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村村民资格,双峰县,荷叶镇,新耀村,槐树组,村民叫左阳春

中国最美手工私游地
中国最美手工私游地
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旅行是为了彻底的放松,在随遇而安里肆意慵懒;有人说旅行是为了充电,孤身上路,在旅程中汲取养分;有人说旅行是为了追寻自由,在漫无目的随性而行中,享受无拘无束的洒脱;有人说旅行是为了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在异乡未曾见的风景里,满足好奇心与求知欲……但对有些人来说,旅行最大的意义,却是在异域他乡发现手工艺术之美。不是“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回家忘掉”的浑噩行走,也不是跟着导游在泛滥高价的工艺纪念品商店里浪费光阴。而是来一次真正的手工之旅,带着与众不同的追求,在旅行中放慢呼吸,澄净心灵,收获感动与惊叹,让文化和艺术的气质熏染身体与精神。这应当是一场修行,事关个人心灵审美的成长与成熟。踏上陌生的土地,在每一种技艺,每一件手工艺品之中感受匠人的体温与心神,专注与情感。其中所包含的思想与文化,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优雅,足以洗涤我们被尘世侵蚀已久的浮躁灵魂。所以,对于喜欢手工的人而言,最美的旅行应当是自行其道的私游——在某个小镇,某处山村,某座古寨,某条老街里自在悠游,寻访最精湛或是最古老的手工技艺,在美景中感受悠远的工艺文化,这才是“私游”最大的乐趣。私游地:云南大理市鹤庆县新华村关键词: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手工银饰、民俗文化推荐人:冯聿·媒体从业者银都水乡别样情从丽江机场到新华村的距离,甚至比到丽江还近。在一个狭长的坝子北端一座满是石头的西山脚下,村庄和泉水一样在这里顺其自然地冒了出来,存在千年。这里被称为“银都”,并不是这里盛产白银,而是这个村庄一直是手艺最为精湛的匠人们的出发地。在旧时,这些手艺人有一个别称:小炉匠。为村庄带来辉煌的,正是这些小炉匠。上了年纪的村里人,都能对你说出一段跟着父辈挑着担子奔走四方的艰难创业史。渐渐地,新华村的小炉匠们靠着精细的手上功夫,赚来了财富也赚来了名声。在拉萨旅游刚兴起的时代,大昭寺周边八角街旁的银饰店,十之八九都是新华村的匠人们开的。而后,在拉萨发了财的新华人开始回归,把“银都”的名头一锤锤镶到了新华村。我们随意穿行于村庄。村民的家就是一个个白银饰品的加工作坊,每户都有自己的绝活,热情的白族人会用有浓重口音的汉语欢迎你到家中参观,不管买不买,他们都乐于充当讲解员。当然,如果你时间充裕,可以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寸发标家的院子里坐下来,看着工匠如何把一块白银熔化成液体,再从液体浇铸成发簪、长命锁、戒指、耳环……寸发标最著名的作品是《九龙壶》,这是一种花纹繁复的酒具,壶身雕刻精美的九龙图案。装满酒后,倒出的酒可以装满配套的九个杯子,一滴不多,一滴不少。寸发标家不远处,是村子的中心小广场。广场南侧有一个古老戏台,戏台上明显留着文革时代的标语,让人感觉时光停滞。戏台上的人,咿咿呀呀唱着我听不懂的本土戏剧。他们每天都要排练,不管台下有没有观众,每天午饭后都会准时开演。奔波了一生,看过了太多悲欢离合的小炉匠们,如今在等待终老时决定自己当演员,演一出属于别人的戏。沿着小巷向北走,一处主人已经外迁的古老院子里,还有个传统造纸工艺传承坊。传承人来自鹤庆南边,那里曾是茶马古道重镇,村里人都会造纸,造出的纸随着马帮远销四方。这种纸,在工业造纸兴起的今天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云南普洱茶只有用它包装,才能确保透气,达到自然发酵的效果。院里还有另一位工艺美术大师坐镇,用泥土捏制出一种如今逐渐被人们遗忘的物品——瓦猫。在旧时,凡建房造屋,都会在屋顶安装这样一只造型夸张的瓦猫,一来辟邪,二来祈福,三来美化房屋。虽然村口如今建起了一个兼具展览与销售功能的工艺品博物馆,但只有在村民家中,你才能领略到这些手艺的神奇。院外,每户门前的潺潺清泉,让人觉得这里更像束河古镇。不同的是,束河的溪流边是一排排酒吧,新华村的溪流旁是没有太多商业气息的农家。沿溪而上,是一个漂亮的湖泊。孩子们光着屁股,扑腾出水花享受着快乐的夏天。湖水从满是石头的大山脚下冒出,形成大大小小的“龙潭”。泉水清冽,水草随波舞动,让人有种脱了鞋把脚丫泡进水里的冲动。有的泉眼甚至从农家小院的院子里冒出来,顺着沟渠流出家外,汇进小溪,滋养了村庄周围2000多亩的湖泊、湿地。院中有泉眼的农家干脆开起农家乐,养活鱼在泉水中。如果想吃,现捞起来,不多久就有一锅酸香扑鼻的酸辣鱼上桌。“你们再晚些来,就可以看得到迁徙过冬的水鸟了。”村里人说。我们没能等到候鸟戏水的美景。但夏末的高原盆地风光,同样美不胜收。沿着石阶而上,我们在后山找到一个可以极目远眺的地方。斑驳的阳光从云层投射下来,在绿色大地印出或浓或淡的图案。微风拂过,连成片的庄稼摇曳舞动,泛起或黄或绿的波涛。山脚下的村庄里,若隐若现的是叮当作响的锤子敲击声。(图/周健)私游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山村关键词:传统农耕,徽派村庄,云门塔推荐人:左靖·知名策展人何事栖碧山碧山村古称黄陂,亦称三都。徽州村落大多背山依水,靠山多名来龙。碧山村,坐落于黟县盆地,如电影镜头般推近它时,来龙山逶迤迢迢,有种云低天高的清明,村前水田错落有致,近前一座白塔矗立。村民在小商店门口闲聊,小土狗在脚旁凳边嬉戏,旁边一条小路伸入村中。间或有摩托车载着人,从田地或县城回来,突地开进去,卷过一阵风,摩擦出一串笑语。查良生偶尔赶着他5岁的水牛从这里经过。拖拉机进了田,但村里有两个人,却一直都在养牛犁田,他们为村中雇主犁地,按亩收钱,今年订来年合约,从年轻到年老,延续着碧山千百年的传统农耕生活。我去的时候乃春夏之交,徽州正农忙,每日都能见到农耕图。太阳挂在水田上,黑色湿泥翻在水里,一人一牛一犁。犁田人口中吆喝,举鞭赶牛,手下旧犁哗哗前进。白色的云门塔立在远处,如一抹淡墨勾勒,飘飘欲仙。正如翁卷诗云:“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农人查良生犁完田,就近洗净铁犁与水牛,赶着牛,一路穿篱过巷地回家,牛蹄哒哒地踩在狭窄的巷子里。碧山村的巷子,如它的历史一样幽深。隋开皇十二年(592年),改新安郡为歙州,曾设州治于此。街巷两边,多是清朝的徽派老房,青砖黛瓦,马头墙层层渐远。有清贫的小门小户,也有八字门楼的大家。查良生的房子便是前者,三间房,一个院子,院子里堆着犁地工具,犁、耙、耖。这些农具的木制部分,都是来龙山的木材,查良生从后门上山,砍树回来削刨。有把犁用了二三十年,犁臂磨得发着滑腻腻的光。除去农具,家里的许多木制工具,都出自他手,小巧质朴得可爱,如蜷缩在他脚边的小土狗。村子里不止犁田,竹编与剃头,也都存着以前的样貌。剃头店藏在巷子里,一切都很古老,哑巴程师傅,已剃头三十六年,这爿店铺最兴盛的时光,是外祖父、舅舅与他共同经营之时,三张理发皮椅,现仅存一张,在暖黄的灯光下迎来送往。进去坐在破旧的皮椅上,等着,几个小时是常事,客人如在自己家般自在,左聊右话,哈哈大笑。可等的人再多,程师傅从来不急,剃头、刮脸、挑眼、取耳、剪鼻毛等工序,一项都不少,似乎屋外天光于他无碍。门边的石水渠流着山泉,间或有老人与妇女,在渠边洗衣话家常,手里拿着磨旧的洗衣棒槌,牵牛的农人走过,几句徽州语问候,走远了转过巷口去,牛粪却留在小道上,仿佛时光未曾改变。许久以来,碧山村就这样,一直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种田、养蚕、采茶、种麻、手工艺仍然是他们传统的生产方式,祭祀、赶集、唱民谣、演社戏依然是他们传统的生活习俗。同这日子一样古老的,是南麓的云门塔,西边的碧山祠堂与培筠园遗址,后两者更为久远。春天,油菜花铺满大地,云门塔在一片鲜艳的金黄色中,隐隐地闪着白光。塔底缝隙长着小草与青苔,向上仰望,飞檐翘角,铁马叮当。塔身内部台阶半米来宽,旋转而上,愈来愈陡仄,顶层豁然敞亮,抚窗远望,山叠水绕,田野与村居错落,一片宁和。有天傍晚,赶上暴风雨,碧山村头的十字路口,黑云四面压来,在头顶滚滚欲坠,远山近村,高塔低树,都卷在狂风里。回首村庄,却如黑暗中的一个安静的梦景,静静等待着暴雨的砸落。(文/王玲玲)在碧山村,艺术与传统相伴。3年前,诗人郑小光和寒玉夫妇在这里开了间“猪栏酒吧”;2011年,欧宁、左靖策展了第一届“碧山丰年祭”,包括丰年祭仪式、手工艺市集、早期农村电影与当代农村纪录片放映、徽州戏曲汇演等十个部分。2012年活动于11月2日开幕。私游地:云南省腾冲县界头镇新庄村关键词:腾越古纸、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推荐人:黄飞松·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宣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高黎贡的抄纸歌腾冲位于高黎贡山的西边,山下的界头镇手工造纸原料一般为构皮,有时候也用产于高黎贡山的滇结香。界头镇由产纸而闻名,也吸引了一些人对此感兴趣。