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披头士乐队经典歌曲有哪些

【art舌头】和世界私奔——日本传奇女艺术家小野洋子 -- art舌头 -- 传送门
【art舌头】和世界私奔——日本传奇女艺术家小野洋子
舌头编辑整理
1980年12月8日夜,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日子,但是,在纽约曼哈顿达科塔公寓大楼前,六颗尖叫的子弹划过宁静的夜晚将一位留着长发的嬉皮士击倒在地,留下一位美丽的亚裔女人。在男人倒下后,那位亚裔女子镇定的将他的眼镜从血肉模糊的脸上取下。事后,她将带有血迹的眼镜放在公寓的窗台上拍下这张“Season Of Glass”。六颗子弹不仅仅终结一个人的生命,更终结了一段沸腾辉煌的历史。那个嬉皮士叫约翰o列侬——大名鼎鼎摇滚乐队披头士的主唱。那个美丽的女人叫小野洋子,“世界上最著名的无名艺术家”,约翰o列侬这样说。1933年小野洋子出生于日本东京一个富裕的家庭,其先祖是日本战国时代被誉为日本七柱枪的小野镇幸,其母家族是当时日本颇有影响力的银行业巨头,而她母亲自身则是一位颇为开放的日本现代女性,“在设计方面颇有才华”——小野洋子语。小野的父亲是美国旧金山安田银行的负责人,两岁时,小野洋子随母亲一起来到美国,但很快由于日本在远东地区对扩张与侵略,与美国的利益冲突日益增大,导致美国人对日本人的敌视情绪越来越强,三年后,小野洋子一家被迫回到日本东京,然而回到日本的小野一家虽然在物质上衣食无忧,过着镶金带银的贵族式生活,然而,小野洋子却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快乐,反而觉得得到了一种“特殊的厌恶”,拿今天中华帝国的逻辑来说就是,在美国的时候,美国人怀疑他们一家是“日特”,回到日本后,因为美国的背景,又被日本人怀疑为“美特”,世界就是如此分裂至斯。在东京的这段时间里,小野洋子充分享受了一位富二代所能够享受的极品待遇,她与天皇的子女在一个学校上学,上各种学习班,钢琴、声乐、歌剧等等。但是1945年来了,美国的飞机和砸蛋随之而来,战争结束前美国轰炸东京三个月,小野洋子被父母送到乡下,大多数日本的富人及贵族都把家人送到日本长野县的轻井泽避难,那是富人们传统的消闲区,但是小野的母亲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女人,她说,“我们不要加入他们这些卑劣的所谓上层的行列里去”,她在乡下租了一个农舍,让孩子们体验乡村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和浪漫田园风光,然而,田园交响乐成为一个浪漫的幻想,现实皮包着骨一样残酷,小野洋子再次遇到“世界的分裂”,母亲“用家族的珍宝换取最低限度的食物”,那些乡下人并没有像想象中张开怀抱迎接他们这些来自大城市的富人,反而用冷漠对立的态度鄙视着他们,据说饿到极致的时候,富二代小野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在外面乞讨,她再一次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不同世界之间的对立与分歧。这或许是在她未来的人生里、作品中不断强调爱的原因所在吧!战后她的父亲又被调回美国,1952年小野随家人回到美国,她的家庭在两个国家之间飘来飘去,带着惶恐和憧憬,像极了一场戏剧化的荒诞私奔,而小野洋子的人生就此算是定了调儿。