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雨 04级武汉大学科技学院外经贸学院04级涉外会计系

武汉科技学院
――学院概况――
  武汉科技学院位于九省通衢、风景秀丽的武昌南湖之滨。于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创建,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设有纺织服装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经贸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机电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电子信息系、环境与化学工程系、艺术系、社会科学系、外语系、数理系、体育教学部共8系1部和5个二级学院。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6400万元。图书馆各类藏书84万册,长期订购中外期刊1000多种,光盘可读期刊3000余种,建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出版有《武汉科技学院学报》、《对外贸易实务》等刊物。目前,学院有在职教职工1100人,教学科研人员600余人,教授、副教授近300人,博士、硕士3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纺织材料专家、纺织教育家姚穆受聘为我院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维克多?耶夫根耶维奇?库茨米切夫博士被聘为我院“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学院科研力量雄厚,建有环境科学研究所、纺织研究所、非线性科学研究所、湖北省纺织机电研究开发中心、湖北省服装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湖北省纺织服装数字中心等科研机构。近几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863”青年基金、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推进等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百余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近30项,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勤奋、自强、求是、创新”为校训,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12000余人,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和腾飞做出了贡献。现在,学校有本科专业27个,在校本、专科生1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余人。
  武汉科技学院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勇于开拓创新,建立和健全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无论在办学规模、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还是校办产业、国际交流、基本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度日益提高。
近几年来,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高校、科研所建有校际关系,与英国利兹大学、俄罗斯伊万诺沃纺织大学、澳大利亚霍姆格兰学院联合办学,设有中国-欧盟工业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办公室,并聘请多名国外知名学者为学院的名誉教授。同时,学院还先后选派教师前往美、英、法、日、俄等国家进修学习和出席国际学术会议。
  武汉科技学院正在加快发展步伐,为把学院建设成部分学科优势突出、众多学科协调发展,有鲜明的学科特色,有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区域优势,在教学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方面处于国内学校先进水平的高校而奋斗。
――院系设置――
学 院 简 介
纺织服装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共有教职工70余人:教授11人,副教授20人,其中博士10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实验设备精良。设有纺织工程、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贸易、服饰形象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等六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纺织工程”和“服装艺术设计”为省级重点学科。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纺织服装学院下设有纺织工程、服装设计、服装工程等三个教研室;纺织、服装二个实验室和一个纺织重点实验室。纺织和服装设计均为学校特色学科。与学科发展相关的还有院级“纺织研究所”和“湖北省服装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及若干研究室和设计工作室。
  近几年来,纺织服装学院对外大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同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香港及国内众多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姚
穆教授为我院教授,俄罗斯国家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国家科学技术博士维克多教授为2002年“楚天学者”服装专业特聘教授,2003年“楚天学者”纺织专业特聘教授岗位即将在国内外招聘。
  艺术设计主要包括染织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染织艺术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训练并掌握印花、织花设计、纤维艺术设计和制作,室内纺织品装饰配套设计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使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染织美术设计、及其相关的工艺美术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成为专业面较宽的高级名用型人才。复合型设计人才。装潢艺术设计旨在培养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系统掌握装潢平面设计、空间展示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影视平面设计等课程,学生毕业后能从事装潢视觉平面设计、装饰工程管理工作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成为平面及三维电脑设计的复合型设计人才。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类生存空间设计中的重要学科,它所涵盖的系统较多,外部公共空间设计和室内设计是环境艺术的子系统,其专业内容为室内、室外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装修设计、人居环境设计、商业设施设计等大项。本专业培养能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展览、陈设艺术设计、家具照明设计以及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的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管理工程教研室,1988年更名为经济管理系,1999年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
  经过18年的历程,经济管理学院已经从一个专业、200名学生发展到6个专业、2000名学生,从以教学为主的一个教研室发展到教学与科研并重、每年可以在国内外发表120篇第一作者学术论文和完成4~5项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和多项横向课题,并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目前经济管理学院拥有正高级职称教师3名,副高级职称教师10名,先后承担过省部级以上项目15项。
  经济管理学院还与澳大利亚霍姆格兰学院合作成立了(中澳合作)霍姆格兰商学院,联合培养本科生,还与俄罗斯伊万洛夫大学管理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开始联合培养博士生。
  经济管理学院在纺织与制衣经济研究方面在全国处于重要地位。
  学院的电子商务实验室拥有120多台计算机和自主开发的电子商务模拟系统,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内完成全部模拟实习。会计模拟实验室拥有100台电脑和100套企业捐赠的全套财务凭证,帐薄和报表,既可以从事电算会计模拟实习,又可以进行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手工操作实习。国贸模拟实验室可以完成从鉴定贸易合同、备货运输到保险结汇等过程的模拟操作。整个综合实验室全部配备了数码投影仪等设备装备的智能化教学平台.
