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恒 回家老师联系方式谁有

红尘老师李子恒
这里要说的是一个远在台湾的老师,相当低调的一个人,却让我仰慕了好多年。
 王杰、姜育恒长大的世杰、姜育恒长大的世代。在他们最辉煌的那几年,我还只是个满地乱跑的孩子。试着刻意去收集一些歌曲的时候,他们已是上个世纪的陈迹.
开始听小虎队是在高三,在成堆的试卷与喜欢的老歌之间挣扎,也算一段美好的回忆.到大二,又被王杰和姜育恒弄得很是伤感.这几天一直在听吴奇隆,其实他嗓音条件不算很好,但那些旋律只要过一遍脑子就敢挥之不去,以致不能罢手……
身边极少有人提到他们,主要是我们这波人都没在那个时代呆过.要不是因为李子恒,我也不会把这几个人串起来.小虎队嘛,因为小学时《还珠格格》的热播,多少知道一点;而王杰和姜育恒则完全是我从李子恒的资料里扒拉出来的。
初识李子恒是在高二,在一本流行音乐大全上,不是很时尚的一个集子,2000年以后的歌曲都没有收录。我没事儿就爱翻它。因为之前在看张雨生的画传时,隐隐感到了“飞碟七陈”的厉害,所以我总是很留意词曲作者。这一次,“七陈”的名字又是频频出现,好不亲切,我那会儿巴不得所以听过的好歌都是他们写的。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注意到了李子恒。
《风雨无阻》可是我的大爱,喜欢到无以复加。《祝你一路顺风》适时响起时,没少赚我眼泪。《牵手》很小的时候就听过,那个时候不明白MV里的新娘子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上了初三,老师在讲“名词动用”时还给我们引了《牵手》的歌词,胡老师带我们一年,没少举例子,印象最深的是这一个……当我发现这些从小听到大的歌都是一个叫“李子恒”的人写的,就深深记住了这个名字。
然后又发现《蝴蝶飞呀》《星光依旧灿烂》《天天想我》《牵挂你的我》……通通都是“词曲:李子恒”。这些歌先前都没有听过,但我读着它们的歌词,温暖贴心到让人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词汇来描述,直叹这人好厉害。记得当时做梦都在琢磨李子恒是怎么个人物……
我们上高三那会儿已经不小啦,身边喜欢S.H.E的都没几个。我弄了盘《永远的小虎队》回来,她们看着三只小虎嫩得可以掐出水来的图片,笑我你几岁了,我也笑,心里想的却是“我可是冲着李子恒去的”。
像一阵风,刮过田野,漫上山岗,那个纯哪,我的心,被吹得一波三折。往返于“三点一线”的路上都忍不住哼两句,过了把追风少年的瘾。你看我头顶“追逐成长吹来的台风”就知道我有多喜欢《红蜻蜓》了。印象最深的是在食堂,大部队都吃完走人了,稀稀拉拉还剩几个人。蓦地听到了《蝴蝶飞呀》的口哨声,被偌大一个食堂衬得很悠扬。头一次在耳机外边听到这首歌好兴奋呐,我循着歌声望过去,那人正在摆餐桌,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当时真想跑过去跟他搭讪两句。问问他怎么一把年纪了也喜欢小虎队的歌?是不是也是因为李子恒或者陈大力、陈秀男……现在已记不起他的样子,但一直忘不了那条持续上扬没有止境的曲线:“梦是蝴蝶的翅膀,年轻是飞翔的天堂,放开风筝的长线把爱画在岁月的脸上。心是成长的力量,就像那蝴蝶的翅膀,迎着风声愈大歌声愈高亢……”
其实“七陈”也没少给小虎队写歌,比如说《爱》《放心去飞》《逍遥游》……但在感情上我好像更偏向于李子恒。那样青春、欢快、迷茫的少年情绪深合我当时的脾性。李老师的歌词特别有文采,我老是忍不住搬进作文,虽然老师常常不给面子,我也乐在其中。
后来杰伦插队,在他的地盘潜了两年水。重拾李子恒的作品大概在12月,临近考四级的时候。因为专业里一个常常出现在我梦里的人,《红尘有你》一上来就我感动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地陷进了口琴、吉他和王杰的声音里去了。好像当时我所以说不出、解不开、放不下的情绪都在里面。在那不确定的日子里,单曲循环,不肯离开。到现在听了不下三百遍吧,大略一想,还没有哪首歌让我如此失态过。