来到美国不久,小野洋子在SarahLawrence学院学习音乐,鉴于她早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年轻的小野洋子喜欢和艺术家、诗人以及一些流浪艺人在一起,她内心向往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在这里她由一位学习音乐的文艺女青年开始向一位离经叛道的艺术家转变,并且遇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男人作曲家一柳惠,这样的生活、这样的不靠谱的男人教小野的家人如何接受,于是小野毅然叛出家庭,退出学业,用自己的爱演绎出了一出说走就走的私奔。1956年结婚,1962年离婚,有时候文艺青年的爱情像海水,涨潮快,退潮也快。但是小野洋子的第一次婚姻显然是一柳惠退潮太快,坊间传言说,小野洋子并不愿意离婚,在婚姻的后期小野洋子曾经用自杀来阻止婚姻的解体,遗憾的是没有成功,而就在这时,小野洋子的另外一位追求者爵士音乐家、电影制作人Anthony Cox在小野洋子频临崩溃的时候,在小野洋子治疗的精神诊所从天而降,迅速俘获了女艺术家的芳心,于是,在小野和前夫离婚的当年,小野洋子和Anthony Cox闪婚了。他们的速度不是一般的快,第二年他们的女儿闪电般出生,然后,没有然后了,因为他们的感情已经走到了尽头,他们剩余的婚姻像是艺术上的合作伙伴,生活里的行尸走肉,大部分的婚姻活动是公开表演的时候一个人弹琴一个人躺在钢琴上搞行为艺术,配合的相当圆满,但两个人独处的时候据说经常互相拿着菜刀彬彬有礼地亲密交流。这个时候,小野洋子作为一个艺术家逐渐在纽约混得风生水起,当时的纽约有两个来自日本的女艺术家,一个是上期讲过的草间弥生,另一个就是小野洋子。这草间弥生本身是个屌丝,最初想当个女神,但是残酷的艺术把她生生塑造为一个女魔头,而小野洋子白富美出身,假如,假如白富美的小野洋子不那么任性,小野洋子几乎是完美的日本芭比式的时代女神代表,但是,小野洋子内心深处住着一个屌丝,正是这个屌丝不屑一顾地把女神的生活弃之如蔽履。人们将这一时期小野洋子的作品风格划到激浪派的范畴里去,实际上当时激浪派的干将GeorgeoMaciunas曾邀请小野洋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一起推广激浪艺术,但被小野洋子拒绝,因为洋子并不十分认同激浪作为一个流派的成立并更希望自己是一位独立的艺术家。著名艺术家约翰o凯奇是小野洋子的直接影响者和导师,而她第一任丈夫一柳惠正是约翰o凯奇的学生。当1960年约翰.凯奇结束了他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的教学后,洋子决定租下一个工作室来展出她和其他一些前卫艺术家的创作。她找到了一间位于曼哈顿 Chambers Street 112号的工作室在那里创作和生活。作曲家拉蒙特·扬(La Monte Young)一直鼓舞洋子在工作室里举行音乐会,在洋子的默许后,两个人便开始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这些活动后来都成研究激浪派的重要线索,而洋子和拉蒙特·扬都坦诚自己是这些活动的发起者,但事后洋子宣称她的角色更多的是拉蒙特·扬的陪衬。发生在Chambers Street的系列活动是洋子观念艺术创作的开始,其中的作品包括被踩踏的绘画,洋子把画布撕成小块放在地上让观众践踏,让获取观众的脚印来完成作品。在那个时候这件作品是激动人心的,对于观众来说是种道德两难,因为洋子取下了挂在墙上高高在上的画布让观众随意践踏,绘画已经不是难以亲近的东西了,它如尘土般的低贱,这在当时是非常偏激的。 (本段来自豆瓣小MO)1964年,小野洋子在卡耐基诵厅第一次表演了她最为出名的行为作品《切片》:随机挑选上台的几位观众被要求用剪刀将她的衣服裁成碎片,直至全身赤裸。