这群感兴趣的人中,就包括了几位北京人,他们到腾冲投资兴建了一个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我慕名来到腾冲,参观了这个博物馆和当地的造纸。龙占先是界头镇新庄村龙上寨手工造纸人,一生都从事造纸业。博物馆建成后,被“封”为馆长。一眼望去,他好像只有50多岁,与他聊天时,才知道他的实际年龄要大得多。“界头乡新庄村龙上社、吉家社的白棉纸制作是从龙家先祖龙时开开始的。据当地人口传,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征南时期。在明初,政府征伐腾冲后,留用军队驻守高黎贡山隘口,有龙、黄、李等近十个姓氏在此繁衍,龙氏祖籍是湖南,沿用流传在湖南一带的造纸术作为谋生发家的手段,一直传承至今……”在与龙馆长近距离交往中,他带着我参观了他们的生产场地及造纸机械。这些机械都是龙馆长自行研究并加工的,我不由得敬佩起这位当地造纸的土专家来。谈到兴浓处,他还带我看了他总结并创作出来的《四季抄纸歌》。朴素的语言道出了当地造纸人的心声,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私游地:贵州省丹寨县石桥村关键词:苗族、嘎闹娜、手工造纸推荐人:粟周榕·凯里市文化局职员石桥花草香弯弯的南皋河从村寨边淌过,清澈见底,一座巨大的天然石桥横跨之上,这定是石桥村了。村子因为这座天然石桥而得名,但石桥村则因手工造纸而闻名。车子行进在石桥村的山路上,夹杂着稻香的清风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山路九拐十八弯,远远望见一个巨大的坍塌山洞,这是“大岩角”,天然造纸作坊便坐落于此。千年石壁宽约百米,高约80米,石壁前倾,能遮风雨,壁内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是造纸最好的水利资源。这里供奉着蔡伦的牌位,石桥人说他们都是蔡伦的后代,因而每年春节都要在这里举行一次纪念蔡伦的祭祖仪式。几位苗族姑娘正在纸浆池旁弓着身子抄纸,一兜、一摇、一摆、一斜、一晃、一提,泉水顺着细密的竹帘哗哗落下,再点上山上采摘的野花,充满自然气息的花草纸便成了。千百年来,石桥人固守着这样的手艺,原始而朴素,让久居都市的人心生感动。私游地: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关键词:大兴安岭、驯鹿、部落推荐人:包国庆·内蒙古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大山人家去根河是因为那里有敖鲁古雅,去敖鲁古雅是因为那有鄂温克、有驯鹿、有萨满、有最后一位女酋长玛利亚·索……自从2003年鄂温克人从山上搬到山下,住上了统一格局的木制别墅,但我还是宁愿住在密林里驯鹿站附近的“撮罗子”里,这里是鄂温克人在山里放牧驯鹿的地方,也是他们在大山里的家。“撮罗子”是一种圆锥型的临时住屋,高约5米,由二三十根碗口粗的松木搭建而成,外面覆盖桦树皮和帆布。现在是夏天,他们喜欢住在“撮罗子”里,因为夜晚能从顶部看到星星和月亮,与自然同栖共眠。驯鹿站的林子不太茂密,女主人正在给觅食回来的驯鹿喂盐巴,她甚至为每只鹿都起了名字,如自己孩子一般看待。驯鹿靠森林里的苔藓为生,每天跑出去觅食,回来吃盐巴。这是鄂温克人向驯鹿施的魔法,让它们记得回家。就像鄂温克人身体里流动的血液,尽管从游牧转为定居,但不管生活在哪里,这个古老的使鹿部落依然放不下对大山的眷恋。离开的那天,夕阳正红,驯鹿站的大山在后视镜中渐行渐远,“撮罗子”旁的一簇小花、可爱宁静的驯鹿、盛情好客的主人都在我心里安了家,只是山下的生活,他们真的习惯吗?(文/美弥子)私游地: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前美村关键词:潮汕、古村落、手写灯笼推荐人:许鉴·设计师前美灯笼村前美村,汕头市著名侨乡,广东最美的30个古村落之一。它的美不同于中原的正统、恢弘,不同于江南的雅致、柔软。它有传统到不可思议的一面,也浸淫在海风中很多年。外出闯荡天下的潮汕人,回到故里,修风水、建祠堂、盖大屋,企盼家族人丁兴旺,于是灯笼成了这里的一个符号。尽管各种电灯早就无孔不入,这里的人们依然要在除夕夜挂灯笼,各家各户、祠堂庙宇,概莫能外。在这里,“灯”和“丁”谐音,“点灯”有“添丁”之意。家里生了男孩,必然要在祠堂上一盏灯。千百年来,前美村的灯笼都由最好的竹篾编织而成,外面糊纸,圆圆满满的灯笼上用红色、绿色的颜料写上各家姓氏以及“财丁兴旺”等字样,千百年不变,似流传在世代村民心中最具地域认同感的暗语。老辈人依然在编着灯笼,年轻人依然在外打拼。过年的时候,添丁的时候,灯笼虽无言,却具有绝对的权威,它可以毫不费力地把几代人聚拢在一起,用一些具象的仪式、狂欢,完成传统的重申、文化的传递。每个潮汕人心中都有一盏灯笼,跟记忆有关,跟血脉有关。(图/陈宇琪)私游地:西藏尼木县吞巴乡吞达村关键词:手工藏香推荐人:苏占斌·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驻尼木县吞达村工作队藏香熏醉吞达村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走过吞曲河上的小桥就是一片开阔的坡地,这里溪流成网、绿树成荫,村舍散落林间一派田园风光,与周围的粗犷雄浑形成鲜明对比。吞曲河蜿蜒穿过村落,不知名的野花开满河畔,古老的水车在溪水上转动,打出“咚咚咚”的节奏,淡淡的柏木香扑鼻而来——这一切像一幅醒目的标识画,告诉你:这里是尼木,这里是吞达。吞达村有着1300年历史,不仅是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里,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磨藏香的发祥地。制作藏香既是村子的传统技艺,更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水磨边,藏族老人和孩子们嬉笑打趣;村户的制香作坊里,随处可见木泥砖、药材、工具,人们忙碌着把经过水磨磨成的藏香末加入香料,然后制成一根根藏香,一道道繁琐的工序在他们手中那么娴熟、流畅,熟练的制作者每天可以做200把左右。制造水磨藏香的工艺繁琐,延续千年,迄今仍被吞达村传承。第一道工序是将柏树段去皮打孔,再劈成两半。在水车的带动下,这些木块昼夜不停地在铺着石板的槽中拍打摩擦,慢慢被磨成木泥;然后将已经磨好的柏树泥制成柏木砖块保存,这些柏木砖需得晒上一个月才能使用。第二道工序是将柏木泥和各种香料一起搓揉;然后放入牛角再挤成型。最后一道程序是晾晒,要在阳光充足但温度不高的地方摆放。吞达村还完整保留藏香水磨上百座,沿河流自然曲线分布,构成一道亮丽景观。那些错落有致的水磨虽然原始,却是制作藏香的第一个功臣。如今吞巴乡有200多户人家在从事藏香制作,但几乎每一户的配方都有差异,都是承袭了祖上的秘方。这些带着传奇的香味,悄无声息地氤氲在藏人的生活里,消耗、繁衍……私游地:四川省绵竹市孝德镇射箭台村关键词:绵竹年画、新农村、陈兴才推荐人:沂宝·建筑设计师年画新韵绵竹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分南北两派。南派位于孝德镇射箭台村,北派位于遵道镇棚花村。绵竹朋友通常推荐到孝德镇的年画村游玩,因为打造得较完善。每一次来到年画村,都会让人心旷神怡。村道两边是绿树、青竹、碧水,而白墙、灰瓦、翘檐构成了错落有致的川西特色民居。家家户户采取年画上墙的方式,以年画广场为中心,将整个年画村划分为仕女图区、三国人物区、二十四孝图区、抗震救灾等六大主题区,1500余幅绵竹年画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农家院墙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时候,年画村建立了传习所,设有年画展示销售中心、年画培训教室、老艺人工作室、实习基地等。在这里,还可以拜访九旬高龄的绵竹年画传承人陈兴才。他是南派年画掌门人,一家三代传承绵竹年画。虽然年事已高,他却闲不下来,依然制作着心爱的年画。据陈兴才的孙子陈强介绍,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绵竹大量制画工具、资料、雕版及年画商品损毁。但坚强的年画艺人没有倒下,震后不到一个月就重操画笔。如今,从事年画产业的人员从不足5人增至200余人,产量从年产三四千幅增至3万多幅。年画已成为绵竹的一张名片,年画村的自然与民俗之美就是最好的证明!(图/杨军)私游地: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上桥头村关键词:木碗村、土漆饰艺、古村落、推荐人:沈白·杂志编辑木碗岁月长这是一个漂亮的小山村,清亮的岗曲河从村旁流过,村子以白色、淡黄为主调,庄重典雅、明快爽目、相互承接的栋栋藏式碉房掩映在绿树丛中,给人一种古朴的美感。屋顶上飘动的五色布条如同一面面彩旗,为凝重的碉房增加了灵动的生气。走进村头,路旁一家小卖部里漂亮的木碗就吸引了我们,但店里没人,我们一招呼,一个身上带着木屑的小伙应声从隔壁房里出来,原来这是一家集木碗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小作坊。再往村里走,听着机器的沙沙声,我们又见到几户正在做木碗粗加工的人家,“木碗村”真是名副其实。在上桥头村,精致的木碗工艺最核心的一环就是使用土漆装饰。