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惊秋啖魔自在天天的意思

您浏览的页面不存在
信息提示:
您要浏览的文章不存在,5秒后将自动跳转到“360doc个人图书馆”的首页,您可以继续浏览其它好文章,也可以&
&当前页面。花月痕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花月痕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花月痕》,清魏秀仁所作小说,魏秀仁,字子安,又字子敦。全书十六卷五十二回,原署名为眠鹤主人撰,栖霞居士评。较早版本为清光绪十四年木刻本、光绪十八年上海图书集成局的铅字排印本等。
此书流行于清末及鸳鸯蝴蝶派小说浪潮之前,是明末清初到狭邪小说的过渡环节,象的《玉梨魂》从小说名字和内容都是学它的。
此书是清朝继《》之后的又一部长篇言情小说,是我国第一部以妓女为主要人物的长篇小说,写韩荷生、韦痴珠与青楼女子杜采秋、刘秋痕的爱情故事。书中的韩荷生才兼文武,屡见奇功,终得封侯,杜采秋也受封典;韦疾珠则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落得个一病身亡,刘秋痕也自缢殉情。作者通过这一穷一达两对人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不平和追求。其中关于韦、刘二人的描写,凄婉动人,颇具艺术感染力。
此书描写韦痴珠、刘秋痕和韩荷生、杜采秋这两对才子与妓女的故事,叙述他们空达升沉的不同遭遇。韦、韩角逐官场,流连妓院。韦风流文采,名倾一时,而怀才不遇,终身潦倒;秋痕也因不得嫁韦,以身殉情。韩则,累迁官至封侯;采秋终于归韩,亦得封号。全书布局巧妙,行文缠绵,文笔细腻、凄婉。其中刘秋痕,虽堕娼门,但不甘沉沦,以死殉情,是古代小说中少见的一处身遭侮辱损害而奋力抗争搏斗的的妓女形象。小说的文笔很有特点,作者使用了一种“文人白话”来写小说。魏秀仁的朋友符雪樵评价这种文笔是:“辞赋名家,却非说部当行,其淋漓尽致处,亦是从辞赋中发泄出来,哀感顽艳”。较之明清众多才子佳人小说中浅显敷衍的诗词,《花月痕》无疑在诗词创作中上不落窠臼,清新俊逸,有唐人之风。如写景“苍茫仙掌秋,摇落灞桥柳。锦瑟惜华年,欲语碑在口。”;诉别离“浊酒且谋今夕醉,明朝门外即天涯”;抒情“尘海琴樽销块垒,春城莺燕许勾留。桃花如雪牵归马,湘水连天泛白鸥。”;写情”情无半点真,情有千般恨“。伤怀”草没横塘,苔封古刹,才记旧游携手,不堪回首。想倚马催诗,听莺载酒。转眼凄凉,虚堂独步迟徊久!“这些即使放在历代整个诗词历史上,也是十分有水平的。《花月痕》中,既有痴珠,荷生等人感时讽世之作,又有荷生军中诗作,又有采秋等人哀怨缠绵之作。前人有评其中诗词过于绵软香艳,失之不当。小说中,众人所行酒令,所联诗句,也很有新意。