这件作品直接阐述了来自她内部的苦难和斗争,在大学时代洋子就非常追从哲学家萨特的存在主义,为了表达她人性的痛苦,洋子通过邀请观众与她一起完成这件作品和身份。这件作品在当时被阐释为一件有关人类团结与爱的行为,再是它的女性主义和人类苦难与孤独的表达。洋子后来也在伦敦表演了这件作品,但伦敦的观众反应完全和日本不同,日本的观众是羞涩的,而伦敦,人们为了想要得到她身上的衣服便争先恐后的扑向她,最后她不得不寻求保安的保护。1966年她在伦敦表演《切片》在英国艺术界引起轰动,观众席上的约翰·列侬于是见到了自己“一生里最重要的女人”。还有一个说法是1966年的11月9日,当时列侬在伦敦的Indica画廊参观洋子的展览,洋子给列侬递了一张只写着“呼吸”的卡片,这是他们的第一次接触。马上,列侬便被这位日本女子的乐观、幽默、简单但充满禅意的作品给吸引住了,其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列侬爬上楼梯用放大镜阅读细小的“Yes”字。另外还有一粒和写着“Apple”“苹果”的卡片并排的真苹果,当列侬被告知这粒苹果售价200英镑(约合2007年的2300英镑)时,他的反应是:开玩笑吧,这太有趣了。另外一个小故事是,洋子展览中有一个作品是在一块白板上放置了一个钉子并在旁边邀请观众将钉子槌进白板里,但由于列侬在开幕一天前来参观,所以洋子不让他槌;而画廊老板却将洋子拉到一边说:“你难道不认识他吗?他是个富翁!”(但洋子在那时声称自己不认识列侬,甚至连披头士是什么都不知道;但她的朋友在后来指出洋子经常在那时提起自己很喜欢这个乐队而且还想加入),洋子对列侬说我能让你槌但你得给我5先令,列侬说:“我给你想象的5先令,如果你让我想象的槌一下。”在那次见面后的两年他们才开始走在一起,这导致了列侬和他的前妻Cynthia Lennon的分手。(本段来自豆瓣)而随后小野洋子和Anthony Cox离婚,1968年一段万世瞩目的婚姻拉开序幕,那一年,小野洋子35岁,约翰o列侬28岁。结婚之后的他们用行为艺术向全世界昭告,而“床上和平运动”是他们脑中迸发的第一道闪光,两人在阿姆斯特丹希尔顿酒店的床上呆了7天7夜,房间里贴满反战标语,大门敞开,欢迎一波波记者参观采访。(我们与其在床上待7天,渡私人的蜜月,不如来场个人的战争,对抗世上的暴力,我们情愿待在床上,而不是拿枪作战。让头发为和平生长,直至世界和平为止。)在此之前,他们还在伦敦阿尔伯特音乐厅把自己套在口袋里约见媒体(他们在做什么,这个日本女巫让他发疯了,他神经错乱了……要出来吗?不要!为什么,这是布袋行动,绝对沟通)……公众开始用女巫来称呼洋子了,他们认为,遇到这个女人后,温柔平和的列侬着了魔,判若两人,而当他们在蒙特利尔的床上录制完著名的反战歌曲《给和平一个机会》后,列侬一手创办的、辉煌一时的甲壳虫乐队却没有机会了。洋子也同时是试验影片制作人,1964年至1972年,她拍了16部影片,其中1966年的《No.4》最出名,但一般大家都称这个作品叫《屁股》。作品近距离拍摄几个屁股,并分为4个屏幕展出。背景声为这些屁股拥有者和那些想参与者的采访。1996年,著名的手表公司Swatch还获得这件作品的版权,推出了一系列的屁股手表。约翰·列侬曾经说洋子是:“世界上最著名而不为人知的艺术家:每个人都知道她的名字,可没有人知道她做了什么”。1966年Wesleyan大学的演说中,洋子提到:“所有我的作品除了音乐外都有事件的倾向…偶发性,对于我,不是如“偶发艺术”《Happening》那般的同化,它是有感的观察后的解脱。不同于一般事件后的归属感,它是个人的。而且它没有《Happening》那样有剧本,它因为某些事情而开始并在继续,如果要找个相近的形容那就是愿望和希望…在通过视觉的分配、听觉和动力的观察后打开一个人的思想,我们会得到什么?会有什么东西呢?