村民告诉我们,在古代,用土漆涂制的工艺品就是上贡皇家的珍贵贡物。我们有幸见到两只40多年前制作并留存下来的土漆酒杯。眨眼40年光阴不在,这两只玛瑙红色的土漆酒杯却仿佛刚刚脱手制成。丰润的色泽,饱满的漆面、细腻精致的涂色,除了杯口杯底一点淡淡的沉垢,几乎无法想象这两只杯子居然已经是年过40的“杯子老人”了。(图/ 付兴华)私游地:云南省大理市云龙县诺邓村关键词:茶马古道、手工制盐、手工家庭博物馆推荐人:阿飞飞·策划人熬一碗迷人的盐“诺邓”是白语的译音,意即“有老虎的山坡”。整个诺邓村环山而建,登上村子对面的山丘,可以将整个村寨一览无余。一条长长的石梯路嵌于寨子中央,半山处有一株据说超过300年树龄的大树,而山顶那条细细的,通向更遥远地方的山路,就是曾经的茶马古道。一个人走进寨子里,阳光洒在土墙与石梯上,大门处就有一口盐井,村民们常常在这里用最传统的工艺熬制着井盐。据说用诺邓的盐泡茶喝能治扁桃发炎和脖子痛,而用盐水洗眼睛更能提神明目,难怪这里的老人个个都神采奕奕。行至半山处,有一家名为“黄遐昌家庭生态博物馆”的农家,由黄永寿老人照看着。在他的讲解下眼前这座诺邓古村立刻丰满起来:盐是诺邓的生命,这里因盐而建,因盐而兴,又因盐而衰。黄永寿的祖上明代由朝廷从福建派到云龙县来做五井盐课提举司,在当时诺邓每年上缴朝廷的盐税就达到38000两白银,相当于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百二十分之一,足见当时诺邓的经济发达程度。明朝中后期,诺邓成为滇西最为繁盛的城镇。“万驮盐巴千石米,百货流通十土奇,行商坐贾交流密,芒铃时鸣驿道里”描述的便是那时的场景。黄家来到诺邓已经540多年,从最早的黄勐通算起,到现在已经23代。黄永寿是19代,这个博物馆所收藏的手工艺品出自他的爷爷黄遐昌。黄家是白族民间工艺世家,黄遐昌擅长泥雕和纸扎,在博物馆里可以看到他用来做泥塑和纸扎的模具,以及他绘制的60多幅图画手稿和部分泥模,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还收藏了几十张双面木刻雕版,甚至连当时小学使用的课本都是老人用毛笔手抄的。500多年来,黄氏家族共出秀才百余人、贡生26人、举人4人、进士2人,有“复甲留芳”之美誉。于是自然地,家里便累积下来很多宝贝,现存有250多件艺术珍品。走出黄永寿老人的家,似乎能品出一些诺邓的味道了。沿着山路一直走到寨子顶上,能看到文庙、武庙、孔庙等,在这里能充分体会到道教、佛教和当地宗教的充分结合。从元代开始,各地陆续有移民迁来这里,或因经商或因仕宦,在同当地居民融合后,不仅形成了诺邓村现今的民居建筑,还让诺邓这个白族村落对不同文化充满着强大的包容性。诺邓至今还保留着白族的语言和风俗,而正是这些历史的积淀,让诺邓充满着迷人的气息。正如黄永寿老人所说:“如果把通往诺邓的公路和电线杆去掉,那这里的风貌和明清时代没什么区别。”寺庙、牌坊、会馆、祠堂、府第、巷道、墓葬,在这个小小村落里全都齐备。民居虽然已经老旧,却是化石级的历史见证。诺邓是一个值得留恋的地方,若有时间一定得呆上几天,和村民好好地聊聊天,然后亲手熬点盐巴出来。私游地:河北省井陉县于家村关键词:石头村落、石头文化推荐人:李君放·摄影家用石头写就村落史诗于家石头村我去过N次了,但闲暇时我还是会去!独自前往,或三五好友,我都乐意!于家石头村是一个可以把心寄存在那里的地方,远离都市的喧嚣,和淳朴的乡亲们聊聊天,那是多么的惬意和放松!到了饭点,在任何一个乡亲家,你都能吃到可口的农家饭如腌肉手擀面、窝窝头、菜饼子、锅贴饼子,还有当地特色小吃闲食……我每次到于家石头村都会到八十多高龄的霍大妈家吃一顿饭!于家村,是一部用石头抒写的村落史诗,也是一部石头抒写的家族史诗。它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城微水镇西南约15公里处,建于明朝成化年间。500多年来,于家人以勤劳的双手开山凿石,就地取材,利用丰富的石头资源,修成梯田、盖成房屋、雕成石器……营造了一个罕见的石头王国。全村一片石头天地,到处都是石头文化。沿白色石阶登上石楼,放眼四望,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白花花的石房石屋,门与门相对,户与户相连。这里房屋建筑规范明确,东西为街,南北为巷,不通为胡同。全村共六街七巷十八胡同,总长3700多米,街巷串连的石头房屋4000多间。石头瓦房,石头平房,石头窑洞,组成了一个个石头四合院。村内还建有一个50多间房屋的石头博物馆,馆内藏有古石器、古农具、古服饰等展品数百件。村子东口有着420年历史的清凉阁是最具标志性的建筑,这是一个奇特的三层楼阁,明柱回廊、九脊飞檐、气势恢宏。下面两层是全石建筑,石墙石壁、石门石窗、石榻石龛……巨石累累,鳞次栉比,长者数米,重者万斤,乃至一块石头一根柱,一块石头一匹梁,一块石头一堵墙。工艺粗犷奔放,跌宕起伏,鬼斧神工,可谓建筑史上之奇迹、深山古村之明珠。私游地:广西省靖西县旧州绣球街关键词:老街、石板路、绣球推荐人:朱德华·电视台记者绣球满街靖西旧州是一个很小的乡村,两条垂直的街,几百户人家。但就是这个小小的村落,却是全国闻名的绣球一条街,一脚踏上旧州的石板路,便强烈地感受到这条依河而建的街道特有的民族风情:石板地面,大青砖墙,红褐色的厚木门,一座座古门前坐着缝制绣球的女子,面前尽是鲜艳的布条、绸带和丝线。一旁自制的木架上,红丝带系着一个个红、黄、蓝、绿相间的绣球,或大或小,五颜六色,斑驳古旧的老街因这些制作绣球的女人而有了“生”的气息。绣球又称“堆绣绣球”,在靖西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壮家少女有了心上人,便会一针一线绣个精致的绣球作为定情物。一般绣球是采用单线刺绣的方式在花瓣上绣出各色图案,而采用复线刺绣方法的图形更为精美,所勾勒之物栩栩如生,极富立体感,数绣球中的极品。如今,不止女性,这里男女老少,祖孙三代都做绣球,就像旧州风景般钟灵毓秀,让人难以释手。私游地:河南省伊川县烟云涧村关键词:青铜器、高仿、旅游推荐人:刘刚站·烟云涧青铜器协会会长烟云深处访青铜已近午时,但烟云涧村依然被云雾笼罩,正如它的名字一般仙气十足,充满神秘。这个位于河南伊川县小山沟里的村庄只有一条街道,稍不留神便从这头走到了那头,或许正值午休时刻,这里出奇地安静,只有穿过全村的那条小河发出汩汩的水流声。它的低调似乎与另一个称号并不相当——中国第一仿古青铜器村,或许唯一能证明它价值的,便是一年过亿元的仿古青铜器产值。一排“门脸儿”似的村落挤在薄雾流云的山沟里,砖砌的平房全是家庭作坊,村里只有3000多人,却有2000多人从事青铜器仿古制作。在烟云涧,没有“造假”一词,一律称“做旧”、“修旧”。村里的能工巧匠仿制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和人物造型的工艺品,从小到1公斤的四羊方尊,大到超过1000公斤的人面鼎,仿制起来得心应手,磨损、锈迹、破洞都仿得惟妙惟肖,而器物上那些铜锈斑斑透着历史沧桑的青铜器做得越旧越值钱,价格从100元到几万元不等,常有“看客”买走再转手,一般赚个三四倍。在村里闲逛,时不时见着一群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从土路两旁一座座大型青铜雕像堆串出,又隐匿在烟雾里。远处,盘山路上的汽车缓慢前行,恍忽间发现自己所处之地,似乎就是那扇穿越时光的大门。(文/蒲粒 图/张晓理)私游地:浙江省兰溪市诸葛八卦村关键词:诸葛亮后裔、八阵图、孔明锁推荐人:小槿·学生迷失在八卦村诸葛八卦村,位于浙江中西部的兰溪市境内,这片低矮丘陵间的村落,就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几千村民都拥有着同样的姓氏:诸葛。诸葛村最神秘之处,当数被称为“中国一绝”的村落之九宫八卦布局。诸葛亮后裔诸葛大狮“堪天道,舆地理”是位出色的堪舆学家。他仿照先祖八阵图建村,潜心策划,开始了这个中国古建筑史上奇迹的创作。于是村中的巷陌、房舍、丘塘间隐含着独特的内八卦。更为巧妙却又自然天成的是,村外四周有似连非连的小山八座,于八个方位又形成了外八卦。因此,这里被后人称为:诸葛八卦村。村里有口水塘叫做钟池,是诸葛村内八卦的中心。女人们在塘里浣纱洗衣,岸边则可晾晒,老老少少更乐于在此道闲聊趣。半陆半塘间便是一幅太极阴阳鱼形图。以钟池为中心向外辐射出八条巷道,村中的民居围此而居,自然归入了八卦的坎、艮、震、巽、离、坤、兑、乾八个部位。漫步于村中青石铺就的古巷时,便能感受到似连非连、半通不通、曲折玄妙的乐趣。游客行入这虚实难料间,常常不得其道而入,不知何径而出。在这个神奇的古村,还留有一件凝结古人智慧的玩具——孔明锁,令人玩味无穷。私游地:江西省景德镇市三宝国际陶艺村关键词:陶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驿站推荐人:彭禹旺·景德镇文联刊物主编最土的陶村最妙的生活从景德镇出发往东南郊走十公里,行至绿树掩映、溪流蜿蜒的山脚,看到一壁奇形怪状的陶艺墙,三宝村就到了。这壁墙的材质是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垃圾”——断臂的观音、有裂纹的领袖像、没有头的菩萨,甚至一块渣饼、一只碗底、一只变形的龙缸。经过整理的传统物件变成了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作品,颇有三宝村的代言意味。