文中还有一些地方是受《红楼梦》的影响,如荷生,采秋等人多次以联句,行令,猜谜,无论是主题(咏梅,菊等),还是形式,都似乎仿《红楼梦》中类似情节;章回的名称也可见端倪,如第十四回《意绵绵两阕花魂词,情脉脉一出红梨记》,似受《红楼梦》中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还有第二十五回《影中影快谈,恨里恨高咏绮怀诗》,作者借书中人物谈论对于《红楼梦》的理解。然而此书于诗词上,不输于红楼梦,更时有可胜之处。《花月痕》中的女子,大抵都是青楼女子,所叙之事,很多也是一般闺阁之事。然而魏秀仁本人创作此篇的目的,并非写就风月小说,也非才子佳人小说。其意旨,在小说中第一回中可以窥见:
“那一班放荡不羁之士,渠起先何曾不自检束,读书想为传人,做官想为名宦?奈心方不圆,肠直不曲,眼高不低,坐此文章不中有司绳尺,言语直触当事逆鳞。又耕无百亩之田,隐元一椽之宅,俯仰求人,浮沈终老,横遭白眼,坐团青毡。不想寻常歌伎中,转有窥其风格倾慕之者,怜其沦落系恋之者,一夕之盟,终身不改。幸而为比翼之鹣,诏于朝,荣于室,盘根错节,脍炙人口......先生,你道小子此一派鬼话,是凭空杜撰的么!“
文人之落魄,士人之情怀,于此可见一斑。文人之心,自古相通,魏秀仁以文人白话写之,如今便尝以文人情怀读之!第 一 回 学究高谈 花月留痕献技
第 二 回 花神庙孤坟同洒泪 分道各扬镳
第 三 回 忆旧人倦访长安花 开招游荔香院
第 四 回 短衣匹马岁暮从军 火树银花元宵奏凯
第 五 回 华严庵老衲解神签 草凉驿归程惊客梦
第 六 回 胜地名流禊修上巳 金樽檀板曲奏长生
第 七 回 翻花案刘梧仙及第 见芳谱杜采秋束装
第 八 回 吕仙阁韩荷生 并州城韦痴珠养疴
第 九 回 甹夆水阁太史解围 邂逅寓斋校书感遇
第 十 回 两番访美疑信相参 一见倾心笑言如旧
第十一回 接家书旅人重卧病 改诗句幕府初定情
第十二回 宴水榭原士衅 砸烟灯钱同秀争风
第十三回 中奸计凌晨轻寄柬 断情根午夜独吟诗
第十四回 意绵绵两阕花魂词 情脉脉一出红梨记
第十五回 诗绣锦囊重圆春镜 人来菜市独访秋痕
第十六回 定两美侍华筵 梦游仙七言联雅句
第十七回 仪凤翱翔豪情露爽 睡鸳颠倒绮语风生
第十八回 冷雨秋深病怜并枕 凉风天末缘证断钗
第十九回 送远行赋诵哀江南 忆旧梦歌成秋子夜
第二十回 陌上相逢搴帷一笑 溪头联步邀月同归
第二十一回 宴仲秋觞开彤云阁 销良夜笛弄芙蓉洲
第二十二回 秋华堂仙眷庆生辰 将军施巧计
第二十三回 帘卷西风一诗夜课 云横千里书来
第二十四回 三生冤孽情海生波 九死痴魂寒宵割臂
第二十五回 影中影快谈 恨里恨高咏绮怀诗
第二十六回 彤管生花文章有价 围炉煮雪情话生春
第二十七回 痴婢悔心两番救护 使君一席殷勤
第二十八回 还玉佩憨书生受赚 讨戆太岁招灾
第二十九回 消寒小集诗和梅花 谐老园游
第三十回 看迎春俏遇旧 祝华诞女弟子称觞
第三十一回 离恨羁愁诗成本事 闲情逸趣帖作
第三十二回 秋心院噩梦警新年 搴云楼华灯猜
第三十三回 三分 花香灯影一片艳情
第三十四回 汾神庙春风生麈尾 听鹍弦
第三十五回 须眉巾帼文进寿屏 肝胆裙钗酒阑舞剑
第三十六回 一声清磬色界归真 百转柔肠情天入幻
第三十七回 廷推诏予清衔 风暖草薰春来行馆