我想,而我的事件通常都与惊奇有关…我的绘画形式早在二战期间就有了,在那时我和我弟弟没东西吃只能通过在空气中交换菜单…”《强奸》1969是洋子最复杂,但是最迷人的一部片子。根据设想,摄制组任选了一位在大街上碰到的妇女,伦敦的一个讲德语的女人。摄影机穷追不舍地跟到她的公寓。女人由最初的好奇、合作变成沮丧和困怒。一切只能使观众导出这样的困惑:这个女人被跟踪,还是她是个演员?她不说英语,但我们能明白她的行为和表情。影片试图探讨摄像机对隐私的侵犯问题,并进一步研究我们对刺探别人隐私的嗜好。1970年到1971年,洋子拍摄了7部影片,《建造》(1971)和《羽化登仙》(1970)是这个时期的作品,都关注着时间的变化过程。《建造》的每一组静止的画面都是在一段时间内任一个固定的观看角度拍摄的,记录了伦敦一座建筑物搭建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影片的速度加快,建筑物如一个生物般成长。《羽化登仙》里,摄影机跟随坐在热气球上的洋子和列侬升人一个小城镇上的天空。 情节的推移是现时性的。穿过空茫的云层,到达壮丽、清明的天界,我们进入了地球上静谧的环宇。影片充满了诗意的启迪,剥离掉传统的叙事功能,像机成为眼睛,成为观察的工具。列侬经常在他的创作中提及洋子。还在披头士乐队时他写了歌曲“The Ballad of John and Yoko”“约翰和洋子的情歌”,他在歌曲“朱利亚”中间接的隐射洋子,这首歌是列侬献给自己母亲的,歌词写道:“海洋的孩子在呼唤我,所以我开始唱爱的歌”"Oceanchild calls me, so I sing a song of love"(日语中Kanji洋子“Yoko”的意思就是海洋的孩子)。列侬提及洋子的其它歌曲还有: "I Want You(She's So Heavy)", "Don't Let Me Down", "ComeTogether", "Happiness Is a Warm Gun", "Well Well Well","Oh Yoko!", "I'm Losing You", "Bless You", 和 "Dear Yoko"等等。洋子和列侬合作了多部专辑,从列农还在披头士的1968年开始,Unfinished Music No.1: Two Virgins便是他们合作的试验电子音乐唱片。在同一年,他们合作了在白色专辑中的歌曲“Revolution9”。后来,列农和洋子的合作越来约密切,他们还曾经同台演出。1968年的这张白色专辑是披头士乐队分崩离析的开始,洋子的加入和干涉或多或少都影响到了乐队成员的合作,一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有关洋子和披头士之间矛盾的争议。 1970年洋子推出了她的第一张个人专辑“Yoko Ono/Plastic Ono Band”,作为另一半的列侬也推出了他的专辑“John Lennon/Plastic Ono Band”,这两张专辑拥有相同的封面,列侬依靠在洋子身边还有洋子依靠在列侬的身边。洋子在这张专辑中的粗糙嗓音直接受日本的戏曲唱风影响,其中她还用了自然声与模仿动物声、混入爵士的自由唱风等元素。1971年洋子继续推出了双碟专辑“Fly”,这张专辑是激浪派音乐的代表作之一,专辑中最著名的是洋子写给被前夫绑架的女儿Kyoto的歌曲“Don't worry,Kyoto(Mummy's Only Looking ForHer Hand In The Snow)”“别担心,Kyoto(妈妈只为了寻找她雪中的手)”。随后几年,洋子也出了多张赋有女性主义色彩的专辑如“Move on Fast”、“Yangyang”以及“Death of Samantha”。1968年,在披头士解散后列侬和洋子在纽约同居,同年的10月份他们因为吸食大麻而被捕。