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中生的培限资料买吗高一的培根复习资料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生物

听“符永平讲课、讲座听后感”评审结果公示 - 初中教师阅读与专业化发展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初中教师阅读与专业化发展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听“符永平讲课、讲座听后感”评审结果公示
9:56:10 | By: 13王雪玲 ]
数学课原来可以这样上?
——听特级教师符永平上“章头图”课有感
“同学们,数学课我们从小已经上了好多节了,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特别的数学课,属于咱们中国人自己的数学课。属于咱们清华中学的数学课,好吗?”“好!”当带着浓浓南通乡音的符永平老师的话音刚落,就听到我们清华中学初二(4)班全体同学响亮的回答。“什么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发现问题”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出来,“清华中学的学生就是厉害!那咱这节课就自己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课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解决不了,咱就课后研究,好吗?”“好!”同学们这个时候已经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尝试一把自己出题的乐趣了。
“今天老师上什么内容的数学呢?”符老师随即在黑板上写下了“学什么?为什么?怎么学?”“我们来上一节特殊的数学课,就一幅图。”
符老师用投影先出示了章前页彩图中的滑梯,然后创设问题情境:1、梯子AB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开始下滑,在下滑的过程中,当a等于135°时梯子的顶端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多少米?孩子们立刻动脑思考起来,几个反应快的同学已把手举起来了。同学们知道设梯子的顶端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X米,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符老师下面继续在梯子下滑的情境中创造出问题,让同学们解答。孩子们列出一系列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时候符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刚刚得到的三种表达式:有几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几次?学生们经过观察很容易得出结论: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2次,老师强调具备这些要素的方程就是一元二次方程。他告诉学生“一元二次方程是九年级的内容,我们手头没教材,怎么办?”孩子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他神秘地说:“就由同学们自己编教材。那么谁能告诉老师我们要学习哪些内容?”通过回忆以前的类似的知识告诉老师,经过两个学生的回答得到要学习的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理解、应用。他非常诚恳地说:"看来同学们真的能编教材了。那么谁又能给一元二次方程下个定义呢?"有几个同学跃跃欲试要回答,等同学回答后他在黑板上写到:上述整式方程都会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都是2,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请尝试给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一般式。我们知道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下一步要编写哪一部分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理解”,.那么你们就来编一些习题,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定义。设计陷阱题:学生们编写的习题是: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李千:初二(4)班的数学尖子上黑板出了一道陷阱题,被符老师当堂命名为“李千”题。接着给三道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取名:开平方法。最后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尝试着根据图示(一个长三米,宽一米的矩形)设计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问题。
课堂是在孩子们齐读这样一段话中结束的:从一元到二元,从一次到二次,消元、降次让我们倍感思想的伟大和魅力的无限。方程存在于我们美好的生活之中,人生也如方程,发现和构建人生美好理想的方程这就是现代人的责任,我们只有用勤劳去解,用汗水去解,用勇敢去解,那么人生方程的根才是发现和创造,才是大智与大慧,才是快乐和幸福。随后是孩子们当堂写对符老师这节课的评语。