第三十八回 芣苢无灵星沉婺女 棣华遽折月冷祗园
第三十九回 燕子覆巢分手 雁门合镜给事班师
第四十回 意长缘短血洒鹃魂 人去影留望穷龟卜
第四十一回 室萦别恨 正定府沥血远贻书
第四十二回 联情话营遇侠 痛惨戮贼输诚
第四十三回 十花故事肠断恨人 一叶惊秋神归香海
第四十四回 一刹火光秽除蝉蜕 廿年孽债魂断雉经
第四十五回 竹竿岭哭秋坟 佳人降巨寇
第四十六回 求直言梅翰林应诏 复浔郡欧节度
第四十七回 李谡如匹马捉狗头 颜卓然单刀盟倭目
第四十八回 萧三娘排阵 朱九妹显灵
第四十九回 舍金报母担粥赈饥 聚宝夺门借兵证果
第五十回 一枝画戟破越 八面威风靖江
第五十一回 无人无我一衲西归 是色是空双棺南下
第五十二回 秋心院遗迹话故人 花月痕戏场醒幻梦()的《花月痕》是一部长篇自叙式抒情小说。作家将其一腔孤愤寄于,展现了一个潦倒名场、桀骜不驯的知识分子奋争与失败的心路历程。小说以韦痴珠与并州城中名妓刘秋痕的一段生死不渝的情缘为主干。痴珠弱冠登科,崭露头角,有之志,上疏主张,刷新政治,包括“大开海禁”、“废科举”等,惊世骇俗之论(第四十六回),在中较早表现出变革思想。然而,十年湖海飘零,依旧青衫白袷。小说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才子佳人的窠臼,痴珠与秋痕一见倾心,并不仅仅是痴男怨女的怜才慕色,而是两颗孤寂的心、两个憎伪拔俗的灵魂的契合。小说较成功地刻画了主人公痴珠的孤高狷介、睥睨尘俗的个性。至于秋痕,性格尤为刚烈。作家以沉痛的笔调写出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对于“人”的尊严的渴求。为了摆脱被蹂躏玩弄的命运,她进行了惨烈的、或许可以说是悲壮的抗争。另外一对有情人韩荷生和杜采秋,则是为比照、烘衬韦痴珠和刘秋痕而设,寄寓了作家对于人生荣枯的感慨。韩、杜二人,美如天机织锦,然而他们所缺少的就是那种同丑恶、虚伪冰炭不能相容的个性锋芒。
符雪樵评《花月痕》说:“词赋名家,却非说部当行。其淋漓尽致处,亦是从中发泄出来,。然而具此仙笔,足证情禅。”准确地指出它采用了和历来“说部”截然不同的艺术手法,以体而为说部,这是颇具创意的艺术尝试。《花月痕》完全摆脱了讲故事的腔调,作家就是小说的抒情主人公,不再是旁观的局外人,痴珠即作家,作家即痴珠。小说中没有什么复杂奇妙的故事情节.足以构成其创作特色的就是作家主体精神的张扬,充溢其中的是作家灵台深处、烈烈如炽的表现自我的创作冲动。它近则直承《》的诗意葱茏的气韵,远则遥接古典诗词主观的、抒情的艺术传统,这无疑是对固有小说叙事模式的挑战。风气所及,下开鸳鸯蝴蝶派之言情小说,与《》乃至“五四”时代郁达夫的自叙传式小说也未尝没有相通之处。[1]有绝世之才的韩荷生在一年一度的选花会上大展才华,重新定制案,因敬佩性
情刚烈、不慕权贵,且容貌品德俱佳的刘秋痕由提至首位,,连未曾谋面
的风尘侠女杜采秋都称赞不已,道“好笔墨!秋痕得此知己,可以无恨矣。”。
见第七回《翻花案刘梧仙及第 见芳谱杜采秋束装》
《重订并门花谱》小序;
“,奇葩夜合;莲标净植,絮染。羌托这之靡常,遂分