  学院全体教师85%以上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环境与化学工程系
  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共有教职工40多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实验设备精良,设有轻化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生物工程等四个专业。已输送纺织化学学科高级技术人才1310人,与其他院系联合培养轻化工程专业研究生5届,并从1999年开始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该系已成为国家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才和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
  环境与化学工程系是一个团结和谐、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群体。系党支部曾获省教委先进党支部,系工会曾获省教育工会先进集体,染整教研室获省普通高校先进教研室,系实验室获省教委先进实验室等各类荣誉称号。科研方面成绩显著,共完成和承担了省部级及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50项,其中11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多人分获“高校女职工先进集体”和“三育人”先进个人,一人获纺织总会“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一人获首届钱之光科技教育基金奖,染整工程学科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和原纺织总会重点建设学科,同时、已与美、日、法、英、俄罗斯等国教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多方面的国际合作关系。
&机电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设有以下教学科研机构:制造工程及其自动化教研室、机械电子工程教研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及给排水工程教研室、工业设计教研室、机械基础教研室、工程图学教研室;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产品研究室、现代制造技术研究室、机械工程材料研究室;纺织机电重点实验室、机电中心实验室、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同企业合作建立了捻线技术实验室、电脑绣花实验室,经湖北省科技厅批准设立了湖北纺织机电研究开发中心。承担着全院所有机类、近机类及部分电类、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科研任务。
  机电工程系学科建设近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94年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0年通过了省级专家验收,1995年起开始招收研究生,经国务院学位办、省学位办评审批准,该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系现有5个本科专业,即: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专业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及机电产品设计专业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
  工业设计专业
  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计算机科学系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应用、计算机网络、动态对象技术、分布式网络计算、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现代纺织物流系统、等。开设本科生课程六十多门,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中突出加强基础、注重实践、拓宽专业面、反映最新成果的指导思想。目前本系本科生在校人数有九百多名,高职生一百余人。本系的学生在考研率、历届全国高校英语、数学建摸等竞赛中均取得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电子信息系
  一个强电与弱电相结合,信息化与数字化结合,理工兼收的高科技的系部。电子信息工程系现有教职工44人、教授3人、副教授人20人,高级工程师3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21人。设有3个专业1个中心: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光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发表学术论文共计16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论文有8篇;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共计15项其中:省部级6项
市级1项;出版专著共计4部;其中:面向21世纪国家统编教材1部;成果鉴定共计13项;其中:获省部级三等奖3项;有4人次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电子信息工程系下设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三个教研室;基础和专业实验室九个;还有与学科发展相关的光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和嵌入式技术研究室。
&社会科学系
社科系现有“广告学”本科、“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两个专业,共16个班,近600名学生。其专业鲜明地表现出传统优势学科与现代新兴学科相结合,文学艺术与管理、现代信息传媒、高科技相结合,知识性、理论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专业特点。具有综合性、适应性和前瞻性。另外,还有
广告学双学位及辅修班、广告学专升本、文秘专升本等培养模式。
  武汉科技学院数理系由原武汉科技学院基础部改建而成,成立于2001年,它涵盖了数学、物理、力学三个一级学科;目前由基础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和力学五个教研室、综合实验室(数学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和数理系办公室组成。开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好计算科学基础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一定软件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武汉科技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的专业方为:科技与贸易英语。本专业方向的设立符合中国&入世&后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同时也顺应了国家未来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武汉科技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始终坚持&以中西语言为基础、以中西文化为氛围、以科贸英语实践为方向&的人才培养宗旨,将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有机结合、将语言文化教学与科技翻译及经贸实践协调统一,充分挖掘语言潜力,发挥文化作用,突出科技翻译能力,培养经贸实践技能。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语言-文化-科贸&整体互动的外语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武汉科技学院外语系现有6个科研方向,分别是:中西语言文化比较、计算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英美问题研究、语料库与外语教学、语言教学与评估。科研梯队已基本形成;年研究成果包括专著1部;编著、译著30多部;论文80多篇;并完成省级课题5项
&外经贸学院
  本专业培养适应市经济需要,能在涉及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贸企业、政府机关、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宣传策划和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
邮编:430074
传真:027-
E-mail:master@武汉科技学院外经贸学院荣获“全国最佳独立学院”称号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武汉科技学院外经贸学院荣获“全国最佳独立学院”称号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日​前​,​中​国​教​育​研​究​会​评​选​出​全​国5​所​成​效​显​著​的​独​立​学​院​,​武​汉​科​技​学​院​外​经​贸​学​院​各​项​指​标​名​列​前​茅​,​荣​获​“​全​国​最​佳​独​立​学​院​”​的​光​荣​称​号​。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武汉纺织大学(原武汉科技学院)2010年秋季校园招聘会邀请函-现场招聘会-97泉州人才网|泉州招聘网|泉州人才市场|泉州兼职网|泉州求职网|泉州工作网|泉州招工网
提示信息_97泉州人才网|泉州招聘网|泉州人才市场|泉州兼职网|泉州求职网|泉州工作网|泉州招工网[武汉]武汉科技学院:武汉科技学院
[武汉]武汉科技学院:武汉科技学院
武汉科技学院(原武汉纺织工学院)坐落于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武汉,地处光谷腹地,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文(艺)、经、管、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纺织服装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武汉纺织大学溯源于1958年建立的武汉纺织工学院,是原中国纺织工业部九大部属高校之一,1998年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中央与湖北省共建,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成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据2014年官网显示,学校有在校生近25000人,占地面积2000余亩,拥有阳光、南湖、东湖三个校区。武汉科技学院_武汉科技学院 -学校概述武汉纺织大学学校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武汉纺织工学院和湖北轻工业学校。后在艰难奋进中几经调整,经历了1978年兴建的武汉纺织工学院(隶属于国家纺织工业部,1998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后划转为中央与湖北省建);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2002年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并入武汉科技学院;日,国家教育部发出《关于同意武汉科技学院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的通知》,武汉科技学院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小211工程)建设高校。校园景色学校占地面积2000多亩,辖南湖校区、阳光校区、东湖校区等3大校区。