走进老式农宅的陶瓷作坊院落,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院子里穿过,墙面是原始的干打垒,柱子、板壁、桌子、木凳上都看不到一点油漆的痕迹;横梁上到处可见民间竹制菜架,上面搁着造型各异的碗盘;板壁上,随意地挂着几件蓑衣、斗笠、一两盏未擦净油迹的马灯。还有混杂着石块的黄泥地、用废弃门板改造成的笨拙饭桌、沧桑的陶缸和陶缸里面随时会粘上衣服的芦花……就是这个偏远而“土”气的地方却出人意料地国际化。每天,身怀绝技的民间工匠在这里用最原始的方法制陶,来自世界各地的陶艺爱好者、陶艺家进进出出,隶属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世界陶艺家协会也在此设立了创作基地。据说,当年这里只有依山傍水四户人家,陶艺家李见深买下这片农舍,保留了景德镇农村最常见的制陶村落格局,了原生态的三宝村生活。这里有当地最好的瓷土、传统的制瓷工具、烧木柴的窑,还有教你手艺的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似乎浓缩了景德镇所有还能感受到的历史。私游地:山东省宁津县东楮岛村关键词:海草屋、古磨古屋、海景、风车推荐人:王健·摄影师沧桑海草房一百年的古树,二百年的石磨,三百年的海草房,白色的大风车,10公里海岸线……这里就是东楮岛。这个位于宁津街道办事处最东端,三面环海的小渔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村子静悄悄的,走在斑驳的青石小巷,仿佛行走在岁月的长廊里,一排排海草房沉默地矗立着,宛如饱经沧桑的老人,淡然地看着来来往往的日子和旅人。村里绝大部分房子都是海草房,每一栋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比如村里最古老的学校,百年前就是一个私塾,上青砖下石墙,房顶铺着厚厚的海草,窗框上的青砖造型别致,悠悠古韵勾连着远去的记忆。海草房是东楮岛村村民祖辈居住的特色民居,用大块石头砌成粗犷的墙,石头随方就圆,墙面纹样规则中还显灵活,寓朴于美。三角形大山墙,方形院落,房顶外覆一层厚厚的海草。苫海草是盖海草房的关键步骤,海草要一层压一层,一层海草加一层麦秸。屋顶大都用一排瓦或水泥压脊,用于抵御大风。苫房是一门手艺,房子的好坏,取决于苫房技艺。这是个功夫活,四间房要三四人花八九天时间。海草房顶苫草有的厚达一米以上,脊部两端高于中央,并向山面做切角处理,房脊形成明显的曲线,屋脊浑厚圆润。海草房坚固耐用,所用材料为海苔草,属野生藻类,生长在5~10米海域,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海草房不仅冬暖夏凉,而且经久耐用,往往百年不坏不漏。成熟的海草被海浪卷上海滩后,人们将其拉上岸晒干苫盖房屋。东楮岛村周围海域生长着大量的海苔草,以量大质优而闻名,周边村庄海草房大都是从东楮岛购来的。私游地:陕西省铜川市陈炉镇关键词:陶瓷、民窑青瓷、耀州窑推荐人:谢炎午·自由撰稿人千年不熄陈炉窑陈炉镇,位于关中平原北侧与黄土高原南端的交界地带,是黄土高原南缘“煤城”铜川市的一座古镇,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小镇建在沟峁坡塬的黄土地上,地势呈环形马蹄状。站在高处,但见群山围抱,山峁起伏,沿山就势修筑无数房舍、窑炉。红砖砌就的窑洞,在夕阳的照射下,宛如座座红色的堡垒,墙面用白灰粉得雪白,在黄土地的衬托下,色彩对比强烈,犹如一幅古典油画。千百年来,陈炉人祖祖辈辈都向这一抔黄土讨生活。如今,这里的人依旧个个都是制瓷能手,家家户户都制瓷。他们沿用祖辈传下来的工艺技法,使用古老的陶车,古老的窑,烧制出以青、白、黑和酱釉为特色的陶瓷。受地形的限制,陈炉的民居就是一个个依坡而筑的窑洞,既是住所,又是作坊。“陶场南北三里,东西绵延五里,炉火杂陈,彻夜明朗。”史料曾这样形容陈炉“炉山不夜”的壮丽景致。陈炉作为北方民用瓷的主产地,所生产的瓷器以日用瓷为主,举凡生活中需要的杯、盘、碗、盏、罐、瓮、缸,以及照明取亮的灯盏,几乎一应俱全。现在,一些工艺高超的瓷坊在制作远销海外的仿古瓷。在李家瓷坊,老陶工李升科让我们参观了他家这些年仿制的耀瓷精品。窑洞里,一件件“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耀州青瓷器,让我叹为观止。老李拿起一只杯中有个龙头的青瓷酒杯——“公道杯”,介绍说,此杯可检验人是否贪杯。原来,这只酒杯的奥妙之处在于杯中的龙身上有一暗洞,倒酒时,只要不超过此暗洞的水平线,就是满满一杯美酒;倘若有贪杯者,倒酒过此线,酒就会从杯底儿流出,一滴不剩,以示惩戒,故名“公道杯”。坯房中,几名女陶工正在制作国宝“倒流壶”的仿制品坯件,她们专注地完成着手里的作品,态度一丝不苟。坯架上,整齐划一地摆满了已完成的坯件。暖暖的灯光映照,玲珑有致。老李以前在耀州窑博物馆工作,专门从事瓷器的仿古复制。1998年退休后,自己开了瓷坊,专门进行古瓷器的复制。类似老李这类仿制古瓷的瓷坊,在陈炉还有不少,各家所制各有侧重。走在陈炉弯曲的街巷,看袅袅炊烟从错落的烟囱中飘逸而出,思绪相随。陈炉的窑火从被点燃的那一刻开始,至今已绵延燃烧了1400余年,创造了在一个地方窑火相续不断、烧制陶瓷的最长纪录。私游地: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皤滩古镇关键词:针刺无骨花灯、九曲龙形街推荐人:王不留·业余摄影师、旅行者繁华落尽花灯依旧在某个阳光不错的午后,我来到皤滩古镇。穿过一个个古老商铺以及商铺后面的水埠码头,仿佛置身于漫长的盐运历史当中……这个曾经因便利的水路而形成的古代浙东南著名商埠,是古代食盐之路上一个重要中转码头。如今,根据尚存的九曲龙形街边,药堂、当铺、青楼、酒肆、名士府邸,可以想象当年的繁华。走在老街,鹅卵石镶嵌的龙鳞图案油光锃亮。古镇上既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也不见忙碌的市井景象,只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在古老的铺子前晒着太阳。偶尔从老房子里跑出几只鸡鸭,立在门槛上,嘎嘎地叫着。能够见证皤滩当年繁盛的,还有镇上的针刺无骨花灯。在小小的花灯研究所,各种唐制的花灯被点亮,温柔的光线透过万千针孔,呈现别样繁华。这种神奇的灯,通身没有任何骨架,花纹全部针刺而成,花篮灯、荔枝灯、绣球灯、龙凤呈祥灯……每种灯一种款式,古典而唯美。运气好的话,还能碰上花灯的传承人李湘满老师。这位衣着朴素的老人,挖掘并了目前所有的唐灯,近30年如一日地坚守,让人感到来自民间的强大传承力量。在这样的古镇,看这样的灯,注定难忘。私游地: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万安古镇关键词:罗盘、水乡、徽州推荐人:一隅·出版从业者风水万安黄山脚下的万安,为徽州四大古镇之一。徽墨古韵的万安,至今仍保留着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貌。万安古镇仅有一条老街,垂直其街衍生出十余条巷子,仿佛是鱼的肋骨。这样一条并不复杂的道路结构长期服务古镇繁忙的内部交通和日常生活,构成古镇独特的街巷空间格局。由河水、码头、古桥、古建筑及渡口、渡船等共同构成万安秀丽宜人的滨河景观。在秀丽的山水之外,因独特的风水文化,万安罗盘早已名扬海外。万安罗盘是全国现存的唯一以传统技艺手工制作的罗盘,因其诞生、生产地为休宁县万安老街而得名。万安罗盘为传统地学仪器名品,是一种既能用于航海辨别方向,又能用于城市乡村民居建筑风水占卜的传统工具。包括航海罗盘、堪舆罗盘和日晷数种。罗盘尺寸不等,样式有上百种,精密度高。跟徽州的文房四宝一样,“万安罗盘制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镇上,分布着四五家罗盘作坊。其中,非遗传承人吴水森一家仍坚守着吴鲁衡罗经老店。吴水森之子吴兆光自幼随父习做罗盘,他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介绍起万安罗盘:吴氏万安罗盘多选用徽州稀有的虎骨木白果树为原料,再经过制坯、车圆磨光、分格、清盘、书写盘面、上油、安装磁针七道工序。其中最神秘的工序是“分格与书写盘面”,它要求制作罗盘时依照不同型号和盘式的秘藏图谱,用毛笔书写1000多个蝇头小楷,而第七道工序“安装磁针”必由店主亲自在密室里安装,旁人不得窥视偷学。(图/谢炎午)私游地: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关键词:安岳石刻、中国石刻艺术之乡、紫竹观音、左侧卧佛推荐人:谢晓飞·媒体人静默的守护一个秋凉的周末,应好友邀请前往安岳看石刻。好友调到安岳县工作3年有余,周末每得空闲就会邀约三两友人一起去看石刻。她说,10万多尊的佛像遍布安岳县69个乡镇,要看完并非易事,但她的乐趣就在于不断地寻觅并走近,每一尊佛。为了让我在两天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欣赏到安岳石刻艺术的精髓,好友对路线提前做了规划,第一天前往城东南石羊镇毗卢洞、华严洞和顶新乡的茗山寺,下午回城再去县城附近的千佛寨、圆觉洞和净慧岩,第二天前往城西北八庙乡卧佛沟和石鼓乡木门寺。毗卢洞是最令外人知晓与称颂的景点,因为这里凿刻着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紫竹观音造像和柳本尊十炼图。