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十个全覆盖"新农村住宅图集精选新牧区示范点

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正北方网 正北方网|内蒙古第一网 -- 内蒙古新闻一网打尽 -- 内蒙古第一个日点击超过1300万次的网络媒体
扎旗“十个全覆盖”工程 推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nbsp&nbsp&nbsp&nbsp
来源: &nbsp&nbsp&nbsp&nbsp
作者:肖雨&nbsp&nbsp&nbsp&nbsp
责任编辑:胡浩
靓丽新村美如画。记者 肖雨 摄 
&十个全覆盖&工程启动以来,扎鲁特旗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引导和带动全旗农牧民积极参与工程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该旗紧紧围绕全旗建设三个示范带、推进十项重点工程、打造&三型&乡村的工作任务,把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与推进北部牧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在深入调研和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心组织编制了&十个全覆盖&工程三年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
截至目前,扎鲁特旗203个嘎查村通电、通广播电视、文化活动室等三项工程已实现全覆盖;南宝力皋图、毛都、图布信、霍日阁、温都尔哈达等32个嘎查村已完成全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
&三个示范带&,即生态草业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带、节水高产高效农业和现代农区畜牧业示范带、特色休闲旅游观光示范带;&十项工程&,即实施30万亩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建设、100万头肉牛养殖基地、500万只肉羊养殖基地、100个现代家庭牧场、100个规模养殖场、100个特色种植基地、10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1000万亩生态草业示范区、15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经合组织和品牌、50个新农村新牧区样板建设工程;&三型乡村&,即创建富裕型乡村、创建和谐型乡村、创建美丽型乡村。
该旗围绕建立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责任体系,成立了由旗长任组长的&十个全覆盖&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十个专项工程推进组负责实施各项工程,各苏木镇成立相应机构具体落实各项工程任务。建立了四大班子领导包联嘎查村工作机制,负责协调各职能部门摆布工作力量,切实保障工程进度。同时,旗委将&十个全覆盖&工程纳入各相关职能部门和苏木镇实绩考核范围,旗委、旗政府督查室负责每周督查工作进展,按月通报工程进度;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旗委组织部负责年终考核验收,据实兑现奖惩。
该旗完成&十个全覆盖&建设工程预计投入资金12.05亿元。为保证资金投入,旗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的意见》,成立了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领导小组,按照&项目捆绑使用、资金集中投入&的原则,统筹安排政府性投资和上级专项资金的投向。截至目前,累计争取各类项目278个,整合各部门资金1.33亿元,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证。该旗更加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一事一议&、金融贷款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1.45亿元,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和鼓励群众自筹等方式激活资金1.25亿元,有效突破了资金瓶颈。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上,同步组织实施卫生改厕、环卫设施、村民活动场所、健身器材及亮美绿化项目,进一步丰富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内容。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该旗与农村牧区整体工作紧密结合,与北部牧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深入融合,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高度切合,始终坚持支持产业发展、培育造血功能为导向,完善基础设施和培育主导产业同步落实、同步推进。在北部牧区39个嘎查村重点打造生态草业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在306省道沿线的嘎查村重点打造节水高产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畜牧业示范带,在304国道沿线的嘎查村重点打造特色休闲旅游观光示范带。(记者 肖雨)
| 将本文分享到:
?1.50?2.00
?14.30?21.00
?159.0?210.0
?41.00?45.00
?89.00?93.00
?79.90?85.00
?32.00?35.50
?58.00?68.00
?3.00?3.50
?34.00?35.00
?65.00?78.00
?82.0?98.0> 创建动态
以线带面 梯次推进 十个全覆盖打造幸福新达茂
发表时间:
来源:包头文明网
  “十个全覆盖”是自治区启动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涵盖了农村牧区公共服务的主要方面,统筹兼顾了当前和长远,充分考虑了需求和可能,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庄重承诺。工程从2014年在各地区实施以来,农牧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牧业增收的基础更加夯实,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达茂旗作为一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通过一年来“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也发生了诸多可喜的变化,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里看看。
  “现在国家的政策就是好,要不我们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45岁的李虎栓坐在自家新房子的炕上高兴地说。
  李虎栓是达茂旗石宝镇东壕村的村民,去年底,举家搬进了新建成的幸福新村。敞亮的窗户、雪白的墙壁、热乎乎的暖气,不禁让李虎栓感叹起生活的变化:“以前全家三代五口人挤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土房,房子还是70年代盖的,一年一小修,三年一大修,那时候就羡慕国家给单位职工盖家属房,没想到现在国家还能给咱农民盖‘家属房’了!”