建筑面积70多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总建筑面积19.7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多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过亿元。学校拥有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管理手段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全校图书文献总量210多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长期订购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购买自建中外文各类数据库二十八个,拥有涵盖各学科丰富的电子资源,实现了印刷型文献借阅、电子文献阅览、视频点播、多媒体播放、信息检索、文献传递、用户培训等网络化服务。武汉纺织大学现有在校学生25000余人。已发展成为拥有二十个院系部,5四个本科专业,十一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七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七个工程硕士领域,工商管理硕士MBA、艺术硕士MFA授予权,两个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四个国家特色专业,十个省级重点学科,五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现有学科覆盖了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武汉科技学院_武汉科技学院 -历史沿革1958年,武汉纺织工学院在武汉市武昌三层楼创建,隶属于武汉市领导。同年湖北轻工业学校于武昌马房山创办,隶属于湖北省轻工业局领导。1962年7月,武汉纺织工学院停办。文化大革命时期,湖北轻工业学校中途停办,1970年,学校恢复办学。197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湖北轻工业学校轻工、纺织专业分离的基础上组建四所新学校。分出纺织专业成立武汉纺织工学院和湖北省纺织工业学校;分出轻工专业成立湖北轻工业学院和湖北轻工业学校。其中, 武汉纺织工学院是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重建的院校之一,隶属于国家纺织工业部。1998年, 武汉纺织工学院的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后划转为中央与湖北省共建。1999年, 武汉纺织工学院更名为 武汉科技学院。2002年,成立于1958年的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并入 武汉科技学院。2006年,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经湖北省政府行文由省教育厅委托武汉科技学院代管。日, 武汉科技学院更名为 武汉纺织大学。( 教发函[2010]49号,批准武汉科技学院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并入 武汉纺织大学,同时取消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建制。武汉科技学院_武汉科技学院 -校容校貌武汉纺织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学校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占地面积2000多亩,辖南湖校区、阳光校区、东湖校区3大校区。拥有广阔的办学空间,校园环境优美清净。校园内绿草青青,树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优雅,不同校区、不同造型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了适宜且多样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建筑面积70多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总建筑面积19.7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多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过亿元。学校拥有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管理手段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全校图书文献总量210多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长期订购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购买自建中外文各类数据库二十八个,拥有涵盖各学科丰富的电子资源,实现了印刷型文献借阅、电子文献阅览、视频点播、多媒体播放、信息检索、文献传递、用户培训等网络化服务。武汉纺织大学现有在校学生25000余人。已发展成为拥有二十个院系部,60个本科专业,十一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七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七个工程硕士领域,工商管理硕士MBA、艺术硕士MFA授予权,两个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四个国家特色专业,十个省级重点学科,五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现有学科覆盖了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2013年教育部同意新增加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摄影,工艺美术。学院分布南湖校区:是学校的老校区,坐落于武昌南湖之滨,中国(武汉)光谷腹地,周边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如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校内有静谧的池塘、茂密的树林,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独特的韵味。阳光校区:是学校的新校区,临近美丽富饶的汤逊湖,校园面积开阔,校内池塘众多,虽然地处市郊的新技术开发区,但校园内空气清新、四季阳光明媚,故得名阳光校区。东湖校区:即原湖北省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美丽的武汉东湖风景区内,占地210余亩,校舍面积16万余平米,附近高等学校云集,科研机构林立,交通便利,风景秀丽,环境宜人,是莘莘学子泛舟学海的理想之地。武汉科技学院_武汉科技学院 -学校领导党委书记:尚钢校长 、党委副书记:韦一良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卫林副校长:曾庆福党委副书记:刘义党委常委、副校长:彭育园党委常委、副校长:潘慧明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功成副校长:黄运平武汉纺织大学历任校长(院长):4.1 :贺经平0.12:陈克强9.8:张建钢2009.8月至今:韦一良武汉科技学院_武汉科技学院 -地理交通学校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拥有南湖校区、阳光校区、东湖校区3个校区。其中南湖校区位于武汉市洪山区鲁巷纺织路1号;阳光校区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庙山开发区阳光大道1号;东湖校区位于风景秀美的东湖之滨。拥有广阔的办学空间,校园环境优美清净。南湖校区(老校区)坐落于武昌南湖之滨,中国(武汉)光谷腹地,周边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如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交通方便,有538路、590路、572路、583路、586路、810路、811路、733路、901路、903路、907路等10多路公汽直达武汉三镇各中心地带,有公汽直通武昌火车站,有多辆公交途径傅家坡长途汽车站,宏基汽车站。阳光校区(新校区)坐落于武汉市江夏区,有901,903等公交车途经,距离南湖校区约20分钟车程。南湖,阳光,东湖3个校区之间开行有校园班车,方便师生通行。东湖校区(原湖北省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美丽的武汉东湖风景区内,占地210余亩,校舍面积16万余平米,附近高等学校云集,科研机构林立,交通便利,风景秀丽,环境宜人,是莘莘学子泛舟学海的理想之地。东湖校校区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公交:从武昌火车站可乘907路到达邮编:430077南湖校区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公交:有538路、590路、572路、583路、586路、810路、811路、733路、901路、907路等途经南湖校区邮编:430073阳光校区地址:武汉市江夏区庙山开发区阳光大道1号公交:有901路,903路公交途经阳光校区邮编:430200武汉科技学院_武汉科技学院 -师资队伍大学生活动中心全校现有教职工2000人,专任教师总数1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53人,博士300余人。博士生导师45人,硕士生导师239人。学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拥有双聘院士1人,“千人计划”人选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百人计划”人选3人,还有一批具有海外背景的“楚天学者”和“阳光学者”。湖北省“跨世纪及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16人,湖北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5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湖北省“10大杰出青年”1 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纺织教育家姚穆受聘为我校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维克多·耶夫根耶维齐·库茨米切夫博士;东华大学博导于伟东为我校“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千人计划”入选者、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终身教授王训该受聘为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 长;法国巴黎第8大学阿泽玛教授受聘为传媒学院院长;“外专千人计划” 库茨米切夫.维克多(Kuzmichev Victor)受聘为服装学院。学校秉承“崇真尚美”的校训,坚持“在改革中讲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质量,在质量中显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的科学发展思路,武汉纺织大学正在不断改革创新,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武汉科技学院_武汉科技学院 -院系设置武汉纺织大学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现有学科覆盖了工学、理学、哲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教育学8个学科门类。设有服装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学 院、会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服装学院、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十九个院系和公共课部、体育课部等两个课部。学校纺织、服装、艺术设计学科优势特色明显。