立身佛前,瞻仰细品,愈发觉得精妙不可言传。高约3米的紫竹观音悬坐在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富丽的贴金花冠;蛾眉上竖,凤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闭;上身穿短袖薄裟,袒胸裸肘,臂戴膀圈,璎珞像随身而泻的金色瀑布,网坠于胸腹;下身长裙薄如蝉翼,动感飘逸。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入微,让人不禁慨叹宋代石匠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与其他观音造像庄重的姿态不同的是,紫竹观音袒胸露怀,右脚跷于荷叶座之上,给人姿态随意,非常亲切的感觉。于是,它也得了“跷脚观音”、“风流观音”的别称。柳本尊十炼图曾在游历大足石刻时见过,毗卢洞中的柳本尊十炼图开凿时间早于大足,无论是构图与雕工都将宋代石窟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华严洞地处赤云乡箱盖山,有大小二洞,大洞正中禅坐毗卢遮那佛,文殊、普贤、圆觉、弥勒等十大菩萨分列左右,静静聆听佛祖教诲。小洞为“大般若洞”,凿有释迦牟尼、孔子、老子坐像,展示了北宋佛、儒、道三教共融的局面。茗山寺由于处于风口,不少石刻风化的痕迹如同年轮,显出沧桑之感。从茗山寺下来,天已渐黑,于是放弃了第二条路线。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前往卧佛沟,在颠簸的山路上,好友津津乐道这尊藏身八庙乡卧佛的特立独行。她说,佛经上记载,释迦牟尼涅槃时“北首右胁卧,双手累双足。”中国释迦牟尼涅槃像,大多遵循佛经记载,奇怪的是,安岳这尊卧佛却是左侧而卧。我兴趣盎然地来到卧佛沟,当面对这尊侧卧于半山腰上,双目微闭,嘴角微微上翘的释迦牟尼造像时,因急行而快速跳动的心脏突然变得缓和。秋日柔和的阳光洒满山沟,其中一抹映照在卧佛曲眉丰颐的脸庞上,它慈祥恬静地俯视着山沟中忙碌的众生。没有如织的游人香客前来瞻仰膜拜,卧佛下的空地铺满了黄灿灿的稻谷,晒谷子的婆婆说,她在向庇护的神灵展示一年的收成。一尊尊石刻造像藏在山间林里,分外寂寞,藏在村民的身边,佛光普照。在这里,佛与我们几乎没有距离,一转头,就能看到那一尊尊已风化斑驳的佛像。私游地: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关键词:珍珠湖 珍珠集散地 华东国际珠宝城推荐人:金美·记者珍珠天堂诸暨,除了西施故里、五泄景区,还值得专门一游的是山下湖镇。可能你还不知道,全球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加工、贸易中心,便在这里,水乡的风景加上新潮的珍珠市场,这个小镇令人向往。山下湖镇位于诸暨市东北部,在这古越大地的72湖畈中,山下湖镇的珍珠湖最大,也最孕育神奇。3万亩湖田、5000亩水田,20多个村落环湖临水,村民以湖为家,以养殖珍珠为生。成千上万只蚌壳摆满村口,村民们集中在一起开蚌取珠,场面蔚为壮观;跟随村民小船下湖捞蚌,田边秋虫鸣叫,湖面雾岚飘锁,如梦似画。镇中心的珍珠市场,琳琅满目的珍珠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原珠摊上,可以看到比黄豆还大的皇冠珠,比细米还小的粟米珠;有银光灿灿的纯白珠,也有五颜六色的彩光珠;有人形、佛形、动植物形的异形珠。首饰摊上,珍珠串成的头花、发夹、耳环、领带、胸花、珍珠衫、手链、项链、表带等可谓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工艺品摊上,既有最常见的珍珠塔,也有珍珠串成的古今人像,龙、狮、虎、鹰等飞禽走兽造型,以及灵芝、珊瑚等奇花异草。浣纱湖畔拾贝,珍珠市场淘宝,乘兴而来满载而归!如何挑选珍珠:1.看大小,直径9mm以上的颗粒珍珠需经4~6年的孕育,非常珍稀;2.看形状,项链类珍珠以正圆为佳,首饰、工艺品类则应以体现设计要求为佳;3.看光泽,以透明度高、晕彩较强、不呆滞、不晦暗为佳;4.看颜色,以能搭配自己的肤色及服装为佳;5.看瑕疵:受接种技术、病菌侵蚀等的影响,珍珠表面会出现斑点、腰线、隆起、凹陷、皱纹等瑕疵,选购时应注意筛选。私游地: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关键词:江南水乡、古镇、古桥、民间博物馆之乡推荐人:陈樾·记者去锦溪寻宝锦溪是江南水乡难得的依然保持着安逸清幽的古镇。漫步古韵老街,2500年历史的青石板路坑坑洼洼,好似穿梭在时光的隧道,一路寻找隐藏其间的民间博物馆——砖瓦博物馆、中华历代钱币珍藏馆、华东第一古董馆……这些博物馆和自然景观融和,不张扬,不突兀,却藏品丰富、声名显赫,一不小心就可能与国宝级藏品相遇。午后,踱进华东第一古董馆,一件摆放在玻璃罩里的半化石树桩尤其奇特。拉开玻璃罩,奇香袭来。据工作人员介绍,此为“镇馆之宝”,有人曾出价1000万元买它。中国历代钱币珍藏馆藏在巷陌隐蔽处,两层的老式江南楼院被各种钱币专柜填塞,宛如一整套“中国历代钱币史”,有“价值连城”的明代朱元璋的“阴阳鬼币”,以及极为罕见的世界第一枚纸币宋代“交子”。除了名气最大的古董馆和钱币馆,砖瓦博物馆绝对不能错过的。从5000多年前良渚文化时期的‘红砖老祖宗’到西汉城砖、从六朝板瓦到西晋纪年砖、从唐宋井砖到明清滴水、从民国青砖白瓦到文革时期印有五角星图案的瓦当,应有尽有。锦溪之美还在于完整无缺、雕刻图案精美的36座古桥。站在桥上,一览枕河人家日常生活更是一种享受。不知从哪些角落里传来打铁补锅声,和着当地居民的吴侬软语、船娘渔歌,小镇依然是沈从文笔下“睡梦中的少女”,真想融化在这恬美安静里。私游地:青海省湟源县丹噶尔古城关键词:排灯之乡、茶马古道、藏羌风情推荐人:格子易·网站编辑排灯之乡茶马古城大漠孤烟,长烟落日,驼铃悠悠,商贾云集……在丹噶尔古城,六百多年前的记忆化作历史的烟云,为这座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染上厚重沧桑的气息。叩响古城铜铸的门环,走进丹噶尔古城青石铺路的街巷,我们沿着车辕碾过岁月的留痕,在曾经的“茶马商都”里寻找繁荣的往昔。在湟源商贾云集,商贸繁荣的那个时期,来此经营的各地商家为在夜间招徕顾客,纷纷制作商号广告招牌,内燃蜡烛,十分醒目。此后,广告招牌制作越来越精致,成为有底座、图案、形式迥异的牌灯。后来这种牌灯又改制成能横跨街道的大型排灯,并有机地融入了各民族及河湟谷地的文化基因,成为古城一道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景线。如今,湟源排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誉为“青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珍品”,而湟源也因此有了“排灯之乡”的美誉。私游地: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关键词:仿清建筑、泥人张、杨柳青年画推荐人:赵伯月·媒体人津门最是古意浓当海河上的观光船驶停在金汤桥畔,步行不到百米,驻足大牌楼之下,一条仿中国清代民间店铺组成的街道映入眼帘。这里是天津古文化街,天津工艺文化最集中的地界。也许是一阵及时雨的缘故吧,整条古街仿如一幅刚刚完成的工笔画卷,建筑线条分明且硬朗,而色彩艳丽的晕染功底将这幅作品发挥到极致。街上的单体建筑多为两层,许多建筑的檐下坊间都绘有彩画,这些都是开光式苏画,东侧的建筑彩画以历史故事、传说为题材,西侧是中国四大名著故事图。除彩绘故事画外,建筑还有一大亮点是砖、木雕刻装饰。这些装饰题材广泛,大多带有浓郁的民俗气息和吉祥喜庆寓意。士宝斋前的木雕,就取意《清明上河图》几处波澜起伏、情节变化的画面,像这种手工艺术的味道,浸透在古街建筑的一砖一瓦中。一条古街的生命力及创造力,是依靠街上每一个店主、每一个民间文化传人的互动而激发并积累起来的。小世界融会成大宇宙,无论是名声大振的老店、寂寂无名的小手艺人或是传承历史的文化人,环环相扣起来,就呈现出最地道的文化力量,也就是一个城市的宏观面貌。当它们浩浩荡荡集结于此,便有了名扬的大气。古文化街素有很多出色的老字号,包括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的天津杨柳青年画、曾在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的张明山开创的泥人张,以及蔡氏贡掸、风筝魏、四宝堂、春在堂、萃文斋、刻砖刘……春去秋来,世事在无声无息间信步流过,唯有这些手艺人风骨毅然。运气好的话,你可以看到手作大师们的制作过程,从他们的脸上,你似乎便能读懂一个手艺之所以可以传承流芳的道理。(图/赵文杰)私游地:江苏省泰州市麻石老街关键词:凤城河AAAA风景区、老行当推荐人:龚为·老行文化研究与保护协会会长、摄影师泰州人的记忆有文化的地方谈地方文史,没文化的地方闲说江湖。泰州属于前者。这里有江南的雅致,是鱼米之乡的味道。不能错过的是桃园东侧的麻石老街。这条并不狭窄的街道以及它两旁的店铺,融汇着泰州古城的草根文化。泰州是“泰州学派”的发源地,学人王艮曾坐蒲轮车周游各地,讲述“百姓日用即道”的学说,影响深远。因为这个背景,泰州更好地保留了老行当文化。这种文化,就像隐秘在历史中的一条暗流,不被正史记载,却特色鲜明地野生着、传承着,充满令人着迷的魅力。