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暴的意思管理是什么意思

“大学专业靠抓阄”是粗暴管理的伪公平
什么要靠手气?搓麻将、买彩票……衡阳南华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大类大二分专业也靠手气,同学们通过抓阄来选定专业。史同学前晚手气不错,如愿抓中了想读的“建筑工程方向”,同寝室的林同学却抓中了“岩土工程方向”,与自己喜欢的“道路桥梁方向”失之交臂。林同学说:我不想学这个专业。(9月11日《长沙晚报》)
衡阳南华大学2014级土木工程系有500多名学生,今年读大二了,他们面临分专业的问题。但是在分专业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有的专业想学习的学生多些,有的专业想学习的学生少些。如果按照学生自己的选择,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专业教室不够用,有的专业就开不起来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校想了一个办法,让学生抓阄,抓到什么专业就要学习什么专业。学校甚至上升到了落实八项规定的高度,他们认为这也是一种“以人为本”。从一个小角度看,抓阄选择专业有着公平的一面,大家都是参与抓阄,学什么专业这都是天意,怪不得别人。
这种表面上的公平,其实也是一种假冒伪劣而已。具体来说,会存在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剥夺了个人爱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每一个人都希望在大学学习的知识是自己喜欢的。当学习专业只能依靠抓阄的时候,还如何实现个人爱好之下的学习成长?最好的学习来源于爱好,有了爱好才能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有热情,有了热情才能实现最好的学习。这是多么浅显的道理?
其次,淹没了多少人才。基于兴趣爱好之下的学习,才会是事半功倍的。喜欢的专业不能学习,学习的是不喜欢的专业,在这种丧失了爱好基础上的学习,会导致很多原本可以成才的人,因为“不喜欢”而“不热爱”,因为“不热爱”而难成才。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就是因为特别热爱,才克服困难成为行业佼佼者的。想想牛顿、霍金这些科学名人,想想李嘉诚、乔布斯这些商业名流,哪一个不是因为找到了自己的专业和最爱,才成功的?
只有学习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才能在走上社会之后更热爱自己的岗位。你很难想象一个喜欢写作的人能当好科学家,一个喜欢科学的人能当好记者,一个喜欢采访的人能当好歌星。很多人都当上科长了、市长了,还去辞职从头再来,这是为何?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专业。专业不对口是难以有好的学习成长的。
如果真想做到公平,需要的不是抓阄,而是依据学生爱好调整专业。让学生自己选择专业,什么专业需求多就扩大。什么专业需求少就缩小。学校专业应该为爱好设立,而不是为了专业而改变爱好。形象的说就是:别逼着霍金当木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粗暴管理比风雪更寒心
数九寒冬,漫天风雪让环卫工人深受其苦。然而一些地方简单粗暴的管理办法,却比风雪更让人心底生寒。日前陕西省遭遇风雪交加的天气,宝鸡市的两位环卫工人,只能栖身柏树中间躲避寒冷风雪;西安58岁的环卫工丁权因为太冷,凑到路边烤火的人堆里暖暖身子,结果惨遭辞退。在舆论压力下,当地相关部门撤销了对丁权的辞退处罚。
每种工作都有其特殊性,环卫工作本身就是比较艰苦的。露天劳动,高温、寒冷、风霜雨雪都在所难免。事关城市的环境卫生,也不太可能因为极端天气就可以随意脱岗。每个工作岗位也必然有其纪律要求,上班时间不能扎堆聚众,生火取暖存在火灾隐患,这些纪律也都没错。然而,用人单位在强调管理和纪律的同时,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的劳动条件,以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采取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使劳动者拥有尊严和体面,这些都是用人单位的应尽义务。
但从近日媒体报道的新闻来看,环卫行业的一些情况难以让人乐观。因为安全保护措施缺失,环卫工人命丧车轮的悲剧时有发生。由于劳动配套设施缺乏,每到极端天气,环卫工人的处境就让人格外揪心。如果用人单位能在他们的劳动场所设置一些休憩点,让他们在劳累之余避风躲雨,歇歇脚、喝口茶,那种扎堆聚众、生火取暖的行为,相信自然能够大幅减少。
管理和纪律,这固然是每个用人单位的必需,但也绝非只有简单粗暴、生硬冰冷一种方式。在烤火取暖之前,丁权已经在大雪天里连续工作了3个小时。与辞退的处罚相比,是不是还存在既不破坏纪律又符合情理的处置办法?粗暴的管理,甚至比风雪更冷人心。面对风雪,丁权们尚能烤火取暖,可是面对辞退,他们大多就求告无门了。
特殊的工作需要特别的关怀,对于这些辛勤劳动、条件艰苦的环卫工们,能否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很能考验一个社会的道义和温度。社会公众也别当光说不练的“键盘侠”。行车时候遵守交通规则,不要给环卫工造成意外伤害;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加重他们的工作负担;如果有条件,为环卫工提供场所歇歇脚,喝杯热茶。这些,不都是现代社会应该具备的起码文明素养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用手机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粗暴的反义词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