服装学院是全国高校最早建立的服装院系之一,连续十二年居全国服装院校“新人奖”“育人奖”综合积分第一名,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予中国“10大时装名校”荣誉称号。艺术设计专业为首批省级品牌专业,并获批首批国家特色专业。武汉科技学院_武汉科技学院 -专业介绍服装设计与工程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工程技术和相应的人文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服装款式、结构、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成衣化生产工艺技术,且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服装辅助设计;具有服装生产管理、市场预测和市场营销的基本能力;能对服装材料进行选择、鉴别和初步开发的能力,从而能够在服装生产和外贸企业、服装研究单位、服装行业管理及新闻出版机构等部门从事服装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服装理论研究及宣传评论等方面工作。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与贸易)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理论及服装工业生产管理和经营销售、市场行情的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等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贸英语能力,成为具有一定公关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艺术设计(服饰形象设计)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掌握艺术设计原理,服装品牌形象设计和个人形象设计的方法和技能,把握服饰整体设计的基本规律和产品的市场定位。毕业后可能从事流行设计、形象指导、色彩顾问以及服装企业艺术设计企划、产品包装与广告策划等方面的时尚业高级专门人才。艺术设计(服装与表演)我校是全国创办服装与表演专业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是中南地区培养高级模特人才的摇篮。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服装设计、服装表演的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审美和创造力,掌握产品经营、销售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能从事服装设计、成衣制作、表演艺术以及服装营销、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相关工作。纺织工程(现代纺织工程方向)现代纺织工程主要涉及纤维及纤维集合体的加工与制备以及性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纤维制品加工设备日益自动化、智能化,纤维制品应用领域尤其是在重要产业部门应用的不断拓宽,纤维制品与人体工程、环境保护及社会文化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使纺织工程学科内涵大为扩展。本专业旨在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备纺织材料与现代纺织加工技术、纺织品质量检验、纺织品营销与国际贸易、计算机应用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知识与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纺织工程(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方向)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丰富的纺织品生产、检验、贸易知识,能够在商检、海关及中外纺织企业从事纺织品生产、检验与贸易,具有对进出口纺织品进行审价、监管、查验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通过四年的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悉纺织原料和成品的性能与品质;熟悉纺织工艺理论,能够根据客商定单中提出的纺织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对生产工艺、产品品质进行监管,即具有纺织品生产技术能力2)熟悉有关纺织品检验的标准、政策和法规;具有对原料和成品进行品质分析、质量检验的能力,即具有纺织品检验能力;3)英语听、说能力优良,熟知国际贸易规则,懂国际商务的国际贸易实用性人才,即具有纺织品贸易能力;4)具有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从事技术、管理和贸易的能力。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面向国际市场,适应国际经济竞争,富于开拓精神的高素质外向型复合人才。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产品设计)纺织材料与产品设计方向是纺织工程专业的1个专业方向,重点强调对各种纤维材料及其制品的结构与性能等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在纺织品功能设计方面的能力培养;学习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服用的面料与服装,还包含许多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工业、航天航空、生物医学产品及新型纤维,既包含对传统纺织产品的设计制作与创新,也延伸到结合高科技手段开发许多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相关产品。使学生具有纺织产品性能及功能设计与开发、纺织品质量检测的能力。纺织工程(针织产品与服饰设计方向)针织产品与服饰方向主要研究以针织方法为主并结合其它方法形成产品的原理与技术。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服用的针织面料与服装,还包含许多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工业、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等产品,既包含对传统针织产品的设计制作与创新,也延伸到结合高科技手段开发许多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相关产品。本专业方向所培养的人才具有3个方面的能力:针织产品与服装的设计与生产的综合能力;运用计算机CAD/CAM对针织新产品进行设计与创新的能力;对针织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出口跟单、营销及贸易的能力。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纺织及材料科学方面基础理论,具备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非织造材料与产品制造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装备设计、产品开发、生产管理以及国内外贸易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材料是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而高分子材料是3大材料范畴中发展迅速的1类,高分子材料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本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市场营销教学团队师资力量较为雄厚,50%以上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及博士学位。学科带头人常亚平教授是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承担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武汉市人民政府经济咨询委员,中国高校市场营销学研究会理事,多家大型企业的高级管理顾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共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完成省部以上科研课题共11项,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奖等共计8项,专著3本。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管理、经济和法律等综合知识以及一定的工程技术背景,能在工业、商业、金融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物流管理教学团队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学科负责人黎继子教授是管理学博士,博士后,美国Georgia Tech大学访问学者(国家公派全额资助),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通信评审专家,国内外多家权威期刊的匿名审稿人。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有50余篇在权威和重要核心期刊发表,12篇被EI收录,8篇被ISTP收录,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承担教学科研课题共2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部级课题16项,专著3本。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概论等三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会计学会计学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教授5名、硕士生导师7名,注册会计师4名,师资力量雄厚。拥有《财务管理》省级精品课程、《会计学》校级精品课程以及《财务管理》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并多次获得省、校教学成果奖。本专业本着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三合一”集成式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历届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大中型企业、国家行政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金融机构,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考取研究生或出国深造,他们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执业操守,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许。国际经济与贸易本专业点已经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教师中有一批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水平,承担了国家、省部级项目30多项,以及1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承担了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项。本专业学生因良好的工程背景、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华为集团、海尔集团、中铁集团、中冶集团等企业纷纷到校挑选毕业生。