前几天在土豆网看到了李老师亲唱《红尘有你》的视频,相对于王杰版的清冷,李老师的演绎温暖多了。看着西装儒雅的李老师,有些无语,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有些东西放在心里的时候很重,一开口便轻了。总之,很感激……
再后来听李子恒给姜育恒写的歌,《多年以后》《留白的梦》《我的心没有回程》《我是个很容易掏心的人》……更是放不下。很喜欢“两恒”在一起的感觉,他俩气场很搭。《两个永恒》的封套就属于怎么也看不厌的那种。几个人中我最喜欢姜育恒,有一段时间,一定要在他微熏的声音里才能够睡去。
这几天一直在听的吴奇隆,算是三只小虎里成就最高的。《烟火》《流星》《双飞》《梦不完的你》……都是李老师为他量身定做的。我对唯美的忧伤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只能一遍一遍地听。不单为了释放无法言说的心情,还因为,对李老师那样低调的一个人,我也只能让用这么笨的方法去追随他一路走过的痕迹。
从小虎队到王杰到姜育恒再到吴奇隆,我也有了些青春的记忆。原先在歌曲里积累的模糊感受在岁月里渐渐清晰。最初的感动好像并没有被时间一并带走,我仍在追求一些东西,比如说李老师作品里那始终温暖流畅的感觉,还有他淡定从容的心态。
现在的流行音乐在向着一个非常扭曲的方向发展,面对时下的浮躁,当年飞碟的那些幕后音乐人都淡出了这个古怪的圈子,包括李老师。所以看到活跃在舞台上的“纵贯线”,我感觉很不爽,也许四人在力挽狂澜,但就是感觉不对劲。我不喜欢嘻哈,沾一点边都不行。李老师不一样,还有个陈志远也很有意思。看过一段文字,大意是,张清芳演唱会上,陈志远一出场就径直坐在钢琴旁,只给大家一个侧脸,长发墨镜遮面,张清芳和陈复明几次邀他讲话都不肯开口……比较欣赏这些纯粹沉浸在音乐世界的人——
   为什么要别人承认我
   只要路没有错
  名利从来是鲜花
  也是枷锁
  不论什么成为结局
  都难免兴味索然
  流动的过程中
  有一种永恒的快乐
  尽管,有时
  我也祈求
  有一个让生命辉煌的时刻
  但是,我更乐意
  让心灵宁静而淡泊
   这样的境界,彼时和现在的我都远不够格,所以才更迷恋这样的感觉,这样的人生。
关注李老师有几年了,他是我第一个比较深入了解的大师级的音乐人。有时候翻看台湾现代民歌运动三十年的资料,长长的名单里,李老师的名字平平淡淡躺在中间。不知道也就罢了,只是我心里暗暗赞叹。听歌时,总是很期待李老师的口琴,生怕错过;看到人家说“李子恒那漂亮的口琴”,感觉比夸我还来劲。心想哪天有机会去台湾,一定要去拜访李老师,也不需要签名、合影留念,在他工作或者生活过的地方站一站也是可以的。
生命中只会有寥寥几个这样珍贵的片刻,你撞上了一桩什么物事,足以改变你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以前常常爱跟人开玩笑说自己或者谁谁谁“看破红尘”了,打我对李老师的音乐觉悟以后就再没说过那样的话。现在学习之外也没有其他爱好,就是听音乐、写随笔,很当一回事来做。一个朋友说你这样干有点不务正业,我笑,仔细想想,也真没让我误了什么业,我倒是越来越清楚自己的方向了。
听说李老师在16岁自金门孤身一人去了台湾,在那个两岸“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年代,他是怎么过去的,我很是奇怪。李老师在创造感言里说:“音乐这条路走得还算顺利,喜欢了就做了。可是在内心世界里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理想也好,梦想也好,真正爱与不爱的东西在挣扎、矛盾,表面上这些东西是看不到的……”云淡风清的一段话,让我对那些出水无痕的作品有了更上一层楼的感情。现在的生活依然没能像散步般轻松,这是我没有办法跳过的。希望这一段路程,能像李老师一样走过……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苏有朋:怀念恩师李子恒 话说当年小虎队(图)
苏有朋:怀念恩师李子恒 话说当年小虎队(图)
•&&•&&•&&•&&•&&
•& •& •& •& •&
  看了网上的一些消息忽然好想念李子恒老师
  李老师除了是个很有内涵的音乐人之外还是一个很有耐心和修养的好人呵呵为什幺这幺说呢?