在老街,至今可以看到走街串巷的手艺人,糖人、棕编、打铜、木偶、面塑、叶雕、大炉烧饼……偶尔两句吆喝声,让三三两两的行人侧目。这里所聚集的泰州人的记忆,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私游地: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关键词: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家推荐人:刘东灵·媒体人、诗酒爱好者当黄桷坪成为接头暗号黄桷坪的印象,是几个有趣的人和几个舌尖上的地标。十年前,先是因缘际会认识了两位屌丝画家肖洪和彭建德,他们带我在铁轨上遥望,在夜色中辨认那两根巨大的“阳物”(隶属重庆市火电厂,摘得1984年亚洲第一高桂冠的烟囱),在老巢酒吧喝啤酒和辩论供美女一笑。数年后,肖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与画廊签了长期饭票,终于可以不再请我们喝劣质白酒;彭兄则回到故乡做老师,开始写一手漂亮的文章,甚至围棋也有了小成。而我以为,他最大的成就是给我留下了欧邹和石波两个好兄弟,使我这些年来在黄桷坪依然可以有兄弟般的优待。跟随欧邹和石波,我开始熟稔黄桷坪那些不得不知、不得不提的地标:梯坎豆花、胡记蹄花汤、交通茶馆、小青蛙酒吧、蜜辣可乐鸡翅烧烤摊、家福火锅……掰指一数,居然都和吃喝有关,显然我们都相信,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不是好艺术家。缘分这事说不得的,我可能只是和川美的哥们有缘。这些年,我忍看川外的妹儿们在大街小巷中留给我大大小小的惊艳,致力于把各路好汉都邀约到黄桷坪在酒桌上一决雌雄。当酒酣耳热之后,我们开始诚恳地指认在黄桷坪有哪些好的手艺人。他们多年来坚持“黄漂”在这里,守候缪斯女神的垂顾,认真地活在当下,把酒精、颜料、热情诸般事物肆意挥洒出黄桷坪乃至中国的斑斓。当你行走在坦克库艺术区或501艺术区,你一定会惊讶被外界冠之以“文化沙漠”的重庆居然会有如此让人赞叹的绿洲,学习、探索、创造、交流、享受……这就是一盆让人惊喜不断的重庆艺术火锅!末了,我还能说些什么呢?“艺术家的状态比他的艺术更重要。漫游在平静的海中,没有美,没有丑,没有任何美学性。你如果一边战斗,就无法同时一边发笑了。给予抵制的方式是:沉默、缓慢、独处。这里没有解决,因为这里没有问题。”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大师杜尚说的!(图/赵文锋)私游地: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街关键词:民族风情、铜壶推荐人:张新民·自由摄影师、作家喀什老城的光彩在艾提尕尔清真寺附近,总能很早醒来,感受喀什老城别样的气氛。吾斯塘博依巷的灯光永远都像瞌睡人的眼,飘动在巷道里的人影,是赶往大寺做晨拜的信徒。从广场传来的吟诵《古兰经》的声音响彻全城的每个角落,风尘仆仆地从远处赶来朝圣的穆斯林踏上台阶,然而即便是再轻的脚步也会惊动在额匾上栖息的鸽子。吾斯塘博依可以说是喀什的另一个心脏,这里汇集了众多的铜器、乐器作坊和摊点。店面并没有大门,店铺前面摆放着成品,后面就是加工房。阳光照着门口的成排铜器,然后逐渐传递到室内所有昏暗的角落,中间的柜台也堆满了饰物和小用具,使进来的人仿佛感到自己就是进入了装满财宝山洞的阿里巴巴。圆润饱满的超大铜壶,流畅飘逸的线条,精美细致的花纹,与阳光相遇的那一刻,光芒闪烁,而其中的技术和手法,代代相传,属于各个家族,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吾斯塘博依是“水渠”的意思。据说,从前这条手工艺街是从街口一位补碗的维吾尔族老人那里开始的。慢慢走进铜器、铁器和木器一条街,小巷始终充满着一种自由散漫的氛围。每间商铺的艺人们,各自不停地忙碌着。工匠专注的神情,穿梭来往的人们,就如同电影场景里的主要角色在不停地登场。不经意走过的拉着长长木头的毛驴车,蒙面走过的妇女,都仿佛是电影中不断变换的情节,永不重复,重复只是年复一年辛勤劳作的匠人。没有人能一眼看透喀什,但在第一眼都会爱上她。老城里漂浮的是细微的尘香,有点皮子和香料的味道。曲折、神秘的巷道,串起一间间土舍、一扇扇木门。时间似乎在曲折的巷道里突然迷失,任凭猜测和想象力在蜿蜒的小道中冲撞飞舞。私游地:北京市五道营胡同关键词:西班牙美食、创意小店、胡同文化、发呆推荐人:窦子·泰康空间推广总监,专栏作家胡同慢生活傍晚,夕阳把雍和宫旧红色的围墙映成金黄色,鸽群飞过,静默在雍和宫西边的一条胡同暂时还能在繁忙的京城中偷得浮生半日闲,它就是五道营胡同,明朝叫武德卫营,清朝时称为“五道营”,因驻扎军队而得名。迎着夕阳漫步在这条胡同里,宁静清爽,偶然会碰见三两成群的文艺青年或老外擦身而过。胡同里散落着各式特色餐厅、咖啡馆、个性小店,后身儿就是地道的北京大杂院和民居。追溯第一个选中这块宝地开店的,是英国人WILL和他太太。WILL来中国十几年了,在2000年前后的电子派对上经常能看到他打碟。2006年前后他们落户五道营,开办了这里的第一家餐厅——葡萄院。中间的庭院里栽种着葡萄藤架,这里有非常正宗的英式“早午餐”,而这家店以众多有品质的葡萄酒而闻名。提到五道营,还有一家餐厅不得不提,它有着胡同里最美的庭院,这就是由一个老院子重建而成的“藏红花”西班牙餐厅。一层的露天小院里有一棵上百年的老枣树,夏天郁郁葱葱,各种不知名的小花怒放。老板是一对80后夫妇,其中男孩耀扬也兼任主厨,他热爱美食,一直在钻研和创新,他对食物的认真与执著使得藏红花餐厅的菜品保持着很高的水准。在胡同里找寻手工的韵味,除了特色餐厅,各式各样的小店经常给人带来惊喜。比如最有名的“栋梁”,主打中国设计师的服装,可惜他们今年刚搬走了。最好玩的要数“Natooke死飞自行车商店”,来自法国的姑娘伊泉有20多年的“死飞”历史,“死飞自行车”的英文为“FIXED GEAR BIKE”,是一种在北京刚开始流行的街头运动,需要用脚力、腿力来控制单车的加速或刹车,还可以做很多花样技巧例如倒轮骑、漂移等。这家售卖“死飞”自行车零件的商店开张后迅速成为京城热爱“死飞”运动的青年人的聚集地之一,在这里你可以DIY个性的“死飞自行车”。胡同尽头的旧闻古着店(old news)是我每次必去的地方之一。老板关关也是一个80后的女孩。这里主营欧洲和日本的古董衣物、首饰和鞋包,而最大特色就是由店主旧物改造的古董衣物,更加贴近现代审美。以五道营为中心带动着周边多条胡同,逐渐形成了一个小的文化与休闲的网络。比如国子监胡同的“失物招领”,可以定制上世纪80年代的中式老家具和沙发;方家胡同46号,里面的“猜火车”和小剧院经常举办一些文化艺术演出;而箭厂胡同里还有北京最小的一家非赢利艺术空间——箭厂空间,每个月都会举办艺术展览,把艺术从看似遥远的殿堂直接插入真实的民众生活。五道营,适合发呆,闲逛,放空自己,希望它不要变成下一个南锣鼓巷。私游地:浙江省杭州市西溪湿地河渚古街关键词:西溪船拳、西溪龙舟、建筑博览园推荐人:杉树·媒体人在河渚且留下“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西溪湿地风光,与大家熟悉的西湖有着一种别样的韵味。而划船寻幽访古,一定不能错过的是河渚。河渚,是西溪湿地的一处古地名,位于西溪东北。顺着福堤一路折进绿荫深处去,但见东面是自古繁华的河渚闹市,西面是清幽淡雅的深泽水乡,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处,河渚塔静静地矗立着。“吱吱嘎嘎”的摇橹船搭载着三两个游客从塔前经过,划碎河渚塔的倒影后,缓缓隐入芦苇丛中。如今,河渚街是西溪湿地民俗文化和传统特产的集中展示地。沿着古街一路向前,可以在河渚塔广场观看到西溪船拳、十八般武艺、舞龙、舞狮等民间艺术表演;可以在蒋相公祠的古戏台欣赏北派越剧的精彩;可以在龙舟展示馆参观西溪龙舟发展史,欣赏工匠的龙舟雕刻和模型制作;可以在各个特色门店感受小花篮、龙头雕刻、蓝印花布等传统技艺的精湛和杭帮菜、西溪米酒等特色产品的风味;更可以在茶馆品尝被誉为“十倍于龙井”的西溪茶,感受杭州茶文化的悠闲情致。古街遍布怀旧情调的酒楼、茶肆、酒吧,整个街区的建筑风格沿着明朝至现代的历史主线,呈现着不同的风格,犹如一个建筑博览园,引人流连忘返。私游地:江苏省苏州市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关键词:海棠糕、桃花坞木刻年画、各种小工艺品推荐人:徐可·自由职业姑苏第一名街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人,有朋友要私游古城求推荐,我总是第一个想到山塘街。苏州园林虽有名,到底是曾经属于个别达官贵人的阳春白雪。而山塘,却浓缩了百年来繁华的姑苏景色,尤其是东段历史文化保护区,几百米的狭窄街道,将姑苏文化工艺的精华都聚集在一起。山塘街,一端紧系着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另一端牵依着吴中第一名胜虎丘,为公元825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募工凿河堆堤而成,因长约七里,所以苏州俗语说“七里山塘到虎丘”。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贸、文化最为发达的街区之一,也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有道是人间最是繁华地,千里姑苏一山塘。