这哪是一节数学课,我分明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欣赏了断臂维纳斯那残缺的美!我感受到了一个个思考的火花在跳动,积极而又向上。学生学数学的热情被点燃了:思维活跃起来,整节课激情四射!数学课原来可以这样上?不用机械式的填鸭,没有所谓知识的系统讲述。而是从章节前的一幅图作为切入点,把整个章节串起来学习。符老师就是从“章头图”的这个“头”开始,围绕一元二次方程定义和简单的解法确定本章的教学目标,从一幅简单的滑梯动画着手,设计出了一个个问题情境,每个问题都紧扣教学要求而环环相扣,引领学生初步去感悟本章将要学什么,每个问题都都能体现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去探索“怎么学本章”,每个问题都在以数学生活化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学习探索中逐渐明白“为什么学本章”。整个课堂,符老师都是以饱满的激情在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以生动形象直观的设计在帮助学生消除数学的冰冷、枯燥和抽象,让学生在生活氛围中感受数学的味道,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景中感悟抽象的数学,整堂课围绕着主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为我们展示了一堂新颖的数学章节开头“导学课型”。
符老师在随后的报告中谈到了自己的“章头图”的设计理念,以及自己和自己的团队打造的18种教学法,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我觉的符老师的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发现式学习法。卢梭曾在《爱弥儿》中写道:“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发现式教学法的好处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保持。教学中提供了便于学生解决问题的信息,可增加学生的智慧潜能。通过发现可以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引发其对知识的兴趣。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学不仅具有认知效果而且具有情感效果。学生在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新知是自己“发现”的,这种成功的喜悦利于激发内在的动机,培养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发展创造性。这种教学给予学生较大的学习自主权和实际锻炼的机会,通过自己独立学习、思考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使他们形成学习能力并逐渐掌握探究的策略。在形成假说、猜想中,不仅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在非逻辑思维即“直觉”方面也得到训练,这对培养创造性大有禅益。通过发现学习掌握学科基本结构,使知识和对待学习的态度能够广泛地迁移。纵观符老师的这节数学课。他很好的落实了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这节课我感触比较深的,还有符老师对所谓“差生”的关注与鼓励。当课堂上出示第一个问题情境时,孩子们立刻动脑思考起来,几个反应快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把手举起来了。符老师会心的笑了,说“我最喜欢不举手的同学”,然后随机找了一名没举手的同学,让她尝试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说错不要紧,只要大胆,敢说就是成功。符老师鼓励胆怯的孩子发言。那名同学努力表述自己的想法,虽然有些词不达意,但是她还是勇敢的说了。差生差,差在哪里?不仅差在知识的接受上,更差在学习知识的方式上。要改变差生学习方式,就必须改变教学方式,让这些孩子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老师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充满自信,自主的学,创造性的学,即使他们学不会,也不要紧,能把胆量练出了,自信去迎接一切挑战,这就很了不得了!作为老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有差生的存在。教师应该给他们以学科的“温暖”,“有转化”的这类数学思想,随后,符老师给出了“坏孩子”八种转化利器。不能责怪学生,因为没让学生发现,发现什么?发现自己的优点、潜质。说到这,我真的感到汗颜!扪心自问,我们老师有几个能做到不歧视差生,总觉得他们拖累自己的班集体,影响了自己的教学成绩。每天只盯着他们分数的高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他们动辄就是斥责,处处为难。丝毫没有照顾他们的自尊心,没有考虑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观念,多关注差生,努力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以平常心对待他们,期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不能只一味的为了得到分数,而失去学生发展。
符老师一直在追求诗意的生命教学。二十年如一日,不断的追问自己:为什么不追求有品位的课堂。扛着20年的问号一路走来,寻找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他先后开发了“章头图”导学探索、“再创造”式概念教学新授课、 “问题设计”习题课、以学生小论文为教材的导学课等18种课型。走上了一条名师之路。他的数学课教的不是“纯”数学,他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他的课充满了散文语言,给我们以文化滋养!他的课还是开放的课,他有着开放的教学思想:函数是上天的阶梯,体验数学震撼;从宏观教育看数学课堂,从学生的内心世界看数学,用学生的思路上课,名师成就学生,学生成就老师!他还认为幸福是一种未发现状态,应该培养学生的幸福品质。我被符老师对教育的满腔热忱深深感动,那得是存了多大的善念,担负起多大的责任心才能做到,把学生的幸福当成自己的幸福,不知疲倦的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
让我们向符老师学习吧!不是简单的照搬他的教学模式,而是领会他的教育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践行,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科研之路,继而走上名师之路,造福于我们的学生!造福于我们的教育!