  话说当初小虎队和我个人单飞时期大部分的专辑和歌曲都是李老师制作和创作的当时我们三个人同一首歌曲进录音室得轮流进不管哪一个唱第一个后面的就要尽量贴近第一个的唱法不管尾音的长度有没有转音或抖音都要跟进所以对李老师来说每一首歌都要用心配唱三次而当时我年纪小对于歌曲的情感的掌握不是很熟练有时候在我没办法领会歌曲技巧的时候李老师就必须不厌其烦的充当我的教唱老师所以每一张专辑十首歌录完对我来说也就是又一次歌唱课程的训练后来有一阵子王菲刚刚新红乍紫歌坛流行一片另类风当时我也喜欢听很多所谓alternative的另类歌曲然后就跟公司争取想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类型还有很多怪却忘记自己本身的条件适不适合或是做不做得到也是李老师在公司和歌手中间扮演了桥梁和的角色尽量兼顾了公司市场的要求同时又满足了歌手的理想大家如果有兴趣去听听看当年我从英国回来以后“走”这张专辑就知道里面有些怪歌是我写的呵呵如果不是李老师可能还要更怪呢李老师同时也是见证我成长的一位长辈在我大学生时期我的专辑基本上也可以算是我的成长日记记录着我不同时期的心情记得我休学离开台湾大学的时候独自面对着来自整个社会的压力当时出了一张专辑叫做“伤口”基本上也就是那时看了网上的一些消息
  好想念李子恒老师
  李老师
  除了是个很有内涵的音乐人之外
  还是一个很有耐心和修养的好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话说当初小虎队和我个人单飞时期
  大部分的专辑和歌曲
  都是李老师制作和创作的
  当时我们三个人同一首歌曲进录音室得轮流进
  不管哪一个唱第一个
  后面的就要尽量贴近第一个的唱法
  不管尾音的长度
  有没有转音或抖音
  都要跟进
  所以对李老师来说
  每一首歌都要用心配唱三次
  而当时我年纪小
  对于歌曲的情感的掌握不是很熟练
  有时候在我没办法领会歌曲技巧的时候
  李老师就必须不厌其烦的充当我的教唱老师
  所以每一张专辑十首歌录完
  对我来说也就是又一次歌唱课程的训练
  后来有一阵子
  王菲刚刚新红乍紫
  歌坛流行一片另类风
  当时我也喜欢听很多所谓alternative的另类歌曲
  然后就跟公司争取想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类型 还有很多怪
  却忘记自己本身的条件适不适合或是做不做得到
  也是李老师在公司和歌手中间扮演了桥梁和的角色
  尽量兼顾了公司市场的要求
  同时又满足了歌手的理想
  大家如果有兴趣
  去听听看当年我从英国回来以后"走"这张专辑就知道
  里面有些怪歌是我写的
  如果不是李老师
  可能还要更怪呢
  李老师
  同时也是见证我成长的一位长辈
  在我大学生时期
  我的专辑
  基本上也可以算是我的成长日记
  记录着我不同时期的心情
  记得我休学离开台湾大学的时候
  独自面对着来自整个社会的压力
  当时出了一张专辑叫做"伤口"
  基本上也就是那时候我的事件和心情的写照
  专辑里的歌 像是"青鸟"
  就让我在录音室里面情绪崩溃到唱不下去
  而从英国回台后
  描述我英国流浪心声的"走"等等歌曲
  也都是李老师为我量身订做的
  那段时期
  我喜欢思考很多人义的问题
  又爱向内挖掘
  希望能了解自己
  整个人在外人看起来
  应该是挺另类的
  李老师在那时候
  竟然愿意听我这个惨绿少年发牢骚
  还曾经陪我到人迹罕见的山顶深处小店里面喝鸡汤
  聊人生荒谬
  现在想起来
  时光真是飞逝呀1&&&&&&&&&&
国际在线综合
国际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
&&&&&&&& &&&&
•&•&•&•&•&•&•&
•&•&•&•&•&•&•&
留言对话框
&&网站推荐&&&&&&&&&&&|&&|&&|&&|&&|&&|&&|&&|&&&&&
•&&•& •& •& •& •& •& •&&&•&&•&&•&&•&&
热 辣 视 点
•&•&•&•&
•&•&•&•&
•&•&•&•&
精 彩 推 荐
•&•&•&•&•&•&•&•&•&•&《我的恩师 李子恒老师》最新txt全集下载_百度知道
《我的恩师 李子恒老师》最新txt全集下载
看了网上的一些消息忽然好想念李子恒老师李老师除了是个很有内涵的音乐人之外还是一个很有耐心和修养的好人呵呵为什麼这麼说呢:<file fsid="" link="/share/link,点击免费下载我的恩师 李子恒老师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shareid=&uk=" name="" wealth="0" />内容预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李子恒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已发站内信,确认后请采纳。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位置:
红尘老师李子恒(图)
发贴人:218.12.67.*发贴时间:【】[]
&& ()&& ()红尘老师        
这里要说的是远在台湾的老师,相当低调的人,却让我仰慕了好多年。&& ()&& ()&& ()&& ()&& ()   我不是听着小虎队、王杰、长大的世代在他们最辉煌的那几年,我还只是个满地乱跑的孩子试着刻意去收集一些歌曲的时候,他们已是上个世纪的陈迹.  
