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图片提出有关高一地理练习册的问题,并回答,急!!!!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高一地理问题 读下面的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高一地理问题 读下面的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图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呢?
等待您来回答
地球科学领域专家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
练习题及答案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图甲为福建省七月气温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出图甲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    比B地低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很大。结合图乙分析,说出B地一年    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分析题难度:中档来源:福建省模拟题
所属题型:材料分析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大致呈M状分布(可有不同的形态描述,但应能说出平原和内陆河谷气温较高,黄岗山和戴云山区    气温较低的意思);A地处于沿海,受到海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言之有理即可)(3)秋冬;B地盛行冬季风,为一年中的干季,风干物燥,易引发森林火患。(言之有理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高中三年级地理试题“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
热力环流、
中国的生物灾害、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地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1、等值线(面)类型与影响分布的因素
等值线(面)类型
影响分布的因素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
等降水量线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
等太阳辐射量线
纬度、太阳高度、海拔高度、云雾量等
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
海拔高度、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
蒸发量、降水量、洋流、径流等2、等值线(面)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 ①读等值线(面)上的点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②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 规律二: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 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 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重点详解:等高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1)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的判读:
注: ①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ΔH&(x+1)d (d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即等高距,X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 ②等高线与五种地形的关系: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运用
①等高线图的特点及判读
1)等高线图上高、低区域的判读方法a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两侧作等值线的垂线,方向是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为高值区。在等高线图上,辐合是山谷(集水线),辐散是山脊(分水线)。若为等压线,辐合是低压槽,辐散是高压脊。
b切线法切线法是指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该切线与其他等值线的交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山谷);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山脊)。
c口诀法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低值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为高值区。可编口诀“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槽线对山谷、脊线对山脊”等等。(大山谷、小山脊)
2)闭合等高线图的判读a剖面线法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其内部数值可以通过类似作“地形剖面图”的方法,看数值曲线变化趋势来判断其数值范围。
b口诀法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若为等高线,大值对山地,小值对盆地;若为等温线,小值对山地,大值对盆地)。
②等高线图的实际运用:(1)与气候结合: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2)与河流水文结合:①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②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坝址位置须岩石结构紧密,不易被侵蚀,如花岗岩。(3)与地区规划结合:①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②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③农业区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④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生产高、精、尖等电子产品的工厂一般选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⑤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等温线的判读——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1)判读规律:①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②等温线疏密: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2)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高高低低”规律)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6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见下表:
等压线图的判读(同一海拔高度民主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目标:①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②判断风向③分析天气变化判读规律: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把图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光滑的曲线。说明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等降水量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且能显著的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例如: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见初中地理第三册),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线分布情况,可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减少。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 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等潜水位线的判读——类似于等高线,潜水面相等的点连成线。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潜水流动方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等潜水位线(潜水面的等高线):(1)判断地势的高低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2)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3)判断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与等潜水位线的递减方向一致。(4)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一地的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的交点的数值差。(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方法1: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 
方法2: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水补给潜水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水方法3:做垂直于河流的辅助线与等潜水线相交,比较同一水平线上地下水和河水水位的高低来确定补给关系若潜水位高则潜水补给河水,反之则河水补给潜水。
(7)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潜水汇流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8)等潜水位线有关问题
(9)水井的位置:地下水汇集(潜水位线类似于山谷处)埋藏深度小处(10)排水沟的问题:一般这类题所说的排水沟是指能将坡面上的地下水迅速排出,以免引起滑坡或大堤跨塌,所以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有利于地下水流走。
考点名称:
1、热力环流的概念: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2、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面的冷热不均。
3、气压分布大小的判断:(1)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这主要取决于空气的密度大小。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该处空气密度小、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正好相反。(2)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4、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造成近地面的陆地气压低于海洋,于是风就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于海洋,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如下图所示:
5、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由于热岛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叫城市风,如下图所示:
6、山谷风:白天山坡上空增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低压,风从谷底吹向山顶;夜晚,山坡上空降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高压,风从山顶吹向谷底。如下图所示:
考点名称:
一、农作物病虫害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2、危害:使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经济损失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有小麦锈病、水稻稻瘟病、棉花棉铃虫病。
4、农作物害虫泛滥成灾的原因:气象因素;农作物本身的因素;害虫天敌二、森林病虫害1、危害:(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2、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3、主要害虫:松毛虫
松毛虫发生频率的地区差异:常发区:海拔低于400米、平均气温25℃以上的地区偶发区:海拔400~500米、气温在10~25℃的地区三、蝗灾与旱灾、洪涝并称为中国农业三大自然灾害
2、蝗灾与旱涝的关系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先旱后涝,蚂蚱成片)四、鼠灾鼠害的地域差异:喜湿鼠类危害区——亚洲东部,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及西南的大部(褐家鼠、小家鼠)耐旱鼠类危害区——亚洲中部,包括西北大部、青藏高原大部,及东北、华北边缘地带(小家鼠、黄鼠)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高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4高一地理必修一 地球的运动 急!急!急!