形而各寄。岂谓桃开自媚,柳弱易攀。生碧玉于小家,卖紫钗于旧邸。
羞眉解语,泪眼凝愁。弹秋之曲四弦,之屏九折。况兼笔妙,逦似
。允符月旦之评,不愧霓裳之咏。昨者:躬逢良会,遍赏名花;又读
新编,足称妙选。惟俗艳,宠以;而孤芳,屈之末座。
私心耿耿,窃不谓然。用是再启花宫,重开蕊榜。登刘费于上第,
许仙人为状头。背踏,忆南都之;歌传,夸北地之胭支。
愿将色艺,遍质同人,所有是非,付之众论云尔。居士撰。”
霜下杰刘梧仙
梧仙姓刘氏,字秋痕,年十八岁,河南人。秋波流意,弱态生姿。工
昆曲,尤喜为宛转凄楚之音。尝于酒酣耳热笑语杂沓之际,听梧仙一
奏,令人悄然。盖其志趣与境遇,有难言者矣!知之者鲜,无足青焉。
生来娇小困风尘,未解欢娱但解颦。
记否采春江上住,懊依能唱是前身。
丹擎姓颜氏,字,年十九岁。姿容妙曼,妍若无骨,丰若有余。
善饮,纠酒录事,非么风在坐不欢也。至度由,则不及梧仙云。
衣香花气两氤氲,妙带三分宿醉醺。
记得郁金堂下饮,酒痕翻遍。
凌波仙张曼云
曼云姓张氏,字彩波,年十九岁,代。风格虽不及梧仙,而风鬟
雾鬓,天然;裙下双弯,犹令人心醉也。
偶然扑蝶粉墙东,步步纤痕印落红。
日与天游寻旧梦,销魂真个是。
玲珑雪冷掌珠
掌珠姓冷氏,字宝怜,年十九岁,代北人。寡言笑,而肌肤,朗
朗若照人。善病工愁,故人见之辄爱怜不置。
牢锁春心豆蔻梢,可人还似不胜娇。
前身应是隋堤柳,数到临风第几条。
锦细儿傅秋香
姓傅氏,字,年十四岁,湖北人。眉目如画。初学度曲,袅
袅可听,亦后来之秀也。
生小已倾城,新歌宛转声。
好似旗亭春二月,珠喉历历啭雏莺。
销恨花潘碧桃
碧桃姓潘氏,字春花,年十七岁。美丽艳。然荡逸飞扬,未足以冠
昨夜东风似虎狂,只愁枝上卸浓妆。
毕竟无几艳,莫把误阮郎。
宝书姓贾氏,字香四,年十七岁,辽州人。貌仅中姿,而长眉曲黛,
善于语言。
低掠两鸦鬟,小字新镌在玉山。
何不掌书天上住,却随小劫落人间?
瑶华姓薛氏,字琴仙,年十六岁,人。喜作男子妆,学拳勇,秃
袖短襟,诙谐倜傥,乐部中之铮铮者也。
宝警玲珑拥翠细,春花秋月自年年。
苍茫情海风涛阔,莫去凌波学水仙。
紫风流楚玉寿
玉寿姓楚氏,字秀容,年十八岁。善肆应,广筵长席,玉寿酬酢终
日,迄无倦容。
花气浓拖两鬓云,绎罗衫子缕金裙。
别后无消息,又见君。
福奴姓王氏,字惺娘,年二十三岁,代。杨柳多姿,桃花,
以殿群芳,亦为花请命之意云尔。
扑难定,桃叶恨总多。
愿借千顷水,听君闲唱《采菱歌》。《花月痕》中又一回名曰《影中影快谈》中主人公杜采秋和韦痴珠对《》有一段精彩谈论。虽然观点有待商榷,但他们的想法还是值得一看,而且他们的言论自由也为《花月痕》增添了不少色彩。下面引用一段原话:
当下穆升回去。楼上约有一下多钟,三人便浅斟细酌起来。大家参详华严庵签语,就说起《》散花寺凤姐的签。痴珠因向采秋道:“我听见你有部批点《》,何不取出给我一瞧?”采秋道:“那是前年病中借此消遣,病好就也丢开,现在此本还搁在家里。”痴珠道:“《》没有,我早年也曾批过。后来在舟中见部,系新出的书,依文,没甚好处。这两部书如今都不晓得丢在那里去了。你且说《》大旨是讲什么?”