走在永远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仿佛走进了一座硕大的姑苏博物馆,同时还走过了一段古老的时光。这种“穿越”从走入街口便开始了。最显眼的是陆续排开在街头、标有“山塘手工”字样的木质小亭。小小的屋檐下,个体手工业老板们默默地制作、贩卖着各自的手工艺品,从吃到玩皆有。比如苏州名小吃海棠糕和梅花糕,味道香甜可口,颇为正宗;两步不远处,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亭子里卖着江南传统的小吃兼药品,化痰止咳的梨膏糖;捏面人的老板坐在位子前面娴熟地捏出一个个衣着鲜艳的小人儿;手制发簪摊的老板娘则轻手轻脚地帮不会用发簪的姑娘绕头发……除了这些木质小亭,街上那一间间充满姑苏老味道的店铺和个人工作室更不容错过。从人来人往的街道走进去,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在中后段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店,木质的门窗,青石地板,一张张年画连同价格挂在墙上,店里的阿姨耐心地坐在后门的小木桌边任游客随意驻足欣赏。而这种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的雕版印刷工艺早已式微,却在山塘街依然坚守。缓缓地绕一圈,你似乎不是在逛店,而是在感受苏州木刻年画的精髓。此外,核雕店、石雕店、茶具店、刺绣店、珍珠饰品店,也无不是用精致的态度迎接着人们。要不要说说美食老字号呢?这座城里有名的小吃糕点店采芝斋和乾生元也坐落在这里。入秋时节,乾生元热腾腾的苏式月饼已经摆上了柜台,更不用提招牌食品枣泥麻饼。加上之前路过的海棠糕、梨膏糖,逛山塘街,品的是工艺,但嘴里总是甜的。私游地: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关键词:西关、骑楼、手打铜推荐人:王帅·摄影爱好者打铜音里品味老广州夏末的阳光洒了一地,恩宁路显得异常宁静与祥和。骑楼下偶尔路过的行人,狭窄店面中半导体播放的粤剧,把广州惯有的喧嚣一股脑丢进了咫尺之遥的上下九。恩宁路上有四五家铜器店。站在街上朝店铺里面看,满眼都是黄澄澄的铜器皿,时不时听到叮叮当当的手工打铜声。过去,铜匠用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技艺,把荏苒岁月一锤一锤地敲打进了铜盆铜壶铜烟斗里。时代变迁,铜器渐渐离开了广州人的生活。但作为一种印记,它依然以工艺品的形式出现,只是无法像当年那样让恩宁路熙熙攘攘。整条街上,规模最小的铜店叫“铜扇子”。掌门年纪不算轻,头发染得一丝不苟,黑框眼镜后的神情稍稍有些寥落。旁边的铜壶里正烧着水,与主人相顾无言。看我走来,店主人殷勤搭讪:“铜铃铛5元一个,要不要买一个做纪念?”踱步进去,店里的货品用绳子逐个穿起来,有点凌乱,但又在拥挤中透出店主自家的规律,让人品咂出不少老广州的味道。相比新派铜店规矩整齐的玻璃展柜和射灯,“铜扇子”和主人一样,正以末代技艺传承者的姿态,用最大的能量维持着手工铜器的温度。铜器在过去都是有钱人家才用得起的,尤其是冬天,一个汤婆子是很多老广的温暖记忆。塑料制品充斥的今天,这些铜器店面让人感动。私游地:德格印经院(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城)关键词:手工印经、藏文化推荐人:悠哉·驴友印经院传奇德格是川西明珠,格萨尔王的故乡。在德格,印经院是必去的地方。蓝天白云,绿水红墙,三层的百年经院传承着藏文明的不朽传奇。据说在印经院的库房里,存放着20多万块印版,这些印版中,有经文,有史籍,有画版,储存了藏族文化中70%的古籍。它们是藏文化的史诗与奇迹,仅看看印版的制作就会震撼人心。印版以红叶桦木为材料。每年秋后,差民们上山伐木,选择顺直无结的树干,截成长10厘米×100厘米,厚4厘米的木块,用微火熏烤后,放进粪池沤制一个冬天。次年,将木块取出,用水煮、烘干,推光、刨平后作坯板。雕刻技师根据技艺精湛的书法家写在纸模上的文字进行雕刻。通常情况下,技艺娴熟的工匠每天只能完成一块印版的单面刻制工作,而10天左右,才能完成一幅画版的单面文字雕刻。比如,闻名全藏区的《甘珠尔》是由100名书法家花了3年时间,500名工匠雕刻了5年才完成全书213部的印版刻制工作。如果没有这些印版,或许藏文化史的许多重要内容将无处可寻。私游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五台乡关中民俗博物馆关键词:关中民俗、明清古民居、拴马桩、石雕、木雕、砖雕推荐人:崔文川·《艺术画刊》主编被“拯救”的关中民俗驻足于“西京雄镇”门楼前,雕刻于门楼上的人物图卷引人入胜,推车的、担担的、骑马的、坐轿的、读书的、拉弦的、听戏的……无不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仿佛置身在了明代崇祯年间富平县唐家堡村那热闹繁华的集市中。落址于秦岭北麓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的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馆,迁复关中明清古民居40院,展出3万多件石雕、砖雕、木雕,生产、生活遗物和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了关中地区上自周、秦、汉、唐,下及宋、元、明、清的民间故事、地方戏曲、工艺作坊、礼俗乡规等丰富内容。一间间老宅院子,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雕梁画栋,窗棂别致。导游介绍,这些宅院,都是民营企业家王勇超从民间“拯救”回来集中重建在此的。20年时间,这位对民俗文化充满热爱的企业家四处奔走,斥资数亿,建起了如此规模宏大的博物馆,其执著的精神令人感叹和敬重。在明代“三朝元老”孙丕扬的宅院中,从简朴的家什摆设可窥见其敦厚的家风。穿梭在几千根形态各异的望柱间,猜想这是哪家大宅院门前的拴马桩?民俗文化展示区里的烟具、婚嫁用品等,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古代关中人的生活场景似乎历历在目。私游地:漳纸工坊(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薛坪镇龙王冲村)关键词:漳河源、漳纸工坊、古法造纸推荐人:行者·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成员漳纸工坊出世之美陈三爷几十年没花过钱了,以前体力好,他上山以物易物,换生活必需品;年纪渐大之后,后辈打理生活,他用不着钱。陈三爷拄着拐杖,站得很直,80多岁的人,时时微笑,一派儒雅。陈家世代以造纸为生,后来迁入荆山腹地的峡谷中,就地取毛竹、石灰石、河流、山风,造火纸,兴家业,盖大屋。只要漳河水在流,水车就会转,水碓就会响,纸就可以做。72道工序,道道借助自然,利用自然,无损自然,纸民代代承继着古人的智慧。可惜现代化的洪流无法阻挡,古法造纸已难以为继。漳河纸燃烧时,有竹子的淡淡清香,纸灰可药用。这样的纸,之前是用来祭奠亡灵的;如今,人们对灵魂,似乎没有那么敬畏了,在用纸上再无讲究。纸民于是着手新纸试制,构树皮已经沤好,就等蜕变了。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所在,夜可不闭户;一家完全与世无争的手艺人,守着自己的家业;一个可以给你讲述家族十几代历史的老人,每每在百年老屋前凝视漳河水;一个完整的古法造纸作坊,呈现着几千年前古人的智慧。漳纸工坊,去了就不想走,走了也忘不了。私游地:浙江省温岭市长屿镇长屿硐天关键词:洞窟、石雕推荐人:巧慧·自由职业者鬼斧神工长屿硐天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长屿硐天观夕洞中有一处天然岩洞音乐厅,厅内硐体深广,石窗顶空。如果在这里举行音乐会,无论站在任何一个角度都能聆听到立体声效,叮咚悠扬的乐声,仿佛从远古时代隐隐传来。长屿硐天是一处人工开采1500多年后留下的硐群景观,它开采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由人作,宛若天成”。千百年来,石工们依势取石留下了28个硐群,1314个硐窟。有的硐壁裂缝渗水织彩,形成各式各样的天然壁画,有的硐积水成潭或形成硐中长河,泛舟畅游,别有一番情趣。“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而长屿硐天集奇、清、秀、雅于一体,有过之而无不及。游走于双门石窟,云迷松径,石漏溪声。攀壁的摩崖石刻,千姿百态的石窟凿像,以及精妙深玄的道家故事壁画,让人流连忘返。窟内高达28.88米的石雕观音像,摄取了来访游客的心神,使人观望之余,顿足长思。长屿硐天是一个相信奇迹和纵容梦想的地方,它可以是一千年那么久远的积淀,也可以是海平面上旭日初升的绚丽一跃,它可以比岩石更坚硬,也可以比晨光更柔软。此行之游,欣赏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感悟了义心若石屹不转,死节名流确不移的情操。平生爱观石,如见古君子。