这个事件很大的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列侬因为吸毒可能被逐出美国,而当时洋子的女儿仍下落不明,她不愿意放弃寻找女儿和列侬回了伦敦,所以他们的关系非常紧张。列侬开始酗酒,洋子整天都把自己埋在工作中。1969年他们还是结婚了,但在1975年婚姻恶化,他们分居,洋子继续在纽约的事业,而列侬却和自己的私人助理May Pang生活在洛杉矶。1975年,两人和好,他们的儿子肖恩(Sean)在1975年10月9日列农35岁生日的那天出生。儿子出生后他们在纽约的Dakota公寓低调的过着安静的日子。列侬淡出乐坛成为全职爸爸在家照顾孩子,非常不幸的是幸福的日子并不能永远。1980年的12月,列侬被枪杀了,洋子目睹了整个过程。列侬被子弹从后射中4枪,送入医院后被宣告入院前已死亡。第二天,洋子宣布:“列侬将不会举行葬礼,列侬为人类祈祷,所以也希望大家为他祈祷,爱,洋子和肖恩”。自此,洋子便开始了她漫长的与社会隔绝的时期。爱与恨就像如来佛祖的两条灯芯,相互纠缠不清。无论是外界的评价还是小野洋子个人的生活,我觉得都可以用上面一句话总结,不管怎样,她是一位美丽的女人,她的作品像她和列侬创造的那个虚拟国度“Nutopia”一样,用真实建立了不真实而显得格外动人。art舌头已经为您推出的艺术家有:不要主义——西班牙艺术家米格尔o巴塞罗 诅咒死亡来赞美生命——英国艺术家达明o赫斯特孤独和疏离感是我创作的动力——日本画家奈良美智 切肉机——美国画家莱昂o戈卢布忧郁的美国——美国画家爱德华o霍珀 木头里的人——德国艺术家斯蒂芬o巴肯豪尔没什么不可以冒犯的——保罗o麦卡锡 悲怆的理想境界——美国绘画大师罗斯科无题女人——美国女艺术家辛迪o舍曼 世界是我的工厂——美国大师安迪o沃霍尔白社会里的黑色变奏——美国黑人艺术家巴斯奎特 绘画自身的行动——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波洛克被压缩的生活——奥地利艺术家赫尔曼o尼奇 我是最伟大的天才艺术家——德国画家马库斯o吕佩尔茨生活中应该开放的结局——大卫·霍克尼 苦修者——意大利绘画大师莫兰迪走进西方艺术家工作室 伊夫o克莱因的工作传奇空——法国艺术大师伊夫o克莱因 人间喜剧——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o卡特兰眼中刀——比利时画家米歇尔o波瑞曼斯图伊曼斯法则——比利时画家吕克o图伊曼斯 黑暗的物质角力——英国绘画大师弗兰西斯o培根我的传记是德国的传记——德国艺术大师安塞尔姆o基弗尔 眼镜蛇——丹麦著名艺术家阿斯格o乔恩身体之国——英格兰女艺术家珍妮o萨维尔 个人和历史碰撞在肖像里——南非女艺术家玛琳o杜玛斯超自然的孤独——阿尔贝托o贾科梅蒂 狂暴的印象——英国女画家塞西莉o布朗“它是真的吗?那又怎样”——美国概念艺术家约翰o巴尔代萨里快乐涂鸦——美国艺术家基思o哈林艺术无所不能——苏格兰艺术家查尔斯o埃弗里 重建记忆——法国著名艺术家克里斯蒂安o波尔坦斯基艺术无所不能——苏格兰艺术家查尔斯o埃弗里 绘画是人——英国著名画家卢西恩o弗洛伊德用信念作画——英国绘画大师莱昂o科索夫 我是造物主——奥拉维尔o埃利亚松回忆主义——德国大师格哈德o里希特 反式绘画——德国大师西格玛o波尔克历史蠕动——德国莱比锡画派代表人物尼奥o劳赫 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振荡——彼得o多伊格你们是平庸的!