开始听小虎队是在高三,在成堆的试卷与喜欢的老歌之间挣扎,也算一段美好的回忆.到大二,又被王杰和弄得很是伤感.这几天一直在听吴奇隆,其实他嗓音条件不算很好,但那些旋律只要过一遍脑子就敢挥之不去,以致不能罢手……  
身边极少有人提到他们,主要是我们这波人都没在那个时代呆过.要不是因为李子恒,我也不会把这几个人串起来.小虎队嘛,因为小学时《还珠格格》的热播,多少知道一点;而王杰和则完全是我从李子恒的资料里扒拉出来的    
初识李子恒是在高二,在一本流行音乐大全上,不是很时尚的集子,2000年以后的歌曲都没有收录我没事儿就爱翻它因为之前在看张雨生的画传时,隐隐感到了“飞碟七陈”的厉害,所以我总是很留意词曲作者这一次,“七陈”的名字又是频频出现,好不亲切,我那会儿巴不得所以听过的好歌都是他们写的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注意到了李子恒    
《风雨无阻》可是我的大爱,喜欢到无以复加《祝你一路顺风》适时响起时,没少赚我眼泪《牵手》很小的时候就听过,那个时候不明白MV里的新娘子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上了初三,老师在讲“名词动用”时还给我们引了《牵手》的歌词,胡老师带我们一年,没少举例子,印象最深的是这……当我发现这些从小听到大的歌都是叫“李子恒”的人写的,就深深记住了这个名字    
然后又发现《蝴蝶飞呀》《星光依旧灿烂》《天天想我》《牵挂你的我》……通通都是“词曲:李子恒”这些歌先前都没有听过,但我读着它们的歌词,温暖贴心到让人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词汇来描述,直叹这人好厉害记得当时做梦都在琢磨李子恒是怎么个人物……    
我们上高三那会儿已经不小啦,身边喜欢S.H.E的都没几个我弄了盘《永远的小虎队》回来,她们看着三只小虎嫩得可以掐出水来的图片,笑我你几岁了,我也笑,心里想的却是“我可是冲着李子恒去的”    
像一阵风,刮过田野,漫上山岗,那个纯哪,我的心,被吹得一波三折往返于“三点一线”的路上都忍不住哼两句,过了把追风少年的瘾你看我头顶“追逐成长吹来的台风”就知道我有多喜欢《红蜻蜓》了印象最深的是在食堂,大部队都吃完走人了,稀稀拉拉还剩几个人蓦地听到了《蝴蝶飞呀》的口哨声,被偌大食堂衬得很悠扬头一次在耳机外边听到这首歌好兴奋呐,我循着歌声望过去,那人正在摆餐桌,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当时真想跑过去跟他搭讪两句问问他怎么一把年纪了也喜欢小虎队的歌?是不是也是因为李子恒或者陈大力、陈秀男……已记不起他的样子,但一直忘不了那条持续上扬没有止境的曲线:“梦是蝴蝶的翅膀,年轻是飞翔的天堂,放开风筝的长线把爱画在岁月的脸上心是成长的力量,就像那蝴蝶的翅膀,迎着风声愈大歌声愈高亢……”    
其实“七陈”也没少给小虎队写歌,比如说《爱》《放心去飞》《逍遥游》……但在感情上我好像更偏向于李子恒那样青春、欢快、迷茫的少年情绪深合我当时的脾性李老师的歌词特别有文采,我老是忍不住搬进作文,虽然老师常常不给面子,我也乐在其中    
后来杰伦插队,在他的地盘潜了两年水重拾李子恒的作品大概在12月,临近考四级的时候因为专业里常常出我梦里的人,《红尘有你》一上来就我感动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地陷进了口琴、吉他和王杰的声音里去了好像当时我所以说不出、解不开、放不下的情绪都在里面在那不确定的日子里,单曲循环,不肯离开到听了不下三百遍吧,大略一想,还没有哪首歌让我如此失态过    
前几天在土豆网看到了李老师亲唱《红尘有你》的视频,相对于王杰版的清冷,李老师的演绎温暖多了看着西装儒雅的李老师,有些无语,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有些东西放在心里的时候很重,一开口便轻了总之,很感激……    