高一地理必修一 地球的运动 急!急!急!
我是高一新生 真的挺不适应高一学习生活 其他科不怎么地 但地理最差 刚刚学完地球运动这一节 就像什么也不会似的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移动 昼夜交替时差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坐标 光照图等等等 一个也不懂 求高人指点一番 要地球运动这一节的 全部知识点 最好配例题的
补充:随便一个知识点也行
下面是知识点归纳。相关习题的话还是买本好的地理资料吧。因为好多题都涉及到图片,传上来真是太麻烦了。学地理要有耐心,步步为营。
&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
例题:
1.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太阳可以直射井底,这口井所处纬度—— 这一天是北半球的&---日(两分两至日)
2.北半球出现极昼极夜的最南纬的线圈是-----
3.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这点经度是 A.180° B.160°W C.20°W D.160°E
4.甲位于68°E,31°N,乙位于18°W,28°S,甲地在乙地的&&&&&& 什么方向
&
答案:
1、北纬23度26分,夏至。北回归线一年只有一次被太阳直射的机会。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区域有两次。
2、南纬66度44分。北半球出现极昼极夜时晨昏线与南北极圈都是相切的。
3、C。20°W 以东与160°E以西区域为东半球。另为西半球。
4、东北。31°N在28°S以北,68°E在18°W以东。
其他回答 (5)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去我空间。日志中有。
我觉得你最好还是去买一本详解的练习册最好了,这个也是比较实际的,以后也能用的上。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自转。
1.&&&&&& 地轴。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 方向。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见图)
一、恒星日与太阳日
1.&&&&&& 概念。恒星日是指天空中的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时间间隔,为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是指太阳高度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
两者的区别。恒星日以遥远的恒星作为测定地球自转的参照物。它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自转了360°。太阳日以距地球较近的太阳作为参照物,地球自转360°59′的时间间隔,因此太阳日比恒星日多自转59′。由此多出3分56秒。
1.&&&&&& 形成差距的原因:(1)恒星距离地球遥远,而太阳距离地球近,因此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在公转轨道上有59分位移,队恒星而言,可忽略;而对于太阳u行。(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日公转。
一、线速度和角速度
1.&&&&&& 线速度:地球纬线圈程度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地球各条纬线自转一周都是约24小时,因而各地自转线速度不同,赤道最大,两极点无线速度。
2.&&&&&&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地面其余各地角速度相等,大约15°/h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 昼夜更替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从半球来说,是晨线或昏线;从全球来看是晨昏线。晨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昏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二)&& 地方时
(三)&& 地球自转偏向力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度数分别对应每一条线,黑点位点M)
纬度与昼夜长短关系图斜线为阴影部分为夜,空白为昼下列说法正确的(&&& )
A、M的时间是6月22日10时&&&&&&&&&&&&&&&&&&&&&&&&&&&& B、M的时间是6月22日9时
C、图中的经度是西经&&&&&&&&&&&&&&&&&&&&&&&&&&&&&&&&&&&&&& D、0度经线的时间是6月22日0时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公转产生了四季…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23度26分,所以产生了南北回归线,太阳只能在南北回归线中有直射,这就是热带…夏至时直射北回归线,当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时直射南回归线,当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春秋分时直射赤道,昼夜平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当春分后,太阳越过赤道继续北移,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直到夏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我国在北回归线上生活的人们当天正午看到的太阳是正上方的,为90度,这天也是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高的一天…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离我们最远,所以太阳高度角最低…
我记得有那种题,就是给你画个很抽象的地球,让你判断是哪个半球…地球自西向东转,从北极看是逆时针转的,从南极看是顺时针转的,记住就好了…
这内容也未免太多了吧!
等待您来回答
地球科学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地理期中试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