  幸福新村是达茂旗“十个全覆盖”工程项目之一,&2014年11月实施完成。新村建成后,周围四个村100多户农民告别低矮破旧的土坯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新砖房。幸福村支部书记梁玉明说:“村里巷道硬化、绿化、路灯安装、公厕都做好了,文化室、卫生室、便民超市装修也弄完了,家里也能上网了,咱农民的生活条件可是越来越好了!”
  2014年,达茂旗筹集资金5.51亿元,共实施了27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带来了农牧区各方面的显著变化,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热烈欢迎。村容村貌显著改善,集中新建新村15个,合并改造中心村8个,原地整治基本村36个,新建通村公路129公里,硬化街巷37.6万平方米。公路沿线58个村庄旧貌换新颜成为了景观村。农牧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75个自然村实施危房改造,共拆除危旧土房2142套,新建住房2178套,1万多农牧民从过去的土坯房搬进了砖瓦房。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新建改造安全饮水工程28处,新建卫生室、文化室、便民连锁超市共计42处,实施“户户通”卫星广播电视2000套,农牧民生活条件更加便利。产业发展条件显著改善,坚持“产村融合”发展,配套建成自驾游营地23处,组建绿色有机种养合作社14个,引导发展农(牧)家乐405家,配套建设棚圈、贮窖330座。平整闲置废弃宅基地,复垦耕地3500亩。基层阵地建设明显增强,新建修缮党组织活动场所27个,全旗77个嘎查村组织活动阵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作为自治区的一个边境少数民族牧业旗,一直以来,达茂旗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庄布局“散、小、偏”,村庄面貌“脏、乱、差”,住房情况“破、旧、空”,公共服务“弱、小、无”。“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达茂旗委、旗政府坚持规划先行,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建设同步发展。
  围绕建设边境旅游城镇这一目标,达茂旗在进行村镇整体规划的同时,坚持突出文化内涵,注重差异,凸显个性。如:乌克镇、小文公乡等农区集镇以体现晋北风情为主;希拉穆仁镇、明安镇等牧区集镇以体现蒙元文化为主,满都拉镇以突出边境口岸异域风情为主。
  围绕村庄的整治建设,达茂旗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推出了集中新建、合并改造、原地整治、拆除撤并四种改造形式。在危房改造过程中,采取了政府统建、村民自建、置换砖房、转移进城四种方式进行。在具体操作中,充分考虑老百姓的利益诉求,最大化满足群众个性需求。“起房盖屋是老百姓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政府给我们考虑的也很周全,我和老伴就喜欢一个向阳的大炕头,跟政府反映以后,很快就满足了,这种做法很贴心啊。”幸福新村的郭金兵老汉这样说。达茂旗农工部负责人武存宝说:“虽然这样做给施工带来了一些难度,但是老百姓满意了,我们的工作也就做好了”。
  新村建起来了,新房住进去了,如何让群众尽快增收,就成了关键。在这方面,达茂旗坚持产业先行,着力打造集镇辐射型、特色产业型等产村融合示范村。比如,石宝镇幸福新村依托绿宝种养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莜麦、荞麦、旱地小麦等绿色有机杂粮和本地黑猪特色养殖,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小文公乡西营盘新村围绕打造“文公乡情”品牌,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种养业,推广系列有机农畜产品。牧区苏木嘎查依托草原旅游与牧业产业化园区,重点发展牧家乐与肉牛、肉羊养殖。
  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达茂旗还积极创新基层服务模式,以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切入点,努力实现干部上门服务全覆盖。在苏木乡镇和嘎查村全面推行&“一办三中心”工作模式,建立常态化工作便民服务站,将旗直机关事业单位101项职能下放到便民服务站,实现对农牧民面对面、零距离服务,有效解决农牧民群众办事难问题。
  2015年,是全面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第二年。达茂旗委、旗政府早谋划,早行动,将以承办全市现场会为契机,计划完成25个嘎查村的全覆盖工程,新建住房1500多套,拆除危旧土房2200多套,努力建设成为自治区级新农村新牧区示范旗和“十个全覆盖”先进旗。
  新梦想,新家园、新生活。按照以线带面、梯次推进的原则,到2017年,全旗将形成1个城关镇,11个建制镇,60个示范中心村、140个基本村的村镇布局,力争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村庄改造和“十个全覆盖”任务,努力建成“农牧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的新达茂。(王军)
责任编辑:向滟伶
古路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禅城南庄镇各村居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观赏到精彩的歌舞表演。
百姓谈创建
潜口镇近百亩葵花籽喜获丰收,村民们围聚一起用木棍
文明村镇是以提高城镇文明程度、 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
