月才发放。2009年1月,美林被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收购。
  第六名:2009年9月,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部门的主管人员在集团资不抵债、股东的投资几乎化为乌有、又接受了美国政府将近2,000亿美元的援助的情况下,居然攫取了165亿美元的留任奖金。爱德华?李迪(Edward Liddy)还为发放这笔天文数字的留任奖金辩护。
  19全球金融业危机四伏
  2011年9月,希腊政府表示,政府的资金只能够维持至10月,情况非常危急。在破产边缘的希腊指望德国出手相救的时候,德国国会反而做好希腊违约的准备。如果希腊真的出现主权违约,欧元区的主要国家都会受到严重打击。德国持有希腊债相当于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法国更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单看这样的希腊债与本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可能不够吓人,最要命的是其他欧洲债会跟着希腊债出事。欧洲债是欧洲五国的债务简称。“PIIGS”是欧元区5个国家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的名称缩写。欧洲债的规模比希腊债大得多,绝对可以拖垮整个欧元区国家的主要银行。
  银行以放款业务为主,即将钱借出去。银行承担的风险是无法收回借出去的资金。假设银行的资本总额不变,银行放贷越多,持有的债务就越多,风险就越大。笔者评估银行的风险是用银行持有的债务总额相对银行资本的比率。可是,这一次,我要用银行持有的债务总额相对宗主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因为这样做就可以明白,一旦银行出事,宗主国有没有能力拯救这些银行。
  根据2010年初的数字,美国三大银行,即美银、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团,持有的总债务约6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0%。2008年9月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倒闭事件引来金融风暴,几乎击垮全球经济。当时,雷曼兄弟持有的总债务只是6,000亿美元,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美国政府当然有能力啃下雷曼的坏账,而实际结果也是由美国政府啃掉这些坏账。
  德国的德意志银行持有债务高达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4%。如果你认为德意志银行的放债额太夸张,那么,你就要看看法国。法国三大银行,即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持有的总债务为47,000亿欧元,等于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5倍。法国三大银行放债额大到连法国政府都啃不下,不必等到希腊出现主权违约,法国三大银行已经陷入困境。日,穆迪调低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的长期信贷评级,法国巴黎银行也被列入观察名单。
  日,法国比利时德克夏银行的董事会批准比利时、法国和卢森堡政府提出的救助方案――向比利时政府出售该行比利时子公司,实行国有化; 将卢森堡子公司出售给包括卢森堡政府在内的投资团体; 将法国子公司与法国国有金融机构合并。简单地说,德克夏银行被拆散。不少传媒将德克夏称为第一家阵亡的欧洲银行。
  法国银行业的放债规模太大,美国的银行也有它自己的困难,可以说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要求美国的大规模银行写下“遗嘱”,办理后事。“遗嘱”内容是银行业务、资产和负债,欠下其他金融机构多少钱,有多少资本可以用来应付风险等。如果监管机构不满意“遗嘱”,美国政府有权替这些银行办理“善终服务”,即接收银行和将银行拆散。美国政府摆明是作最坏的打算。那么,美国政府为何担心美国的银行出事?
  美国银行业还要面对天文数字的索赔官司,例如,美国银行于2011年7月为一宗房屋抵押贷款官司支付85亿美元和解费用。接着,美国国际集团就价值280亿美元按揭抵押债务证券的投资控告美银,要求赔偿100亿美元。针对各大银行的房屋抵押贷款官司一宗接一宗,可以说是没完没了。索赔金额简直是天文数字。美国的银行业可以说是永无宁日。
  请看看以下的美国联邦法院索赔官司宗数表。数字来自美国联邦法院的公开资料(Court Electronic Records)。
  机构名称年年通用电器9,,固特异轮胎4,,美国银行3,6775富国银行3,3969丰田汽车1,沃尔玛1,21,538摩根大通1,75通用汽车42,331摩根士丹利高盛 合众银行
  以上11家机构是被控告索赔官司最多的机构,超过一半是银行,而且官司的宗数年年递增。相反的,工业类机构被控的官司数字大幅度减少,只有丰田汽车例外。
  美国联邦政府对美国金融机构绝不客气,美国50个州的州检察长要求各大银行赔偿最少200亿美元。美国联邦住屋融资局(FHFA)又控告美国17家银行出售房屋抵押贷款证券给两房的时候有虚假陈述,索赔数百亿美元。
  美国银行业的最大忧患是美国楼市恶化。虽然次贷危机已成过去,但是,美国的银行仍然是次贷毒债未清,美国各大银行的账簿上仍然有大量次贷毒债。只要楼市恶化,房屋抵押贷款变成坏账,美国的银行就会有撇不完的坏账,情况和2008年相似。