本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每年有1/3以上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1/3以上学生自主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多位同学在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翻译大赛、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北大、复旦、人大等著名大学的研究生院均可看到我院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身影。会展经济与管理本专业是1个极富发展潜力的专业。近几年,我国每年举办的各类展览会3000多个,创造的经济价值在100多亿元人民币,正逐步迈入世界会展大国的行列,专业人才需求巨大。但是,由于国内本专业起步比较晚,专业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本专业就业前景广阔,会展公司、展览公司、赛事公司、商务旅行集团、目的地管理公司、文化传媒集团及大中型企业的会展商务部门等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专业已经拥有硕士生教育,师资力量较强,教授、副教授、讲师形成一定梯队。教师从事行政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和学术研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正在从事多门专业教材的编写,打造精品课程。本专业以面向社会需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于学生知识理论和动手技能的相结合,依托本院相关专业的资源,交叉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凸显本专业的教育特色,如结合信息管理的技术开设电子政务和应急管理课程,并利用机房和软件模拟实习,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学生就业面教宽,往届学生在各级政府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就职,还有学生考上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名校的研究生,受到聘用单位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与认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教授2名,硕士生导师3名。拥有《人力资源管理》等3门校级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多次获得校教学成果奖,科研项目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有2名教师在中国-欧盟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也是唯一用“中国-欧盟”冠名的咨询式培训机构任高级培训师,与企业有着良好的联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主要以“人”和“群体”为管理对象的学科,历届毕业生就职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也可到专门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和管理服务的管理咨询公司和猎头公司等机构就职;或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管理学》等三门校级精品课程;科研项目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本专业与国外著名大学建立了广泛联系,本着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三合一”集成式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历届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大中型企业、国家行政机关和金融机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教育。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5名,硕士生导师6名,博士生导师4人,有多人为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本专业教师多次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湖北省教育科研成果奖。本专业以管理+商贸+系统科学为依托、信息技术为技能,着力于“3+1”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既可以从事电子商务的规划、运营、管理、销售和推广,也可以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电子商务软件运用、网站维护和管理等工作。历届毕业生广泛分布于IT企业、商业部门、物流企业、政府机关和金融机构,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考取研究生或出国深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本专业拥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国家级精品课程、省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4人,有多人为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本专业教师多次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湖北省教育科研成果奖、湖北省(武汉市)社会科学政府成果奖。本专业以管理理论为依托,系统科学为思想,信息技术为技能,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既可以从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系统管理工程师等信息管理职位,也可以从事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等软件开发职位。历届毕业生广泛分布于高新技术企业、政府机关和金融机构,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就职于国内外著名的IT企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专业培养在科研院所、企业、高新技术公司及学校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及技术分析,从事各种机械、机电产品和系统、设备、装置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发及科研、教学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的教学强调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运用微电子技术、自动检测技术、数控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训练,为能采用现代设计方法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研制和开发,研究与使用现代化加工技术实现产品生产过程自动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专业分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等3个专业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测控技术及仪器学科发展要求,能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学、机械学、工程光学、控制理论、测试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和计算机语言,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光、机、电、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是本专业的特点。工业设计本专业以机电产品设计制造为依托,集机械工程、艺术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本专业注重工业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设计实践和动手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等实际工作能力。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工业工程本专业培养具备企业管理、计算机技术及机械工程的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具备较高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管理知识与技能,能在生产企业,包括制造、电子、计算机应用、金融和服务等多行业,从事对各种复杂的管理和生产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具有分析、解决企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电气类电气工程类是我院按大类招生的专业方向之一,下设2个专业:即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是我校最早的专业之一,主要培养学生自动测试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与相关理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突出强弱电相结合特点,培养学生电气设备与装置,电力供电与电力电子控制技术等相关应用领域的实用技术与相关理论。电气工程方向的2个专业基础理论互通,应用领域各有侧重。学生进校后前两年学习电气信息方向的共性基础理论和基本系统开发技术,后两年将依据学生爱好和市场状况进行专业分流,进入专业课程学习。1、自动化专业:本专业致力于使学生掌握基本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掌握运动控制和过程控制系统的一般系统结构和分析方法;掌握计算机控制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掌握计算机控制网络的设计及应用;具有较扎实的基本电子、电路设计分析能力;具有一般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分析能力;具有一般工程控制系统的调试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综合能力。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新能源应用技术,过程控制技术为主要特色,设置有太阳能技术、电源变换技术、现代电气技术、供配电技术、供用电设备与系统、电力传输系统、传感器与工程检测等核心模块。其中太阳能应用技术获得建设部大力培育,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学生毕业后具有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具备各类电气、电子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开发、制造、研究、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电子类电子类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个专业。在四年的学习中,通过教学和科研重点培养学生系统的、广泛的掌握电子技术所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能适应电子技术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并且掌握电子技术领域方面的知识,具有分析、研制设计电子信息设备的能力;掌握信息获取、处理和传输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及应用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能力。