&|&&|&&|&&|&版权声明&|&&|&&|&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主办
贵州文明网承办
中国文明网贵州站 (C)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电子政务门户网站
欢迎访问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政府门户网站
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政务之窗& 今日中旗
科右中旗多措并举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
作者: 蓝春艳& 来源:科右中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4年,我旗按照“基础条件比较好、先易后难,整村推进、整村销号”的原则,围绕交通沿线两侧,可视范围,生态旅游示范区,城关镇及中心城镇周边等重点地区,多措并举,切实推进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
一是注重与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建设和农村牧区环境整治相结合。在“十个全覆盖”基础上,注重工程实施与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建设相结合,以“四清、四改、四化”为目标,重点做好了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二是注重与扶贫攻坚和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扶贫攻坚和农牧民主导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以召开自治区厅局定点帮扶现场会为契机,集中打造了20个示范嘎查,培育沿路沿线以现代肉羊养殖业为主的主导产业。
三是注重项目资金整合。加强在涉农涉牧项目投资安排、规划编制、投资计划下达和项目组织实施等多个环节的沟通、衔接,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
-中央部门网站-
中国旅游网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省市政府网站-
内蒙古自治区
-省级机关网站-
-县内部门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
版权所有: 科尔沁右翼中旗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 邮编:029400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美丽乡村_新浪内蒙古县域经济_新浪内蒙古
昂素镇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新浪内蒙古评论
  2015年,我旗继续将“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全力改善民生、为群众谋福祉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着力完善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和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农牧业、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带,打造农村牧区公共服务区,形成“点辐射、线连接、圈覆盖”的布局。
  昂素镇巴彦乌素嘎查是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 该服务平台项目是重点工程之一,总投资约810万元,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老年公寓等“十个全覆盖”工程所属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占地93亩。
  巴彦乌素嘎查党支部书记赛音敖其日勒说:“我们这个工程可能七月初六月底完成,主要服务的范围是昂素镇东边20公里以内的农牧民。涉及的农牧民有1000多人口,280来个户子,咱们这个里面有文化活动中心、卫生院、便民连锁超市等等。咱们这个建起来以后,给农牧民带来和城市人一样的享受待遇。”
  2015年,昂素镇坚持“点辐射、线连接、圈覆盖”的基本建设思路,以昂素、玛拉迪、毛盖图三个社区为公共服务辐射点,做精服务设施,做实服务内容,以哈日根图、阿日赖、巴彦乌素三个嘎查为公共服务补充点,拓展服务范围,缩小服务半径,以三条公路主干道和村道连接线为支撑,形成大点辐射、小点补充、服务半径20公里的公共服务圈。
  毛盖图社区的文化活动室也已经开工建设,该文化活动室占地298平米,总投资约50多万元,预计五月底完工投入使用。该社区文化活动室建成后将辐射库伦嘎查、明盖嘎查、巴彦什里嘎查、巴音乌珠日嘎查、沙日胡舒嘎查的900 & &
  2015年,昂素镇计划实施街面房屋改造140户,新增绿化面积30000平方米,危房改造180户,牧区房屋节能改造100户,完成街巷硬化55000平米,村村通油路57公里,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2291户,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新建标准化卫生室3处、嘎查文化活动室5个、便民连锁超市3个,新建克仁格图35千伏变电站一处,架设10千伏线路100公里、0.4千伏线路40公里、安装变压器53台,增容改造100户,基本实现农网全覆盖。(阿荣高娃 左丽 王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农村建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