“教书的同时始终注意育人”是魏书生老师教育思想的关键部分之一,也是我们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他说的这样一番话更让我刻骨铭心:“一个教师,如果教育思想正确,只要认真钻研、磨练,功底就会由浅入深,学科中渗透德育的艺术水平以及其他教学艺术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就会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能手和高手;但如果一个教师存在着错误的教育思想而又拒绝转变,那他就可能永远掌握不了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更谈不上提高其学科中渗透德育的艺术水平了。尽管他主观上也想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教好,但实际上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愿望,学生他在的课堂上也只能一直‘受罪’下去…….”符老师恰恰是魏书生老师所说的那种教学能手和高手,他已经将德育的因素水乳交融、潜移默化地渗透在他的数学课上了。
符老师在他的数学课上让学生明白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众所周知,我们中国的学生在各种国际奥林匹克做题等大赛上都会频频获大奖,惟独与诺贝尔等体现创造性的奖项无缘。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不辞劳苦地从小就违背教育规律地用灌输的方法培养了大批大批的做题机器。各种所谓的名校也总是以谁会做难题早、谁会做难题多为标准来衡量孩子是否是天才。而在符老师的课堂上他关注的是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他的“章节教学法”,将一册的重要数学知识点都融会贯通在了一起 ,他用和善亲切的尊重态度让学生们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在一起交织、碰撞,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的潜能得到了惊人的挖掘、绽放,用洒脱风趣的课堂语言让听课老师们默叹、颔首。在这节课上,他像一位高明的魔术师引领着学生们走进了美轮美奂的数学殿堂,让学生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从一幅简单的滑梯动画着手,设计出了一个个问题情境,每个问题都紧扣教学要求而环环相扣,引领学生初步去感悟本章将要学什么,每个问题都都能体现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去探索“怎么学本章”,每个问题都在以数学生活化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学习探索中逐渐明白“为什么学本章”。设计问题,探究学习内容,发现方法,运用知识出“陷阱”题,每一环节都能听到学生们“动脑”的声音。在课堂上没有教材、教师牵着学生走进知识的圈子,没有预设好的题型让学生“坐享其成”。这样的课堂学生们要学会自己“觅食”的。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的高低悬殊不言而喻!
一直以来我们从未放弃过对学生的“圈养”。认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教学才会出高分。
反观我自己的语文课堂又何尝不是把自己理解之后的结果,传授给学生,与学生交流感悟,或引导他们进行体验也总不会出了自己预设的框。何从真正尊重过学生们真正的阅读体验。
但符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课堂是多么的干瘪!他的课堂的精彩是来自于“散养”的精彩。是鼓励思考,发现探究,强调自主学习的结果,是帮学生思维的外延拓展了空间。
名师的课总会激发起自己的教学热情,激励着自己尝试着课堂的改革。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课堂上多听听学生对文本的纯自我的解读,多鼓励学生对文字咀嚼,对文本质疑,对中心自主探究,只做水到渠成的引导,不做滔滔不绝的讲解与分析,相信这样的“散养”,学生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定会比现在更敏锐吧。
在活动中我负责点名,有个别老师晚点不断打断了我的听课,甚至有老师随手拿走了签字笔,更让我只能凭着记忆品课,
幽默风趣的课堂是学生的向往,幽默的氛围是轻松的,会给人带来和谐和快乐,带动气氛,使大家在不知不觉中上完一节课,并且学到应掌握的知识。每天会给学生带来少许快乐,使课堂不致单调。幽默不仅可以给枯燥的知识裹上“糖衣”,成为“强化剂”亢奋学生的思维,成为“催化剂”化解学生的矛盾;也可以给教师的教导裹上“糖衣”成为“柔化剂”,消除学生的紧张。
人生犹如方程式
-----听符老师讲座有感
自主创新& 精彩纷呈
&&&&&&&&&&&&&&&&&&&& ——《一元二次方程章前图》案例分析
徐州铜山区清华中学& 李后玲
&&&苏科版初中数学每一章首页都有一幅情景图,我们把它称作章前图.章前图反映出本章数学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画面一般带有浓厚的生活情景,反映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章前图与所学数学知识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刻理解章前图的含义,挖掘章前图与所学数学知识的联系,发挥章前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自主“建构”,彰显个性
&&& 20世纪后期,世界数学教育研究的带头人弗洛登塔尔曾指出,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并非机械的重复历史中的“原始创造”,而是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去创造有关的数量知识。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地建构过程。因此数学的课堂教学必须成为自主探究的“建构者”。
&&& 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符永平老师执教的《一元二次方程》“章头”导学课,平时在自己的教学中,并没有上过这样的课,这类课型的作用是学生学习每一章开始时对全章学习方式的引领,是指导学生学好全章的基础,突显学习方式训练,突出问题意识的激发和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研究的引导,有效培养学生学习信心,好奇心,是指导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课型。本节课先引导学生从“章头图”中发现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尝试数学定义与数学发现,真正让学生感受数学本质,体验和训练数学“再创造”(解法),不断培养全章学习的信心,从而激发好奇心,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探索欲望走出教室。做到师生共同探索中体验诗意数学,享受数学文化。其中有一段师生对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请问编写教材的专家会从哪几个方面来编写《一元二次方程》吗?