再后来听李子恒给写的歌,《多年以后》《留白的梦》《我的心没有回程》《我是个很容易掏心的人》……更是放不下很喜欢“两恒”在一起的感觉,他俩气场很搭《两个永恒》的封套就属于怎么也看不厌的那种几个人中我最喜欢,有一段时间,一定要在他微熏的声音里才能够睡去    
这几天一直在听的吴奇隆,算是三只小虎里成就最高的《烟火》《流星》《双飞》《梦不完的你》……都是李老师为他量身定做的我对唯美的忧伤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只能一遍一遍地听不单为了释放无法言说的心情,还因为,对李老师那样低调的人,我也只能让用这么笨的方法去追随他一路走过的痕迹    
从小虎队到王杰到再到吴奇隆,我也有了些青春的记忆原先在歌曲里积累的模糊感受在岁月里渐渐清晰最初的感动好像并没有被时间一并带走,我仍在追求一些东西,比如说李老师作品里那始终温暖流畅的感觉,还有他淡定从容的心态
的流行音乐在向着非常扭曲的方向发展,面对时下的浮躁,当年飞碟的那些幕后音乐人都淡出了这个古怪的圈子,包括李老师所以看到活跃在舞台上的“纵贯线”,我感觉很不爽,也许四人在力挽狂澜,但就是感觉不对劲我不喜欢嘻哈,沾一点边都不行李老师不一样,还有个陈志远也很有意思看过一段文字,大意是,张清芳演唱会上,陈志远一出场就径直坐在钢琴旁,只给大家侧脸,长发墨镜遮面,张清芳和陈复明几次邀他讲话都不肯开口……比较欣赏这些纯粹沉浸在音乐世界的人――    
为什么要别人承认我    
只要路没有错    名利从来是鲜花    也是枷锁    不论什么成为结局    都难免兴味索然    流动的过程中    有一种永恒的快乐    尽管,有时    我也祈求    有让生命辉煌的时刻    但是,我更乐意    让心灵宁静而淡泊    
这样的境界,彼时和的我都远不够格,所以才更迷恋这样的感觉,这样的人生    
关注李老师有几年了,他是我第比较深入了解的大师级的音乐人有时候翻看台湾现代民歌运动三十年的资料,长长的名单里,李老师的名字平平淡淡躺在中间不知道也就罢了,只是我心里暗暗赞叹听歌时,总是很期待李老师的口琴,生怕错过;看到人家说“李子恒那漂亮的口琴”,感觉比夸我还来劲心想哪天有机会去台湾,一定要去拜访李老师,也不需要签名、合影留念,在他工作或者生活过的地方站一站也是可以的    
生命中只会有寥寥几个这样珍贵的片刻,你撞上了一桩什么物事,足以改变你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以前常常爱跟人开玩笑说自己或者谁谁谁“看破红尘”了,打我对李老师的音乐觉悟以后就再没说过那样的话学习之外也没有其他爱好,就是听音乐、写随笔,很当一回事来做朋友说你这样干有点不务正业,我笑,仔细想想,也真没让我误了什么业,我倒是越来越清楚自己的方向了    
听说李老师在16岁自金门孤身一人去了台湾,在那个两岸“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年代,他是怎么过去的,我很是奇怪李老师在创造感言里说:“音乐这条路走得还算顺利,喜欢了就做了可是在内心世界里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理想也好,梦想也好,真正爱与不爱的东西在挣扎、矛盾,表面上这些东西是看不到的……”云淡风清的一段话,让我对那些出水无痕的作品有了更上一层楼的感情的生活依然没能像散步般轻松,这是我没有办法跳过的希望这一段路程,能像李老师一样走过……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红尘老师李子恒(图)》&&&& 地址: .cn/Article/200904/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故事李子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