采秋道:“我是将个‘空’字立定全部主脑。”痴珠道:“大虚幻境、警幻仙姑,此也尽人知道。你怎样说这‘空’字呢?”采秋道:“人家都将宝、黛两人看作整对,所以《后红楼》一书,要替黛玉伸出许多愤恨。至《红楼补梦》、《绮楼复梦》,更说得荒谬,与原书大不相似了。我的意思这书只说个宝玉,宝玉正对,反对是个。”痴珠不待说完,拍案道:“着!着!的,正照是凤姐,反照是骷髅,此就粗浅处指出宝玉是正面,是反面。人人都看《》,难为你看得出这没文字的书缝!好是我批的书没刻出来,不然,竟与你雷同。”
荷生笑道:“你两人真个了。只是我没见过你们,却要请教:你们寻出几多凭据?”采秋道:“我的凭据却有几条:称个‘槛外人’,宝玉称个‘槛内人’;妙玉住的是,宝玉住的是恰红院;后来妙王观棋听琴,走火入魔;宝玉抛了通灵玉,着了红袈裟,。书中先说怎样清洁,宝玉常常自认浊物;不想将来清者转浊,浊者极清!”痴珠叹一口气,道:“,再回头是百年身。”随说道:“你这凭据,我也曾寻出来。还有一条,是栊翠庵品茶说个‘海’字,也算书中关目。就书中言例之:薛者,设也;黛者,代也。设此人代宝玉以写生。故宝玉二字,宝字上属于钗,就是宝钗,玉字下系于黛,就是黛玉。钗、黛直是个,算不得什么。倒是算是做宝玉的反面,故名之为‘妙’。一尼一僧,暗暗影射,你道是不是呢?”采秋答应。荷生笑道:“好好一部《红楼》,给你说成尼僧合传,岂不可惜?”说得痴珠、采秋通笑了。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花月痕 by Zi'an Wei - Free Ebook
No cover available
Bibliographic Record
Alternate Title
Hua Yue Hen
Release Date
Apr 28, 2008
Copyright Status
Public domain in the USA.
22 downloads in the last 30 days.
Download This eBook
//www.gutenberg.org/ebooks/25219.html.gen
<td class="right" property="dcterms:extent" content="3 kB
//www.gutenberg.org/ebooks/25219.epub.noimages?session_id=523aafaaeaba7bc86eef
<td class="right" property="dcterms:extent" content="7 kB
//www.gutenberg.org/ebooks/25219.kindle.noimages?session_id=523aafaaeaba7bc86eef
<td class="right" property="dcterms:extent" content="8 kB
//www.gutenberg.org/files/-0.txt
<td class="right" property="dcterms:extent" content="0 kB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25219/
Enter your search terms separated by spaces,
then press &Enter&.
Avoid punctuation except as indicated below:
exact match
Always put spaces around these.
this query
shakespeare hamlet
"Hamlet" by Shakespeare
"qui", not "Quixote"
love stories
love stories
a.shakespeare
by Shakespeare
s.shakespeare
about Shakespeare
ebook no. 74
juvenile l.german
juvenile lit in German
verne ( l.fr | l.it )
by Verne in French or Italian
love stories ! austen
love stories not by Austen
jane austen cat.audio
audio books by Jane Austen著名的古代诗人有哪些诗?诗人是谁?这首诗讲的是什麽意思?_百度知道
著名的古代诗人有哪些诗?诗人是谁?这首诗讲的是什麽意思?