生:⑴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⑵怎么解一元二次方程?⑶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此时场上一片惊叹,或许听课的老师们就在想:这样的问题原来学生都能回答哦)
师:为什么刚才的同学能说得这么完整这么好呢?
生:我想是从《一元一次方程》来得。(全场一片笑声掌声)
学习经验成功构建本章知识体系,
&&&&&&&&&&&&
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人的创造性思维往往都源于对事物观察后能发现新的问题,并提出问题和思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和思维方法,对于同一个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多问几个“为什么?”“还能怎么样?”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了,发散思维能力也逐步形成了。
&三、生活化”内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文本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实例、新闻等生活现象,瞄准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化“冰冷”为“火热”,让学生体验到身边“熟悉的风景”中蕴涵着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内容的“生活化”。
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使数学课堂更贴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总之,本节课先引导学生从“章头图”中发现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尝试数学定义与数学发现,真正让学生感受数学本质,体验和训练数学“再创造”(解法),不断培养全章学习的信心,从而激发好奇心,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探索欲望走出教室。做到师生共同探索中体验诗意数学,享受数学文化,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听符永平老师讲课与讲座有感
&&&&& 清华中学&&&&&&&&& 梁淑云
周五下午一点半开始在我校报告厅听了江苏省南通市教研室主任符永平老师的课和讲座让我激情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节课是我目前为止听到过的最有魄力的课,也是最能体现学生的价值和智慧的课,我深深的被吸引了,对我有很强的震撼力!
”有人说中国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就智慧模仿老师的思路,做老师给的题目,从没有做过自己的题目(问题)。。。。,于是,于是我们成了不会发现问题的人,而发现问题比&&&&&&& 问题更重要”。这是符老师一上课就给孩子们展示的一段话,让孩子们知道,我们应该学会发现问题,在今天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其实更多的还是进行着应试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熟练记忆而非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想改变这样的状况还真不是容易的事,怎么做?