  美国楼市恶化是不争的事实,2011年9月初的消息显示2011年8月,美国金融机构发出的首次断供通知书,比7月上升33%,是4年以来最大升幅。就是说,2011年8月的断供情况比金融风暴最猛烈的时候还要严重。
  日,美国股市在一连串恶劣的楼市数据公布之后急升,道指上升3%。似乎美国市场对美国楼市持续低迷感到麻木。楼市患感冒,银行股会害上肺炎。这次升市之中,美国银行 (纽约交易所,代号BAC)股价逆市大跌超过18%。美国银行股价由2011年3月开始到8月23日,跌幅超过一半。这样的银行股走势似曾相识,2008年的时候曾经有一面之缘。楼市刚刚出现危机,银行的危机就跟着来了。日,正当美银水深火热的时候,美国股神巴菲特与美银达成协议。巴菲特以每股7142857美元的价格购入7亿股美银普通股的认股权证。这些认股权证可在这项交易完成之日起10年时间里的任何时候整体或部分行使。美国银行从这些优先股和认股权证中获得了总购买价为50亿美元现金。巴菲特这项投资是否能够获利,尚待时间证明。我有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为何美银要向巴菲特借钱,而且要支付年利率6%? 美银为何不向最高贴现率只有125%的美联储贴现窗借钱?再说,美银是全美国最大规模的银行,总资产值超过27,000亿美元,50亿美元只是区区一小笔金额。同时,美银更出售一直持有的建行股份套现。美银的资金需求为何如此告急? 我的个人感觉是美银除了要支付天文数字的房屋抵押贷款官司和解费用之外,还有其他资金需求。汇丰银行的情况和美银差不多,资金需求极大,有可能是这两家银行持有的次贷证券质素劣化,急需资金填补缺口。
  所有做美国次贷生意的银行都要自己替自己做手术,例如,收购美国最大的按揭借贷商Countrywide的美银在2011年宣布裁员4万人,关闭数千家分行。买入家居国际(Household International)成为美国次贷银主的汇丰银行裁员3万人,即时关闭数百家纽约市分行。接着,汇丰要出售业务,收缩规模,退出东欧等新兴市场。汇丰卖完美国信用卡业务之后,出售亚太区一般保险业务。即使仍然赚大钱的香港汇丰银行也要裁员3,000人。
  这些银行做的自残手术无法令评级机构满意,日,评级机构穆迪调低美银、花旗和富国银行的评级。消息传出之后,美银股价大跌4%。
  2011年是银行股的狗脸岁月,银行股应该和大市同步才对。可是,银行股不争气,跑输大市一大截。我不是用金融风暴之前的高位计算,而是用金融风暴完结之后的2010年9月为起点。跌得最惨的不是法国的银行股,而是曾经做美国次贷生意的美银和汇丰。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德意志银行相对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下跌约三成。同一时期,法国巴黎银行相对法国“CAC”指数亦跌掉三成。
  汇丰控股相对香港的恒生指数跌掉四成。香港股民对汇丰控股情有独钟,多次为汇丰控股筑起血肉长城为汇丰控股“护价”。香港股民的一大死穴是忽视外围因素,而且对经济信息毫不关心。曾经有过不少股民批评我写的财经书不够“实用”。他们要求的财经书是说个股票代号、目标价和入市价,其他的不用说。曾有人力推汇丰控股,香港股民盲目入市。结果,汇丰控股由高位约150港元暴跌至33港元。到执笔时,2011年9月,汇丰控股股价约61港元,全力支持汇丰控股的香港股民可以说是欲哭无泪。
  如果各位留意一下海外新闻,就会发现英国政府想将英国汇丰银行拆散,美国的汇丰银行早就被拆至散无可散,只剩下零售银行业务。美国汇丰已经完全退出贷款业务。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在汇丰控股股价不停下跌的时候买入汇控股份,应该说是不够明智。香港股民为何不冷静下来想一想才入市呢? 一年之内,输掉大市一半的股份还值得追捧吗?
  美银跌得更惨,相对道指跌掉一半。华尔街大户和香港股民不同,华尔街大户不会对银行股有感情。银行是靠信用做生意,如果银行股相对高峰期下跌超过九成或者不停地下跌,跌到投资者心慌意乱,这个银行股就有可能被股票交易所主板摘牌,永不超生。美国股神巴菲特出资50亿美元拯救美银的时候,美银相对2006年高位跌掉八成多,到了极其危险的程度,随时会被交易所踢走。
  除了逆市大跌的美银之外,跑赢大市一大截的花旗银行股价亦是和美银不相伯仲。8月23日,花旗银行股价上升超过48%,明显跑赢大市,但是,花旗银行的半年股价由45美元下跌至只有26美元,和美银基本相差无几。
  已经在金融风暴中收归国有的房利美,情况也是水深火热。日,房利美宣布第二季度亏蚀“仅仅”29亿美元。房利美跑到美国财政部要求51亿美元援助。这次是房利美连续第11季跑到财政部要钱,累计索取1,038亿美元。
  相信金融风暴第二波和2008年的金融风暴一样,是由金融业的倒闭潮引起。欧、美、日的金融业没有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恢复过来,而且欧美债务危机拖累的主要是银行和保险业,欧美日金融业有可能全盘崩溃。各国政府在2008年金融风暴已经接管了不少银行,还有不少半接管银行。相信金融风暴第二波也是一样,政府不接收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只有倒闭这一条出路。各国政府为了保持金融业稳定,被迫接管资不抵债的银行,用纳税人的血汗钱弥补金融业巨子闯下的弥天大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人咽不下这口气,搞出了占据华尔街的抗争,口号是“华尔街得到救助,我们却被出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纳哥是哪个国家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