——美国著名艺术家杰夫o昆斯 通灵术——美国绘画大师赛扬o通布利致幻的时代——德国著名画家达尼尔·里希特 难得一见的德国艺术大师约瑟夫o博伊斯手稿推翻“自己”的人——德国著名女艺术家蕾贝卡o霍恩 新鲜空气——美国画家萨姆o弗兰西斯公牛先生——毕加索 你的就是我的——美国艺术家大卫o萨利“美的囯”——美国大师贾斯柏o琼斯 画不好的美国画家——Neil Jenney 奈尔o詹尼暴力艺术——德国画家马克斯o乌里克 这里没有女人——美国画家苏珊o罗森伯格洞穿——美国艺术家罗伯特o戈伯 荒诞组织——美国抽表大师菲利普·古斯顿蜘蛛女人的自白——法国女艺术家路易丝·布儒瓦 原生态艺术——法国画家杜布菲绘画就是行动——美国抽表大师弗朗茨·约瑟夫·克莱恩 以艺术的方式把世界消费掉——乌尔斯o菲舍尔艺术界的新王尔德——德国表现主义大师莱纳o费汀 流浪者之歌——意大利超前卫艺术家山德罗o基亚记忆雕塑——哥伦比亚著名女艺术家多瑞丝o萨尔塞多 景观切口——美国画家亚历克斯o卡茨世无界——加纳艺术家埃o阿纳斯威 脑子里的橡皮擦——美国艺术家克里斯托弗o沃尔感官世界的沉思——安尼施·卡普尔 倒置的是世界——德国表现主义大师巴塞列茨的雕像叛徒A.R.彭克 殉教——比利时女艺术家贝林德·德·布鲁伊克自性书写的绘画密码——德国表现主义大师瓦特o斯图尔勒 二的境界——奥地利艺术家埃文·沃姆历史深处的回忆——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约尔格o伊门多夫 隐喻的黑话——美国著名画家雷蒙德·帕迪伯恩迷镜——意大利贫穷主义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 意大利超前卫艺术家恩佐o库奇的法则绘画里的野蛮人——维尔纳·比特内尔 你就是卡通——美国艺术家乔治·康多千变万化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阿尔伯特·奥伦 英国当代绘画大师——弗兰克·奥尔巴赫基情四射的艺术——吉尔伯特与乔治 绘画的隐秘圣歌,意大利超前卫艺术家——米莫·帕拉迪诺我不是书法家——井上有一 德国的绘画新锐——乔纳森o米斯非常不“荒诞”的Ugo Rondinone 乌戈·罗迪尼 极端的绘画——德·库宁英国三八女汉子,艺术家萨拉.卢卡丝(SarahLucas) 时代的精神——柏林汉堡火车站博物馆有争议的画坛坏孩子——艾里克·费谢尔(Eric Fischl) 西班牙的东方禅修者——塔皮埃斯让·穆克——灵魂雕塑后面的秘密 对真实的挑衅——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一个地道的屌丝,好莱坞大亨——美国当代艺术家朱利安·施纳贝尔, 反不反传统,它都是蓬皮杜,绘画是他的真实生活——比利时艺术家恩索尔 高级艺术家积极拆除概念——意大利艺术家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荒诞的能量体——匈牙利艺术家Balázs Kicsiny并没有限制——比利时著名画家拉乌尔o德o凯泽黑暗料理——意大利绘画鬼才尼古拉o萨莫利不要主义——西班牙艺术家米格尔o巴塞罗问题制造者——德国艺术家马丁·基彭贝尔格现形——美国天才艺术家马修·巴尼“平庸的绘画”?——美国画家约翰·科林(本文art舌头首发,转载务必注明来源,违者必究,欢迎收听“art舌头”,谢谢与您分享国内外艺术前沿资讯!)您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关注我们:1,点击屏幕标题下浅蓝色art舌头即可;2,或者在【添加好友】中搜索【公众账号】中查找arttongue;
微信扫一扫获得更多内容
关于 art舌头
往你的大脑里下载点艺术
art舌头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在保罗?麦卡特尼以令人咋舌的2亿英镑天价结束了和希瑟?米尔斯的婚姻后,让我们一起回顾“披头士”四位成员各自的婚姻生活。也许你看完本篇内容后会感叹:做“披头士”的女人真难,不是离婚就是成了寡妇(有两位例外)。而他(她)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够你看一阵子的。