符永平老师的“章头图”教学更让我感觉他教学上的不同之处,大多数情况下我是在一章的开始教学稍微涉及到一点或干脆弃之不用,但符永平老师却为此专门开发了一类课型-------“章头图”导学探索课。他鼓励学生去设计自己的数学问题,符老师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梯子出发,问题一是符老师自己设计的题型,学生很轻松就解决了,他非常赏识学生的能力,然后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我们清华学生自己的数学,在符老师的激情鼓励下,孩子们很有激情,都跃跃欲试,都想展示自己的能力,学生很轻松的就和符老师一起解决掉了符老师想让学生掌握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步步深入的引导学生列出了相应方程,并以此为基础,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研究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解法、应用,凡一元二次方程整章要学的内容,符老师在这一课时中都涉及到了,符老师始终在强调鼓励学生自己编写这一章的教材内容,学生梅次回答完,符老师都会说“你想的和编教材的老师一样,他们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编写的”,这样更增强的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更活跃,更愿意投入数学课堂了。定义是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定义的基础上自己通过实际例子观察、分析、比较、讨论一系列活动,最后自己总结出来的,对一般形式的概括和理解则是在一次函数的认知基础上进行的,解法是从方程2x2-25=0开始,以平方根的基础展开的,“老师不讲你们也能解!”在老师的这种鼓励下,学生一鼓作气,把分解因式法、配方法、公式法都进行了一一的探索。确实学生在他的课堂上的确做到了学生的“自然生长”,不能不令人信服大家风范,同样的四十五分钟,同样的学生,符老师的课是灵动的、充满创造的、不是急就速成的,他的大容量是学生完全可以接受的,不是只顾教师展示的,他的大容量不只是体现在做多少题目上的,而是知识、题目、数学思想、解题方法、自学能力培养等诸方面立体丰满的大容量,一节课下来想想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符老师却在一堂课中确确实实完成了,且让人感到是水到渠成的、不着痕迹的、不生硬的。从他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了教学确实是一门艺术,教学确实是一种责任。
从一元到二元,从一次到二次,消元降次让我们倍感转化思想的伟大和魅力的无限,方程存在于我们美好的生活之中,人生也是如方程,发现和构建人生美好理想的方程这是现代人的责任,我们只有用勤劳去解、用汗水去解、用勇敢去解,那么人生方程的根才是发现和创造,才是大智与大慧、才是幸福和快乐!
虽然听讲座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符老师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心灵震撼:原来数学教学可以这样做,可以有这样的思维。一次讲座开启了我的一扇窗。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们担负着国家的未来发展的重担,怎样才能把自己的这份工作做到最好,从今天起我的教学理念和思维习惯将会慢慢朝着做一个优秀的数学人的方向而改变。
符永平老师上课听后感
慕名符永平老师已久,今有幸一睹风采。受益匪浅。 数学课大多枯燥、单调、乏味。符永平老师的一堂《一元二次方程》章前图展示课把数学课上的有声有色的,活灵活现。整节课学生充满激情,思考意识贯穿整节课。  
《一元二次方程》的“章头图教学”课,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他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章头图”教学引导学生在发现中感受全章知识的生成与构建,通过启发学生编教材,鼓励学生将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走进全章的自主学习,通过“章头图”的学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方法训练和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从“章头图”中发现数学(一元二次方程),体会发现数学知识的乐趣,真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本质。体验和训练“再创造”(方程的解法)的含义,不断培养学习全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探索欲望走进本章。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是,符老师就是从“章头图”的这个“头”开始,围绕一元二次方程定义和简单的解法确定本章的教学目标,从一幅简单的滑梯动画着手,设计出了一个个问题情境,每个问题都紧扣教学要求而环环相扣,引领学生初步去感悟本章将要学什么,每个问题都都能体现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去探索“怎么学本章”,每个问题都在以数学生活化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学习探索中逐渐明白“为什么学本章”。
符老师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把自己理解之后的结果,传授给学生,而不是与学生交流感悟,或引导他们进行体验,因而学生所学到的常是些抽象的、机械的、缺乏感受的数学知识和信息,这些内容不容易被学生 “内化”成素养和能力,常常只是孤立地保留在记忆之中。没有体验的课堂教学,就必然缺乏生命色彩。于是,符老师一直志力于追求诗意的生命教学模式,他先后开发了“章头图”导学探索课、“再创造”式概念教学新授课、“再创造”式公式教学新授课、“再创造”式定理教学新授课、“问题设计”习题课、“问题设计”新授课、“三维”开放式复习课、“再创造”式试卷评讲课、指导学生的“教材编写课”、学习反思辅导课、引导“学生上课”的学习课、课题学习课、数学论文撰写指导课、以学生小论文为教材的导学课,学案导学课,学生作业自评指导课,帮学指导课等18种课型。
通过学习听符永平老师的讲座,知道了以后的数学课该作怎样的调整,对学生尽量将知识简单化,逐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题,尝试解决发现的问题
听符永平老师讲课有感
清华中学& 王艳丽
听了符永平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我受益匪浅。符老师把数学课上的有声有色的,我很震撼,符老师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与体会。