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2、杨
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 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5、李
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6、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8、陈子昂(661~702),梓州射洪县(四川射洪)人。被誉为诗骨。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所作《感遇诗》和边塞诗,内容丰富,刚健朴质,现实性很强,实践了他的理论主张。以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扫荡齐梁余风,开启了一代新风。代表作:登幽州台歌。9、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属江苏)人。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脍炙人口,号称“孤篇压全唐”的名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具有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代表作:春江花月夜。10、张
说(667~730),原籍范阳(河北涿县),世居河东(山西永济),徙家洛阳。封燕国公,与苏頲齐名,被称为燕许大手笔。为文俊丽,用思精密,朝廷大手笔,皆特承中旨撰述,天下词人,咸讽诵之,当时无人能及,一生著作宏富。被誉为开元名相,一代文宗。代表作:蜀道后期。11、苏
頲(670~727),京兆武功(陕西武功)人。时称小许公,文笔很好,与张说齐名,被称为燕许大手笔。代表作:汾上惊秋。12、贺知章(659~744),越州永兴(浙江萧山)人。人称四明狂客,贺季真,诗狂。其诗富于感情,不拘一格,清新自然。代表作:咏柳、回乡偶书。13、张九龄(673~740),韶州曲江(广东韶关)人。才华出众,直言敢谏,有名贤相。代表作:照镜见白发、感遇、望月怀远。14、王
湾(?~750),洛阳人。《次北固山下》一诗写景如画,意境开阔,对仗工丽,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格调壮美,妙绝千古,颇受推重。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在当时及后世受到普遍重视。代表作:次北固山下(江南意)。15、王
翰(687?~735),晋阳(太原)人。与王之涣、王昌龄被后人誉为边塞三王。擅长绝句,尤擅描写边塞生活。诗多古体,苍凉奔放。代表作:凉州词。16、王之涣(688~742),并州(太原)人。与高适、王昌龄齐名,与王翰、王昌龄被称为边塞三王。以描写西北边疆风光著称,其诗气势磅礴,音韵优美。绝句成就很高,惜流传的作品很少,但篇篇堪称佳品。代表作:登鹳雀楼、凉州词。17、王昌龄(698~约757),太原人,一说京兆长安(陕西西安)人。世称王江宁,绝句与李白齐名,被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与王翰、王之涣被称为边塞三王。擅长七言绝句,尤善描写边塞风光和妇女心理。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绝句驰名,为唐人绝句的绝顶人物之一。代表作: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出塞、闺怨。18、孟浩然(689~740),襄阳(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又称孟山人,与王维并称王孟。擅长五言诗,描写山水风景的作品很有名。山水田园诗为主要题材,诗作清幽闲雅,清新恬淡,平易自然,情景交融,在白描中蕴藏着深厚的情感,颇受世人推崇。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对当时和后世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代表作:春晓、过故人庄、临洞庭上张丞相、秋登兰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19、王
维(701~761),原籍祁(山西祁县),后迁蒲州(山西永济)。名字合之为维摩诘,世称王摩诘、王右丞,当代诗匠,逝后诗佛。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诗歌古、律、绝众体兼长,古诗从大处着墨,近体诗则不求辞藻华美,淡淡数笔,却形象生动,意味深长。作品主要是山水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刻画细致,变化多彩。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为盛唐山水隐逸诗派代表。通音律、工书画,亦官亦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突出贡献。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篇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代表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鹿柴、鸟鸣涧、山居秋暝、汉江临眺、终南别业。20、李
白(701~762),祖籍陇西成纪(甘肃秦安),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唐属安西都护府),五岁移居绵州昌隆(四川江油)青莲乡。号青莲居士,人称李太白、谪仙人,被誉为诗仙、诗侠,与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追求理想,向往光明,抨击时弊,揭露奸佞,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内容十分广阔。各种题材和主题的抒写,各种形式和语言的运用都能随心速所欲,挥洒自如。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于豪迈奔放的热烈抒情中,蕴含着一种雄伟俊逸之气,于瑰丽绚烂的色彩里,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浪漫色彩浓厚,为历代诗人所少有,是屈原之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作:古朗月行、静夜思、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登金陵凤凰台、渡荆门送别、关山月、行路难、将进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21、杜