林戈和芭芭拉(离异后
●1981年结婚
她是唯一一位现任“披头士太太”,其他“披头士太太”要不已经守寡,要不就离婚或去世了。
对芭芭拉来说,她以乐迷的身份和林戈情意绵绵,但不久后就声称对“披头士”不感兴趣了,她开始爱上了电影,她甚至与林戈合拍了《穴居人》。
事隔不久,芭芭拉居然在“披头士”乐队中另寻新欢,成为理查德?斯达克之妻。上世纪80年代,林戈奇迹般地挣脱了毒害,芭芭拉再次转爱林戈并声称要白头偕老。
列侬和辛西娅(离异)
●1962年结婚 1969年离婚
上世纪50年代,列侬在利物浦艺术学院认识了辛西娅,那时他们还都是学生。他们的关系开始于“披头士”时代之前,1962年,辛西娅怀孕了,当时,“披头士”刚推出他们的第一张唱片。
尽管列侬的监护人和姑妈反对他们两个在一起,但他们还是结婚了,“披头士”的经纪人布莱恩还担任了伴郎。
1964年“披头士”到美国巡回演出时,列侬终于答应让辛西娅与他一起公开合影。但长期的分居生活让他感觉不妙,现在看来,辛西娅和儿子朱立安更像是被列侬长期漠视的受害者。一次假期后,回到家的辛西娅在家里看到了大野洋子,他们的婚姻也随之结束。
2005年,辛西娅出版回忆录,讲述了她与列侬之间艰难的婚姻。儿子朱立安现在也是一名音乐人。
列侬和大野洋子(寡妇)
●1969年结婚 1980年列侬被枪杀
大野洋子曾经像今日的希瑟?米尔斯一样受到公众的厌恶。1970年,米尔斯只是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还没资格被斥骂为拆散“披头士”恶人的年龄。而大野洋子显然具备这种资格。
1966年,这个来自日本的前卫艺术家在伦敦展览上认识了列侬,列侬对大野洋子的第一印象就是她作品中透露出的积极的东西。
1969年,列侬和大野洋子结婚,此后大野洋子对列侬工作的过度干涉进而侵犯,令“披头士”其他成员及歌迷们感到非常厌烦。麦卡特尼与大野洋子的关系一直非常恶劣,而列侬的发妻也对大野洋子提出上诉,控告她禁止列侬与儿子朱立安见面。大野洋子给公众的印象一直是自私无情。
从“披头士”解散到列侬遭枪杀身亡,列侬和大野洋子在一起住了18个月,其间列侬还和他的私人助理梅?庞有过一段特殊关系。1975年,列侬与大野洋子的儿子肖恩出生,现在肖恩也是一名音乐人。
麦卡特尼和希瑟(离异)
●2002年结婚 2008年离婚
希瑟?米尔斯比任何一位“披头士太太”所遭受的骂名都要多。她与小报的恶劣关系开始于1993年:《世界新闻报》披露了她之前截肢那次事故的详细内容。
在1999年遇到麦卡特尼之前,她是很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嘉宾。他们认识3年后结婚,据说希瑟与麦卡特尼以及他和前妻琳达所生的4个孩子之间的关系非常恶劣。而她过去一些令人讨厌的问题也开始渐渐浮出水面。2006年,麦卡特尼夫妇宣布分居,对希瑟批评的声音也越加强烈。去年,《世界新闻报》还变本加厉地公布了希瑟昔日的色情照片,并说她以前曾是一名高级妓女。
媒体与希瑟的关系越发恶劣,关于她的负面新闻不断地出现于各大媒体。她与麦卡特尼的离婚官司闹得沸沸扬扬,但她最终得到了两亿多英镑的天价离婚赔偿费。
林戈和莫林(离异)
●1965年结婚 1975年离婚
莫林?科克斯对“披头士”有自己独特的感情。在她遇到林戈之前,她是保罗?麦卡特尼的女朋友,而她与乔治?哈里森之间的婚外情则毁了双方的婚姻。