问题教育是符老师的课堂教学理念。符老师的做法真的让人耳目一新 ——让学生设计并解决问题。符老师先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探究的欲望也更强烈了。整堂课,在符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兴趣浓厚,一个个思考的火花在跳动,积极而又向上,学生学习的热情被点燃了。数学课都能如此生动,思想品德课亦可以这样生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选取一些精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寓教于乐,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符老师激情四射,感染了学生。符老师把发言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设计一个又一个问题并一一解决。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怎能不喜欢数学呢!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多的还是进行着应试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熟练记忆,而非“问号”教育——发现问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真的很惭愧。几乎每节课都是课前给学生设计好问题,填鸭式教学。学生没有思考探究的机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灵性。符老师的课让我感触多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转变思想,由教师提问为主的课堂转到以学生提问为主课堂中来。把问题抛给学生,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主动质疑。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教材提出疑问,紧紧围绕思想品德学习三大类“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提出设问,并通过学生的多方面的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实现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让课堂灵动起来。
&&& 我想,真正有效的课堂,应是学生的积极思维,大胆发问。我决心要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创设“心理安全”的环境,树立“不唯书”“不唯师”的思想,充分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捕捉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培养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才!
听符永平教师讲课,讲座后的感想
清华中学&& 李岩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在特级教师符永平主任的示范课上,他巧妙地利用章前页的彩图中的滑梯,得出一系列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学生自编教材,创设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全章节知识间的衍生关系,这样一节课就明确了全章节目标,为整章的教学推进起到了很好的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老师给出了全章节的知识结构图后,很多学生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后面的自学。因这节课为整章节的自学己扫除了障碍,学生易在自学中体会到掌握知识的成功,而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适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 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会让他们在走向成功时更喜欢这科目。
二、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在符老师的课堂上,教学语言都使用的炉火纯青,不但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帮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及时的给予了课堂评价,尤其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多次强调“编书的人也是这么想的”这句话。学生自己可以和编教材的人同等聪明,甚至更胜一筹,编书的都是才高八斗的老家伙,而我们才是十几岁的学生,现在都平等,将来肯定会更加出色。这无形当中给了学生们巨大的鼓励和肯定,符老师随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尽情表扬回答问题及展示的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听课过程中,我感受很深的还有这位数学教师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是那么的流畅与自然,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以上是我听数学课的几点感受。我以后要把通过听课学习到的优秀经验,用到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美术学习的教学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改教学理念。
生命的课堂,眼中有孩子
----听符永平老师一课有感
清华中学语文组&& 牛立军
有幸聆听数学特级教师符永平老师的一节课,又享受了他的专题报告。对他的教学,只能用浑然天成来评价,老师的数学教学艺术不需要我一个门外汉来评论,只是感觉课堂的灵动,课堂的飘逸,课堂的鲜活,真是生命的课堂,没有折磨孩子,没有折磨听课老师,无论你是不是内行。特别是他报告的一个细节震撼了我:“自己上不出的理论不要去讲,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去谈。”比起很多专家,他在我心中顿时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堂数学课,没有喋喋不休给孩子讲例题,也没有反复阐述某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只是从最简单的东西开始,鼓励着孩子去寻找,去发现,去转化,最终初二的孩子完成了初三的教学内容,且没有一个学生感到疲惫,孩子们兴奋的简直不想停下来。什么是高效?什么是阳光?其实,有生命的绽放的课堂,就是高效与阳光的课堂,是超越许多技术层面的课堂。一个老师,能够关注孩子的认知基础,能够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课堂教学,还需要技术与模式这浅层次的要求吗?