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专业致力于使学生能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成为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专业致力于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适应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掌握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对光、电等各种信息载体及特征有较完整的了解,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信息电子技术与系统、光电子器件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的初步能力。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艺术修养和艺术设计创意能力,除系统掌握视觉传达平面设计、图形设计、空间展示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视觉设计等本行业前沿技术与手段。艺术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本专业培养从事服装面料设计、装饰面料设计、纤维艺术、装饰设计、广告设计、室内陈设设计等综合性艺术设计的高级复合型设计人才。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类生存空间设计中的重要学科,它所涵盖的系统较多,外部公共空间设计和室内设计是环境艺术的子系统,其专业内容包括室内、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装饰装修设计、人居环境设计、商业设施设计等大项。艺术设计(数字化影像艺术设计)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艺术设计原理,学习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形图像处理、视频合成、动画制作等软件进行现代传媒设计,研究掌握影像编辑、音响技术、互动技术等多媒体技术及手段,使学生成为既有较好的应用多种辅助设计软件的能力,又具备从事较高层次的二维、三维多媒体创意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本专业培养既具有严谨而扎实的绘画基本造型功力和公共艺术设计能力、又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的高素质、高品质、创造性的艺术设计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城市景观雕塑设计、装饰绘画、室内外壁画设计以及环境景观小品设计等设计工作。艺术设计(商业摄影)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文化、艺术和商业摄影设计能力,高级技术操作能力和坚实的商业摄影广告设计专业知识,能纯熟地完成各类摄影广告的拍摄,成为能在企事业、学校、新闻、传媒等单位从事广告摄影、产品摄影、商业活动摄影、新闻图片摄影,以及商品宣传与展览摄影等方向的专门人才。工业设计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较为广泛的造型艺术、科学技术、人机工程、生产工艺方面的知识和扎实的设计技能,在产品设计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致力于引导健康合理的消费与生活方式的产品设计与开发。动画本专业培养学生成为掌握二维、三维动画创作全过程,具备影像视频编辑、音效技术、互动技术等多媒体技术及表现手段,成为经过正规严谨的从业训练,具备创造力、想像力和动画设计、制作与沟通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应能适应动画类影视节目、电影、动态广告、网络制作、少儿频道与少儿读物、卡通、网络游戏研发等传媒单位和岗位的工作。我校的动画专业定位于数字技术支持下,并以数字动画为特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具体专业方向介绍1. 软件工程:1、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应用软件系统设计、分析、开发的基本能力;3、基于网络的应用软件设计、分析的基本能力;4、软件系统的测试、维护能力。2.网络工程: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常用网络设备故障的分析诊断能力;3、具有局域网的分析设计和工程实现能力;4、基于网络的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能力。3.嵌入式系统:1、计算机原理和体系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与管理能力;3、具有嵌入式软件的开发与工程实现能力;4、具有开发和应用多媒体软件的基本能力。4.网络游戏虚拟现实:1、掌握计算机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基于网络的客户端、服务器端程序开发的基本能力;3、具有三维动画程序设计与开发的能力;4、具有游戏软件设计、开发和测试的能力。环境工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环境工程师基本能力训练,具备水、大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环境污染控制规划、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要求:(1)掌握化学、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掌握水污染控制、空气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3)具有污染物监测和分析、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初步能力;(4)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面向市场需求,按宽口径培养,使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领域的工作,具有暖通空调、建筑给排水、燃气供应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的能力,具有制定建筑自动化系统方案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研究与设备开发能力。基本要求:⑴系统的掌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专业基本理论;⑵掌握室内环境与设备工程的设计方法,具有设备测试、安装调试以及运行管理的能力,并了解设备开发的方法以及本专业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⑶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制图基本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⑷ 掌握一门外语。生物工程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特别是酶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初步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基本要求:(1)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化工程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等基本知识;掌握生物细胞培养、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3)掌握工程制图、电工电子学和基本工程等知识;(4)了解当代生物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给水排水工程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能在水资源的开发、加工、输送、回收与再生回用和可持续利用这一社会循环中,从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基本要求(1) 掌握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水污染控制、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学科基本理论和知识;(2) 了解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前沿理论与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阅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能力;(3) 掌握城市给水管道、泵站、水厂、城市排水管道、污水处理厂等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4) 具有建筑物给水、排水、消防用水等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能力。信息与计算科学本专业是以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为背景的,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与控制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1个新的理科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科学技术基础,并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计算技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2)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3)对信息、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和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解决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4)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数学与应用数学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应用数学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数理统计等统计分析和经济预测的方法,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工具利用数学及经济学知识解决一些经济领域的实际问题。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思想和方法;(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能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有较强的数据采集、处理和设计调查问卷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数学建模能力,能够解决经济领域某些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的能力;(4)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资料查询、文件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资料的基本方法。