上世纪60年代,她就曾在卡文夜总会听“披头士”乐队的趣闻,那时她就已经是这个乐队最初的歌迷之一。但她没想到这个乐队居然能上升为耀眼的世界明星。当她投入林戈的怀抱后,她不得不面对来自其他歌迷的强烈反对。1963年情人节时,她的脸还曾被一名“披头士”歌迷抓花。直到她加入“披头士”歌迷会并亲手一一回复歌迷的来信后,她与“披头士”歌迷们的关系才开始改善。
1965年,刚满18岁的莫林嫁给了林戈。1968年,第一名“披头士”之子查克诞生了。同年,林戈和莫林的偶像辛纳屈一起为莫林作了《TheLadyisaTramp》一歌。但是,在“披头士”解散后,这段闪亮的婚姻也随之崩溃:林戈从帕蒂?哈里森那儿得知了妻子和哈里森的婚外情后,他向莫林提出了离婚。
1975年,这对夫妻终于离婚。根据辛西娅的回忆录记载,莫林当时几乎完全崩溃了。她骑着摩托车撞向一堵墙,几乎丧命。1994年,莫林死于白血病,临终前,林戈陪在她身边。
哈里森和帕蒂(离异)
●1966年结婚 1974年离婚
与其他“披头士太太”不同的是,帕蒂引起公众不满并非因为她嫁给了“披头士”成员,而是因为她与“披头士”成员离婚。1974年,她为了乔治?哈里森的好友埃里克?克莱普顿而离开了哈里森。
那段时间里,换妻是不少摇滚巨星们喜欢玩的游戏,哈里森夫妇也热衷此道。帕蒂与若干名摇滚巨星均发生过关系。
帕蒂与哈里森相识于1964年,当时,她在“披头士”电影《一夜狂欢》中扮演一名女学生。1966年,他们结婚。其后,帕蒂将“披头士”乐队介绍给玛哈士大师,这让乐队成员开始潜心研究印度神秘主义。
作为哈里森和埃里克?克莱普顿这两位音乐史上传奇人物的前妻,帕蒂这位上世纪60年代的美丽模特曾促成过数首经典情歌的诞生,比如克莱普顿的《莱拉》(Layla)、《美妙的今夜》(WonderfulTonight)和哈里森的《某物》(Something)。
哈里森和奥利维亚(寡妇)
●1978年结婚 2001年哈里森去世
奥利维亚?阿莉亚斯1978年嫁给乔治?哈里森,那场小型婚礼只有她的父母参加了。奥利维亚和哈里森认识时,她是A&M音乐公司的一名秘书。
她对前卫文化兴趣不大。上世纪90年代,她与麦卡特尼、大野洋子、芭芭拉一起加入罗马尼亚天使行动组织,为落难的罗马尼亚儿童募捐,这一慈善组织还曾出过一张专辑。
哈里森夫妇29岁的儿子达尼也是一名专业音乐人。2001年哈里森去世后,奥利维亚与儿子一起为哈里森组织了一场纪念演唱会,同时借此演唱会为哈里森的慈善组织筹集资金。奥利维亚还通过这次演唱会获得了一次格莱美奖。
麦卡特尼和琳达(去世)
●1969年结婚 1998年琳达去世
尽管与女友珍?爱什有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但麦卡特尼还是成为“披头士”成员中最后一个走进婚姻殿堂的。1969年,他与另一个女人琳达?伊斯特曼结婚,无数“披头士”歌迷的心都碎了。
琳达是翅膀合唱团的成员之一,但一直被认为声音条件和弹奏技术不太好。琳达的另一杰出才能是摄影,她是一名出色的专业摄影师。她的这一才能经常被忽略了,而她激进的素食主义宣言也如同大野洋子激进的反战姿态一样,受到不少抨击。
后来数年中,公众对于琳达的同情渐渐增加。1998年,她因乳腺癌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喜爱之情不断增加。特别是与麦卡特尼臭名昭著的第二任妻子希瑟对比,琳达简直成了个圣人。
(本版文字 黄子虹)
(编辑:子琦)
  相关链接:
金羊博客近日精华:
本栏目最近更新:
论 坛 精 华
声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
 热点信息
 时 尚 ? 美 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披头士乐队演唱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