&&&&& 符永平老师的教学,肯定经历了艰苦的自我摸索,绝不是靠单位的课堂过关培养出来的教学精英。给了我一个深刻的启示:想成为一个大师,首先是一个教学的高手,而不是一个理论的高手,教学的矮子。我们要把心思沉浸在课堂与教材,把智慧用在如何引领孩子的思考上,成为一个能够说到,还能够做好的老师。教学的智慧,需要长期的积淀,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能够积淀教学的技巧与智慧,让自己的课堂灵动而充盈。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努力追求教学技巧与智慧的老师。
&&&& 符永平老师的教学,是已经超越模式的东西,但是内心有一杆秤——孩子的幸福。他的课堂,时刻关注孩子的表现,努力让孩子开心幸福的学习。一个老师眼中有孩子的课堂,注定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大师的课各有千秋,但是,对孩子的关注与尊重,对孩子们的幸福的深层用心,一直是我们回味之后才明白的大智慧。
&&& 课堂的追求,一直是没有止境的。但是,教学中积淀智慧,心中装着孩子,眼中满满的是孩子,没有什么课堂不会精彩。符永平课堂的大智慧,是我们教学中永远都不能放弃追求的东西---------关注孩子。
爱默生说:“自信是的第一秘诀。”付老师用热情洋溢又有煽动性的语言灌输给了学生们面对问题自己解决,抛开老师的牵手自己更可以很好的解决。虽然是初二的学生学习初三的课程,学生们掌握了成功的第一秘诀,再加上付老师适时的评价和点拨,学生们怎么会不迎难而上啊!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这样说:“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付老师的课完美阐释了新课标,实践着新课标给我们教师的要求。也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什么才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这句话。我想,这节课应该成为我们的导航课,指引着我们向着更理想的教学方式靠近,向着学生们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方向前进。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清华中学&& 刘金菊
新学期开始,我校开始实施阳光课堂的高效教学。根据阳光课堂的标准,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本以为在课堂上设计几个题目,让学生自学,然后展示,这就是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听了符永平老师的课,给了我当头棒喝,我们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根据符老师的一节课在此浅谈一下我个人的体会:
1.符永平老师谈到“四能共同体”,即解决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其中达到的容易度依次升高,我们平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大多停留在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多属于此种。而符老师的课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他首先从让学生读一段关于“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文字,给学生视觉、听觉、思维上的冲击,让学生产生自我解脱、自我超越的冲动,然后他才开始从一个简单的章图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当一个个思维火花迸溅出来的时候,台下的老师们不得不佩服学生,他们真的发现了问题,此刻我想孩子们的心里一定是骄傲的,是自豪的。
2.教师改变观念,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样的教育理念,你有吗?我惭愧的回答“没有”。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过多的关注于学生的分数,过多的采用最简单、见效最快的填鸭式教学,早已忽略了孩子们的发现问题的能力,扼杀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所以我觉得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取决于教师具备何种教学理念,采取何种教学方式。作为教学的主体,我们该到改变思想观念的时候了。符老师是一位机智、幽默的老师,我更佩服他的是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看似无意,其实是他精心设计的。这些情境的创设来自于他的教学理念,哪怕没有这个章节图,我想他也能从身边或生活中随手拈来,这已经成为了他的教学思维方式,成为了他教学风格的一部分。
3.教师多鼓励激发学生的潜力,以星星之火去点燃全体同学的问题意识。教育中的赏识教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接纳,符老师在这节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不断的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激励学生,“你太厉害了!”“我真的佩服徐州的孩子!”“我要认识你,你太有才了!”……学生的潜力被激发出来了,一个个出人意料的问题被提出来,自己独特的解法被创造出来,其热烈的气氛连听课的老师们都被感染了。并且在课堂中符老师用身边的事情去引导学生去思考,“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进行教学任务?假如如编者,你会怎样编例题?你来如何设计陷阱题?”等等。刚开始有的学生还不习惯于去揣摩老师的教学思路,然而在其中一个同学的引导下,纷纷举手回答,充分显示了集体的巨大能量和智慧。
总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要自己有这种观念,还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另外还有多给学生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潜力,逐步培养学生质疑、创新能力,这才是学生之需,国家之福。
阅读全文(1763)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copy
,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徐州市新生街76号(原九中)C407 电话: 1 备案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