私游地:山西省平遥清虚观关键词:清虚观、平遥县博物馆、纱阁戏人推荐人:马立明·山西日报摄影记者纱阁戏中戏平遥古城总是游客如织,熙来攘往。就在古城不远处,平遥县城内东大街东段路北,一座坐北向南的古建筑,在用一种截然不同的安静姿态,见证着历史。这是清虚观,始建于唐高宗年间,山西数不清的古建筑中的一座。现在,这里也是平遥县综合博物馆,一处国家文保单位。你可以把清虚观看成一座说不出玄机的道观,看成一个层高挺高、呼吸顺畅的空间。但是,请不要忽略,它历经风霜雪雨,处处沧桑痕迹,是无声的历史,无言的史诗。当然,来清虚观还有另外的目的——看纱阁戏人。纱阁戏人,形成于晋商繁盛之时,集戏曲、纸扎、泥塑、彩绘等民间艺术为一体,是古代的3D戏曲剧照。非遗是人们记忆的载体,文化的密码,能够在一室之内即看尽的非遗项目并不多,纱阁戏人算一种。这些在现代人看来毫无实用价值的手工艺品,定格着哪出折子戏中的精彩片段?唱着谁的悲欢离合?绝大多数的现代人都已不大明晰。蒙尘的纱阁戏人,表情依然生动,衣褶道具上的程式依然醒目,它们看历史的眼光,似乎从未变过。私游地:上海玻璃博物馆(上海市宝山区长江西路685号)关键词:玻璃艺术、热玻璃表演、创意DIY推荐人:庄小蔚·玻璃艺术家玻璃之城上海玻璃博物馆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玻璃之城。从博物馆建筑本身到其中的展品,无不昭显着时尚现代的玻璃艺术之美。当你走进上海玻璃博物馆,会不由得重温自己对玻璃的认识。博物馆利用各种新技术新形式,让参观者了解玻璃历史、享受玻璃的美感。如果仅仅是展玻璃制品,那这个博物馆就没太多值得称道的,但它的设计者努力将其打造成一个以玻璃为主题的综合园区,把玻璃制作工坊、艺术家工作室、玻璃商店和咖啡馆等内容吸纳了进来,使参观者不至于“看看就走”,而是可以“待个半天”。(文/兰陵)私游地:夜郎谷(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关键词:石头城、原生态、私密推荐人:宋培伦·艺术家重返夜郎王国“三十里幽谷,三十里画廊,三十里世外桃源”的美誉是送给贵州花溪夜郎谷的。穿过茂密松林中的蜿蜒小径,着实被眼前的画面怔住,仿佛误入几百年前的原始部落:这边是石筑长城的垛口,那边屹立着古旧的城堡,传说这就是夜郎人的古战场,金戈铁马,狼烟遍地的日子仿佛就在身旁;而另一个山头上,却是截然不同的精致景象——小桥、流水、凉亭,还有被野生植物掩映着的一栋栋小木屋,但是除了朋友前来免费居住外,木屋基本不对外营业。这是一个花费16年时间打造的以傩文化造型为基础的夜郎王国。夸张的巨石人像,仿佛是神勇的卫兵,守护着这片难能可贵的世外桃源,成为令人神往的清静之地。若是得知歌唱家龚琳娜的婚礼便选址于此,是否会勾起你的好奇,一尝“忐忑”的滋味。(文/周洁图/李小天)私游地:西藏拉姆拉绰唐卡画苑(西藏拉萨市达孜县工业园区镇江路)关键词:唐卡、多吉顿珠推荐人:鲍贝·作家每一笔都是修行这次去西藏拉姆拉绰唐卡画苑参观,见到那么多的唐卡画师,一个个或屈腿,或盘坐在画布前,虔诚恭敬地画着唐卡。每一笔都是敬畏,每一笔都是修行。据说,画唐卡的时候,不可食肉、不可抽烟、不可近女色。这是一种古老的行为。他们,在我眼里变成了一个个古代的人,一切的一切,都回归到自然,回归到手工,回归到内心。在5月初的某个下午,我再次到达拉姆拉绰画苑。多吉顿珠在他的画苑里,正精雕细琢地画着一幅绿度母唐卡,身边是一大堆调好的矿物质颜料。他画唐卡时的真诚、庄重和严肃令人吃惊。他那样专注,完全沉浸在他的唐卡世界里,以至于我拿起相机拍他的时候,他仍浑然不觉。他创作时的模样,和他笔下的作品,有一种高贵脱俗之美。在这里,美成为了一个严肃的词,一个至关重要的词。它不同于一朵花开、或是一个微笑的美,而是一种力量,一种令人欣喜若狂的抵达之美。这种美,是极其罕见的。它所带来的那种狂喜和释放感是如此强烈。世上的一切似乎都不再重要,它带着你脱离自我,脱离俗世,进入一个纯粹的世界。私游地:羊拉金属工艺世家(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城)关键词:藏传佛教、失蜡法、铜金合金推荐人:王二·公司职员洛桑家的卡瓦格博车子翻越白马雪山的时候,我并不敢想象,9月里飞雪的垭口翻过,能到这样一座县城:它并未呈现出典型的藏地风貌,而是如同中国所有快速扩张的小县城一样。不过听同伴老杨说,在德钦县有一位“很霸道”的大师傅,能够制作藏传佛教的各种合金造像,可以顺便前去拜访。租车师傅七弯八拐地把我们送到了县城边缘的一栋楼院。当一位黝黑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面前时,我还是有些吃惊。按照“刻板印象”,从事造像的师傅,怎么说也应该是心灵手巧的瘦削型吧?可这位中年汉子,真正就是德钦县民族银制品厂羊拉十四代金属工艺世家传承人、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洛桑扎西!他的“银制品厂”与其说是工厂,不如说是工作室,典型的前店后厂模式。在一间大屋里,从搁架到地板摆满了铸造的佛像、法器以及藏传佛教的神兽,银制品居多,颇有些个银光闪闪。银器之外,便是铜金合金的精美铸品,其中龙、金翅鸟、老虎和狮子四大超自然动物的挂像威猛庄严,而观音挂像则沉寂内敛,祥和安静。洛桑扎西用流利的普通话带我们参观他们的作品,其中最得意的,是他自己设计的神山卡瓦格博造像。传说中卡瓦格博是九头十八臂的煞神,后被莲花生大师教化,受居士戒,从此皈依佛门,做了千佛之子格萨尔麾下一员骠悍的神将。洛桑扎西设计的造像骑白马,马前蹄高迈,佛像昂首,臂持法器,经幡飘扬,颇有神采。大屋旁边是制作车间,工作台上摆满了蜡模和待打磨的铸件,那是我第一次实地接触金属铸造,自然不知道在这个小小的工作室中,其实存在着流传了300多年的藏族传统失蜡法铸造工艺的一个特例:羊油熔模。后来查阅资料得知,那些蜡模是泥土、羊油、松香、蜂蜡等的融合,是家传的秘密技艺。参观中,一位老先生来取他的法器——金刚铃,铃柄部的金刚杵断掉后,放在这里焊接。洛桑扎西不无遗憾地给我们介绍:法器历史悠久,用十八种合金铸造而成,铸造工艺现在已经失传了。闲谈间得知,洛桑扎西普通话之所以流利,也与其学艺经历有关:他从小在父亲和大伯那里继承祖业,到昆明冶金工业学校进修过,还去过上海和苏州等地学习铸造工艺。这也是为什么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他还在造像设计和铸造工艺上能持续改进的原因吧。洛桑扎西流露出对藏族文化的热爱、对神明的敬仰,以及安守技艺的“职人”精神,触动了那个浮躁的我。所以离开的时候,我特意请走了让人心灵宁静的观音挂像。祈愿神明能让我看到卡瓦格博的微笑。私游地:文林堂(福建省宁化县宁化第六中学旁)关键词:客家文化、祠堂、族谱、木活字印刷推荐人:鬼叔中·诗人、独立纪录电影作者活着的印刷术宁化素有“客家祖地”之称,曾经在烽火战尘中带入的中原文化,在这里多数沉没于草野,寂寥得发黄。宁化管从事木活字修谱的艺人叫做“谱师”,在现存的几个“谱师”中,邱恒勇年龄最小。家谱三十年一次的大修,使得大多数“谱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经济浪潮中退出历史舞台,转行谋生。小邱依靠祖上积下的名望,断断续续接着活干,粥少僧也少,还能勉强维持。宁化民间宗族观念向来很重,修订家谱是族中头等大事。清明过后,若有修谱的家族找到小邱,生意算上了门。签定修谱合同,族中派人将他整套的木活字印刷工具用担挑往祠堂。此时小邱便忙开了——杀鸡祭神,摆盘开印……整个修谱过程,有严格的仪式、禁忌及信仰习俗,繁复而神秘。印刷之前要拣字装版。一人按稿在字盘前取字,以专盘端送。一人端坐谱盘前排版,将活字森严地固定于谱盘上,用界条框紧。版面排好后开始印刷,将玉扣纸整齐覆在谱盘上,唰唰声中,纸张揭起,如落云烟。全部流程包括刻字、拣字、装版、打墨直到装订成书共二十几道工序。老人们说,每一个木坯子上都附着祖先的魂灵,夜间你能听到祠堂外的鬼哭。(文/戴先良)私游地:浙江省安吉县竹博园关键词:竹海、中国竹子博物馆推荐人:龙敏·退休职工浓缩6000年竹文化刚进安吉县境内,就看见漫山竹林连绵不断,顿时感受到清风漾漾,绿波浩浩,竹涛阵阵。公路两旁的农家,家家户户屋舍旁都有一块平坦的空地,晾晒着竹子初加工品——细竹条,在夏日灼热的阳光下闪着灿烂的光泽,远看犹如夏熟喜人的麦垛。到达竹博园大门后,立刻被两只用竹子塑造的孔雀所吸引,留影之后踱步入园,小道曲曲,竹影婆娑。走上高处,回头看,只见山连山,竹连竹,满目碧绿,展开了一幅气韵悠然的竹海画卷。在这里,可以看到300多种不同种类的竹子,株矮小、叶秀美的匐地竹,每节密生小枝,细柔下垂的凤尾竹,竹身纹饰奇异的龟甲竹,非常粗大的巨龙竹……在这里,什么都由竹子做成,竹楼、竹廊、竹栏杆,就连这山路的阶梯,也是竹竿铸就,3根竹桩挡着一大片竹块,填上石块和泥土,就是一级台阶。掩映在翠竹修篁丛中的中国竹子博物馆是非去不可的地方,全馆占地12000平方米,分历史厅、资源栽培厅、文学艺术厅、工艺集萃厅、国际陈列厅等八个展厅,可一览各国的奇篁异筠,洞悉竹子几千载加工利用史。工艺厅里的竹制艺术精品令人叹为观止,竹编《清明上河图》、竹刻《兰亭序》,竹根雕老人头,竹编大象金鸡……精妙绝伦,淡雅清秀,不愧为中华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延伸阅读: &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省农村村民资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