轻化工程本专业培养方向主要侧重于染整工程,专业教学着重于染整清洁生产工艺、功能纺织品、染整新技术及新工艺、染整助剂的开发应用、纺织品国际贸易等理论与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开发、自主创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应用化学本专业培养具备基本的化学理论知识、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石油化工、汽车造船、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及精细化工等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应用开发以及企业管理、产品贸易等工作的中高级专业人才。化学工程与工艺该专业培养方向主要侧重于精细化工,专业教学着重于化工工艺、化学助剂的合成及应用、染整工艺及染整助剂的开发应用等理论与实践教学。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本专业以材料学、化学、化工为基础支柱构筑专业平台,体现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背景。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废弃高分子材料资源再生”为专业特色的应用型学科,在培养中以就业市场为向导,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和工程能力的培养。新闻传播学类新闻传播学大类:下设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传播学三个方向,第一年各专业方向课程全部打通,学生既可以在刚入校时选定专业或方向,也可在一年学习后再自主选择、调整专业或方向。1、广告学方向广告学专业是学院最早开办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从2000年起开始招生,到2007年已经招收8届学生,共计955人。已经毕业5届学生,共计505人。该专业坚持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专业与行业相结合,积极进行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广告学专业率先创造的“‘三合一’多元集成式”人才培养模式,荣获2005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又获得国家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广告学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项目资助,是赢得教育部专家赞誉的品牌专业。2、广播电视新闻学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03年开办,共招收5届学生,共计435人,现有在校生360人。本专业适应网络信息时代传媒迅速发展的要求,通过教育创新形成了“多元集成式的融合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育定位为“一主多元”,培养的学生不仅能适应广播电视媒体,而且能适应多种新兴媒体,具备在广播电视台、报刊和网络媒体工作的能力。3、网络传播方向网络传播属于新闻传播学科大类下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的专业方向。由教育技术学专业转型而来,从2005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近200人。本专业培养能够在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和游戏研发设计、影视和动漫制作、网页设计和网络营销等相关工作,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高级专门人才。法学法学是我校实力雄厚的一流学科。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全部是博士、硕士,高职称占60%以上,其中,有多位教师从事过博士后研究,有留学德国的回国专家,还有独占鳌头的湖北省高考状元。品位、品质、品牌是法学专业的真实写照和不懈追求。法学本科专业培养的目标是法律人才和行政人才。学生通过系统的法律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具有良好的法学思维、文字表达才能、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计算机网络知识,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成为能够独立从事司法事务和理论研究道的专门法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政府行政部门、司法机关、公司企业、律师事务所、银行、证卷公司、保险公司等相关工作,也可以考入本院研究生继续深造。英语英语专业以中西语言为基础、以中西方文化为氛围,在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外贸英语、英汉翻译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打造“通才+专才”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进校后将根据学生志愿分成商务英语和翻译2个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涉外企业、海关、外贸单位、科技情报部门从事管理、商务、对外贸易和翻译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和其它单位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武汉科技学院_武汉科技学院 -学科建设服装模特近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积极拓展办学空间,使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校现设有5四个本科专业,现有学科覆盖了工学、理学、哲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拥有纺织工程、艺术设计、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四个国家特色专业,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纺织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等七个湖北省品牌专业,;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环境工程、设计艺术学、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会计学等十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拥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19门湖北省精品课程;五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纺织材料学》(徐卫林)、《线性代数》(方文波)、《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夏火松)、 《面向21世纪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面向二十一世纪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强化专业技能的研究》等8项成果获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学校拥有十一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七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另外,拥有工程硕士七个领域、工商管理硕士MBA、艺术硕士MFA学位授予权。十个省级重点学科,五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和“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已获准作为湖北省第四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立项建设。★省级示范教学中心:南湖标志湖北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纺织印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艺术与服装实验教学示范中湖北省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英语语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特色专业(四个):纺织工程艺术设计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湖北省品牌专业: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纺织工程丰富的大学生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武汉科技学院_武汉科技学院 -科研介绍科研概况学校拥有”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拥有机械工程、电工电子、大学物理、纺织印染、艺术与服装等五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纺织机电研究开发中心、湖北省服装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纺织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纺织与服装研发推广中心九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围绕纺织、服装、艺术设计而形成的多个学科群为纺织、服装特色的进1步彰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坚持走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近几年承担国家“973”,“863”重大科技专项、“863”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推进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百余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多项,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徐卫林教授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获得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为该项目科研团队颁奖;“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项目在天然有机粉体加工及其功能化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获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曾庆福教授主持的“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 获得 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日,黎继子教授参与完成的“基于ASP/SaaS的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协同平台”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由西南交通大学主持,武汉纺织大学与四川省现代服务科技研究院等单位参与完成。从2008年起,武汉纺织大学校共获得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在纺织新型纤维材料、功能性面料、新型印染,特别是无废印染技术、新型纺织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上有国际、国内重大影响。