甫(712~770),祖籍襄阳,生于巩(河南巩县)。人称诗圣,世称杜工部,自称少陵野老、杜陵野客,别号少陵,与李白并称李杜。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以艺术上以丰富多彩著称,有时雄浑奔放,有时沉郁悲凉,有时辞藻富丽,有时平易质朴。他的五七言古诗在叙事中夹杂议论,把重大政治事件和抒情写景交织在一起,为后来白居易等人提倡的新乐府运动开了先河,他的五七言律诗注重声律对仗,着力锤炼,更臻成熟,视为典范。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多反映民间疾苦,忧国忧民,饱含爱国激情,具有高度的人民性,被称为“诗史”,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代表作:望岳、春望、绝句、佳人、前出塞、兵车行、咏怀古迹、旅夜书怀、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江南逢李龟年、天宝末怀李白、咏怀古迹。22、崔
颢(704~754),汴州(河南开封)人。善诗,与王维齐名。早期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历边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格调高雅。《黄鹤楼》一诗天造地设,一气贯注,文华空阔,潇洒清丽,诗句高响入云,文气一贯到底,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李白赞不绝口。代表作:黄鹤楼。23、高
适(702~765),河北沧州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气势雄浑,笔力雄健,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感情真挚,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尤擅七言歌行。是边塞诗的代表作家、领军人物。代表作:别董大。24、岑
参(715~770),祖籍南阳,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世称岑嘉州,与高适并称高岑。长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想象丰富,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彩浓烈,变化多姿,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边塞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者之一。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5、张
继(约715~约779),襄州(湖北襄阳)人。其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不逢迎权贵。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代表作:枫桥夜泊。26、常
建(708~765),长安(西安)人。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间有边塞之作。为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题破山寺后禅院。27、刘长卿(709~790?),河间(河北河间)人。擅长写五言诗,被称为“五言长城”。以山水诗见称,含蓄温和,清雅洗练,自成一家。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28、韦应物(737~792),长安(西安)人。人称韦苏州或韦左司。山水田园诗派诗人,歌咏隐逸,有渊明风度,并称陶韦,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长于描写自然风景,善用白描手法。“真而不朴,华而不绮;高雅闲淡,自成一家。”白居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苏东坡: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代表作:滁州西涧、西塞山、寄李儋元锡、送汾城王主簿。29、张志和(730?~810?),婺州金华(浙江金华)人。号烟波钓徒、玄真子,浪迹先生。工诗词,《渔歌子》(一称《渔父》)五首为早期文人词名作,“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尤传诵人口。代表作:渔歌子。30、卢
纶(748~800),河中蒲(山西永济)人。大历十才子之首。诗风雄壮,以军旅诗雄放豪迈著称。代表作:塞下曲。31、耿
湋(734?~787后),河东(山西永济)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以清淡质朴见长,朴素无华而风格自然,对人民深表同情,是那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颇有名气。代表作:太原送许侍御出幕归东都。32、孟
郊(751~814),湖州武康(浙江德清)人。人称寒酸孟夫子、诗囚,与韩愈并称,与贾岛齐名。郊寒岛瘦。代表作:游子吟。33、贾
岛(779~819),范阳(河北涿县)人。人称苦吟诗人、诗奴,与孟郊齐名。郊寒岛瘦,注重雕琢,刻意求工。代表作:寻隐者不遇。34、韩
愈(768~824),河阳(河南孟县)人。世称韩文公、韩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齐名、与孟郊并称。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在文章内容上提倡言之有物,在形式上提倡散文,反对骈文。代表作:早春呈水部员外郎。35、柳宗元(773~819),河东解(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齐名。山水诗意境深沉,情致委婉。幽峭明净,风骨凛然。代表作:江雪。36、王