2000年以来,学校共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在内的各类项目6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2项,获省部级(含武汉市)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0项,公开发表论文4757篇,其中216篇被SCI、EI、ISTP3大检索收录,居湖北省省属高校前列;60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58部,发明专利授权41项。在2004年“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报告”中(《中国青年报》),学校“科技创新竞争力”名列包括部属高校在内的湖北高校第八位,居省属院校的第二位;在全国高校高教类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统计中,2005年度学校居湖北省高校(含部委重点高校)第6名,全国高校第129名。学校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在循环经济(特别是苎麻生态产业园)、水处理、纺织新型纤维材料、功能性面料、印染清洁生产、纺织服装数字化、新型纺织设备(高倍捻机等)、纺织设备相关材料、管理科学、服装和艺术、服饰文化、服装数字化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上走在国际、国内前列,1大批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研制的纯天然纤维单向导汗纺织面料,2004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已经作为NIKE服装系列中的GOLF运动服装面料,正在与ADIDAS开展技术合作。“干态剑麻叶片的加工方法及其在复合板材中的应用”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并与广西剑麻集团、武汉兴隆板材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产业化推广,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学校重视产学研结合。如主持承担的国家“863”项目“新型高效物化组合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出2项原创技术,获“国家重点新产品”、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桑麻”纺织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以技术入股组建“武汉方元环境公司”,该公司已成为研究生培养和吸收本科生科研的基地。依托“苎麻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苎麻生态产业园研究”组建“湖北生态麻业有限公司”,从苎麻纤维种植改性、纺织、印染、后加工等方面进行清洁生产系统研究,探索农业、纺织业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为政府更好地解决湖北省苎麻产地“三农问题”提供了示范。该项目也同时培养了一批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学校在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在分形、小波理论及应用、神经网络、分子拓扑学、离子束和等离子体应用等研究中紧跟学术前沿,并结合纺织行业的科学问题,产出了一批有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在生物活性产物结构设计与改造、纺织用化学助剂的合成及性质研究方面很多成果直接用于生产。公开出版刊物有《学报》、《对外贸易实务》。学校重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高校、科研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英国利兹大学、俄罗斯伊万诺沃纺织大学、澳大利亚霍姆格兰学院联合办学,设有中国-欧盟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并聘请多名国外知名学者为学校的名誉教授。科研机构①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心):机构名称授予单位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科技部②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中心):机构名称授予单位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科技厅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服装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湖北省科技厅武汉纺织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武汉市科技局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纺织与服装研发推广中心湖北省经委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纺织机电研究开发中心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纺织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教育厅武汉纺织服装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科技局湖北省现代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厅③科研机构:纺织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所非线性科学研究所孙菊香服装设计研究室工程材料研究室卡朱米工作室印染与污染控制工程中心纺织服装数字化中心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武汉方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学报期刊①武汉纺织大学学报《武汉纺织大学学报》创刊于1988年,曾用名《武汉纺织工学院学报》和《武汉科技学院学报》。本刊为双月刊,每期96页,双月25日前出版。第一、二、四、五期刊登社会科学类文章,第三、六期刊登自然科学类文章。《武汉纺织大学学报》封面本刊刊号:CN42-1818/Z主办单位:武汉纺织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学报》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和学科优势,在自然科学类的文章中,强调纺织特色,开辟有:纺织理论与应用研究、服装工程研究、纺织机械研究、纺织经济研究、数理科学研究、化学与化工研究、生物学研究,环境科学研究等栏目。在社会科学类文章中,强调服装艺术特色,开辟有:服装与艺术研究、广告与传媒研究、哲学与美学研究、地方经济研究、社会与法学研究等栏目。②对外经贸实务《对外经贸实务》封面《对外经贸实务》杂志(月刊)是一本中文核心期刊(PKU),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本服务各级各类涉外经贸企业、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图书情报部门和外经贸院校的学术性、专业性和实用性的期刊。本刊刊号:CN42-1113/F, ISSN主办单位:武汉纺织大学,全国对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本刊自1983年创刊以来,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坚持为读者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对外经贸事业服务的宗旨,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曾连续三届被评为中国财经类、国际贸易类核心期刊。自1999年起先后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网、博看网、思博网全文收录,被认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我刊作者群、读者群主要分布在全国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外经贸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及科研、教学机构,是业界久富盛名、颇具影响的品牌杂志。本刊突出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特色,力求服务实践,创新理论。常设名家专稿、名企风采、国际观察、大趋势、经贸论坛、WTO实务、国际市场、国际合作、服务贸易、业务探讨、利用外资、案例分析、品牌经营、热点追踪、人才强商、经贸资讯等栏目,贴近企业、贴近外经贸经营管理活动,是外经贸仁人志士学术交流的平台、切磋技艺的舞台和良师益友。③服饰导刊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根据新出审字[号文件,关于同意《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更名为《服饰导刊》及变更主管主办单位的批复同意,原《湖北财经高等专业学院学报》更名为《服饰导刊》,主管单位由湖北省财政厅变更为武汉纺织大学。刊号:CN42-1826/TS,ISSNX主办单位:武汉纺织大学。《服饰导刊》将立足服饰领域,《服饰导刊》开设的栏目有:服饰理论、服饰技术、服饰美学、服饰文化、服饰教育、服饰艺术、服饰摄影、服饰人物、服饰品牌、服饰战略、服饰政策、服饰营销、服饰经济、服饰贸易、服饰广告、服饰前沿、服饰史论、特色服饰(如汉绣、苏绣、湘绣等)、民族服饰、地方服饰(汉派服饰、义乌饰品等)、古代服饰、专家荐稿等特色栏目创刊后,《服饰导刊》刊登服饰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新趋势等方面的学术成果,努力使其成为行业权威学术期刊和服饰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武汉科技学院_武汉科技学院 -合作交流学校重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承办了联合国贸发组织和中国商务部主办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经济化研修班”和“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能力建设研修班”,共培训来自30多个发展 中国家的100多名政府高级官员;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武汉科技学院—莱佛士学院和中国—欧盟职业培训中心,开展了中澳合作霍姆格兰项目、中英合作3+2硕士层次利兹项目、中澳合作南昆士兰项目、中加合作蒙克顿项目;与美国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就“2+1+2”合作办学达成共识并签署合作协议。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实质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武汉纺织大学正在加快发展步伐,为把学校建设成部分学科优势突出、众多学科协调发展,既有为行业服务的专业特色,又有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区域优势,在教学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方面处于国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的知名大学而努力奋斗。-8日“现代纺织科技国际论坛”成功在学校举办,为学校国际化又添1步。第三届“三维织物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议”由英国曼彻斯特TexEng 软件公司与中国武汉纺织大学共同主办,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协办,日至21日在武汉纺织大学举行。
上一篇:下一篇:
"武汉"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市外经贸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