建(767~830),颍川(河南许昌)人。乐府诗与张籍齐名,被称为张王乐府,和元稹、白居易等相呼应。擅长乐府、歌行宫词。代表作:新嫁娘、早发汾南。37、张
籍(768~830?),原籍吴郡(苏州),少时侨居和州乌江(安徽和县乌江镇)。世称“张水郎”或“张司业”。乐府诗与王建齐名,被称为张王乐府。其诗现实性强,语言通俗生动。代表作:野老歌。38、李
绅(772~846),润州无锡(江苏无锡)人。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其诗反映当时农民的辛劳和痛苦生活,对农民遭受的苦难生活表示同情、哀怜。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代表作:悯农。39、白居易(772~846),原籍太原,后迁下邽(陕西渭南),生于河南新郑,童年在宿州符离度过。号香山居士,又号嗫嚅翁、醉吟先生,世称诗魔、诗王、白傅、白文公。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倡导新乐府运动,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而加以发展革新。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明白晓畅,摇曳多姿,通俗易懂,以俗为雅,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以讽喻诗为主调,以关心民生疾苦、针砭时政得失为其长。晚年闲适诗,潇洒旷达。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存诗3000多首,首屈一指。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声名远播朝鲜和日本。代表作: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钱塘湖春行、观刈麦、长恨歌、琵琶行。40、刘禹锡(772~842),洛阳人。被誉为诗豪,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风格清新,语言生动,笔锋犀利,自然沉稳,格律精确,善用比兴寄托手法,为时人推崇。政治讽刺诗,观点鲜明,风格刚健爽朗,讽刺辛辣有力。《竹枝词》富有民歌风味,开朗流畅,具有鲜明特色。代表作:乌衣巷、望洞庭、浪淘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石头城、竹枝词。41、元
稹(779~831),洛阳(河南洛阳)人。与白居易共同发起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在诗歌形式上,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代表作: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42、胡令能(785~826),隐居圃田(河南中牟)。人称“胡钉铰”。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为仙家所赠之诗。代表作:小儿垂钓、喜韩少府见访。43、李
贺(790~816),洛州福昌(河南宜阳)人。与李白、李商隐被称为唐诗三李,人称诗鬼。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在语言形象上精思独造,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形成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雁门太守行、南园诗。44、杜
牧(803~约852),京兆万年(西安)人。人称杜紫薇,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诗歌英气勃发,清朗流丽,简洁明快,尤擅七绝。七律七绝在艺术技巧上有独特贡献。代表作:清明、山行、泊秦淮、赤壁、赠别、江南春。45、李商隐(813~858),怀州河内(河南沁阳)人,后迁居山西永济。号玉溪生、樊南生,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李白、李贺并称唐诗三李。擅长律、绝,想象丰富,富于文采,构思精密,形象优美,情致婉曲,多有清词丽句,具有独特风格。常用含蓄手法,把深厚的感情细致而又曲折的表现出来,耐人回味,能引起人们不少联想,感悟力强。七律七绝在艺术技巧上有独特贡献。自开一派诗风,其诗令人百思而百得。绝句和律诗有着极高的造诣。代表作:夜雨寄北、无题、锦瑟、乐游原。46、温庭筠(812~870),太原祁(山西祁县)人,人称温八叉,与李商隐并称温李、长于乐府,辞藻华丽。多恻艳之词,温柔含蕴,写情委婉,读之令人感伤。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花间派的开创者。代表作:侠客行、西洲曲。47、曹
邺(816~875),桂州阳朔(广西桂林阳朔)人。与晚唐著名诗人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擅长作诗,尤以五言古诗见称。诗作反映社会现实,体恤民疾,针砭时弊,也有一些山水佳篇。写下不少千古名诗。代表作:官仓鼠。48、薛
能(817?~880?),汾州(山西汾阳)人。诗多寄送赠答、游历登临之作,“能僻于诗,日赋一章”,“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代表作:怀汾上旧居。49、罗
隐(833~910),余杭(浙江余杭)人。自号江东生。诗和文章都很出众,为时人所推崇,一些诗句成为经典名言。代表作:蜂。50、聂夷中(837~?),河东(永济)人。以田家诗为生民疾苦呼吁,为世所重。代表作:咏田家。51、杜荀鹤(846~907),池州(安徽太平)人。语言通俗,宫词很有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末的社会动乱和阶级矛盾。代表作:再经胡城县。52、司空图(837~908),祖籍临淮(安徽泗县东南),幼迁河中虞乡(山西永济)。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诗作恬淡有味,吸收禅悟理论,融入诗意,影响深远。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代表作:塞上、有感。
其他类似问题
古代诗人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在天装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